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_温毒类温病
温毒类温病刘景源PPT课件
痛加剧,舌红苔黄,脉数实。
【病机】肺胃热毒,上攻头面
【辨证要点】壮热烦渴,头面焮肿疼痛明显,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外敷)
普济消毒饮
疏风透热,解毒消肿——连翘 薄荷 僵蚕 升麻 柴胡 牛蒡子
清热解毒——黄芩 黄连 板蓝根 连翘
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 【病机】温热时毒壅滞肺胃气分,窜扰营分 【辨证要点】壮热不恶寒,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 【治法】清气解毒,凉营退疹 【方药】余氏清心凉膈散(《温热经纬》) 锡类散吹喉
清心凉膈散 石膏——辛寒——解肌透热,达热出表
透热 连翘——轻扬宣透,苦寒清热 薄荷、竹叶——宣透热毒 黄芩、山栀——苦寒直折——清泄热邪 ——清热 桔梗、甘草——解毒利咽止痛 ——利咽
黄芩(15克) 黄连(15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玄参(6克) 柴胡 (6克) 桔梗(6克) 连翘(3克) 板蓝根(3克) 马勃(3克) 牛蒡子(3 克) 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
二、气分证治 (二)毒壅肺胃,热结肠腑 ——大头瘟
【证候】身热如焚,气粗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
一、卫分证治
(一)风热毒邪犯卫 ——大头瘟 【证候】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痛,头面红
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时毒侵犯肺卫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头面红肿 【治法】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方药】葱豉桔梗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如意金黄散(《医宗金鉴》)(外敷)
不同点 适应症 烂喉痧初起咽喉 红肿而未糜烂者 烂喉痧之咽喉红 肿而糜烂者
三、营血分证治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一、填空题1.温毒类温病的卫分证候是以为主症,并伴有特征。
2.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外,尤须强调法的运用,且在内服药治疗同时,配合法。
3.烂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可用吹喉。
4.锡类散具有之作用,适宜烂喉痧之者。
二、选择题(一)A型5.将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认为“诸温夹毒,秽浊太甚”的医家是()A、吴又可B、张景岳C、丁甘仁D、吴鞠通E、叶天士6.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A、疏风泄热B、化湿解毒C、清热解毒,疏风消肿D、泻火解毒,疏风消肿E、疏风透表,宣肺利咽7.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A、普济消毒饮B、银翘白虎汤C、黄连解毒汤D、清咽栀豉汤E、黄芩汤8.身热如焚,气促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耳周红肿,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其治疗宜用()A、普济消毒饮B、黄连解毒汤C、清咽栀豉汤D、调胃承气汤E、通圣消毒散9.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时,可使用下列何方外敷()A、碧玉散B、金黄散C、玉钥匙D、锡类散E、珠黄散10.下列何药不是“三黄二香散”的组成药()A、黄连B、黄芩C、大黄D、黄柏E、没药11.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状物突起,苔黄燥,脉洪数。
其辨证是()A、卫营同病B、邪在卫分,波及营分C、气分热毒波及营分D、气血两燔E、气营血证候俱全12.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A、普济消毒饮B、清咽栀豉汤C、黄连解毒汤D、清瘟败毒饮E、凉营清气汤13.下列哪组药物是普济消毒饮组方成分()A、黄芩、大黄B、黄柏、黄连C、黄芩、黄连D、黄柏、大黄E、黄柏、黄芩14.下列哪个不是大头瘟后期证的症状()A、头面红肿消失B、口干唇干C、皮肤干燥脱屑D、脉细数E、舌干15.患者,35岁,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
温毒类温病ppt课件
一. 卫分证治
1.风热毒邪犯卫 【证候】 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面红 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 黄,脉浮数。 【分析】 风热时毒,侵犯肺卫。 【治法】 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方药】 葱豉桔梗汤
第二节 烂喉痧
【目的要求】 1.了解烂喉痧的概念、病因。 2.熟悉烂喉痧的病机特点。 3.掌握烂喉痧的临床特点和辨证治疗原则。 【重点难点】 ●烂喉痧的病机、诊断和发病特点。
一、概述
