《城堡》故事简介及人物分析

合集下载

《城堡》梗概

《城堡》梗概

《城堡》作者:(奥地利)弗朗茨·卡夫卡成书时间:1926年类别:长篇小说版本推荐:武汉大学出版社版书海领航卡夫卡的《城堡》与他的另两部长篇小说《审判》及《美国》合称“卡夫卡三部曲”,它们看起来都荒诞不经,而《城堡》更富于“卡夫卡式”的构思和语言风格,故把它列为代表作提出来。

卡夫卡(1883~1924)的出生地是布拉格,身上带着纯种犹太人聪明的血统。

父亲是一个半行乞的屠夫的儿子,白手起家,故在家中专横如暴君,任意虐待妻儿,所以卡夫卡自小心里充满恐惧感,敏感成性。

加上他作为布拉格讲德语的少数人的一分子,更造就了他无边无际的孤独,与世无争,他一生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怕婚后打破孤独的生活。

迫于父亲的压力,他学法律,后入一家私人保险公司任低薪职员,一直湮没在人群之中,加上肺结核病的侵扰,使他成为一名自由作家的梦想至死未能如愿。

卡夫卡业余创作的大部分作品在他生前一直锁在抽屉里,少量面世的短篇小说还不足让他一鸣惊人,因为当时的人们远未有能力体验卡夫卡独特而奇怪的荒谬感。

他因病死后遗下大量手稿,在遗书中他委托他好友布罗德将其所有作品“毫无保留地,读也不必读就统统予以焚毁”。

万幸布罗德自作主张将卡夫卡的遗稿保存下来,整理出版,这一次明智的“背信弃义”使我们今天依旧能一睹卡夫卡这位文学大师一生勤奋的成果。

二战之后,世界在废墟上重建所带来的人类心灵深重的阴影,使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30年前死去的无名作家卡夫卡,他及其作品在西方世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人们像投票选举政界要员一样把他列为现代派小说家的第一候选人。

和卡夫卡的其它小说一样,《城堡》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解释权授予了每个阅读者,这来源于这部作品的多义性。

表面上,这作品的故事再简单不过了,一个土地测量员K来到一个村庄,想进入管辖附近地区的伯爵居住的城堡,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摊上一切也没能达到目的。

《城堡》所具有的荒谬、虚拟,无明确的时代地理背景的特征使它抹上很浓的寓言色彩,也使无论评论家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够获得不同的结论,《城堡》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这终了还是一个难解之谜,有人说它表现的是“人试图进入天国而不得的痛苦”;有人则认为它集中反映了卡夫卡本人的精神世界的荒诞,孤独与恐惧;有人则结合写作年代背景,说明城堡实际上反映了奥匈帝国官僚体制与大众的鸿沟,更有论者以为,《城堡》和《审判》、《美国》的主题相同,即“人们所追求的真理,不管是自由、安定,还是法律,都是存在的,但这个荒诞的世界给人们设置了种种障碍,无论你怎么努力,总是追求不到,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

城堡卡夫卡解读

城堡卡夫卡解读

城堡卡夫卡解读
卡夫卡的《城堡》是一部充满象征意义和多重解读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城堡作为一个核心意象,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城堡可以被视为资本主义官僚主义和办事效率低下的象征。

这种解读认为,城堡代表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土地测量员K试图进入城堡的过程反映了普通人在面对官僚体制时的无奈和挣扎。

这种解读可以联系到卡夫卡所处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官僚体制对个体造成的压迫和困境。

城堡也可以被看作是上帝或宗教信仰的象征。

在这种解读下,K试图进入城堡的过程象征着一个信徒为了接近上帝而付出的努力。

城堡作为一个超验的存在,它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远远超越了人的理解范畴,人无法用理性获得对它的认识。

这反映了卡夫卡对宗教信仰的探讨和对人与神之间关系的思考。

还有观点认为城堡是荣格理论中“暗影”(Shadow)的原型意象。

在这种解读下,城堡代表了个体内心深处隐藏的、被压抑的欲望和恐惧。

K试图进入城堡的过程就是个体在面对内心阴影、追求自我完整性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挣扎和冲突。

综合来看,卡夫卡的《城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这些解读相互补充,共同揭示了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
题。

无论是对资本主义官僚体制的批判、对宗教信仰的探讨,还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剖析,城堡这个意象都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城堡》权威下解读两个女性

《城堡》权威下解读两个女性

《城堡》权威下解读两个女性摘要:城堡,在所有人眼中显得神秘而高贵,其中有伯爵官员以及跟班。

他们一直在忙碌,却都没有结果,以往有太多人从城堡内部着手找寻答案,而今,笔者将从两个与城堡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女人来看城堡代表的权威,弗丽达与奥尔加,这两个站在对立面、互相看不起对方的人在权威之下的生活有别于城堡官员与村民。

关键词:城堡;权威;女性一、与城堡权威共生的弗丽达弗丽达是与k产生感情纠葛并有婚约的女子。

弗丽达的出场并不惊艳,“不引人注目的小个子与金发女郎,带着忧伤的神情,瘦小的脸蛋”这样的长相是丢在人群中很难有人注意得到的。

但是弗丽达有一种“特别自负的目光”,这种目光使得k注意到,k觉得这一看就已解决了关系到他的事,简短的交谈中我们知道弗丽达是克拉姆的情妇,她虽是酒吧女侍,却因为与城堡官员有联系,因此在此地有一定的威慑力。

令人不解的是弗丽达在k近乎玩笑的挑逗下,离开了克拉姆,选择了与k在一起,而k也在大家的不可思议中平静的带走了弗丽达。

离开了贵宾饭店,两人来到了客栈。

因为k与客栈老板娘谈不拢,弗丽达跟随k去了学校。

在学校里,弗丽达吃够了苦,他们没有固定的住处,生性爱美的她生活的并不如意,但她乐此不疲,似乎对k矢志不渝。

当然,她也提议过离开村庄,到外面的世界,只因为k的拒绝而作罢。

我们以为k与弗丽达会一直生活下去。

借助弗丽达,k应该可以在村庄里立足,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小说中,弗丽达似乎对奥尔加姐妹十分讨厌,她不喜欢k到巴纳巴斯家与他们谈话。

