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教案-14小马过河
《小马过河》教案

《小马过河》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课文,强调实践的意义,使学生懂得做事要脑筋,要实地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头饰、课件、生字卡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一)导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马)小马:同学们好。
生:小马好(二)复述课文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发生在小马身上的一个故事。
大家还记得吗?生:我记得,我来……生复述故事: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
它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就回家问妈妈。
后来它自己去试一试就过了河。
(在此板书:小马、老牛、松鼠的简笔画:动物大小要有区别)师:讲得真好。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
(板书课题)(三)复习生字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到学习乐园去把昨天学的生字复习一下。
出示生字卡。
(随机抽读)师:大家记得真不错。
老师相信你们这节课能学得更好。
有信心吗?(有)好,开始吧。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师:请同学们和小组里的同学读一读课文。
2、让学生自主地说读懂了什么?生:我知道了小马有两次想过河。
(读得可真仔细)生:我知道了小马第一次没过成河,第二次才过了河。
师:为什么小马第一次没过河呢?我们一起去瞧瞧吧。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播放课件2、师提问:①小马在去麻磨坊的路上,遇到了什么难题?(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②他觉得……(很为难)③当时它又是怎么想的?(他想:这条河我能不能过去呢?要是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多好呀!)3、指导朗读①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朗读好的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我觉得她读得很好,把小马难为情的心情都读出来了。
(你这位小评委评得真不错)②全班同学齐读这句话。
师:我们一起像…那样读读。
4、学生讨论:小马为什么没过河。
师:小马很为难,它是请谁来帮忙的呢?(老牛和松鼠)在老牛和松鼠的帮助下,小马过河了没有?(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前后桌讨论一下。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小马过河》优秀教案篇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通过小马与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把一个不善思考、凡事爱问妈妈的孩子写得活灵活现,使小读者读起来感到特别亲切。
学习本课,要启发孩子们做事要认真思考,开动脑筋,努力亲自去实践,这样就能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懂得于是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
头饰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小马过河》。
”(出示课题)2、教师讲述:“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飞快地向磨房跑去。
”3、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来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小马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呢?”(放录像)(4).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带着儿童特有的好奇心走进文章。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2.开火车检查朗读,师生评议。
3.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量词。
一(座)马棚一(间)磨房一(只)松鼠一(匹)老马一(条)小河一(棵)大树一(匹)小马半(袋)麦子一(头)老牛过渡:这几种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1——6自然段,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文章脉络的清晰,让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1、(出示老牛、小马图):找出老牛和小马的对话,指导感情朗读。
2、男女生分角色感情朗读第一次对话。
3、(出示松鼠、小马图)松鼠为什么认为小马会淹死呢?4、指导感情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
过渡:听了松鼠的话,小马又连忙收住脚步,不知怎么办好。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小马过河》,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动物的关心。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3.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1. 《小马过河》故事书籍。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故事中的关键场景和角色。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一张关于马的图片,引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询问学生对马的认识和了解。
阅读故事(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小马过河》故事书籍,让学生静读故事。
2. 教师辅助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难句。
讨论与理解(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细节。
2. 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如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遇到了哪些困难?小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3.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角色来描述。
2. 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选择的场景或角色,可以借助图片或幻灯片进行辅助。
3.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提问和回答有关描述的问题。
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2. 与学生一起回顾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其他与故事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阅读故事时的表现,包括注意力集中、阅读流畅性等。
2. 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评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参考资料1. 《小马过河》故事书籍。
2.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下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下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研究《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使学生能够:-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 掌握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进行相关的创作和想象活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掌握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运用阅读策略回答问题;- 进行口语表达和创作活动。
教学准备- 《小马过河》下册教材;- 教学课件;- 单词卡片;- 学生练册。
