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
安徽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
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
”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
这说明溢号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
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
有余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唯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作者在这里强调广种树木的作用在于A.能够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百姓生活 B.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能够防止自然灾害,解决衣食问题 D.比种粮食成本低,经济效益也会更好6.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文综-历史12.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对社会成员掺职业或行业分类②认为职业身份有贵贱③时代背景是商品经济繁荣④赞成推行重农主义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把社会成员分为了商贾、农工、士和圣贤,体现了按职业或行业分类,①正确。
同时按商贾、农工、士和圣贤等级排列,体现职业身份有贵贱,②正确。
中国古代政府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皆本”思想出现,③正确。
材料中体现工商业的重要性,不赞成重农主义,④错误。
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A13【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北宋谏议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古代实行监察谏议制度,对官员进行监督,对皇帝的过失进行劝谏。
包拯的行为体现的是谏议制度,并非体现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A错误。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商业的繁荣,体现了随着市民阶层扩大,从而促进了商业生活的发展,出现了娱乐生活的市民文化,B正确。
朱熹认为万物之理终归为一,就是“太极”中的阴阳变化,而非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C错误。
根据材料,这种贸易应该是“贡赐”贸易,其根本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国力,D错误。
故选:B。
14.邵龙宝在《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中写道:“古代雅典有几万常驻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公民不纳税),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地的经济权利。
”以下符合材料的论述是( )A.这说明雅典民主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B.导致雅典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罗马法强调外邦人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D。
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古希腊民主制度和罗马法【解析】根据材料“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地的经济权利”,说明在雅典外邦人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D正确。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初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阜阳市初级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参考答案:D2.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
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参考答案:C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五四运动B解析:1918年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倡导民主、科学,A项错误;“公理战胜强权”说明反对强权政治,再结合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可知这里公理应该是指民主,即平等、自由,B项正确;C项与题干信息“公理”的含义不符,C项排除。
故选: 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对五四运动的核心内容的准确分析、理解。
3. 下表数据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廪簿(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簿)。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C.自耕小农经济盛行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参考答案:C4. 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
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
”上述现象发生于A.国民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参考答案:B5.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安徽省阜阳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
安徽省阜阳市历史高考仿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完成B. 南移的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C. 南移的过程就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D. 南移的过程也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过程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叙述不正确的选项。
选项A,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到南宋时期完成,而不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时开始,故选项A错误。
选项B,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并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故选项B正确。
选项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的南迁,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南方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重视发展生产,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南移的过程就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故选项C正确。
选项D,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也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过程,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故选项D正确。
2、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东汉时期的王充也提出“人,物也;物,亦物也。
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对二者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A. 荀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否定天命观B. 荀子认为人可以主宰天命,具有唯物思想C. 王充强调万物由气而生,属于唯心主义D. 王充强调人死不为鬼,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国时期荀子和东汉时期王充的思想。
选项A,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是强调人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并合理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并没有否定天命观,故选项A错误。
选项B,荀子虽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但他并没有认为人可以主宰天命,且他这一思想中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因素,故选项B错误。
选项C,王充提出“人,物也;物,亦物也。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4分)《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
由此可知,汉朝()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C.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3.(4分)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奖励统计表(局部)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奖励及殊荣杨克让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萧汝谐被荐升台谏华中师、李穎、陈颖列名县志和府志这体现出宋代()A.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监管力度B.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C.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4.(4分)《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
”如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5.(4分)1898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
