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1

合集下载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0例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试,都会有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高中历史也不例外,今天历史君就带你看看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这三个阶段中的易混淆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故被分封的诸侯都与周王有血缘关系。

(×)提示: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士而言是小宗。

3.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提示: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提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提示:“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6.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其职能与唐朝三省制的中书省职权相同。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7.明清内阁制是前代宰相制的延续,是法定的一级中央机构。

(×)提示:明代以前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明代内阁制并非法定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分类1. 农业手工业:耕作、养殖等2. 家庭手工业:纺织、编织、陶器等3. 手工作坊:铁器、铜器、金银器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1. 家族传承:手工业技术主要依靠家族传承2. 作坊生产:手工业以作坊形式进行生产3. 技术保密:手工业者严格保守技术秘密4. 市场需求:手工业生产受市场需求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和市场的发展2. 改善人民生活:手工业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求3. 技术进步: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第二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商业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商品交换2. 发展:夏商周时期商业活动逐渐繁荣3. 市场形式:市场、市集、夜市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商业的特点1. 市场调节:商业活动受市场供求关系调节2. 货币交易:商业活动以货币交易为主3. 区域性: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知识点三:中国古代商业的影响1. 促进经济繁荣: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2. 加强地域交流:商业活动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和合作3. 文化传承:商业活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1. 农学:农学著作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等2. 医学:中医药学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3. 天文学:历法、天文观测等4. 数学:算术、几何、代数等5. 工程技术:建筑、水利、冶金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1. 实用性:科学技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2. 传承性:科学技术主要通过书籍传承3. 创新性:科学技术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创新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1. 推动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于生产、医疗等领域,推动社会发展2. 文化传承:科学技术的传承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3. 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 起源:原始社会时期出现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2. 发展:夏商周时期出现儒家、道家等学派3. 繁荣: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各种思想学说并存,互相竞争2. 传承性:思想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3. 包容性: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影响1. 塑造民族性格: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2. 影响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3. 促进文化繁荣:思想文化的繁荣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第五章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知识点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成就1.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等2. 散文:儒家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3. 小说:明清小说等4. 艺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知识点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1. 抒情性: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强调抒情言志2. 寓意性:文学艺术作品富含寓意和哲理3. 地域性:文学艺术作品受地域文化影响知识点三: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1. 丰富文化内涵:文学艺术作品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2. 传承历史文化:文学艺术作品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3. 审美教育:文学艺术作品对人们的审美教育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第六章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战争类型1. 城邦战争:古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2. 帝国征服: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民族迁徙:日耳曼人、匈奴人的迁徙战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与征服1. 特洛伊战争:希腊城邦与特洛伊城的战争2.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战争3. 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帝国对欧洲、北非、中东的征服知识点三:古代世界战争与征服的影响1. 促进文明交流:战争与征服带动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2. 疆域扩张:战争与征服使帝国疆域不断扩大3. 破坏与重建:战争带来破坏,但也催生新的政治、文化重建第七章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知识点一:古代世界的科学技术成就1. 古埃及:建筑设计、医学、数学等2. 古希腊:哲学、数学、物理学等3. 古印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4. 古阿拉伯: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点二:古代世界的思想文化成就1. 古埃及:宗教信仰、象形文字等2. 古希腊:哲学、戏剧、雕塑等3. 古印度:佛教、印度教、梵文等4. 古阿拉伯:伊斯兰教、阿拉伯数字等知识点三:古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影响1. 促进人类思维发展: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人类思维的发展2. 传承与创新: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3. 对后世的影响:古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梳理总结,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 C.民营制瓷业的形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形成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
可知其反映的是丝织业的发达,从材料中的
“比屋”“比户”可判定应是民营丝织业。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史料笔记《松窗梦语》记载:“杭 州……桑麻遍野,茧丝棉苎之所出,四方咸取给 焉,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
④春秋战国:春秋时期的矿井使用石质和铜质工具,
战国时期的矿井有大量铁质工具,表明冶炼水平提 高。
(2)冶铁技术
①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是 春秋晚期 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 地区有大量出土。 同时,炼钢和 淬火 工艺已有所发展。
②汉代:汉武帝时推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使用
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为什么能在海外广受欢迎? 提示 (1)日用品和艺术品的结合。中国古代的
手工业品集内质美、造型美、色泽美于一体,传
到海外,备受珍视。它广泛应用于人类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物的交流,给世界人民带 去了美的情趣,传播着绚丽多彩的中国文化,富 有东方民族色彩。
(2)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的方式,加
煤炭作燃料;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竖炉冶铁由 起初的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然后又有畜力 鼓风,东汉南阳太守 杜诗 创造出水力鼓风装置—— 水排。 ③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④北宋时期:已出现以煤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陶瓷业 (1)制陶业:原始时代的彩陶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汉武帝以后, 煮盐、铸铁等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如何认识“工官”制度? 提示 极性。 (2)影响:这种制度使手工业技术水平比较高; 但加重了政府的财政开支;使新的生产技术难 以推广;匠户的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1)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 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劳动者缺少积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汇编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1、农业发展的三种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2、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主要的耕作工具:西汉赵过的耦犁,西汉的耧车。

