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春 温
《中国传统文化》第九章
一、阴阳五行与人体
夏天属火,主人体心脏,故夏季是护理心脑血管的季节。夏季温热,易受暑邪,耗伤津液,常发 汗影响小肠吸收,易使心火上炙,面红耳赤,口舌生疮,因此宜以静养心,适当使用苦味食物来降心 火,宜饮绿茶,使用针对心脑血管的保健用品。
仲夏(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为农历五月) 属土,主人体脾脏,故仲夏是重点调理脾胃的季 节。仲夏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食欲不佳, 易伤心脾,一般不宜大补,而宜调节元气,调节 脾胃,舒筋活络,保证气血运行通畅。脾胃之气 充足,才能神清气爽。仲夏时,应尽量少食或不 食生冷食物,宜饮用绿茶,并可适当增加微量元 素(如钙铁锌硒),调节脾胃,有助食欲。
20
21
(二)气血
1.气为血之帅
气能生血,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使精化为血液,则有赖于气的作用。如脾气旺盛健运, 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心血和肝血充盈,表现于外则面色红润,两目视物清晰。若脾气虚,运化功 能减退,则化血无源,而导致心血虚或肝血虚,表现于外则面色不华,两目无神,视物昏花,以及 气短乏力,心悸等。
25
三、推拿与按摩
不同脉象的形成,与心脏、脉络、气血津液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脉象的不同变化反映了心力强弱、脉络弛张、气 血津液虚滞三个方面的变化。心脏搏动的强弱,脉络的张弛, 是引起脉象变化的根源。又因为气血津液都需五脏协同合作 才能完成其生化输泄,所以气血津液的虚滞也就反映了五脏 功能的盛衰,从而反映于脉,形成不同的脉象。
8
一、阴阳五行与人体
秋季属金,主人体肺脏,故秋季是护理肺脏的 季节。秋季气候渐趋凉爽,燥气当令,人多口干咽 燥,咳嗽少痰,易伤肺津,宜滋阴润肺。如果经春 清、夏调之后,身体运行正常,这时可饮用青茶, 补充适当营养,使气血充盈、阳生阴长、形体壮实。 秋补重在润燥,最合适的食物是梨、百合、木耳等, 还需要补充微量元素(如钙铁锌硒)、维生素,以 补充饮食过程中缺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等 物质,同时又可以补肺、益肝、强肾。
温病学题[1]
【绪论】复习思考题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第一章】温病的概念复习思考题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复习思考题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第三章】温病的辨证复习思考题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复习思考题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第五章】温病的治疗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第六章】温病的预防复习思考题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一、填空题1.温毒类温病的卫分证候是以为主症,并伴有特征。
2.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外,尤须强调法的运用,且在内服药治疗同时,配合法。
3.烂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可用吹喉。
4.锡类散具有之作用,适宜烂喉痧之者。
二、选择题(一)A型5.将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认为“诸温夹毒,秽浊太甚”的医家是()A、吴又可B、张景岳C、丁甘仁D、吴鞠通E、叶天士6.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A、疏风泄热B、化湿解毒C、清热解毒,疏风消肿D、泻火解毒,疏风消肿E、疏风透表,宣肺利咽7.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A、普济消毒饮B、银翘白虎汤C、黄连解毒汤D、清咽栀豉汤E、黄芩汤8.身热如焚,气促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耳周红肿,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其治疗宜用()A、普济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清咽栀豉汤D、调胃承气汤E、通圣消毒散9.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时,可使用下列何方外敷()A、碧玉散B、金黄散C、玉钥匙D、锡类散E、珠黄散10.下列何药不是“三黄二香散”的组成药()A、黄连B、黄芩C、大黄D、黄柏E、没药11.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状物突起,苔黄燥,脉洪数。
其辨证是()A、卫营同病B、邪在卫分,波及营分C、气分热毒波及营分D、气血两燔E、气营血证候俱全12.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A、普济消毒饮B、清咽栀豉汤C、黄连解毒汤D、清瘟败毒饮E、凉营清气汤13.下列哪组药物是普济消毒饮组方成分()A、黄芩、大黄B、黄柏、黄连C、黄芩、黄连D、黄柏、大黄E、黄柏、黄芩14.下列哪个不是大头瘟后期证的症状()A、头面红肿消失B、口干唇干C、皮肤干燥脱屑D、脉细数E、舌干15.患者,35岁,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第九章 植物的成花生理
水葫芦(凤眼莲)
第一节
温度与成花诱导——春化作用
一.春化作用的发现与概念 : 1.发现:加斯纳(Gassner)1918,发现开花需要低 温条件。 李森科(Lysenko)1928,提出春化概念。 2.概念: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效应被称为…….
