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案-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4.合作学习,提高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实验、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运用PPT、视频、动画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布置与水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判断题: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选择题: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A.氢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3.填空题:水在____℃时结冰,在____℃时沸腾。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首先,强调水的组成,即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次,回顾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再次,提及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4)硬水与软水:介绍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讲解硬水软化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分子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4.课后作业:布置与水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搜集与水相关的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类、化学用语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水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及其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但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可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探பைடு நூலகம்水的组成及与之相关的化学现象。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4.3水的组成教案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4.3水的组成教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宏观与微观相结和的分析探究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2)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象,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教学难点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教学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行授课。

教学用具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

那么,同学们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

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

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化学式是H2O。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讲述]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二).水的组成[实验]: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课题3 水的组成一、学习目标:1、能根据水电解实验知道水组成.(重点)2、从组成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区别.(难点)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过程和方法.【课前预习】1、你知道水与人生理、生活和人类生产活动关系吗?2、水物理性质【情境导入】二、自主探究:【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1、装置:如右图所示2、现象:认真观察水电解实验并做好记录,同时加以分析思考.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反应。

【巧学妙记】电解水实验简洁记忆法:(电极)正氧负氢,(体积)一氧二氢,(质量)八氧一氢.【反思与评价】1、水中加入少量新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是什么?___________2、通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交流电”或“直流电”)3、实验时要注意哪些细节?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1、水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水组成是怎样?2、实验操作中试管A 、B 两试管气体体积比常大于2:1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3、从电解水实验中可见氢气是一种_________气体,试管A 内既有氢气又有水而氢气体积没有减少,可见氢气是_________水气体;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火焰,说明氢气具有_______________.4、氢气点燃前一定要_______,点燃可燃性气体都要____________5、水沸腾过程与水分解过程有什么不同?6、有人说水可以开发成能源,你是怎样想?【交流讨论】1、从上面实验和发生化学反应可见,水是由氢(H)、氧(0)两种元素组成.那么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KMn04)、五氧化二磷(P2O5)、氢气(H2)、氧化铁(Fe2O3)、氮气(N2)和氧气(O2)分别由几种元素组成?2、根据各物质组成元素特点,把上述物质中氢气、氮气和氧气等称之为单质;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五氧化二磷、氧化铁等称之为化合物.试问:什么叫单质?什么叫化合物?3、上述化合物中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铁(Fe2O3)又称之为氧化物.试问:它们有又什么共同特点?高锰酸钾(KMn04)属于氧化物吗?【阅读】阅读教材第47~48页内容和“资料”.1、列表比较化合物和单质:有元素组成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元素.【思考】1、由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2、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有什么区别?含氧化合物是含有氧元素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纯净物.如:KClO3、MnO2等.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MnO2、CO2、SO2、P2O5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我收获】【知识归纳】1、物质简单分类2、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3、完成下表三、自我测评【课堂练习】课本P 49、1~41、下列有关电解水说法错误是(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自然界中水大多是混合物D .水中加入硫酸是为增加导电性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是( ).A 、高锰酸钾、氮气B 、洁净空气、氧气C 、铝、二氧化碳D 、硫粉、氧化镁3、将下列物质分别按照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分类:①空气、②氮气、③水蒸气、④氧化铁、⑤红磷、⑥二氧化锰、元素 种类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知识目标】1.通过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2.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电解水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教学难点】了解物质简单分类的方法,能区分常见物质。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图片导入见光盘)【投影】水景风光、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及水运交通的照片。

师:观察这些图片,请同学们说一说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水有哪些用途?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勇跃回答问题,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水。

师:你知道自然界中的水是怎样分布的吗?【投影】地球表面的水、生物体内的水。

水对我们人类的意义至关重大,那么你知道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吗?【新课导入】二:(视频导入见光盘)播放新闻视频:火星表面发现液态水关于水的组成的确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提供化学史资料:提问:科学家是以什么实验作为证据来确认水的组成?【过渡】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新课导入】三:(实验视频导入见光盘)在古代希腊,人们认为物质普遍由四种元素组成。

分别是水、气、土、火。

长期以来人们都对水是一种元素深信不疑,直到有一天……发现氧气的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喜欢给朋友们变魔术,手拿着一个空瓶子,在朋友的面前晃来晃去,为的是展示这是一个透明的空瓶子。

然后,他便迅速地把一只点燃的蜡烛移近瓶口,“啪”的一声巨响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焰,但立刻就熄灭了,发现空瓶子中有液珠出现。

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过渡】我们先做一个实验:演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氢气的性质1.氢气的性质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氢气的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3.氢气的验纯方法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如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明氢气较纯,如发出尖锐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4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化学优质课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设计理念】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首先探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有水生成,然后从反面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推导出水的组成。

这样既能培养学会说呢个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习到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思维模式。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源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内容包括认知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氢气的性质和纯度检验方法以及物质类别的分类。

历史上人类对于水分子组成上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教材在这里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水的组成内容则是以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呈现。