隋唐时期的曲辕犁,使我国的耕犁技术达到完善。

4、主要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5、主要灌溉工具:曹魏—翻车(需要人力),唐朝—筒车(不需要人力),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6、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战国时期7、小农经济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的进步)直接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8、小农经济的特点:①男耕女织②自给自足③以家庭为单位④精耕细作⑤封闭保守9、小农经济的地位: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以农立国10、小农经济的影响:积极—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调动生产积极性消极—①受到国家、政府剥削②规模小、无法承受较大的自然灾害③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古代手工业的三中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2、官营手工业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商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西周晚期—已有铁器;两汉—高炉炼铁技术和炒钢法;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灌钢法(最为先进)3、官营手工业制瓷业: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元朝—青花瓷;明清—明朝:五彩瓷,清朝:珐琅彩,粉彩;瓷都“景德镇”4、丝织业:原始社会已开始养蚕缫丝;西周—斜纹提花织物;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清朝—细致精密的缎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明朝中后期6、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7、春秋战国时期民营手工业兴起,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飞钱:把铜钱等兑换成半联票;邸商:兼营旅店、货栈的场所;柜坊:专为富贵大贾、贵族官僚、高利贷者储存金银财富(银行)2、宋朝: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四川)3、元朝: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4、明清:出现“商帮”(徽商、晋商)5、“市”的变迁,宋朝为分界点:宋以前—①坊市分离,有地点限制②管理严格③开市和闭市有时间限制;宋以后—①坊市混杂,没有地点限制②管理宽松③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出现了早市和夜市6、宋朝出现专业性城市和“草市”7、朝贡贸易的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8、朝贡贸易的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历史: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备课笔记(人教版必修2)

历史:1.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备课笔记(人教版必修2)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西汉时,巨鹿有位叫陈宝光的人,他家拥有一套织造上等丝织品的技术和工具。

陈宝光之妻继承家传,身怀绝技,织出精美绝伦的丝织品。

据说,她织一匹散花绫,费时两个月,价值上万钱。

后来,她受到朝廷重臣霍光家重用,成为霍家专有织工。

当时的官府手工业部门也从社会上征调大量的能工巧匠,为它们服务。

知识结构: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阅读前言,问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哪些行业取得了突出成就?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你认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的经营形式?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突出的成就?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或者由成语“一言九鼎”“炉火纯青”导入。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什么事手工业?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生产的小规模的工业生产。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

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三代——青铜业,垄断;春秋战国——继续发展;汉代——官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此后——素称发达,一直领先。

教材分别从冶金、制瓷、丝织三方面分别介绍了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

1、官营冶金业: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这一领域众多的发明创造,如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①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寒假打印版中国古代史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全

中国古代史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物质文明(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一、生产工具的质的演变、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开始,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生产资料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一)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井田的由来:夏商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故称井田。

2、井田制的内容:①所有土地属于所有;②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③诸侯经济上要向国王交纳贡赋,政治上要跟随周王派兵打战;④劳动者。

3、井田的实质:是土地国有有制。

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4、井田制与分封制:分封制是商周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制是建立在制的基础之上的。

5、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间:时期过程:①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的使用,私田被大量开垦,公田(井田)被抛荒,私田主人隐瞒土地,使国家赋税收入减少。

②为了扩大政府收入,一些诸候国实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按土地实有数目收税,实质上承认了土地。

③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尤其是变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二)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土地制度的主体——土地私有制备注:春秋战国以来,政府手中也掌握着少部分的国有土地,但是主体。

1、两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几种形式:一是君主土地私有制,二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三是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其中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2、封建社会中的土地兼并问题:(1)根本原因:制(2)后果:A、经济:影响国家赋税收入;B、政治: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3)抑制土地兼并的典型措施:实行均田制①实施的朝代:北魏开始实施,隋唐沿用。

