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中的实际经济1
XXX《西方经济学》模拟测试题1-4参考答案
XXX《西方经济学》模拟测试题1-4参考答案1.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因此,正确答案为a。
2.收入分配的平等标准指的是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
因此,正确答案为c。
3.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减少,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需求富有弹性。
因此,正确答案为c。
4.劳动力总量包括工作年龄人口中的所有就业者和失业者。
因此,正确答案为b。
5.在均衡价格下,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因此,正确答案为c。
6.如果要使总产量达到最大,则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应该使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因此,正确答案为a。
7.公共物品的特征是一人多消费其它人就要少消费。
因此,正确答案为c。
8.在短期,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递增。
因此,正确答案为a。
9.根据凯恩斯的黏性工资理论,当劳动的供大于求时,名义工资滞后下降。
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会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和利率降低。
因此,正确答案为b。
11.根据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减少的原因是消费减少。
因此,正确答案为a。
1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3.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因此,正确答案为c。
14.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
因此,正确答案为abc。
一、文章改写:a。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b。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福利和个人幸福也会得到提升。
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c。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
d。
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可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等。
15.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条件下,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这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判断正误题:1.√2.×(应为“小于”)3.√4.√5.×(应为“无差异曲线切消费可能线的斜率等于价格比率”)6.√7.√8.×(应为“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找到工作”)9.√11.×(应为“等于平均成本时”)三、填空题:1.实证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是什么(事实本身)”,规范方法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好坏)”。
生活中的经济学一试题与答案
一、有关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B.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其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C.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收入已经很高,人们希望有闲暇替代工作;D.当工资增加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工资则劳动的供给开始减少。
正确答案:A垄断厂商把商品购买量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级,对不同等级的购买量索取不同的价格。
以上我们称之为:A.一级差别定价B.二级差别定价C.三级差别定价D.四级差别定价正确答案:B菲利普斯曲线的思想是菲利普斯在哪篇文章中首先提出来的?A.《出门散步的经济学》B.《关于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分析》C.《封闭经济中的稳定政策》D.《1861-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D小明吃一个苹果的效用为3,吃两个苹果的效用为7,吃三个苹果的效用为5,则第三个苹果的边际效用为:A.1B.C.-2D.-1正确答案:C属于货币主义的经济学家是:A.萨缪尔森B.索洛C.弗里德曼D.卢卡斯正确答案:C在对消费者征税时,税收最终更多由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承担?A.生产者消费者C.平均负担D.根据题中条件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D根据等边际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等边际法则说的是实现满足或效用的最大化的基本条件;B.根据等边际法则我们应该这样安排自己的消费,即在每一种物品上所支出的最后1美元,都能给我带来相等的边际效用。
C.消费的每一种物品,最后一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D.如果花费在任何一种物品上的最后1美元能够提供更多的边际效用,那么增加该物品的消费可以是总效用增加。
正确答案:C比较下列哪种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最大?A.大米B.白菜C.点心D.面粉正确答案:C一般来说,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公共物品:A.道路、桥梁B.国家安全C.义务教育D.房地产D国家发改委本次对日本12家企业开出了史上最重的一个罚单,不管是从被揪出企业的数量来看,还是从处罚的金额来看,都破了《反垄断法》出台以来的纪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古典经济学
引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体系
思考与讨论 长期与短期的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曼昆《宏观经济学》有长期(超长
期)与短期区分? 宏观经济学的长期与短期与微观经济学有
何不同?