3.植物感受春化作用的时期:
(1)种子春化: 胚感受低温(萝卜、白菜等); (2)绿体春化: 甘蓝、胡萝卜、洋葱、萝卜等以绿色幼苗 感受低温。 4.低温感受部位: 分生组织和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
三.植物的光周期适应性及其与地理起源和 分 布的关系 1.地理起源是决定植物光周期类型的重要因素 低纬度地区没有典型的长日植物,高纬度地区 没有典型的短日植物。 为什么? 结论:植物光周期类型的形成,是在长期的系统 发育过程中,与自然条件相互同化的结果。
2.光周期现象的适应性: 在温度、湿度及大气成分改变的情况下,光 周期反应会发生相应改变。
低 温 春 化 和
3
低温处理8周
对 胡 萝 卜 开 花 的 影 响
GA
常温, -GA
常温,每天 10μgGA3
GA不是春化素的依据:
①低温处理使GA升高的现象不具有普遍性; ②对于短日照植物,GA不能代替低温处理; ③低温诱导与GA处理在成花过程上有明显 区别,前者抽苔与成花同步进行,后者 是先抽苔后成花。
暗期、光质与成花
红光远红光对开花的控制
4. 光周期诱导开花的几种假说
(1)成花素假说(柴拉轩,1958) • 认为经过光周期诱导,成花素是由形成茎所必需 的赤霉素和形成花所必需的开花素(anthesins)两种 互补的活性物质组成,开花素与赤霉素必须同时 具备才能成花。 但寻找开花刺激物的努力一直没有结果。 1961年,Lincoln等人从发现开花苍耳的粗提物可使 50%非诱导条件下的苍耳成花;但在进一步提纯 这种物质时则丧失了成花活性。
生理学 第9章 体温
(三)年龄(age)
新生儿及幼儿体温波动较大. 原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
老年人代谢率降低,体温比青壮年 低。
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差,易受 环境温度的影响。
(四)其他 1、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 热增加,可使体温暂时升高1~2℃。 2、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可使体 温升高。 3、全身麻醉时体温降低,原因:
② 发 汗 : 当 环 境 温 度 超 过 30℃时 , 便 开 始 发 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多时,气温达 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于产热量↑ , 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
炎热的气候,短时间内发汗量可达1.6L/h。 如全部蒸发可带走3600KJ热量,所以供给充分 水和盐(盐汽水)。
此外,环境温度、进食、精神紧张等能够影响能量
代谢的因素,也都可影响机体的产热量。
(二)基础代谢
1、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
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维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 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 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恒温动物(homoio thermic animals):人和高等动物的 深部温度,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体内 完 善的体温调节机构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意义: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
二、深部温度和表层温度
(一)深部温度(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
2.汗腺分泌
水分:>99% 固体:<1%
出汗分类:
大部分为NaCl 其余为KCl、尿素、乳酸等 无葡萄糖和蛋白质
第九章 春 温
13
3、热灼营分 症状: 症状 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时有谵
语,斑疹隐隐,口干咽燥而反不甚渴饮,舌红 绛,苔薄或无,脉细数。(或兼恶寒、无汗、 头身疼痛) 辨证要点:(营分证典型表现;可见于病 之初,也可见于气分证之后;或可兼表表证)。
发病条件: 发病条件:
内因:阴精素亏( 素问 金匮真言论 金匮真言论》 内因:阴精素亏(《素问·金匮真言论》: 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外因:时令之邪引发(新感引发)、 )、另 外因:时令之邪引发(新感引发)、另 伏邪自发” 有“伏邪自发” 5
二、病机传变: 病机传变:
发于气分(少阳) 发于气分(少阳) 热郁胸膈 热灼胸膈 热盛阳明 热结肠腑 兼阴液亏虚 兼气液两虚 兼小肠热盛 肾 阴 耗 损 阴 虚 风 动
生甘草
2、卫气同病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 症状 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 发热恶寒 肢体痠痛,心烦口渴,腹胀, 痛,肢体痠痛,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 唇焦,舌苔黄燥, 燥,唇焦,舌苔黄燥,脉象滑数或弦数。
辨证要点: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黄 辨证要点 燥、脉数有力为主症。 治法:解表清里。 治法:解表清里。 葱豉桔梗汤加黄芩、 方药:葱豉桔梗汤加黄芩、增损双解散。 葱豉桔梗汤加黄芩 增损双解散。