②内容:A、所有权:政府将部分国有土地按性别、年龄将土地分配给农民。

B、使用权:这些土地只准使用,不准转让和买卖。

C、义务: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

(4)、作用:有利减轻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

历史常考判断题,易错易混汇总50例不管是什么样的考试,都会有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高中历史也不例外,今天历史君就带你看看中国的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这三个阶段中的易混淆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主要是姬姓王族,故被分封的诸侯都与周王有血缘关系。

(×)提示: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而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与周王并无血缘关系。

2.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

(×)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

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士而言是小宗。

3.秦推行郡县制,故郡县制最早出现在秦朝。

(×)提示:秦推行郡县制,但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

(×)提示: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决策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5.“封建专制”等于“封建制度”。

(×)提示:“封建专制”专指封建社会的个人独裁统治;“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教育制度等。

6.元朝中央设置中书省,其职能与唐朝三省制的中书省职权相同。

(×)提示:唐朝的中书省掌管政令的草拟,经门下省审议,再经皇帝决断,其职能是参与决策;而元朝的中书省则是最高行政机构,故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不同。

7.明清内阁制是前代宰相制的延续,是法定的一级中央机构。

(×)提示:明代以前丞相制下,丞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是“百官之首”;明代内阁制并非法定机构,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尽管有的阁臣一度大权在握,但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和信任,对皇权也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21专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专题线索】【主干问题提示】3.手工业的成就、特点。

1、领先世界,广受赞誉,但没有实现重大突破。

2、生产部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3、明中后期出现了专门的工商业城镇;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二、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人教版)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三、丝绸之路㈠.概念"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中国古代的经济

中国古代的经济

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准考点一中国古代的农业主题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上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地域特征2、经济结构上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3、生产模式上是精耕细作4、经营方式上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5、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6、土地制度上主要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主题二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1、从材质方面:由木、石、骨到青铜、铁;2、从制作工艺方面:打制到磨制再到冶炼、铸造;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到畜力、自然力。

主题三关于小农经济1.小农经济的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2.小农经济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了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②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消极影响: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史料引证】史料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

”[信息解读] 史料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主题四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视角1 土地制度的沿革(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制。

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4)评价 积极:生活安定, 农民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封建社会形成和 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
①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很难扩大再生产,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 交换经济的发展。
②很难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③造成环境恶化
3、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
(1)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形成原因:(即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四、 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 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 代专制王朝沿用。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2.原因、目的:
(1)根本原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主要原因:巩固封建统治。 (1)直接目的:确保赋税和兵役徭役的征派。 (2)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君主统治
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 扩大。
③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一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 “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④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 ⑤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 发生变化。
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纺织原料:麻——丝——棉 棉纺织 技术
农 耕 时 代 的 手 工 业
陶瓷
烧陶——人类共有 商周原始青瓷 东汉成熟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宋代:景德镇为“瓷都”地方瓷窑体系 制瓷 宋代五大官窑 清代:粉彩、珐琅彩
官私手工 业的消长
官营 手工 业 私营 手工 业
主导地位:西周——明前期 优缺点:资金雄厚、规模大;缺乏 竞争、产品质量低劣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重 视 农 业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含义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二、原因1、农业的发展;(1)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材料;(2)农业生产力发展革新的要求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2、商业的繁荣也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3、国家权力的支持(统治阶级日常生活中对手工业品的需要——官营手工业);4、生产技术的进步;5、对外贸易的发展;6、明朝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7、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三、表现【思维拓展】1、资本主义的萌芽和缓慢发展(1)原因①封建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②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表现(教材p10学思之窗)①明朝中后期出现:A、地区:江南的苏杭、松江;B、部门:苏州的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江南松江的暑袜制造业——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C、特征: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②清朝缓慢发展:具有资义萌芽的部门和职能增多了云南的采铜业、四川的井盐业、台湾的制糖业、山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景德镇的制瓷业以及许多地方的造纸业。

(3)资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②具体原因:A、小农经济的束缚;B、封建政府的政策;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闭关锁国——限制或禁止海外贸易;C、农民遭受残酷剥削,无力购买手工业品;D、地主和商人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4)影响:①经济:严重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②政治:未形成足以推翻封建统治的经济力量,封建统治异常顽固;③国际关系: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近代被西方国家侵略;2、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1)市场因素: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2)官营压制: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繁荣行业,加之规模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3)政策限制:重农抑商政策之下,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政府征收重税(只是征税,不是禁止商人谋取暴利);(4)社会动荡: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形成冲击;四、特点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的重商主义——汉朝的桑弘羊改革以及明代后期中国与荷兰的贸易摩擦

