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对联六副练习(无答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对联六副课件苏教版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对联六副课件苏教版

浮 云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消
海 水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落
LOGO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
cháo zhāozhāocháo zhāocháozhāo
海 水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朝 落;
zhǎng cháng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浮 云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长 消。
集句联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 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LOGO
——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
方志敏卧室联






















辨别真伪
以下几句哪些是对联? 1、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2、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作业: 自创一副对联
修改对联
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上联组成一 副对联。
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提炼对联
根据“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 中,如坐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
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对联六副练习(无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对联六副练习(无答案)苏教版

对联练习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很有文化韵味,这里也有“对联”的一份功劳,由各地电视台选送的对联富有地方特色。

浙江与江苏台选送的对联是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江苏) 。

横批:联袂贺春。

这副对联简洁明了,诗意连连;江浙特色,尽在其中!【对联规则】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练习题】一、选择题:1、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2、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3、下面是为北京奥运会拟写的对联,要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上联:奥林滴翠,翠鸟如云,祥云霭霭鸟巢绕;下联:京印流丹,。

( )A.似火丹心,熊熊圣火心地燃。

B.丹心似火,熊熊圣火心地燃。

C.丹心似火,圣火熊熊心地燃。

D.似火丹心,圣火熊熊心地燃。

4、《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A.青面兽北京斗武 B.景阳岗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 D.汴京城杨志卖刀5、下面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月送花香浮小院,。

(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6、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诵读欣赏对联》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诵读欣赏对联》

答案: ①⑥ ②⑦ ⑧③ ⑤④
学以致用
第四组: ①寒树依微远天外 ②玉垒浮云变古今 ③猿啼洞庭树 ④夕阳明灭乱流中 ⑤寒灯独夜人 ⑥锦江春色来天地 ⑦人在木兰舟 ⑧落叶他乡树
答案: ①④ ⑥② ③⑦ ⑧⑤
学以致用
抢答题一:把下列句子中的红色部分改写成对 联形式,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 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 神奇画卷。
⑤秋清泉气香 ⑥卷幔山泉入镜来 ⑦老梅到时自然红 ⑧月映清淮流
答案: ①⑥;②⑤;③⑧;④⑦。
学以致用
第二组: ①芳树无人花自落 ②春日偏能惹恨长 ③春山一路鸟空啼 ④白发悲花落 ⑤青霭入看无 ⑥青云羡鸟飞 ⑦东风不为吹愁去 ⑧白云回望合

答案: ①③ ⑦② ④⑥ ⑧⑤
学以致用
第三组: ①岂无志者能成事 ②薄云岩际宿 ③昔年亲友半凋零 ④墟里上孤烟 ⑤渡头余落日 ⑥惟有福人能读书 ⑦孤月浪中翻 ⑧去日儿童皆长大
第四组: (13) 摄将真面去;幻出化身来。 (14) 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15) 寻寻觅觅韶华转眼飞逝;犹犹豫豫知音 再度难求。 (16) 瓦缶澄来银有影;金刀割处玉无瑕。 参考选项:
A、照相馆 B、豆腐店 C、婚姻介绍所 D、理发店
学以致用
必答题二:对联配对
第一组: ①隔窗云雾生衣上 ②山静松声远 ③楼观沧海日 ④芳草春来依旧绿
对联的类型
挽联:为了评价先人的 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 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 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 联。 名胜联:用于风景名胜 处的对联。 集句联:用古文、诗词 中的句子合成的对联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 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 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 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 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 的词语,或贴在门上, 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 联就叫寿联。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我也来对对子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我也来对对子 苏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我也来对对子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我也来对对子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我也来对对子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我也来对对子活动目标1、进一步掌握对联的结构形式和一般的创作方法,能对简单的对子。

2、感受对联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重难点对联的结构形式,写对子.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对联;制作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引入激趣1、《本命年的回想》课文插图中的伯伯正在贴对联,他只贴好上联“满园春色浓”,你能帮他对出下联吗?引出课题2、简介对子的由来。

由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旧符”对联的起源。

我国文字记载下来的最早的一幅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3、对联趣谈ppt金圣叹“生题死对”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秀才与地主的故事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北京潭柘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④武昌黄鹤楼古今最长联.⑤猜数字联,并说说此联的含义。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对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横批:南北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