由于奥尔加是村里少数与k主动交流的人,k没能听从弗丽达的劝告,而最终导致们们分手,一切又回到了原点—k依旧在村里游荡,弗丽达则回到贵宾饭店继续当酒吧女侍。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弗丽达选择k后又放弃他的缘由,以及她对k究竟怀有何种情感。

弗丽达出场时的忧伤目光似已出卖了她,她也许是对克拉姆的精神之恋产生了厌倦,在后面培枇的言语中,我们可以推论她实际上并非克拉姆的情妇,所有一切只是她自己的诉说和想象。

简析卡夫卡城堡的内容

简析卡夫卡城堡的内容

简析卡夫卡城堡的内容
《卡夫卡城堡》(The Castle)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皇
家城堡的事情,由若干个片段构成,主题突出。

小说通过对城堡中几个不同的角色追求自
由以及人性诸多欲望的叙述,从而揭示了一个阶级社会中人们无法逃脱的桎梏,即无论如
何也必须向权利精英恭敬服从,他们的命运也被社会的结构所束缚。

小说的主人公是桑塔里利尔·拉斯培,他作为租户,住在一个名叫福斯特堡的城堡里。

他是个温和、善良的农民,深受律师、小贩和卫兵们的尊敬。

在福斯特堡,拉斯培权力几
近无边,担任士兵,守卫城墙。

他在城堡里体验到无比的自由,几乎可以与他人等量齐观
地交流,毫无压力。

随着故事的发展,小说出现了一系列不同的悬念。

拉斯培遇到了一群掠夺者,他们包
括多位贵族、一位医生和一位法制官,都颇有作为。

他们要求拉斯培向他们投降,但拉斯
培却不同意,坚决反抗。

此后,他们又来了一次攻击,但他们比之前更加凶残。

这是恐怖,他们威胁拉斯培将把城里所有人都杀掉,不过这时他利用新发现的机会,帮助守卫城墙的
士兵击退攻击者,最后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的守护了城堡。

小说的最终结局虽然有着一定的讽刺意味,但却也充满了希望。

尽管人们被无穷无尽
的社会结构桎梏所束缚,但是善良的拉斯培依然有能力把城堡守护得住,在暴力及尊严之
间保持平衡,最终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浅析卡夫卡《城堡》意义

浅析卡夫卡《城堡》意义

浅析卡夫卡《城堡》意义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名:浅谈《城堡》的象征意义学生姓名:郭靖楠学号:310712030204指导老师:徐欢颜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中文07-2班学校:河南理工大学浅析《城堡》的象征意义中文摘要:《城堡》是20世纪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的长篇代表作品之一。

它以表现主义的手法描绘了一个怪诞而生动世界。

小说主人公K的土地测量员身份阴差阳错地得到了城堡当局的承认,因此被允许进入村子。

然而K用尽毕生心血试图进入城堡终未能如愿,只是在最后弥留之际得到了城堡下达的决定:“虽然K无权要求在村中居住,但是考虑到某些次要情况,准许他在村里生活和工作。

” ①《城堡》中的叙述处处洋溢着奇特而荒谬的气氛,在这个令人诧异的梦靥般的空间内城堡作为作者大笔墨筑刻的意象无疑倍显意味深长。

本文为将从:权利与个人、天堂与距离、边缘与痛苦等方面挖掘卡夫卡笔下城堡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卡夫卡,城堡,天堂,边缘,象征意义卡夫卡1883年7月3日出生在奥匈帝国统治下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德语是其母语,自幼酷爱文学。

1901年进入布拉格大学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后来迫于父命改学法律。

1906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

1908年起在布拉格一家半国立的公共机构—布拉格波西米亚王国工伤事故保险公司任职。

1917年患肺病,1922年6月辞职回家疗养,养病期间除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外,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丹麦等国游玩。

1924年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于6月3日逝世在维也纳近郊的基尔林疗养院,享年41岁。

卡夫卡短暂的一生却始终处在冷漠的家庭环境与残酷的社会现实相交织的夹缝中。

他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凭借自己的勤俭和智慧,经营一份生意兴隆的产业。

事业的成功愈发助长了赫尔曼?卡夫卡专横暴戾和刚愎自用的性格的发展。

卡夫卡是其唯一的儿子,然而性格使然,他对卡夫卡的态度向来简单粗暴、蛮横专制。

他干涉甚至主导卡夫卡每一次的人生选择,无论在学业、工作以至于爱情方面,然而他要求得到而且必须得到的是卡夫卡的绝对恭敬和服从。

《城堡》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城堡》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2 游 戏 爱情 的 弗 里 达
弗 里 达首次 露 面是在 小 说 的第 三 章 , “ 卖 酒 的是 个 年轻 姑 娘 , 叫 弗里 达 。这是 个 不 显 眼 的矮 个 儿 姑娘 ,
金发 , 面颊瘦削 , 眼睛显得很忧郁 , 但她的眼里流露 出特殊优越感 的目光 , 使人不免感到惊奇 。当她的目光落
1 小 说 中的 女 性
在传统 的男性文本中, 女性形象有两种表现形式 : 天使和妖妇 。天使是男性审美理想的体现 , 妖妇则表 达 了他 们 的厌女 症 心理 …( 嘟) 。不真 实 的妇女 形象 其 实是 男 性世 界 用 以压 制妇 女 的话 语 形 式 。只有 发 现 妇 女 的真 实处 境并 真 实再 现妇 女形象 , 才能使 妇 女更 好 地认 清 现 实 , 思索 自己 的处 境 , 并 从 中受 到教 育 …( 附, 。
行体制下 的父权社会里 没有 所谓的女性 自由, 但她 们仍屈 服 于权威 , 选择 逆来顺受 , 未能找 到女性解 放 的正确途径 。本文 剖 析 了城堡里 的女性形象 , 为我们 阅读和理解 卡夫 卡的作品提供 了新 的解读视角 。
关 键词 : 弗兰兹 ・ 卡夫卡 ; 《 城堡》 ; 女性形象 ; 女性解放
第2 7卷 第 1期
2 01 7焦
信 阳农林 学 院学 报
J o u m ̄ o f Xi n y a n g C o l l e g e o f Ag r i c u l t u r e a n d F o r e s t r y
Vo l _ 27 No . 1
员 赏识 的女 人 , 自然是 魅力 无穷 的 , 所 以大家都 开 始赞赏 她 的美貌 。随之 而来 的 , 就是 人们 的疑 惑 , 既然 得 到 部 长 的垂爱 . 为 什么 没得 到提 拔呢 ?K 的i : t : i 现解 救 了弗 里达可 怜 的 自尊 。她 把 K藏在酒 吧柜 台下 , 主 动躺 在