中国古代的重商主义——汉朝的桑弘羊改革以及明代后期中国与荷兰的贸易摩擦

中国的重商主义——汉朝的桑弘羊改革以及明代后期中国与荷兰的贸易摩擦重商主义思想作为一种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诞生于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的欧洲。

当时的欧洲正处于封建君主制时期,资本的原始积累刚刚起步,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迫切地需要消除更多的限制来扩大贸易,并试图获取统治阶级更多的支持,因此重商主义的理论就应运而生。

这种理论既论述了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又提出了要使国家在贸易中保持出超地位,以此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即金银货币),因此,该理论对于封建贵族们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他们为了获取财物而支持商人对外贸易,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去抢夺,由此而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

处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正是朱棣靖难之后,满清铁蹄入关之前,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

虽然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国家,自秦商鞅变法后,历代王朝统治者也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却从未停止,那么中国历史上是否有重商主义的幽灵在“农本商末”的夜空中飘过呢?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商思想(一)财富的占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实力主要由各自控制的财富多少来决定,当时各国都有自己的工商业,且基本上由贵族控制,由百官掌管。

虽然手工业者的产品大部分供贵族享用,但这也使得当时的社会形成了积累财富的思想,故《礼记·王制》云:“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

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

”也就是说,从事手工业为贵族服务的人,不能为了其自身而兼有副业,也不能在中途转换职业,这便于贵族控制财富。

当然,除了满足贵族需要的手工业,还有民间的家庭手工业,说明当时人们认为财富的数量与社会地位高低是成正比的,但无论官府手工业还是民间手工业都是为了积累财富而诞生的,只不过的主体不同罢了。

欧洲重商主义者将财富分为货币财富、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三种,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出现了类似的货币财富和自然财富,只不过在不同阶层中有不同的体现。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教案: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答案)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教案: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答案)

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点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①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地域差别: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③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2)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②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③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⑤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①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②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③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④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⑤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的形成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②个体农耕a.产生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b.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c.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古代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把握主流·辐射多元
重难点一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一)追根溯源——古代中国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
革命的原因
市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 因素 需求量不大 官营 官营手工业占据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加之其规模 压制 大、技术精,对民营手工业产生了冲击 政策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 限制 重税 社会 民间手工业力量弱小,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 动荡 冲击巨大 技术 水平 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难以得到交流提高
[系统认知] 全面认识明清的资本主义萌芽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特点 (1)从行业和区域上看:产生于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
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
(二)民间手工业 1.生产特点
赢。”反映了古代家庭手工 业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1)家庭手工业 :作为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2)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3)田庄手工业:由田庄经营,涉及纺织、农具、兵器修造等,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提供物质基础。 (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 (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使用的促进。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1)西汉:由于开通陆地、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
二史料探史——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史料一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①。东北半城皆 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②……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 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③。无 主者黎明立桥以待④。

2021高考人民专题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6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2021高考人民专题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6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时空坐标专题主旨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开展。

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开展。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耕作方式开场形成开展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成熟唐代出现了构造更为完备的曲辕犁(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开展。

(2)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开展。

[形象记忆]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制度沿革(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①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别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乱不安。

③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当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轻巧识记]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四、水利灌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原始社会大禹开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立战国时期李冰和郑国分别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根本解除了水患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创造了高转筒车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小农经济史料一①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2022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2022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备考指导素养目标把握一个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掌握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3)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历史价值观把握三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掌握三个行业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了解三种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发展认识一种现象明朝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湖北省光谷第二高级中学八年级历史 《古代手工业》教案

湖北省光谷第二高级中学八年级历史 《古代手工业》教案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程标准】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课标解读】1.列举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2.了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生产模式;3.通过丝绸和瓷器生产,感受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世界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两种经营形态即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掌握古代中国冶金、制瓷和丝织方面主要的生产技术,从中概括、归纳出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3)理解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抓重点内容进行精讲,注意详略得当,剖析与讲解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我国古代手工业成就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培养民族自豪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从而增强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自主学习】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概况:⑴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⑵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⑶西汉武帝以后:煮盐、治铁、铸钱等收归官办。

2.特点⑴由政府直接经营;⑵集中的大作坊生产;⑶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⑷素称发达,世界领先。

