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合集下载

免疫(名词解释)

免疫(名词解释)

第一、二章:简答题:初次免疫应答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

1.免疫(immunity) :即通常所指免除疫病(传染病)及抵抗多种疾病的发生。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机体在遇到病原后,首先并迅速起防护作用的。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ntigen):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2.半抗原(hapten):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4.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的抗原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细胞的辅助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antibody) :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

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仅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4.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通过对其表面表达的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直接杀伤靶抗原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人体内抗体和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补体激活。

免疫学本科试题整合

免疫学本科试题整合

医学免疫学试题集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单选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A.法国人 B.中国人 C.英国人D.希腊人 E.印度人3.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二、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大特点。

三、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2.免疫防御(immune defence)四、问答题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一、单选题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2.人体中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A.胸腺 B.法氏囊 C.脾脏D.淋巴结 E.骨髓3.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脾脏 B.胸腺和骨髓 C.淋巴结和胸腺D.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E.淋巴结和骨髓4.周围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脾脏、胸腺 B.胸腺、淋巴结、粘膜组织C.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E. 扁桃体、淋巴结和骨髓二、填空题1.免疫器官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 ________和_______,二者通过_________和_______互相联系。

第十二章 血液毒理学

第十二章  血液毒理学

第十二章血液毒理学(以简答题为主)1、对红细胞生成的影响:红细胞的生成依赖于血红蛋白的高速合成;血红蛋白的合成依赖于珠蛋白链和血红素两部分协调生成;外源毒物通过影响珠蛋白链合成和血红素合成,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贫血。

主要有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继发性贫血……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由血红素合成障碍引起的不同程度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特点:1、血清铁蛋白↑、骨髓外铁及内铁↑,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2、乙醇、氯霉素、异烟肼、锌中毒、铅中毒等可干扰血红素合成过程而导致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3、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维生素B12缺乏:如秋水仙碱、新霉素、乙醇…●叶酸缺乏:如苯妥英、苯巴比妥、磺胺嘧啶、卡马西平…4、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ia Anemia定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数量和功能异常,以致全血细胞(红细胞、血水板、白细胞)减少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各种病因→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增生不良→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Pancytopenia),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和感染发热。

5、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正常人血红蛋白分子含二价铁 (Fe2+),与氧结合为氧合血红蛋白。

当血红蛋白中铁丧失一个电子,被氧化为三价铁 (Fe3+) 时,即称为高铁血红蛋白 (简称Met Hb)。

正常人血Met Hb仅占血红蛋白总量的0.5%~2%,并且较为恒定。

当血中Met Hb 量超过这个数值时,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methemoglobinemia)。

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严重时可致器官缺氧受损, 智力受影响等后遗症。

6监测内容: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平均血细胞容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参数:白细胞绝对数、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实验、外周血细胞形态、骨髓细胞学、组织学检查;潜在血液毒性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海因茨体制备、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等。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免疫细胞都属于血细胞,所有血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就是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性和分化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和表面标记(一)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卵黄囊,随后转移到胎肝,胚胎发育中期以后以及出生后,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场所,并为B细胞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是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

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造血干细胞(pluripot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分化(differentiation)两种重要的潜能,赋予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保持造血能力。

多能造血干细胞最初分化为共同淋巴样祖细胞和共同髓样祖细胞等等。

(二)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为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的研究及其分离纯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CD34和c-kit (CD117),不表达谱系(lineage)特异性标记。

(1)CD34:CD34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有1%~4%骨髓细胞表达CD34,其中包括了造血干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的一种重要标记,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可从骨髓、胎肝或脐血中分离、富集造血干细胞。

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CD34表达水平逐渐下降,成熟血细胞不表达CD34。

(2)CD117:CD117是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的受体,是原癌基因c−kit的编码产物Kit。

CD117是属于含有酪氨酸激酶结构的生长因子受体,胞膜外区结构属IgSF。

CD117+细胞约占骨髓细胞的1%~4%,50%~70%CD117+骨髓细胞表达CD34,因此,CD117也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标记。

(3)Lin-细胞:应用针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巨核细胞、髓系以及红系等多种谱系相应单克隆抗体的混合抗体(CD2、CD3、CD14、CD16、CD19、CD24、CD56、CD66b和血型糖蛋白A等抗体)结合免疫磁珠分离的方法,除去骨髓、胎肝单个核细胞中上述各个谱系发育不同阶段的细胞,所留下的细胞称为谱系阴性(Lin-)细胞,主要为早期造血干细胞。

