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技术总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教学ppt课件

针灸教学ppt课件

Part
03
灸法技术
艾灸法
艾灸法介绍
艾灸法作用
艾灸法是一种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 ,点燃后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温热刺激的 灸法技术。
艾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 邪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各种寒证、虚证和 痛证。
艾灸法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艾灸法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穴位,将艾条 或艾柱点燃后置于所选穴位上方进行熏烤 ,一般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舒适为宜。
安全防范措施
环境设置
确保治疗环境干净、整洁 1
,避免地面湿滑,保持室 内空气流通。
定期检查与维护
4
对针灸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规范操作
2
严格按照针灸操作规范进
行,避免操作失误或不当
操作。
避免感染
3 确保针具、治疗部位和操
作者手部的无菌状态,防 止感染的发生。
异常情况处理与预防
注意事项
明确适应症与禁忌症
在开始针灸治疗前,应明确患者的适 应症和禁忌症,避免对不适合针灸的 患者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针具
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针具 ,确保针具的质量和安全性。
消毒工作
对针具、治疗部位和操作者的手进行 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告知患者注意事项
在治疗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针刺部位干燥 等。
理论基础
经络理论
针灸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十二条主要 的经络,这些经络与脏腑器官相连,运行气血。针灸通过刺 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理论
穴位是针灸治疗的关键点,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 能。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 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第12页/共48页
四、针灸调和阴阳的方法
1.恰当的配伍经络、腧穴
经络配伍
腧穴配伍
如 太冲 阳陵泉
泻肝胆之火
丰隆 阴陵泉
化痰除湿
足三里 三阴交 补气益血
第13页/共48页
2.恰当的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泻法应用: 例 补照海 泻申脉治疗失眠
泻照海 补申脉治疗嗜睡 阳气盛 阴气虚可导致失眠 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 失眠当补阴泻阳 嗜睡当补阳泻阴 照海穴为足少阴肾经穴,阴跷脉所生之处,申脉穴为 足太阳膀胱经穴,阳跷脉所生处,阳跷行于阳 ,主活 动和清醒状态,阴跷行于阴,主安静和睡眠状态。补 照海泻申脉可以使阴跷脉盛而阳跷脉衰,而使其目闭 而欲睡,达到安神宁心的作用。
第26页/共48页
2、经络触诊
经络触诊又称“经穴按压”,是在经络循行部位或有 关腧穴进行按压、触摸,寻找阳性反应或异常变化, 以判断疾病之所在的方法。 用切按,循摄等方法在经穴部位寻找异常变化,如压 痛。寒温,结节,凹陷和皮疹,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

虚——补法、少针多灸
纲 阳 表——浅刺
热——浅刺疾出,泻法
实——泻法,多针少灸
第21页/共48页
经络辩证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分布规律、 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特点、功能特性和经络异常反映, 辨别经络病变的部位和性质,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提供临床依据 。 。
第22页/共48页
(一)辨证归经
第10页/共48页
(二)阴阳失调的治疗原则
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 阴阳、使阴阳失调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 对平衡,则是针灸治疗学的基本原则。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是阴阳偏盛 偏衰得以纠正,使之在新的基础上达到阴阳平衡。

