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双手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测量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测量技能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测量技能。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量尺、绳子、铅笔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可能性。
2. 新课:讲解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手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让学生用手测量自己的身高、手臂长度等。
八、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手来测量长度?2. 让学生尝试用手来测量生活中的长度,如楼梯台阶、自行车轮胎直径等。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讲解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测量技能培养。
3. 反思学生反馈,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用手测量长度的方法。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用手测量家庭中的长度,如家具、房间面积等。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其测量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用手测量长度方法的运用情况。
3. 收集学生拓展与延伸活动的成果,评估其创新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修改:1. 根据教学评估结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练习。
2. 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用手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测量教学设计引言手是儿童最早接触世界的工具之一,也是他们最直观、最自然的感知方式之一。
通过手的触摸、握持、拿取等动作,儿童可以感知到物体的大小、形状、重量等属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手的测量能力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崇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手的测量能力进行教学设计,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物理量的概念。
一、手指的测量能力手指是儿童最常用的测量工具之一。
通过手指的伸长、弯曲等动作,儿童可以大致判断物体的大小。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引导儿童通过手指测量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例如,让儿童用手指伸直并并拇指与食指固定在一起,然后用该长度比较一些日常物体的宽度,以培养儿童对物体大小的感知。
二、手掌的测量能力手掌是儿童另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
手掌的大小通常与儿童的身高、体型有关,因此可以用手掌作为参照物来进行测量。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儿童用手掌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例如,让儿童用手掌的长度来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或者用手掌的高度来测量一根铅笔的长度等。
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关系。
三、手的重量感知能力除了长度和宽度,手还可以用来感知物体的重量。
通过手的握持动作,儿童可以感受到物体的重量大小。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儿童通过手的握持来感知一些物体的重量。
例如,让儿童用手握持两个物体,并比较其重量;或者用手掂量某个物体的重量等。
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可以培养出对物体重量的感知和比较能力。
四、手的温度感知能力除了长度、宽度和重量,手还可以感知物体的温度。
通过手的触摸,儿童可以感受到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儿童用手触摸一些物体,并比较它们的温度差异。
例如,让儿童用手触摸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并比较它们的温度;或者用手触摸一些常见的物体,比如金属、塑料等,并比较它们的温度等。
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可以更加直观地感知和理解物体的温度概念。
结语通过利用手的测量能力,教学设计可以更加贴近儿童的感知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物理量的概念。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4)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三、教学难点: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四、教学准备塑料小手玩具、纸带、彩笔、教学课件,塑料方管15根等。
五、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大家的爸爸妈妈都来看你们上科学课啦,那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爸爸或者妈妈问你,你的课桌有多长,你会怎么告诉他呢?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测,老师可以说如果你没带尺子呢,引导学生说出用身体来测量,学生甚至大多数会说出用手来测。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课题)。
(出示塑料小手玩具并摇响)看到老师的小手玩具了吧,那今天哪个小组听讲最认真,表现最优秀,老师就给小组每人一个“小手”作为奖励,大家有信心得到奖励吗?(生:有)2.教师接过学生用手测量的话题追问:你是怎么测的呢?(预设:学生张开手指说这样测的。
)用课件介绍,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一拃”,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一起做出一拃的手势,一边做一遍说——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叫“一拃”。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长度及塑料管的长度1.下面我们就来尝试测一测桌子的长度,可桌子的长你知道是从哪到哪呢?(预设学生发言:从桌子的一端到另一端,老师出示图片并带领学生从一头到另一头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用手来测量教学实录及反思(屈万善)
《用手来测量》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秭归县九畹溪镇周坪小学屈万善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的教学目标是:一、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有:课件、教育云、纸带、磁铁、彩色小卡纸、课桌等等。
课堂实录:聚焦,学生猜一猜,谜题:“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学生回答:“手”,接着师生共做小游戏,跟我一起数一数,“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央,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小朋友们各自伸出了一只小手,跟老师一起做了两边;探索,读一读,做一做,‘拃’,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生答:尺,师问:我们的身体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吗?你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拃”做过测量工具吗?生答:做过,先读3边,再演示,通过3幅图,让学生找一找,谁的更标准?让学生会准确的认识‘拃’,测一测桌子的高度 1、学生先预测课桌的高度相当于几拃,生答:100,70,50,30.然后请了四位小朋友到讲台的课桌来体验,得出了几个答案,由于课桌的侧面不在一个平面上,师问:直接用手在课桌上测量有几拃会有什么问题?2、用纸带帮助测量先让学生预测,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测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实验,学生汇报,总结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研讨:为什么在小组实验后出现了不同答案,有的6拃,有的7拃,最后学生得出,“拃”的大小不同拃的拃数不同。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三课。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测量使比较更加准确,手可以作为测量的工具,使学生意识到身体测量是常见和方便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探索: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
