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及权威解读(全国卷)
![202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及权威解读(全国卷)](https://img.taocdn.com/s3/m/54a99a3cce2f0066f433228a.png)
2021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特点及权威解读(全国卷)结构与难度平稳平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结构与难度。
全国甲卷、乙卷试卷结构与2020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新高考Ⅰ卷、Ⅱ卷试卷结构与2020年新高考卷以及八省适应性测试卷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稳定的结构有利于考生保持稳定的心态,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难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与往年层级水平相近,保持平稳,在确保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的同时,让大部分考生有获得感。
材料选择平实平实主要落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考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选择日常生活中的语文材料作为命题素材,能给考生以亲切平实的感觉,便于考生思考作答。
选择考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材料入题,如全国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材料选取了《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文段,材料列举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不偷盗”“不造假”“不浪费”“不盲从”,分析网络空间的“底线意识”,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年考生对此并不陌生,看起来不至产生畏惧感。
选择日常生活话题入题,如新高考Ⅰ卷的“元宵节”,新高考Ⅱ卷的“中国画”,全国甲卷的“家常菜”等文段,均是当下典型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情境,材料接地气,直观效果好。
问题设置平和平和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与答案的要求上。
2021年语文卷,客观题选择项表述准确;主观题设问清晰,要求明确。
如新高考Ⅱ卷现代文阅读中,选用《放猖》《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两个文本,前者紧扣小孩子喜欢的“放猖”,从小孩子的视角,用小孩子的口吻和语言,叙述、描写小孩子的情感世界;后者从理论的维度诠释了“什么是生活语文”、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的道理。
两个文本相互参证,形成一组上佳的考试文本。
第9题就此命题:“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高考作文“三项原则”“两保创新”拟题法
![高考作文“三项原则”“两保创新”拟题法](https://img.taocdn.com/s3/m/9ba53c01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93.png)
高考作文“三项原则”“两保创新”拟题法作者:徐文燕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1年第06期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主题就是他的灵魂,内容就是他的血肉,结构就是他的骨架,而标题就是他的眼睛。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充分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性!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由拟题。
在这样的出题模式下,考生要想获得作文的高分,拟定一个好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在考场上如何才能拟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标题呢?首先要明确拟题的“三项原则”:一是“精准的原则”,拟题要精练准确,标题要点明任务、能揭示文章主旨;二是“简洁的原则”,题目的字数不能太长,要概括凝练,做到言简意赅,简洁但不简单,能够体现与材料的密切关系;三是“醒目的原则”,就是通过恰当地化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或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所拟的标题文采浓郁,靓丽夺目。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两保创新”法来拟题。
所谓“两保”,指的是“保守”法和“保险”法。
“保守”法,就是直接用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中心话题来做文章的标题;“保险”法,就是在材料的中心词前后添加适当的词语来扩充题目;“创新”法,就是先概括材料的中心话题,再運用各种手法加以润色,使标题显得“新颖、独特”。
下面运用“两保创新”法进行拟题训练: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时,陕西人王杰参加科举考试,本应是探花,因其字迹工整清秀大受乾隆皇帝的欣赏而拔为状元。
王杰入值上书房任总师傅时,教学十分严格,一次责罚读书不用功的皇太子颙琰(yóng yǎn即后来的嘉庆皇帝)下跪,恰巧被乾隆进屋看到,乾隆让儿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针锋相对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叹服,令太子复跪。
后来,颙琰慢慢收敛野性,学业大进。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2021江苏高考语文大纲
![2021江苏高考语文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c99312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e.png)
2021江苏高考语文大纲2021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一、命题指导思想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江苏卷)命题,将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试卷保持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弘扬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着力引导考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从而有利于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推进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考试能力建议中考语文考查学生鼓腮、认知、分析综合、品酒评价、抒发应用领域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整体表现为六个层级。
a.鼓腮:指辨识和记忆,就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品酒评价:指有写作材料的辨别、赏析和评点,就是以鼓腮、认知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写作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有某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存有看法,存有辨认出,存有技术创新,就是在鼓腮、认知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存有深浅相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
根据江苏省高考方案,另有加考内容。
必考和加考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甲、必考内容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一)语言文字运用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鼓腮a(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2.表达应用e(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3)辨析并修正病句病句类型:语序不当、配搭不当、成分残缺不全或赘余、结构纷乱;表音未明、不合逻辑。
同构思想在指对型函数中的应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同构思想在指对型函数中的应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ff1a5a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5.png)
数,所以指对跳阶的函数问题,在中学阶段没
有解决它的巧妙方法,只能构造隐零点代换来
简化,即通过 e x、x、
ln x 三者之间相互变换,即
x eln x , x ln e x 通过构造跨阶函数的同构式,
大大简化了分析和计算.