教学过程导入1. 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马,面对一条宽阔的河流,需要想办法过河。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研究课文1. 阅读课文: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小马过河》。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
2. 听读课文:教师逐段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3. 分段理解: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逐段进行理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4. 词汇研究:教师通过课件和单词卡片,教授生词和重要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学生可以进行单词拼写和造句练。
5. 阅读理解:教师提问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并回答问题。
6. 口语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口语表达练。
拓展活动1. 创作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编写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者改编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创作。
2. 想象活动: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小马过河后发生了什么,或者想象他们自己是小马,如何过河。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练册中与本课相关的练;2. 阅读其他类似的故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想法;3. 准备下节课的课前阅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课程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程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课程难点】领悟两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三课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
【教具准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学生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许多童话故事,谁知道?和学生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童话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学生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板书课题:6、小马过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出示课件1:本课全部生字)2、分段指名读课文。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指导书写,分析字形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出示课件2)带挡拦亲会写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
2、练习写字。
四、多种形式,熟读课文1、自己练习读课文。
2、四人一组,采用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3、相互点评,纠正读课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i lǐng dǎng zhù lán xià huǒ bàn qīn rén()()()()()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老马一()麦子一()小河一()老牛一()松鼠一()伙伴三、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写在横线上。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小马过河教案(15篇)

小马过河教案(15篇)小马过河教案1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测、了解物体遇水溶解、吸水的改变。
2.能初步与同伴沟通自己的试验结果,愿意把自己的发觉进行共享讲解并描述3.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增进幼儿的新奇心,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深厚的爱好。
重点难点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比较、观测、了解物体遇水溶解、吸水的改变。
难点:能对现象进行观测比较。
活动预备1.老师材料:糖、盐、布、棉花假设干。
2.幼儿材料:分别装有糖、盐、布、棉花的盒子假设干,水杯、温水、小调羹假设干、记录表。
3.场地规划:小组形式。
活动过程一、提出问题——故事导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独立猜想,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爱好。
故事《小马过河》——师:一天,佩奇给了小马一个大包袱,她说:“请你帮我把这个包袱运到河对岸去给乔治!”于是小马驮着包袱河边,突然,它的脚一滑,不当心跌进了河里。
他用劲地往上爬,爬起来之后立刻感到背上原来重重的包袱变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呀?(提问:这个包袱里可能装了什么呢?)第二天,佩奇又给了小马一个大包袱,让他运到河对岸去给乔治。
他心想,昨天跌进河里再爬起来,背上的自轻了很多,于是就有意滑了一跤。
可是这一次出乎它的预料,包袱掉在水里变得越来越重,小马再也爬不起来咦?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提问:这一次包袱里可能装了什么?)二、猜想和假设,引导幼儿说出他们的想法和推想。
——师:包袱里究竟装的是什么呢?今日我把佩奇家里的东西都带过来了,我们一起来做做试验,帮小马找答案。
〔介绍试验材料:盐、糖、布、棉花。
〕——师:让我们把盐、糖、布、棉花放进水里,猜一猜,水在水里变轻了?谁在水里变重了?三、进行试验和观测。
1.第一次试验,交代试验要求:——师:将四种材料放进用纱布缝制好的袋子里,然后放进水里观测,会发生什么改变?试验结束后,将袋子打开,引导幼儿观测,盐和糖遇到水之后,不见了,我们称它为溶解;棉花和布遇到水之后,喝饱了水,我们称它为吸水。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1、认识14个汉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实践才能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白龙马》(出示课件),歌曲歌唱的是谁?白龙马。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马有关。
今天有一匹小马要过河,你看,把他难住了……3、(齐读课题):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我们把课文中的事情理出一个思路来,看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2、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4、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5、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2、出示生字指读:棚、驮、磨、坊、挡、伯、浅、刻、突、哩、唉、试、蹄、既。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棚、浅、坊、伯、挡、哩。
(1)比较认识“伯”和“挡”: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由偏旁加上学过的旧字组成的,比较容易识记。
(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2)“哩”字注意读音。
“li”读轻声,不读一声。
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占格,把字写好看。
(3)“棚”和“浅”“坊”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
(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5、猜谜语。
不深——浅一方土——坊和木头做朋友——棚6、开火车读准字音。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的情节,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2.掌握一些简单的汉字和词语,如“小马”、“急匆匆”、“河边”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简单地朗读故事并回答问题。