1.定义: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致以咽喉肿痛糜烂、肌 肤丹痧密布为特征的急性外感热病。本病具有较强的传 染性,易引起流行。 2.发病季节: 冬春
1. 季节:冬春 2. 起病急,初起可见憎寒壮热的肺卫表证。 3. 病变以气分热毒蒸迫为主, 内陷深入营血者较少。 4. 特殊的局部表现:头面焮红肿胀, 灼热疼痛等。
四、辨证治疗原则
1.治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2.治法:
邪犯肺卫,疏风散邪,解毒消肿 毒壅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散肿 毒结肠腑,清热透毒,攻下泻热 胃阴耗伤,滋阴养胃
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
【分析】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之危证。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药】凉营清气汤
2. 邪陷心包,内闭外脱(参见温热类温病证治)
四. 后期证治
1.胃阴耗伤
【证候】身热已退,头面红肿消失,口渴,但欲
饮,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
舌干红,无苔或少苔,脉细微数。
4.历代文献阐述:
●金·刘完《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根据本病头面焮赤肿
大的特点,称为“大头病”
中医温病学-温毒类温病
温毒类温病1.壮热,烦躁口渴,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紫赤密布,舌绛,干燥起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其治疗用方选A.清营汤B.凉营清气汤C.桃核承气汤D.三甲复脉汤E.普济消毒饮答案:B2.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肿痛,咽喉疼痛加剧,舌红苔黄,脉数实,宜用A.葱豉桔梗汤B.清咽栀豉汤C.普济消毒饮D.通圣消毒散E.余氏清心凉膈散答案:C3.大头瘟头面红肿疼痛的病机是A.邪毒上犯清窍B.风热侵袭肺卫C.胃火上炎头面D.肺胃热毒上攻头面E.风邪犯表答案:D4.大头瘟多发生于A.冬季B.夏秋季C.春季D.冬春季E.夏秋季答案:D5.大头瘟的致病因素是A.风温时毒B.风热时毒C.风热病邪D.温热病邪E.湿热病邪答案:B6.大头瘟的病机是A.湿热中阻脾胃B.热毒内逼营血C.热毒盛于阳明D.邪在肺卫E.邪在上焦答案:C7.清咽养营汤适用于烂喉痧哪种证型A.毒燔气营B.余毒伤阴C.毒壅气分D.毒侵肺卫E.毒蕴中焦答案:B8.首先明确认识烂喉痧的医家是A.吴鞠通B.王孟英C.叶天士D.陈耕道E.张仲景答案:C9.温病内闭外脱的治疗原则是A.清心开窍B.回阳固脱C.固脱开窍D.清营泄热E.升清降浊答案:B10.大头瘟初期见A.肺卫证B.气分证C.卫气同病D.热郁少阳E.营分证答案:C11.大头瘟临床基本特征是A.发热恶寒B.发热头面,赤肿大C.但热不恶寒D.咽喉疼痛E.头部发热答案:B12.咽喉红肿糜烂,痧密布,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舌状如杨梅,脉细数,证属A.毒壅气分B.毒燔营血C.气营同病D.余毒伤阴E.卫气同病答案:B13.杨梅舌的特征A.舌绛干燥,遍起红刺B.舌绛而枯痿C.舌紫晦而干D.舌纯绛鲜泽E.舌质鲜红答案:A14.烂喉痧的病因是A.风热病邪B.暑热病邪C.温热时毒D.风热时毒E.湿热病邪答案:C15.烂喉痧的基本特征是A.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B.发热恶寒,咽喉肿痛C.初起发热恶寒,咳嗽D.咽痛口渴E.咽部溃烂答案:A16.壮热烦躁,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可用何方吹喉A.余氏清咽凉膈散B.三黄二香散C.玉钥匙D.锡类散E.逍遥散答案:D17.烂喉痧咽喉肿痛糜烂的病机与哪项有关A.邪热闭于肺卫B.肺胃热毒上攻咽喉C.肺胃热毒窜犯血络D.肺胃阴液大伤E.邪热郁于中焦答案:B18.身灼热,丹痧突然陷没,沉昏如迷,肢体厥冷,汗多,气息微弱,脉沉伏,证属A.热陷心包B.卫营同病C.气营两燔D.内闭外脱E.卫气同病答案:D19.症见壮热烦躁,口渴引饮,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赤苔黄燥,脉洪数等,其首选的方剂为A.余氏清心凉膈散B.凉营清气汤C.清瘟败毒饮D.加减玉女煎E.五味消毒饮答案:A20.“大头瘟”之病名首次提出见于A.温病条辨B.名医类案C.千金翼方D.诸病源候论E.景岳全书答案:E21.大头瘟的临床基本特征是A.发热恶寒B.发热,头面焮肿疼痛C.但热不恶寒D.咽喉疼痛E.头部发热答案:B22.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重,舌红苔黄,脉数实,可用何方外敷A.余氏清咽凉膈散B.三黄二香散C.玉钥匙D.锡类散E.逍遥散答案:B23.关于温毒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温毒是温病的一种特殊类型B.温毒具有六淫病邪的性质C.温毒具有攻冲走窜、蕴结壅滞的特性D.病情一般较轻E.温毒具有一般外感热病的临床表现答案:D24.大头瘟的病机为A.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B.风火冲斥头面C.少阳风毒化火上攻头面D.少阳湿毒化火E.痧毒化火上攻头面答案:A25.大头瘟毒壅肺胃,治宜A.白虎汤B.麻杏石甘汤D.普济消毒饮E.通圣消毒散答案:D26.大头瘟的治疗方法是A.清热解毒,疏风消肿B.气营两清,解毒救阴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D.清营透气E.和解少阳答案:A27.烂喉痧的治疗方法是A.清热解毒,疏风消肿B.