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合集下载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

谈谈对因材施教的理解“因材施教”是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

“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实行“因材施教”,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我们教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表现。

因材施教是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开创的。

他的基本做法是:首先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经历和爱好,听其言,观其行,在全面掌握学生实际能力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针对性教育。

具体讲,孔子把学生分为智力水平超常和中下两种类型,认为对前者可以教给高深的知识,对后者则不能。

他又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分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类,分别给予培养,以造就各种专门人才,这可以说是开我国分科教学之先河。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各有所长的人才,让其适应社会的需要,为社会各行各业服务。

人才也不是样样俱能的全才,大多数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才。

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优秀的全才是不可能的,“尖子”只是学生中的小部分。

所以在人才培养的方法上,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从了解学生入手,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志趣和爱好等,注意平时经常性的观察,正如孔子所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摸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优点和缺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和积极因素,弥补个人的短处不足,“长善救失”,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各得其所地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总之,“因材施教”是一个从测评学生个性特征,制定相应教育解决方案,教育过程的控制与追踪,到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的一个循环体系。

作为一个老师,都应时刻反省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才有可能及时纠正错误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也才有可能步入真正的教育殿堂,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关注学生的体验,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三、尊重和欣赏学生,渗入学科教学;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通过音乐背景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在教卖报歌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中国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的现实;通过这首歌的学唱,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热爱,对反动、黑暗腐败是旧中国无比憎恨的感情,学生们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认真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四、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那么你对启发式教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的实际出发,采⽤多种⽅式,以启发学⽣的思维为核⼼,调动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动活泼地学习的⼀种教学指导思想。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它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当前,⼀些国家教学法改⾰中的许多创造和见解,都是同启发式教学的要求相关联的。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1、强调学⽣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与学⽣积极性相结合; 2、强调学⽣智⼒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的充分发展相结合; 3、强调激发学⽣内在的学习动⼒,实现内在动⼒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 4、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①调动学⽣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独⽴思考,发展学⽣的逻辑思维能⼒ ③让学⽣动⼿,培养独⽴解决问题的能⼒ ④发扬教学民主 启发式教学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启发”⼀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解释说:“愤者,⼼求通⽽未得之意;悱者,⼝欲⾔⽽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愤与悱是内在⼼理状态在外部容⾊⾔辞上的表现。

就是说在教学前务必先让学⽣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他。

孔⼦以后,《学记》的作者提出“道⽽弗牵,强⽽弗抑,开⽽弗达”,进⼀步阐发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主张启发学⽣,引导学⽣,但不硬牵着他们⾛;严格要求学⽣,但不施加压⼒;指明学习的路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

综合实践课教学后记范例(3篇)

综合实践课教学后记范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综合实践课,主题为“生活中的科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本次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即“生活中的科学”。

接着,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现象,如手机充电、洗衣机洗涤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2. 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他们围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展开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科学现象,如植物生长、气象变化等。

(2)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科学知识,我组织了几个简单的实验。

例如,通过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蒸发速度,让学生了解蒸发原理;通过制作简易过滤器,让学生了解过滤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认真操作,积极思考,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3)总结归纳在实验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出相关的科学知识。

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 课堂小结在课堂小结环节,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在本次综合实践课中的表现,然后对本次课程进行了简要总结。

我强调,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观察、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达成通过本次综合实践课,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掌握了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因此,我认为本次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2. 教学方法改进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组讨论、实验操作、总结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验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以学生为中心用心教育优秀教师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用心教育优秀教师的核心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用心教育优秀教师的核心理念优秀的教育是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他们的需要和利益,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能力和学习风格。

首先,了解学生的背景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这些背景因素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学生的背景,以便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教学。

这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和与学生家长合作来实现。

例如,了解学生是否有特殊学习需求或困难,以便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

其次,了解学生的能力是提供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潜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可以帮助教师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通过评估和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强项和弱项,并为他们提供个别辅导和教学支持。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最后,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方面,优秀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偏好。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例如视觉型、听觉型和动手型学习者。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互动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并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教师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来辅助教学;对于动手型学习者,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和实验。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

总结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理念。

这种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了解他们的背景、能力和学习风格,并根据个体的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优秀教师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他们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追求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位置,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上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特长,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习成效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入等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综合素质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还要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主张,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入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入教学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入教学摘要: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认知基础发挥作用。

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和思考问题,让教学贴近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凸显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知规律知识经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一个有机融合,这其中学生的学应当起主要作用。

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经由激发和引导对所学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原有基础上融进新的认识、建构新的模型,这样的学习才富有成效。

所以,这样的学习过程也让教师的“教”有所侧重:立足学情,科学引导。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忌任意拔高教学要求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材在编排教学内容时也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将同一领域内的内容安排在不同学段来学习,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可以有充足的上升空间。