针灸ppt课件专业版PPT模板分享

针灸ppt课件专业版PPT模板分享
乳腺疾病
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
子宫肌瘤
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儿科疾病
感冒咳嗽
如小儿感冒咳嗽、支气管 炎等。
消化不良
如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
生长发育迟缓
如营养不良、身高体重不 达标等。
05
针灸注意事项
针刺注意事项
01 针刺前准备
02 针刺体位
03 消毒
04 针刺手法
05 留针时间
在进行针刺治疗前,患者 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 状况、过敏史和近期使用 过的药物情况。医生需要 仔细检查患者的体格、皮 肤和穴位情况,确定合适 的针刺方案。
病案二:面瘫治疗过程及效果
患者
诊断
针灸治疗
效果
女性,36岁,出现左侧面部肌 肉瘫痪,口角歪斜,不能正常 闭眼和微笑。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 的历史。
针灸疗法在古代中国广泛应用 于临床治疗,并传播到世界各 地。
现代针灸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 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针灸的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 血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和自愈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针灸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Contents
• 针灸简介 • 针灸技术 • 针灸穴位 • 针灸治疗范围 • 针灸注意事项 • 针灸案例分享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定义
针灸是一种利用细针进行穴位刺激的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适用 范围广泛等特点。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人体 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针灸推拿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针灸推拿治疗学总论PPT课件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定义、技术原理及在 医学领域的应用
效果评估:提高学员 操作技能、增强学习 兴趣及降低教学成本
推拿培训中虚拟现实 技术的具体应用:模 拟操作、场景还原及 互动教学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针灸推拿领域的应用前景
1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概述
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及在医学中的价值
在针灸推拿领域的应用
刺激类手法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做较重而缓 慢的按压,具有止痛、镇静的功 效,常用于治疗头痛、胃痛等病
症。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等指腹相对用力挤 压皮肤,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 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
颈椎病等病症。
拿法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 皮肤和肌肉,具有祛风散寒、通 经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
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医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不同医师 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难以量化评估
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往往难以用客观 的指标进行量化评估,更多依赖于患 者的主观感受。
部分疾病限制
对于某些严重疾病或急性病症,针灸 推拿治疗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 果,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手段。
个体差异
推拿治疗
运用滚、按、揉、拿等手法,在肩部及上肢进行 推拿操作,以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注意事项
避免肩部受凉、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肩部肌肉锻 炼等。
其他常见病症
头痛
针灸治疗可选百会、风池等穴 位进行针刺;推拿治疗可运用 按揉太阳穴等方法缓解症状。
失眠
针灸治疗可选神门、内关等穴 位进行针刺;推拿治疗可运用 头部按摩等方法促进睡眠。
针灸推拿治疗学总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针灸推拿治疗学概述 •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 推拿手法分类及应用范围 • 常见病症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案设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50
额旁1线
• 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 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内 眦,自发际上5分处即眉冲 穴向下刺1寸
• 主治:咳嗽、胸痛、心悸 怔忡、胸痹心痛、感冒、 气喘等肺、心等上焦疾病
51
额旁2线
• 部位:属足少阳胆经,在 额旁1线的外侧,直对瞳孔, 自发际上5分处即头临泣穴 向下1寸
• 主治:胃痛、痞满、腹胀、 泄泻、胁痛等脾、胃、肝、 胆等中焦病
定穴与揣穴
腧穴的定位,称“定穴”。定穴主要根据“骨度分寸”、 “自然标志”等方法确定穴位
医生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 位,称“揣穴”
消毒
除一次性使用的无菌针具以外,其他的针具都必须严格消 毒
包括针具器械、医者手、患者施术部位及治疗室用具的消

17
18
二指持针法:用拇指、食指末节指 腹捏住针柄,适用于短小的针具
预防 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
77
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
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 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 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 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适用于骨骼边缘和不宜深刺者
平刺
又称横刺、沿皮刺,即针身与皮肤表面 呈15°角左右,横向刺入腧穴
适用于头面、胸背及皮肉浅薄处
27
28
29
30
31
弹法
刮法
32
针刺得气
古代文献称“气至”,现在多称“针感” 得气的指征
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主要为酸、麻、胀、重,还有凉、热、