气营两清,解毒救阴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D.清营透气E.和解少阳答案:B28.烂喉痧后期,症见午后低热,口干,手足心热,咽喉肿痛减轻,脉细数,舌干红,治宜A.凉营清气汤B.清咽养营汤C.青蒿鳖甲汤D.余氏清心凉膈散E.加减复脉汤答案:B29.高热,烦渴,咽喉肿烂疼痛,声嘶气急,肌肤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起刺,状如杨梅,脉细数,治宜A.凉营清气汤B.清咽养营汤C.青蒿鳖甲汤D.余氏清心凉膈散E.加减复脉汤答案:A30.症见咽喉红肿糜烂,丹痧密布,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舌状如杨梅,脉细数,治疗原则为A.清气凉营B.清气解毒C.滋阴清热D.凉血化斑E.清营解毒答案:A31.症见壮热烦渴,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苔黄燥,其治疗原则为A.清气凉营C.滋阴清热D.凉血化斑E.清营解毒答案:B32.烂喉痧初起邪在肺卫,治疗原则是A.透表泄热,清胃解毒B.透表泄热,清咽解毒C.透表泄热,凉血解毒D.两清气营,解毒救阴E.清热解毒,凉营生津答案:B33.烂喉痧毒燔气营治宜A.透表泄热,清胃解毒B.透表泄热,清咽解毒C.透表泄热,凉血解毒D.两清气营,解毒救阴E.清热解毒,凉营生津答案:D34.温病见杨梅舌,病机为A.热入心包B.血分毒盛C.热入营血D.肝肾阴竭E.阴寒内盛答案:B35.温病见猪肝舌,病机为A.热入心包B.血分毒盛C.热入营血D.肝肾阴竭E.阴寒内盛答案:D36.烂喉痧后期,症见身热已退,头面红肿消失,口渴,但欲饮,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无苔或少苔,脉细微数,治宜A.凉营清气汤B.清咽养营汤C.青蒿鳖甲汤D.余氏清心凉膈散E.七鲜育阴汤答案:E37.高热,烦渴,咽喉肿咽干,声嘶气急,丹痧密布,舌绛干燥,起刺,状如杨梅,脉细数,治宜A.凉营清气汤B.清咽养营汤C.青蒿鳖甲汤D.余氏清心凉膈散E.七鲜育阴汤答案:A。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本证证治可参见温热类温 病证治之内闭外脱
(一)胃阴耗伤
【证候】身热已退,头面红肿消失,口渴,但欲饮, 不欲食,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无 苔或少苔,脉细微数。 【治法】滋养胃阴 【方药】七鲜育阴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鲜生地 鲜石斛 鲜茅根 鲜稻穗 鲜雅梨汁 鲜蔗汁(冲服) 鲜枇杷叶(去毛炒香)
其治疗原则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 初起邪犯肺卫,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 兼以解毒消肿。若毒壅肺胃则清热解毒为 主;如局部红肿严重,又当以解毒消肿为 主;如兼有毒结肠腑,又当配合攻下泄热。 后期胃阴耗伤,则滋养胃阴。配合清热解 毒、行瘀止痛之外敷方亦很必要。
一、概述
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 热病。咽喉肿痛糜烂,肌肤 痧密布为其临 床特征。本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易引起 流行;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证候】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 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 痧隐隐,舌红赤,见 珠状突起,苔白而干,脉浮数 【治法】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方药】清咽栀豉汤 《疫喉浅论》 生山栀 香豆豉 银花 薄荷 牛蒡子 粉甘草 蝉蜕 白僵蚕 水牛角 连翘壳 苦桔梗 马勃 芦根 灯心 竹叶 玉钥匙《三因极—病证方论》(吹喉) 焰硝 硼砂 冰片 白僵蚕
(一)风热毒邪犯卫 【证候】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痛, 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 脉浮数。 【治法】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方药】葱豉桔梗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鲜葱白 苦桔梗 焦山栀 淡豆豉 鲜薄荷 青连翘 生甘草 淡竹叶 金黄散 《医宗金鉴》(外敷) 大黄 黄柏 姜黄 白芷 南星 陈皮 苍术 厚朴 甘草 天花粉
肺胃邪毒, 向外者,于病机为顺,内陷者, 于病机为逆,可因内闭外脱而死亡,应从视喉, 察神,按脉,观痧等方面判断其顺逆。
温病学课件:温毒类温病
二、病因病机
(一)大头瘟的病因
风热时毒
1.冬季应寒反温,春月温风过暖 2.正气不足,或气血阴阳失调
(二)大头瘟的病理变化
卫受邪郁
风热时毒 自口鼻而入
气分热毒炽盛
肺胃热盛
毒壅肺胃
攻窜头面 热结肠腑
胃阴耗伤
(三)病理特点 1.初起风热时毒外袭,伤及卫气 2.继则毒邪攻窜头面,蒸迫肺胃 3.后期多为肺胃阴伤,毒邪未净
2.察头面肿痛性状:
肿胀处发硬,肌肤焮红灼热者,热毒较甚 。肿胀伴疱疹糜烂者,热邪夹湿毒秽浊。
3.判断病程阶段: 恶寒发热者,病在卫分;憎寒壮热,或但
热不寒,烦躁口渴者,病在气分;神昏谵 语,肌肤有瘀斑者,为热入营血。
(二)大头瘟的治疗法则
1、本病为风热时毒壅结气血所致,故疏风透邪、清 热解毒为本病的治疗通则。
四、辨治原则
(一)大头瘟的辨证要点
1.辨清病变部位: 《伤寒全生集·辨大头伤风》谓:“盖此