城堡卡夫卡

城堡卡夫卡

城堡卡夫卡第一篇:城堡卡夫卡对《城堡》的理解完成于1992年的长篇小说《城堡》是卡夫卡身前的未竟之作。

这篇被后世人无数次翻阅与探索的伟大制作,其主要内容为: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城堡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之大门外,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而繁琐的“无烟”战役。

城堡并不遥远,就位于眼前的一座小山上,然而它可望不可及。

他代表的是那个庞大的官僚机构,等级森严,部门庞杂,官吏众多,但是却摆放着数不尽的文书,这些文书常年累月的尘封在那里,却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对于这座庞大的城堡K很无奈,可仍依旧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争取着,抗争着,只为心中的唯一的目的:进入城堡。

《城堡》整部小说可以概括为主人公K为进入城堡获得居住权从而得到身份的认可所做的一场毫无希望的斗争。

卡夫卡笔下的城堡是官僚机构的投影,虽说在小说中城堡始终矗立于小山上,是一座可远观而不可近瞧的庞大建筑,但读者可以通过书中的一些人的描述获得对它的认知。

首先是信使巴纳巴斯眼中的城堡:作为信使巴纳巴斯来往于城堡与村子之间,给城堡官员克拉姆和土地测量员K传递信件。

通过巴纳巴斯读者们会发现城堡中的工作已使官员们丧失了人的个性,整日忙于公务,人已被官僚机器异化为整部官僚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即使他们再以个体的形象出现也很难被认出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巴纳巴斯会出现他看城堡的哪位官员都感觉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认,即使曾打过交道,下次见面也不见得能认出来的现象。

其次卡夫卡还通过村中的女人为读者描述城堡:村中的女人时刻准备着成为城堡官员的情人。

成为情人对村中女人来讲是一种荣耀,是身份的提高。

由此可见,城堡不仅支配了村中人的生活,男人也支配了女人的一切,女人是男人的附庸,永远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还要对男人的眷顾感恩戴德。

透过对村中女人与城堡之间的描述,读者可以认识到城堡官员生活的腐化堕落,他们高高在上的职位使女人丧失了平等争取爱情的权利,只能屈服于城堡的淫威之下,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读卡夫卡《城堡》

读卡夫卡《城堡》

每 次 试 图 以正 常 的 理 性 去 解
多农 民 , 旅馆 老 板 就 改 变 了 态 度 ,
那也 只 能 说 明 他 们 臣 服 的 是 城 堡 这种 无 形 的力 量 而不 是 K克 拉 姆 爱情 的 执 著 。为 了 摆 脱 这 样 无 望 的 爱 情 之 困 ,弗 丽 达 选 择 了最 卑 贱 的 方 式 ,与 一 个 外 乡 人 发 生 肉体 的 结 合 ,屈 从 于 他 , 希望借此沉醉其 中, 可 自 并 不 拔 。可 一旦 清 醒 , 们 都 发现 彼 此 他 还 是 同样 无 法 达 到 自 己的 目的 , 所 以在彼 此 的身上不 断地 寻找 , 结 果 都 只 能失 望 而 醒 。 在村 长那 K
地 人 没 有 , 从 外 地 来 , 上 满 是 他 身 俗 气 的 存 在 ,但 当 他 一 进 入 靠 近 城 堡 的村 庄 ,他 的 世 俗 存 在 就 遭 受 到 前 所 未 有 的危 机 。这 里 的天 地 拒 绝 世 俗 的苟 活 达 到 了惊 人 的 程 度 ,对 K的不 妥 协 的 排斥 使 K 处 处 遭 受 心灵 的伤 害 。他来 到村 庄 , 别 人 的接 待 就 直 接 显 现 出冷 漠 的 姿 态 ; 到 旅 馆 , 馆 的 老 板 也一 他 旅 样 对 他 冷 言 冷语 。 从 他 一 踏 人 这
以使 K 她 产 生 爱情 。 这 种 爱 情 对 但 是 不 牢 靠 的 ,这 是 一 种 非 常 现 实
的 手 段 ,为 了达 到 目 的 而不 惜 以
入城堡 , 取得一个 明确的身份 。为 了这 个 世 俗 的 目的 ,他 不得 不 用
现 实 的残 酷 的 手段 去行 事 。 他 欺 骗 在 学 校 里 的一 个 小 孩 子 ,只 是 因 为 小 男 孩 的 妈妈 是从 城 堡 里 出 来 的 ,他 深 更 半 夜 留 在 巴纳 巴斯 家 里 , 只是 为 了 知 道 更 多 关 于 城 堡 的信 息 , 哪 怕 为 此 使 弗 丽 达 的爱 情 变 得 充 满 了怀 疑 , 他 也 在 所 不 惜 。在 克拉 姆 给 予 他

《城堡》里的“K们”-K与巴纳巴斯父子人物分析

《城堡》里的“K们”-K与巴纳巴斯父子人物分析

《城堡》里的“K们”-K与巴纳巴斯父子人物分析作者:张明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卡夫卡的《城堡》为我们展现了K 求索的悲剧历程。

K的求索是主线,巴纳巴斯一家、弗丽达、老板娘等人的求索与理想的破灭是旁支,主线与旁支既相互平行又相互呼应。

其中,巴纳巴斯父子的悲惨遭遇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对K的悲剧历程起到了很好的补充和说明。

在小说中,K的毁灭是不言而喻的。

《城堡》的结局并没有出现在小说的正文之中,但K的整个行动轨迹以及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悲惨境遇已经给予读者充分的暗示,这些内容是我们推断故事结局的重要线索。