1、从微观经济学来看:
Q=f(K,L) 短期:部分要素可变,厂商规模不变。 长期:所有要素可变,厂商规模可变。
比率
物价水平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变动:取对数 再求导:
% Change in M + % Change in V = % Change in P + % Change in Y
M变动百分比+V变动百分比=P变动百分比+Y变动百分比
三、二分法与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 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 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经济,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 理论和货币理论。
货币需求函数
(M/P)d = k Y
M / P=k Y
M(1/k)=P Y
M V=P Y
(V=1/k)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货币数量论: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货币 量决定了经济产出的货币价值。
货币数量论两个方程的区别:
(1)传统货币数量方程(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 方程):MV=PT( MV=PY);强调货币流通手段 与支付作用,M为货币供给数量。
M V = P T
Money Velocity = Price Output
M V = P Y
交易数量方程式:费雪方程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
M ×V
=P×T
从交易到收入
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产出
M× V
Mathematica 建模1:日常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a0 , a1 , a2 , a3 , , an ,
其中 a 0 表示你开户时的存款 1000 元。 设 r 为年利率,由于 an1 an r an ,所以我们得到存款问题的数学模型
a n1 (1 r) a n a0 1000
n 1, 2, 3,
(1)
2 a n
4.9 5.243 5.61001 6.00271 6.4229 6.8725
3 a n
0.343 0.36701 0.392701 0.42019 0.449603 0.481075
观
察
请仔细观察, 差分表中的各列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提示: 观察各列
之间的比值)? 解释这一现象的实际意义. 为了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差分的意义,我们观察一组物理实验数据。 让物体沿 着光滑斜面滑下来,记录在 1 秒末,2 秒末,„ 等时刻的累积滑行距离,得到距 离数列 S={ s0 , s1 , s 2 , s 3 , , s n }。 当年伽利略通过这个实验来模拟自由落体 运动。在这个实验中,一阶差分 s k s k 1 s k 表示在第 k 秒之内物体走过的距 离,也就是在第 k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可以记成 v k 。于是我们得到了下滑 运动的速度数列 V= s k { v0 , v1 , v2 , v3 , , vn }。 S 的二阶差分就是 V 的一
2. 购房抵押贷款模型
a n 1 (1 r) a n x a 0 600000
x r
由定解条件
1 r, b x 可确定常数 c a0 . 代入通解中,知
(1 r ) n 1 a n a0 (1 r ) x r
n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篇导言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一、概念题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
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7.边际变动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对其所交易东西的所有权,即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自己或他人在经济利益上受益或受损的权力。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课后答案和笔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开放的经济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内容简介本书是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案例研究一:中国过去30年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相对于解放以后1953-1977年的经济的大起大落而言,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较为平稳的高速增长时期,如图1。
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波动幅度更小,是典型的黄金增长时期。
从增长时间来看,在所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中算是非常罕见的。
在可以比较的大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历史看,美国从1870-1910年代前后完成工业化,基本上维持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高速增长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不超过6%,而新加坡、日本、韩国虽然增速较高,最高时平均增速也能超过10%以上,但波动幅度显著高于中国。
图1:1953-2011年中国GDP增长速度1 中国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了吗?国民经济增速今年以来逐季下行,照此势头,明年经济增长会不会进入“8”的轨道?未来还能否续写高速增长的奇迹?请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的判断。
王一鸣认为,中国经济已经持续高增长了30年,今后8%—9%的增长应该是常态,而且越往后越会逐步降低,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就像一个人的发育,在青春期迅速抽条长个儿,以后就会逐步稳定下来。
(1)经济增速仍处合理区间,明年经济增速即使再回落也不会到8%以下记者:今年一至三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分别为9.7%、9.5%和9.1%,这种逐季下行的走势是因为受到世界经济影响,还是由于我们自己的调控?王一鸣: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刺激政策逐步淡出和由此带来的需求因素变化,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其内在合理性。
我们不能将政策刺激下的两位数增长率作为一种常态。
从全年看,我国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与潜在增长水平基本是一致的,在世界范围比较,中国仍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还有利于把各方面的注意力引导到调整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效益上来。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0)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
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
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
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
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
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
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
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33%的最高记录。
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
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
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
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
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
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_朱吉玉
