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审计》知识点 (2)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11.管理层的责任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就管理层在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适当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就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出结论。
无论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是否有明确要求,这种责任始终存在。
注意:第一,注册会计师对持续经营假设进行审计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是否合理。
第二,注册会计师未在审计报告中提及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不能被视为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保证。
第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并确定管理层是否已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
如果管理层已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注册会计师应当与管理层进行讨论,并确定管理层是否已识别出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如果管理层已识别出这些事项或情况,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其讨论应对计划。
如果管理层未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初步评估,注册会计师应当与管理层讨论其拟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的基础,询问管理层是否存在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导致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2【提要】注册会计师信息 : 20xx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知识点《审计》:函证应收账款【答疑】请问为什么在函证应收账款时,列出账户余额是应对高估风险,而不列出账户余额就是应对低估风险呢,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答】询证函中可以不列示出账户余额,而是要求被询证者提供余额信息,如果被询证者回函证明被审计单位没有记载该笔应收账款或少记了,就能应对应收账款被低估的的风险。
假如被审计单位账上记录的应收A公司的账款是1000万,而实际上是1500万,发出询证函上金额是1000万,这对于被询证函者是有力的,那么回函时不会纠正少记了500的,因为这对它是减少了负债;所以直接列示金额并不能有效防止这个风险。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2审计计划S3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2审计计划S3重要性一、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1、注册会计师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意1: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要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例如,财务报表含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大额估计,注册会计师并不会因此而确定一个比不含有该估计的财务报表更高或更低的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注意2:实际财务成果与最初确定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时使用的预期本期财务成果相比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意味着最初确定的重要性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需要修改重要性。
注意3: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2、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的原因包括:(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2)获取新信息;(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所了解的情况发生变化。
注意:调整审计范围不能成为修改重要性水平的原因,其二者的关系应该是: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那么相应的需要审计实施的范围就可能越大以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
3、整体重要性的直接目的,包括:(1)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2)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4、在选择重要性基准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财务报表要素;(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4)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5)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注意1:只有在确定重要性基准时不用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其他考虑重大错报风险基本都对。
注意2: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被审计单位,通常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
如果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不稳定,选用其他基准可能更加合适,如毛利或营业收入。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二)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总结归纳(二)导语:笔者对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的主要知识点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能对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小伙伴起到一点作用。
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分成了多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系列文章。
最后祝大家顺利通过。
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一、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总体要求注册会计师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审计程序、审计证据与审计结论。
具体地说:(1)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获取的审计证据;(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得出结论时作出的重大职业判断。
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或外部的具有审计实务经验,并且对下列方面有合理了解的人士:(1)审计过程。
(2)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
(4)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会计和审计问题。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定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使审计测试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技术。
通常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来测试程序/系统的,即面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另一类是用于分析电子数据的,即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1)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最广泛地应用于实质性程序中,特别是在与分析程序相关的方面。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也可用于测试控制的有效性,选择少量的交易,并在系统中进行穿行测试,或是开发一套集成的测试工具,用于测试系统中的某些交易。
在控制测试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势是,可以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测试(包括主文件和交易文件),从而确定是否存在控制失效的情况。
