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电梯缺陷分析与事故预防
关于曳引式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预防建议
![关于曳引式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预防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64cc52b102de2bd97058844.png)
关于曳引式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预防建议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而由此催生了电梯行业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电梯的安全事故频发,引起社会极大的关注,本文从电梯的安装,维保,使用,管理等多方面分析电梯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电梯安全;隐患分析;预防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与建筑业的迅速发展,电梯的数量激增。
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目前电梯保有量超过15000台,而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而在多种电梯中,又以曳引式电梯占比最大。
随着电梯数量的急剧增多,使用人数的增多,安全问题也愈加凸显。
一、曳引式电梯的发展背景从1852年,美国人伊莱莎•格雷夫斯•奥的斯研制出用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开始,曳引式电梯发展逐步向前,在驱动装置方面,从蜗轮蜗杆驱动主机到现今的永磁同步曳引机;在控制系统方面,也经历了从继电器到PLC到微机控制的各个阶段;各种安全装置元件更是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现在较为成熟的曳引式电梯。
二、曳引式电梯的构成从空间上:曳引式电梯可由机房部分、井道部分、底坑部分、轿厢部分等四部分组成。
从系统上:曳引式电梯可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八部分组成。
三、电梯的安全风险电梯的安全问题主要是指人员安全问题,其中可以分为作业人员安全风险与乘客安全风险。
(一)作业人员安全风险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作业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作业,而电梯作业人员,同样必须取得作业人员证后方可从事电梯作业,而电梯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1.坠落与挤压坠落风险主要发生在安装或者维保过程中,由于安装或维保需要经常进出轿顶,在轿厢不在本层站附近或者由于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导致电梯溜梯或者轿顶护栏的损坏缺失,极易导致作业人员有坠落风险,而挤压风险主要发生在电梯冲顶和墩底等特殊工况中,若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轿顶或底坑进行作业,易被轿厢和对重挤压。
研究与分析电梯发生事故风险及预防措施
![研究与分析电梯发生事故风险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b0cbb3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e.png)
研究与分析电梯发生事故风险及预防措施摘要: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口密集、资源集中的大城市。
电梯的存在对高层建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电梯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牵引驱动的乘客电梯和自动扶梯,容易发生事故风险。
要求相关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维护保养,及时发现电梯隐患,查找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有序保障人民日常生活安全。
关键词:电梯;事故风险;对策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高层建筑项目越来越多,对电梯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层电梯设备已成为高空垂直运输的重要手段。
电梯设备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近年来,电梯引发的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上升,提醒人们关注电梯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加强对电梯性能的安全检测,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
1电梯事故风险分析电梯是电气系统控制复杂机械运动部件,电梯事故发生与工程事故相似。
事故致因理论通过典型规律提炼发生机理,通过分析事故发生因果性必然性对事故预测。
事故因果连锁分为管理缺陷、个人原因等。
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电梯事故的主要原因。
电梯事故中人为因素包括作业人员与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技术水平等。
电梯安全管理由监察机构监管,对处于不安全状态电梯监督管理,确保电梯安全性能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维保公司每半月对电梯维保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电梯使用单位负责安全运行,配合电梯维保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减少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
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相关单位管理方面,对电梯事故发生原因统计分析,某些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相关单位管理问题等多个因素造成。
人为因素包括维保人员、安装物管人员等。
乘客不安全行为表现为使用电梯中存在错误行为,发生电梯故障时盲目扒门自救导致发生积压等。
维保人员伤亡表现为维修中不规范作业,违规短接安全保护装置等;安装人员不安全行为表现为违规操作及无监护独自操作等。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81044caf1ffc4ffe47ace5.png)
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篇一:电梯的事故案例分析】(一)候(乘)梯时不要踢、撬、扒、倚层(厅)门。