第1期 2014 年 1 月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orum of World Economics & Politics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改革开放 30 多年,在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旗帜指引下,GDP 以 平均每年 9.8%的速度高速发展,GDP 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经济发 展的奇迹,基本完成了“资本积累”。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 继续保持 7.5%以上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促进作用。2012 年我 国人均 GDP 已达6 100美元,根据世界银行 2012 年的标准,中国已被列入“中上 等收入国家”行列。
* 朱吉玉,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朱丹,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 朱吉玉, 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文昌西路 24 号; 邮编: 241002; E-mail: xyzhzjy@ sohu.com
第1期
朱吉玉,朱丹: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161
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扩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众所周知,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发 展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最具实际意义的是消费。在出口乏力的条 件下,投资和消费成为主导,但最根本的是消费拉动。没有消费,投资也缺乏动 力源泉。当前,国内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有 13 亿多人口,有世界上最大数 额的居民储蓄,截至 2011 年底,我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 35.2 万亿元,许多行业 如教育、医疗、环保、能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供应短缺,这意味着在我国内需 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
宏观经济学案例集锦《宏观经济学》案例导论案例1:绿色GDP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研究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
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虽然有其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的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人为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和粗放型资源开发方式导致的。
多年计算的平均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的GDP中至少有18%是靠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实现的。
绿色GDP 是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素那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财富总量。
资料来源:中国发展门户网问题:1.什么是GDP?什么是绿色GDP?2.绿色GDP如何核算?3.GDP指标存在哪些缺陷?案例2:缘何中国高增长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日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经过二十余年百分之十左右的高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强国。
而中国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也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增长,到现在却只达到了小康初级阶段。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国家统计局某权威人士(2004)认为:首先,经济结构、运行模式、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如优胜劣汰机制没有建立,大量资源由低效率企业支配。
其次,企业追求自我循环,消耗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再次,经济增长速度高,库存也很高。
大量产品积压在仓库里,未转化为实际财富。
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以下一些偏向需要纠正:——为了追求增量财富,破坏大量存量财富。
一个典型的个案是大量拆除旧城区,创造新城区。
今年挖,明天填;明天填,后天挖。
创造百分之一的GDP,却消耗了百分之二的存量财富。
——未明确创造财富的主体是政府,还是民间。
过去过多地看重政府、国有经济,没有运用市场、民间的力量,效率较低。
例如,国有金融一统天下,未建立多元的金融体系,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只注重财富创造,未注重财富分配。
泰勒规则
泰勒规则(一)泰勒规则的含义泰勒规则也称利率规则,该规则表明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依经济状态而进行调整的方法。
泰勒规则的思想源于: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很密切,理论上可以延伸到费雪效应(Fisher Effect)[1]。
即名义利率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存在如下关系:i=r+ßpe(1)泰勒在上述原始的利率规则中,对滞后反应进行简化,并得到如下线性方程:it=πt+gyt+h(πt-π*)+rf (2)其中,yt是实际GDP,以它与潜在GDP偏离的百分比来衡量;it是短期名义利率,以百分数来衡量;πt是通货膨胀率,以百分数来衡量。
参数π*,rf,g以及h都是正的。
这样,利率就对通货膨胀及其目标值π*以及实际GDP与潜在GDP的偏离做出反应。
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名义利率就比通货膨胀率上升得更快。
当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利率也上升。
在这个关系中,截距rf是中央银行反映方程中隐含的实际利率。
中央银行采取行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影响货币供应从而影响名义利率。
假定,实际GDP偏离的长期平均值yt等于0,并令长期实际利率为r*,这样从长期来看,it-πt= r*。
在(2)中,同一经济体不同时期的系数g有所变化;不同的货币制度下,(1+h)取值也有所不同,尽管大多数时候为正值。
以下观察4种假设条件下,泰勒公式中有关系数的特征。
1,固定货币增长当货币数量方程中货币为固定增长时,参数g和(1+h)为正数,实际余额和利率成负相关以及与实际产出成正相关。
如果固定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上升会减少实际余额,并导致利率上升。
或者,假定实际收入上升,货币需求有所上升,不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就会上升。
g和(1+h)为正数的货币政策为固定货币增长的制度。
2,国际金本位制通货膨胀对利率的短期反应(1+h)容易通过休谟(David Hume)的硬币流动机制(specie flow mechanism)得到解释。
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若美国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美国就会发生国际收支赤字,并使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19). . . .第一章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
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
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
(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
(3)总量分析方法。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
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
(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
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1a s k
n
1
kA
n
s
1a
由人均生产函数,又可求得稳态下的人均产量yA。
由sy=(n+δ)k,可以求得
y n k
均储蓄,△k为人均资本增量。(n+δ)k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nk——人均储蓄中用于装备新增劳动力的花费, 另一部分是δk——人均储蓄中用于替换旧资本的花费,
即人均折旧量,(n+δ)k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 中超过资本的广化的部分会使得人均资本增多,即△k> 0,△k就是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
储蓄正好能够全部用来为不断增长的劳动力购买资本品(花费为 nkA)和替换旧的资本品(花费为δkA),人均资本没有变化(即
△k =0)。