(3)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助于详审海量数据,它也可用于辅助对舞弊的检查工作(如审计非正常的日记账)。
注会审计知识点总结
注会《审计》知识点总结(一)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依照样本得出的结论 , 和对整体全部项目推行与样真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其他可能性 .抽样风险分为以下两各种类:1.相信过分风险(控制测试)和误受风险(细节测试)――影响审计收效相信过分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本质有效性的风险 .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要错报不存在而本质上存在的风险 .2.相信不足风险(控制测试)和误拒风险(细节测试)――影响审计效率相信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本质有效性的风险 .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要错报存在而本质上不存在的风险 .注意 : 只要抽样 , 抽样风险就存在 . 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 : 样本规模越小 , 抽样风险越大 : 样本规模越大 , 抽样风险越小 . 既然抽样风险只与被检查项目的数量有关 , 那么控制抽样风险的独一路子就是控制样本规模 . 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 , 注册会计师都能够经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 若是对整体中的全部项目都推行检查 , 就不存在抽样风险 , 此时审计风险完好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二)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没关的因素而以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在审计过程中 , 可能以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以下情况:1.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整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2.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合地定义控制误差或错报 , 以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误差或错报 .3.注册会计师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 比方 , 注册会计师依赖应收账款函证来揭示未入账的应收账款 .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合地议论审计发现的情况 . 比方 , 注册会计师错误解读审计凭据可能以致没有发现误差 . 注册会计师对所发现误差的重要性的判断有误 , 从而忽略了性质十分重要的误差 , 也可能以致得出不适合的结论 .5.其他原因 .注意 :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 , 虽不能够量化 , 但能够经过仔细设计其审计程序来降低、除掉或防范 .。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2审计计划S1初步业务活动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2审计计划S1初步业务活动1、审计的前提条件:(1)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可接受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
(2)就管理层的责任达成一致意见(即对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的认同)。
2、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认可并理解其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执行-三个责任)。
(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如记录、文件和其他事项),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3、在完成审计业务前,如果被审计单位或委托人要求将审计业务变更:(1)变更为保证程度更高的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审查将更加严格,此时不需要考虑该变更是否存在合理的理由,可以直接变更。
(2)变更为保证程度较低的业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是否存在合理理由予以变更。
下列原因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①环境变化;(合理)②存在误解;(合理)③无论是管理层施加的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不合理)4、只有将审计业务变更为执行商定程序业务,注册会计师才可在报告中提及已执行的程序(注意不是原审计业务)。
5、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三者并列)。
初步业务活动内容:(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管理程序;(2)评价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的情况;(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初步业务活动目的:(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6、定编制财务报表所采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可接受性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下列相关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2)财务报表的目的(3)财务报表的性质(4)法律法规是否规定了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7、注册会计师在运用职业判断对审计对象作出合理一致的评价或计量时,需要有适当的标准。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 审计科目笔记
注册会计师(CPA)考试 - 审计科目笔记
第1章:审计基本理论
1.1 审计的定义和基本任务
•定义:审计是通过收集和评估证据,对会计报表进行独立的、客观的评价。
•基本任务:核实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
1.2 审计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原则:审计人员必须采用独立、诚实和专业的态度进行审计工作。
•配比原则:审计工作必须以审计证据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审计程序的范围和深度。
第2章:审计程序与方法
2.1 审计程序的设计
•设计步骤:审计程序的设计包括计划阶段、风险评估、控制评估和报告阶段。
•目的: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和高效地完成。
2.2 审计方法的选择
•方法种类:审计方法包括实地检查、文件检查、询问、计算等。
•应用场景: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
第3章:内部控制评价
3.1 内部控制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内部控制是组织对其资产、财务报告的保护和管理的整体体系。
•作用:减少错误、防止欺诈、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3.2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评价标准:内部控制评价按照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监控五大要素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文件检查、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内部控制评价。
第4章:审计报告编制
4.1 审计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结构:审计报告一般包括报告标题、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标准、审计结果和意见等。
•内容:根据审计结果提供审计意见,包括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等。
CPA审计精华知识点
CPA审计精华知识点作为财务领域的资格认证考试之一,目前全球普及度最高的财务领域的资格认证考试--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考试,在我国也日趋火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财会从业者及其他领域人士选择走上CPA考试的道路。
CPA认证是培训具有会计、财务、税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素质,掌握国际的会计准则,熟悉会计制度和税收政策,以及了解市场经济的高级财务人才。
