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语文
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
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刘敬智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
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
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苏教版
始 终 眷 恋 着 祖 国
刘 敬 智
预习课文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眷恋(
诬蔑(
) 诞生(
) 募集(
) 萌发(
) 签定(
)
)
感知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 着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文章内容, 找出文章叙事线索。
课文内容
分析结构
理清思路,体会本文在谋篇 布局上的特点。
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
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 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 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 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 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 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 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
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 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 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 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同学们,今天我们 走近伟人, 感受到了他的学识和智慧,他拳拳 报国的赤子之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 态度。临近结束的时候,你能用自 己的方式对他做出一个评价吗?或 者是一句颁奖辞,或者是一幅对联, 或者是……
•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 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 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 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 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 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
1929年到1934年,钱 学森在交通大学机械 工程学院读书,这是 1934年的毕业照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 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 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系统 科学思想家。浙江省杭州市人,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 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 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 下深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 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 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回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苏教版
第二十六页,共36页。
小结(xiǎojié)
1.内容: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 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tiáojiàn),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 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写作(xiězuò)特点:
第十六页,共36页。
(4).被世界公认(gōngrèn)为力学界与 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 路人之一 。
·
(5).被世界公认为
冯
卓越的空气动力学
卡
家、现代技术的先驱
森 (xiānqū)、工程
控制论的创始人
第十七页,共36页。
虽然钱学森在美国成绩辉煌,待遇丰厚,但他从 来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1949年10月1日,心 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心中萌发了一个(yī ɡè)强烈的念 头:回到祖国去,他能顺利的回来吗?
后来我就离开了村庄。后来我就游走了,像一 缕炊烟一样,从村庄的上空,从母亲的眼神里, 从我所钟爱的鸟声中,游走了。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从此,我在村庄的那一片天空的背影里,寂静 地消失。
一缕缕飘得太远的炊烟,远过了母亲呼唤(hū huà n)的声音,远过了村庄的温暖,远过了一 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距离。
对新中国的高度(gāodù )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 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gāodù )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 (gāodù )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 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第二十五页,共36页。
启发(qǐfā):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 等国政府(zhèngfǔ)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 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 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你知道哪些, 介绍给同学。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始终眷念着祖国》精美课件
始终眷念着祖国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文导入
1955年中秋,天安门广场沐浴在旭日朝阳的
辉煌中,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海外归来,面对巍
峨的天安门城楼深深弯下了腰,透过泪水,他无 限感慨地自言自语道 :我终于回来了,我一定要
把全部力量贡献给新中国。他就是后来成为“导
弹之父”的钱学森。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 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
育读者的一种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
重要的应用文体。
字词积累
mù 募集
shì 保释
dài 非法逮捕
zhuó
卓越
ɡã 与世隔绝
板书设计
始 终 眷 恋 着 祖 国
创业辉煌 眷恋祖国 历经困阻 如愿归国 时 间 顺 序
爱 国 的 赤 子 之 心 Nhomakorabea课文主旨
这篇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 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 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 的赤子之心。
艺术特色
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课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这是明线;以钱学森眷恋祖 国的深情贯穿,这是暗线。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 感变化。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详略得当。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太多了,但作者紧紧 扣住他对祖国执着的爱来选 材。组织材料又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句段品析
7.“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向祖国母亲发 出了求救的呼声。”如何理解他的举动? 【答案】钱学森向祖国母亲求救这一举动表明了钱学森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 和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也展示了他回国的坚决。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始终眷恋着祖国 (共42张PPT)
钱学森的求学经历是构成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就
读的都是著名的学校,拜读于名师门下,获得博士学位, 留在名校任教。这些都说明他学习成绩优异,为下文写他 参与火箭技术研究和美国当局百般阻挠他回国做铺垫,衬 托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深深眷恋。
2.(福建泉州中考,T14)第4段中评价钱学森“是卓越 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 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 为什么? 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三个科学领域的
词语释义
①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文中指拜师求学。 ②深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 ③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深切地留恋。 ④门生:学生。
⑤软禁:不关进牢狱但是不许自由行动。
⑥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⑦募集:广泛征集。 ⑧触怒:触犯使发怒。 ⑨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4.(山东济南中考,T2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 有特色,试从写作角度对前5段进行分析。 前4段叙述钱学森的成才经历以及在学术上取得的 成就,此为“蓄势”,第5段点题,表现出学术上取得 的辉煌成就与生活上的优裕未能掩盖他对祖国的深情眷
恋,突出了钱学森思乡心切的感情。
5.文中为什么要引用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如果把引用 的话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美国海军次长不准钱学森回国的态度很坚决,不
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的,说明了钱学森在更广泛的
学术、科技研究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可随意调换。
3.(山东潍坊中考,T19)第5段中两次提到“不止一 次”,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
两个“不止一次”都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
绕的眷念。不同在于,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 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 的怀念,突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实用课件:26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实用
课件:26 页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共同歌唱刘敬智始终眷恋着祖国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眷恋()诞生()萌发( )
诬蔑()募集()签定( )
预习课文
高度的赞誉
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钱学森。
(新)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 头不是在1949年10月1日才突然产生的。
“始终”一词说明钱学森“回到祖国去”的念
大家可以从原文中找到证据,证明钱学森早在新中国诞生之前就眷恋
着祖国吗?