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制。
8月,朝廷下旨停办。
这说明()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富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6.(4分)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4分)《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
由此可知,汉朝()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C.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3.(4分)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奖励统计表(局部)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奖励及殊荣杨克让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萧汝谐被荐升台谏华中师、李穎、陈颖列名县志和府志这体现出宋代()A.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监管力度B.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C.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4.(4分)《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
”如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5.(4分)1898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
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制。
8月,朝廷下旨停办。
这说明()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富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6.(4分)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历史4月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卷A卷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历史4月教学质量检测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 (共15题;共45分)1. (3分) (2019高一下·通榆月考)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克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 . 农具B . 礼器C . 食具D . 货币2. (3分) (2017高三上·宜昌月考) 宋代读书人只有参加解试合格,才有机会参加省试,而考试的名额是基本固定的,并根据各地区情况进行分配。
下表是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
这反映出宋代()A . 科举考试对士人的吸引力日增B . 名额分配确保了社会公平公正C .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D . 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于人口增长3. (3分) (2018高二上·沈阳期末) 某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坦露自己在抗战孤岛一一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曲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
……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
”这说明()A . 唯物史观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 . 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 . 历史叙述本质上是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客观分析D . 历史学者需坚守学术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4. (3分) (2018高三下·惠来月考)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A .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C .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D .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5. (3分)(2020·景德镇模拟) 鸦片战争后,当时士人姚莹分析中国战败原因:“正由中国书生狃于不勤远略,海外事势夷情,平日置之不讲,故一旦海舶猝来,惊若鬼神,畏如雷霆,夫是以偾败至此耳”。
安徽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模试卷(I)卷
安徽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模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A . 原始岩画B . 中国文人画C . 汉代帛画D . 民间绘画2. (2分)下面是一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示意图。
此图反映的行政区划出现于()A . 周朝初期B . 春秋战国之际C . 汉朝初期D . 唐安史之乱后3. (2分) (2017高三下·成都期中) 明清时期手工作坊主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经商致富后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
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A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B . 农业经营方式落后C .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 土地贵族掌握政权4. (2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包拯的故事开始流传于宋代,以包公为素材的宋代话本、元代杂剧等使“包青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传奇人物。
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有()①百姓对清官的期待②忠君、爱国等儒家思想的影响③文化艺术手段的塑造④政府的积极宣传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④5. (2分)张之洞曾说:“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
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 . 洋务派开始兴办民用工业B .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C . 自强的尝试宣告失败D . 生产要满足人们的需求6. (2分) (2020高三上·黑龙江开学考) 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1933年中资与日资纱厂(20支纱的每包)成本(单位:元)比较表A . 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B . 日本经济侵略遭到抵制C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D .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7. (2分)(2019·浙江模拟) 下图为一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中各经济类型及所占比重统计表,据此可以推知当时()一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经济类型和所占比重收入总计国有经济公私合营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其他绝对数(亿元)1318.53914.5654.38129.1383.58120.8316.05比重(%)10069.44.19.86.39.21.2——数据来源于《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A . 集体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B . 个私经济获得税收的减免C . 经济发展依赖外部的援助D . 新的经济模式已基本建成8. (2分) (2017高一下·永州期末) 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A卷
安徽省2020年(春秋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 (共15题;共43分)1. (2分)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差等。
人们遵奉并服事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公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班固这两段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历史概念?A . 因果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 . 时序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C . 证据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事证D . 变迁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2. (3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春秋后期各国都先后进行了“均田分力”、“与民分货”的赋税改革。
这些改革()A . 实践了儒家“仁政”思想B . 促进了小农生产组织形成C .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确立D . 推动了铁犁牛耕技术产生3. (3分) (2020高三上·辽宁月考) 魏晋时期,地主经济“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其实与东汉樊重的“闭门成市”一脉相承。
据此可知,魏晋时期的地主经济()A . 并未与商品经济完全绝缘B .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 . 自给自足程度高排斥市场D . 阻碍了制盐等行业的发展4. (3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东汉各郡国所察举的“孝廉”有一部分出自供职于郡县的属吏,而绝大多数的郡县属吏是由郡守自行辟除的,郡守辟除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来自当地的“大姓子弟”。