乘客在候(乘)梯时踢、撬、扒、倚层(厅)门,有可能发生乘客坠入井道或被轿厢剪切等危险,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案例:2002年6月20日,杭州余杭某大酒店有限公司一乘客宋某由于身体疲劳,候梯时右手扶墙,左手倚靠电梯层(厅)门,身体向电梯门方向前倾呈休息状态,恰好给电梯层(厅)门施加了一定水平方向的外力,导致16楼层(厅)门非正常开启,宋某身体重心失去平衡,坠入井道死亡。
(二)使用单位不得将带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电梯投入使用。
使用单位在电梯未消除故障或未检验合格的情况下继续将电梯投入使用,极有可能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案例:2006年8月12日晚,浙江苍南某商城1号住宅楼因17级台风登陆带来暴雨,由于窗户未关,造成机房和井道大面积进水,电梯在长时间严重浸水的情况下发生故障而停止运行。
次日一早,在明知该电梯已经出现故障情况下,使用单位仍开启电梯投入运行。
不久,当一女住户推着婴儿车进入电梯轿厢时,电梯在开门状态下突然启动运行,导致女住户被夹在井道和轿厢之间,当场死亡。
(三)不要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
乘客在未看清电梯轿厢是否停靠在本层的情况下盲目进入,将导致人员坠落井道事故的发生。
案例:2002年5月2日17时左右,浙江某印染有限公司杂工吴某乘用载货电梯从一楼运送货物到四楼。
当他拉着车准备从四楼回一楼时,电梯轿厢实际已不在四楼,但他在未看清电梯轿厢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井道,造成连人带车从四楼坠落至一楼底坑而死亡。
(四)使用单位不得电梯三角钥匙交给无证人员使用。
非持证作业人员在未经过培训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电梯三角钥匙打开厅门,有可能使人在电梯轿厢不在本层的情况下跨入井道,造成人员坠落事故。
案例:2003年5月13日夜,台州市黄岩某医院职工叶某欲到医院地下室取冰柜,因电梯故障不能正常使用,她去医院保卫科值班人员王某处取来层门三角钥匙。
电梯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干货)
![电梯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ad2fa678e2bd960591c6771c.png)
电梯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基于提高生活工作便利性的要求,电梯的设置十分必要。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情况所适用的电梯形式不同,但是从近年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电梯安全事故越来越多,需要提高对此方面的重视。
基于电梯运行特点,总结以往经验,对常见问题进行有效预防,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保证电梯运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以切实满足高层建筑的实际运行需求。
电梯已经成为现在重要垂直运输工具,是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在已经被广泛的设置于高层建筑工程。
基于电梯运行方式的特殊性,为提高其安全性与稳定性,要合理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科学合理地预防措施,以降低电梯运行安全隐患。
1 电梯安隐患1.1 设计和制造建筑在设计阶段,设计者对所选电梯不能充分了解,或者土建完成后,更改了设计阶段选用的电梯型号,从而给日后安装和维修造成麻烦。
在电梯的设计阶段,有些电梯的设计和制造单位过度的重视收益,没有对方案进行实际鉴定,从源头上就埋下了隐患。
电梯设计和制造行业市场鱼龙混杂,有些制造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会采用翻新的零部件进行电梯的生产制造。
一些陈旧的“老龄电梯”,没有做好保养工作,有些陈旧电梯在当初设计时,由于电梯设计技术的局限,本身就存在设计上的问题,从而容易影响电梯运行的可靠性。
1.2 安装过程电梯安装单位常常为了多接工程不考虑安装人员是否够用,接到工程后若人手不足,再将工程转包出去,收取委托费。
被委托的安装技术力量和安装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安装质量不能保障。
电梯市场存在非法安装、维修、改造电梯的现象。
同时还存在施工过程不经检验部门监督检验合格即交付使用单位投入使用。
电梯的安装施工不按规范执行。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其安装施工必须得遵循一定的规范标准。
违反施工规范,为电梯的日后运行隐藏了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
1.3 维修保养电梯的维修保养工作要求电梯使用单位聘请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对在用电梯维护保养,电梯维保工作至少15日进行一次。
成都电梯火灾事故原因分析报告
![成都电梯火灾事故原因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75da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2.png)
成都电梯火灾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成都电梯火灾事故原因及分析背景介绍:近期,发生在成都的一起电梯火灾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次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更好地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本篇报告将对成都电梯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电气设备问题1. 状态监测不完善:在电梯中,各个部件的状态监测系统属于关键性设备。
鉴于该事故前无预警发出,可以推测其可能是由于状态监测设备存在缺陷或损坏所致。
2. 维护不到位:定期检修与保养是确保电梯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维修工作可能未得到适当执行或存在疏忽,从而导致设备老化以及隐藏危机。
二、建筑物管理不善1. 缺乏消防安全措施:据报道,该建筑物并没有配备有效的自动喷水系统或其他主动型消防设备。
因此,在火灾发生时,救援措施存在被动性。
2. 建筑结构不符合消防要求:电梯事故中的火势迅速蔓延,可能与建筑物的设计和材料有关。
可能存在楼层隔离、疏散通道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问题。
三、人为因素1. 图纸设计不合理:在电梯安装过程中,若图纸设计不合理或者遗漏重要细节,就会对电梯的安全造成直接影响。
由于缺乏相关信息和细节,类似事故才得以发生。
2. 管理者行为失范:按照规定,每年要进行公共场所电梯专项检验。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没有严格执行相应规章制度,导致了该安全隐患并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解决方案:一、加强监管力度1. 完善法律体系:通过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来提高监管的力度,并给予违规行为更严厉的惩罚。