4.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互动。
二、教学内容1.《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
2.相关的生词和词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只小马急匆匆地来到了河边,然后询问学生们看到这个场景想到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阅读故事(10分钟)教师把故事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阅读或朗读故事,并关注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
然后,教师简要叙述一下这个故事,包括主要情节和故事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内涵。
3. 共读故事(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读故事,重点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的走向,如小马怎样过河,它在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最后是否成功过河等。
4. 组织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表演故事,并展开讨论,通过讨论理解故事中传递的主题和价值观念。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表演,邀请其他同学提问和评论。
5. 听写练习(10分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中涉及到的汉字和词语,教师进行简单的听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写和书写能力。
6. 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总结故事情节和故事的主题,引导学生反思故事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态度和交流的表达能力。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听写练习,测试他们掌握生字和词语的程度。
3.观察学生的听课反应和课后的自主学习情况。
五、板书设计生词词语小马急匆匆河边过河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一堂语文课,学生们了解了《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加深了对汉字和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14个生字。
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他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干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他人说,自身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课前准备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议;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
注意下面一些生字的读音。
3、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4、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学生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三、课堂作业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二、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考虑: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协助妈妈做事。
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如“连蹦带跳地说”,写出小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表示小马愿意做事。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

小马过河教案(优秀8篇)小马过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3、4、5、6.7自然段,理解课文的含义。
2.理解“为难”“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3到5自然段。
(1)读课文第3段后,说说,“为难”的意思。
(“为难”,感到难以应付。
)找出课文写小马怎样为难的句子读读,要求读出语气。
(心想……那多好啊!)为什么会这样(2)读老牛怎样告诉小马的句子,说说小马听了怎么样。
(理解“樘”(趟)的'意思。
)(3)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为什么拦住它?(理解“当然”的意思。
“当然”在这里作“应当这样”讲。
)(4)最后小马怎样做,读有关句子。
(5)把上面的四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小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经过。
3.学习第6、7自然段。
(1)引读。
师:小马回家是怎样问妈妈的?妈妈是怎样对小马说的?生:读第6自然段。
师:小马是怎样根据妈妈的话去做的?生:读第7自然段。
(2)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师可运用课前准备好的挂图和图片演示:贴出挂图,再分别把画有老牛、松鼠、小马的图片插入挂图上的河水中,比较它们身材的高矮,以及河水没到它们身上的部位。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老牛、松鼠、小马身材高矮不同,对河水深浅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小马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老鼠说的那样深。
)·用“既不像……也不像……”说小马的高矮。
·用“既不像……也不像……”说小马过河时的感觉。
·用“因为……所以……”把以上二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3)说说小马第1次为什么过不了河,第2次就过去了。
(4)读读妈妈教育小马的话和课文最后一句话。
(5)说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懂了一个什么道理。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板书设计:小马过河为了……所以……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过了河既不像……也不像……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是不行的。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八篇

小马过河教案模板八篇小马过河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2、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机、磁带、字卡活动分析:这个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小马这个形象也很可爱、很天真,适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学习这个故事的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明白蕴含的哲理。
难点是理解大与小、深与浅的相对性。
为突破重难点,在导入时先出示图片,让幼儿比较分析三种动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况下会出现的不同结果。
以欣赏课件为切入点,引起幼儿兴趣,讲述故事。
进行提问:老牛是怎么说的?小松鼠是怎么说的?妈妈又是怎么说的?小马又是怎么做的?请幼儿互相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水才没膝盖呀?而小松鼠却说她的小伙伴被淹死了。
他们有什么不同呀?引导幼儿认识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浅不是固定不变的。
欣赏课件,讲述故事,总结故事中讲述的道理。
进行生活认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种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动脑筋想问题,勇于尝试。
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将难点提前突破。