为帮助广大考生提高通过率,本篇文章将特别对CPA审计部分的精华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为广大考生提供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CPA考试。
一、审计基础1.审计定义审计是按照业务流程、制度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诊断,发表意见的一种专业活动体系。
审计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维护公众利益,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信息。
2.审计目的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真实性、合规性、有效性检查,确保企业会计数据保持一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实现以下两个目标:(1)发表意见审计人员会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信息,对企业的业务活动、会计信息的档案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在充分了解企业情况后给出自己的审计意见。
(2)提高财务信息报告的可信度检查企业的会计记录、审计证据、内部控制等,确保财务信息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透明度和保密性。
3.审计的本质审计不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审计仅仅是客观的、公正的、专业的给出检查意见,审计工作旨在提高公众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信心,从而增强对企业决策的信心。
4.审计环节企业要接受审计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包括:(1)筹划阶段在审核审计委托书的过程中,审计人员会与企业沟通商量,明确审计任务的目标、范围、期限等,确定内部控制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2)审计准备阶段审计人员通过了解企业业务、操作过程、内部控制等信息,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和文件,准备好审计计划和具体实施步骤。
CPA考试《审计》重要知识点归纳笔记[2]
第五章审计⽬标与审计范围重要知识点:1、我国独⽴审计的总⽬标(P91)根据我国独⽴审计准则,独⽴审计的总⽬标是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意见。
2、审计具体⽬标(P91)审计具体⽬标是审计总⽬标的进⼀步具体化,它包括⼀般审计⽬标和项⽬审计⽬标。
⼀般审计⽬标是进⾏所有项⽬审计均必须达到的⽬标;项⽬审计⽬标则是按每个项⽬分别确定的⽬标。
具体审计⽬标的确定,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按照独⽴审计准则的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项⽬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
⼀般地说,审计具体⽬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管理*的认定和审计总⽬标来确定。
3、被审计单位管理*对会计报表的认定(P92)1.存在或发⽣有关“存在或发⽣”的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所列的各项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是否存在,利润表所列的各项收⼊和费⽤在会计期间内是否确实发⽣。
“存在或发⽣”认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是否把那些不应包括的项⽬(如不存在的项⽬或不曾发⽣的交易结果)挤⼊了会计报表。
它主要与会计报表组成要素的⾼估(也称“夸⼤错误”)有关。
[稍有变化]2.完整性有关“完整性认定”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应该列⽰的所有交易和项⽬是否都列⼊了。
“完整性”的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给遗漏或省略了,也不涉及所报告的⾦额是否正确。
可见,“完整性”认定与“存在与发⽣”认定正好相反,它主要与会计报表的组成要素的低估(也称“缩⼩错误”)有关。
[稍有变化]3.权利和义务有关“权利和义务”认定是指,在某⼀特定⽇期,各项资产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应当指出的是,前⼆项认定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利润表”为宜]的组成要素都有关,⽽这⾥的“权利和义务”认定却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4.估价或分摊有关“估价或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和费⽤等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额列⼊会计报表中。
总之,“估价或分摊”认定包括三个⽅⾯的内容:(1)总值估价;(2)净值估价;(3)计算精确性。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1审计概述S2审计要素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1审计概述S2审计要素1、对财务报表审计而言,审计业务要素(五要素)包括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人、②财务报表、③财务报告编制基础、④审计证据和⑤审计报告。
2、是否存在三方关系是判断某项业务是否属于审计业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如果管理层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则该业务只存在注册会计师和责任方两方关系,无法构成审计业务。
【三方关系人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责任方)、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3、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
财务报表审计并不减轻管理层或治理层的责任。
4、在财务报表审计中,①审计对象是历史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②审计对象的载体是财务报表。
5、在审计业务中需要有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即管理层和治理层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3项责任:①编制责:按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②内控责: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③条件责: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6、在审计业务三方关系人中,管理层(责任方)与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
但是管理层不能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
7、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8、整套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相关附注。
对特殊目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而言,单一财务报表和相关附注也可能构成整套财务报表。
9、单一财务报表通常是指:(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或经营状况表;(3)留存收益表;(4)现金流量表;(5)不包括所有者权益的资产和负债表;(6)所有者权益变动表;(7)收入和费用表;(8)产品线经营状况表。
10、注册会计师需要了解和评价的内部控制只是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并非被审计单位所有的内部控制,也并非所有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
11、如果治理层单纯出于公司法的规定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年报审计,并不想要使用审计报告,此时委托人不是预期使用者。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汇总(二)
注册会计师《审计》考点汇总(二)对法律法规的考虑及责任对法律法规的考虑及责任一、违反法规行为的概述违反法规行为,是指被审计单位有意或无意地违反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以外的现行法律法规的行为。
例如,(1)被审计单位进行的或(2)以被审计单位名义进行的违反法律法规的交易,或者(3)治理层、管理层或员工代表被审计单位进行的违反法律法规的交易。
违反法律法规不包括由治理层、管理层或员工实施的、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无关的不当个人行为。
被审计单位的违反法规行为可能与财务报表相关,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及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影响。
被审计单位需要遵守的所有法律法规,构成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需要考虑的法律法规框架。