认识拃,并学会探究的第一步预测,利用纸带来帮助测量桌子高度更加方便、准确。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并且能够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和思考。
第三部分研讨: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两课中,学生已经会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
这一课中,学生用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起点与终点的认识,加深学生对公平比较的理解。
另外,本课将第一次向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一年级学生会“猜”,但对“预测”这词陌生,不知道预测是综合以往经验以及当下的观察而做出的判断。
【设计意图】课前利用“手指操”游戏认识手指作铺垫,来突出学习的主题:利用手来测量。
在认识拃的这个环节,鉴于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够强,所以通过多种途径(老师讲、学生试、边说边做)等进行巩固,这也是为探究能否顺利进行的保证。
在探究部分,学生动手操作还比较差,所以利用图片和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使学生头脑不仅有静态图,而且有动态图。
帮助解决难点部分。
最后将部分同学的测量纸带直观地展示在同学面前进行比较和观察。
发现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且能够进行解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2.知道“拃”是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1.能初步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一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的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袋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对结果的不一致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态度: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意识到细致地一拃一拃地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3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测量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长度。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学会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认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手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学会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以及一些常见的测量对象(如书本、铅笔、绳子等)。
2. 准备一些测量任务卡片,用于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3. 准备一些实物展示台,便于展示测量对象和测量结果。
4. 准备一些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与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互动,内容以检测学生的身体感知能力为主,如触摸一些物品、测试自己一分钟内能完成多少个俯卧撑等。
(2)分享一些与测量相关的趣事或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会用手来测量,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测量问题。
(2)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测量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
3. 传授新课(1)传授手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单位、如何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如何进行估测等。
(2)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实践手测的方法,如测量教室的宽度、一根粉笔的长度等。
(3)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纠正错误,并鼓励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
4. 教室互动(1)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利用手测的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篮球场的周长、学生身高等。
(2)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测量竞争,如一分钟内完成最多的手测项目等,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5. 总结与延伸(1)教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手测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手测方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地质勘探、建筑设计等领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编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3.用手来测量【教材简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
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
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
那么在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2个物体的高度差,并借助纸带取出高度差的长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比较得出两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
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纸带来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重难点】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1.问题引入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呢?”用手臂测量树干;引出身体也能作为测量工具。
2.聚焦提问:“能用手测量桌面长度吗?怎么测量”3.总结: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吧!4.动手比一比,你的拃标准吗?5.判断一下哪个拃不标准?(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让学生发现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引出用什么部位测?怎么测?)二、探索:桌子的高有多少拃?1.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多少拃?*提问:“你们猜一猜课桌的高度大约是几拃?写在记录单上(2)学生用纸带测量桌子高度。
《用手来测量》导学案
《用手来测量》导学案一、导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手指的长度单位以及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重点:手指的长度单位、使用手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内容:1. 手指长度单位:人们通常使用手指的长度作为一种简便的长度单位来测量小物体的尺寸。
我们将一根手指的长度称为“寸”,通常用于测量小于30cm的物体。
2. 测量物体长度:当我们需要测量一个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使用手指的长度单位来快速测量。