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开始,需要老师对物质性质及其组成元素的实验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推断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物质的组成元素上起着入门的重要作用,从情感上可以让学生体会课堂源于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为以后探究和判断其它物质的组成做了准备。

经过水生成和水分解两部分的实验与分析,认识水的组成已是水到渠成。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元素、氧气等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来源于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内容包括认知物质是由元素组成,氢气的性质和纯度检验方法以及物质类别的分类。

历史上人类对于水分子组成上的认识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方面进行,教材在这里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

水生成的部分由氢气燃烧实验和相关讨论组成,水的组成内容则是以模拟史实的研究过程呈现。

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是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开始,需要老师对物质性质及其组成元素的实验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推断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通过分享和交流,共同建构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的理解。
3.运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互动性和人性化。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与评价,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水的循环、水的沸腾等,引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思考。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互动式教学: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有些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引导他们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实验法: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水的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水的传奇》:讲述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和作用,探讨水对生物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指南》:提供水的电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更多关于水的组成的相关资料,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尝试自己电解水,观察实验现象,验证水的组成。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水的组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话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的重要性和意义。
再次,在作业评价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对知识的应用和创新性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课后思考题和应用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创新。
最后,在课堂氛围方面,我发现有些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知识缺乏兴趣,导致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

课题3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z#~z&*********]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准备:直流电、水电解器、电解用水、木条、酒精灯、小试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①和试管②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师:两极上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师:下面,我们就来检验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

2.实验验证(1)(教师演示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②中的气体,将试管①移近火焰检验试管①中的气体。

师:试管①和试管②中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现象]试管①中的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试管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水的组成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水的组成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13. 水的凝结:水蒸气在遇冷时转化为液态水,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14. 水的渗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这个过程称为渗透。
15. 水的离子化: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呈中性。
16. 水的pH值:水的pH值约为7,表示水的酸碱度。
17. 水的硬度: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时,称为硬水;硬水对生活和工业用水不利,可以通过软化处理降低硬度。
首先,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挑战,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例如,我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辅导时间,让学生可以随时向我提问和寻求帮助。
其次,我将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例如,我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梳理
1. 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2. 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分子、原子、离子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4. 水的电解过程: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式为2H₂O → 2H₂↑ + O₂↑。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学生可能对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现象理解不够深入,对水分子的构成和水的电解过程有一定的困惑。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有一定的担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深入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原理。

课题4.3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原卷版)

课题4.3水的组成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原卷版)

课题4.3 水的组成【学习目标】1、了解氢气的基本性质,认识到氢气是一种环保燃料。

2、通过氢气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活动认识水的组成。

3、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4、从组成的不同记住化合物和单质的区别。

【课前准备】1、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

由的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例如:牛奶、空气等。

2、物理性质是物质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①、状态、、硬度、熔点、沸点、等。

②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3、化学性质是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4、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为、原子重新组合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新课学习】一、导入新课水是生命的源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对于我们熟悉的水,你知道它的组成吗?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一:氢气的物理性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氢气物理性质,完成学案。

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臭、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难液化;任务二:氢气化学性质1、仔细观看视频(或阅读资料),了解氢气如何检验纯度。

(1)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2)如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

如听到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

2、仔细观看氢气燃烧视频(或阅读教材),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步骤:①检验纯度(气体不纯净点燃时,易发生爆炸);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的烧杯;③用手接触烧杯。

(2)现象:氢气燃烧,产生的火焰;烧杯内壁凝结有;烧杯。

(3)文字表达式:。

(4)结论: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即水是由组成。

任务三:水分解仔细观看水分解视频(或观察演示实验),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实验条件:(1)通电;(2)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增强水的,原因是它们可以形成自由移动的)。

2、气体检验:(1)正极:用的木条,带火星的木条,证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2)负极:用木条,气体能燃烧,火焰呈,证明负极生成的气体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4.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4.3 水的组成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4.3 水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2.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3.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教学重点1.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2.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水的分子式为H2O。

2.掌握氢和氧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好课件和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提问学生水的化学式是什么,水由哪些元素组成。

2. 水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分子结构,并解释水的化学式为H2O。

•解释氢和氧元素在水中的结合方式。

3. 水的组成元素和相对分子质量(15分钟)•介绍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解释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计算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4. 水的相态转化(15分钟)•介绍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解释水的沸点和凝固点的含义,并说明与气态转液态、液态转固态之间的关系。

5. 总结(5分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水的组成元素和化学式,以及水的相态转化过程。

六、课堂练习1.让学生自行计算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2.引导学生讨论水的相态转化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七、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练习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书上对应的练习题。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的组成和相态转化的小作文。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学生计算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水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在引导学生写小作文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写作能力。

下节课需要加强对水的相关实验的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水的理解。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

人教课标版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教案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的内容,在第二单元学习空气、氧气的基础上,本单元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另一种常见的物质——水。

通过对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及水的用途的学习,让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的重要性。