概括起来,被审计单位需要遵守以下两类不同的法律法规:1.通常对决定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金额和披露有直接影响的法律法规;2.对决定财务报表中的金额和披露没有直接影响的其他法律法规,但遵守这些法律法规(如遵守经营许可条件、监管机构对偿债能力的规定或环境保护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持续经营能力或避免大额罚款至关重要;违反这些法律法规,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
在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以及评价和报告审计结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被审计单位违反法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的重大影响。
二、管理层遵守法律法规的责任管理层的责任是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确保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的责任1.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2.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即使注册会计师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地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重大错报未被发现的风险。
就法律法规而言,由于下列原因,审计的固有限制对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的潜在影响会加大:(1)许多法律法规主要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相关,通常不影响财务报表,且不能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所获取;(2)违反法律法规可能涉及故意隐瞒的行为,如共谋、伪造、故意漏记交易、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或故意向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陈述;(3)某行为是否构成违反法律法规,最终只能由法院认定。
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简析
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三章第二节知识点简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三章其次节学问点简析审计程序,是指为完成审计工作所需具体步骤的审计程序,亦指出在审计底稿中证据的位置。
下面就是我跟大家共享注册会计师审计第三章其次节学问点简析,欢迎大家学习!审计证据(二)其次节审计程序(取证方法、武器)重点把握一、总体审计程序:按审计程序的目的可将审计程序分为风险评估程序、掌握测试(必要时或打算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三种。
二、详细审计程序:7种1.检查(1)检查记录或文件(跟全部认定都相关)检查记录或文件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不针对实物资料)检查记录或文件的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
检查记录或文件可供应牢靠程度不同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牢靠性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来源和性质。
外部记录或文件通常被认为比内部记录或文件牢靠,由于外部凭证经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出具,又经被审计单位认可,表明交易双方对凭证上记录的信息和条款达成全都意见。
(2)检查有形资产(监盘,集检查、询问、观看的集合程序)检查有形资产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
检查有形资产程序主要适用于存货和现金,也适用于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
检查有形资产可为其存在性供应牢靠的审计证据,但不肯定能够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认定供应牢靠的'审计证据。
在某些状况下,它还是但是,要验证存在的资产的确为客户所拥有,仅靠评价资产状况和质量的一种有用方法。
检查实物证据是不够的,并且在很多状况下,注册会计师也没有力量精确推断资产的质量状况。
2.观看观看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例如,对客户执行的存货盘点或掌握活动进行观看。
观看供应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看发生的时点,并且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看时,其从事活动或执行程序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会影响注册会计师对真实状况的了解。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2审计计划S2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
注册会计师CPA2023审计知识点C2审计计划S2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一、总体审计策略1、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1)确定审计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
(3)审计方向。
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应当包括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重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工作方向,包括确定适当的重要性水平。
(4)审计资源。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审计资源的规划和调配,包括确定执行审计业务所必需的审计资源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注意:确定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评估是否恰当属于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2、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计划,确定对项目组成员的指导、监督以及对其工作进行复核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对项目组成员指导、监督和复核时应当考虑的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审计领域;(3)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4)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
二、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是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包括:(1)风险评估程序(2)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3)其他审计程序易错项:审计的时间预算属于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
注意1:虽然制定总体审计策略的过程通常在具体审计计划之前,但这两项计划具有内在联系,对其中一项的决定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对另外一项的决定。
注意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属于风险评估程序,拟执行控制测试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属于控制测试的范畴。
三、其他1、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或具体审计计划作出重大修改,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作出的重大修改及理由。
2、计划审计工作并非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
由于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原因,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必要时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更新和修改。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总结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总结(一)审计的总体目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第二十五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审计准则审计准则作为一个整体,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以实现审计的总体目标提供了标准。