二、展开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1)老牛说了些什么?(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3) 小马是怎么做的?2、展示课件、听录音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3) 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三、结束: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
活动反思:这一次的优质课活动进行完了,上过去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课存在着这样大的漏洞,因此做一总结,也算是对自己的深刻反思,仅以此为诫,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加以改正。
活动中有95%的幼儿掌握了故事内容,有80%的幼儿懂得了故事里的道理,现将优点与缺点一并分析如下:一、将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故事语言浅显易懂,情节生动有趣,故事又蕴含深刻的道理,存在着深与浅的相对性,这一点幼儿难于理解,因此我将这一难点提到前面进行突破,出示三种小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进行比较,在高矮上加以引导,使幼儿理解高和矮的相对性。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3.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1.老牛、小马、松鼠、老马的及头饰。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激趣。
1.师: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教师出示小马)这是一匹可爱的小马。
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个集体中,看到这么多张生面孔,他的心里太紧张了,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2.教师激情导入:听了大家的发言,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他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个有关他的童话故事。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提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多种形式,识字写字。
1.带拼音识字。
(大屏幕出示14个生字)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2.学生随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让几个学生组词,从而理解字意。
磨、坊,重点抓住字音、字形进行指导。
驮,引导学生猜字谜记忆字形。
唉,做动作,听声音理解字意。
3.游戏识字。
小青蛙听说我们在认字,它也来凑热闹,瞧!(教师展示青蛙上楼梯课件)从你开始,大声读第一层楼梯上的字,要是这个小朋友读对了,我们就跟着大声读一遍;然后小青蛙就会跳上一个台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学生开火车读打乱顺序的11个生字,教师操作课件,读对一个,小青蛙跳上一个台阶。
4.指导写“麦”字。
观察——范写——临写——评价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精编教案

14.小马过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4.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过程与方法在分角色朗读课文中,了解小马思想的变化。
懂得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的做事方法。
【教学重点】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
【教学素材】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读“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本课“愿、意”等8个生字,会写“愿意、麦子”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小马过河的图片(出示课件2)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板书:小马过河)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二、初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出示课件3)2.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
(会写的字、会认的字)(出示课件4)3.重点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出示课件5)“愿”:上边的“原”第二笔要写得略长些。
“麦”:第四笔竖与第五笔撇不要写成一笔。
“突”:下边是个“犬”,不要写成“大”。
“命”:不要丢掉第三笔横。
三、理解课文1.教师范读,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过渡语: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既然是事情发展为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把这篇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为三个部分。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

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马过河》这个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2. 能够正确朗读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
3. 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主要意思并进行简单的情节复述。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的理解和复述。
2. 生词和句子的朗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本《小马过河》。
2. 单词卡片和图片。
3. 教学课件和投影设备。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故事《小马过河》的兴趣。
和讨论(15分钟)1. 请学生跟随课本,朗读故事《小马过河》。
2. 解释故事中的生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情节复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情。
拓展(1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巩固和评价(15分钟)1. 分发单词卡片,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朗读并理解卡片上的单词。
2. 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和生词的理解程度。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故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进步。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并进行情节复述和讨论。
2. 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新演绎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表演和想象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小马过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及时引导和解答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学效果良好。
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主题和寓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4小马过河教案第1篇】二下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在帮妈妈驮麦子到磨坊的途中遇到一条小河,不知是深是浅,最后在妈妈的指引下安全过河的故事。
本文以“过河”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别人说的话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设计中采用“以读促悟”的方法,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悟文本的内涵。