关键词:卡夫卡《城堡》K 巴纳巴斯父子悲剧命运一、导言有关《城堡》的解读汗牛充栋,国内外早已有各种论述。

笔者认为,《城堡》是一部悲剧,是西方传统悲剧的现代式展开。

在《城堡》中,不论是主人公K,还是巴纳巴斯一家人都无一例外地难以逃脱悲剧的命运。

其中,巴纳巴斯父子与K这三者几乎是作品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三人的遭际极为相近:K徒劳地接近城堡,巴纳巴斯徒劳地寻求城堡的认可,巴纳巴斯之父徒劳地向城堡赎罪。

他们无不是整日奔忙于徒劳之中,所遭遇的命运几乎殊途同归。

可以说,小说《城堡》讲述的其实是“K们”的悲剧。

二、土地测量员K主人公K的悲剧首先来自K身份的悖谬。

在小说《城堡》中,K的身份是“土地测量员”,但同时又是一个永远不被接受的土地测量员。

“他是土地测量员,是测量土地的人……他生活在用不着度量的世界上。

所以他这个土地测量员的身份得不到任何人的承认。

”a《城堡》中的K在不断地寻求“土地测量员”这一身份,但同时这一身份又意味着长期漂泊(度量)。

“在《城堡》中,不存在K能否赢得当土地测量员之权的问题,他只能要求城堡准许他成为土地测量员……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项矛盾的事:唯一能说明K走在正道上的迹象就是他的四处碰壁,如果他成功地到达了他的目的地,那就证明他失败了。

”b因此,K处于这样一个世界中,没有方位,没有度量。

《城堡》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城堡》中的主要女性形象分析

的情妇。 但他们 的关系是否完美呢? 她那忧伤 的神情似乎透露 出了 些许问题。 正是这个与克拉姆 有关 系的女人 , 被主人公 K视为是进 入城堡可以利用 的工具。不知是 出于对克拉姆精神之恋 的厌倦, 还 是 出于对另一个姑娘奥尔伽的嫉妒 ,弗丽达与 K一见之下便坠人 爱河 。 K和弗丽达之间的爱情是永远不可能完美的 , 但 虽然弗丽达 爱 K爱得很真诚 , 但是因为弗丽达要跟着 K 再不与 克拉姆产 生任 , 何关 系, K提出要与弗丽达结婚 时, 当 弗丽达立刻 就哭起来 了, 这
曩 文化 研究
《 城堡》 中的主要女性 形象分析
王 艳 [ 陈孜 蹈 团 1 ]
(1 [ 苏州市职业大学外 国 】 语与 国际交流 系 江苏・ 250 ; 苏州 114 [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2 50 ) 2 ] 苏州 10 6
中图分类号 :1 6 1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9 2 — 5 - 2 1 7 — 8 4 2 0 )4 2 0- 0
《 城堡》 中最重要 的女性角色是弗丽达, 她是一个在乡村酒 吧间 卖 啤酒 的年轻姑娘 ,带着忧伤 的神情 , “ 瘦小 的脸 蛋 , 但她的 目光却
使人感到意外 , 那是一种特别 自负的 目光” t一 。【 M 那 当然是因为
她与克拉姆—~
个城堡 中的高官的不 同寻常 的关系 : 她是克拉姆
生过质疑 , 更不用说是公然的反抗 。” 因为对 于 自我的信仰 , 啪 对
她却在克拉姆 ̄ J 得不到肉欲的享受 ,并且克拉姆对她也并 没有 IL ; 多少感情可言 , 从他对 弗丽达 的请求不予考虑及呼喊她 时漠然的声 音就可以体察 出。 她成功地从奥尔伽手中将 K争夺过来 , 当然是为 了尽情领略人 间的情感; 但作为女人 , 凭借克拉姆 情妇 的身份 , 又使

《城堡》故事简介及人物分析

《城堡》故事简介及人物分析
个人经历
卡夫卡在创作过程中深受个人经 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作品中反 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 境和焦虑。
故事主题与意义
主题
故事主题是关于权力、压迫和人性探 索的。通过主人公K的努力和遭遇, 揭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异化。
意义
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 刻反思,以及对人性、权力、自由等 问题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 人文价值。
《城堡》故事简介及人物分 析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故事背景与主题 • 主要人物介绍 • 人物关系与冲突 • 人物性格特点与命运分析 • 故事中的象征元素与隐喻意义 • 故事主题的延伸与思考
01
故事背景与主题
《城堡》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卡夫卡的《城堡》创作于20世纪 初,当时欧洲社会正处于动荡和 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日益尖锐。
封闭和隔离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自然环境也成为了土地测量员探索
和发现的重要线索。
06
故事主题的延伸与思考
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启示
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无 奈
城堡中的种种荒诞现象,如官员的腐败、民 众的盲从等,反映了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 问题。
引发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城堡所呈现的荒诞世界,促使读者反思现实 世界中的种种问题,思考如何改善现实世界

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探讨
揭示人性的弱点
城堡中的人物形象,如官员的虚伪、民 众的盲从等,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如自 私、贪婪、盲从等。
VS
探讨社会现象的根源
城堡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如官场腐败、民 众盲从等,探讨了其产生的根源,如制度 缺陷、文化传统等。
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提出未来发展的方向

《城堡》女性形象探析

《城堡》女性形象探析

《城堡》女性形象探析摘要:弗兰兹·卡夫卡在20世纪文学界极具影响力,长篇小说《城堡》是他生命后期的重要作品。

在《城堡》中,卡夫卡书写的女性具有极大的独特性。

本文通过对城堡内外及被城堡放逐的女性形象来分析卡夫卡的写作特色,体现其长久的人生思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卡夫卡的作品。

关键词:弗兰兹·卡夫卡人生思考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弗兰兹·卡夫卡被称为欧洲文坛怪才,并被评论为“是当代欧洲几乎所有作家的先行者”。

《城堡》是卡夫卡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故事描写极其荒诞,大意是主人公k费尽心机要去城堡办事,却怎么也不许进城堡的过程。

作者其实是想通过这个故事突出城堡的一种无形权威,他在《城堡》中塑造了多个女性形象,通过这些女性形象,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城堡。

