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教材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2021
21
凹岸不稳定性分析
凸岸
凹岸
2021
22

绵江公路对涪江 弯道的技术处理
绵江公路
2021
23
2021
24
地下水等深线 有害工业
盛行风向
地下水流向
生活居住区
改变的地 下水流向
城市水厂
因后建工业用水形成 的地下水漏斗中心
后建的用水量 较大的工业
城市用地分布与地下水流向关系
2021
25
3、气候条件 包括:太阳辐射、风象、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1)太阳辐射 日照标准 建筑间距 建筑朝向
– 在二类居住用地中增加“保障性住宅用地”(R20)小类
2021
55
•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定义: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的用地, 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2021
51
城市用地分类中的英文字母含义
2021
52
居住用地
2021
53
• R居住用地调整说明
– 中小学用地划入“教育科研用地”(A3)。 – 将原来的四级标准调整为三级标准:
• “一类居住用地”(R1)是设施齐全、布局完 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包 括别墅区、独立式花园住宅、四合院等。
2021
42
菜地
林场
铁路 公路
机 场
污水处理场
港口
休疗 养地
山地 公墓
工 业 仓库 生 公园 活 居 住 市中心
河流
湖 泊
水 水源

农田
城市用地202的1 组成
菜 地
43
花纹图例
公别拉河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3)林区环境
评价因子 林区环境 分类 距林区0-500米,或林区内 距林区500-1000米 距林区1000-5000米 分级 5 4 3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3、居住氛围评价
评价因子 居住氛围 分类 距镇建成区0-250米,或镇建成区范围内 分级 5
距镇建成区250-500米,或村庄范围内
距镇建成区500-1000米,或距村庄0-250米 距镇建成区1000-2000米,或距村庄250-500米 距镇建成区2000-5000米,或距村庄500-5000米
4
3 2 1
4、地形适宜性评价
1)地形高程评价
评价因子 地形高程 分类 高程200-220米 高程220-240米 高程240-260米 高程260-300米 高程300米以上 分级 5 4 3 2 1
2)地形坡度评价
评价因子 地形坡度 分类 坡度0-7度 坡度7-15度 分级 5 4
坡度15-30度
4
3 2 1
2、环境适宜性评价
1)滨水环境
评价因子 滨水环境 分类 距河流0-250米,或距溪流0-100米 距河流250-500米,或距溪流100-200米 距河流500-5000米,或距溪流200-5000米 分级 5 4 3
2)远离工业污染 评价因子 远离工业污 染 分类 距成片工业区1000-5000米 距成片工业区200-1000米 距成片工业区100-200米 距成片工业区0-100米,或工业区内部 分级 4 3 2 1
0.28
0.09 0.06 0.07 0.18 0.155
居住氛围 地形适宜性

— 地形高程
地形坡度
0.155
单因素适宜性评价分级
1、交通便捷性评价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教案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教案

《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教案教案标题: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学科:地理学年级:高中目标:1.了解城市用地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掌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对特定城市用地进行合理的分类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通过图片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的兴趣;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用地为什么需要分类和评价?分类和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城市用地分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a.解释城市用地分类的意义:便于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b.介绍城市用地常见的分类方法,如按用途划分、按等级划分等。

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a.介绍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意义:为城市土地配置提供科学依据;b.阐述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基本原理,如综合评价法、权重法等;c.结合案例,介绍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的具体方法,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35分钟)1.选取一个具体城市,以一些地区为例进行城市用地分类及适用性评价的案例分析;2.指导学生收集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和评价;4.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分类和评价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总结(1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3.提问鼓励学生思辨:如何通过合理的城市用地分类和评价,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五、拓展与实践(剩余时间)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自己关心的城市用地问题,并进行分类和适用性评价;2.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实验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实践应用。

教学评估:1.教师分析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掌握程度;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人的分类和评价结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3.教师收集学生的作业内容,评估学生对城市用地分类和适用性评价的应用能力。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四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发展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方法。

它通过综合评价城市用地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因素,确定城市用地的适宜性,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对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详细解析。

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以综合评价为基础,通过对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遗产等因素的研究和分析,确定城市用地的适宜性等级。

适宜性等级的划分通常包括优先适宜、适宜、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四个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