首先,将手指并拢,用手指的长度对准物体的一端,然后逐个将手指平行地排列在物体的边缘,直至覆盖完整个物体的长度。
最后,统计手指的数量,即可得到物体的长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一根手指,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手指来测量一个小物体的长度。
通过实际演示,让学生理解手指长度单位的概念。
2. 学生练习:让学生自行用手指来测量几个小物体的长度,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
3. 巩固复习: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相互检查、比较各自测量的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误差并进行讨论。
同时,让学生总结使用手指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巩固学习成果。
4.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讨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测量更大尺寸物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更复杂的测量情况。
六、示例练习:1. 请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并记录下你的测量结果。
2. 请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一个书本的厚度,并将你的测量结果与同学进行比较。
七、课后作业:1. 自行选择一个小物体,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其长度,记录下测量结果并写出测量步骤。
2. 思考:手指长度单位有什么优点和不足之处?探讨其他可能的长度单位。
以上为《用手来测量》导学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使用手指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提高实际测量的准确性。
愿大家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第2课的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谁的青蛙跳得远?这个问题通过比纸带就能得到结果。
跳得最远的青蛙到底跳了多远呢?这个问题用比量的方法就解决不了了。
当需要用数据来表达的时候就要用到测量这个方法了。
刚开始要学习使用我们的身体来测量,最方便的就是用手来测量,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测量活动。
第一个活动要让学生认识“拃”这个用手测量时特有的单位,要强调伸出大拇指和中指进行测量,才是一拃,要与“一虎口”区分开。
可以通过“量桌面长度”的活动,让学生多尝试、多体验。
第二个活动要让学生量课桌的高度。
测量高度有点麻烦,用纸带来作为高度的替代物,学生就会在纸带上从起点开始一拃一拃地量,量一拃画一条线,首尾相连做标记。
第三个活动是收集数据、做班级记录、进行数据分析(如果学生学会用“多一点点”的词语来表达,是非常棒的,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测量的单位和要测量的物体并不完全匹配)。
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学生会通过观察数据和测量纸带思考:“测量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学生会发现用手作为工具进行测量,可以测出物体的长短,但是由于测量时每一拃的长度不固定,会变化,从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另外,每个人手指长度不同,每一拃的标准也不同,结果都不一样,也无法准确知道测量结果。
虽然测量的结果不太准确,但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那就是一个测量工具是有相应的测量单位的,并且这个单位要首尾相连、不断重复,这样才能得出结果。
【学生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们将遇到一些困难,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1.预测。
在本课中,“预测”这个词首次出现,学生不完全明白什么叫预测,他们会认为就是猜,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不要只做名词解释,而是要带着他们做预测。
比如,先观察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再观察代表桌子高度的纸带有多长,边看边比一比,做出基本的预测。
《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重难点:1. 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 掌握用手来测量的具体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观察、测量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等;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准备好笔、纸和尺子等文具;3. 教学环境:教室需要清洁整洁,实验器材摆放整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讲述量尺的作用和测量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3. 提出用手来测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1. 介绍用手来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分析用手来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和步骤;3. 给出实例,让学生理解用手来测量的实际应用。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项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学生利用手和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3. 学生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测量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四、总结归纳1. 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测量结果和分析结论;2. 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学生在测量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 引导学生总结用手来测量的方法和技巧,提出改进建议。
五、拓展延伸1. 提出更复杂的测量问题,如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面积或体积;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有趣的测量实验,拓展用手来测量的应用范围;3. 组织学生进行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实践操作的经验,完成用手来测量的作业;2.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测量方法、结果分析和改进建议;3. 要求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的意义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教学反思与改进: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2. 总结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3. 改进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1 (1)
4.老师教给大家用身体的一个部分来测量,但是需要大家来猜一猜是哪一个部分?猜谜语。
5.认识手指名称。
6.小结:大家真棒,能够认识所有的手指,表扬一下自己。(闯关成功!)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手来进行测量?
8.揭示课题“用手来测量”。(板书)
生:回忆、思考。
生:用脚走路测、躺下测、手指……
教学难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且标记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纸带、活动手册、剪刀、笔。
教师准备:课件、微课视频。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聚焦
一、
1.回顾:小朋友们,我们在之前,我们用眼睛观察了跳远的纸蛙远近,还用了纸带来进行了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大家还记得吗?
2.小结:在比较的时候,还需要测量,测量是需要工具的。我们除了能借助一些物体进行测量,还可以用我们自己的身体的一些部位来测量,有没有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测量呢?你认为可以用自己身体的哪部分来测量呢?