19
⑸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在A点之左,sf(k)曲线高于(n+δ)k曲线, 表明人均储蓄大于资本广化,存在着资本深化即△k>0。这时,
人均资本k有增多的趋势,人均资本k会逐步地增加,逐渐接近于 kA。当k的数量为kA即k=kA时,经济实现稳定状态。反之,在A点
式说明: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人均资
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这被称为资本
的深化。(2)每一增加的人口配备每人平均应得的资本设备
(n+δ)k,这被称为资本的广化。总而言之,这里的意思是:在
一个社会全部产品中减去被消费掉的部分之后,剩下来的便是储 蓄;在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条件下,整个社会的储蓄可以被用于 两个方面:一方面给每个人增添更多的资本设备,即资本深化, 另一方面为新出生的每一个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即资本 广化。
sy =△k+(n+δ)k
中国经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徐长玉(1)
6.石油安全问题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9年我 国进口原油2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 50%的警戒线。我国原油消耗由主要靠国内保 障,转为主要靠进口满足。据统计,目前,中 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 出口量的70%,2010年中国进口原油更是达到 2.39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其中 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
三是耕地不断减少: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保不住。
2008年10月15日,示威者在英国国会广场 戴着面具响应国际慈善机构英国饥荒救济委 员会的救荒呼吁,示威者身穿967数字标识服 装,表示有9.67亿人生活在饥饿当中。
2010年4月,尼日尔由于持续干旱引发粮食危机 ,一名妇女抱着自己营养不良的孩子,小男孩胳膊枯 瘦如柴、肋骨一根根清晰可见。
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跃居世界第二,高 速增长不是依靠经济的大发展,因为财 政收入增长速度已远高于GDP的增长速 度。实际上我国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主 要是依靠高税率,这对于进一步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高税率带动物价上涨,尤 其是对于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促进企业 长远发展来说极为不利。财政收入与 GDP的不均衡、不对称,实际上反映了 我国居民税收负担过重,社会财富主要 集中在政府,而非藏于民间。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
1.经济增长持续上升
从2009年第一季度的6.1%,上升到2010年第 一季度的11.9%。国民经济呈现明显的V型反弹态 势。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 ,经济总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就业大体恢复正常,但就业形势越来越
复杂 2009年以来,我国就业已经大体恢复正常, 特别是金融危机初期出现的农民工失业潮已经 退去,进城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基本解决。但总 体来看,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复杂。一方面,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镇每 年要解决2400万左右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其 中包括1400万青年学生,特别是600万大学毕 业生。此外,农村每年还有800万左右的劳动 力需要转移;另一方面,劳动力就业的结构性 矛盾比较突出,出现了“就业难”与“民工荒” 并存的局面。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泰勒规则(Taylor rule )答:泰勒规则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
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实际利率。
泰勒规则的表达式如下:名义联邦基金利率=通货膨胀率+2.0+0.5×(通货膨胀率-2.0)+0.5×GDP 缺口 方程中第一个常数2%可以被解释为自然利率的估计值,第二个常数(通货膨胀率-2%)可以被解释为通货膨胀目标。
2.泰勒原理(Taylor principle ) 答:泰勒原理是以经济学家约翰·泰勒的名字命名的关于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项准则,其主要结论是:为了稳定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上升名义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的上升。
也就是说,方程()()t t t t Y t t i Y Y ππρθππθ*=++-+-,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方程中的参数πθ必须大于零。
如果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遵循这条准则,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失控和无休止的增长。
二、复习题1.在一个仔细标记横轴和纵轴的图上作出动态总供给曲线。
解释为什么它的斜率是那样的。
答:动态总供给曲线如图14-9所示。
写出DAS 曲线的方程表达式:()1t t t t t Y Y v ππφ-=+-+从中可知DAS 曲线的斜率由φ决定。
中国实际经济周期一个基本解释和理论扩展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优点在于:
1、以实际产出和就业为核心,更准确地反映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实际情况;
2、强调市场不完全竞争和技术冲击等因素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拓展了我们 对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解;
3、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然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也存在一些缺点:
在现实应用方面,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为政策制定者、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 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以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政府根据实际 经济周期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
展望未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继续面临挑战和发展机遇。深化对经济周期 波动的微观机制研究、结合新兴科技提高模型复杂性和计算效率、与其他经济周 期理论的比较和对话等都是未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的发展 和完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与其他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也是未来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例 如,与货币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等传统理论相比,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解释现实 经济问题上具有更大的说服力。通过与其他理论的对话和交流,实际经济周期理 论有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壮大和完善。
总结
本次演示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述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作为 理解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新思路,具有以实际产出和就业为核心、强调市场不完全 竞争和技术冲击等因素的优点。然而,这一理论也存在对某些假设条件的依赖较 强、缺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微观机制深入研究等缺点。
1、对某些假设条件的依赖较强,如完全竞争、技术冲击等,与现实世界存 在一定差距;
2、缺乏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微观机制深入研究,难以解释某些经济现象;