在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中,自然条件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水文地理、土地利用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它们对城市用地的选择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和坡度的大小,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选择有直接的影响。

水文地理特征,如河流、湖泊、水源等,对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水环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必须考虑自然条件对城市发展的适宜性。

社会需求是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社会需求包括人口密度、居民用地需求、公共设施需求等因素。

人口密度是衡量城市用地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密度高和人口增长趋势明显的地区,需要更多的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除此之外,不同行业和社会群体对用地的需求也需要考虑在评价指标中。

例如,工业用地需要考虑交通便捷性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商业用地需要考虑消费人群的规模和经营环境等。

经济发展是评价城市用地适宜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包括工业发展、商业发展和城市旅游等方面。

工业发展对城市用地的需求主要包括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交通用地等。

商业发展对城市用地的需求主要包括商业用地、办公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等。

城市旅游对城市用地的需求主要包括文化旅游景区、酒店用地和休闲娱乐用地等。

因此,在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中,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对用地的需求。

环境保护是评价城市用地适宜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城市发展必须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的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和大气环境的保护等。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土地利用与评价课件1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土地利用与评价课件1

保护古迹与 城市用地的选择应避开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
矿藏
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 矿藏 分布区
目 开 关
满足主要建 设项目的要 求
应优先满足对城市发展关系重大的主要建设 项目的要求
要为城市合 理布局创造 良好的条件
要结合城市规划 反复分析比较。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知识拓展] 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基本要求
(1)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建设周期。此外,用地选择还应注意保护文物和古迹,

讲 尤其在历史文化名城,用地的规模及其规划布置,要符

目 开
合名城保护改造的原则与要求。

(5)留有发展余地
用地选择在规模和空间上要为规划期内或之后的发展留
有必要的余地,还要兼顾相邻的工业或其他城市用地发
展的需要,不致因彼方的扩展,而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和

讲 应选择适于各项建筑工程所需要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的用

目 地,以避免不良条件的危害。在丘陵地区,宜选择向阳

关 和通风的坡面,少占或不占高产农田。在可能的条件
下,最好接近水面和环境优美的地区。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2)注意与工业等就业区的相对联系
居住区的位置,在保证安全、卫生与效率的前提下,应
尽可能地接近工业等就业区,以减少居民上下班的时
地势比较 平坦 、地基 承载力 良好、不受洪 水威胁、不需要 花费很多工程建设 投资,
并能保护城市生产、生活的安全等。选择 有利的自然条件 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大原则
互动探究区
第二节
考虑因素
基本要求
尽量少占农 尽量利用 劣等地 、 荒地 和坡地。保护

基本农田 是城市用地选择时必须遵守的原则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21――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课件
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总体布局
4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对应书本第十一章)
5
第一节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用地概述
(一)城市用地(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 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 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及城市开发区 域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
形成的地面水。
3) 水文地质条件:
上层滞水
分为①上层滞水;②潜水;③承压水
土壤水 沼泽水
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 下降,甚至枯竭。 长期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引起地面 下沉,对防洪、排水、市政工程带 来问题。
潜水面 潜水含水层 隔水层
承压水含水层 隔水层
19
20
地面沉降的危害:市政基础设 施、道路桥梁、港区码头、地 下管线的损害和深井事故、地 裂缝等等
B.在地质不稳定地区,不宜布置庞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如三峡坝址 C.如在设防地区的建筑需要进行处理,如变形缝的设置,以及建筑物
的高度控制
5) 矿藏
15
绵阳市地质构造分析
龙 门
窦团山 江油
绵阳
隐伏断裂

德阳
龙 四川盆地
成都

地表断裂

16
未发现断裂带前的规划方案
隐伏 断裂
某镇规划方案的修改示意
17
22
凹岸不稳定性分析
凸岸
凹岸
23

绵江公路对涪江 弯道的技术处理
绵江变的地 下水流向
城市水厂
盛行风向
地下水流向

中图版地理选修4《城市用地的构成与评价》word教学参考

中图版地理选修4《城市用地的构成与评价》word教学参考

中图版地理选修4《城市用地的构成与评价》word教学参考3.2 都市用地的构成与评判相关素材都市规划区我国《都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都市规划区、是指都市市区、近郊区以及都市行政区域内因都市建设和进展需要实行规划操纵的区域,都市规划区的具体范畴,由都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都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都市建成区和都市进展需要实施规划操纵的区域。