免疫学选择题

免疫学选择题

免疫学选择题医学免疫学(一)选择提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导致(B)超敏反应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免疫防御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免疫的感念是(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功能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和骨髓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3,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浅皮质区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骨髓第三章抗原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共同抗原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4,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B)交叉反应性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D)细菌粘多糖10,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表位11,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D)免疫缺陷1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13,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VH与VL区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IgG3,血清半衰其最长的Ig是(A)IgG4,合成H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粘膜上皮细胞5,IgG分子能与细胞表位FcrR结合的区域是(E)CH36,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7,免疫球蛋白分型的依据是(E)CL抗原特异性不同8,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B)IgG9,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 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10,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c)IgE11,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E)VH和VL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E)IgG SIgA13,能与肥大细胞表位Fc@RI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含量明显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5,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IGE16,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17,分泌型IgA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由于(D)有分泌片18,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D)sIgA19,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的酶是(c)胃蛋白酶20,IgE(E)以上均可第五章补体系统1,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2,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D)C3bBb3b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C3b4,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B)C5-C9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6,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MBL具有酶活性7,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E)C5a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9,能促使C3转化酶灭活的是(B)CR1 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E)C5b6789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B)IgG和IgM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C)C3b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B)红细胞和血小板14,补体活性片段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C)中和作用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D)C3bBb16,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5a17,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在正常细胞表面形成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是(B)同源限制因子18,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IgM19,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C3转化酶是C3bnBb 20,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第六章细胞因子1,能促进未致敏的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IL-122,关于TGF-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诱导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3,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4,能刺激红细胞前提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EP05,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E)GM-CSF6,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B)IL-57,属于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D)Iymphotactin8,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C)IL-8 MCP9,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y链的细胞因子是(A)IL-410,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IL-811,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C)IL-4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FA-1d 的配体是(E)ICAM-1,2,3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C)血管地址素3,模式受体主要分布于(D)吞噬细胞4,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分子是(E)P-选择素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2,不属于MHC金典I类和II类基因的是(E)HLA-E3,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C)I 类分子的a34,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E)A,LMP基因 B,TAP基因C,tapasin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C三项5,对人类MHCI类相关基因(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E)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6,属于a型I类的HLA基因的是(A)A,B,C7,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D)HLA-E和HLA-C8,为MHC非经典I类基因的是(D)HLA-E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1,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2,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巨噬细胞3,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C)甘露糖受体5,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D)树突状细胞6,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嗜酸性粒细胞7,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的配体分子是(B)CDI分子提呈的脂类/糖脂类抗原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1,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E)TCR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3,SD4分子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B2功能区4,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A)CD45RA5,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a3功能区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2,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D)CD213,B细胞作为APC可籍其表面的BCR结合(A)可溶性抗原4,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B)mIgM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在红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EPO2,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C)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3,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得(A)自身MHC限制性4,NK细胞表面KIR和CD94/NKG2抑制性受体可识别(A)自身MHC-I类分子5,与抗体亲和力成熟有关的是(D )体细胞高频突变第十三章国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下列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不具趋化作用的是(B)IL-I 3,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4,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B)C-反应蛋白5,国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应答6,Y%T细胞可直接识别的抗原是(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属于专职性APC的是(E)A,单核-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B淋巴细胞E,上列A,B和C三项2,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APC(C)DC3,人DC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不是(D)A,CD31 B,NLDC145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4,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以下两类(A)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5,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包括(D)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6,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D) 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D,上列A和B两项7,Ii的主要功能是(E)A,促进MHCII类分子二聚体形成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转运尤其是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多肽结合 E,上列A,B,C 三项第十五章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认为分成的几个阶段是(E)A,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B,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C,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E,上列A,B和C三项2,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对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描述正确的是(E)A,由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APC表面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而触发 B,D导致CD3和辅助受体分子胞浆段尾部聚集并激活与之相连的PTK C,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E,上列ABC三项4,可负调节T细胞活化的配对作用分子的是(B)CTLA-4/B7 5,能启动抑制性信号的配对作用分子(B)CTLA-4/B76,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是(D)A,PLC-y活化途径B,MAP激酶活化途径 D,上列A和B两项7,关于记忆性CD8+T细胞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E)A,IFN-a及IL-15有重要作用 B,有赖于与MHCI类分子相互接触 C,无需抗原持续刺激和B细胞参与及CD4+T细胞辅助D,可能需要T细胞共刺激信号(B7/CD28)持续存在 E,以上均对8,可产生免疫记忆细胞的是(C)T,B淋巴细胞9,关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0,关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B)活化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11,TH1细胞产生的对巨噬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FN-y12,下列何组组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TCR-抗原肽,MHCH/I-CD4/CD813,可用下列哪种分子的McAb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A)CD3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TH1细胞和CTL细胞15,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现象(E)中和外毒素16,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包括(E)A,吞噬消化抗原B,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C,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 D,释放细胞因子,增加MHCII类分子的产生 E,上述全部17,CD8+细胞杀伤靶细胞(A)要识别MHCI类分子上的肽类18,抗原激活成熟的T细胞后,可诱使其表达(E)A,IL-2 B,IL-2R C,IL-4 D,IL-10 E,以上全部19,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在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的是(A)TNF20,MHC限制性表现于(C)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21,关于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B)不需要T细胞参与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CD19/CD21/CD81/CD225复合物可能的功能模式有(D)A,协同刺激模式 B,应答调节器模式 D,上列A和B两项2,介导Th细胞内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是(A)CD154-CD403,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E)在正常个体科诱导Ab产生和T 细胞应答4,高浓度时能多克隆激活B细胞的是(A)TI-1抗原5,对TI-2抗原发生应答的主要细胞是(D)B-1细胞6,对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描述正确的是(E)A,BCR识别Ag后产生的信号由Iga/IgB转导B,ITAM 磷酸化后第一个被募集的是Syk C,有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BSAP与相关的基因结合 E,上列ABC三项7,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除了(D)NK细胞8,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为主9,下列关于T,B细胞相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D)Th细胞只有与B细胞直接接触才能诱导它增殖10,关于记忆细胞的理解,错误的是(B)仅限于B细胞11,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不需T细胞参与12,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只引起体液免疫第十八章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的诱导(E)A,可在胚胎期B,可在新生期C,可在新生期后甚至成年期E,上列ABC三项2,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E)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3,中枢耐受是指(E)B,在胚胎期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 所形成的耐受C,在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E,上列BC两项4,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D)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5,与免疫隔离部位形成有关的是(E)A,生理性屏障 B,抑制性细胞抑制 C,免疫忽视 E,上述ABC三项6,B细胞免疫耐受描述正确的是(E)A,较T细胞难 B,所需Ag量大 C,持续时间短(数周)E,上列ABC 三项7,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E)免疫缺陷8,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分泌IL-10可介导的作用是(D)A,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 B,促进iDC 诱导免疫耐受 D,上列AB两项第十九章超敏反应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C)肥大细胞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B)白三烯3,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C)IgE4,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D)双价免疫IgG5,下列那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B)I,II,III,型超敏反应7,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8,青霉素可以引起哪类型超敏反应(D)I,II,III,IV型超敏反应9,与I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C)肥大细胞10,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细胞是(c)嗜中性粒细胞11,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IL-412,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的细胞是(B)肥大细胞13,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白三烯14,引起早期相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组胺15,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物质是(B)白三烯第二十章自身免疫性疾病1,I型糖尿病相关的是(A)HL-A-DR3/DR42,下列哪一项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C)重症肌无力3,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B)II,III,IV型超敏反应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D)荨麻疹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体液免疫缺陷2,慢性肉芽肿(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E)吞噬细胞缺陷病3,Digeorge综合症属于(C)T细胞缺陷病4,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D)对化脓性细菌易感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1,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TNF-a2,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B)免疫监视功能障碍3,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D)黑色素瘤细胞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1,超级排斥主要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A)ABO血型抗体2,GVHR主要见于(C)骨髓移植3,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见于下列哪种病理特征(A)血管内血栓4,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C)同种异基因移植5,关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引起慢而强的移植排斥反应6,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的免疫抑制剂的(D)抗CD25抗体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1,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关的是(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2,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是(E)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3,Coombs试验可用来检测(C)Rh抗体4,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A)B细胞第二十五章免疫防治1,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B)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游戏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的免疫原型多肽称为(A)合成肽疫苗3,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C)炎症4,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B)细胞因子治疗。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医学免疫学课件 第十二章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对BCR的特异性和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CDR3
BCR基因表达的一些特点
1. 等位排斥和同种型排斥 重排表达(随机) 只表达1条(非随机)
结果:保证1个B细胞只产生1种特异性的BCR 和抗体
2. Ig类别转换
成熟B
IgM
抗原、Th、CK
活化、增殖、分化
CK
浆细胞
IgG或IgA或IgE (特异性不改变)
2.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不精确连接 (核苷酸丢失)
N区核苷酸插入 (只发生在H链) 重组酶将选定片段间DNA切除 末端转移酶将核苷酸加至N断端 重新连接后插入的核苷酸称为N区
结果: 连接部氨基酸变化 连接部以后编码改变
GGC GTC GCG ACGT GAT ATC TAT GTA
3. 体细胞高频突变
造血干细胞 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CD34+ CD117+
HSC的分化
T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
B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
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1.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
重排多样性
VH=6527 6=10530 V=40 5=200 V=30 4=120
H链、L链配对的多样性
10530 200 120=2.5 108
成熟B细胞 (基因已重排形成功能基因) 抗原、Th、CK
活化、增殖、分化 (生发中心) V区发生高频率的突变
各种亲和力BCR的B细胞(升高和降低) 选择
高亲和力BCR的B细胞
VH VL
Hale Waihona Puke 骨架区 VVCDR1
V
V
CDR2
V
V
体细胞高 频突变
CDR3 VDJ VJ 重排、连接、突变
多样性主要发生在CDR3