中医针灸ppt课件

中医针灸ppt课件
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 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 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可编辑课件PPT
15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 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 肢(外侧)前缘,上肩,至 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
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 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 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 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
1.本经腧穴均能治疗本经及所属脏腑病症; 2.表里经腧穴能治疗互为表里两经病症; 3.局部经穴均能主治局部和邻近病痛; 4.四肢上的经穴不但能治局部疾患,甚至具有全
身性调节作用; 5.某些腧穴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还有些腧
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作用。
“经络所通,腧穴所在,脏腑所属,主治所及。”
可编辑课件PPT
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
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
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
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
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 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
肌,属胃络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
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
至腹股沟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 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
主治:①心血管系统疾病 ②消化系统疾病 ③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操作:直刺0.5-1寸
可编辑课件PPT
④术后腹胀
⑤延年益寿
操作:直刺1-2寸
可编辑课件PPT
35
至阴(膀胱经 BL67)
位置: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 甲角0.1寸
主治:①头痛,鼻塞,项强
②难产,胎位不正
③目内眦痛,足心痛
操作:浅刺0.1-0.2寸,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总论
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1
重点和要求
1.针灸的治疗原则 掌握 2.针灸治疗作用 熟悉 3.针灸的治病特点 熟悉 4.针灸诊治规律 熟悉 5.针灸配穴处方 掌握 6.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 掌握
2
针灸的治疗原则
补虚泻实 清热温寒 治病求本 三因制宜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2.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 31..不热盛则不疾虚之以经取之 21..寒急则则留治之标 2312....缓标因因则本时地治同制制本治宜宜 3.因人制宜
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 胃病取双侧胃俞、足三里; 面瘫、偏瘫、偏头痛、痹痛等,左右不同名腧
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 仓,并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头角痛,取左侧 头维、曲鬓,并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29
三、刺灸法的选择
疗法的选择 操作方法的选择 治疗时机的选择
高热可选取大椎、陶道 失眠多梦可选取神门、大陵 盗汗可选取阴郄、后溪 虚脱可选取气海、关元 昏迷可选取素髎、水沟等
21
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 效果。
属气病的胸闷、气促等取膻中 属血病的血虚、慢性出血等取膈俞
上述属取筋穴病原的则筋在骨酸临痛床等上取除阳可陵单泉独应用外,还 常相互配合应用。例如,治疗哮喘实证、可 选取膻中、中府、尺泽、列缺。
14
右胁肋部带状疱疹
处方示例: 主穴:支沟(双)阳陵泉(双) 阿是穴 配穴:期门(右) 日月(右) 大包(右)
太冲(双) 操作:毫针泻法, 阿是穴用电针,留针20'
,qd。
15
一、选穴原则
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随证取穴
16
1.近部取穴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针灸学ppt演示课件
•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总计361个,
双穴309个,单穴52个 • 奇穴:不归属于任何一条经脉,而有特殊的主
治功效的穴位 •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天应穴,没有固定的名
称与部位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远治作用
手三阴经
手太阴:肺、喉 手厥阴:心胃 手少阴:心
三经相同主治:胸部病
腧穴的治疗作用特点
经脉名称 井(木) 荥(火) 输(土)经(金) 合(水)
手太阴肺经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手厥阴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手少阴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足太阴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足少阴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足厥阴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经脉名称 井(金) 荥(水) 输(木)经(火) 合(土)
五腧穴
井:所出为井---分布于十指末端 荥:所溜为荥---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旁边 输:所注为输---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所行为经---位于腕踝关节以上 合:所入为合---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合 经 输 荥 井
手三阴三阳五腧穴
足三阳三阴 井.荥.输.经.合
五输与五行的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特殊作用
威灵,精灵--腰痛 四缝--疳积 外劳宫--落枕 任脉:回阳、固脱、强壮 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十四经穴为主)的主治有一定的规律性, 主要有分经主治(四肢部经穴)和分部主治(头身 部经穴)两大规律。
(一)分部主治规律