3.主要部门及发展概况⑴冶铜业:①原始社会晚期已掌握冶铜技术;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铜器。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总目录
镜头一
新石器时代出现陶器
中国首次发现古人类用于蒸制食品的套装陶器
镜头二
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
镜头四
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
唐朝越窑青釉秘色瓷碗
唐朝邢州的白瓷碗
定窑
宋 朝 出 现 五 大 名 窑
汝窑
官窑
钧窑
哥窑
景德镇
镜头五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 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 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 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 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 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 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 精悍。 ——宋· 苏轼《石炭 (煤)》
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发展历程
1、制陶业
(1)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 (2)商代到东汉: 陶 釉陶

瓷 的过渡

(3)唐代:美术陶制品“唐三彩” 2、制瓷业: (1)东汉末期 (2)唐代: ①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②两大制体系: 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③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 (3)、宋代名窑众多,各具风格: 定窑、钧窑、景德镇、龙 泉、耀州窑
春秋时期青铜鼎
汉朝青铜器 西周青铜鼎 夏朝青铜鼎
酒 器 食器
兵 器 西汉博山炉 盥水器
铜 镜 农 具 东汉:“马踏飞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20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20古代中国的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1)历程:商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继续发展;西汉时最有利可图的行业收归官办。

(2)特点: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表现(1)生产特点①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历程①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遭受摧残。

②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多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③宋元时期:民间日常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产量增多。

④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轻巧识记] 古代手工业3.资本主义萌 芽的出现⎩⎪⎨⎪⎧(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时间和地区: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

(3)发展:清朝时继续发展。

[思维导图] 资本主义萌芽4.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中国被称为“丝国”。

(2)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时期外销量更大。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轻巧识记] 古代手工业可归纳为“一、二、三、三、四”1.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并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民营手工业自明代中叶以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意味着手工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3.中国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享誉世界。

4.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考向预测: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 班级_____ 小组________ 姓名_______ 编号:02
1
专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形态、对外贸易
【专题线索】
【主干问题提示】
一、古代手工业:
1.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34、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5、手工业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二、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人教版)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

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三、丝绸之路
㈠.概念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 :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中晚期和东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真正形成并开始发展。

西汉时期,南方南粤国与印度半岛之间海路已经开通。

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凭借海路拓宽了海贸规模,这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汉书·地理志》记载,其航线为: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

这是目前可见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文字记载。

[
㈡. 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汉代: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代:陆海并举,全面繁荣;
宋代:海路为主,陆路中断; 元明:陆路一度恢复;海路再度繁荣并走向衰落;
【补充】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的原因。

1、政治:
(1)实力下降,陆路中断;(2)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2、经济:经济重心的南移;
3、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
4、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5、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对外贸易衰落的深层原因
1、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决定作用;(保守封闭、外部需求有限)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束缚;(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㈢、思想:儒家思(理学)的消极影响。

(重义轻利、天朝上国观念)
㈢影响:1.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各族经济的交流、经济的发展,
1.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的交流和双方的经济发展;
2.推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㈣启示
1、维护国内和国际秩序的和平稳定,是经济交流的重要前提;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4、坚持和平交往、互利共赢,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持续发展。

【练习】
1.材料丝绸之路不是一哄而上的什么运动,也不是只对中国有什么好处,它对全世界、对各个国家部是有好处的。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促进这条经济带上的国家和地区相互进一步的扩大自由化、扩大市场化、扩大法制化。

丝路不是在建一个什么路,而是一整个市场的对接,涉及到关税门槛的降低,限制和管制的减少,它意味着在法制和经济制度层面的一些改革。

——何茂春《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现实意义。

(6分)
答案:(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相关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自由化、市场化、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人民的传统友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利于消除分歧,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

(对中国)有利于深化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空间与规模;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地位。

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提取关于南方海上丝绸的至少2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
信息1,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

(1分)
说明: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

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

(4分)
信息2,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

(1分)
说明:汉、唐、宋三朝都有朝贡贸易,如汉有外国使者“进献”,唐朝对朝贡使团的限制,宋朝官营贸易。

宋代市舶司专司货物税,外贸以私营为主,商品种类多有生活用品。

这些说明对外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了。

从原因上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宋朝偏安东南,财政开支大,因此重视海外贸易,通过商业税解决。

(4分)
信息3,管理越来越规范。

(1分)
说明: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4分)
理论提升: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大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

(2分)(学生从其它角度回答,只要合理也可以给分。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