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A . 士族制度的建立B . 选官制度的异化C . 地方选官权扩大D . 察举名额的增多5. (3分) (2019高二上·淮南月考) 顾炎武认为“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材料反映顾的主要观点是()A . 空谈误国导致明朝覆亡B . 程朱理学导致危机加深C . 政治腐败加速明朝瓦解D . 八股取士严重束缚思想6. (3分) (2017高一上·南郑期中)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
安徽省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试卷(II)卷
安徽省2020年高三文综历史毕业班4月质量检测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20·榆林模拟) 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比较多。
具体如下:到战国时代,执政者主要重视即位礼、朝礼、祭礼和丧礼,其它礼则改变了性质、作用或被废止。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 礼制形式渐趋规范B . 宗法观念逐渐淡化C . 礼制与政治相结合D . 儒家学说地位上升2.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中华大地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
这些政权虽由不同民族建立,但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下属于这个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有()①辽②北宋③金④南宋⑤西夏A . ①②③④⑤B . ①③⑤C . ①②③⑤D . ①②③④3. (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
这些栀子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
这反映出()A . 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B . 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C . 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D . 北宋时期的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4. (2分) (2018高三上·武威期末)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
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A . 农业生产的衰落B . 自然经济的瓦解C . 私营手工业的发展D . 农业经济的商品化.5. (2分)(2020·抚州模拟) 晚清某学者在日记中写道:“康有为以变法执朝政,思抑太后以便己,其罪至大。
余言康宜诛,法宜变,惟不能如康之浸欲变本,且漫无次序。
宜入告我皇太后、皇上,不可因噎废食也。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界首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界首第一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古代中国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参考答案:B手工业的发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技术十分神奇”才是本题的题眼,因为只有官营手工业才能谈得上是“技术十分神奇”,所以本题答案是B项官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最高,并且技术绝不外传,所以今天就出现了所谓的宫廷秘方。
2.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八路军一一五师是在参加哪次会战中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的?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D.枣宜会战参考答案:B3. 据下表可知B.国共两党抗战方针基本一致C.全民族抗战具备政治基础D.民族团结推动抗战飞速胜利参考答案:C【详解】从1937年《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1938年《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内容可知,国共两党在抗日立场上一致,C项正确;但因为阶级不同,两党的分歧不会消失,A项错误;抗日方针上,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武装人民,配合主力军作战”,与国民党主张的“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反映了两个战场和两条抗战路线,B项错误;两个文件发表时民族团结抗日,但中国人民的抗战处于防御阶段,D项不符合史实。
【点睛】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4.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注意题目的关键信息是向宗教题材以外、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注意这里有一个顿号,而不是逗号,很多人会在看到宗教题材以外就排除A选项,是错误的,这里是顿号,必须满足两个定语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蒙娜丽莎》,作者达芬奇,文艺复兴。
安徽省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D卷
安徽省2020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则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 . 宗法关系B . 道德规范C . 战争祭祀D . 儒学思想2. (2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实质是()A .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 .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 . 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3. (2分) (2018高一上·贺州月考)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这说明他试图()A . 改革选官制度B . 强化君主专制C . 消除地方割据D . 巩固中央集权4. (2分) (2019高一下·晋江期中)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永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
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
这一现象()A .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 . 加速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C .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 .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5. (2分) (2020高二下·甘肃月考)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
这些数据反映出()A .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 .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C .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 .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6. (2分) (2019高一下·泉港期中) 1876年,淞沪铁路通车后,“华客即持照纷纷上车,并有妇女小孩”。
1897年,京津铁路告成,“京城内外附近居民,咸思(乘火车)到津一阔眼界,其中以旗人妇女为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安徽省阜阳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4月份)一、选择题。
1. 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
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
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
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的记录。
由此可知()A.鲜虞氏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B.反映出礼乐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C.体现了中山国文化对华夏文化的认同D.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答案】C【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白狄鲜虞氏所建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之间。
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的主旨,并正确掌握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把儒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B.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礼乐制。
C.题干所给材料反映出中山国大讲忠、孝、仁、义、礼、信,倡导敬贤得民,这体现了中山国受中原地区的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民族融合”中的“已经实现了”表述绝对化。
2.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
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结构。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而不是组织生产”。
【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大地产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自然经济的体现,即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项正确。
大地产本身就与土地兼并严重有关,其不可能缓解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
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冲击,故C项错误。
材料表述与自耕农阶层的分化没有直接逻辑关系,故排除D项。
