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祠堂建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的祠堂建筑
祠堂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分为先贤祠、宗祠、神祠。先贤祠和神祠是为了祭奠古代先贤和传说中的神仙而设立的。宗庙是中国皇帝专有的祭祀场所,而宗祠建筑最普遍,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
例如文天祥祠,位于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又称文丞相祠,占地600平方米。文天祥(公元1236年—公元1282年),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水人。1279年抗元失败后,被掳至大都,囚禁在这里一个土室内,在此写成《正气歌》,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遇害。后其妻欧阳氏也被元兵掳至大都,得知文天祥殉国,自刎而死。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按察司副使刘崧在柴市主持建祠,并将街名改称教忠坊。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重建词堂,正式列入祀典。祠由大门、过厅、堂屋3部分组成,堂屋
东墙嵌有明万历年间从良乡移来的唐代李邕所书李云麾将军断础碑,其中西壁有玻璃罩的石刻“教忠坊”匾碑,是从原建在胡同东口明代牌楼“教忠坊”上拆下来的。祠院内有两棵古树,
一棵是槐,一棵是枣,相传都是文天祥亲手所植,其枝干都朝南倾斜。文天祥祠1984年开始对外开放,展出有关文天祥生平事迹的文物、图片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