22
1、气营(血)两燔 气营( 症状:壮热,目赤,头痛,口渴饮冷,心 目赤, 目赤 头痛,口渴饮冷,
烦躁扰,甚或谵语,斑疹隐隐,或发斑吐衄、 烦躁扰,甚或谵语,斑疹隐隐,或发斑吐衄、舌 苔黄燥,脉滑数、弦数或洪大有力。 绛,苔黄燥,脉滑数、弦数或洪大有力。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本证证治可参见温热类温 病证治之内闭外脱
(一)胃阴耗伤
【证候】身热已退,头面红肿消失,口渴,但欲饮, 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无 苔或少苔,脉细微数。 【治法】滋养胃阴 【方药】七鲜育阴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鲜生地 鲜石斛 鲜茅根 鲜稻穗 鲜雅梨汁 鲜蔗汁(冲服) 鲜枇杷叶(去毛炒香)
其治疗原则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初起邪犯肺卫,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 兼以解毒消肿。若毒壅肺胃则清热解毒为 主;如局部红肿严重,又当以解毒消肿为 主;如兼有毒结肠腑,又当配合攻下泄热。 后期胃阴耗伤,则滋养胃阴。配合清热解 毒、行瘀止痛之外敷方亦很必要。
一、概述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 热病。咽喉肿痛糜烂,肌肤 痧密布为其临 床特征。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 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证候】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 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 痧隐隐,舌红赤,见 珠状突起,苔白而干,脉浮数 【治法】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方药】清咽栀豉汤 《疫喉浅论》 生山栀 香豆豉 银花 薄荷 牛蒡子 粉甘草 蝉蜕 白僵蚕 水牛角 连翘壳 苦桔梗 马勃 芦根 灯心 竹叶 玉钥匙《三因极—病证方论》(吹喉) 焰硝 硼砂 冰片 白僵蚕
(一)风热毒邪犯卫 【证候】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痛, 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治法】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方药】葱豉桔梗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鲜葱白 苦桔梗 焦山栀 淡豆豉 鲜薄荷 青连翘 生甘草 淡竹叶 金黄散 《医宗金鉴》(外敷) 大黄 黄柏 姜黄 白芷 南星 陈皮 苍术 厚朴 甘草 天花粉
肺胃邪毒, 向外者,于病机为顺,内陷者, 于病机为逆,可因内闭外脱而死亡,应从视喉, 察神,按脉,观痧等方面判断其顺逆。
生理学笔记讲义知识点总结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讲义】第九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精品课程——生理学【讲义】第九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九章能量代谢和体温第一节能量代谢(e n e r g y m e t a b o li s m)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一、食物的能量转换(一)ATP 是体内能量转换和利用的关键物质生物体细胞不能直接利用食物的能力进行生理活动。
机体能量的直接供应者是三磷酸腺苷(ATP)。
ATP 分子蕴藏着大量的能量:一克分子ATP 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变成ADP,可释放33.4KJ 的能量。
--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CP(磷酸肌酸)也是体内含高能磷酸键的物质。
ATP 将能量转给肌酸以CP 的形式储存;ATP 转化成ADP 后,CP 再将能量转给ADP 以形成ATP。
劳动和运动的人,肌肉中的ATP 和CP 比一般人多。
ATP 也是临床的辅助用药。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上述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的结果,除骨骼肌完成的机械功外,其余均转变为热能。
生理学以及营养学上通用的法定能力计量单位是焦耳(Joules, J) 或千焦耳(kilojoules, KJ)。
(一)与能力代谢测定有关的几个概念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一克食物在体内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
前者为生物热价,后者为物理热价。
糖和脂肪的两种热价相等,蛋白质体内不能彻底氧化分解,部分以尿素形式排出。