划定都市规划区的要紧目的,在于从都市远景进展的需要动身,操纵都市建设用地的使用,以保证都市总体规划的逐步实现。

都市规划区一样包含三个层次:①都市建成区。

在这一范畴内用地治理的要紧任务是合理安排和操纵各项都市设施的新建和改建,进行现有用地的合理调整和再开发。

②都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或中心都市)远期进展用地范畴。

这部分包括建成区以外的独立地段,水源及其防护用地,机场及其操纵区,无线电台站爱护区,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迹地区等。

在这一范畴内,用地治理的要紧任务是按照规划的要求,保证各项用地和设施有秩序地进行开发建设。

位于其中的农村集镇和居民点要进行的一切永久性建设,都必须通过都市规划治理部门批准。

③都市郊区。

它的开发建设同都市进展有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对这一区域内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的规划及其用地范畴进行操纵。

专门是都市对外交通的干线两侧一定范畴内的用地,更要严格治理。

在这一地区内进行重大的永久性建设,都要通过都市规划治理部门批准。

都市建成区简称“建成区”,指都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差不多具备的地区。

都市建成区范畴的划定,要考虑自然地势、地貌、基层行政单位的治理界线等因素,以及都市各项用地的完整性,并尽可能与人口统计的地域范畴相一致。

都市近郊的一些建成地段,尽管未同市区联成一片,但同市区的联系十分紧密,已成为都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可视作都市建成区。

都市建成区在单核心都市和一城多镇有不同的反映。

在单核心都市,建成区是一个实际开发建设起来的集中连片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差不多具备的地区,以及分散的若干个差不多成片开发建设起来,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差不多具备的地区。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科学利用土地资源而进行的一项工作。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城市用地的土地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不同用地的适宜程度,为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条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

土地条件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土地类型、土质、地貌地貌等因素。

土地类型分为农田、居民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

土质是土地微底质的构成,决定着土地的质量。

地貌则是地面的形态、起伏、坡度等因素,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价,可以确定不同用地的适宜程度。

自然环境评价主要包括水资源、气候、地质等因素。

水资源是城市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因此评价城市用地是否适宜考虑到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气候因素主要是考虑城市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否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居住。

地质也是评价的一个因素,主要是考虑到地震、地质灾害等自然因素对城市用地的影响。

社会经济评价是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考虑城市用地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社会和经济需求。

比如,商业用地是否能满足人们购物、娱乐等需求,工业用地是否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等。

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价城市用地适用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评价过程中,要考虑到城市用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否会破坏生态平衡。

比如,工业用地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居住用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等。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评价的结果将为城市用地的规划、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评价结果还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制定合理的城市用地政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地震类型、成因
震中距
观察点
震中区
x 震中 震源
y
深度
震源
z
地震术语示意图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地震震级
1935年,美国地震学家里希特(C.F.Richter)首先提出了震级旳 概念,来描述地震旳大小。
根据震源所释放旳能量旳多少来划分地震等级,共10级。
地震按震级旳分类
当裂隙比较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倒塌旳方向,则易于崩落;尤其是 因争取用地,过分旳人工开挖,造成坡体失去稳定而倒塌。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滑坡与倒塌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③冲沟 冲沟是由间断流水在地表冲刷形成旳沟槽。合适旳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地震基本烈度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域今后一定时间内(一般是指
50年),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旳超越概率为10%旳地震 烈度。它是一种地域进行抗震设防旳根据。
看待地震等自然灾害,只能悲观预防,降低其破坏程度
⑤矿藏
矿藏是地质条件之一,也是一种资源。它旳分布与开采 还影响到城市用地旳选择和城市布局旳形态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滑坡与倒塌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2、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旳分析主要着重在与城市用地选 择和工程建设有关旳工程地质方面旳分析。
①建筑地基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都由地基来承载。自 然地基旳构成无非是土与石。因为地层旳地质构造和土层旳 自然堆积情况不一,其构成物质也各有不同,因而对建筑物 旳承载力也就不同。