毒先肿鼻,次肿于耳,从耳至头上络脑后结 块。”先肿于鼻额,以至于面目甚肿者,此 属阳明;若发于耳之上下前后并头目者,此 属少阳;若发于前额、头顶及脑后项下者, 此属太阳;若发于头、耳、目、鼻者,为二 阳俱病。
(二)烂喉痧的病理变化
温热时毒
初期
(从口鼻而入)
中期
毒侵肺卫 毒壅气分
热陷心包 毒燔气营(血)
内闭外脱
邪退正复
后期
余毒伤阴
遗毒走窜关节、肾络、心脉
三、诊断
(一)烂喉痧的诊断依据
1、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每有与烂喉痧病人密切接触的病史。
3、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起病急骤,发热,咽喉肿痛糜 烂,肌肤丹痧密布,舌红绛起刺状如杨梅。多数患 者在发病后12~24小时内出现丹痧,最早见于腋下 、腹股沟及颈部,一般在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 为弥漫性红色小点,点疹之间呈一片红晕。当丹痧 遍布全身后,发热便逐渐降退。丹痧消退后有脱屑 ,但无色斑痕迹。
《温毒类温病》课件
鉴别诊断。
确诊
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由专业医生
进行确诊。
03
温毒类温病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内服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通腑泄热等中药方剂进行内服 ,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缓解症状。
中药外敷
采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外敷于患处,以缓解局部肿痛、发 热等症状。
如鱼、瘦肉、豆类等,有助于身体的 修复和成长。
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
过多的糖分和盐分对身体有害,应尽 量少吃。
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辛辣、油腻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
05
温毒类温病案例分享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诊断
患者李某,男性,45岁,因高热、咳嗽、 咽痛等症状就诊。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 为温毒类温病。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常有恶寒、无汗 等症状,而温毒类温病则 无此症状。
其他病毒感染
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 病毒等,需要通过病毒分 离或抗原检测进行鉴别。
诊断流程
初步诊断
根据症状表现和病程发 展,初步判断是否为温
毒类温病。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等 检查,以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结合其他疾病的症状和 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
温毒类温病的病因
外感温热毒邪
温毒类温病多由外界环境中的温热毒 邪侵入人体所致,如气候炎热、潮湿 等。
内生火热
体内火热过盛,也容易引起温毒类温 病的发生。
温毒类温病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04Biblioteka 发热温毒类温病患者常出现高热, 可伴有畏寒、寒战等症状。
口渴
温病学课件:温毒类温病
广医一院中医教研室 夏鑫华
一:温毒学说 二:大头瘟 三:烂喉痧
温毒的概念
• 病名概念
代表了一类特殊的疾病,这类疾病属于温病的范畴, 但其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或发斑疹的临床特 点。
• 病因概念
即是能引起具有上述临床特点温病的致病因素。其含 义是:六淫邪气蕴蓄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的一 类致病因素。温毒病邪包括风热毒邪、温热毒邪、暑热 毒邪、湿热毒邪(暑湿毒邪)、燥热毒邪等。
2、清热解毒应根据病变的阶段性而各有重点: 如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为主,兼以解毒消肿; 如毒壅肺胃,宜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疏风消肿; 如局部红肿严重,宜清瘟败毒,散结消肿。 如毒结肠腑, 宜攻下泄热,釜底抽薪
一:温毒学说 二:大头瘟 三:烂喉痧
一、概述
(一)烂喉痧的定义
烂喉痧是外感温热时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温热 病。本病属于温毒范围。以发热,咽喉肿痛糜烂 ,肌肤丹痧密布等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发于冬春 二季。因其能相互传染,引起流行,故又名“疫 喉痧”。
一:温毒学说 二:大头瘟 三:烂喉痧
一、概述
(一)大头瘟的定义 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而引起的一
种以头面焮赤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外感 热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春二季,属于 温毒的范围。
• 源流:
➢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有类似记述 ➢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疮痈卷所论丹毒 ➢ 金·张元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称为“大头
(二)历代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烂喉痧的认识
《金匮要略》:“阳毒” 《临证指南医案·卷五·疫门》:“喉痛,丹疹,舌如珠
,神躁暮昏”可认为是本病首次较可靠的病例记录。 金保三的《烂喉丹痧辑要》、陈耕道的《疫痧草》、 夏春农的《疫喉浅论》 是论述本病的专著 。
烂喉痧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烂喉痧一、填空题1.烂喉痧的致病主因是,其感受途径有两种。
2.丁甘仁提出“烂喉痧以为第一要义”。
3.何廉臣说:“疫痧时气,吸从口鼻,并入气分则烂喉,并入血分则发痧”。
二、选择题(一)A型4.烂喉痧的病名记载见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5.烂喉痧的致病因素是()A、风热时毒B、温热时毒C、风热病邪D、温热病邪E、疠气6.西医学中哪种疾病与烂喉痧相类似()A、猩红热B、流行性腮腺炎C、白喉D、急性扁桃腺炎E、百日咳7.烂喉痧的治疗原则以下列何法为重()A、疏风透表B、凉营透疹C、凉血活血D、清泄热毒E、养阴攻下8.患者,6岁,初起憎寒发热,继而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绛起刺。
其诊断为()A、暑温B、大头瘟C、风温D、春温E、烂喉痧(二)B型A、叶天士B、陈耕道C、夏春农D、何廉臣E、丁甘仁9.认为:“疫毒直干肺脏,而咽烂气秽,盛者直陷心包,而神昏不救”者是()10.认为“疫喉痧治法全重乎清也,而始终法程不离乎清透、清化、清凉攻下、清热育阴之旨也”者是()A、《重订伤寒论》B、《疫喉浅论》C、《喉痧丹痧辑要》D、《疫痧草》E、《喉痧证治概要》11.夏春农所著()12.陈耕道所著()(三)X型13.烂喉痧的病变脏腑主要是在()A、心B、肝C、胃D、肺E、肾14.烂喉痧在历代的医学文献中有多种名称,常见的有()A、丹痧B、疫喉痧C、虾蟆瘟D、丹毒E、疫喉三、改错题15.烂喉痧是风热病邪为患,局部以咽喉肿痛糜烂,头面焮赤肿痛为特征。
16.烂喉痧的典型舌象为舌红绛少苔。
四、简答题17.烂喉痧的诊断要点是什么?18.烂喉痧病机的关键是什么?五、问答题19.怎样判断烂喉痧的顺逆?答案一、填空题1.温热时毒与病人直接接触和经空气传染2.畅汗3.肺经胃经二、选择题(一)A型4.E。
答案分析:烂喉痧的病名始于清代。
清代以前,未见烂喉痧病名的记载。
5.B。
答案分析:烂喉痧和大头瘟均属于温毒类温病,其中风热时毒是大头瘟的病因,温热时毒则是烂喉痧的致病主因。
温毒类温病ppt课件
16
二.诊断
• 多发生于冬春二季。 • 多有与烂喉痧病人接触的病史。 • 具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布满丹痧,
舌红绛起刺如杨梅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 病程中可因热毒深入而见气营(血)两燔及内闭
外脱等重证。
• 鉴别诊断 – 白喉;麻疹;风疹;药疹
17
1、白喉
典型白色伪膜,且无皮疹
咽喉肿痛
烂喉痧
如意金黄散(《医宗金鉴》)(外敷)
24
葱豉桔梗汤
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君 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臣 连翘、山栀——清热解毒——臣 甘草合桔梗——利咽——佐使 淡竹叶——清心除烦——佐使
金黄散
花粉、 黄柏、大黄——清热泻火解毒 姜黄、白芷——活血疏风止痛 南星、厚朴、陈皮、甘草、苍术——行气散结
临床运用 可加牛蒡、银花、大青叶增强其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 咽阻喉痛——加紫金锭二粒磨冲
25
一、卫分证治
(二)温热毒邪犯卫 ——烂喉痧 【证候】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 或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赤,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 脉浮数。 【病机】温热时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热毒壅盛 【辨证要点】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痧隐隐 【治法】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方药】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
鉴别诊断
痄腮 ;发颐 ;漆疮
8
腮腺炎
漆疮
漆疮
9
三.辨证论治
• 治则: –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 治法: – 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为主,兼以解毒消肿 – 毒壅肺胃,宜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疏风消肿;如局 部红肿严重,宜清瘟败毒,散结消肿 – 可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方外敷,以增加内服 汤剂之力
烂喉痧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烂喉痧一、填空题1.烂喉痧的致病主因是,其感受途径有两种。
2.丁甘仁提出“烂喉痧以为第一要义”。