营养物质产热量1糖 4.1kcal/g 17kJ/g蛋白质 4.3kcal/g 18kJ/g脂肪9.0kacl/g 40kJ/g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某种物质氧化时,消耗一升氧所产生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糖 5.0kcal/L 21.0KJ/L蛋白质 4.5kcal/L 18.8KJ/L脂肪 4.7kcal/L 19.9KJ/L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单位时间内机体CO2 产量与O2 消耗量的比值。
第九章传统养生之四时养生
❖ 一、应时起居
❖ 夏季宜晚睡早起。中午一定要加午睡,时间不易 过长。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 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 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 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 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 二、合理调节饮食
❖ 夏季一般人的食欲有所减低,通俗称谓“苦夏”, 老年人更是如此。所以夏季应吃清淡易消化的食 物,少吃油腻或煎炸的食品。其中蛋白质的摄入 量要充足,最好吃些含蛋白较高的食物,如鸡、 鱼、蛋、奶及豆制品等。当然新鲜蔬菜、水果更 是不可缺少的,如苦瓜、冬瓜、丝瓜、西瓜、苹 果等。
❖ 偏于气阴不足的,可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 如胡萝卜、豆芽、豆腐、莲藕、荸荠、银耳、蘑 菇、鸭蛋、鸭肉、兔肉、甲鱼等。另外,春季饮 食还要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索、高矿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油菜、芹菜、菠菜、香椿头等,这 对于因冬季过食膏梁厚味,近火重裘所致内热偏 亢者,还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 醒脾开胃等作用。
❖ 2.夏季不贪凉
❖ 艳阳夏日,酷暑外蒸,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 养生尤应注意:夏不贪凉、夏当静心、夏季防暑、 夏调饮食。
❖ 3.秋季谨慎起居 ❖ 秋季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人
也应随之调养。做法是安神宁志、谨慎起居、饮 食调节、秋季药补。 ❖ 4.冬季避寒就温 ❖ 冬季闭藏,阴盛阳衰,草木凋零,所以冬季养生 要顺应阳气潜藏。其做法是避寒就温、冬季进补、
❖ 三、不宜久洗冷水澡 ❖ 老年人久洗冷水澡或在冷水中久泡,体温会骤然
下降,容易受寒,使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等。 ❖ 四、应注意防暑 ❖ 夏季暑热湿盛,宜防暴晒,宜降室温,居室应尽
量做到通风凉爽,早上开窗,十点前关闭,防止 室外热气入侵。此外家中还应备些适当的防暑药 物,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仁丹、风油精等。 ❖ 五、日常养生 ❖ 一忌腹泻。其病因是暑热外蒸,贪凉饮冷太过, 加之此时人体肠胃薄弱,或饮食不洁,可造成急 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疾病。 ❖ 二忌暑天感冒。又叫冒暑,即白天受暑,夜晚着 凉,出现发热、头晕头痛、无汗、周身酸痛。治 疗可选藿香正气软胶囊等。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
第九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课型:新授课时:理论4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及护理一、体温的评估(一)正常的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1、正常体温:见下表2、体温的生理性变化:(1)年龄:新生儿体温可随环境变动;儿童体温略高于正常成人;老年人体温低于正常范围。
(2)昼夜时间: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下午2~8时体温最高,变化范围约在0.5~1℃之间。
(3)性别:女性较男性稍高;在排卵期和妊娠时刻上升。
(4)其他:情绪波动、精神紧张、运动、进食等可使体温一过性增高;安静、细目要点要求 科目1、体温的评估及护理 (1)体温的评估 (2)异常体温(3)体温测量的方法(4)水银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检查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 掌握 ④2、脉搏的评估及护理 (1)脉搏的评估 (2)异常脉搏(3)脉搏测量的方法 熟练掌握④3、呼吸的评估和护理 (1)呼吸的评估 (2)异常呼吸(3)呼吸测量的方法 熟练掌握 ④4、血压的评估及护理 (1)血压的评估 (2)异常血压(3)血压测量的方法熟练掌握 ④部位 平均温度 正常范围 口腔 37℃ 36.3~37.2℃ 直肠 37.5℃ 36.5~37.7℃ 腋窝 36.5℃ 36.0~37.0℃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可使体温略有下降。
(二)异常体温1、发热(体温过高): (1)发热程度的判断:(2)发热的分期及表现和特点:(3)常见的热型和表现及代表疾病: (4)护理要点: ①密切观察:高热病人每隔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每日早晚测量两次体温; ②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③降温:体温超过39℃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超过39.5℃,可用乙醇拭浴,温水拭浴或作大动脉冷敷;行药物或物理降温30分钟后,应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