(二)师生互动,研究课题
3.指对函数同构之三生三释
生:同构式能解决什么问题?
e
x
x
2
( x 0) 的最小值为______;
ln x 1
x
2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 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 了 在 教 学 上
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小值;
不易操作的
能利用导数求某些函数 (选修2-2)结合函数的图象.了解 部 分 : 对 导
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 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 数 方 法 在 研
给定闭区间上不超过三 和充分条件;会利用导数求不超 究 函 数 性 质
性和变通性,从而在浩如烟海的
数学题目中寻找解题的规律.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
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同构方法的基本技巧步骤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识别题目的
类型、联想方法,在不同
的复合情境中抓住题目的
本质,寻找恰当的、最优
的构造函数的方法解决问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
解同构思想的
本质及优越性.
(3)让学生体
2
单调性,恒成立求参
(四)部分高考压轴题函数模型
思考 1:基本元素? e x , ln x, xe x , x ln x, 多项式函数
思考2:基本问题和应对策略?
1.切线问题:注意两类切线问题.
2021年高考数学真题名师评析(新高考全国1卷带解析)
![2021年高考数学真题名师评析(新高考全国1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ca4f76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d.png)
三、考点分布细目表
题号
命题点
模块(题目数)
1
集合的交集
集合(共1题)
2
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复数(共1题)
3
圆锥中基本量的计算
所以, ,如图所示,当直线 与曲线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时,当 时,直线 与曲线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故选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运算,考查数学运算与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难度:容易.
【答案】B
【解析】由 ,可得 ,故选B.
【点评】集合是高考每年必考知识点,一般以容易题面目呈现,位于选择题的前3题的位置上,考查热点一是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运算,二是集合之间的关系,这种考查方式多年来保持稳定.本题所给两个集合,一个是不等式的解集,但无需化简,一个是离散的数集,足见命题者有意降低试题难度,突出对交集概念的考查,该题难度与往年老教材全国卷 , 的文科集合试题难度相当.
③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由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底面是正多边形.
(3)旋转体的展开图
①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矩形的长(或宽)是底面圆周长,宽(或长)是圆柱的母线长;
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半径长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的底面周长;
③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扇环的上、下弧长分别为圆台的上、下底面周长.
故选A.
解法三: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则 时 恒成立.
对于A,当 时 , 恒成立,A满足条件;
对于B,当 时,由 ,可得B不满足条件;
对于C,当 时,由 ,可得C不满足条件;
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考查综合能力正向引导教学——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
![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 考查综合能力正向引导教学——2021年高考英语全国卷试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04a47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6d.png)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
识、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其中语音知识、词汇知 识和语法知识是语言的结构性知识,语篇知识和 语用知识是语言的运用性知识,它们共同构成学 生发展语言能力的知识基础 。 [2]12 英语试卷考查 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题型包括完形填空、语 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等。这些题型要求在正确理 解 文 章 主 旨 大 意 的 基 础 上 ,关 注 文 章 语 境 中 词 语、句子与整个篇章结构之间的联系,主要考查 对英语词法知识、句法知识及语篇知识的掌握情 况[1]55,引导中学英语教学全面实施课程标准,用 好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夯实英语语言基础。 2.2.2 凸显开放性和灵活性
3 稳定试卷结构和试题难度,提升试题命 制质量
2021 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命题充分考虑不同 区域考生群体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合理控制 试卷难度与试题区分度。针对第三批实施高考 综合改革 8 省市的新高考英语试卷,基于广泛调 研 和 适 应 性 测 试 的 数 据 分 析 ,科 学 设 定 试 卷 难 度,助力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 3.1 稳定试卷结构,全面考查语言运用能力
各套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多数试题考查推 断、归纳和概括等涉及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 高阶能力。在语篇选择上,阅读理解部分选取用 塑料废品制成发人深思的雕塑艺术品、“天才”的 定义标准及其演变、艺术教育走进中学课堂的实 践与讨论等主题。这些语篇以夹叙夹议的方式, 启发学生调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深入思考 文章主题和思想内涵。在题目设置上,全国甲卷 第 24 题要求选择最能描述一个动物繁育项目的 一个词汇,全国乙卷第 31 题要求选出能准确表达 语篇主旨要义的标题,新高考Ⅰ卷第 33 题询问作 者在第二段中提及 doctor 和 cheater 的原因。这类 试题需要学生使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根据 语篇内容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概括。 2.2 强调基础性,增强开放性和灵活性
高考语文命题规律及答题规范
![高考语文命题规律及答题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8825b6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6.png)
高考语文命题规律及答题规范语文高考之“高”(一)育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五育并举。
(二)考查指向:彰显核心价值,考查关键能力。
(三)试卷结构:结构稳定,守正兼顾创新。
(四)三种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语文高考之“时”(一)以时事热点为主要情境,体现时代特色。
(二)关联新课标、新教材,考教融合新时代。