一放置于城堡“里”的女人“父亲”是卡夫卡生命中的一个结不开的扣,他不喜欢父亲要求他的生活方式,这使他一生都处在生存的困境中追求孤独。

卡夫卡的父亲非常反对他写作,而作家则非常喜欢,写作也成了他反对父亲的武器:“一旦进入写作,他不仅可以享受到反抗的快感,……其作品本身又成了他向父亲忏悔的最虔诚的方式。

”也正是由于父亲的这种存在方式,使卡夫卡书写的《城堡》中的女人形象也有了父亲的影子。

1 “父亲”一样的女人对卡夫卡来说,父亲高大强壮,如同统治者一样决定着他人的意志、权力,所以作家甚至把他描绘成巨人,而他自己则感到瘦弱不堪,不得不屈从于父亲。

正如作家自己所形容的:“我又瘦、又弱、又细,你(父亲)又壮、又高、又宽……你在我眼里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使他不得不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中,以至于在《城堡》中有的女性形象其实是父亲的写照。

例如,大桥酒店的老板娘,作家将她的丈夫比喻成在她面前就像个孩子:“膀大腰圆的老板娘站在那里几乎把门框塞满,店老板踮着脚尖走到她跟前”,这完全是作家对父亲形象的一种缩写。

故事中的店老板对强壮的老板娘不敢有半点违抗,在这个女性人物形象身上,作家充分体现了父亲般无形的权威。

卡夫卡《城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卡夫卡《城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卡夫卡《城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卡夫卡《城堡》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城堡》外国文学作品简析奥地利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18831924)的未竟之作。

《城堡》:官僚主义与存在的迷失,对人性与社会的讽刺

《城堡》:官僚主义与存在的迷失,对人性与社会的讽刺

城堡:官僚主义与存在的迷失,对人性与社会的讽刺概述
《城堡》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被城堡系统束缚的主人公卡维尔,揭示了官僚主义对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并对人性以及社会现象进行讽刺。

主题1:官僚主义对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
卡维尔无法进入城堡
在小说中,卡维尔被派到一个小村庄担任地方官员,但他却发现自己无法进入城堡。

这种局面表明了官僚机构对于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

卡维尔为了进入城堡而奋斗,但他始终被困在外围。

官僚体系中的奇怪规则和程序
小说中描绘了一系列荒谬、复杂、甚至荒唐可笑的规则和程序。

这些规则和程序使得任何行动都变得莫名其妙,并且没有明确的目标或结果。

这种官僚体系表明了它对于个体自由行动的约束力。

主题2:对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讽刺
人性的迷失
卡维尔被城堡系统束缚,他不断努力与体制抗争,但最终却无法实现自由。

这揭示了人性在官僚主义面前的迷失。

个体为了适应官僚机构而牺牲了自己独立思考、行动的能力。

社会中的无效沟通和权力斗争
小说中描绘了频繁出现的无效沟通和混乱。

各种角色之间存在着分歧、冲突和权力斗争,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这是对社会中权力运作方式以及人们对于权力的追逐进行的讽刺。

结论
《城堡》通过官僚主义对个体自由存在的限制与对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讽刺,展示了一个荒谬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部小说引发了读者对社会、政治和个体自由等议题的思考。

同时也警示我们保持批判思维,防止在官僚主义体系中迷失自我,并倡导建立更加公正、透明且符合人性需求的社会结构。

《城堡》主题探究

《城堡》主题探究

《城堡》主题探究长篇小说《城堡》是卡夫卡最重要一部著作,其讲的是土地测量员K的故事。

K是一个异乡人,进入村子,由于党派的斗争让他来这里当了土地测量员。

给他配了两个助手,让他听村长安排,村长把他交给了学校老师管理,让他打扫卫生和看门,他和位高权重却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虚无缥缈的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发生了爱情,于是他们结婚;他又因城堡给他的信使巴纳巴斯的原因,和巴纳巴斯一家有了交往这使得弗丽达以此为由离开了K。

最后小说在酒吧中K与老板娘的谈话中结束,令人摸不着头脑。

对于这样一部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关乎其主题的讨论十分广泛,在阅读小说后,我认为城堡的主题应由以下两个方面去发掘。

一、被外部环境“异化”和压抑的人性主题小说中写道:偌大一个城堡始终矗立在近处的丘峦上,甚至能够警见里面有许多人在工作,但是谁也没有进去过,给人一种近在眼前,却在天边的飘忽不定、遥不可及的神秘感。

他在致密伦娜的信中说道:“我对什么都不象对这些不可琢磨的势力这么害怕”。

从卡夫卡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城堡给人的是一种恐怖力量的存在和表现,从《城堡》中我们可以找到根据。

比如:阿玛丽亚在拒绝城堡官员的求婚以后,虽然城堡方面并没有直接处置她,但是村民们立即纷纷与这一家人划清界线,很快形成了对这家人的精神围攻,是什么人这家人处于如此之境地呢?归根到底是城堡,是城堡的对人的命运的毫不关心的冷漠态度导致了这场悲剧,由此,城堡的恐惧性可见一斑。

悲剧命运就这样左右着“异化”世界里的人们。

正如《城堡》的主人公K.,在他刚进村子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他还没有取得进入村子的资格,也就是说,在他的自我价值丧失的同时他却蒙在股中,于是,小说继而叙述了主人公为了寻回自身的价值,得到当局的认可所遭受的惩罚,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悖谬的存在,“异化”的世界里,主人公,愈是与命运抗争,愈是遭到命运无情的惩罚,而那些麻木不仁的村民却逃脱了命运的这般惩罚,理由很简单,是因为他们顺从,是良民。

对抗与消解──卡夫卡《城堡》解读

对抗与消解──卡夫卡《城堡》解读

对抗与消解──卡夫卡《城堡》解读对抗与消解──卡夫卡《城堡》解读引言:卡夫卡是20世纪德语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文体风格而广为人知。

作为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城堡》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笔触和复杂的情节,更深入地探索了人与权力、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对《城堡》的解读分析,探讨作品中表现的对抗与消解的主题。

一、权力与控制:个体对社会的抗争《城堡》中的主人公卡夫卡(K.)是一位年轻的银行职员,他被任命到一个偏僻的小镇上的城堡工作。

尽管他一直试图与城堡建立联系,但他却陷入了无休止的官僚作用和权力机构的控制之中。

城堡象征着权力和社会统治,而卡夫卡形象地代表了个体在这种体系下的抗争。

作品中,卡夫卡一开始对城堡充满了敬畏和期待,希望能够在这个庞大的机构中找到归属感。

然而,他却发现自己被城堡的官僚体系所束缚,在各种规则和程序面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