用地适宜性评价说明书

用地适宜性评价说明书

用地适宜性评价说明书用地适宜性评价1、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本次分析以用地评价范围内1∶10000 的数字地形为数据源,选择ESRI 公司的ARCGIS 的空间分析模块为评价软件,建立DEM(Digital levation Model)地形,通过DEM 提取海拔、坡度和坡向等自然因子,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因子及经济建设因子信息一起作为评价因子,根据专家打分确定权重,进行叠加分析,得到评价的量化结果。

区域的用地适宜性采用特尔菲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并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S=∑Wi×Si。

式中:S为土地建设适宜性班评价指数;W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相对权重;S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建设适宜度。

评价中采用5级7分评定指数,0分为不适宜用地,1分为较不适宜用地,3分较适宜用地,5分为适宜用地,7分为最适宜用地。

2、用地适宜性评价标准适宜性级别较不适宜较适宜最适宜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区可承受开发的强度不同:高海拔的地区多为山地区域,开发后环境很难加以恢复,并且开发会给周边低海拔地区造成影响,低海拔区域开发对环境影响则相对较弱,下表给出不同海拔高度的环境敏感度水平及分级原因:表格1 高程适宜性分级表海拔高度范围 >1000 900-1000 35度特点山地地区,风景优美,土壤相对薄弱,植被受破坏后不易恢复,同时开发对周边影响也很大,规划区主要景观视域,地质灾害潜在区较不适宜 25-35度丘陵地区,风景优美,土壤相对薄弱,植被受破坏后不易恢复,适宜较适宜最适宜 0-8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发对环境基本无影响 8-15度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发对环境影响很小 15-25度同时开发对周边影响也很大,规划区主要景观视域丘陵向河谷过渡地区,地形破碎,同时是主要的汇水区域适宜最适宜东、西、西南坡南、东南坡、平地表格3 坡向适宜性分级表适宜性级别不适宜较不适宜坡向范围北坡东北、西北坡下图给出了坡向因素影响下的不同适宜性区域分布。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及四区划定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及四区划定

Extended Learning
α-乳白蛋白 α-Lactalbumin β-乳球蛋白 β-Lactoglobulin 血清白蛋白 Serum albumin 溶菌酶 Lysozyme 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s
饱和脂肪酸 Saturated fatty acids 棕榈酸(软脂酸、十六烷酸)Palmitic acid 硬脂酸(十八烷酸)Stearic acid 单不饱和脂肪酸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棕榈油酸 Palmitoleic acid 油酸(十八稀酸)Oleic acid 顺式-9-二十碳稀酸 Gadoleic acid 多不饱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维生素B12 (氰钴胺) 烟酸(烟酰胺) 叶酸 泛酸 维生素C(抗坏血酸) 生物素
Vitamin B12(Cyanocobalamin) Niacin(Niacinamide) Folic Acid Pantothenic Acid Vitamin C(Ascorbic acid) Biotin
钠 钾 铜 镁 铁 锌 钙 磷 碘 氯 硒 胆碱 锰 肌醇 牛磺酸 左旋肉碱 核苷酸
左旋肉碱酒石酸盐 L-Carnitine Tartrate
α-乳糖,α-乳糖一水合物,β-乳糖
醋酸维生素A Vitamin A Acetate 类胡萝卜素 Carotenoids 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 Ergocalciferol dl-α-醋酸生育酚 dl-α-Tocopherol Acetate 盐酸硫胺素 Thiamine Hydrochloride 盐酸吡哆醇 Pyridoxine Hydrochloride 吡哆醛 Pyridoxal 吡哆胺 Pyridoxamine B12钴胺素 Cobalamin 维生素B3 Folate D-泛酸钙 Calcium D-Pantothenate L-抗坏血酸钠 Sodium L-Ascorbate D-Biotin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教案