(三)贴近考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考生学以致用、用有所成。
高考语文之“思”(一)思维本位,注重思维考查各有侧重1.现代文阅读I重点考查“理性思维”:追求清晰条理。
2.现代文阅读Ⅱ考查“感性思维、形象思维”:追求感悟与理解。
3.古文考查“历史思维”:古代人情事理之关系与关联。
4.古诗考查“共情思维”:读懂古人深层内心世界。
5.语用题考查“关联思维”:小语境的内在逻辑。
6.写作题考查“思辨力”:需要知其然+言其然+析其所以然+析其所以必然+明其何以然。
(二)运用“整体思维”进行思考与答题1.对整个文本整体关照下思考具体的问题。
2.思考答案和问题之间的逻辑完整性。
高考作文之“写”(一)满足写作“要求”四要: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四不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用足写作引导语“引导性”和“限定性”从给定材料中“得其意”,结合材料阐释其意,体现你(青年立场)的感悟与思考。
(三)写足材料的咀嚼与取舍材料呈现的背景、材料核心信息——身体天天变化,要辩证看身体的强弱,无论强者、弱者心态都要理性,要摆正,弱者尤其要自强。
这是写作强调情境、防宿构维度要求。
(四)写作讲究“章段句法”“章法”定全文框架,满足题目要求与自拟标题的层次性;“段法”见逻辑能力,一段内容有论证核心、多种论据和体现论证过程;句法显表达力,重点强化“结构句式”(过渡句、段首句、结句)、“修辞句式”(反问句、设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语法句式”(单句、复句、多重复句等)。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50d8d3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17.png)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一、前言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高考命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其命题要求和原则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命运和国家的未来。
深入了解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对于考生、教师和教育决策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综述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1. 命题要求: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首先要贴近教材,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
高考命题要求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的覆盖面和深度,给予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平衡考核。
还要注重突出学科的基础性和前瞻性,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2. 命题原则:2021年高考命题原则要遵循公平、公正、严谨的原则。
在命题过程中,要注重题目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保证题目的难易程度适中,确保对于各种类型的考生都具有公平性。
还要考虑到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考试的可行性,通过命题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深入探讨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1. 命题要求的深度探讨: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要贴近教材,这意味着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力。
在命题过程中,要围绕教材内容进行,但并不是简单地照搬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对知识点进行灵活的组合和运用,考查考生对于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
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是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的重要方面。
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命题中要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死记硬背。
2. 命题原则的广度探讨:2021年高考命题原则的广度在于要考虑到不同类型考生的实际情况,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类型考生的需求。
要注重题目之间的融合性和关联性,更好地检验考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
在命题过程中,要考虑到教育的社会性和可持续性,注重考查学生的现实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4d7e0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04.png)
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一、命题要求1. 导向性要求高考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教育考试,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高考命题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引导教学,引领教材,引导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2. 科学性要求高考命题必须遵循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保证试题的严谨性、规范性、公平性。
试题要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基础性要求高考是高校招生考试,考查的是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因此,高考命题必须注重基础性,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题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过分追求细节和偏题怪题,让考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轻松应对考试。
4. 创新性要求高考命题必须注重创新性,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试题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让考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5. 人文性要求高考命题必须注重人文性,关注考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和人文素养。
试题要注重对考生文化素养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文化传承问题等,促进考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二、命题原则1. 科学命题原则高考命题必须坚持科学命题原则,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命题。
试题要符合科学规律,内容科学、严谨、规范,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突出对思维能力的考查。
同时,试题要体现公平性原则,避免出现歧视性试题。
2. 导向性原则高考命题必须坚持导向性原则,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试题要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引导考生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试题要体现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引导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3. 人文性原则高考命题必须坚持人文性原则,关注考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和人文素养。