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分类

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分类

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及分类一、引言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网络,由多种细胞组成,它们共同作用以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分化和分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二、免疫细胞的分化免疫细胞的分化是指从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免疫细胞的过程。

这一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细胞类型和功能。

1.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免疫细胞分化的起始细胞,它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B细胞和T细胞两大类。

B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反应;T细胞则分为辅助T 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它们在细胞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3. 髓系细胞髓系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粒细胞等。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的能力,是机体的第一道防线;树突状细胞负责抗原的捕获和呈递,激活淋巴细胞;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和抵御细菌感染。

三、免疫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的功能和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群。

1. 淋巴细胞的分类淋巴细胞可以根据表面标志物的差异分为不同的亚群,如CD4+T细胞和CD8+T细胞。

CD4+T细胞被称为辅助T细胞,它们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来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和激活细胞免疫反应;CD8+T细胞被称为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并杀伤感染细胞。

2. 髓系细胞的分类髓系细胞也可以根据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分为不同的亚群,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可以进一步分为M1型和M2型,M1型巨噬细胞主要参与炎症反应,M2型巨噬细胞则参与修复和抗炎反应;树突状细胞也有不同的亚型,它们在抗原捕获和呈递过程中有不同的功能。

四、结论机体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分类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保证。

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通过不同的分化路径形成多种免疫细胞,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HSC) PPT课件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HSC) PPT课件