④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⑤补充营养和水分:多喝水,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⑥口腔护理 ⑦皮肤清洁 ⑧心理护理发热的临床分度体温值低热 37.3~38.0℃ 中度热 38.1~39.0℃ 高热 39.1~41.0℃ 超高热41.0℃以上分期 特点临床表现体温上升期 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疲乏不造,有时伴寒战。
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邵学红
晋唐时代对温病认识的发展: 1、晋代王淑和阐述了温病的病因学说: (1)伏寒化温说:冬伤于寒,寒毒藏于肌肤,至 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2)伏邪新感说:受寒为病的过程中更感异气 重感于寒——温疟,更遇于风——风温 更遇温热——温毒,更遇温气——温疫 (3)时行之气说: 《伤寒例》: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 夏时应大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 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 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
(四)明清时期--形成阶段 温病学发展至明清时代已渐趋成熟,特别是清代,温 病学获得蓬勃发展。表现在对温热病的认识更加深化,理 论日益完善,治疗方法不断丰富,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比 较完整的温病辨证施治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温病学在理 论方药等方面形成了完整体系。
明代温病学的主要成就:
1、汪石山首创“新感温病”说,丰富发展了温病发病学内 容。 汪氏认为发于春天的温病,除了冬寒化温者之外,尚 有感受春令温暖之气而病的新感温病,打破了长期以来认 为温病都是伏寒化热的传统观念。 他说,“有不因冬月伤 寒而病温者,此特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此新感之 温病也。” 需要指出的是,汪氏的”新感温病“说,可能受宋代 医学家郭雍的影响。
3、明末清初喻嘉言提出温疫防治新见解,创立秋 燥致病新理论 a:温疫防治大法:“未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 邪不能入,此为上也。邪既入,则以逐秽为第一 要义: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中焦如 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下焦如渎,决而逐之, 兼以解毒。” 这种逐秽解毒的方法实为后世创立芳香化浊 法的开端。而疫病分三焦论治的立论,未尝不可 说是给予吴鞠通创立三焦学说的启示。 b:补充《内经》“秋伤于燥”缺文,制清燥救肺 汤:喻氏还认为,《内经》只有春伤于风,夏伤 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等论述,而没有论及 燥气,不够全面,乃撰写《燥气论》,提出了秋 伤于燥之说,并制定清燥救肺汤作为治疗燥病的 主方,这确是发前人所未发。
2013年本科第九章春温
(2)黄芩汤加味的“清”、“养”、“透”原则
(3)春温等伏气温病的“清”、“养”、“透”治则 清—苦寒、辛寒、甘寒
养—甘寒凉润生津、咸寒厚味滋补、酸寒养阴敛津
透—宣郁透泄、辛寒宣泄、透热转气、入络搜邪
(一)初发证治 2、卫气同病 【证候】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酸痛 +
心烦口渴, 腹胀, 大便干燥, 唇焦, 苔黄燥, 脉滑数或弦数
阳明经证
温热邪气酷烈, 更易伤阴津※3、热结肠腑(加减五承气) 阳明腑实、气液俱亏—伴口干咽燥、倦怠少气、脉沉弱或沉细 —邪正合治法 生大黄、芒硝、 —新加黄龙汤 增液汤 + 当归、海参 人参、生甘草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伴喘促不宁,痰涎壅盛,脉右寸实大 —脏腑合治法 —宣白承气汤—石膏、杏仁、栝楼+大黄
(三)热炽营血
※2、热盛动血 【治法】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引《《千金要方》)
水牛角——清心凉血,解血分热毒; 生地黄——凉血养阴, 配水牛角凉血止血,滋阴养血 芍药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清热解毒 凉血散血
【拓展】犀角地黄汤加味—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3、热与血结 【病机】热毒内陷血分,热与血结,蓄于下焦 【治法】 泻热通结,活血化瘀 【方药】 桃仁承气汤—大黄、芒硝、桃仁、赤芍、丹皮、当归
带状泡诊治愈病例 一带状泡诊病人后遗长期神经痛久治不愈,经多处中药治疗, 服用大致皆为清解血分热毒之药,效果不显著。 四诊: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劲,便燥不通,烦躁,胁胀
治疗:清解血分热毒 + 疏肝理气、通下腑实