升维思考,降维解题——例谈高考数学中的“高观点”试题
![升维思考,降维解题——例谈高考数学中的“高观点”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53e8fcaeefdc8d377ee321f.png)
理的思想进行判断犳(狓)=(1-狓2)e狓 是否符合拉格 朗日中值定理的成立条件,因为犳(狓)=(1-狓2)e狓 在 [0,狓](狓 >0)上连续,所以在(0,狓)(狓 >0)可以求 导,接着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指导下梳理后续的解
题构成,存在一个ξ
∈
(0,狓)使得犳′(ξ)=
犳(狓)-犳(0), 狓-0
入到当前的教学中,对于高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有更强的辅助作用,将更精炼的理论与当前的数学学
习结合在一起,使得高中生更深刻地体会和认知数学
学科的学习乐趣.
2.定积分理论在高考数学试题中的运用
纵观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试卷,对于高等数学知
识的运用痕迹随处可见,在日常高考数学知识教学的
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意识地为学生梳理相关的数学理
犳(狓)单调性的判断,得出犳(狓)在(- ∞,-1-槡2),
(-1+槡2,+∞)上单调递减,在(-1-槡2,-1+槡2) 上单调递增.
在解答问题(2)的时候,为了判断犿 的范围,要对 函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对狓 的情况进行分类,也 就 是首先判断犳(狓)≤ 犿狓+1当狓=0时,就成立,犿 ∈ 犚;其次进行更为复杂的狓 ≠0的情况进行讨论,也 就是当狓>0,犿 ≥犳(狓狓)-1=犳(狓狓)- -0犳(0),基于对函 数形式的上述变形结合高等数学的拉格朗日中值定
一个常数,对 于 函 数 变 形 不 会 产 生 特 别 的 影 响,高 中
生在不了解定积分知识的时候,在分析这道题目的时
1
∫ 候常常会受到 犵(狓)d狓 的干扰,过度在意一个并不 0
1
∫ 了解的 犵(狓)d狓 形式.但是一旦高中生对于高等数 0
学中的定积分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可以正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必备 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情分析学案(1)
![2021届高考数学一轮必备 1.2《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情分析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9e56a30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a.png)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情分析1.考查四种命题的意义及彼此关系.2.考查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等概念的明白得.基础知识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顶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能够判定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定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定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命题:一样地,咱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能够判定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2.四种命题:(1) “若p,则q”是数学中常见的命题形式,其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2)假设原命题为“若p,则q”,那么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否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则p⌝”.(3)互为逆否的命题是等价的,它们同真同假.在同一个命题的四种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可能为0,2,4个.(4)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第一,只有“若p,则q”形式的命题才有否命题,其形式为“若p⌝,则q⌝”,而这种形式的命题的否定是只否定结论,即“若p,则q⌝”;第二,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一真一假,而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注意事项(1)逆命题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命题;(2)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同真假.(3)概念法:直接判定“假设p则q”、“假设q则p”的真假.并注意和图示相结合,例如“p⇒q”为真,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4)等价法:利用p ⇒q 与綈q ⇒綈p ,q ⇒p 与綈p ⇒綈q ,p ⇔q 与綈q ⇔綈p 的等价关系,关于条件或结论是不是定式的命题,一样运用等价法.(5)集合法:假设A ⊆B ,那么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假设A =B ,那么A 是B 的充要条件.典型例题题型一 命题正误的判定【例1】设命题p :函数sin 2y x =的最小正周期为2π;命题q : 函数cos y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那么以下判定正确的选项是( )(A)p 为真 (B)q ⌝为假 (C)p q ∧为假 (D)p q ∨为真【答案】C【解析】函数x y 2sin =的周期为ππ=22,因此命题p 为假;函数x y cos =的对称轴为 Z k k x ∈=,π,因此命题q 为假,因此q p ∧为假,选C.【变式1】 给出如下三个命题:①四个非零实数a ,b ,c ,d 依次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d =bc ;②设a ,b ∈R ,且ab ≠0,假设a b<1,那么ba >1; ③若f (x )=log 2x ,那么f (|x |)是偶函数.其中不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解析 关于①,可举反例:如a ,b ,c ,d 依次取值为1,4,2,8,故①错;关于②,可举反例:如a 、b 异号,尽管a b<1,但ba <0,故②错;关于③,y =f (|x |)=log 2|x |,显然为偶函数,应选B.答案 B题型二四种命题的真假判定例2.(2021年高考辽宁卷文科5)已知命题p:∀x1,x2∈R,(f(x2)-f(x1)(x2-x1)≥0,那么⌝p是()(A) ∃x1,x2∈R,(f(x2)-f(x1)(x2-x1)≤0(B) ∀x1,x2∈R,(f(x2)-f(x1)(x2-x1)≤0(C) ∃x1,x2∈R,(f(x2)-f(x1)(x2-x1)<0(D) ∀x1,x2∈R,(f(x2)-f(x1)(x2-x1)<0【变式2】已知命题“函数f(x)、g(x)概念在R上,h(x)=f(x)·g(x),若是f(x)、g(x)均为奇函数,那么h(x)为偶函数”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 B.1 C.2 D.3解析由f(x)、g(x)均为奇函数,可得h(x)=f(x)·g(x)为偶函数,反之那么不成立,如h(x)=x2是偶函数,但函数f(x)=x2e x,g(x)=e x都不是奇函数,故逆命题不正确,故其否命题也不正确,即只有原命题和逆否命题正确.答案C题型三充要条件的判定【例3】(2021年高考天津卷文科5)设x∈R,那么“x>12”是“2x2+x-1>0”的()(A)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答案】A【解析】不等式0122>-+x x 的解集为21>x 或1-<x ,因此“21>x ”是“0122>-+x x ”成立的充分没必要要条件,选A.