在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一部分学生做一些拓展,但是这样的拓展应当是有限的,不能任意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面对问题时感到不知所措,那样的情形只能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一次教研活动,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的教学,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A和B成正比例关系、B和C成正比例关系,那么A和C成( )比例关系。

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有难度的,学生在思考时没有可依赖的抓手,一时间难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最终这样的问题还是以教师的讲解来画上句号,并且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无法理解。

课后交流的时候,大家首先肯定了这样的尝试是积极的,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拓展了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意义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脱离了现实背景之后,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让学生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面对丰富的材料自己能得出结论。

再次尝试的时候教师将这样的问题放到融进一个学生熟悉的材料中:出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用表格列出了圆的半径和直径以及周长,让学生去研究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以及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随后过渡到半径和周长的关系。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课堂是教学活动存在的场所,它仅仅是一个知识单一传输的场所,还是更应当成为促进学生的智慧、情感、人格、教养等生命品质全面发展的舞台?它关注的仅仅是学生的跟前利益(如各种考试分数),还是更应当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

课堂是一个生命发展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它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的成长。

在我们的课堂里,要使学生的生命潜能真正从沉睡中被唤醒,真正迸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必须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沉闷、呆滞的局面,要让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动”起来,必需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符合他们的活动。

教学设计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出多样化、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上要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思维,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学情分析”应当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以学生为依据,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在本节课的开头,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在家中使用电脑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90%的家庭不让学生自由地使用电脑,通过反问学生为什么,为下面的计算机硬件学习打下伏笔。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不是很专业,学生还缺乏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学生自我感觉还要加强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了。

教学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二、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践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这一对于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的实际需求是科学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认知水平设置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科学教学要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推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

教师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通过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亲自实践,亲自探索,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科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要素,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科学发展和创新,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践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结合学生实际,明确习作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明确习作教学目标

阵风 、一阵雨 ,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 , 作文就写不丰富。经常 生活 ,经常积累……这样 日 积月累 , 你肚子里的东西就会多起 来。 ”可见 , 真实的文章来源于生活的积累。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 生活经历不是那么丰富,在写文章时并不能像大人那样信手拈 来 ,这也是造成他们作文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需要下大 力气加强积累,首先要积累一些科学常识 ,避免犯一些常识 陛 的错误 ,否则张 口就是 “ 秋天金色 的麦 田……”就会被人笑话 了。其 次,通过 日记等记录平 日生活的点滴 ,渐渐由量的积累 到质的飞跃 , 这样一种我手写我心的习惯会一直伴随学生的成 长 。最后 ,老师对 于学生的想法要尊重,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 些看法 , 使他们有信心和勇气把 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 出来。
2 .不要把 我们的感受强加 给孩子 当我们 观看 十分精彩的影片时 ,可能 十分钟 的感觉 只有 几秒钟一样 ,而我们在站台焦急地等公交 车时 ,一 分钟是那
样 漫长。到底哪个是真 ,哪个是假 ?其实 ,这两种感受都是 真 实的 ,只不过所处的情境不 同 ,内心的感觉不一样。 习作 中 ,只要学生把这种真实 的感受表现 出来 就是 好文章。 同样 的真实事件 ,由于每个孩子观察 的角度不同 ,理解 的偏差 , 写出来 的文章就会差异很大 。但是 只要不 违背学生 的意愿 。 反 映了真实的想 法 ,同样是很 宝贵 的。
《 义务教育大纲 》的作文要求 符合我 国小学作文教学 的 实际 ,既能体现 小学 生作 文属于习作 、练笔 的性质 ,又能避 免 由于要求过 高使 多数学生望而生畏 ,挫伤广大学生作 文的 积极性 ,有利 于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 的作文要求 。作 为教
师 ,更应该 以学生为本 ,确定好 习作教学 的 目标 。 挖掘 内心真实感受 1 .注重积 累,展示真 实自我 老舍曾说过 :“ 要养成一种 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 ,下一 阵雨 ,你也记下来 ,因为不知哪一天 ,你的作 品里需要描写一

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小学三年级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正在逐渐建立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教师的教学指导则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呢?一、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的数学兴趣,让他们开始喜欢数学、理解数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注重数学教学的实际应用不要把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对于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竞赛来巧妙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提高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为孩子们打好数学基础。

四、注重教学与实践结合理论性的数学知识永远是枯燥难懂的,它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来探究。

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加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

五、注重课堂氛围建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老师的教学。

老师需要在课堂中创造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

六、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教师的素养对于教学的影响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高效地指导学生,从而提升学生成绩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事业,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加强教学与实践结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提升自身素养,创造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塑造未来的少年英才做好充分准备。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3)

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摘要学生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工作者需要以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他们的需求和特点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本文探讨了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实施方法,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学生实际、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全面发展、学习效果一、引言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效果。