结果:六付而痛止
过敏性紫癜治愈病例
一过敏性紫癜病人经多方中医治疗而效果不显著,查所服用大 致为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
【精品】第九章生命体征的测量生命体征的测量生命体征是体温、漫步、呼吸、血压的总称,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重要征象,也是评估病人心身状态的可靠指标。
(一)测量体温目的:1、判断体温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评估:1、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
2、影响测量体温准确性的因素。
3、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熟悉测量体温的方法,向病人解释测量体温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2、用物准备:护理篮两侧内垫纱布,一侧备已消毒的体温计(体温计完好、水银柱在 35 C 以下)和消毒液纱布,另一侧准备放已用过的体温计;另还备秒表,记录本,笔。
若测肛温另备润滑油,棉签,卫生纸。
1/ 113、病人准备: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了解测量体温的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
在测体温前 30min 内,无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活动。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室温适宜,光线充足。
实施:(1)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测量体温的方法。
口温:将体温计的水银端倾斜放于舌下热窝处,嘱病人闭紧口唇,用鼻呼吸,勿用牙咬体温计, 3 分钟后取出。
腋温:擦干腋窝的汗液,体温计水银端放腋窝处,体温计紧贴皮肤,曲臂过胸,夹紧, 10 分钟后取出。
肛温:卧位:侧卧、俯卧、屈膝仰卧位均可,暴露测温部位;润滑肛表水银端,插入肛门 3~4 厘米(婴儿 1.25cm、幼儿 2.5cm),婴幼儿可取仰卧位,操作者一手握住婴儿双踝,提起双腿;另一手将已润滑的肛表插入肛门,同时用手掌根部和手指将双臀轻轻捏拢,固定肛表; 3 分钟后取出。
3、取出体温计,用消毒纱布擦拭。
4、读数。
5、记录:先记录在记录本上,再绘制在体温单上。
6、协助病人穿好衣、裤,取舒适体位。
7、消毒体温计。
(2)注意事项:1、测量体温前,应清点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手否在 35 C 以下。
温病学题
【绪论】复习思考题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第一章】温病的概念复习思考题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复习思考题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第三章】温病的辨证复习思考题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复习思考题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第五章】温病的治疗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第六章】温病的预防复习思考题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温毒类温病ppt课件
16
二.诊断
• 多发生于冬春二季。 • 多有与烂喉痧病人接触的病史。 • 具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布满丹痧,
舌红绛起刺如杨梅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 病程中可因热毒深入而见气营(血)两燔及内闭
外脱等重证。
• 鉴别诊断 – 白喉;麻疹;风疹;药疹
17
1、白喉
典型白色伪膜,且无皮疹
咽喉肿痛
烂喉痧
如意金黄散(《医宗金鉴》)(外敷)
24
葱豉桔梗汤
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君 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臣 连翘、山栀——清热解毒——臣 甘草合桔梗——利咽——佐使 淡竹叶——清心除烦——佐使
金黄散
花粉、 黄柏、大黄——清热泻火解毒 姜黄、白芷——活血疏风止痛 南星、厚朴、陈皮、甘草、苍术——行气散结
临床运用 可加牛蒡、银花、大青叶增强其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 咽阻喉痛——加紫金锭二粒磨冲
25
一、卫分证治
(二)温热毒邪犯卫 ——烂喉痧 【证候】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 或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赤,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 脉浮数。 【病机】温热时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热毒壅盛 【辨证要点】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痧隐隐 【治法】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方药】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