【变式3】 (2013山东模拟)设{a n }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那么“a 1<a 2”是“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 ).A .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解析 a 1<a 2且a 1>0,那么a 1(1-q )<0,a 1>0且q >1,那么数列{a n }递增;反之亦然. 答案:C高考题赏析:一、充要条件与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例1】设x ,y ∈R ,那么“x ≥2且y ≥2”是“x 2+y 2≥4”的( ).A .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二、充要条件与方程结合的解题策略【例2】设n ∈N *,一元二次方程x 2-4x +n =0有整数根的充要条件是n =________.三、充要条件与数列结合的解题策略【例3】设{a n }是等比数列,那么“a 1<a 2<a 3”是“数列{a n }是递增数列”的( ).A .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四、充要条件与向量结合的解题策略【例4】假设向量a =(x,3)(x ∈R ),那么“x =4”是“|a |=5”的 ( ).A .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没必要要条件五、充要条件与三角函数结合的解题策略【例5】 “x =2k π+π4(k ∈Z )”是“tan x =1”成立的( ). A .充分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巩固提高1.以下三个命题:①“a >b ”是“a 2>b 2”的充分条件;②“|a |>|b |”是“a 2>b 2”的必要条件;③“a >b ”是“a +c >b +c ”的充要条件.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 解析 ①由2>-3⇒/ 22>(-3)2知,该命题为假;②a 2>b 2⇒|a |2>|b |2⇒|a |>|b |,该命题为真;③a >b ⇒a +c >b +c ,又a +c >b +c ⇒a >b ;∴“a >b ”是“a +c >b +c ”的充要条件为真命题.答案 ②③2.设a ,b 是向量,命题“假设a =-b ,那么|a |=|b |”的逆命题是( ).\A .假设a ≠-b ,那么|a |≠|b | B .假设a =-b ,那么|a |≠|b |C .假设|a |≠|b |,那么a ≠-bD .假设|a |=|b |,那么a =-b解析 “假设a =-b ,那么|a |=|b |”的逆命题是“假设|a |=|b |,那么a =-b ”. 答案 D3.关于函数y =f (x ),x ∈R ,“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y =f (x )是奇函数”的( ).A .充分而没必要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没必要要条件 解析 假设y =f (x )是奇函数,那么f (-x )=-f (x ),∴|f (-x )|=|-f (x )|=|f (x )|,∴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但假设y =|f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如y =f (x )=x 2,而它不是奇函数,应选B.答案B4.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A.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B.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不是偶数C.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D.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整数不是偶数解析原命题是全称命题,那么其否定是特称命题,应选D.答案D5.命题“假设a>b,那么2a>2b-1”的否命题为 .答案若a≤b,那么有2a≤2b-1。
2021届浙江省高考数学学案:第一章第2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21届浙江省高考数学学案:第一章第2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7600f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0.png)
第2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试要求 1.了解命题的概念,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了解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2。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判断并证明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知识梳理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时,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q且q 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且q⇒pp是q的充要条件p⇔q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且q p[常用结论与易错提醒]若A={x|p(x)},B={x|q(x)},则(1)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2)若A⊇B,则p是q的必要条件;(3)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4)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5)若A 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6)若A B且A B,则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诊断自测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x2+2x-3〈0"是命题。
()(2)命题“若p,则q”的否命题是“若p,则綈q”.()(3)当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4)“若p不成立,则q不成立”等价于“若q成立,则p成立"。
( )解析(1)错误。
该语句不能判断真假,故该说法是错误的.(2)错误。
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
答案(1)×(2)×(3)√(4)√2.(选修2-1P6练习改编)命题“若α=错误!,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A。
若α≠错误!,则tan α≠1 B。
高考化学命题整体分析及备考策
![高考化学命题整体分析及备考策](https://img.taocdn.com/s3/m/86155f2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2.png)
复习备考'UX1Ibeikao s s中。
教学参考高考m学命题整体分栋及备考策略刘孝元(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710061)文章编号:1〇〇2-2201(2021 )01^0051七2 中图分类号:G632.02020年高考是在既没有“考试大纲”又没有“考试说明”的条件下,只是在全面落实“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在全国人民并肩抗击新冠病毒性肺炎的背景下,师生坚持线上线下高考复习中实施的。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坚持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颁布的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托,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分类施策、合理设计试卷,有利于考生发挥自身水平,促进考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了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根据高考化学试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知,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的总基调应与2020年相同,一定会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考题的命制将由以能力立意、内容导向的命题策略转向核心价值引领,学科素养导向,真实情境驱动的命题策略,继续以核心价值引领,以学科素养为导向,以关键能力为重心,以必备知识为根基的理念构建整体的命题框架体系。