通过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同时通过水分子的微观电解过程对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继续学习,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

初次出现化学式,为课题4化学式的学习作铺垫,同时也分散了难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用感觉器官来观察化学变化现象的体验,但还不知道如何从现象来分析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通过第三单元分子运动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只是分子的间隔,但却不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

水作为初中化学第一个被研究的化合物,又是大家最熟悉的化合物,学生会有较大兴趣去探讨和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到微观分析。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水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2)能掌握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观察水的电解实验,检验水的两种电解产物-----氢气和氧气,进而从理论上解释水的电解实验。

(2)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充分讨论,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2)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板书设计: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 (2)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通电氢气+氧气(H2O)(H2)(O2)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结合电解水实验,撰写一篇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论等。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关于节约用水的家庭小实验或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水的珍贵,提高环保意识。
-拍摄一段小视频或制作PPT,分享自己在家庭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水的组成及其相关知识。
2.强化实验操作和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针对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足的问题,设计生动有趣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的掌握。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困惑。
-教师解答疑问,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பைடு நூலகம்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四单元课题3后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保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4.3水的组成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4.3水的组成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4.3水的组成学案一、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充分利用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水的组成难点:对单质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三、教学方法:创设学习情景→实验探究→验证实验→讲解总结→拓展视野→升华提高。

四、教学过程:[学习情景]你知道哪些有关水的成语?[回答]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水涨船高水泄不通水乳交融车水马龙水至清则无鱼……[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水的诗句?(学生答后,过渡)[师]这么多有关水的成语和诗句,足以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海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都含有水。

[投影]展示下列资料生物体内都含有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有一共同特点:体内水的质量与生物体总质量的比(亦称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引入新课]由以上资料可见,水与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此外,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总之,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与水有直接的关系。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

[板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 水的组成[讲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

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

[板书]一、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如图2.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2.新课教学:
a.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分子结构,讲解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b.结合课本,讲解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c.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课堂讨论:
a.组织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电解水实验的相关题目,巩固对水的组成及电解过程的掌握。
-写出水的电解方程式,并解释电解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生成。
-描述电解水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探讨水的组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水的净化、水的三态变化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以及电解水实验的基本原理。
2.正确操作电解水实验,观察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3.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水相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烧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通过学习水的组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本章节以“水的组成”为核心内容,通过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水的化学组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和电解水实验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过程。
教学设想:
1.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动画和图片形式展示水分子的结构和电解水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b.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实验操作,相互监督,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c.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探究,逐步深入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实验的原理。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水现象,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引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水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以及电解水实验的原理,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与水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通过展示水烧开时冒出的蒸汽、冰块融化成水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
-水有哪些不同的存在形态?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为什么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学生思考与讨论:
让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思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氢气的性质,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前预习】:(你准备好了吗?)
1.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氧气?
2
3、法国化学家首先确定了水的组成,得出了的结论。

4、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
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如、。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定义
3、物质的简单分类
种物质)

质种物质)单质(由种元素组成)
化合物(由种元素组成)
二、精讲点拨(解疑答惑)
(一).水的电解实验:
(1)水的导电性,为了,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

(2)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所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3)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1内的无色气体,木条,证明
是;
点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2内的无色气体,火焰呈,证明是。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论
思考与讨论:
(1).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到结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这种理解对吗?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体积的2倍,为什么?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在空气中点燃
(1)现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色,放出大量的热。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作燃料的优点:①;
②燃烧产物;③是理想的能源。

(4)验纯:
①原因:当氢气不纯时,点燃时可能会发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装置)
②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近火焰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氢气不纯(若声音很小→氢气较纯)。

2、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
装置(见上图)、步骤、现象:
文字表达式:
实验注意事项:1、安装仪器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氢再点灯、3、实验结束时,要撤灯再停氢
三、典例分析(学以致用)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⑧氧化铁
分析:此题不仅要求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定义,还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我的收获:(盘点收获)
五、达标检测(考考你)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氧化B.水结冰C.水电解D.水沸腾
2.水是生命之源,它属于()①单质②混合物③纯净物④氧化物⑤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 C.③⑤ D.③④⑤
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
A.铁粉、硫磺粉 B.空气、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氧气 D.水蒸气、冰4.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可能是混合物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 D.不可能是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6.如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与B量筒中的电极相连接的是电池的极,A量筒中产生的气
体是,该气体的检验方法是。

(2)如果用V A和V B分别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气体的体积,
则V A﹕V B约等于。

(3)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2L,则生成氢气 L。

(4)该实验能证明的结论是。

7.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
(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点燃氢气以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

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火焰,并放出大量热。

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在某庆典活动中,欲用氢气来填充气球,你认为是否可行?,理由是,你认为作为大型升空气球应具有的性质是:①②。

(4)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时反应,得到金属铜和水,写出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讨论与思考:
1、安装仪器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2、实验开始时为什么要先通入氢气一会再加热?
3、实验结束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