拃
预测
作业布置
测量自己家的沙发的长度和床的长度。
教学
反思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2.3用手来测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师:“通过观察思考和比较,我们发现:大家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教科版(2017版)科学一年上册《用手来测量》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科学观察有一定的热情,但动 手操作力、识字量、自我控制力、注意力、倾听习惯、学习习惯、团队 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都需要培养与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 方便测量。 2、知道 “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 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 3、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并标记测量过程 。 4、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 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 没 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 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 有些 同学手指短。
板块五、拓展与思考 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拃)长短不同的问题? 桌子比椅子到底高多少呢?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 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 用脚测量自己家的 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3、测量有许多工具,而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我们身体的什 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 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 经验进行回答(手测量桌子,手臂测量大树的树干的粗细)
板块二、聚焦 1.问题引入 (1)出示桌子和放在讲台上的椅子。 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桌子和椅子哪个高?” (2)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 放在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测量可以量化比拟结果。
2.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测量时要每一拃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 逐步适应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 认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
难点:能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聚焦1.身边没有任何工具,要怎样才能知道天天和小青相距了多远?〔可以用脚来测量,看看天天和小青相差了多少步,也可以把手指放上去看看相差了几根手指〕2.在没有其他工具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身体的某个部位作为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
3.聚焦主题:用手来测量二、探索〔一〕认识“一拃〞1.认识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认识一拃: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就是一拃。
3.说一说,做一做:大拇指到中指成一拃。
4.错误的“一拃〞:①大拇指到食指的距离;②手指没有张开〔二〕挑战一:测量科学书的长度1.自主完成测量。
2.错误的测量方法:①测量时没有从起点开始;②一拃一拃之间没有紧紧相连。
3.总结测量时的考前须知:①用相同的手指从起点到终点进行测量;②每一拃都应该要首尾相连;③缺乏一拃标上“+〞。
〔三〕挑战二:测量桌子的高度1.明确测量方法:①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多少拃:伸出你的小手,看看你的一拃有多长,再看看桌子有多高,根据你的一拃猜一猜桌子的高度大约有几拃?②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把纸带拉直,一端伸到桌底,纸带边缘对齐地面,另一端对齐桌子边缘,用笔在纸带上画横线,再用剪刀沿着横线剪下纸带。
剪下来的纸带的长度就是桌子的高度。
③用手测量纸带有几拃:把纸带平放在桌面上,从纸带的一端开始测量,量好一拃做好标记,测量时一定要注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小学科学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手的长度和宽度,并能够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的长度和宽度2. 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3. 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手的长度和宽度,并能够使用手作为测量工具来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教学难点:准确地估计其他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四人。
2. 每组准备一把尺子、四根手指、一些小物品(如书籍、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探究,使用手和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3. 交流:每组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拓展:学生分组进行拓展活动,使用手来估计教室中的物体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7. 作业:学生回家后,用手指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测量方法的准确性、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2. 学生汇报和评价他人的测量结果,评估他们的交流和评价能力。
3. 检查学生完成拓展活动的效果,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延伸:1. 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尺子、卷尺等。
2. 学生学习不同测量单位的使用,如厘米、米等。
九、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测量工具和物体,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教师收集和整理关于测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
十、教学计划:1.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课题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第三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
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
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一拃”。
用一扎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为了使测量更加方便,提供纸袋代替桌子的高度。
当学生都能用“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他们会发现因为不同的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做铺垫。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过度时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卡通”“谜语”“游戏”。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身体的一些部位能帮助我们测量”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但是对于“一拃”却比较陌生。