LSC继续分 化为T细胞、B 细胞和NK细胞。
MSC 进 一 步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DC 细胞、中性粒 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肥 大细胞、红细 胞和血小板。
HSC发 育为成熟免 疫细胞的每 一阶段均需 多种细胞因 子参与。
免疫细胞分化过程
造血干细胞移植
将正常HSC输入经超剂量放、化疗的患者 体内,替代原有病理性或缺陷的造血干细胞, 重建其造血和免疫功能。
适应症:
恶性血液疾病 重症免疫缺陷 放/化疗后造血支持
遗传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骨髓移植:
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HSC存在于扁骨、 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为采集600ml骨髓, 需给供者局部麻醉,经多次骨穿才能完成。
前突然查出患白血病,第 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专家待其分娩后,用该产 妇父亲“骨髓和外周血”HSC+婴儿出生时采集 的脐带血对白血病进行联合移植治疗,获得成功。
造血干细胞与基因治疗
HSC是导入外源基因理想的靶细胞:
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在患者体内长期存 活并表达外源基因产物;
通过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使骨髓 HSC进入外周血,采集分离约200ml外周血 即可获得足够数量HSC并用于移植。
脐血移植: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 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可以重建 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HSC,可用于移植。
脐血移植的优势:
来源丰富、取材简单; 对供受体HLA相符的要求相对较低; 不易受病毒或残留肿瘤细胞污染; HSC增殖和自我增殖能力强; 脐血T、B细胞相对不成熟,GVHD发生率低; 脐血NK和LAK细胞多,有利于GVL; 脐血含基质细胞,能提供HSC生长的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A1型题]1.免疫细胞均来源于:A. 多能造血干细胞B. 定向干细胞C. 淋巴样干细胞D. 髓样干细胞E. 以上都不是2.发生阳性选择的胸腺细胞表型是:A.TCRαβ+CD2+CD3+CD4+CD8+B.TCRγδ+CD2+CD3+CD4+CD8+C.TCRαβ+CD2-CD3-CD4-CD8-D.TCRαβ-CD2-CD3-CD4-CD8-E.TCRαβ+CD2+CD3+CD4-CD8-3. 未成熟B细胞表达的膜表面免疫球蛋白是:A.mIgAB.mIgMC.mIgED.mIgDE.mIgG4.B淋巴细胞上只表达下列哪类免疫球蛋白类别时,接触抗原能形成耐受?A.mIgAB.mIgDC.mIgGD.mIgEE.mIgM5.在B淋巴细胞发育的哪个阶段即有IgM重链蛋白合成?A.祖B淋巴细胞B.前B淋巴细胞C.未成熟B淋巴细胞D.成熟B淋巴细胞E.浆细胞6.在B淋巴细胞发育的哪个阶段即有完整的IgM分子表达?A.祖B淋巴细胞B.前B淋巴细胞C.未成熟B淋巴细胞D.成熟B淋巴细胞E.浆细胞7.下列哪种细胞表面标志是CD19-CD21-CD79a-CD79b-?A.祖B淋巴细胞B.前B淋巴细胞C.未成熟B淋巴细胞D.成熟B淋巴细胞8. 从人胚胎第4周开始到妊娠5个月时造血干细胞可出现于:A.骨髓B.胸腺C.胚肝D.卵黄囊E.腔上囊9. 小鼠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A. Thy-1low、WGA+、c-kit-、Lin-B. Thy-1low、WGA-、c-kit-、Lin-、Sca-1+C. Thy-1hi、WGA-、c-kit+、Lin-、Sca-1+D. Thy-1low、WGA+、c-kit+、Lin-、Sca-1+E. Thy-1hi、WGA+、c-kit+、Lin-10. 下列哪种CD分子是人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A.CD2B.CD4C.CD44D.CD34E.CD4511. 双阳性胸腺细胞TCR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的MHC分子结合后会出现什么结果?A.凋亡B.存活C.转化D.无能E.以上都不会发生12.在胸腺选择中,未与巨噬细胞上自身抗原肽-MHC结合的单阳性胸腺细胞出现什么结果?A.存活B.凋亡C.转化D.无能E.以上都不会发生13. 胸腺细胞最终约有多少可发育成为成熟T淋巴细胞?A.<5%B.<10%C.<20%D.<40%E.<60%14.CFU-GEMM细胞可分化为:A.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NK细胞B.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血小板C.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红细胞D.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红细胞、血小板E.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15.同时表达mIgM和mIgD的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出现什么结果?B. 存活C. 活化D. 无能E. 以上都不是[A2型题]16.关于哺乳类动物B淋巴细胞的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B淋巴细胞分化的最早部位是卵黄囊B.出生后在法氏囊内分化成熟C.抗原非依赖期主要在中枢免疫器官中进行D.抗原依赖期主要在外周免疫器官中进行E.在外周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17.关于B淋巴细胞的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前B淋巴细胞表达μ链和伪轻链B.未成熟B淋巴细胞仅表达mIgMC.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mIgM和mIgDD.未成熟B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免疫耐受E.哺乳动物B淋巴细胞在法氏囊分化成熟18.关于Thy-1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A. 为GPI连接的膜分子B. 主要分布于骨髓基质细胞C. 可能参与T细胞的活化、分化、信号转导和粘附D. 小鼠造血干细胞表达低水平的Thy-1E. 是CD9019.关于CD34的叙述,下列那项是错误的?A. 是一种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B. 是人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之一C. 人成熟血细胞不表达CD34D. 随着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成熟,CD34表达水平逐渐上升E. 小鼠造血干细胞不表达CD34[B型题]问题20~23A.TCRαβ-CD4-CD8-B.TCRαβ+CD4+CD8+C.TCRγδ+CD4-CD8-/TCRγδ+CD4-CD8+D.TCRαβ+CD4-CD8-E. TCRαβ+CD4+CD8-/ TCRαβ+CD4-CD8+20. 双阳性T淋巴细胞表型为21.成熟T淋巴细胞表型为22.离开胸腺时T淋巴细胞表型为23.第一线防御细胞表型为问题24~26A.CD4分子B.CD8分子C.CD2分子D.TCRγδ+E.TCRαβ+24. 双阳性胸腺细胞与MHC- II类分子结合后,哪种分子表达减少并消失25. 双阳性胸腺细胞与MHC -I类分子结合后,哪种分子表达减少并消失26. 