答案:没有东西,缺( 一)少(十)⑥学过古诗词的对联句示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课件 (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课件 (新版)苏教版
学习目标: 1、认识“对联”这一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了解对联的特点、类型; 2、理解每幅对联的含义,并熟练背诵。
对联
• 对联 雅称「楹联」, • 俗称对子。它言简意 • 深,对仗工整,平仄 • 协调,是一字一音的 • 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 • 形式。可以说,对联 • 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 • 化瑰宝。
一、按用途分
• ◆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
庆时用。
•挽联——哀悼死者用。

赠 用 联: 。
关 家入 风 心 事耳 声
、、 国雨
自莫 无常 有 勉为 益读 关

身 心
家 国

颂、
声 、
:事书 自
扬天
或下
劝事
勉,

事 事
读 书 声 , 声 声
我 勉 励 之 用
忠青 骨山
有 幸 埋
暗引范仲 湖南岳阳楼对联
淹《岳阳 楼记》中 “先天下 下联 上联
——名胜联
之 头万眼四
忧而忧, 家 底 面
后天下之 乐而乐”


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

乐山
名句,由 观湖山联


想到百姓 心
的忧乐,
杭州岳墓对联
表达了对民族 下联
败类、阴险狠 佞 白 毒的的鄙奸视臣和秦忿桧恨,臣 铁
古迹等处所用。
门联——贴于大门之上
中堂联——挂于客厅、居室醒目处配
合字画的对联。
其它种类的对联
•题画联——题在国画上描述画意。
交谊联——用于赠送友人。
名胜联——用于风景名胜处。
• ①对联的“上联”在右,“下联”居左。 • ②对联的字数不限:如课文中的集句联仅8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研讨课教案_3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 民俗风情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研讨课教案_3

对联六副一、教案背景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2)、搜集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并交流二、教学课题通过本节课对《对联六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是我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学习本节课既要让学生了解六副对联的深刻含义,又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学会初步鉴赏对联。

三、教材分析六副对联内容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文下注释较为详细,对对联本身的大意容易理解,但要真正理解对联的深刻含义,能创作并鉴赏对联,则需要借助百度搜索引擎,链接一些具体人物的事迹、对联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对联创作的一半要求和一些名联轶事等。

四、学习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

2、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五、教学方法1、通过讲故事,读趣味联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熟读成诵,从六副对联中体会基本的对仗技巧。

3、联系已有的语文知识,完成联句任务。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听故事,补对子。

(二)梳理有关对联知识。

1、对联的起源: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2016新七年级上苏教版语文第三单元诵读《对联六副》

2016新七年级上苏教版语文第三单元诵读《对联六副》

中华第一联
五代蜀主孟昶(chǎng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在清华入学考试 的国文试卷中就已出现。
要求:按照对联的格式,答出下联。
上联: 孙行者 下联: 祖冲之
胡适之
(标准答案)
(周祖谟 )
炎 黄 一 脉 共 拜 神 农
华 夏 千 秋 同 尊 始 祖
对联知识简介
1.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长: (zhǎng)增多 (cháng)同“常”。 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用海水每天的涨 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 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 敬。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这是集句联。是集前 人诗文句对仗成联。这一 联是集王勃《滕王阁序》 中的两句而成。 物有光华,天有珍宝。人 有俊杰,地有灵秀之气。 王勃,唐代诗人,与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 称”初唐四杰“。
名联欣赏:
写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写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李清照:大明湖畔 趵突泉边 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 金石录里 文章有后主遗风。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 山外白云 何处 是唐宫汉阙 小苑西回 莺唤起一庭佳丽 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间 有舜日尧天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每副的上下联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对联特点四: 1.四面湖山归眼底;
借景抒情 万家忧乐到心头。
白铁无辜铸佞臣。
内容相关
2.青山有幸埋忠骨;
历史人物对比 借景论事理
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对联特点六:
上下联中忌讳在同一位置使用同 一个字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

《对联六副》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2)、搜集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并交流二、教学课题通过本节课对《对联六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是我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学习本节课既要让学生了解六副对联的深刻含义,又要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一般常识,学会初步鉴赏对联。

三、教材分析六副对联内容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文下注释较为详细,对对联本身的大意容易理解,但要真正理解对联的深刻含义,能创作并鉴赏对联,则需要借助百度搜索引擎,链接一些具体人物的事迹、对联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对联创作的一半要求和一些名联轶事等。