这种权力机构的控制使得卡夫卡的个体意识受到压抑,无法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对抗权力的过程中,卡夫卡在作品中展现了坚持和反抗的一面。

他试图通过与城堡的家庭和官员建立联系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逃离城堡所带来的束缚。

这种无休止的对抗使得卡夫卡的个体力量逐渐削弱,最终被城堡的权力机构所消解。

二、个体与社会:沟通的困境与孤独在《城堡》中,卡夫卡与城堡的官员和村民之间的沟通困境也是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为一个外来者,卡夫卡不断尝试与其他人建立联系,希望能够逐渐融入这个社会。

然而,他却发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城堡的官员和村民对卡夫卡的存在并不友好,他们对他抱有敌意和怀疑,给他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在卡夫卡多次试图与他们进行对话和交流时,他却发现自己总是被忽视或者被误解。

这种沟通的困境使得卡夫卡的个体感受到了巨大的孤独和无助。

三、意识的束缚与自我消解除了与城堡和他人之间的对抗与消解,作品中还展现了卡夫卡自我意识的束缚和自我消解。

经典励志小说《城堡》

经典励志小说《城堡》

经典励志小说《城堡》《城堡》是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

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他经过长途跋涉,穿过许多雪路后,终于在半夜抵达城堡管辖下的一个穷村落。

在村落的招待所,筋疲力尽的K 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它们都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平民。

其中有招待所的老板、老板娘、女招待,还有一些闲杂人员。

城堡虽近在咫尺,但他费尽周折,为此不惜勾引城堡官员克拉姆的情妇,却怎么也进不去。

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

内容简介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主人公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烦琐的拉锯战。

城堡就位于眼前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可又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

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很无奈,直到最后也没有进入城堡,也没见到城堡当权者。

小说至此戛然而止。

据有关资料说,K在临死前终于接到城堡当局的传谕:K虽然缺乏在村中居住的合法依据,但考虑到某些原因,允许他在村中工作与居住。

作品影响《城堡》写于1922年,是卡夫卡最后一部小说。

它不仅是卡夫卡生命体验与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卡夫卡创作风格成熟与定型的标志。

这部小说最能体现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特征,故一向被认为是卡夫卡创作的压轴之作和代表作。

卡夫卡作为“现代艺术的探险者”,一反传统小说的创作模式,采用全新的审美视角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构筑了这部现代艺术的迷宫,使《城堡》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美学上的震撼力。

作者简介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

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

读卡夫卡的《城堡》

读卡夫卡的《城堡》

读《城堡》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著名小说家。

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的布拉格,父亲是一个成功的犹太商人。

卡夫卡曾攻读文学和医学,后屈从于父命在布拉格大学攻读法律,并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先后供职于一家保险公司和工人保险所,因肺病辞职。

曾再度订婚,却因健康关系地直未婚。

1924年死于肺病。

主要作品当数长篇小说《审判》、《城堡》和短篇小说《变形记》,这些作品的主题、风格对后来的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小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凭借这些作品,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先驱。

K,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微不足道的土地测量员。

克拉姆,城堡的最高统治者,全书情节就是围绕着K想尽一切办法要见克拉姆而展开。

城堡,这个看起来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一堆建筑,是最高统治权的象征,在这里,有一个庞大的官僚群,他们各司其职,整天忙碌于文山会海,然而却“相互遮掩,所以很难知道真正负责的到底是哪一位官员”。

除了像机器一样批阅审查各种档案文件,他们最爱做的事就是睡觉,甚至在他们和当事人谈话的时候也可以睡着,对方的谈话对他们来说,就是催眠曲,“只有在谈话中才可能有睡觉的机会,大都是谈谈说说使我合眼的”,一位官老爷布吉尔如是说。

在种极其枯燥而繁重的工作中,人也渐渐丧失了耐性,动不动就是火气冲天,大发雷霆。

当然,工作还是要做,在疲倦的状态中工作,面对山一样的各种文件,出差错当然是常有事,用官老爷的话说,这当然是不可能避免的,也因此都是可以原谅的。

所以,有的人,其命运就是这样被轻易改变的,“写字台上只要有一点变动,谁也不记得什么时候沾上的一块污点就给抹掉了,只要碰上这一类变动,都能给人添麻烦……”另一位官老爷,一个高级秘书艾朗格这样对K说。