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施方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

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关注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1.调查学生需求。

在教学前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来发现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进。

2.个性化教学设计。

浅析实战教学法

浅析实战教学法

浅析实战教学法
实战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实践操
作为主的教学方法,是目前教育界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授课,实战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
主动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将教学与
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实战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学以致用”,强调学生通过
实验、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掌握实际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在实战教学中,教学目标需要从概念层面
向技能层面转化,注重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因此,实战教
学强调问题导向的教学,教学内容紧密围绕问题展开,从
问题出发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research能力。

实战教学法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
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在实战教学中需要扮演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同时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考方式,突出学生的优势和
特点。

实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
义务,需要更加注意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团队
实战教学中,相互协作、相互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互
相帮助,相互学习。

在实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实战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
协作合作、问题解决等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和实际能力提升。

未来,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更
加重视实战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
实习机会。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情境教学法概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生活的各种情境作为教学的依托,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和发现知识。

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通过情境还原、情境生成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利用日常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来展开教学。

教学加减法时,可以利用学生购物、做饭、玩游戏等日常情境来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计算,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的知识。

2. 创设游戏情境进行教学小学生喜欢玩游戏,可以利用游戏情境进行数学教学。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运算,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巩固和提高数学知识。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利用实物情境进行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实物情境进行教学。

在教学面积时,可以带学生到操场、教室等地方进行实地测量,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4. 开展情境生成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情境生成活动展开教学。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景物,让他们发现各种几何图形的存在,从而引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并帮助他们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认识。

5. 进行情境还原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情境还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教学时间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时间的推理和计算,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运用。

三、情境教学法带来的好处1.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众所周知,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物质决定意识理论的方法论,而今天,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把握?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按照学生认识问题的规律,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他能否认同和接受教师的教育,最终只能靠他自己来实现,那我们在教学中为什么还要从实际出发?把只是讲完不就可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二、在教学论中,为什么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接受德育这种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同时,受教育者不是单个的个体,良莠不齐,不能采取“大漫灌”的形式,愿意如下:第一,受教育者的能力有差别的,上面说了受教育者不是单个的个体,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也都各不相同,我们若在教学中对他们一概而论的话,教学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第二,受教育者的情况各不相同。

由于受不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乃至基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也是不相同的,若忽略到此方面的因素,我们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呢?三、怎样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全面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基本事实,如年龄范围、大体家庭情况等。

其次,重视了解学生的细枝末节,力求重点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兴趣爱好等。

只有把学生的实际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确保讲解内容能投其所好。

最后,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课堂环境适当展开教学内容。

这就需要了解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时尚潮流,以及学生大体的追求目标来引入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德育课,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授业而是为了传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必要的。

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

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

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现代教学源于传统教育技术,是一种具有新知识和思想的教育形式,它以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较传统手段加以改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尽量满足学生的未来需求。

现代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将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历纳入教学和学习中去,不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学习过程中的识记和应用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将对学生需求的识别作为现代教学的基础。

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五个核心素质(智力、情感、习惯、行为、社会)作为全面开发学生学习的理念。

第二,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将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学习内容,运用科学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教学情境的多样性。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提高情境性教学的多样性,借助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新技术,将抽象知识具体湿表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了解,促使学生理解和分析解答问题。

第四,促进教学进度的快速更新。

拥抱信息时代的经济文化发展,因材施教,回应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提倡突破传统教学思路,利用学习课程设计,探究教育的有效性,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强调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比较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使学生能够精准地指出学习薄弱环节。

总之,现代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需求的关怀和尊重,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发展,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实现教学终身教育的目标。

教师教学示范方案

教师教学示范方案

教师教学示范方案引言:教师的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师的教学示范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师教学示范方案的重要性,并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一、教师教学示范的重要性教师教学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指导学生,使之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

教学示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示范教学方案的设计原则示范教学方案的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1.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教师教学示范方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满足他们的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

2.参与性和互动性:示范教学方案应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述、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灵活调整:示范教学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进度。

三、示范教学方案的具体步骤示范教学方案的设计可以包括以下步骤:1.课前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学材料、活动设计、课堂讨论题等,确保教学内容的有序进行。

2.引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用案例等方式引入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3.知识传授: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4.示范操作:教师示范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掌握技能或方法。

5.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自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师即时解答和指导。

6.反馈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7.总结与复盘: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最佳效果。

8.拓展延伸: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延伸材料或任务,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和提高学习自主性。

四、示范教学方案的优势教师教学示范方案具有以下优势: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示范教学,教师能够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我们的感觉教案

我们的感觉教案

我们的感觉教案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有着良好道德、文化、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进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是一项由组成社会的每一个人负责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扮演着传授知识、培养品德、规范思想行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角色。