经历胸腺选择的细胞主要表达的TCR类型是问题27~29:A.骨髓B.胸腺C.卵黄囊D.胚肝E.腔上囊27.哺乳动物的造血最早发生在28.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29.B淋巴细胞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问题30~33A.成熟B细胞B.未成熟B细胞C.晚期祖B细胞D.小前B细胞E.大前B细胞30.重链可变区基因V-DJ发生重排的细胞是31.表达preB受体的细胞是32.表达μ链,轻链V-J重排的细胞是33.表达mIgM和mIgD的细胞是[C型题]问题34~36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34.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免疫耐受的的细胞是35.自身耐受的形成与阴性选择无关的的细胞是36.在中枢免疫器官发育成熟需要IL-7参与的细胞是问题37~38A.MHC限制性B.自身耐受性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37.T淋巴细胞通过阳性选择获得38.T淋巴细胞通过阴性选择获得问题39~40A.CD34B.CD117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39.人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是40.小鼠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是问题41~45A.髓样干细胞B.淋巴样干细胞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1.NK细胞的前体细胞是42.T细胞的前体细胞是43.B细胞的前体细胞是44.单核细胞的前体细胞是45.中性粒细胞的前体细胞是[X型题]46. 表达于前B淋巴细胞上的CD分子有:A.CD19B.CD20C.CD21D.CD23E.CD2847.人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特点是:A. 分为抗原依赖期和抗原非依赖期B. 有阴性选择C. 在骨髓发育为成熟B淋巴细胞后进入外周淋巴器官D. 在骨髓发育后,进入胸腺,经胸腺选择成为成熟B淋巴细胞再进入外周血E. 分化的最早部位是法氏囊,此后在脾脏和骨髓,出生后则在骨髓分化成熟48. 下列哪些细胞是免疫细胞?A.红细胞B.粒细胞C.巨噬细胞D.淋巴细胞E.血小板49. 多能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A.髓样干细胞B.淋巴样干细胞C.粒细胞-单核细胞干细胞系D.红系干细胞E.巨核干细胞系50.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A.SCFB.CD44C.c-kitD.CD34E.CD11751. 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过程是:A. 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B. 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C. 多能造血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粒细胞、T细胞、B细胞D. 多能造血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E. 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样干细胞→CFU-GEMM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52. 胸腺微环境由哪些细胞和分子组成?A.胸腺细胞B.细胞外基质C.细胞因子D.胸腺基质细胞E.MHC分子53.淋巴样干细胞可分化为: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54.NK细胞发育分化的特点是:A.骨髓是NK细胞发育分化的主要场所B.人成熟NK细胞的表面标志是TCR- mIg- CD56+ CD16+C.NK细胞与T细胞共有一个前体D.IL-15可促进人CD34+祖细胞分化为NK细胞E.能表达配体为自身MHC分子的抑制性受体55. NK细胞自身耐受的形成机制是:A. 阴性选择B. 表达FcrRC. 表达KIRD. 表达KARE. 表达CD94/NKG2分子56.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获得哪些特性?A. 表达功能性TCRB. 表达CD3C. 获得MHC限制性D. 形成自身耐受性E. 表达辅助受体CD4和CD857.细胞在骨髓发育过程中获得哪些特性?A. 表达IgαB. 表达IgβC. 形成自身耐受性D. 表达功能性BCRE. 表达mIgG58.前B细胞受体由那些分子组成?A. IgMB. μ链C. IgD. IgE. λ5/VpreB59.B细胞在骨髓发育的必要条件是:A. 基质细胞表达mSCFB. IL-7C. IL-15D. SDF-1E. VCAM-1标准答案1. A2. A3. B4. E5. B6.C 7. E 8. C*9.D 10. D 11. B*12. A*13. A 14.E 15. C 16. B*17. E 18.B 19. D 20. B 21. E 22. E 23. C*24.B 25. A 26. E 27.C 28.B 29. A 30.C 31.E 32.D 33. A 34. C 35. D 36. C 37.A 38.B 39.C 40. B 41.B 42.B 43.B 44.A45.A46.A*B*47.A*B*C*48.ABCDE 49. AB 50. CDE 51.DE 52. B*C*D*E*53.ABD 54. ABCDE 55.CE 56.ABCDE 57. ABCD 58. BE 59. ABDE注解[题8] 造血干细胞在人胚胎2周时可出现于卵黄囊,第4周开始转移至胚肝,妊娠5个月后,骨髓开始造血。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中枢克隆清除:B细胞凋亡 中枢克隆无能:B细胞无(或少)mIg 中枢受体修正:改变BCR原有的特异性
B细胞在骨髓的发育
B细胞发育 的两个阶段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specificity)
抗原受体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TCR和BCR(Ig)的胚系基因结构 淋巴细胞发育过程中抗原受体基因重排
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定位
定位于非淋巴组织 血液脾脏中有
记忆性T 细胞的产生
Tcm:来源于刚活化Tn---Ta---无适当刺激信号---不成为 Te---无AICD---返回静息状态并存活成为Tcm.
Tn—IL-2(高)—分泌IFN-—Tc Tn—IL-2(低)或IL-15(高)—维持中间状态,保 留CCR7—Tcm Tem:Ag 刺激—Ta—95%AICD,少部分细胞缺乏抗原的 持续刺激,难于启动 AICD得以存活,成为记忆细胞。 如脑膜炎病毒刺激 T细胞研究发现:病毒滴度高: 有强的初次应答,弱的回忆反应,原因是AICD导致 CD8Tc过度耗竭;病毒滴度低,有弱的初次应答,强的 回忆反应。
MHC-I →DP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
导致CD4分子 表达关闭
CD4-CD8+细胞
MHC-II →DP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
导致CD8分子 表达关闭
CD4+CD8-细胞
T细胞发育的阴性选择-获得自 身耐受性
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高水平的 MHC-I和MHC-II类抗原,并与自身抗原 形成复合物,SP细胞如能识别自身抗原 肽-MHC复合物,即发生凋亡,否则继续 发育成熟,保证进入外周淋巴器官的T细 胞库中不含有针对自身抗原成分的T细胞。
Ig的合成和肽链转运
TCR基因重排
围绕TCR成熟发生一系列基因的有序表达 和关闭:

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分化过程

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分化过程

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分化过程人体免疫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定的细胞和分子组成,能够识别和排除外来入侵物质,维护身体的健康。

而这一复杂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就是细胞分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免疫细胞被产生出来,并发挥着各自特定的作用。

本文将从造血干细胞到成熟免疫细胞的分化路径、不同类型免疫细胞功能以及调控因子等方面详细介绍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分化过程。

一、造血干细胞形成与增殖人体免疫系统起源于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

HSC能够自我更新,并有能力分化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血液和免疫系统相关细胞。

该过程包括干细胞形成以及其增殖。

二、单个多潜能造血干/祖基竟然可以形成所有白血球亚群以及红血球与凝块HSC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包括红血球、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等。

例如,在淋巴骨髓内,B淋巴母体细胞(pro-B cell)由造血干/祖基細胞分化而来,并随后进一步形成前B细胞(pre-B cell)。

经过一系列的快速增殖和成熟过程,最后形成成熟的B淋巴细胞。

三、T淋巴母体之儿类中,在Thy1 ‘−’ stage会没有很大贡献与B淋巴母体不同,T淋巴母体细胞不能在起始分化阶段生成成熟T淋巴细胞。

相反,它们通过进一步分化形成thymocyte,并在在Thy1‘+’ 以及Thy1 ‘- ’stages经历进一步发育,在具备充足表达T淋巴生物标记如 CD3 的时候开展待考证四、树突状C D4 + DC 扮演着MHC II 主导呈递者角色树突状细胞是免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们起着主要的抗原递呈和免疫调节作用。

其中,树突状CD4+DC(dendritic cell)在MHC II主导呈递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五、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人体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维持整个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

免疫细胞通过释放多种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在调控和协调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上发挥关键作用。

山东大学医学免疫学习题

山东大学医学免疫学习题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2.免疫学(immunology)3.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4.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5. 反向免疫学(reverse immunology)二、单项选择题1.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A. 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B. 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C. 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D. 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E. 发现并清除体内衰老细胞的能力2.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始于A. 1897年B. 1789年C. 1798年D. 1879年E.1721年3.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是A. 免疫学的四大内容B. 免疫细胞的四大功能C. 免疫器官的四大功能D. 免疫系统的四大功能E. 免疫分子的四大功能4.免疫防御是指机体能A. 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并中和其毒性产物的作用B. 清除衰老和损伤的细胞,维持体内环境平衡的作用C. 监视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作用D. 对抗原性异物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E. 对自身抗原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5.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能A. 参与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B. 对抗原性异物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C. 对抗病原体的侵害并中和其毒性产物的作用D. 监视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的作用E. 对自身抗原表现出无反应性的状态6. 免疫对机体A.有利B.有害C.有利又有害D.无利也无害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7.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克隆选择学说?A.Jenner B.Burnet C.Owen D.Koch E.Pasteur8.以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固有免疫应答不经历克隆扩增B.T细胞可直接识别游离的多肽C.B细胞可直接识别可溶性抗原D.T细胞的充分活化需要APC和细胞因子的辅助E.B细胞的充分活化需要T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辅助9.免疫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接种"人痘”预防天花B.接种"牛痘”预防天花C.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D.抗体的发现E.免疫耐受的发现10.以下哪项内容不属于免疫学科形成时期的研究内容?A.减毒活疫苗的发现B.抗体的发现C.接种牛痘预防天花D.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E.免疫耐受的发现11.以下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抗体是四肽链结构B.抗体是免疫球蛋白C.感染者血清中的"杀菌素”为最早发现的抗体D.抗体是抗原刺激后,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E.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辅助12. 哪位学者在异卵双生的小牛中首先观察到了免疫耐受现象?A.Burnet B.Owen C.Medawar D.Landsteiner E.Jenner13. 哪位学者提出鸡的腔上囊是抗体生成细胞的中心?A.Glick B.Miller C.Good D.Gershon E.Coons14. 哪位学者提出了细胞免疫学说?A.Warner B.Mitchison C.Metchnikoff D.MitchellE.Claman15. 参与适应性免疫的细胞是A.NK细胞B.NKT细胞 C.αβ+T细胞D.γδ+T细胞E.B-1细胞三、X型题1.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A.T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B淋巴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2.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包括A.T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B淋巴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3.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A.免疫防御功能B.免疫监视功能C.免疫耐受D.免疫调节E.以上都不对4.关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固有免疫比适应性免疫发挥作用快B.固有免疫比适应性免疫发挥作用强C.固有免疫具有非特异性,但无记忆性D.适应性免疫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E.固有免疫在防止再次感染中无作用5.免疫学可应用于哪些项目?A.预防传染病B.治疗肿瘤C.治疗慢性传染病D.妊娠确诊E.ABO血型定型6.以下哪些内容属于现代免疫学时期的研究内容?A.超敏反应B.DNA疫苗C.自身免疫病D.凋亡E.完全人源抗体7.现代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理论研究包括哪些内容?A.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的产生B.抗原的结构与抗原的特异性C.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D.造血与免疫细胞的发育E.抗体是免疫球蛋白8.现代免疫学时期,免疫学应用研究包括哪些内容?A.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广泛应用B.基因工程制备重组细胞因子C.免疫细胞治疗D.显微镜技术的应用E.完全人源抗体9.21世纪免疫学的研究手段包括A.cDNA微阵列法B.蛋白质组学C.生物学信息学D.转基因动物E.基因敲除10.免疫应答不适宜导致的免疫性疾病为A.超敏反应B.粒细胞功能缺陷C.自身免疫病D.肿瘤E.AIDS四、问答题1. 简述现代免疫的概念及其主要功能。