2. 建立监测机构:设立电梯监测机构,负责对电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报告问题。
二、加强维修与保养1. 提升专业技能:要求管理者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确保他们具备适应不同情况的处理能力。
2. 推行合同制管理:引入合同制管理模式,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记录档案以供日后查询和交流经验。
三、加强建筑安全设计1. 加强消防系统建设:要求在公共场所配备先进的自动喷水系统以及其他主动型消防设备,并配齐应急疏散通道。
电梯事故分析报告
![电梯事故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3335df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c0.png)
电梯事故分析报告1. 引言电梯作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然而,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本报告旨在分析电梯事故的原因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
2. 事故类型及统计根据历年来的电梯事故数据,我们可以将电梯事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1 机械故障导致的事故这类事故通常是由电梯机械部件的故障引起的,比如电梯绳索断裂、制动系统失效等。
机械故障是导致电梯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电气故障导致的事故电气故障包括电梯电路故障、电源异常等。
电气故障可能导致电梯突然停止运行或其他不正常行为,从而引发事故。
2.3 乘客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乘客的操作失误也是导致电梯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如错误地按下错误的楼层按钮、过载电梯等。
2.4 设计缺陷导致的事故电梯的设计缺陷也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比如门的关闭速度过快,容易夹住乘客。
3.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对电梯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缺乏定期维护电梯是一个复杂的机械系统,如果缺乏定期的维护和保养,机械部件容易磨损、老化,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3.2 电梯使用年限过长一些老旧的电梯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了设计寿命,机械部件的损坏和老化问题更为严重,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3 制造商质量问题一些电梯制造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质量问题,比如使用低质量的材料,工艺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电梯事故的发生。
3.4 违规操作乘客违规操作电梯,比如超载、乱按按钮等,也是导致电梯事故的原因之一。
4. 解决方法为了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定期维护和保养电梯的维护和保养至关重要,制定定期的维护计划,对电梯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4.2 更新老旧电梯对于已经使用年限过长的老旧电梯,应考虑进行更新或更换,以提升电梯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4.3 加强制造商监管加强对电梯制造商的监管,确保其生产的电梯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3269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4.png)
电梯检验过程中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电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备受关注。
虽然电梯的设计和制造都经过严格的检验和测试,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事故伤害风险。
为了确保电梯的安全运行,减少事故伤害,我们需要了解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伤害及预防措施。
一、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伤害1. 电梯停电故障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停电故障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之一。
如果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停电,乘客可能会受到惊吓,甚至可能因为突然停止而导致身体不适或者摔倒受伤。
2. 电梯机械故障电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部件的故障可能会导致电梯突然停止或者失控,从而给乘客带来伤害风险。
3. 电梯坠落电梯坠落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事故,可能导致乘客严重受伤甚至死亡。
电梯坠落通常是由于电梯驱动系统故障所导致的。
4. 乘客被夹伤在乘客进出电梯时,由于操作不当或者电梯门故障,可能会导致乘客被电梯门夹伤。
二、电梯检验过程中的预防措施1. 定期维护和检查为了预防电梯检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伤害,电梯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并确保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安全设备的定期检测电梯的安全设备,如电梯紧急制动装置、上限、下限和超速保护装置等应定期进行检测,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起到作用。
3. 加强人员培训电梯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电梯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