3.何廉臣说:“疫痧时气,吸从口鼻,并入气分则烂喉,并入血分则发痧”。
二、选择题(一)A型4.烂喉痧的病名记载见于()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E、清代5.烂喉痧的致病因素是()A、风热时毒B、温热时毒C、风热病邪D、温热病邪E、疠气6.西医学中哪种疾病与烂喉痧相类似()A、猩红热B、流行性腮腺炎C、白喉D、急性扁桃腺炎E、百日咳7.烂喉痧的治疗原则以下列何法为重()A、疏风透表B、凉营透疹C、凉血活血D、清泄热毒E、养阴攻下8.患者,6岁,初起憎寒发热,继而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绛起刺。
其诊断为()A、暑温B、大头瘟C、风温D、春温E、烂喉痧(二)B型A、叶天士B、陈耕道C、夏春农D、何廉臣E、丁甘仁9.认为:“疫毒直干肺脏,而咽烂气秽,盛者直陷心包,而神昏不救”者是()10.认为“疫喉痧治法全重乎清也,而始终法程不离乎清透、清化、清凉攻下、清热育阴之旨也”者是()A、《重订伤寒论》B、《疫喉浅论》C、《喉痧丹痧辑要》D、《疫痧草》E、《喉痧证治概要》11.夏春农所著()12.陈耕道所著()(三)X型13.烂喉痧的病变脏腑主要是在()A、心B、肝C、胃D、肺E、肾14.烂喉痧在历代的医学文献中有多种名称,常见的有()A、丹痧B、疫喉痧C、虾蟆瘟D、丹毒E、疫喉三、改错题15.烂喉痧是风热病邪为患,局部以咽喉肿痛糜烂,头面焮赤肿痛为特征。
16.烂喉痧的典型舌象为舌红绛少苔。
四、简答题17.烂喉痧的诊断要点是什么?18.烂喉痧病机的关键是什么?五、问答题19.怎样判断烂喉痧的顺逆?答案一、填空题1.温热时毒与病人直接接触和经空气传染2.畅汗3.肺经胃经二、选择题(一)A型4.E。
答案分析:烂喉痧的病名始于清代。
清代以前,未见烂喉痧病名的记载。
5.B。
答案分析:烂喉痧和大头瘟均属于温毒类温病,其中风热时毒是大头瘟的病因,温热时毒则是烂喉痧的致病主因。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第一节大头瘟一、大头瘟是风热时毒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二、临床特点:多发于冬春,起病急骤,初起憎寒发热,头面焮赤肿痛。
三、诊断要点:1、多发于冬春两季2、起病急,初起可见憎寒发热的肺卫表证3、具有特殊的局部表现,头面焮赤肿胀,呈斑块状鲜红突起,灼热疼痛,皮肤发硬,表面光亮,界限清楚。
一般先由鼻旁、面颊肿起,向眼、耳、面部蔓延,甚则波及头皮。
严重者可出现水疮。
四、辩证治疗原则:疏风透邪,清热解毒辨治:邪偏卫表――疏风透邪,解毒消肿毒壅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毒炽肺胃,壅阻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泄热局部红肿明显――清热败毒,散结消肿热退津伤――滋养肺胃,清泄余邪第二节烂喉痧一、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二、临床特点: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三、诊断要点:1、多发于冬春两季2、多有与烂喉痧病人接触的病史3、具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布满丹痧,舌红绛起刺如杨梅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4、病程中可因热毒深入而见气营(血)两燔及内闭外脱等危重证四、辩证治疗原则:清泄热毒初期――辛凉清解,透邪外出中期――清火解毒后期――滋养营阴,兼清余邪第三节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一、卫分证治1、风热毒邪犯卫――疏风透表,宣肺利咽――葱豉桔梗汤(葱鼓桔栀翘草竹)2、温热毒邪犯卫――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清咽栀豉汤;玉钥匙(清咽栀豉汤:豉薄荷牛蒡蝉衣桔梗银花连翘山栀竹叶犀角马勃僵蚕甘草芦根)(玉钥匙:焰硝硼砂冰片僵蚕)二、气分证治1、毒盛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普济消毒饮;三黄二香散(连柏大黄乳香没药)2、毒壅肺胃,热结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泻热——通圣消毒散;三黄二香散(外敷)3、毒壅上焦――清气解毒,凉营退疹――余氏清心凉膈散;锡类散(余氏清心凉膈散:生石膏连翘黄芩竹叶山栀薄荷桔梗甘草)(锡类散:象牙屑珍珠青黛冰片壁钱西牛黄焙指甲)三、营血分证治1、毒燔气营(血)——清气凉营,解毒救阴——凉营清气汤2、邪陷心包,内闭外脱——清心开窍,固脱救逆――参附汤或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四、后期证治1、胃阴耗伤——滋养胃阴——七鲜育阴汤2、余毒伤阴――滋阴生津,兼清余热――清咽养营汤(西洋参二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知母花粉茯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卫分证治
(二)温热毒邪犯卫 ——烂喉痧 〘证候〙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 或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赤,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 脉浮数。 〘病机〙温热时毒外袭肌表,内侵肺胃,热毒壅盛
〘辨证要点〙憎寒发热,咽喉红肿疼痛,肌肤丹痧隐隐
〘治法〙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方药〙清咽栀豉汤(《疫喉浅论》) 玉钥匙(《三因极—病证方论》)(吹喉)