第5段中两个"不止一次",证明了钱学
森早就有了归国的念头。
文中说"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 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 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 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 (1) 两 个 " 不 止 一 次 " 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 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 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 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对故 土的眷恋之情。
21 21 世纪教育网 世纪教育网
积累字词 gēng 庚 áo 遨游 juàn 眷恋
jū
拘留
chù
触怒
mù
募捐
解释词语
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 拜师求学的意思。 营救:设法援救。营,谋求。
21世纪教育网Βιβλιοθήκη 理清思路:拜师求学
钱学森于 1911 年 12 月 11 日出生在上海, 1934 年 毕业于上海交大。 1935 年赴美留学, 1934 年,钱学 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 1936 年在美国获 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1955 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 抱。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 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 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爱国 报国的赤子之心
饱受折磨
胜利回来
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二单元《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
钱学森的老师——著名物理学家
冯 卡 门 教 授
获得博士学位(航空和数学)——学位的 最高一级
1939年, 28岁海外扬名 难忘祖国
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从海军次长的话语我们可以想象钱学 森的回国之路将会如何的艰辛。
探究
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 “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 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 时代的房子。
小结
1.内容: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 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 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 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写作特点:
(1).线索清楚,脉络分 明。
明线:以时间为线索: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饱受折磨 胜利归来
暗线: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之一——钱学森
• 它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 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予钱 荣学 誉森 称和 号妻 仪子 式蒋 上英 。在
授
荣获 誉“ 称国 号家
杰 出 贡 献 科 学 家
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词,高度 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
出的贡献。
走近钱学森
一.拜师求学,初显锋芒。
5.这种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 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做了那 些回国的准备?
⑴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精美课件(22张PPT)
小练笔(仿写句子)
我,作为一名老师, 爱国小诗 认真尽职地上好每一 爱国更要报国! 节课, 我,作为一名学生, 那便是我的爱国; 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好每一节课 , 仔细耐心地批好每一本 那便是我的报国; 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 作业, 那便是我的爱国; 那便是我的报国; 悉心关心每一位学生, 尊敬每一位老师 , 那便是我的爱国。 那便是我的报国。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钱学森对祖国 “眷恋”之情的语句。
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 · · · · · 梦见那所伴他 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2、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 · · · · · 天天准 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3、为了回国的方便· · · · · · 有他们的祖父和外 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4、1955年6月· · · · · · 写信向祖国母亲发出了 求救的呼声。
募集( ) 保释( ) 枪毙( ) 恐吓( ) 生涯( ) 眷恋( ) 卓越( ) 萌发( ) 诬蔑( ) 据理力争( ) 非法逮捕( ) 庚子赔款( )
正音练习:给红色字词注音
募集(mù ) 保释(shì ) 枪毙( bì ) 恐吓(hè) 生涯( yá ) 眷恋( juàn ) méng 卓越( ) 萌发( ) 诬蔑( miè) zhuó 据理力争( jù ) 非法逮捕( dài ) 庚子赔款( gēng)
⑴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⑵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⑶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⑷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 在想念他们。
4、 钱学森写信向祖国母亲求救,说明了什么?
提示: 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 祖国的急切心情。
1955年钱学森一家乘克莱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
6月写信,9月回国
(四)厚积簿发,补充“眷恋”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遨游( áo ) 萌发(méng) 诬蔑( wū miè ) 募集( mù )
拜读: 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这里是拜师求学 的意思。
遨游: 漫游,游历。 萌发: 比喻事物发生。这里是产生的意思。 诬蔑: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募集: 广泛征集。 保释: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法
律的规定取保获释。
3.文章意在写钱学森为回国所做的艰苦斗争,表现 他深深的爱国之情,为什么开篇先写他的求学经历呢?