4. 安装监控设备在电梯内安装监控设备,可以及时发现电梯内乘客的不正常行为,或者发现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5. 加强电梯的建设和维护标准在电梯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应加强对电梯安全标准的执行,确保电梯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6. 安全标识在电梯内外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电梯的安全性关系到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电梯的检验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伤害的预防措施。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测和科学的管理,才能有效地减少电梯事故伤害的发生。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8cd2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9.png)
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介绍电梯事故是指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本文将分析一个典型的电梯事故案例,以便深入了解事故原因和预防措施。
2. 事故描述在某高层住宅楼中,一名居民乘坐电梯下楼时,突然感到电梯晃动并发出异常噪音。
随后,电梯突然停止运行,导致乘客被困在电梯内。
紧急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成功将乘客救出,并发现电梯的机械部件发生了故障。
3. 事故原因分析3.1 设备故障通过对电梯进行检查和维修,发现电梯的驱动系统存在故障。
这导致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晃动和噪音,并最终停止运行。
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期使用和缺乏定期维护所导致的。
3.2 维护不当在对电梯进行维护和保养时,维修人员可能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
他们可能忽视了一些关键的维护步骤,导致电梯的机械部件出现故障。
3.3 设计缺陷电梯的设计可能存在一些缺陷,导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例如,电梯的驱动系统可能没有足够的耐久性,无法承受长时间的运行。
这种设计缺陷可能是由于制造商在设计过程中的疏忽或者成本控制不当所导致的。
4. 事故对策及预防措施4.1 定期维护为了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物业管理部门应制定并执行定期维护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对电梯各个部件的检查、清洁和润滑等工作。
同时,维修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维护,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建立监控系统安装电梯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梯的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警报。
监控系统可以帮助维修人员及时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4.3 加强培训对于电梯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其对电梯安全和维护的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电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维护和保养的基本知识、紧急救援措施等。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4.4 强化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梯的监管,确保电梯制造商和维修单位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生产和维护。
浅谈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
![浅谈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469e11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5.png)
浅谈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摘要:由于我国建筑工程逐步向高层发展,电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
但是,由于电梯的特殊性,其运行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充分掌握电梯安全性能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科学有效的检验对策,确保电梯在用安全。
关键词: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前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建筑业的发展,城市里高楼越来越密集,楼层越高,越离不开电梯。
尤其是现在的中国城市,电梯几乎随处可见,而且电梯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虽然电梯作为特种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和检验,但相关故障和事故仍然层出不穷。
总结电梯事故的风险点,降低伤亡事故发生的概率,显得尤为重要。
1、电梯安全使用和管理内容中国的电梯和自动扶梯都是运输设备,主要是用来把人和货物从一个水平面运送到另一个水平面进行工作的工具。
一台以运送人和货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设备,在具体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期间,涉及到大量的工作内容,电梯工作离不开电焊、电气工作等危险内容。
因此,在电梯工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注意人员安全,认识到其属于危险特殊内容,做好电梯安装、维护和使用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电梯行业的发展和人身安全,同时也涉及到司机和乘客的安全。
因此,必须做好电梯的安装和维护工作,按照特定的标准工作,以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和人员安全。
2.电梯事故风险分析2.1维修环节难以监管在各类特种设备中,只有电梯被要求由有资质的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进行维保,行政许可手段在电梯维保单位的监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近年来,在国家“放、管、服”和优化营商环境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下,电梯生产单位的准入门槛在不断降低,比如不再将型式试验作为许可的前置条件,行政许可的作用在弱化。
一些企业在取证审查时拼凑资源,先天条件不足,取得资质后难以维持生产条件,尤其是技术人员条件。
事中事后监管措施和力度没有跟上,没有形成完善的行政许可退出机制。