而如何制定一份合理、科学的教案,也是一个好的教师所应具备的技能之一。

在我的实践教学中,我认为教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大纲和前置知识,全面分析课程目标,做好充分的准备,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最终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首先,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一份教案的关键。

只有目标明确,教案的内容才会有针对性。

在目标的制定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应该考虑到学生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年幼的学生需要关注语文基础,培养阅读兴趣,而已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和综合性思维训练。

其次,要结合教学大纲和前置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方针和标准,为教师制定教案提供了基本的参考依据。

在制定教案时,需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确保每个知识点的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制定的目标。

同时,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考虑了学生的前置知识,做出更合理的教学安排。

如果学生的前置知识不足,则需要在教案中增加相应的补充知识,从而使教学更加顺利和有效。

然后,要全面分析课程目标,认真设计教学方案。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学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做到学生理解、掌握和实践,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在教学中的全面发展。

最后,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一首乐曲要演奏得优美动听,其关键是要定准基调,凑准每一个音符,一个教学班要获得大
面积的教学质量,其关键同样是要定准教学起点,教好每一个学生。

为了寻求大面积提高课
堂教学质量的出路。

我们数学教研组进行了十来年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改革研究。

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谈两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的认识
所谓学生的数学实际,我们认为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认识结构,它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性结构,即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基本数学技能技巧。

数学思维形式,数学思想、策略和观念。

二是学生个体已有的能力性结构,主要是学习
能力,包括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共同生活的能力,创造和发展的能力。

三是学生已有
的动力性结构,即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信心、毅力、意志、习惯、品质等。

学生的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实际,也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认为: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数学教学是衡量“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

因此,数学教学的起点能否确保从学生的数学实际出发,让全体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的来说,数学教学与学生实际的关系是:学生的数学实际就是数学教学的起点,数学教学
的归缩就是要扩展学生的数学实际,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中来,回
到学生现实生活中去的循环往复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才能全面,和谐,愉快,自然
地成长和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归宿。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处于学习阶段的高中学生的实际是怎样的呢?他(她)们是很难自己发现教材的系统性及“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依靠教师去引导、去揭示、去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
首要任务就是向学生揭示或引导学生自己去发展教材的系统性及其“知识群”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新知识与教材知识和学生实际中哪些知识有横向关联,连接它们的知识纽带是什么,找
到学生实际中隐含着的这些知识纽带,它们产生怎样的相互作用。

这些纽带就是“教”开始的
有序引导活动路线。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性及学
习材料的关系,并据此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是知识线,能力线、协调方法线的统一体。

优化教学过程就是三维的优化组合相互
作用协调发展的结果。

知识线源于教材思路,能力线是教师对应教材思路由学生学习活动与
获取知识互相作用下构成的一条隐线思路。

协调方法是教师调节两线顺利延伸,指导学生思
维的方法组合。

1.创设学生学习的知识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情感倾向
和意志倾向,有利于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

2.对应问题把握能力线,创设情境学生掌握知识
主要是通过自我内化完成,即由客观形态的知识向主观形态的知识转化。

这种转化依赖学生
原有经验和实际能力实现。

所以教学过程一定要创设知识外部的环境即思维情境。

常用方法是:①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优化,一般有老师一人讲解,学生对应着听讲,看书、读书、记
笔记、练习、实验、质疑等形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有效性、有益性的小组讨论,集体讨论的活动形式,达到互带互学,共同推进。

②在教学过程中,适量的练习是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优化认识结构的有效途径,但练习的质量是关键。

③感情材料丰富多彩。

3.针对
两线实施的协调方法,创设情境。

①在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题内化。

②过
程中教师要随时发现和分析学生进行课题类化的困难,寻找化解的方法,探求学生产生错误
的原因,及时指导帮助,这才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共振和交触。

改革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使教学过程充满鼓励快乐为爱学而教,为会学而学是教与学
的基本出发点。

由学生效果进行“反馈一矫正”来实现纠偏改错固然必要,而过程评价显得更
为重要。

过程评价把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心理状态、智力参与程度,作为主要评价对象。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举手答问,分组讨论,动手动脑外显形状态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时智力参与程度,配合前馈信息,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认识自己的不足和出现的偏差。

通常采用肯定、赞美、激励等形式表达。

使学生主动去弥补它,调节自我,振奋精神,积极再参与。

具体作法是:①教师不能把一堂课的总目标作为过程的评价目标,而应把总目标化解为具体环节的小目标。

②评价方法多样化,系统化,有意层次化。

教师要努力发现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扬评价。

培养学生靠自己“参与捕鱼”,才能自我“得鱼”的心理,克服消极等待或悲观情绪。

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重视过程评价,就是创造愉快和乐的课堂气氛,形成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力求达到学生与教师共鸣,学法与教法共振,知识与能力辩证统一,认识与情感的同步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

试想,有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突破,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就能“美梦成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