3、对政策制定的建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难以确保政策的准确实施。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解析详解《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 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解释
《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解释》1. 介绍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计算方法以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国民总收入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生产、销售和服务所创造的总价值,包括劳动报酬、利润、生产和福利转移支付等。
国民总收入的计算方法通常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和税收等因素。
在国民总收入的计算中,我们还需要考虑折旧、间接税和补贴等因素。
3.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在国内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规模的重要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主要包括三种途径: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根据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是根据最终需求方(家庭、企业、政府和国际市场)的支出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是通过支付给生产者的报酬总和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4. 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性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们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能力、经济活动和人民收入水平。
通过对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产出能力和收入分配情况,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也是国际比较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和联系。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它们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更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情况的重要依据。
在我看来,国民总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为我们制定个人和国家的发展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决策支持。
经济史(1)
古代NO.1四大经济文明形态:1.渔猎社会:在旧石器时代,大约200万年的历史中人们以采集、狩猎、捕鱼为生,直接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
物质资源对人类的发展起到决定的作用,人只能从自然界有限的资源中直接取得衣食。
2.农业社会: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前,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逐渐进入农业社会。
当然有的地方的民族因为自然条件所限,仍然停留在采猎捕鱼经济的阶段,有的地方长时间农业还处在初始阶段,主要是火耕农业,而且采集狩腊经济还占很大比重。
中国在公元前5000年前后,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才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进入锄耕农业阶段,相当于考古上的仰韶时代和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五帝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某本属于村社小农经济,土地归村社所有,分配给小家庭使用,农民只承担公田的劳役,没有实物税。
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土地逐渐私有化,国家小农经济占损重要地位。
近代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中国部分地方出现了工业经济,但整体上仍属于农业社会。
3.工业社会:从世界形势看,西方发达国家早在17-18世纪就通过工业革命进入工业社会。
工业人口和产值占指主要地位。
1956年中国完成了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工业社会,但工业基础比较薄弱,技术比较蒂后,工业现代化并未完成,农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4. 信息社会:尽管计算机从1945年开始出现,但只20世70—80年代人类社会才进入的息社会。
知识经济才真正开始。
信息社会,虽然物质资源仍起主要作用,但人的智力作用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三业人口和产值古据主要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也开始逐渐进入信息社会初级阶段。
NO.2古代纸币(宋元明)北宋继承唐代中期以后的制度,以铜钱为主。
绢帛已逐渐退四日用前的地位。
纸币的产生和推行,是此时最大的特点。
纸币是在信用汇兑和“交引”等有价证券广泛使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北宋四川地区特殊的货币形态则是纸币诞生的催化剂。
与其他地区不同,北宋在四川行用铁钱。
宏观客观题
一、判断题1、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额,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2、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
3、一个国家的总产值、总收入和总支出是相等的。
4、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储蓄之和。
5、居民拿到的收入不一定都是他们挣得的。
6、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分歧是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在政策上的分歧是是否需要政府干预经济。
()答案:错错对错对对。
二、单选题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A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 大卫·李嘉图的《赋税原理》C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D 凯恩斯的《通论》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美元。
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A 500和200亿美元B 2500和2200亿美元C 500和300亿美元D 2500和2300亿美元3、根据上一题条件,该国的资本品存量到年末时达到()A 2300B 2200C 2500D 28004、下列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A 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B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C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D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5、如果要计算国民收入,不应该从年国内生产净值中()A 减去折旧B 加上政府补贴C 减去间接税D 减去企业转移支付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的关系为()A 大于B 小于C 等于D 不确定7、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美元,消费等于430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美元,个人储蓄为4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A 500美元B 480美元C 470美元D 400美元8、下列不属于经济学上的投资的是()A 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 建造一座住宅C 企业购买了100台计算机D 个人购买股票9、已知某国1986年国内生产净值是3600亿美元,从1981年到1986年价格水平上升了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表考察世界一些国家的经历,说明13个国家 人均实际GDP。人均实际GDP表明各国生活水平差距 大。
• 这些数据表明,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并不能保证它 们将来也是最富有的,而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也不是注 定永远处于贫穷状态。用什么因素解释长期中的这些 变化呢?