因此,2021年高考备考,首先要认真学习高考评价体系的有关内容,全面深人理解“一核四层四翼”的精神,系统研究2020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并能辩证地归纳出新时代高考的命题特点。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不是基于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但是落实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考试评价理念2020年和2021年都是高考改革过渡时期,2021年的改革过渡的步伐可能要迈得大一些,也就是说,当外界因素干扰少的时候,高考改革跟国家经济改革发展一样,要上一个新台阶。
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突出“一核四层四翼”的育人方向。
化学学科必须要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此,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要精选和自编一些与我国国情相关的素材作为试题情境,让学生树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强国而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促进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高考复习和考试的教育功能。
2021年安徽高考改革政策
![2021年安徽高考改革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c4facb81ed9ad51f11df25d.png)
2021年安徽高考改革政策篇一:2021年中国高考改革资料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2021-2021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关于“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和“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入学机会公平、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的精神,根据我市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一)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二)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的需求,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选拔更多的适合培养的学生。
(三)适应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引导基础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接受程度和方案的可操作性,稳妥推进,分步实施。
二、命题原则高考命题要以科学、公平、准确、规范为目标,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求,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体现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与衔接,体现首都基础教育整体质量和学生个性化发展水平,体现中学教育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命题要在多年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更加重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先进教育测量理论、命题技术,结合北京实际,命制出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能力提高的试题。
在现有高考试题资源库基础上,采取更大范围向社会征题的方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进一步丰富充实高考试题资源库。
命题采用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和语言,避免人为设置障碍和繁难偏怪,使学生能用熟悉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关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期间所积累的基础知识,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实现。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b497a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a.png)
标题: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一、引言高考是衡量学生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考试,其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对于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1年高考的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高考。
二、命题要求1. 考试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高考命题要求涵盖全面,既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要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命题要科学、严谨,避免出现偏题、怪题等现象。
2. 考试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高考命题要求采用多种考试形式,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命题要灵活多变,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
3. 命题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高考命题要求使用准确、规范的语言,避免出现歧义、误解等现象。
同时,命题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题意。
三、命题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高考命题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所有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参加考试。
命题要避免出现地域性、性别性等歧视现象,确保考试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 科学性原则高考命题要坚持科学性原则,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命题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命题要注重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确保考试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导向性原则高考命题要坚持导向性原则,引导考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命题要注重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考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动态。