所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反复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人体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且标记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且标记过程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两个一组)一张纸带,一只记号笔教学过程设计原理一.新课导入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身体上有很多的部位能用来当测量工具,谁能来说说看你都知道身体哪些部位可以用来测量呢?”【学生回答预设:手,手掌,两脚间的距离……】2.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二.“一拃”的认识1.PPT出示手指图片,教师教学生“认手指”:大拇指(又短又粗),食指,中指(最长),无名指,小拇指2.小游戏:听口令,老师报手指名称,小朋友高高举起你们的手指3.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手指用途可大了,它可以用来测量。
《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用手来测量一、内容标准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1~2年级: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18.3 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1~2年级: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比较与测量》单元中的第三课时。
在本课中,学生们的学习将从比较活动转向测量活动,将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意识到标准的测量工具的必要性,这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比较长度或宽度不同的物体,孩子基本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
在第二课,学生使用过纸带替代纸蛙的跳远距离,了解如果遇到不好测量的距离,可以使用纸带来替代它的长度。
四、学习目标1.知道可以使用我们的身体进行测量活动,但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缺乏准确性。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能预测物体的相对长度,并使用对齐起点、首尾相连的方式用“拃”进行测量。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纸带一条、剪刀一把、记号笔两支、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聚焦,引出课题【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豆豆去公园玩想知道这棵树到底有多粗,可是什么工具都没带,你有什么办法吗?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体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很方便的测量工具。
出示使用各种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图片,促使学生理解人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当做测量工具,比如双臂、手、脚的长度、一大步等等。
最后出示桌子面的图片,使用身体测量桌子面的边,用哪个部位最合适?引导学生选择人体合适的部位(手)测量桌子面的长度。
教科版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拟和测量》的第三课,在前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形态进行了比拟。
本课时,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完成从比拟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
在用“手〞进行测量的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以及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在这一课中,学生会用到纸带替代桌子的高度进行测量,并且第一次对学生提出“预测〞的要求,让学生测量前对桌子高度进行预测有“几拃〞。
同时教师向学生指明,预测不是猜,而是依靠经验和观察所作出的判断。
通过活动,学生将认识到,“拃〞作为一种非标准测量单位,测量结果具有多样性,即每个人手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同,有利于为下一课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幼儿园和的过度时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卡通〞、“谜语〞、“游戏〞等。
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身体的一些部位能帮助我们测量〞是有一定认知的,但是对于“一柞〞却比拟陌生。
所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反复强化学生的认知。
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拟,但都是通过比照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拟。
因此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使用拇指和中指的距离〔拃〕来测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拟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拟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拟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巧用手指测高度教案中班
巧用手指测高度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巧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高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高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手指测量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于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以巧用手指测高度”,并向学生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猜测这些物体的高度。
然后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如何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2. 学习方法(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使用手指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首先,教师让学生伸出手指,用手指的长度来估算物体的高度。
然后,教师示范如何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高度,让学生跟着做。
3. 小组活动(2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然后,教师让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然后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每组完成后,让学生报告他们测量的结果,看哪组测量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高度。
4. 教师点评(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对于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和思考,指出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5. 拓展活动(10分钟)。
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他物体,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测量,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实地测量。
然后让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下节课上台报告。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使用手指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得到了锻炼,学会了使用手指来测量物体的高度。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于测量方法的讲解和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且标记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两个一组)一张纸带,一只记号笔
教学过程
设计原理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我们身体上有很多的部位能用来当测量工具,谁能来说说看你都知道身体哪些部位可以用来测量呢”
③在纸袋上写上姓名和日期