临床运用 痧显露,舌赤有珠—肺胃之热有入营趋势—加生地、丹皮、 赤芍、紫草、白茅根、芦根等 大便燥结者——仍用大黄、芒硝以通腑泄热
锡类散 象牙屑、珍珠、焙指甲——清热解毒、化腐生肌 牛黄、冰片——清热解毒消肿
青黛——泻热利咽,凉血止痛
壁钱炭——清热解毒,凉血止痛 肿而不烂者仍用玉钥匙
相同点 功效 玉钥匙 锡类散 烂喉痧 之吹喉 清热利咽, 定痛消肿 清热解毒, 化腐生新
1、白喉 咽喉肿痛
典型白色伪膜,且无皮疹
烂喉痧
肌肤丹痧密布
2、麻疹
病后三天左右出现,皮疹从发 际、头面开始,波及全身, 皮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 皮疹
当天即见,初见颈部,迅速遍 及全身,皮疹之间均匀潮红
烂喉痧
3、药疹 皮疹 烂喉痧
有用药史,无咽喉红肿 糜烂、杨梅舌 咽喉红肿糜烂,杨梅舌
丹痧 疹 斑
一.病因病机
病 因 风热病邪的性质 热毒的特性(局部的红肿热痛) 传染性
• 风热时毒
发
病 • 人体正气不足或气血阴阳失调,感邪而发病 • 感邪的途径 —— 多从口鼻吸受 • 诱因——原有伤口、溃疡 ,患者有用手搔 抓、挖鼻孔的习惯
病机特点 发病急骤,有一定传染性和流行性。
热盛气分以肺胃为病变中心。
痛加剧,舌红苔黄,脉数实。
〘病机〙肺胃热毒,上攻头面
〘辨证要点〙壮热烦渴,头面焮肿疼痛明显,舌红苔黄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三黄二香散(《温病条辨》)(外敷)
普济消毒饮
疏风透热,解毒消肿——连翘 薄荷 僵蚕 升麻 柴胡 牛蒡子
清热解毒——黄芩 黄连 板蓝根 连翘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述丹毒病诸候
•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疮痈卷论及丹毒
历代医家的认识
•金•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称之为‚大头病‛
•元李东垣‚…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 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天行’……” •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提出‚大头瘟‛之病名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称‚大头风‛,为感受‚风热时毒‛所 致
–人体正气不足或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陈耕道《疫痧草· 辨论疫毒感染》:‚其人正气适亏, 口鼻吸受其毒而发者为感染,家有疫痧人,吸受病人 之毒而发者为传染,所自虽殊,其毒则一也。‛
病机特点 • 发病急骤,传染性、流行性较强。 • 胃热毒炽盛,充斥内外,局部症状明显。
病机演变
咽喉红肿疼痛糜烂 热毒上攻咽喉
黄芩(15克) 黄连(15克) 陈皮(6克) 甘草(6克) 玄参(6克) 柴胡 (6克) 桔梗(6克) 连翘(3克) 板蓝根(3克) 马勃(3克) 牛蒡子(3 克) 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
二、气分证治 (二)毒壅肺胃,热结肠腑 ——大头瘟
〘证候〙身热如焚,气粗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
利咽消肿止痛 ——马勃 牛蒡子 桔梗 生甘草 引经药——升麻 柴胡 桔梗 理气散结——陈皮 滋阴降火——玄参 服用法:上方为末,汤调,时时服之 三黄二香散 如意金黄散 ——外敷
黄连 黄柏 生大黄——苦寒清热,降火解毒 乳香 没药——活血散瘀,消肿镇痛
相同点 金黄散 三黄二香散 功效 清热消散
不同点 适应症 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 热痛而未成脓之时
密集如针尖痧 抚之碍手, 间皮肤潮红 压之褪色 稀疏如粟米疹 间皮肤正常 压之不褪色, 大小不同,斑 抚之不碍手 间皮肤正常
气营两燔 卫营同病 气血两燔
三.辨证论治
• 治则:清泄热毒
夏春农:‚疫喉痧治法全重乎清也,而始终法程不离乎清 透、清化、清凉攻下、清热育阴之旨也。若参入败毒之品 更妙。‛
• 治法: 初期——辛凉清透 丁甘仁:‚烂喉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 中期——泄火解毒、清营凉血 末期——滋阴生津、清解余毒
西医认识:
猩红热是由β(乙)型A群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引起扁桃体炎,丹毒, 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局部感染。临床以发热、咽 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 为特征。少数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 并发症。
一.病因病机
病因发病 –外感温热时毒 风热病邪特性 热毒之性较为突出
里
上 下 分 消 热 毒
山栀、大青叶、银花、——直解肺胃热毒 连翘、牛蒡子 大黄、芒硝 —— 导肺胃热毒从肠腑而泄
滑石、芦根 —— 导热毒随之小便渗泄 水牛角 —— 凉血解毒,防热毒内陷营血
临床运用:病情重者,日服二剂,夜服一剂。
二、气分证治
Hale Waihona Puke (三)毒壅上焦 —— 烂喉痧
〘证候〙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
• 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等为主要临床特征
• 多发于冬春二季 • 别名:‚烂喉痧‛、‚烂喉丹痧‛、‚疫喉痧‛、‚疫喉‛、 ‚疫毒痧‛、‚丹痧‛、‚时喉痧‛等 • 西医学的猩红热,其他一些出疹性疾病,如与本病表现相似, 也可参考本病辨证施治