同时,注重语言运用的训练,教学设计中多次设计口语表达,鼓励学生个性阅读,掌握按照先后顺序、抓住重点词语复述故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准备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及头饰。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1.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出示小马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小马是怎样过河的?小马最终过河了吗?4.小结:学贵有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吧!设计意图:出示小马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快把学生带到故事情境中。
鼓励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高阅读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好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
2.学生读课文,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师: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你有哪些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吧!(学生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准备班级展示。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你认为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呢?(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联系字义来识记字形。
“棚、磨、挡、伯、浅、刻、蹄”等字,可结合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字义,再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教案与反思第【1】篇〗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描述,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初步的推测能力。
2、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在游戏中,模仿动物的对话,培养幼儿大胆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标志、音乐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1、幼儿随音乐《马儿跑》进入活动场地。
2、师:刚才我们学的是什么动物在跑呀?(小马)出示小马: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
二、展开教学。
1、展示课件1,师提问:有一天,小马去运粮食,它来到了一条小河边。
看到这张,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小结:小马过不了河,遇到了难题。
2、展示课件2,师:它遇到了谁?(老牛、小松鼠)小马想问问它的好朋友,那你觉得小马的好朋友会给它什么样的建议呢?老师准备了四张,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讨论一下。
小马会怎么问?小松鼠说了些什么?老牛又会说些什么?(四人一组,看展开讨论)3、理顺对话:幼儿个别回答。
4、师:我们来看看故事里是怎么说的?(欣赏课件3)A、师:你们听到故事里的小马是怎么问的?老牛是怎么回答的?那小松鼠又是怎么对小马说的呢?B、师指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对话,掌握语气。
小马:牛伯伯,这条河我能过去吗?老牛: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
松鼠:小马,别过河,你不要命啦,水很深,前几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到这条河里淹死的。
(个别说、集体学说)C、师:唉,老牛说水很浅,能过去,可小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同伴,那小马到底该怎么办呢?(组织幼儿再次展开讨论)5、师:我们来看看故事里的小马是怎么做的?(欣赏课件4)A、原来,小马是回家问妈妈了,那妈妈教了小马一个什么办法啊?B、复述小马妈妈的话。
(1、小马:妈妈,前面有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趟过去,可松鼠却说水很深,还淹死过它的同伴,我该怎么办啊?2、妈妈: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试就知道了。
第14课《小马过河》(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4课《小马过河》(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勇敢、自信,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寻求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小马过河》:通过讲述小马过河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小马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勇敢、自信地面对,并最终成功过河的过程。
2. 生字词学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学生要勇敢、自信,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寻求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小马过河的场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小马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圈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造句。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马过河》2. 生字词:略3. 故事梗概:略4.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生字组词造句。
5.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学生要勇敢、自信,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寻求解决方法。
《小马过河》教案(11篇)

《小马过河》教案(11篇)《小马过河》教案篇1主要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表达了小马驮麦子去磨坊,路上要过一条小河,老牛说水很浅可以过,松鼠说水很深,它的伙伴刚被淹死。
小马没了主意,只好跑回去问妈妈,妈妈要他亲自去试一试。
小马又回到了河边,自己过了河。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说明遇到事情要自己动脑筋,想方法克服困难,找到答案。
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最末老马对小马说的话。
指导朗读。
重难点解析:1、识字教学:本课生字中,“事、如、然”是翘舌音,“挡”是后鼻音。
着重指导同学分析识记以下几个字:“匹”外面是三框,里面是“儿”字,留意强调笔顺。
“事”也要强调笔顺,要八部件写紧凑,字体不能太长。
“袋”是一字底,上下结构,下边不要写成“伐”。
“突”上边穴宝盖,下边是大字多一点。
“步”下半部不是少。
“麦”上边青字头,下边不要写成反文。
2、词句教学:〔1〕“犯难”的意思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2〕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这是摆在小马面前的一组冲突。
可以借助牛、松鼠的图,了解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和水深的缘由。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这是课文要告知我们的道理。
意思是要小马自己动脑筋。
让同学明白:要听别人说,也要动脑想,还要自己去实践。
3、朗读指导:这篇课文生动有趣,对话许多。
富有儿童情趣,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
读老马的话要语调平和,像慈爱的妈妈。
如:“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读出商量的语气。
“那么河水究竟是深还是浅呢?你认真想过他们的话了吗?”要读出引导孩子思索问题的语气。