针灸总论ppt课件

针灸总论ppt课件
五行理论配合使用(“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 肺(金)虚证—脾(土)经三阴交、
公孙、血海(培土生金)
• 肺(金)实证—肾(水)经太溪、照
海、涌泉(滋阴降火)
-
52
2、按经配穴-交会经配穴法
• 交会经配穴法:按经脉的交会来配合
取穴。
• 生殖系统疾病(冲、任、肝、脾、
肾)—气海、关元、三阴交、太冲、 太溪
“真气”,是经络系统的运动形式 及其功能的总称。
• 《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
上守神”,守神也即守气。
• 《灵枢·刺节真邪》:“用针之类,
在于调气。”
-
22
守气
• 医者治神守气 诱发经气,加
速气至,促进
• 患者意守感传 气行,气至病所 • 影响因素:病人体质,敏感度,取穴准
确性,针刺方向、角度、深度,行针强 度,补泻手法等因素有关。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
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
64
△《内经》论五输穴
• 重病、急病—井穴 • 面红耳赤(肝阳上亢)—行间(肝荥) • 反复发作(关节病)—太白(脾输) • 声音嘶哑—经渠(肺经) • 饮食不节、胃病、上消出血—足三里
(腹背阴阳配穴法,内经称“偶刺”)
• 例: 中风失语—廉泉、
哑门、风府 眼病—睛明、风池 气喘—膻中、定喘 胃脘病—中脘、胃俞
45
1、按部配穴-左右配穴
• 左右配穴:将左右穴位配合使用 • 左右对称取:
胃肠病—足三里(双)、内 关(双)
• 左右交叉取:《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以右治左,以左治 右”“巨刺”、“缪刺”
热则疾之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 手法轻巧快速

针灸学ppt完整版

针灸学ppt完整版

针灸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针灸学在临床应用 、基础研究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国 际化的趋势。
挑战分析
针灸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技术更新 、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挑战 ,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未来展望与建议
未来展望
针灸学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针灸学将更加注重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推动针灸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内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内科 疾病,如感冒、咳嗽 、哮喘等。
妇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妇科 疾病,如月经不调、 痛经、更年期等。
儿科疾病
针灸可用于治疗儿科 疾病,如小儿腹泻、 小儿遗尿等。
治疗效果评估方法
症状改善程度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程度来评估治 疗效果。
实验室检查指标
通过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治疗效果 。
针灸学的基本原理
01
经络系统
经络是针灸学的基础,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系统,是人体内气血运
行的通道。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02 03
脏腑与经络的关系
脏腑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脏腑的功能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出来,同时 ,经络的通畅也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针灸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砭石、青铜针到现代的银针、不锈 钢针,从最初的单一刺激方法到现在的多种刺激方法,从最初的简单治疗到现 在的复杂治疗,针灸学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状
针灸学已经成为一门国际化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康复、保健等领 域。同时,针灸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的问题。

针灸治疗总论ppt

针灸治疗总论ppt

针灸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方向
未来针灸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的,包括深入研究针灸机制、加强临床应用和推广、完善行业规范和标准、推进 中西医结合等方面。
前景
随着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针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针灸治疗也将会得到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未来针灸将会在医疗保健行 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为人们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失眠的针灸治疗
总结词:快速见效
详细描述:针灸治疗失眠快速见效,可以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的失眠症 状。
04
针灸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针灸的禁忌和不宜人群
禁忌人群
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皮肤感染、溃疡或瘢痕患者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不宜人群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70岁的患者;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患者 ;过度疲劳或饥饿患者等。
等。
操作步骤
针刺技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 、得气、出针等步骤,需要严格 掌握进针的角度、深度、刺激强 度等。
注意事项
针刺技法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 晕针、防止刺伤重要器官等。
灸法技法
适应症
灸法适用于多种寒性、虚寒性 疾病的治疗,如慢性胃炎、慢
性腹泻、腰腿痛等。
操作步骤
灸法包括手持灸、放置灸、悬 灸等多种方式,需要注意温度
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卫生要求
安全性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生或经验丰富的针灸师操作,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 异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和穴位,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 交叉感染。
卫生要求
针灸治疗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针灸器具应严格消毒,患者皮肤需 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针灸后需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针灸技术总论 PPT课件