同时,命题要注重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备考建议1.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包括各科目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高考的挑战。
2.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动态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科前沿动态,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d1fd9102a58da0116d1749af.png)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一.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一)2021年高考命题的六大要求2021年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
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要求1: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
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要求3: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二)2021年高考命题的十项原则原则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
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原则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
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
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2021高考生物命题思路,新高考新方向!
![2021高考生物命题思路,新高考新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7838198cb84ae45c3a358c16.png)
2021高考生物命题思路!新高考省份高考新方向!01命题思路一、把握正确的评价导向选考科目考试是高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必须有利于高校招生的选拔,既要关注高中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也要关注生物学基本技能的考查,还要十分关注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要关注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生物选考试卷有大量试题着眼于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这既考查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方面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也体现了教学评价在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作用。
如第7题以“两山”理念为背景切入,考查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第20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考查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关注人与自然。
二、严格遵照考试说明生物选考考试的命题严格遵照《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要求,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核要求、考试范围和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稳定,不超纲,无偏题怪题,试题表述清晰,知识落点和能力要求不超考试范围。
以情境为载体,坚持能力立意的基础上考查知识内容,全面考查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坚持稳中求进生物选考考试的命题,坚持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命题设想。
稳中求进的命题,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也符合我省普通高中的教学实际,还能发挥对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引领作用。
与往年相比,本次考试试卷的试卷结构、考点分布、能力考查要求、试卷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
试卷整体难度保持平稳,并有一定的梯度,从而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良好的区分度,有利于合理达成等级赋分。
在整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本次试卷最为突出的是试题情境更丰富、更接近真实,试题情境更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等社会热点,更有利于能力考查和学科核心素养评价。
四、坚持考查主干生物学考试在考查生物学的基本内容时,特别要注意考查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坚持考查主干,不考查细枝末节,从而有利于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研究必备的观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理解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高考命题要求和命题原则
2021高考命题将继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高考的核心功能,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
各学科命题都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高考命题6大要求
要求1
试题设计不超出《新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和教材要求。
要求2
试题要求,必须科学规范,目标明确,在学术上没有争议。
题目立意情境和设问应科学、可信、新颖、灵活,表达方式应合理、有效、准确、简捷。
要求3
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应具有合理的覆盖和比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求4
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
要求5
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要求6
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答题量和思维量与赋分值应合理。
高考命题10大原则
1.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
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2.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
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
同样的考点知识,今年这情境,明年那情境,今年这样问,明年那样问,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入易出难,路多口小,层层设卡,步步有难
高考为了保证选拔功能,试题必须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较难的题目,考生一般入题较易,之后会发现解题的方法很多、路子很宽,但越走越窄,越来越难。
试题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问都要拦住一批考生,只有最优秀的才能走到底。