鉴别诊断
痄腮 ;发颐 ;漆疮
8
腮腺炎
漆疮
漆疮
9
三.辨证论治
• 治则: –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 治法: – 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为主,兼以解毒消肿 – 毒壅肺胃,宜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疏风消肿;如局 部红肿严重,宜清瘟败毒,散结消肿 – 可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方外敷,以增加内服 汤剂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春温
27
(五)阳气暴脱
症状:热势骤降,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冷 汗淋漓,皮肤见花纹,斑疹成片,色紫暗, 肢端青紫,呼吸弱,血压低,舌淡,脉微细 欲绝。 辨证要点:以身热骤降、冷汗肢厥、斑疹紫 暗、脉微欲绝为主症。
症状:身热,口苦而渴,干呕,心烦,小便 短赤,或胸胁不舒,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要点:以身热、烦渴、口苦干呕为本病主症。 治法: 透表 苦寒清热,宣郁透邪兼表者,佐以疏邪
方药: 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第九章 春温 13
2、卫气同病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或有汗,头项强痛,肢体痠痛, 心烦口渴,腹胀,大便干燥,唇焦,舌苔黄燥,脉象 滑数或弦数。 辨证要点:以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苔黄燥、脉数 有力为主症 治法:解表清里。
第九章 春温
32
(八)邪留阴分
症状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能食形瘦,舌 红苔少,脉沉细略数。 辨证要点 夜热早凉、舌红、脉细数。 治法 滋阴清热,搜邪透络 方药 青蒿鳖甲汤
第九章 春温 33
病案举例 沈××,女,53岁,农民。1992年2月7日急 诊。急诊号:4364 病史:据患者家属介绍,患者上午自诉身体 不适,恶寒,发热,头痛,饮食减少,但仍能坚 持做家务,未能就医。到晚上9点时,患者突然出 现昏睡,神志不清,呼之不应,急送医院。 症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发红,呼吸粗 大急促,苔薄黄,舌红绛。 检查:体温39.8℃,脉搏98/分,白细胞计数: 总数21000/mm3, 中性90%,淋巴10%。瞳孔等大, 对光反射存在,颈项有抵抗感,下肢有散在出血 点。
第九章 春温
春
里热证 易伤肝肾之阴 苦寒清里
9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一)辨证要点 1、辨初起证候:
辨发于气、营;辨识表证之有无。 2、辨邪实正虚: 本病系患者阴精先亏,复感温热病邪。
3、辨动风虚实:
实风多见于春温极期;虚风每见于春温后期其证 属虚。
第九章 春温 10
辨证环节:
辨初起在气在营 发于气——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发于营——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二)邪盛气分
春温病的气分证,既可见于初发, 也有是从卫气同病证发展而来,其时 表证解而气分里热更盛。
1、热灼胸膈
症状:身热不已,面目红赤,胸膈灼热如焚, 烦躁不安,口渴,唇焦,口舌生疮,或便秘, 舌红苔黄,脉滑数。 辨证要点:热盛,胸膈如焚
治法:清泄膈热
方药:凉膈散:
第九章 春温 18
2、阳明热盛(参风温)
症状:高热,汗多,渴喜凉饮,脉洪大,舌 红苔黄燥。 辨证要点:“四大症”。 治法:清热保津。
方药:白虎汤加味
第九章 春温 19
3、热结肠腑 ①阳明热结,阴液亏损
症状:阳明腑实证+口干唇裂,苔焦燥,脉沉 细。
辨证要点:阳明腑实证+阴虚证
治法:滋阴攻下
方药:增液承气汤
第九章 春温 20
②阳明热结,气液两虚
方药:葱豉桔梗汤加黄芩、增损双解散。
3、热灼营分 症状: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或时有谵语, 斑疹隐隐,口干咽燥而反不甚渴饮,舌红绛, 苔薄或无,脉细数。 辨证要点:(营分证典型表现;可见于病之 初,也可见于气分证之后;或可兼表表证)。 治法:清营泄热,有表者佐以透表。 方药:清营汤:
4、卫营同病 症状: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咳嗽,口渴,肌肤 斑疹隐隐,心烦躁扰,甚或时有谵语,舌红绛苔白 黄相兼,脉象浮弦数。 辨证要点:以发热恶寒、斑疹隐隐、舌绛为主症。 本证与风温肺热发疹不同。 治法:泄卫透营。 方药: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 参方
第九章 春温 30
2、阴虚风动(虚风内动) 症状:低热,手指蠕动,或口角颤动,或 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甚则时时欲脱,形消神 倦,齿黑唇裂,舌干绛或光绛,脉虚弱或细促。 辨证要点:手指蠕动、甚或瘛疭、舌干绛、 脉虚 治法:滋阴息风 方药:三甲复脉汤或大定风珠
第九章 春温 31
3、阴虚火炽
症状:身热不甚,心烦不得卧,舌红苔 黄或薄黑而干,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 方药:黄连阿胶汤