四、教学方法1、通过讲故事,读趣味联的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对联的一些常识,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2、熟读成诵,从六副对联中体会基本的对仗技巧。

3、联系已有的语文知识,完成联句任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它既可用于赞美壮丽山河,抒发爱国情怀;也可用于寄托理想抱负,表达爱憎感情;还可祝愿事业兴旺、生活美满。

它们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巧;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是我国文学花园里的奇葩。

对对子还是中国古代文人习文会友时的一种炼字消遣的雅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一独特有趣的文学样式。

(二)整体感知、了解常识学生交流各自搜集到的对联,师引导学生归纳对联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并介绍对联的一些知识。

1、对联的特点: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教案 苏教版

河南省安阳市第十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对联六副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有关对联的知识。

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二)过程与方法: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凝练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和深远意境。

教学重点: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本课,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对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自幼聪颖好学,兴趣甚广。

他的私塾老师石先生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学究,晓岚对他很反感。

一天晓岚去喂养家雀,将砖墙挖一深洞,喂饱家雀后便将它送回洞内,堵上砖头,以防飞走。

后来,被石先生发现,便把家雀摔死,仍旧送回洞内堵好,并在墙上戏书一联:细羽家禽砖后死; 当晓岚再去喂家雀时,发现它已经死了。

心里正在疑惑,忽见墙上有一对联,他断定这是石先生所为,于是续写了下联: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了大为恼火,觉得晓岚不该辱骂老师,于是手执教鞭责问晓岚。

只见晓岚从容不迫地解释说,我是按着先生的上联套写的。

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

所以,我便写了粗毛野兽石先生,如不应这样写,请先生改写一下吧。

" 石先生捻着胡子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满意的下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

看了这副对联,大家都会哑然失笑,都很佩服纪晓岚的聪明机智,这副对联既对得工整,又痛骂了石先生。

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导学案

新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导学案
探究板块
《借你一个微笑》(杨保中)(有改动)
①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的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②一个学习成绩从来不及格的学生,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
③我走出教室,李俊跟了上来,他喉头动了一下,然后眼泪就要掉下来了。我站住,等他说话。同学们也围了上来,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静静地站着,希望他能开口,但他的嘴唇好像紧紧锁住了似的。
检测板块
《乡音》(龙应台):1985年,台湾人到大陆仍旧是违法的,但是我去了,去看看湖南那个被落在火车站长我的四岁的哥哥。
清晨,还在半睡半醒中,宾馆窗外流进此起彼落的人语声,不外乎日常的招呼,“哪里去呀?”“早啊!”人来人往。我蜷缩在被窝里,耳朵却野狼一样竖起来。这窗外的人,怎么回事,竟然全说着我父亲的话;那声音、腔调,熟悉而亲切,像条睡暖了的旧被,像厨房里带点油腻的老钟。我冲坳得想趴上窗子看这些人的面貌——他们和父亲可长得也相似?在台湾,父亲的乡音总惹人发笑,“听莫啦!”人们摇摇头。他得费好大的力气才能让人弄清他要的是锄头、芋头还是猪头。而在这扇窗外,每一个人——厨师、公安、服务员、书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说着父亲的话,说得那么流利顺畅,说得那么不假思索、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天下再大也只有这么一个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语言。
⑥“你每天借给我一个微笑,好不好?”
⑦他很困惑地看着我。我等待着,他终于眼噙泪花艰难地咧开嘴笑了,尽管有些情不由衷。
⑧第二天上课,李俊抬头注视我,我微笑着,但他把脸避开了……我让全班一起朗读例题,然后再让他重读一遍。他没有感觉我为难他,大方地站起来读了。也许想起了对我的承诺,读后,很困难地对我笑了笑。见他这样,我心生一计,又给他设置了一道障碍。我说,你复述一下题目的要求,他为难得快要哭了。不少同学对他的无能表现得很不耐烦……我制止住了大家。他终于张口了,语无伦次。我笑着让他坐下。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练习

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对联练习

对联练习答案一、2016年湖南卷新题型对联衔接训练1、下面是一副励志联,上联是“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请选择最合适的下联()A、望梅止渴,何苦煎熬自己B、守株待兔,还是丰衣足食C、走马观花,胜若行云流水D、隔岸观火,莫若前与帮忙解析:A。