• ③ 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 高的。(产业结构升级)
• ④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 迅速改变。(城市化) 结构特征
• ⑤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 扩大。(运输和通讯)
• ⑥ 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 衡的。(3/4处于落后) 国际扩散特征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一个明确
的可以度量的标准,表
示一国潜在GDP的增加。
增长率
投资(占GDP百分比)
0% 1% 2% 3% 4% 5% 6% 7% 8%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1960-1991年增长率
1960-1991年投资
★来自外国的投资
国内居民储蓄并不是一国投资于新资本的唯 一办法,外商投资具有同等效力。
一个有效的法院体系、忠 诚的政府官员和政治稳定 的国家。
4.自由贸易
内向型政策(朝鲜) 外向型政策(中国)
5.研究与开发
政府作为: A.创造及传播知识技术 (政府对飞机火箭技术的支持与鼓励) B.专利制度 (保护知识产权)
6.人口增长
A.使自然资源紧张?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事实上人类创造力的增长抵消了人口增长 所产生的影响
假定: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家庭,企业) 2、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K,L) 3、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 4、储蓄率不变; 5、不存在技术进步; 6、人口增长率不变,且等于劳动增长率。
生产函数的基本形式:Y=F(K,L)
1. 对所有K>0,L>0,F呈现出对每一种投入的正且递减的边际产品 2. F规模报酬不变 3. 随着资本趋于0,资本的边际产品趋于无穷大;若资本趋于无穷大,则资
B.淡化了资本存量
人口增加,每人占 用资本存量更稀薄, 人均GDP降低
人口增加,教育体 系负担重(高校扩 招)
C.促进技术进步
世界人口增长一直 是技术进步和经济 繁荣的发动机。
机制简单。一家五 个儿子的与一家一 个儿子的情况。
• 小问题 • 1.一国的GDP水平衡量什么?GDP的增长率
衡量什么?你愿意生活在一个高GDP水平而 低增长率的国家,还是生活在一个低水平 而高增长率的国家?
• 计算
• 在1990-1994年间,据估算,GDP增加7.3%,资本 存量增加了6.6%,劳动力——根据教育的提高进 行了调整——增加了5.4%。如果资本在产出中的 份额是30%,劳动是70%,那么,这一时期全要素 生产率增加的百分比是多少呢?
• 六、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20世纪50年代,由索洛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H):无形资本,指
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
劳动力数量增加的来源 人口的增加 人口中就业率的提高 劳动时间的增加
• 生产函数
• 常用生产函数描述投入量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假设Y代表产量,L代表劳动量,K代表物质资本量,H代表
人 力资本量,N代表自然资源量。
分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国有价证券投资。
——由外国实体拥有并经营的资本投资较外 商直接投资,即FDI ——一个美国人可以购买中国公司的股票, 或者中国公司用出售股票的收入来建立一个 新工厂,用外币筹资,但由国内居民经营的 投资称外国有价证券投资。
世界银行/国
际货币基金 组织
2.教育
教育——人力资本投资
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成功 至少和物质资本投资同样重 要。
追赶效应——开始时贫穷的 往往投资与经济增长 国家倾向于比开始时富裕的 正相关。如下页图示。 国家增长更快的特性。(延
伸: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
韩国 新加坡 日本 以色列 加拿大 巴西 联邦德国 墨西哥 英国 尼日利亚 美国 印度 孟加拉国 智利 卢旺达
韩国 新加坡 日本 以色列 加拿大 巴西 联邦德国 墨西哥 英国 尼日利亚 美国 印度 孟加拉国 智利 卢旺达
• 2.高储蓄率引起了暂时的高增长还是永远 的高增长?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GDP的增加。
• 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 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 上升,不断增长。
• 这种能力建立在先进技术 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 意识相应调整基础之上。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①人均产量和人口高增长。
• ② 生产率本身的迅速增长 数量特征
• 二、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 对各国生活水平悬殊的解释可归结为一个词—— 生产率。
• 1.生产率为何重要 生产率——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能生产的物品
与劳务的数量。 (其增长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决定因素)
举例:鲁滨逊漂流记;古代与现代居民的生活水平
• 2.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
同样,沿用鲁滨逊的例子。 例如,如果他有更多渔具,如果他学到了最好的 捕鱼技术,如果岛上有丰富的鱼的供给,如果他找到 了岛上捕鱼的最好的地方,他在捕鱼方面就会做得更 好,生活也就更好。 这每一种鲁滨逊生产率的决定因素——我们称之 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对个人有益:在美国,从历 史上看,每一年正规教育使 人的平均工资增加10%左右。