针灸技术总论 PPT课件

Thank you !
2.员针:属体表揩摩按压的一种针具,近代以指压或用 针柄按压的的方法代替。 用途:治肌表分肉气滞,不易损伤组织。
3.鍉针:属古代用于经气虚弱之症而制的体表揩摩按压 的针具,类似员针,但员针多已不用,鍉针仍 用于临床,治疗某些疼痛性虚证,尤其是体虚 惧针者,古人认为可以补气,近代结合电刺激 而产生电鍉针。 用途:气分的病症。
砭石-----骨针----竹针
针具的发展
九针 (灵枢 九针十二原)
针具由砭石到九针,标志着针具的 形成。
青铜针----金、银 针----铁针---普通钢针-----不锈钢针-----电针、 光针、磁针等
1.鑱针:属一种浅刺针具,近代演变为皮肤针和滚刺筒。 用途:泻阳气以治热病及浅表痛症。
常用针灸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 部穴位和四肢部分 (前侧面)穴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 穴位
适宜于取头项、背前、 胸部及四肢的穴位
程中针灸作用量 的综合。
现代针灸研究表
明,针灸量效之
间存在一定的相 关性。
针刺治疗量的形成要素 艾灸治疗量的形成要素 常规针灸治疗量的确定
针灸治疗量的形成要素
取穴多少
取穴越多,针刺刺激越大,针刺作用量越大,反之亦然。
针具粗细
粗针刺激量大,泻邪作用较强,细针刺激量小,补虚较为适宜。
针刺深浅
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 或80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
煨火取暖 ----草木灸----艾灸
用“艾” 为主要灸料, 标志着灸法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经》又有所阐发,强调了 针刺时双手协作的重要性,对 后世影响颇大。
刺法的发展
唐宋时期,在针刺手法方面一直继承《内经》和《难经》之说。 金元时期又提出了子午流注按时取穴的时间针刺学说。窦汉卿
的《针经指南》创立了“针刺十四法”。
明初陈会的《神应经》提出了“催气手法”。徐凤的《金针赋》 又提出了一整套的复式补泻手法,对“烧山火”和“透天凉” 也做了系统的论述。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 记载的针刺手法,都是在《金针赋》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撰成。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又汇集了明代以前有关针刺手法的精华, 提出“刺有大小”,有“大补、大泻”,“平补、平泻”, “下针十二法”和针刺“八法”。
留针时间长短
留针时间越长,刺激量相对越大,反之刺激量小。
4.锋针:属带有锋刃的针具。近代三棱针以此发展而 来,用以刺血泻络,作为某些急性炎症、高热、 昏迷、扭挫伤、头痛、疖肿等的治疗。 用途:(古代)以发痼疾。
5.铍针:属仿照宝剑的样式制成的古代外科刀具。近代已改
为小眉针,用于刀扎放血排脓,刺络拔罐,其适应 症与锋针类似。 用途:切开排脓。
6.员利针:圆而锐利之义。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或暴痹,与
灸法方式的发展:
灸法治病,最初古人多采用直接灸治病。 隋唐时代,盛行隔物灸(如隔姜、蒜、盐、豆豉饼、附子饼等)。 明代盛行艾条灸(包括太乙神针灸、雷火神针灸等)、温灸器灸、 温针灸、天灸、灯火灸等。
常用针灸体位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常用体位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
针灸治疗量的形成要素
取穴多少
取穴越多,针刺刺激越大,针刺作用量越大,反之亦然。
针具粗细
粗针刺激量大,泻邪作用较强,细针刺激量小,补虚较为适宜。
针刺深浅
深刺刺激度强,适用于筋骨深部病证,浅刺刺激强度小,适用于皮脉 浅表病证。
手法轻重
以捻转、提插的频率与幅度、角度来调节刺激量大小,以此确定手法 轻重。 以提插幅度小、频率慢、运针时间短则刺激量小,为轻手法,反之刺 激量大,为重手法。
1.鑱针:属一种浅刺针具,近代演变为皮肤针和滚刺筒。 用途:泻阳气以治热病及浅表痛症。
2.员针:属体表揩摩按压的一种针具,近代以指压或用 针柄按压的的方法代替。 用途:治肌表分肉气滞,不易损伤组织。
3.鍉针:属古代用于经气虚弱之症而制的体表揩摩按压 的针具,类似员针,但员针多已不用,鍉针仍 用于临床,治疗某些疼痛性虚证,尤其是体虚 惧针者,古人认为可以补气,近代结合电刺激 而产生电鍉针。 用途:气分的病症。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 部穴位和四肢部分 (前侧面)穴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 穴位