3. 唐初,凡“食实封”的贵族由国家按照实封户数把客户拨给封主,租调由封主自行征收。
但开元年间规定,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后送往京师,封主再行到京领取,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
这种变化表明()A.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B.打击了地方贵族的势力C.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D.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封主应得的租调由政府统一收齐……不准自己到封地催征”“凡子孙承袭者,封户递减十分之二”。
【解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原本由封主自行征收的租调,改为由中央政府统一征收,而且子孙承袭者还要减少封户,这表明中央的权力得到加强,而这些地方贵族的势力受到了削弱,故B正确。
A、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C对材料解读不准确,均不符合。
4. 明朝地方日历中曾提到:正月头八天,分别主管鸡、犬、猪、羊、牛、马、人、谷的运势。
如果第一天晴,鸡就会生长发育良好:如果是阴天,则会有病灾。
以此类推,第七八两天的天气决定了一年人和庄稼的好坏。
材料反映了()A.传统农学与天文学结合B.传统历法蕴含人文主义C.天文学发展陷入了停滞D.天人合一思想影响深远【答案】D【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容。
【解答】通过材料信息“正月头八天,分别主管鸡、犬、猪、羊、牛、马、人、谷的运势”“天气决定了一年人和庄稼的好坏”并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故D正确;A材料没有体现农学与天文学结合,排除;B材料信息蕴含的不是人文主义思想,排除;C中的停滞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5. 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1871﹣1911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以1871﹣1873年为指数100基准)﹣﹣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制表A.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B.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C.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D.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答案】C【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侧重于考查的是进出口贸易的变化。
【解答】A.表格中的数据仅反映了中国进出口货值的变化,1871﹣﹣1873年处于顺差,并不是始终是逆差,排除。
B.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表明中国被逐步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并不是游走于世界市场边缘之外,故排除。
C.表中的数据表明中国进口货值增加较快,出口货值增加较慢,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各种侵略特权,操纵市场,中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致,故正确;D.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排除。
6. 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
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
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D【考点】五四运动【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解题的关键是“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
【解答】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表明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故D正确;A材料未体现,排除;BC错在“根本性”,排除。
7. 1952年,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发展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
”南汉宸指示中国代表团,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
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
这反映出()A.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C.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因素【答案】D【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美苏冷战【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主要考查冷战政策下的新中国外交。
【解答】通过材料“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向苏一边倒,中国和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外交打破了意识形态的限制,D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阵营分化,排除A;B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D与材料无关,排除。
8.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56编,记载“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自由人,却认为该自由人是他的奴隶,他将不被提起侵辱之诉。
”由此可知,其旨在()A.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B.执行万民法简洁宗旨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D.宣扬自由人超越法律【答案】C【考点】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
主要考查罗民法的内容。
【解答】C通过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被认为是奴隶,其侵害就不受追究的现象,体现了当时奴隶是公民尤其是贵族的私有财产的经济范畴,故正确。
A材料体现的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B不被追究,不是体现万民法诉讼程序简洁有效的结果,本题根本没有进入诉讼程序,出现这种现象,是奴隶身份认定的结果。
D自由人不超越法律,只是奴隶不被保护。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
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说明()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答案】A【考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题的关键是“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
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答】“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
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表明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故A正确;B理解片面,排除;C错在“主导”,排除;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并不彻底,暴露了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故D错误。
10. 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
上述情形均反映出当时两国()A.工业化潜在需求旺盛B.粮食欠收形势十分严峻C.工业化政策脱离实际D.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答案】D【考点】一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27年,苏联国家收购到的粮食总量只有3亿普特,比1926年的4.28亿普特减少了30%.同样,“一五”计划实施时,我国也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收支相抵,库存减少40亿斤,形势相当严峻”。
【解答】从材料可知,两国都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表明统购政策损害国民利益,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正确。
AB材料未体现,排除。
C与材料无关,排除。
11. 1945年8月,美、英、苏三国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同质国家为由,批准奥、捷、匈等国,迁移境内德意志人口。
到1950年,有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绝大部分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
这一难民潮()A.导致了柏林墙的修筑B.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C.体现了民族自决原则D.加快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答案】B【考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了战后西欧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特征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A.柏林墙修建是1961年和材料时间不相符。
B.二战后初期大量东德人逃到西德,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人才。
为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提供了人才条件。
C.材料中很多人是被驱逐的,并没有体现出民族自决的原则。
D.材料中的人口流动并不是自由的流动。
12. 1992年,丹麦民众担心欧盟会使本国失“主权、独立和民族特性“,一度在公民投票中否决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005年法、荷兰民众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反对削弱国家主权,因此在全民公决中否决了意在扩大欧盟超国家权力的《欧洲宪法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