的确没错,K的命运就是这样像被擦去一个污点一样摆来摆去的,他自己也不得不说“荒唐可笑的纰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不知道多少年以前,城堡想招一个土地测量员,招募了K,文件已经写好,只是由于“繁重”的工作和“可以原谅的疏漏”,这封文件就没有发出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堡》的故事简介
《城堡》是一部典型的表现 主义小说,具有鲜明的卡夫 卡特色。小说主人公K君பைடு நூலகம் 一个名义上的土地测量员, 应聘前往不知名的城堡工作. 谁知堡内层层机构,没人知 道这项聘任,k遇到重重阻扰, 只好孤军奋战,和官僚权贵 进行斗争,直到最后他没有 进入城堡,也无法看到城堡 最高当局.
制作者:杨丽华
弗丽达
与父权制的对立与屈从 父权文化系统是女性受压迫和歧视的社会前提。父权制把生理差异作为依据,在男女两性的角色、地 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人为的价值判定,并从意识形态、经济等方面使其合理化,内在化,从而实现对女 性的长久控制。由于西方父权制文化的深远影响,通常情况下对于女性人物的塑造不可避免地存在缺 陷,有时甚至是某种程度的扭曲,进而影响文本深层涵义的解读,因此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长 期被男性权威压制的女性,走进这些被忽视或误读的女性世界,对重塑父权制文化中女性的形象不无裨 益在父权制的禁锢下,女性是边缘化的,她的存在可有可无,她的声音极其微弱,有时甚至不能被人 听到。正如福柯所言,“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 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种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1]”。弗里达在认识K之 前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 她对K说: “不单对你无动于衷, 几乎对所有事情都无动于衷。⋯⋯比如说, 客 人在酒吧间调戏我, 那对我又算么?[2]” 从这样的叙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受压迫者, 不但对他人的痛苦 漠不关心, 就是对自己的痛苦也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弗里达借助于忘却来排除痛苦。她将眼前的痛苦 当作陈年往事,亦或纯粹当作是别人的痛苦,用几近麻木的态度使之悬置。在认识K之前, 弗丽达精神 恍惚, 过的是一种失去知觉和认识能力的生活。弗里达的出场被设置在酒吧间,作为酒吧里的女招待, 她没有丝毫的个人地位和情感空间,因为她是在克拉姆及其随从的监视下 ,更是在她自己内心的监 视下艰难得喘息。她“是个谦和的姑娘,表情忧伤、面颊消瘦,眼神却令人惊讶,流露出高人一等的 神气。[3]”这就是弗里达给人的第一印象。作为城堡官员克拉姆的众多情妇中的一个,弗里达的不开 心跃然纸上。忧郁的眼神向人们诉说着她的悲伤和无奈,虽然最后一点自尊还在拼命支撑着所谓的骄 傲,而这些比起她内心的空虚与落寞显得格格不入。一方面是不愿言说或难以言说的苦痛,另一方面 又是无法沉默或不甘沉默的挣扎,二者交织成生命中无法逃避、不可剥离的矛盾体验。作为父权制影 响下的传统女性,弗里达不得不把自己交付给命运的安排,那就是毫无怨言甚至要假装满心欢喜得接 受城堡长官所谓的恩赐。而同时,作为个体的有血有肉的女性,她也在不断审视自己的人生。可喜的 是,在认识K之后,弗里达似乎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并试图把命运重新拉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在 和K进行了交谈后,弗里达便喜欢上了这个外地来的土地测量员,不为别的,只为从K身上她没有嗅 到自己熟悉的父权的味道,这似乎与她试图寻求的平等经纬一致。当克拉姆再度召唤弗里达时,她毫 不畏惧的回绝了,“我不去了,我再也不去了。”“我陪着土地测量员哩,我陪着土地测量员。[4]”一再 的重复更加坚定了内心的坚决和无畏,她为可以找到自己爱的人而充满了反叛力量,甚至可以不顾城 堡权威的约束。弗里达不顾非议,主动投入K的怀抱,勇敢地踏出了她人生真正属于自我的一步,并随 时准备为自己的决定付出代价。弗里达的这种气魄和精神在当时那个环境确实相当可贵,敢于对父权 制堂而皇之拒绝,女性不再是男性的玩偶或宠物,不再是所谓的“第二性”,而是有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的自己的主人。 。
人物分析
主人公: K 主要人物:弗丽达、 巴纳巴斯、饭店老 板娘、、克拉姆、 奥尔加、阿玛丽娅。 其他人物:汉斯、 杰里米亚、老师、 村长、另一个助手。
K
毫无疑问,他的身份只不过是一名土地测量员,作为一种职业,它一开始就 显示了可有可无的性质,他固然可以凭借这一身份来城堡工作,但这一身份 并不是自明的。他的重要性取决于城堡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的身份的合法 性具有相当大的依赖成分。一旦它所依赖的对象出了问题,合法性就会立即 取消。K—心想进入城堡却处处碰壁。城堡非地处遥远,它就在前面的山岗上, 晴天时一眼可见,似乎条条道路都可以通达。然而,对于K来说,它们则是一 条又一条死胡同。疲惫、失望、孤独、烦躁伴着这个异乡的陌生人。 K是一位战斗英雄。他从信使手中接到了城堡官员克拉姆的两封信,希望见到 克拉姆,哪知道这个克拉姆也像城堡—样可望而不可及,但他为了能够见到 克拉姆,能用的办法(包括勾引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他都用过了,一无所获。 他只得按克拉姆信中指示去见村长,在那里,他了解到甚至连招聘的事都是 永远无法查实的事。但是,K仍未死心,他一方面接受村长为他安排的学校看 门人的低贱职务,和弗丽达及城堡派来的两位形迹可疑的 “助手”一起过着 凄苦而屈辱的生活;另一方面,继续设法疏通进入城堡之路。他想方设法结 识信使巴纳巴斯及其一家,但这一家陷入的困境表明,他们自己尚且求助无 路,哪里还有力量帮助别人!结果,反倒无意将K推向绝境:K因与奥尔加关系 亲密引起弗丽达的嫉恨;她在客店老板娘的挑拨离间下,离开了K而委身于他 的一个助手,倒霉的K,不仅城堡没有去成,女人 也没了。 K并不是战斗的英雄,而是一位“非英雄”。他的目的不过是想证明自己存在 的合理性,成为城堡的恭服良民。