目前在电梯15天维保一次的现行规则下,维保工作依然突出“流程”。
防范电梯故障:乘梯安全小贴士
![防范电梯故障:乘梯安全小贴士](https://img.taocdn.com/s3/m/c5d0d3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7.png)
交通工具之一。
而电梯故障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因此乘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防范电梯故障的小贴士,以确保乘梯时的安全。
一、日常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电梯在日常使用中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对于电梯的各项机械部件、控制系统等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维护记录:电梯使用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维护保养记录档案,纪录电梯的维护情况和维护人员的操作情况。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维护效率。
3. 消除异味:在电梯内不能吸烟或者吃东西,以免产生异味。
另外,如果电梯内出现异味,应该及时通风消除异味。
二、乘梯时的注意事项1. 注意电梯编号:在选择乘坐电梯时,应该注意电梯的编号是否和自己要去的楼层一致。
另外,乘坐电梯时应该按照电梯标识所示的最大载荷人数乘坐,以免超载。
2. 关注运行状态:在乘坐电梯时应该关注电梯的运行状态,如是否平稳、是否有异常噪音等。
如果出现问题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有关部门或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3. 不要乱动控制按钮: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乘客不应该随意按动电梯内的控制按钮。
这样容易引起电梯故障。
4. 等待开关门键: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如果需要开关门,应该等待电梯完全停稳后再进行操作。
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5. 抓好扶手:在乘坐电梯时,应该抓好电梯扶手,以免发生摔倒事件。
三、应急处理措施1. 紧急停车:如果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乘客应该立即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并及时通知电梯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自救:如果电梯停在了楼层之间,乘客应该保持冷静,并等待救援。
不要尝试用手动开门或其他方式自救,以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3. 拨打报警电话:如果出现电梯故障,乘客应该及时拨打报警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救援。
四、结语保养、乘梯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应急处理措施等方面入手,提高对电梯安全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乘坐电梯时更加放心和安全。
电梯事故原因及案例分析
![电梯事故原因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caf6094431b90d6c85c7ec.png)
◦ 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 电梯困人是电梯故障现象的一种表现,它是一 种保护状态。乘坐电梯者对安全乘梯常识不了解,不懂得安全脱离方法,而 遇到电梯困人时,盲目的自行采取错误的救援方式,造成了人员伤亡。
事故案例四:电梯自身的缺陷引发的事故
◦ 事故概况: 北京市朝阳区光熙门北里14号楼南侧电梯在运行时开门走梯, 致使三层楼住户祖孙二人在上电梯时被剪切,造成一死一伤。1998年9月24 日,山东某银行的电梯,也出现了一起开门走梯的事故。那天,一位乘客进 入轿厢选好层,站在门口等人一同乘梯。就在这时电梯开着门却以正常速度 向下运行,将这位乘客的头与下颌分别由轿厢上沿和地坎形成挤压,造成重 伤。 ◦ 事故原因分析:上述事故中,电梯在事故前后一切都正常,层门电气及机械 联锁装置也是完好的。这就要求使用单位及有关使用人员除遵守有关规定外, 设计及安装人员应加强程序冗余、抗飞跑及抗干扰设计,并进行试验,待完 全可靠后,才允许出厂进行安装,因为电梯一旦安装完毕,电梯检验人员很 难发现,使用单位人员更是无法发现,给电梯的安全运行留下了事故隐患。
◦ 门电气联锁失效的状态下运行。事故发生前,电梯曾在13楼停 靠,关门时层门受异物阻挡无法完全关闭,由于此时验证层门 锁闭状态的电气联锁已被人为短接失效,当轿门电气联锁闭合 后电梯启动运行,从而造成13楼层门未锁闭可以开启。在该状 态下,13楼病人诸某欲乘电梯,误以为电梯停在13楼,于是打 开了层门,误入井道坠落底坑后死亡。因此,该维保单位的维 修工易某违章作业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 事故概况:2007年4月21日下午10时30分左右,宁波市第二医院住院楼1号电 梯在运行中,当电梯向上运行至10层以上时,电梯司机听到井道内有人惊叫 和“扑”的声响,随即电梯在15楼停止并开门,不能继续运行。司机通知了 保安和维保单位,在电梯井道底坑内发现有人跌落,一名女子当场死亡。
电梯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电梯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d75b05a8114431b90dd8fe.png)
电梯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目录电梯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 (1)业主被困电梯内获解救时被夹死 (4)宁波市第二医院电梯坠落事故 (6)电梯事故与安全探讨 (7)电梯伤亡事故及预防措施 (9)电梯典型事故案例 (13)电梯安全与事故浅析 (16)常见电梯停梯故障分析及防范 (19)一起电梯夹人事故分析 (21)一起发生在电梯井内的高处坠落事故 (23)电梯使用安全警示(附案例) (25)电梯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28)电梯事故案例:电梯层门事故50例 (41)电梯事故案例4个 (54)电梯典型事故案例及分析案例1某百货商店仓库有1台手开门2t货梯,基站为前后对穿门。
仓库工作人员习惯将电梯停在基站,前后门同时打开作为通道,因此经常有推车通行,门框被撞击,致使门电锁接触不良而影响运行。
一个下雨天,电梯驾驶员利用应急按钮操作电梯运行,使电梯离开基站,而基站前后门仍敞开。
仓库1位职工在电梯停在基站时经过轿厢通道上厕所,上完厕所急匆匆低头冒雨返回经轿厢通道,而此时电梯已离开基站,于是一脚踏空坠落底坑,造成2根肋骨骨折。
事故分析:(1)该库领导对电梯管理不严,层门电锁损坏不及时报修而带病运行,驾驶员利用应急按钮在层门开启的情况下违章操作。
(2)违反了电梯的安全规定,把电梯轿厢作为通道。
(3)对损坏电梯设备的人员没有追究责任,及时处理。
案例2某市级医院1台手开门电梯,门电锁经常接触不良。