1.审计准则的内容每项审计准则通常由总则、定义、目标、要求和附则五章构成。
2.目标(通常是审计准则的第三章,解决“What”)每项审计准则的目标将审计准则的要求与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联系起来。
每项审计准则规定目标的作用在于,使注册会计师关注每项审计准则预期实现的'结果。
这些目标足够具体,可以帮助注册会计师:(1)理解所需完成的工作,以及在必要时为完成这些工作使用的恰当手段;(2)确定在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下是否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以实现目标。
3.要求(通常是审计准则的第四章,解决“How”)(1)每项准则中都单设一章“要求”,“要求”是注册会计师实现目标的规定动作,统一以“注册会计师应当(shall)”表述。
(2)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是否根据审计业务的具体情况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以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的评价。
(三)运用审计准则评价审计证据在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下,注册会计师需要运用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以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如果根据评价的结果认为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那么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措施:(1)评价通过遵守(其他)审计准则是否已经获取或将会获取进一步的相关审计证据;(2)在执行一项或多项审计准则的要求时,扩大审计工作的范围;(3)实施注册会计师根据具体情况认为必要的其他程序。
cpa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
cpa审计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审计基本概念审计的定义:审计是对一个实体的财务报表、交易、会计记录进行的有计划的、系统的检查。
目的是确认报表是否真实、准确的反映了实体的财务状况,还有确保实体的财务报表符合规定的报告标准。
审计的目的:确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计的特点:系统性、计划性、确认性、证据性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是会计的延伸,会计为审计提供了审计对象审计的类型: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审计的特征:法律性、独立性、专业性、社会性审计的价值:增加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对实体的信任第二章:审计规范和法律法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公司法、中国财政会计法、中国审计法、中国证券法审计规范:审计准则、审计规范、审计职业道德准则、审计证据准则审计监督和管理机构:中国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监察管理委员会审计委托人的权利与义务:和审计师之间的职责划分,如何提供审计材料,审计费用支付准则审计机构的首页:独立性、谨慎原则、审计工作程序准则审计工作文件的准则:审计证据、工作程序、技术准则审计的基本原则:独立性、专业性、审慎性、机密性第三章:审计的程序审计程序的计划:审计的基础,审计计划和审计控制表的编制审计程序的实施:准备工作、分工合作、程序执行、审计文档记录审计程序的总结:结论与报告审计程序的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分配、项目控制、质量保证审计程序的监督:审计师、管理、审计部门、审计员自治承担责任审计程序的落实:审计目标的划定,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工作的监督和信息披露第四章:审计的方法审计的基本方法:实地观察、询问、计算、比较、全面,审计工作中的解释审计程序的设计:审核总结和最终结果审计程序的实施:程序的编制、执行程序、文件的记录、工作的落实,审计工作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审计程序的分层设置:审计部门及审计员义务、审计文件为审计程序、审计工作程序检查程序的安排审计程序的改进:审计程序的常规、检查结果的使用、审计程序管理的设计、监督及检验程序第五章:审计的技术审计的程序:审计工作的技术程序,程序设计的依据、作业程序的制定,审计文件组织和审计程序文件的保管审计的技术应用:审计管理工作、审计依据、审计程序的设计、审计程序的执行、审计的所有工作程序审计的技术规定:审计文件编制、审计工作程序的设置,审计程序文件的流转、审计程序的论证审计的技术规范:审计程序的设置及行釣,受托方的审计、文档的控制、审计工作凭证的设计审计的技术验收:审计工作程序的验收,审计报告的审核,审计工作的总结,审计报告的编制第六章:审计的组织和管理审计工作的组织:内部审计部的设置,内部审计部的职责分工审计机构的管理:审计部机构管理,审计处的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2)
第二章审计计划
初步业务活动:
初步业务活动就是编制审计计划前所需要完成的工作。
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
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3.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虽然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审计业务和评价职业道德的工作贯穿审计业务的全过程,但是这两项活动需要安排在其他审计工作之前,以确保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且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等情况。
在作出接受或保持客户关系及具体审计业务的决策后,在审计业务开始前,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业务约定条款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重要性概念可从下列方面进行理解:
(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
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第一,不考虑错报对个别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二,重要性确定包括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和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第三,在计划审计工作和形成审计结论阶段都要运用重要性水平;
第四,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第五,注册会计师应当制定一个比重要性水平更低的金额(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以便评估风险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将财务报表作为整体)的目的有:(1)决定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在形成审计结论阶段,要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和为了特定交易类别、账户余额和披露而制定的较低金额的重要性水平来评价已识别的错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和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确定的时间:在计划审计工作时
确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注意:
第一,在选择基准时应考虑的因素:财务报表要素;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被审计单位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基准的相对波动性。
第二,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需考虑与具体项目计量相关的固有不确定性。
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
注意: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为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1)非连续审计;(2)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3)项目总体
75%的具体情况:(1)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2)项目总体风险较低。
(四)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和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如适用)的原因:(1)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2)获取新信息;(3)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的了解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