钱学森的求学经历是构成本文的重要部分。文章开篇写钱 学森曾就读的学校,有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这些都是著名的学校。 之后钱学森又拜读于冯·卡门门下,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这些都充分说明钱学森学习成绩的优异,为后文写他参与火箭 技术研究工作和美国当局百般阻挠他回国做铺垫。因而,本文 从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写起是非常有必要的。
1.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 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 不愿放他回中国。”
(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 达起什么作用?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 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 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 (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2.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 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积极准备。他 们做了哪些准备?
(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钱学 森【颁奖词】(民族脊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始终眷恋着祖国莱蒙托夫:祖国素材苏教版.doc
莱蒙托夫:祖国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无论是鲜血换来的光荣、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
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的神圣的传言,
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籍的幻梦。
但我爱—我不知道为什么——
它那草原上凄清冷漠的沉静、
它那随风晃动的无尽的森林、
它那大海似地汹涌的河水的奔腾;
我爱乘着车奔上那村落间的小路,
用缓慢的目光透过那苍茫的夜色,
惦念着自己夜间的宿地,迎接着
道路旁荒村中那点点颤抖的灯火;
我爱那野火冒起的轻烟、
草原上过夜的大队车马、
苍黄的田野中小山头上
那一对闪着微光的白桦。
我怀着人所不知的快乐
望着堆满谷物的打谷场、
覆盖着稻草的农家草房、
镶嵌着浮雕窗板的小窗;
而在有露水的节日夜晚
在那醉人的农人笑谈中,
观看那伴着口哨的舞蹈,我可以直看到夜半更深。
【最新整理版】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ppt课件1.pptx
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钱学森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毅然放弃国 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中 国。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主要写了钱学森的哪 五件事?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 饱受折磨 胜利回来
细读感悟
为回国钱学森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
1、美国移民局通知他,不许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 恐吓。 2、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关押15天。 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钱的自由,要他一个月到移民局报到一 次,并不准离开洛杉矶。 4、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五年的时间。
相同点:爱国。 不同点:友人是用具体的事物来寄托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钱学森是把这份思念转化为了实际行动,用自己的智
慧和力量去为祖国做贡献。
钱学森让后人仰视的理由,不仅仅是他让人仰望
的科学成就,更是他流淌在血液里的报国情怀。
他使我们明白: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 还需要真实的本领,真正的才干。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 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的旗帜, 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
钱学森 中国人的骄傲!
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
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 箭之王”。
品味语言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 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 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 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表现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第一个“不止一次”是对祖国的眷恋; 第二个是对故土的眷恋。 成语:魂牵梦绕、望眼欲穿、归心似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
刘敬智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
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
·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
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
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
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
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
厚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
钱学森兴奋极了。
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0年7月,已经下定决心返回祖国的钱学森,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告诉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国。
这位次长大为震惊。
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
1950年8月,钱学森买好了机票,准备搭乘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离开美国。
9月中旬,他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院“古根海
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职务。
与此同时,他已将许多科学书籍和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
就在这时,他突然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
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还搜查并扣压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本,诬蔑他企图运送机密科学文件回国。
那时,中美在朝鲜战场正处于交战的敌对状态。
美国正盛行法西斯式的麦卡锡主义。
钱学森的回国决心触怒了美国当局。
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了15天。
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募集了1.5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
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要他每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且不准离开他所在的洛
杉矶。
联邦调查局的特务一直监视他,时常闯入他的研究室和住宅捣乱。
他的信件和电话也都受到了检查。
为了减少朋友们的麻烦,整整五年,钱学森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
但是,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他的夫人蒋英回忆说:“那几年,我们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飞机动身回国。
”
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
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
那时候,他的七岁男孩和五岁女孩也都知道,离美国远远的地方--中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着他们。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了求救的呼声。
周恩来总理对此非常重视,立即指示,速将此信送给中国驻波兰大使王炳南,指示他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
在铁的事实面前,美方代表无言以对。
不久,美有关方面匆忙通知钱学森可以离美回国。
1955年9月17日,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蒋英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胜利地乘坐轮船驶向东方的祖国。
教材简析
《始终眷恋着祖国》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苏教版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课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爱国情怀。
祖国意味着大地、江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等等。
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
《始终眷恋着祖国》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
----中国我民的骄傲》,课文节选的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
祖国的那部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