一天电梯驾驶员发觉5楼层门电锁损坏,他认为反正过几天电梯维修工就要来保养,因而没有去联系报修。
为了不影响电梯的运行,他擅自用导线将层门电锁短接暂时使用。
当早班即将下班时,驾驶员把电梯开到5楼,并将层门虚掩留下一门缝,离开轿厢去办私事。
此时,5楼一勤杂工擅自启动电梯将一车垃圾用该电梯送往l楼,而5楼层门仍没关严。
驾驶员返回时,随手拉开层门一脚跨进,坠落到l楼轿顶当场死亡。
事故分析:(1)电梯驾驶员发觉5楼层门锁损坏,没有及时与电梯维修工联系修复,而是私自处理,使层门电锁失去安全作用。
电梯溜梯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报告
![电梯溜梯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d2d74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b.png)
电梯溜梯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报告电梯作为现代化建筑中必备的设备之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电梯溜梯(指电梯发生意外情况导致电梯失控而滑行或坠落)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事件。
本报告旨在分析电梯溜梯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电梯溜梯的原因1.机械故障:由于电梯各部件的磨损、老化或者没有及时保养维护等原因,可能出现电梯失控的情况。
2.操作失误:电梯驾驶员或使用者在操作电梯时,由于对电梯使用规范不明确或者粗心大意等原因,导致电梯溜梯。
3.设计缺陷:电梯本身的结构设计或制造质量存在缺陷,不符合安全标准,也可能引起电梯溜梯。
二、电梯溜梯的预防措施1.加强维护:定期进行电梯的维修、保养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工作人员专业化:电梯驾驶员以及日常维护人员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技术和修理能力。
3.规范管理:对电梯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并对使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4.提高设计制造质量:对生产厂家,相关部门和监管机构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确保电梯制造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
5.加强安全监测:增加电梯传感器、计算机监测控制等技术手段,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三、结语总之,电梯溜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为了保障广大市民的安全,我们应该在加强电梯维护和管理的同时,加强监管和技术创新,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切实做好预防工作,杜绝电梯溜梯事件的发生。
在我国,电梯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随之而来的也是电梯事故的风险。
下面将列出我国电梯事故的一些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电梯事故数量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电梯事故发生数量为739起,其中有96起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导致13人死亡。
数据显示,2020年电梯事故数量同比降低了7.4%。
二、电梯事故原因对于电梯事故的原因,公开数据也有一些呈现。
数据显示,2019年电梯事故中,超载是占比最高的原因,占比为22.84%;其次是机械故障造成的事故,占比为16.04%;操作失误占比为10.28%。
电梯风险点
![电梯风险点](https://img.taocdn.com/s3/m/c2f7fdb1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2.png)
电梯风险点
引言
电梯作为现代建筑中的重要交通工具,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隐藏着一些风险点。
了解这些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七个方面对电梯的风险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维护保养不当
电梯的维护保养对于其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缺乏定期的维护保养,会导致电梯部件磨损、老化,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维护保养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责任心对电梯的安全也有很大影响。
技术水平不足或责任心不强,都可能导致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
二、超载运行
电梯的载重能力有限,超载运行会导致电梯出现故障,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电梯超载的原因往往与乘客的不当行为有关,如大量搬运货物、超员拥挤等。
三、电梯故障应急处理
电梯发生故障时,如何进行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理,对于保障乘客安全至关重要。
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会导致乘客惊慌失措,甚至出现踩踏等次生事故。
四、乘客行为风险
乘客在使用电梯时的不当行为,如乱按楼层按钮、强行扒门等,都可能引发电梯故障。
乘客的安全意识薄弱,也是导致电梯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电梯机房与井道安全
机房与井道作为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状况对电梯的运行有着直接影响。
机房与井道的老化、破损等问题,都可能引发电梯故障,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六、电气系统隐患
电梯的电气系统是其核心部分,电气系统故障可能导致电梯突然停止运行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
电气系统隐患往往与线路老化、设备损坏等因素有关。
电梯风险辨识、评估及其措施-3
![电梯风险辨识、评估及其措施-3](https://img.taocdn.com/s3/m/c2b3649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9.png)
电梯风险辨识、评估及其措施电梯的发展始终环绕着高质量、低成本、节能、环保一样,电梯更高的安全性能也是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于在用电梯还时常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因这人们还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来加以预防,除了加强对电梯的安全管理之外,还需要增加相应的安全设施,这里对在用电梯所发生的一些安全事故的类型,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新的安全理念。