4.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
考生在考场上看题时间少,做题时间少,想题时间多,“想”就是思维,高考试题就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进而体现考生的关键能力和
学科素养。
5.体现国情,公平公正,以生考熟,直击软肋
命题者在编制每一道试题时都要考虑我国的地域及民族等因素,努力做到对每一位考生都公平。
所谓“以生考熟”,就是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大家都没见过、没做过,老师也没讲过,这类问题能考查学生的能力,是考生的群体性“软肋”。
6.起点很高,高屋建瓴;落点较低,回归高考评价体系
比如政治有些问题好像提给总经理、董事长,甚至是县长、市长的。
物理化学等理科类试题有的是尖端科研课题、甚至是获诺贝尔奖的问题内容,起点很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很低。
7.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
重点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
高考命题首先设定考查的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使支撑学科的主干知识保持较高的考查频率,新考纲补充的考点要选择性的考,以此为基调展开考查网络,拓宽考查空间。
8.共性好考,个性难考,试题开放,探究创新
高考也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考查,共性考查比较容易,个性考查难度较大,因此高考试题一定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考查,体现考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
9.小口切入,深入挖掘,小中见大,思维穿透
试题往往从比较小的一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小中见大,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实际上是对思维穿透力及深刻性的考查,试卷中除了基础题以外,其余的都需要较大的思维量去穿透表面,触及本质。
10.掌握理论,学以致用,学科价值,重在应用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高考试题的学科价值在于考查知识的“应用性”,用知识解决问题,正是命题的目的所在。
人文学科要与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热点问题相结合,自然学科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使本学科试题更加具有实际性、应用性和学科性。
2021年高考备考中的重点关注
本文解读更偏重从语文的角度,本文也在告诉大家,不止语文,很多学科的命题在新高考、新课改大背景下,都呈现新的特征。
大家要在国家的指导性要求和原则下挖掘出新的着力点和提升点。
01关注日常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2021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一些新考题,会把日常生活中的内容融合到考题中。
比如说,天问一号传回首幅火星图像!这个点,考察的学科就有高考语文作文,物理等学科的考题。
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因为,这个也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02关注优秀的民族文化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肯定和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优化,同时我也看到高考考题,更倾向于考察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共济、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以及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大同等观念,是民族融以创新和发展的基础,要继承并发扬光大。
03关注热点素材
对于2021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说,做一些新型的考题,比如作文,你可以看一看最新的热点素材,特别是关于历史、文化的内容,这是2021年高考作文最大的热门。
04关注情境
要加强情景化写作训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能力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就包含了强化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活需求。
演讲稿等特定的实用性文体与考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更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强化“情境性”写作十分必要。
05关注灵活运用
掌握好现代文阅读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讲方法,少讲套路。
语文教师参考大学教材《文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知识进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灵活运用,是语言学科高考的灵魂所在。
06关注多地命题方式
认真对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进行灵活的背诵,研究全国卷、地方卷命题的方式。
语言运用题命题形式将有所改变。
总而言之,语言运用题将走向大融合时代,它将与阅读题完全融合,真正测试考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学科素养。
07提高素养,关注积累
提高政治文明素养,坚持“四个自信”,落实“一体四翼”。
语文学科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是平时必须积累和形成的。
重视语文经典文本阅读,重视热点时评阅读,夯实语言的积累。
08关注新课程标准理念落地
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将合二为一,注重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地。
09关注多种阅读
重视整本书籍的阅读与群文阅读。
整本书阅读首先就是“养性”,涵养性情,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书,感受读书之美,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有意识考查读书的情况,包括课外阅读、经典阅读、阅读面与阅读品味。
更加注重阅读量及阅读速度,题量会有所增加。
复习备考中,要把精读略泛快读结合起来。
010关注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
精心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考试评价体系》以及各种与高考相关的政策,提高政治站位。
011关注阅读视野
命题选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题型将偏重检索和判断,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扩大阅读视野,高考中的阅读材料几乎没有鸡汤文,师生可以多读《新华文摘》,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012关注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试题变化最大。
近几年文言文的阅读题,绝大部分都是历史,而且很多时候出人物传记,传记具有情景性。
断句和翻译是最能够考查文言文阅读水平,平时需要多练习,多看古书。
虚词、动词知识性的考查,相对减少。
013关注古文化常识
近几年,高考语文还增加了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未来也将会持续下去。
这些题目难度也不大,但就靠平时积累,这些题目正好是拉分项。
014关注多种文体和时代性
高考作文要重视议论文,但不能放弃叙事文,甚至散文,还要“防止套题”。
作文的思
辨性的能力进一步加强;时代性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