对社会有益:正外部性。例 如,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会产 生一些有关如何最好地生产 物品与劳务的新思想。社会 上别的人都可借鉴。(人才 外流)
3.产权和政治稳定
加快经济增长的另一个 办法——保护产权,促进 政治稳定。
交易费用。 (为什么中国商人不爱露 富)
(如图)
GDP
长期增长趋势:向上倾斜的 曲线表示潜在的生产能力不 断增加的过程。短期有可能 偏离,可用两个参数来刻画 ,一是斜率,一是截距。
★ 经济发展:一个比较
BC
复杂的质的概念,表明
一国人民的经济福利处
A
于长期增加的状况的结果。
A.经济增长——“速度”指标。 经济发展 ——“水平”指标。
大部分来自资本、劳动等投入的增加。
因此,克鲁格曼认为东亚的经济增长 是无法持久的。
随后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为他的观点 提供了一定经验依据。
表2 杨测算的各国(地区)年均全要素生产率 国家(地区) 时间 TFP增长率 国家(地区) 时间 TFP增长率
香港 1966-1991 2.3 %
美国 1947-1973 1.4 %
• 还有一些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进行了理论思考
• 郑玉歆(1999) 对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和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进行了详细讨 论,但未给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估 算。
• 易纲、樊纲和李岩(2003) 提出我国经济存 在效率提升的四点证据,指出新兴经济在 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面临的困难,并给出 新兴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模型,但他 们也未给出具体估算。
• 舒元(1993) 曾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我国1952 — 1990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全 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102 %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 率为0.13 %。
• 王小鲁(2000) 同样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我国 1953—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 论是,1953 —1978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117% ,1979—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 1.146%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19 %。
长期中的实际经济
生产与增长
❖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 二、生产率:作用及决定因素 ❖ 三、促进生产率增加的公共政策 ❖ 四、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别 ❖ 五、全要素生产率TFP ❖ 六、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
• 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经济增长的含义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能力的增长,或者实际产出的 增加。它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 值的增加或其增长率为指标来衡量。
• 三、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
• 已知社会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取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那么,哪些政府政策可以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
1.储蓄和投资
★收益递减和追赶效益
储蓄和投资,通过增 加物质资本提高生产 率。
收益递减——随着投入量的 增加,从每一单位额外投入 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
设s为该经济的储蓄率,0≤s≤1。 两部门经济中,c=(1-s)y,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部分。
因此,y=(1-s)y + i 可推导出:i=sy=sf(k) 即一个经济的投资等于它的储
蓄,这正是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时的情况。
B.经济增长——生产能力与实际收入的 增长。
经济发展——很多方面,如制度、结 构、技术进步、自然条件、地理位置、 资源配置和文化教育以及福利保障,甚 至平均人口寿命等。
C.经济增长——研究一定时期内(一般是逐年的)经济 活动的变动。
经济发展——研究更长时间的经济变动。
• 五、全要素生产率TFP
• 早期的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和劳力因素 决定:GDP = K + L • 后来认为科学技术,制度改变,以及其他因素也起很大作 用。前两个要素以外的经济增长因素占GDP比率就称为全要素
生 产率。
衡量产出/投入比。例如,投入均变为原来的2倍,而产出 变为原来的3倍,那么其中的2倍是由投入的变化带来的,而另 外1倍是由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
• 不能用资本与劳动增加解释的那一部分增长被称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