1、坠落电梯井道事故1.1、事故现象就在用电梯发生相关的安全事故而言,已经集中反映在误入坠落井道事故,仅就南京市而言,近几年来发生误入坠落井道事故已有十多起,这仅是通过舆论公开所得到的事例。
一些情况表明,许多这种安全事故并没有彻底公开和统计出来,例如通常在一楼打开层门的机会最多,而大部份建造不带地下室,底坑深度普通不超过2 米,如果是从一楼发生坠落井道事故还不至于危及生命,而对于受了轻伤的事故,报导出来的可能性就不大,像这种情况能够得到统计的机会就很少了。
对于坠落井道事故的产生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专用的三角钥匙打开层门,而此时的轿厢却不在这一层,由于误入所造成;二是电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离开这一层,层门却没有关闭,当事人由于没有注意到这一情况而发生坠落井道事故;三是由于极少数人的无知或者处于半清醒状态,通过双手拨开层门后而坠落,通常情况下人的双手是不能拨开层门,但由于电梯门锁的原因,也确实生了这样的巧合;四是当电梯浮现故障或者是停电,乘员为离开轿厢,在打开轿门及层门后,跳出轿厢时而又坠落井道的,而在上述四类型中第一种情况最多。
1.2、事故原因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在用电梯发生坠落井道事故基本都是一个原因造成,那就是误入,但在一些情况下,电梯外面的层门却必须打开,进行相关的操作,在这种危(wei)险的情况下稍有不注意便会坠入井道,实际上人总免不了失误、出错、大意和疏忽,这也是人类的生理特点所造成,无法彻底克服,多年来南京市几乎所有在用电梯发生的误入坠落井道事故都能证明这一点。
电梯事故整改措施
![电梯事故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793cd7b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c.png)
电梯事故整改措施标题:电梯事故整改措施引言概述:电梯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由于一些原因,电梯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必须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电梯日常维护保养1.1 定期检查电梯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各部件正常运转。
1.2 检查电梯门的闭合情况,确保门的闭合速度和力度符合标准。
1.3 清洁电梯井道和轨道,防止杂物堵塞或影响电梯运行。
二、提高电梯设备安全性能2.1 更新电梯控制系统,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2.2 安装电梯故障检测系统,及时发现并排除问题。
2.3 增加电梯紧急停止按钮,方便乘客在紧急情况下操作。
三、加强电梯乘客安全意识培训3.1 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培训,让乘客了解电梯的安全使用方法。
3.2 定期组织模拟火灾、紧急救援等演练,提高乘客应急能力。
3.3 强化电梯使用规定,禁止乱按电梯按钮、超载等行为。
四、建立电梯事故应急预案4.1 制定电梯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措施。
4.2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4.3 定期组织电梯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加强电梯监管和督导5.1 建立电梯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电梯维护保养和安全运行的监督。
5.2 加大对电梯维修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性。
5.3 加强电梯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电梯安全水平。
结论:电梯事故整改措施是保障乘客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安全性能、加强乘客安全意识培训、建立应急预案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应对电梯事故,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10cdccb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3.png)
电梯事故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现阶段,电梯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使用人员出现挤压、撞击和坠落等安全事故。
本文主要分析电梯事故潜在的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处理电梯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尽量减少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电梯;事故风险;防范对策;分析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及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高层建筑物中电梯的使用量快速增长。
电梯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电梯的使用范围相对广泛,在大型超市和主要居民区都有分布。
如果电梯发生故障,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出行,甚至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足以说明电梯故障检验的重要性。
1电梯设备潜在的事故风险1.1电梯设备本体缺陷一般来说,电梯通常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以及重量平衡系统等8个子系统,不同的系统彼此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使得电梯充分发挥着性能。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电梯总体呈现出自动化发展的趋势,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智能化一体的设备,有机结合各种不同的设备,进一步提升电梯本身的性能。
电气、机械两个部分能够有效保障电梯的安全,如果这两部分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就能够保证电梯处于安全运转的动态,如果这两部分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电梯出现故障问题。