历代医家的认识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阳毒‛ 与本病相似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载‚丹毒,人身体忽然焮赤,如 丹涂之状‛‚若病身重腰脊痛,烦闷,面赤斑斑,咽喉痛或 下利狂走,此为阳毒‛,并归属‚时气‛范围 唐代《千金翼方》中列有‚丹疹‛的证治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卷五· 疫门》中,记有数案‚喉痛,丹 疹,舌如硃,神躁暮昏‛ 清代《烂喉丹痧辑要》、《疫痧草》、《疫喉浅论》等
鉴别诊断
痄腮 ;发颐 ;漆疮
腮腺炎
漆疮
漆疮
三.辨证论治
• 治则: –疏风清热、解毒散结 • 治法: –邪偏卫表,宜疏风透邪为主,兼以解毒消肿 –毒壅肺胃,宜清热解毒为主,兼以疏风消肿;如 局部红肿严重,宜清瘟败毒,散结消肿 –可配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方外敷,以增加内 服汤剂之力
第二节
烂喉痧
• 外感温热时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温热病
温热时毒
口鼻
肺胃
“
肺卫受邪
热毒充斥肺胃 热毒窜扰血络
——
并并疫 入入痧 何胃肺时 廉经经气 臣血气, 分分吸 者则从 则烂口 发喉鼻 痧,, ”
毒去阴伤 内陷营血
肌肤丹痧密布
内闭外脱
遗毒未尽 (关节肿痛、心悸、水肿)
二.诊断
• 多发生于冬春二季。 • 多有与烂喉痧病人接触的病史。 • 具有急性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布满丹痧, 舌红绛起刺如杨梅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 病程中可因热毒深入而见气营(血)两燔及内闭 外脱等重证。 • 鉴别诊断 –白喉;麻疹;风疹;药疹
风热时毒每上窜头面、搏结咽喉。
病机演变
上攻头面咽喉 风热时毒 口鼻 肺卫表证 肿毒表现 毒盛肺胃 毒结肠腑 肠胃热结阴伤
蒸迫气分 攻窜 流走 内陷营血
营分热盛 耗血动血 闭窍动风
二.诊 断
诊断依据
多发于冬春两季。 起病急,初起可见憎寒壮热的肺卫表证。 具有特殊的局部表现,头面焮赤肿胀,呈斑块状鲜红 突起,灼热疼痛,皮肤发硬,表面光亮,界线清楚。 一般先由鼻旁,面颊肿起,向眼、耳、面部蔓延,甚 则波及头皮。严重者可出现水疮。
一、卫分证治
(一)风热毒邪犯卫 ——大头瘟 〘证候〙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痛,头面红
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时毒侵犯肺卫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头面红肿 〘治法〙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方药〙葱豉桔梗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如意金黄散(《医宗金鉴》)(外敷)
夏春农《疫喉浅论•疫喉痧论治》 :治疫喉之关键惟在善 取其汗,有汗则生,无汗则死。 丁甘仁指出:烂喉丹疹,以畅汗为第一要义 豆豉、薄荷、牛蒡子、蝉蜕——轻扬清宣,疏散热毒 山栀、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灯心草、竹叶——清心导热下行 僵蚕、马勃、桔梗、甘草——开结利咽 水牛角合辛凉之品——凉营解毒透疹 芦根——护阴生津
大头瘟的 局部外敷 清火解毒, 大头瘟头面红肿热痛明 消肿止痛 显者
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温毒咽痛喉肿、耳前耳后肿、 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俗名大头 瘟,普济消毒饮去柴胡、升麻主之,初起一、二日,再去 芩、连,三、四日加之佳。‛并认为:‚其方之妙,妙在 以凉膈散为主, 而加入清气之马勃、僵蚕、银花,得轻可 去实之妙;再加玄参、牛蒡子、板蓝根,败毒而利肺气, 补肾水以上济邪火;去柴胡、升麻者,以升腾飞越太过之 病,不当再用升也,去黄芩、黄连者,病初邪未至中焦, 不得先用里药。‛
清 咽 栀 豉 汤
玉钥匙(焰硝 硼砂 冰片 白僵蚕)——清热利咽,定痛消肿 ——用于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
二、气分证治
风热时毒 温热时毒
深入气分
发热、热毒偏重等加重 局部红肿热痛更严重
上焦 肺胃 肠腑
苦寒清热,解毒泄热为主
二、气分证治 (一)毒盛肺胃 ——大头瘟 〘证候〙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
葱豉桔梗汤
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君 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臣 连翘、山栀——清热解毒——臣 甘草合桔梗——利咽——佐使 淡竹叶——清心除烦——佐使
花粉、 黄柏、大黄——清热泻火解毒
金黄散
姜黄、白芷——活血疏风止痛 南星、厚朴、陈皮、甘草、苍术——行气散结
临床运用
可加牛蒡、银花、大青叶增强其清热解毒利咽之功效
头面及两耳上下前后焮赤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短少, 舌赤苔黄,脉数。 〘病机〙风热时毒壅盛于肺胃及肠腑 〘辨证要点〙身热如焚,头面焮赤肿痛,大便秘结 〘治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方药〙通圣消毒散(《证治准绳》) 三黄二香散(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