在对仗方面,四个选项均较工整,A项略显有诗意,境界高远。

因此,可以考虑与上联意思的联系,在意境等方面进行区别。

由此可知,除了加强对对联知识的积累外,还须知加强对生活的感悟。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感世事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寸步优游知远近”选择最合适的下联()A、一生坎坷知冷暖B、世事艰辛识人心C、一生坎坷晓高低D、人事沧桑见冷暖解析:C。

四个备选项从对联的知识来考虑,一眼可以排除A项,因其犯了重字的错误,上下联同一位置不能重字。

B项犯了语法错误,同位置词语词类和结构都要相同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人心”是名词,与远近结构也不同。

D项对仗工整,对联音律讲究仄超平收,然“暖”为仄,不妥,且语意也没有C项衔接之自然。

3、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写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A、临水楼台听涛声B、逢春枯木又发芽C、临风野陌醉花香D、临日山崖观海潮解析:C。

C项属于工对,野是田野,陌是小路。

与“江楼”对得上。

A项犯重字,B项“又”与“听”字词性对不上;D项“日”与“月”都是仄声,而且“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重复了。

4、为上联“莺啼柳影琴声戚”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蝶恋花丛舞步欢B、蜂鸣花间叫声欢C、燕舞杨枝倩影赞D、虎鸣山澜发雄姿解析:A。

这属于反对型对联,情景相反,但又和谐统一。

相比较之,A项最符合。

B项平仄不对,C项赞是动词,戚是形容词。

D项平仄以及词组“发雄姿”不对。

5、为上联“梅花无意分春色”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白雪怎能掩傲骨B、流水有心歌秋声C、柳絮含情传风情D、明月有心照客愁解析: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练习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很有文化韵味,这里也有“对联”的一份功劳,由各地电视台选送的对联富有地方特色。

浙江与江苏台选送的对联是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江苏) 。

横批:联袂贺春。

这副对联简洁明了,诗意连连;江浙特色,尽在其中!
【对联规则】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2、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
3、下面是为北京奥运会拟写的对联,要补全下联,你觉得最恰当的是上联:奥林滴翠,翠鸟如云,祥云霭霭鸟巢绕;
下联:京印流丹,。

( )
A.似火丹心,熊熊圣火心地燃。

B.丹心似火,熊熊圣火心地燃。

C.丹心似火,圣火熊熊心地燃。

D.似火丹心,圣火熊熊心地燃。

4、《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
A.青面兽北京斗武 B.景阳岗武松打虎
C.急先锋东郭争功 D.汴京城杨志卖刀
5、下面一句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最好的一句
月送花香浮小院,。

( )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斋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6、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
7、下列各项中,能与“四面湖山归眼底”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A.万紫千红总是春B.万家忧乐到心头
C.千锤万凿出深山D.万户争传新乐府
8、下列春联对偶不太工整的一项是()
A.丰年兆瑞三冬日,佳节呈祥二月花。

B.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C.和风万里风景好,盛世百行气象新。

D.神州南北春风意,海峡东西明月心。

二、填空题:
1、南京人杰地灵,曾在此居住过的文化名人灿若群星: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吴敬梓、鲁迅、徐悲鸿…小晴就此拟了副对联,但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的要求,请你修改。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
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你将下联改为:
2、“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

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横线上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细柳,下联:淡月隐梅花
3、请运用对偶知识对对子。

上联:
下联:海洋乃人类未来粮仓
4、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

5、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

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
下联:__________ , _____ _______。

7、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8、品对联,填成语。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

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

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

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乌龙潭对 ________ 莫愁湖对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_
10、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

1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的内容
(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下联调整为:。

12、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目:___________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

这一日,开炉取丹。

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13、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临绿水的轩斋。

后半句改为:
14、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15、有一副由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6、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请做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

上联: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下联: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下联改为:
17、在某班组织的对联交流活动中,有同学根据杜甫的《春夜喜雨》拟了上联“绵绵春雨润万物”,请你运用对仗的知识对出下联:_________ ____________。

18、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

19、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是“学问藏今古”,下联:_____ ____ _____。

20、上联:千里马,五更鸡,龙眼对马蹄。

下联:行踽踽,色匆匆,文竹对。

(填《水浒》人物)
21、请你任选下面某一文学人物的事件,为提供的上联拟出下联。

人物:①关羽②悟空
上联:孔明巧借箭足智多谋;下联:
22、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

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

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

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上联:下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