适宜于取头项、背、 腰、臀部及下肢后 面穴位
仰靠坐位
适宜于取头面、颈前、 胸部及四肢的穴位
俯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项和背部的 腧穴
针灸施术的注意 消毒 事项
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蒸汽灭菌法 药液浸泡消毒法
医者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的消毒
针具与刺法的源流
一、针具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砭石---最初的“针具”。
《说文解字》说:“砭, 以石刺病也。”
“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 代,最初是用来刺痈肿、 排脓、放血的工具。
砭石-----骨针----竹针
针具的发展
九针 (灵枢 九针十二原)
针具由砭石到九针,标志着针具的 形成。
青铜针----金、银 针----铁针---普通钢针-----不锈钢针-----电针、 光针、磁针等
针灸技术总论
刺法与灸法的概念
刺法——古称“砭刺”,是由砭石刺病发展 而来, 后来又称“针法”,现在含义已非常广泛,系指使用 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机 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灸法——古称“灸炳”, 又称“艾灸”,指用艾火 治病的方法。广义的灸法 既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 灼、熏熨体表的方法,又 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 疗法。
9.大针:属针尖微圆,形如擀面杖的泻水针具。近代与长针
结合,演变为巨针,因它有取穴少,透穴多,刺激 强,感应大等特点,故多用于瘫痪和痹症的治疗。
刺法的起源与发展
《内经》针刺方法: 在刺法方面,提到了九刺、
十二刺和五刺等;
在补泻手法方面,提到了徐 疾补泻、呼吸补泻、捻转补泻、 迎随补泻、提插补泻和开阉补 泻等,为后世针刺手法奠定了 基础。
煨火取暖 ----草木灸----艾灸
用“艾” 为主要灸料, 标志着灸法的形成。
灸法的发展
灸法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 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亦从北方来。”
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 要方》都大力提倡针灸并用。
公元3世纪就有《曹氏灸方》,唐代有《骨蒸病灸方》,宋 代有《黄帝明堂灸经》《灸膏盲俞穴法》《备急灸法》, 元代有《痈疽神秘灸经》,清代有《太乙神针》《神灸经 纶》等。
铍针治疗有相同之处,但可以深刺。
7.毫针:属不。 用途:主治寒热痛痹,扶长正气,补益阴精,治疗
范围较之其他针具为广,可补可泻。
8.长针:属细而长的一种针。近代发展为芒针,芒针粗细与
毫针同(28-32),长度从5寸至2尺不等。 用途:主治某些顽固性、慢性疾患。
刺灸法 的宜忌
施术部位 患者状态 病情性质
避开重 要脏器
避开重要 器官组织
避开某些 特殊部位
体质 状态
机能 状态
病情程度 疾病性质
常规针灸治疗量
针灸治疗量 ——概指治疗过
程中针灸作用量 的综合。
现代针灸研究表
明,针灸量效之
间存在一定的相 关性。
针刺治疗量的形成要素 艾灸治疗量的形成要素 常规针灸治疗量的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针灸学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针刺手法 的研究也步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文献考证到临床观察, 从实验研究到规律性的探索,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 科研成果,这对于规范操作手法,提高针刺临床疗效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灸法属于温热疗法,与火的关系密切,火
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 或80万年前的“蓝田人”时代,乃至更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