4.音乐声起,学生以两人为一小组开始活动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完成的又快又好,完成的好的小朋友将有机会将你们的活动成果展示到黑板上”
5.音乐声响起,学生结束活动整理材料,学生汇报.“哪个小朋友愿意和大家分享下你的活动小发现呢”
【学生回答预设】:
1我们猜测的桌子的拃数和实际测量出来的不一样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幼儿园和小学的过度时期,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卡通”“谜语”“游戏”。在本节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身体的一些部位能帮助我们测量”是有一定的认知的,但是对于“一拃”却比较陌生。所以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需要反复强化学生的认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人体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四.总结(3分钟):
小朋友们,恭喜你们通关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通过这次小游戏,你们都学到了什么呢
总结能够更好地巩固整节课的内容。学生的条理也会更加清晰。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使比较更加准确
估计 测量
2.一拃是大拇指与()之间的距离
食指 中指
二.判断题
1.用手测量时,一拃一拃要相连()
2.用同一只手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会有一点点不同()
针对一年级孩子的身心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教师落实好活动要求。在本节课中,在“用手测量替代桌子的纸袋”这个活动步骤中,通过呈现视频让学生知道怎么操作,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探究活动怎么做,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同时进行操作演示。强化学生对操作步骤的认知。当然整堂课的教学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要求较高。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不可预测的因素也较多。
3.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这样子测桌子的高度方便么开动我们的小脑筋,想想怎样可以更加方便的测量呢想一想我们上一节课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回答预设:用纸袋量出桌子的高度,再用“一拃”去测量纸袋。】
(三)闯关任务三(测量纸袋替代的桌子高度)
1.教师出示材料:纸袋,记号笔,PPT播放视频(自己录制的操作过程)“小朋友们,我们应该怎么利用纸袋和记号笔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呢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2小组两个同学量出来的拃数不一样
(四)闯关任务四(比较纸袋的拃数)
1教师选取完成的又快又好小朋友的纸袋黏贴到黑板上。(中间黏贴一张教师自己测量的纸袋),任务卡四:小朋友们都出色的完成了前面三个任务,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的观察黑板上的纸袋,这些纸袋都是多少拃呢看看谁观察的最仔细。(预设:炸数不同)
2学生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相同的纸袋长度,测量出来的拃是不一样的呢
课题
《用手来测量》
教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测量单元的第三课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前面两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在这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的高度和长度,完成从比较活动到测量活动的转变。在本课中,学生将体验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即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一拃”。用一扎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为了使测量更加方便,提供纸袋代替桌子的高度。当学生都能用“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他们会发现因为不同的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了测量结果的不同,这将为下一课做铺垫。
【学生回答预设:手,手掌,两脚间的距离……】
2.揭示课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
二.“一拃”的认识
1.PPT出示手指图片,教师教学生“认手指”:
大拇指(又短又粗),食指,中指(最长),无名指,小拇指
2.小游戏:听口令,老师报手指名称,小朋友高高举起你们的手指
板书设计
用手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量
yi zha
一拃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中,“闯关游戏”“闯关任务”是本节课的亮点。通过任务卡一.二.三.四,将“学生对桌子高度拃数的预测”,“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用手测量替代桌子高度的纸袋”,“比较不同纸袋的拃数”这几个教学环节连贯成一次趣味小游戏。让游戏融入到整节课的教学中,让孩子能够在玩中学。一方面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对桌子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且标记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学生思考说方法,教师做示范并强调活动注意事项:
同桌合作将纸袋拉平量出桌子的高度(对齐起点)
用记号笔画一条线做标记
将纸袋平铺到桌面上,用“一拃”对纸袋进行测量并在纸袋上方记录下拃数(一拃一拃首尾相连;每个一拃大小要相同)
重复再测量记录一遍
3.温馨提示:
①用一拃测量时,多出来的部分用“+”号表示
②音乐声响起开始活动,音乐声再次响起停止活动
3.教师:小朋友们,我们的手指用途可大了,它可以用来测量。那到底怎么测量呢
4.PPT呈现“一拃”的图片,教师演示并介绍“一拃”:
弯曲拇指,将大拇指和中指张开到最大。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就是“一拃”(注意事项:手指伸直,大拇指中指张到最大)
5.学生举起手表示“一拃”,教师检查,指正(如果部分学生弯折手指有困难,则不必弯折食指,只要保证使张开的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长度进行测量)。
2.学生预测拃数,将数字记录下来。
(二)闯关任务二(测量桌子高度)
出示闯关任务卡2:
恭喜你们,第一关闯关成功,接下来我们就用我们的“一拃”来测量一下桌子的高度吧。
2.教师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演示怎么用“一拃”测量桌子高度,其他同学指正,教师补充:
一拃一拃要首尾相连
拇指和中指要张到最大
每个“一拃”大小要相同
通过认手指,手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
三.闯关游戏“用一拃测量桌子的高度”
闯关游戏: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用“一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一)闯关任务一(预测)
1.教师PPT出示闯关任务卡1(卡通动画音频呈现):
小朋友们,欢迎来到闯关乐园,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清楚我们的闯关任务1:请小朋友们观察自己“一拃”的长度以及桌子的高度,猜一猜,桌子的高度可能有多少拃呢
这个环节通过玩闯关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使整个活动增加了趣味性。能更好的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视频呈现操作步骤,再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讲活动过程,教师在学生讲的过程中进行演示活动。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熟悉如何操作。
通过“比赛”的形式一方面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提高活动效率。将“展示到黑板上”作为活动的奖励,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激发他们更激烈的竞争意识。
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
【学生回答预设:手指的长度不一样】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这里面有一条是老师的纸袋,可是老师找不到是哪一条了,你们可以帮老师找出来么”
【学生回答预设:拃数最少的一条纸袋,因为老师的手比较大】
3.师生共同小结:
“一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进行测量,但是测量的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