土地测量员K在一个冬夜到达了一个村子,他要前往村子附近的那座城堡去 执行公务,彼时,城堡笼罩在夜色之中,如同一片空洞虚无的幻景。他前往 客店投宿,客店老板对他的到来有点不知所措,他无房间出租了。勉强安顿 下来后,来了位年轻人,告知K,每个进入城堡的人都必须得有一张许可证, K于是开始为此而奔波、他被告知这得去找城堡里的伯爵。 第二天,K走向城堡,可他无论如何一步也没有靠近它,只好又去寻找 投宿点,无奈总被拒之门外,他只好搭上雪橇前往客栈,在那里,他遇到了 两个自称是他的助手的人。他们一起和城堡里的办事机构用电话联络,请问 何时能上城堡去,对方回答:"任何时候都不能来。"这时,来了一位叫巴纳 巴斯的人,他是城堡的信使,K对他很快抱着极大的希望,指望着能通过他 和城堡接上线,巴纳巴斯给他带来了城堡来的信,然而此信对他的到来依旧 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事情依旧毫无转机。K和信使一道去了他家,其 妹随后又十分亲呢地把K送进了一家旅馆,在那里K获知城堡的头面人物克拉 姆住在那里,K于是无论如何也要住下,以伺机向克拉姆陈情。 在旅馆的酒吧里人认识了克拉姆的情妇弗丽达,K顿时使出浑身解数试 图靠近弗丽达,然而旅馆里的人不停地添乱,助手们则在一旁窥视,使他无 法和弗丽达亲密地谈一谈关于克拉姆。他甚至用与弗丽达结婚的许诺想换得 跟克拉姆谈一次话的机会,可弗丽达终于坦白,她办不到,她和信使一样, 是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她早已失宠了。
K去见村长,村长告诉他,他们根本用不着土地测量员,只因城堡里不同 部门彼此封闭,造成了一些差错,而且他确实也曾在几年前收到一个招聘一 位土地测量员的公文。然而他无论如何找不到那张可以证明K来得合法的纸 片儿。村长对早先克拉姆的来信的意见是,那不过是一封私人信件,只不过 是克拉姆本人的关心而已,不代表城堡的意志人感到受骗上当了,但他依旧 决意要求得到他应得的权利,那就是找一个住处,安顿他和弗丽达的新家。 客栈老板一心想赶走K,K临走前,又从老板娘那里听到了关于她和克拉 姆陈旧恋情的回忆,这使K感到很不舒服,因为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自己。 这时村里学校的教师奉村长之命前来,允许K带家眷住进学校任看门人,同 时他也强调,学校并没有发现需要一个看门人。K拒绝了,可弗丽达坚持要K 接受它,她说不如此他决找不到一个能使她这个当未婚妻的不感到害臊的地 方,城堡仍未给K任何温情。 K踏雪来到旅馆,他还不死心,一心想要赢得哪怕一点儿希望见到克拉 姆,女招待说这会儿克拉姆正准备离开旅馆,雪橇已在院子里等着他,K二 话没话,守到雪橇边,喝着白兰地等克拉姆出来。一如既往,出来了一位老 爷,告诉K:"不管你跟我走或者留在这里,你都不会见到他。"这下子K可以 自由自在地等下去了,一种无聊与失望的自由。然而他一旦撤退,周围人的 神色举止里就表明克拉姆就这一当儿脱身了,只因为克拉姆不愿意和 K说话。 那位老爷公布了自己的身份,他是克拉姆的秘书摩麦斯,他拿出一份会谈记 录,向K指出这是引K走向克拉姆的唯一道路,但首先K必须接受一番苛刻的 审查,K觉得不可忍受,于是他们两人大笑着分别了。
二、对爱情基础之上的婚姻的追求 在和K交往后,弗里达便毅然得决定和K在一起,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不管未来要面对多少坎坷,在她意 识里,爱情就是战胜一切的法宝。面对酒店老板娘的劝说,弗里达依然故我,选择了自己认为合适的充满光 明的爱情,并希冀着在爱情基础上向往的婚姻。弗里达是名副其实的好妻子,尽管她还没有和K结婚,但她已 经按一个妻子的身份在要求自己。作为女性,弗里达善于收拾房间,具备温柔体贴的优良品格,同时又通情 达理。她尊重K的选择和决定,尽管有时和她自己的想法有冲突,可她坚信K是为着他们未来的幸福在努力, 所以她一再让步,一再想方设法维护K的利益。她甚至为了K免受伤害而在学校当着老师和学生的面撒谎,而 这原本是她性格无法忍受的。尽管最终她道出了事实真相,使K受到了一定的惩罚,可弗里达的伤心并不比K 少一点。“一看见他,弗里达就站了起来,理了理头发,擦干了脸上的泪水,默不作声地开始磨咖啡。[5]”在 追求爱情的道路上,作为女性,弗里达还是承受着心理上无形的压力,正如女权主义批评家西蒙· 德· 波娃说: “一个女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定命, 能决断女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人类文化整体,产生出这居间于男性与无性中的所谓‘女性',女人是男人 用以确定自己存在的参照物,是一种补偿性事物,是男人的理想和神话,而唯一不是的便是她们自己。[6]”为 了心目中美好的爱情,弗里达忍受着一切的不公和误解,却不做任何辩解尽管弗里达勇敢的追求着自以为高 尚而美好的爱情,可男权中心意识还是根深蒂固得影响着她作为个体的选择和反应。这种限定不仅表现在社 会身份上,而且体现在社会价值上。简单点说,女性缺乏独立人格,也没有社会的主体地位,事无巨细都是男性 做主,女性只是听从者和执行者,并且要心甘情愿。 三、失望之余传统宿命的回归 毫无疑问,幸福爱情和完美婚姻是许多女性梦寐以求的理想或毕其一生而力求达到的完满境界。然而, 在几 千年文明形成的父权社会里,对于女性来说, 独立自主的争取往往要经历诸多艰难,而结果却不一定可以如人 所愿。从理论到现实都处于男性的统治之下, 这是女性传统的命运。女性的反抗最终也要归于传统的归宿, 所 以弗里达的失败是历史的, 也是必然的。 女性主义者认为,“没有自然的性别,男人与女人们之间的准则实际上是被伪装成自然法则的男性思想意识。 [7]”弗里达想要和K结婚, 她向往远方, 憧憬着可以和K一起离开村庄到国外去,而K却自私得为了自己的目的拒 绝了弗里达的请求。弗里达逐渐意识到K和自己在一起并非为了爱情, 而是想通过她接近克拉姆, 接近城堡, 最终从自己编织的五彩斑斓的美梦中醒了过来。就在与K的关系行将破裂之前, K曾对弗丽达有过一次细微的 观察:“她过去总有一股生龙活虎和大胆泼辣的劲头, 使她微不足道的身体显得很美丽……现在这种美丽已经消 逝。她在他的怀抱中枯萎了。[8]”弗里达希望破灭了,她对K仅存的希冀权将化为虚无,她始终无法摆脱自己 女性的命运归宿。失望之余, 弗丽达又回到贵宾酒店, 回到了原先的生活形态。这也见证了男性中心文化通过 男性价值标准对与女性的定位,使得女性习惯于在男性的声音里校正自己。虽然弗里达想要摆脱男权思想的束 缚,并试图尽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使自己具备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强烈的身份感,以求获得真正的尊严,可最后 却是跨过一道藩篱又进入到一个牢笼,始终未能摆脱男权的掌控。 总而言之,在漫长的父权制文化系统中,男性是“主体”,是“第一性”;女性是“客体”,是“第二性”。正是 这样的困境造成了弗里达的痛苦与挣扎,而她的悲剧性色彩显然不是个人的,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