不同的子系统作为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导着电梯稳定运转,一般需要安排专业的修理人员对电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检测,确保各大系统的安全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在日常检查过程中,如果安全部件出现隐患问题,需要对其定期维修或者即使更换零部件,避免给电梯的稳定运转带来不良影响。
比如,电梯移动、门系统导向失效等;电梯出现意外移动、冲顶或者蹲底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曳引机制动器不可靠;而导轨垂直度不足,很容易导致电梯无法运行。
如果电梯设备出现子系统方面的问题,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对其展开相应的维护工作,就会导致电梯设备出现因本身缺陷引起的安全责任事故。
一起轿厢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一起轿厢坠落事故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d4e98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c.png)
设备管理与维修2021翼4(下)0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1-3],电梯已不再是人员密集区域的购物中心、交通枢纽等场所的专属设备。
别墅作为一种新型的住房,能够满足几代人同时居住,而且私密性强,逐渐成为高收入家庭购房时的首选,而家用升降机作为一种非标产品也越来越被广泛安装在别墅内,而家用升降机引发的事故也越来越多[4-6]。
因此,本文通过一起升降机轿厢坠落事故,分析轿厢坠落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事故案例1.1设备情况目前的载重升降装置大致分为3类:剪叉式移动升降平台、曲臂式升降平台、导轨式固定升降平台[7-9]。
案例升降机为家用无机房升降机,安装于别墅住宅内,共5层5站。
升降机驱动方式为液压驱动,轿厢上行过程采用液压驱动方式,下行时利用轿厢自重。
供电电源为220V 市电,升降机额定速度0.6m/s ,额定载重450kg ,于2017年10月安装完成并开始使用。
1.2事故介绍由于该别墅业主经常出差在外,升降机使用频率不高。
2018年10月业主单独一人乘坐升降机从5楼下行,下行过程中轿厢突然卡顿,随后轿厢发生坠落,跌落至井道底部,乘客受伤。
升降机提升装置中的横梁架钢板断裂,坠落至井道(图1)。
2原因分析通过向业主了解情况并对坠落升降机现场进行勘察,根据升降机使用人员和电梯维保人员反馈,升降机使用频率很低,升降机从安装结束到使用期间未进行过保养工作,事发当时轿厢中有1名乘客,未超载运行。
2.1工作原理升降机液压提升系统主要包括电机、油泵、油箱、阀件、液压油缸、链条。
轿厢上行时,液压系统油路中的电磁阀门打开,由电机驱动油泵给液压油缸充油,液压油缸活塞杆向上移动,活塞杆顶部横梁架通过2根链条牵引轿厢沿导轨上行。
轿厢上升到指定层站,触发井道中的限位传感器,油路中电磁阀门关闭,轿厢停止上升。
轿厢下行时,液压系统油路中的电磁阀门打开,在活塞杆、横梁架、轿厢自重作用下,液压油缸中的液压油回流入油箱,活塞杆下行,轿厢通过牵引链条沿导轨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用电梯缺陷分析与事故预防
电梯作为垂直运输工具,像其他交通工具一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施。
如何确保电梯安全运行,防止伤亡事故发生,已成为特种设备重点监管的一大课题。
1在用电梯常见缺陷
在用电梯的非正常运行,可诱发安全事故,从而导致人身伤害或较大财产损失。
据近年来在用电梯检验不合格项的统计分析显示,易引起事故的主要缺陷大致可分为电梯本身缺陷(占68.9%)和使用管理缺陷(占31.1%)2大类。
1.1电梯本身缺陷
电梯本身缺陷以门系统、安全装置、曳引系统等的缺陷较为常见,其中最多为门系统缺陷,接近40%(见表1)。
表1电梯本身常见缺陷构成比
缺陷类别
门系统
安全装置
曳引系统
其它
百分比(%)37.3
24.8
10.1
27.8
1)门系统缺陷主要有:门扇明显变形、开裂;门脚脱落;层门电气联锁或机械联锁失效;层门门锁啮合长度不足或严重变形;强迫关门装置失效致使层门无法有效自动闭合等。
这些缺陷严重影响电梯安全运行,有可能导致人员坠入井道或受到剪切。
2)安全装置的缺陷有:制动器失效;制动回路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安全回路被人为短接而导致相应安全保护装置失效;安全钳失效;限速器失效或动作速度过低、过高;缓冲器损坏;超载装置调整不到位或失效等。
这些缺陷可能造成电梯蹲底、冲顶或运行过程非正常停梯而导致人员被困事故。
3)曳引系统的缺陷主要有:曳引绳严重腐蚀、磨损、断丝与变形;
曳引轮绳槽严重磨损;轿厢过度装修使得厢体重量明显增加,导致曳引力相对不足;轿厢面积超过标准规定且无相应的技术措施等。
这些缺陷常有可能导致电梯溜车、蹲底等事故。
4)其它缺陷有:门框松动,降低了层门强度或使层门关闭不到位;滚轮导靴明显破损,可能使安全钳误动作,导致非正常停梯;导靴间隙明显偏大,导靴松动或者脱落,致使运行中的电梯发生脱轨。
1.2使用管理缺陷
1)未按规定建立和完善电梯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未落实有资质的单位负责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或维护保养不到位;
3)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或不按技术规范操作;乘梯人员不遵守相关的乘用规则;
4)应急救援设施不完善,电梯轿厢内无有效的应急照明和紧急报警装置;
5)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无法保证人员得到安全、及时的救助。
2 缺陷产生原因
电梯本身缺陷除电梯本体部件自身质量原因外,主要是由于电梯使用单位未按规定落实日常维护保养制度或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个别维护人员不按技术规范操作,从而导致电梯的门系统、安全装置、曳引系统等主要部件在使用中损坏、变化,且未能及时修复而形成。
例如某水产进出口公司1台冷库载货电梯,部分层门2门扇间机械连接装置被拆除,造成电梯层门锁紧装置及电气联锁失效,电梯轿厢未在该层时,层门也能随意打开。
该单位1名员工前来运冰,打开层门,结果轿厢并未在这层,其一脚踏空,跌入井道造成身亡的惨剧。
又如对某服装厂电梯进行定检时发现,该电梯的安全回路接触器损坏,维保人员违反技术规范,擅自用1根铜线将安全回路短接,造成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失效,险些引发安全事故。
使用管理方面的缺陷往往是由于使用单位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不重视对电梯进行科学、安全的使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等原因造成。
另外,电梯司乘人员缺乏电梯安全使用常识,遇到电梯因停电或故障意外停驻时,惊慌失措而自行采取不当解救措施,也是引起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
如某晴纶有限公司1名职工独自开电梯到上行,当电梯行至二楼与三楼之间时,电梯发生故障而意外停驻。
由于该电梯轿厢内电话已拆除,应急报警装置失效,该职工对电梯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为了尽快自救出电梯,从轿厢内打开轿门与厅门,企图从离二楼地坎1.9m的轿厢内爬出,结果不小心坠落到底坑,经抢救无效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