城市用地分类及其适用性评价PPT教案
举例:对对水文考虑不足的不良影响
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 硬度、水温以及动态等条件。地下水常常是城市水源,特别是远 离江湖或地面水量、水质不敷需用的地区。按成因与埋藏条件: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在城市规划布局中,地下水的流向应 与地面建设用地的分布以及其他自然条件一并考虑,防止因地下 水受到工业排放物的污染,影响到供水水源的水质。
使用价值:在土地上可以施加各种城市建设工程,用作城 市活动的场所,而当然地具有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当土地作为商品或其他方面权利的有偿转移而 进入市场,就显示出它的交换价值。
四、城市用地的区划
行政区划 用途区划 房地产权属区划 地价区划
地价区划
五、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
1、城市用地的归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 制和农民集体所有制,除农民集体所有外,属于全民所有 制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城市市区的土地属国家所有。
组成自然环境的要素:地质、水文、气候、地形、植被、 地上地下资源等;
注意: ①由于地域差异,各要素的影响程度和作用大小不同; ②个别自然条件,需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从区域来评价利
弊; ③各环境要素间,有的相互制约或抵消,有的则相互配合加
剧了某种作用。
1、地质条件
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
第二节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作为一个基本的条件,深深地影响着城市的生 成与发展。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城市环境形 态。
自然环境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 自然条件的变迁可以使城市兴起,也可以使城市衰落 自然环境还关系到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形象特征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
4.2.1交通便捷性评价
1.计算省道和县道的缓冲区
(1)打开ArcMap,导入数据---评价基础数据
(2)右键单击道路图层,打开属性表,
点击表对话框的工具条上的表选
项,选择“按属性选择”。

(3)选择上部列表框中的“类型”字段,单击“获取唯一值”。

(4)点击下部输入框,双击类型字段,单击= 按钮,再双击“省道”
(5)点击应用,可以发现所有“类型”字段值为“省道”的要
素被选中。

缓冲区分析
(6)在目录面板中,打开邻域分析-----多环缓冲区。

(7)设置“输入要素”为“道路”,设置“输出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省道缓冲区。

(8)设置距离,分别为1000、1500、3000、5000米缓冲距离。

设置缓冲区单位为‘米’。

(9)在字段名输入“离省道距离”,该字段用来记录缓冲多边
形的名称。

(10)点击确定后开始计算缓冲区,完成后如下图所示。

相同方法,计算县道缓冲区

其中设置缓冲距离为250、500、1000、2000、5000米。

设置字段名为“离县道距离”。

得图
2.综合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
(1)联合叠加“省道缓冲区”和“县道缓冲区”,在目录中,
打开叠加分析----联合。

(2)点击“联合”对话框,设置“输出类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交通便捷性评价”。

点击确定。

(3)打开上一步生成的“交通便捷性评价”属性表。

添加短整型类型的“评价值”字段。

(4)右键点击“评价值”字段,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字段
计算器”。

(5)选择“VB脚本”。

勾选“显示代码块”,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如下图
(6)在评价值栏中输入“value”。

(7)点击确定,评价计算完成后,根据“评价值”字段,对“交通便捷性评价“图层作类别符号化后得结果。

3.转换成栅格数据
(1)在目录面板,打开“转栅格-----面转栅格”。

(2)设置“输入要素”为“交通便捷性评价”。

设置“值字段”为“评价值”字段。

(3)设置“输出栅格数据集”为“用地适宜性评价-----交
通评价”。

(4)设置“像元大小”为10,这是每个栅格的边长。

(5)设置栅格数据的范围。

点击“环境….”按钮,展开“处理范围”项,设置“范围”项为“与图层研究范围”
相同,点
击确定。

(6)软件未许可,没有得出结果。

4.2.2环境适宜性评价
一、滨水环境评价
1.计算河流的缓冲区
(1)为“河流”类要素作“多环缓冲区”分析,
计算设置“输出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
河流缓冲区”
设置缓冲距离为250、500、5000,设置“字
段名”为“离河道距离”,勾选“仅外部多
边形”。

2.计算溪流的缓冲区
(1)为“溪流”类要素作“多环缓冲区”计算,设置“输出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溪流
缓冲区”
,设置缓冲距离为100、200、5000米,设置“字段名”为“离溪距离”。

联合上述两个输出的要素类,输出要素类为“分析过程数据----滨水环境评价”。

3.综合评价
为“滨水环境评价”要素类添加“短整型”字段“评价值”,然后打开该字段的字段计算器
选择“VB脚本”,勾选“显示代码块”,在“预逻辑脚本
代码”栏中,输入
在“评价值”栏中输入“value”,点击确定,得
4.转换成栅格数据
打开“转栅格-----面转栅格”。

(面转栅格做不了)设置“值字段”为“评价值”字段,用该字段的值构建栅格数据,设置“输出栅格数据集”为“评价基础数据----用地适宜性评价---滨水评价”,设置“单元大小”为10,设置栅格数据的范
围为“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