造血干细胞的组成

造血干细胞的组成

造血干细胞的组成造血干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在人体内,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通过不断更新和分化,保持着血液系统的正常功能。

造血干细胞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多能造血干细胞和限能造血干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也称为全能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最高分化能力的细胞,能分化为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而限能造血干细胞具有较低的分化能力,只能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例如淋巴细胞、粒细胞等。

造血干细胞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多能造血干细胞(HSCs):多能造血干细胞是造血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这些细胞通常分布在骨髓中,其中较为活跃的HSCs主要富集在骨髓中心区域的血管壁附近。

HSCs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对称分裂和不对称分裂,通过对称分裂,HSCs可以产生两个相同的干细胞,维持干细胞数量的稳定;而通过不对称分裂,HSCs可以产生一个干细胞和一个较成熟的细胞,从而维持干细胞的数量和血细胞的更新。

2. 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需要一种特殊的环境,称为造血微环境或造血干细胞牙本质区。

这个微环境由骨髓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坏死细胞和基质细胞等组成,通过与HSCs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适当的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促进HSCs的自我更新和分化。

3. 血细胞前体细胞:血细胞前体细胞是HSCs分化后的中间细胞阶段,称为定向祖细胞。

这些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可以进一步分化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成熟血细胞。

血细胞前体细胞的分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细胞内信号通路、外界环境和生长因子的作用。

4. 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需要一系列的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的调控。

这些分子包括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白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和干细胞因子等。

这些分子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通路,激活特定的基因表达,调控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和增殖。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

CD3+ CD4‾ CD8+ TCRgd+
CD3+ CD4‾ CD8‾ TCRgd+
CD3+ CD4+ CD8+ TCRab+
CD3+ CD4‾ CD8‾ TCRgd+
CD3+ CD4+ CD8‾ TCRab+
CD3+ CD4‾ CD8+ TCRab+
10/31/2024
CD3+ TCRgd+
CD3+ CD4+ TCRab+ CD3+ CD8+ TCRab+
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CD34和 c-kit(CD117),无谱系特异性标记(Lin-):
1.CD34 是造血干细胞的一种重要标记分
子,为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包括造血干 细胞,有1%~4%骨髓细胞表达CD34。应 用CD34可从造血组织中分离造血干细胞, 成熟血细胞不表达此分子。
10/31/2024
单位10/31(/202C4 FU-MeG)
▶定向干细胞及其分化 :
1.髓样干细胞及其分化:
Ⅲ 粒单系:GM-CSF、 SCF、IL-3起作用。
髓样干细胞→具有产生粒细胞系、 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和单核巨噬细胞系潜能的集落形成单位 (CFU-GEMM)→(在GCSF/M-CSF/GM-CSF、SCF、 IL-3存在下)→中性粒细胞或单 核/巨噬细胞。
10/31/2024
▶定向干细胞及其分化 :
1.髓样干细胞及其分化:
Ⅳ嗜酸性粒细胞: GMCSF、IL-5、IL-3起作 用。
髓样干细胞→CFU-GEMM(在 GM-CSF、IL-5、IL-3存在下) →嗜酸粒细胞集落形成 单位 (CFU-Eos) →嗜酸性粒细胞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HSC) PPT课件