治法:回阳救逆。
方药:回阳救急汤
(六)热盛动风
症状:高热不退,头痛头胀,烦渴,烦闷躁扰, 甚则狂乱、神昏,手足抽搐,或见颈项强直、角弓 反张,舌干红绛,脉弦数。
辨证要点:高热、痉厥
治法:清热凉肝息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
第九章 春温
29
(七)热灼真阴
1、真阴亏损 (肾阴耗伤) 症状:身热不甚,日久不退,午后面部潮红颧赤, 手足心甚于手足背,咽干齿黑,或心悸,或神倦耳 聋,舌质干绛,甚则紫暗痿软,脉虚软或结代。 辨证要点:身热不甚,手足心甚于手足背,舌质干 绛,甚则紫暗痿软 治法:滋补肝肾,润养阴液 方药:加减复脉汤
第九章 春温 34
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则和治法。 4、选择处方。
第九章 春温 35
参考答案: 1、春温 2、病因为伏寒化温(温热病邪)。病机是 邪自内发,内陷心营,神机失运。 3、治法为清心凉营开窍。 4、处方用清营汤加安宫牛黄丸,药用水牛 角、生地、银花、连翘、竹叶、麦冬、黄连、 板蓝根等。
真阴亏损 阴虚风动 阴虚火炽
第九章 春温 7
余邪留伏
邪留阴分
诊断
一、诊断依据: 发病季节——春季 典型症状——初起即有里热见证 二、鉴别诊断:风温、感冒、暑温
第九章 春温
8
风温与春温的鉴别要点:
鉴别要点 病因 风温 风热病邪 春温 温热病邪
发病季节
初起症状 后期表现 初起治法
冬春
肺卫表热证 多伤肺胃之阴 辛凉解表
治法:宣大肠秘,泄小肠热。 方药:导赤承气汤
第九章 春温 22
(三)热炽营血
春温病出现营血分证是病情较为危重 的表现,其中营分证既可见于初发, 也有是从气分病证发展而来的。
1、气营(血)两燔 症状:壮热,目赤,头痛,口渴饮冷,心烦躁扰, 甚或谵语,斑疹隐隐,或发斑吐衄、舌绛,苔黄燥, 脉滑数、弦数或洪大有力。
第九章 春
温
广西中医学院 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 2007.9
第九章 春温
1
概述:
1、定义: 感受春季温热病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病,以 初起即见明显里热证为主要特点,发生于春季。 2、沿革: 《内经》提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伤寒补亡论》指出 “冬伤于寒,至春而发 者,谓之温病;......亦谓之温”。 《医经溯洄集》提出本病的治则是“清里热”。 《三时伏气外感篇》提出:春温属伏气温病,
察表证之有无 不兼表——伏邪自发 兼 表——新感引动伏气 审特异性症状——昏、痉、厥、脱、斑疹或 出血
第九章 春温 11
(二)治则治法
1、治则:
清泄里热为主,注意透邪外出和顾护阴液。
2、治疗大法:
本病的治法包括了解表、清气、攻下、清营凉血、 开窍、息风、养阴、固脱等治法。
二、常见证型诊治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初发证治 1、气分郁热
症状:阳明腑实证+口干咽燥,唇裂舌焦,倦 怠少气,撮空理线或循衣摸床,目不了了,脉 沉弱或沉细。
辨证要点:阳明腑实证+阴虚和气虚证 治法:攻下腑实,补益气阴
方药:新加黄龙汤
第九章 春温 21
③阳明腑实,小肠热盛
症状:身热,大便不通,小便涓滴不畅,溺 时疼痛,尿色红赤,时烦渴甚。 辨证要点:大便秘+小便短赤热痛
第九章 春温 25
3、热与血结
症状:身热,少腹坚满,按之疼痛、小便自利、 大便色黑,神志如狂,或清或乱,口干而漱水 不欲咽,舌绛紫暗或有瘀斑,脉象沉实而涩。 辨证要点:身热、少腹坚满疼痛、神志如狂、 舌紫绛色暗或有瘀斑 治法:泄热通结,活血逐瘀。
方药:桃仁承气汤:
第九章 春温 26
(四)热入心包(参“风温”章)
辨证要点:气营两燔——气分证+营分证 气血两燔——气分证+血分证 治法:气营(血)两清
方药: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 玄参方;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第九章 春温 24
2、热盛动血
症状:身体灼热、躁扰不安,甚或昏狂谵 妄,斑疹密布,色深红甚或紫黑,或吐衄便 血、尿血,舌质深绛,脉数。 辨证要点:即典型的血分证 治法: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
第九章 春温 2
3、类型:
(1)按发病病机浅深:
发于气分——病机较浅——轻 发于营分——病机较深——重 (2)是否兼表: 兼有表证——新感引动伏气 不兼表证——伏邪自发
4、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发生于春季的重型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 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败血症等,
病因病机:
一、病因发病
第九章 春温
36
第九章 春温
37
第九章 春温
38
苔黄
黄燥苔
绛舌
黄白相间
舌红黄白相间
口疮
舌疮
角弓反张
病因:温热病邪(即传统所说的 “伏寒化温”) 《素问· 阴阳应象 大论》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发病条件: 内因:阴精素亏
外因:时令之邪引发
第九章 春温 5
二、病机传变:
肾
热郁胸膈 阴 发于气分(少阳) 热灼胸膈 热盛阳明 热结肠腑 兼阴液亏虚 兼气液两虚 兼小肠热盛
耗
损
深入血分
热灼营阴 气营两燔 内陷手足厥阴 热盛动风
第九章 春温
阴 出血、斑疹、 昏痉、正气外脱 虚 风 动
6
二、病机传变:
伏寒化温 温热病邪 阴精素亏 正气不足 卫气同病
气分
外透
热灼胸膈 阳明热炽 热结肠腑
外因
里热郁发 里热郁发
气分郁热(少阳)
内陷
热灼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