最终的“滨水评价”。

4.2.2计算工业区的缓冲区
(1)为“工业”要素类作“多环缓冲区”计算,设置“输出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工业缓冲区”
设置缓冲距离为100、200、1000、5000,设置字段名为“离工业距离”,勾选“仅外部多边形”。

(2)启动“叠加分析----更新”工具,设置“输入要素”为“工业缓冲区”,设置“更新要素”,为“工业”。

设置“输出要素类”为“分析过程数据-----工业缓
冲区2”
点击确定。

(3)(更新做不了)打开“工业缓冲区2”的属性表,我们可以看到多了两行记录,这就是那两个工业区。

用“字段计算器”设置这两行记录的“离工业距离”字段的值为“0”,代表它们位于工业区范围内。

(4)为“工业缓冲区2”要素类添加“短整型”字段“评价值”,然后打开该字段的“字段计算器”,设置“字段计算器”。

选择“VB”脚本,勾选显示代码块,在预逻辑脚本代码栏中,输入。

在评价值栏中输入“value”,点击确定。

(5)转换成栅格数据。

打开“转栅格-----面转栅格”。

设置“值字段”为评价值字段,设置“输出栅格数据集”为“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业评价”设置单元大小为“10”,设置栅格数据的范围为“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

4.2.3森林环境评价
其评价的基本步骤与远离工业污染评价的步骤基本相同。

最终得“森林评价”。

4.2.4城市氛围评价
(1)对镇作缓冲区分析。

选择“居民点”要素类中的类型为“城镇”的要素。

(2)对居民点作“多环缓冲区”计算,设置输出要素为“分析过程数据-----镇缓冲区”设置缓冲距离为
250、500、1000、2000、5000米。

设置字段名为
“离镇距离“。

(3)用居民点要素类更新叠加(做不出)“镇缓冲区”,输出为“分析过程数据------镇缓冲区2”。

(4)对村作缓冲区分析。

选择居民点要素类中的“类型”为“村庄”的要素。

(5)对居民点作“多环缓冲区”计算,设置输出要素
为“分析过程数据---村缓冲区”,
设置缓冲距离为250、500、5000米。

设置字段名为“离
村距离”,勾选仅外部多边形。

(6)用居民点要素类更新叠加“村缓冲区”,输出为“分析过程数据-----村缓冲区2“。

(7)联合叠加“镇缓冲区2和村缓冲区2 ”。

输出为
“分析过程数据----城市氛围评价”。

(8)综合评价。

为“城市氛围评价”要素类添加短整型字段“评价值”,然后打开该字段的“字段计算
器”。

选择“VB”脚本,勾选显示代码块,在预逻辑脚
本代码栏中输入代码。

在评价值栏中输入“value”,点击确定。

(9)转换成栅格数据。

具体方法与之前相同。

设置“输出栅格数据集”为“用地适宜性评价----城市评价”。

4.3地形适宜性评价
(1)对地形高程的评价。

下面利用空间分析扩
展模块的“重
分类”工具,进
行分级。

(2)打开重分类工具,设置输入栅格为高程。

(3)设置重分类字段为“value”。

点击按钮“添加条目”,重分类栏中新添了一行。

点击
该行的“旧值”列,该单元格进入编辑状
态输入“200----240”。

在“新值”列中输
入5。

类似的输入“220---240”,“240---260”,
“260---300”,“300----600”各行。

(4)设置输出栅格为“用地适宜性评价----高程评价”。

(5)点击“环境…..”按钮,展开“处理范围”
项,设置范围为“与与图层研究范围相同”,
点击确定。

(6)点确定开始重分类,分类结果如下图所示:
对地形坡度的评价
与对地形高程的评价中的“高程”重分类步骤相似,利用栅格“重分类”工具,对“坡度”栅格数据进行分级得到的结果数据为“用地适宜性评价----坡度评价”。

4.5栅格叠加运算
(1)打开叠加分析----加权总和。

(2)设置加权总和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将之前生成的所有单因素评价图
加入“输入栅格”。

按照表4-2设
置各因素的权重。

设置“输出栅
格”为“用地适宜性评价---适宜
性评价”。

(3)点击确定。

由于中间步骤有的做不出,所以
无法得出最后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