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HSC) PPT课件

脐血T、B细胞相对不成熟,GVHD发生率低; 脐血NK和LAK细胞多,有利于GVL; 脐血含基质细胞,能提供HSC生长的微环境。
2009.02.27报道:
一名26岁产妇临产前突然查出患白血病,第 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专家待其分娩后,用该产 妇父亲“骨髓和外周血” HSC+ 婴儿出生时采集 的脐带血对白血病进行联合移植治疗,获得成功。
通过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使骨髓 HSC 进入外周血,采集分离约 200ml外周血
即可获得足够数量HSC并用于移植。
脐血移植: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 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含有可以重建 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HSC,可用于移植。
脐血移植的优势:
来源丰富、取材简单; 对供受体HLA相符的要求相对较低; 不易受病毒或残留肿瘤细胞污染; HSC增殖和自我增殖能力强;
适应症:
恶性血液疾病
重症免疫缺陷
遗传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病
放/化疗后造血支持
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
骨髓移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脐血移植
骨髓移植: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使用。 HSC 存在于扁骨、
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为采集600ml骨髓,
需给供者局部麻醉,经多次骨穿才能完成。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与基因治疗
HSC是导入外源基因理想的靶细胞:
HSC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可在患者体内长期存 活并表达外源基因产物; H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分化成的转基因血细 胞可分布全身发挥效应; 多种疾病与造血细胞异常有关,将缺学家在Science上报道:
从 2 名患有严重免疫缺陷症的患儿骨髓中抽取 HSC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正常基因导入 其中,然后回输给病孩。经 10 个月随访,获得 较满意的效果,患儿免疫系统达到正常水平。

医学免疫学第七版造血干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七版造血干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七版造血干细胞哈,说到造血干细胞,大家可能都觉得有点陌生。

要是你听过“干细胞”这个词,可能会想,它是那种神奇的细胞,能变成任何想要的细胞。

它真的是这么神奇!不过呢,我们今天要聊的是,造血干细胞,专门负责我们身体的血液制造工作。

是的,它们可不是像超级英雄那样,穿着披风飞来飞去。

它们就默默地在骨髓里工作,确保你体内的血液始终保持足够的量,质量也过得去。

要说这造血干细胞,你真得佩服它们的“全能”啊!它们可不光能生成红细胞、白细胞,还有血小板。

说白了,如果没有它们,咱们的血液系统就像个失去了“主心骨”的团队,啥都做不好。

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白细胞抵抗病毒,血小板止血——这每一项任务都离不开它们的辛勤付出。

你看,真是想不服都不行,它们就是那个为大家撑起整个血液体系的“无名英雄”!让我们再往深了说,造血干细胞不止是个工厂,还是个超级聪明的指挥官。

它们能自己分裂,分裂之后有的会变成“专门做事”的细胞,有的则继续充当“后备力量”,为需要的时候做准备。

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个会变戏法的魔术师,总能根据需要变出不同的血液细胞,真是让人刮目相看,佩服得五体投地!别看它们这么牛,其实它们的“工作环境”一点都不轻松。

造血干细胞大多数时间都躲在骨髓里,默默无闻,不求回报。

想象一下,如果骨髓就像个大工厂,里面挤满了各种“机器”——造血干细胞就是这些“机器”的原料库。

它们不像红细胞那么活跃,也不像白细胞那么四处奔波,更不会像血小板那样以“勇猛”著称。

它们就像一个在后台安安静静工作的调度员,指挥着血液的每一个“成员”,确保大家能够各司其职,运转正常。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造血干细胞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分裂,什么时候休息?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造血干细胞的工作是受非常严格的“调度”控制的。

身体里的各种信号——比如免疫系统、激素、氧气水平等等,都会影响它们的活动。

就像你在家里做饭,火候掌握不好,菜肴可能会焦掉;如果造血干细胞分裂得太快或者太慢,后果可不堪设想——那时,身体里的血液系统就可能出现问题,甚至生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出生后,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是
A.淋巴结
B.脾脏骨髓 D.胸腺 E.肝脏
2、人多能造血干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3、对于多能造血干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A.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
B.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功能
C.出生后,多能造血干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
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
E.可增生分化为多种功能不同的血细胞
4、人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
骨髓 B.肝脏 C.扁桃体 D.脾生发中心 E.肠集合淋巴结
5、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无直接关系的是
A. multi-CSF
B.骨髓细胞外基质 D.SCF E.骨髓基质细胞
二、填空题
1、人造血干细胞的主要表面标记为 CD34 和 CD117 。

2、多能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重要的潜能。

3、骨髓、胸腺造微环境是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重要条件。

4、多能造血干细胞最初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包括淋巴样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

三、名词解释:
1、多能造血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两种重要能力的细胞,使机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保持造血能力。

2、定向干细胞——由干细胞最初分化形成的细胞被称为定向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淋巴样干细胞和髓样干细胞。

3、阳性选择——CD4+CD8+双阳性前T细胞(胸腺细胞)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Ⅱ类或I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时,就可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分化为具有TCR的CD4+或CD8+”单阳性”细胞。

反之,则会发生细胞调亡,此即为阳性选择过程。

经过这一选择,CD4+或CD8+T细胞获得识别抗原肽-MHC-Ⅱ类或I类分于复合物的能力,即决定T细胞应答的MHC限制性。

四、问答题:
1、多能造血干细胞的主要特征及其表面标志。

⑴、具有自我更新(self-renewing)和分化(differentiation)能力。

⑵、CD34、CD117、不表达谱系特异性标志Lin-(CD2、CD3、CD14、CD16、CD19、CD24、CD56、CD66b、血型糖蛋白)
2、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⑴、组合原因:基因库中有几百个V区基因、众多的D、J基因,•可以随机组合;
⑵、连接原因:进行V—D—J、V—J重组时,连接处的碱基移位切除、整合,使互补决定簇多样性成10倍以上增长;
⑶、体细胞突变:抗原刺激后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已经重排过的V区基因上,增加了抗体的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