小马的话要天真活泼,“一条小河拦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了。
”“没……没想过。
”应表达出不好意思的心情。
老牛的话应显得不在乎。
松鼠的话应当急促,给人以焦灼的感觉。
4、扩展活动:〔1〕表演《小马过河》。
〔2〕以“小马过河”另编一个童话故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读这篇童话故事,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动脑筋,多思考,不能光听别人说,自己一定要去试一试,找到解决的办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做事情要动脑筋,要自己去试试,才能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教师出示一张小马的图片)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故事,想听吗?问:你们想知道小马是怎样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小马过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过河?怎么过的?过河了吗?……)二、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是怎样过河的?最后过河了吗?(二)学习第一、二段:1、小马愿意去帮妈妈做这件事吗?你从哪里知道的?2、通过朗读来表达小马很乐意帮妈妈做事。
(二)学习第三、四段1、小马驮着麦子、唱着歌儿王磨坊走去,可是,它怎么停下来了?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自由读3、4段。
①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理解“为难”:小马想到底能不能过去啊?是过去还是不过去呢?它觉得很为难。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你为难的事,请你说一说。
②读句子,感受小马因为不知道能不能过河而感到为难。
2、正在小马觉得为难的时候,它遇到了谁?粘贴老牛的图片。
老牛觉得小马能过河吗?为什么呀?(出示幻灯片)板书:很浅请学生到黑板上指出“刚没小腿”在哪里。
3、河水刚没老牛的小腿,所以老牛觉得过河是件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对小马说时,说多轻松啊!你能像老牛一样的读读这个句子吗?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他们的对话。
小马过河教案4篇

小马过河教案4篇小马过河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使幼儿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勇于尝试,认真完成任务的道理。
2、理解故事内容,并丰富词汇:磨坊-磨面的作坊,也叫磨房。
趟-从浅水里走过去。
难为情-不好意思。
活动准备:1、老牛、松鼠、小马贴绒教具各一个。
2、活动前训练幼儿踩高跷。
3、高跷、沙包(粮食)、小河、小椅子。
活动建议:一、结合贴绒教具,教师讲述故事。
二、通过提问,加深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老马交给小马一个什么任务?(把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丰富词汇:磨房。
2、小马遇到小河挡住了去路,它不知还能不能过去,它去问谁了?怎么问的?牛伯伯说什么?小松鼠又是怎么说的?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丰富词汇趟和难为情)3、小马完成妈妈交给它的任务了吗?(教育幼儿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完成任务)三、游戏《小马运粮》,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教师: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你们能完成吗?讲解游戏玩法:幼儿每人一对高跷,游戏开始,"妈妈"带领"小马"踩着高跷跨过"小河",穿过"小树林"(小椅子),把"粮食"(沙包)运回家。
四、欢庆胜利。
带领幼儿体验完成任务的快乐。
附:故事小马过河在一片树林里住着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小马渐渐长大了。
老马对小马说:"你长大了,要学会帮妈妈做事了。
你把这半袋麦子驮到磨房去吧。
"小马高高兴兴的驮着口袋出了门。
小马第一次去磨房,走到河边,它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就问河边的老牛,"牛伯伯,这河水是深还是浅呢?"老牛说:"河水很浅很浅,过河很容易。
"小马刚要下河,小松鼠连忙喊道:"小马!别下河,河水很深很深。
前几天还淹死了一只松鼠呢!"小马赶紧退回来:这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它不敢过河了。
小马回家问妈妈,妈妈说:"老牛长得高大,就觉得河水很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哩!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②老牛和松鼠为什么看法不同? ③小组交流看法。 ④句式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明明是同一条河,为什么它们的说法不一样?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把小马和松鼠的对话读出恰当的语气。 (3)抓关键词体会:找出松鼠的动作和表情,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①学生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走进故事
1. 谈话激趣,引出故事。
(1)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课件出示小马
图)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小马的课文,名字叫《小马过河》。(板书,读题)
2. 设疑引文,初入故事。
(1)质疑课题,激发兴趣。
(2)这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又是怎样过河的?大家赶快读一读文中的故事吧。
4. 交流识记方法。 (1)请学生表演动作并识记“驮”。 (2)字形辨析识记“该”和“刻”:这两个字长得很像,谁能用它们组个词? (3)谜语识记“突”:洞里窜出一只狗。 (4)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棚、挡、叹”。 【设计意图】 通过自读、互读的方式来读准字音,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记, 提高学习效率,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板块二 聚焦对话,了解结果
1. 小马回到家后,妈妈是怎样帮助他的? (1)指名读第 7 自然段,画出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2)抓住提示语“难为情”,读好小马的话。 (3)弄懂妈妈的话。把妈妈教育小马的话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 件) ①学生齐读这几句话。
②讨论交流:妈妈的话是想告诉小马什么? 提示: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 道了”。 (4)分角色朗读。 ①同桌合作读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②展示评价。 2. 了解结果。 (1)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结果怎样? (2)( 课件出示第 8 自然段 )学生齐读。 (3)交流“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的原因。 (4)想象: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5)学生齐读妈妈的话,记住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 抓住人物的语言,读好不同的语气。通过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 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研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后词语复述故事。借助词语支架,不仅复习了词语,也让学生加深了对 这篇童话故事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境演绎悟美丽。 当学生对课文把握较好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 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会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中 “人物”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让本 文蕴含的道理铭记于心。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 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 准备资料: 多媒体课件、相关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棚、驮、磨”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麦” 3 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 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②两个“别过河”体现了松鼠的急切心情。 (4)相机学习“突”。( 课件出示“突”的字源 ) ①猜猜“突”的意思。 ②找找近义词。 (5)读透故事,发表观点。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这条河究竟是深还是浅?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 听了老牛和松鼠的话后,小马是怎样做的? (1)交流想法。 课件出示:
板块三 搭建支架,复述故事
1. 体悟明理。 学完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遇事一定要动脑筋,亲自去试一试) 2. 借助词语,复述故事。 (1)出示字词,学生认读。 课件出示:
马棚 愿意 磨坊 驮 挡住 为难 突然 拦住 吃惊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2)借助词语支架,复述故事。 (3)按故事发展的顺序重新排列词语。 (4)用自己的话串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3. 角色再现。 (1)分角色朗读。指四名学生分别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再现故事情景。 (2)童话剧表演。学生戴着动物头饰扮演角色,通过动作和表情,把角色的对话“表演”出来。 【设计意图】 运用课后习题中的 12 个词语,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词,先在 朗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也 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教学策略
1. 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 14 个生字,大多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也可 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识记,如,利用偏旁认识 “挡、试、叹、唉”;结合图片识记“棚、蹄”;利用动作表演识记“驮”字等。 (2)写字:“伯、该、刻、掉”的左右占位略有不同,可迁移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让学生谈谈写 好这些字应注意的要点。“愿、意、突”等字点画较多,引导学生观察点画的不同。 2. 朗读教学 课文对话较多,教学时,应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每种小动物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 由扶到放,创设情境,读悟结合。 3. 理解运用 本课可以按照“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题猜测: 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然后,结合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可以引 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来讲述故事。最后请学生利用装饰物将故事演出来。
板块二 认读字词,正确读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课件出示:
马棚 驮到 磨坊 挡住 愿意
为难 吃惊 突然 没过小腿
(1)同桌互读,正音。
(2)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3. 读准多音字:磨坊.、没.过小腿、为难。 (1)学习“坊”:我们学习过的第 12 课中,“街坊”应该怎么读?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辨析“刻”“该”。 (3)自由读句子。 (4)你觉得这是一匹怎样的小马? (5)交流反馈:小马一味听从别人说的话,自己却不动脑筋思考。 (6)注意语气,读好小马的自言自语。 ①同桌互读。 ②关注语气词。 3. 分角色朗读第 1~6 自然段。 【设计意图】 朗读文本首先得建立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文中的每一个角色,身份不同,语言不 同,感情不同,语气也就不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使角色朗读落到实处。
板块四 学写生字,评价提升
1. 出示要求会写的 5 个字“该、伯、刻、突、掉”。 2. 观察结构,交流要点。 3. 比较“该、刻”。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结构和位置特点。 预设:这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有相同的部分“亥”,但是偏旁不同。“该”字右边第三笔是撇 折,第四笔撇穿到左边言字旁下面,最后一笔是右点。 4. 范写生字。 5. 练写生字,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 6. 展示评价。 7. 总结:同学们,写字和做人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懂得谦让,社会就和谐了,字内部各部分、字 与字之间懂得谦让,书写就美观了。 【设计意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运用已有的书写经验,自己去发现、尝试。通过指 导、练写、评价,让学生的书写能力得到提升。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该、伯、刻、突、掉” 5 个字,正确读写“愿意、麦子”等 11 个词语。 2. 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恰当的语气。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筋思考,亲自去尝试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读透故事,辨析观点
1. 入情入境,辨析观点。 (1)一条河挡住了去路,小马找谁来帮忙呢? (2)比较朗读,探究老牛和松鼠的不同看法。 ①找出老牛和松鼠说的话。 课件出示:
14 小马过河
?教学目标
1. 认识“棚、驮”等 13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 8 个字,正确读写“愿意、 麦子”等 11 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 3. 能用上提供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4. 能根据课文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 能够准确感知故事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2. 用上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板块四 学写生字
1. 书写“愿意”。 (1)“愿意”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2)写好心字底有什么小妙招? (3)学生交流。 (4)教师示范,学生描写。
2. 学写“麦”。 (1)引导学生观察“麦”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说说“麦”字的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 提示:第三笔竖压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4)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 写字要做到一课一得,此处重点指导“愿意”,掌握心字底的写法,并理解其意思, 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1. 朗读课文触美丽。 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松鼠。这些“人物”的语气、语言的感情色 彩不同,因此在指导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接着再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最后 设置情境进行演读。这样训练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美。 2. 复述课文知美丽。
(2)播放“坊”的微视频,思考:文中指磨面粉的作坊的“坊”,应该读几声?
课件出示:
“坊”是一个多音字,当它表示街巷的名称或牌坊时,读一声,比如:牌坊、街坊。当它表示小手
工业者的工作场所时,读二声,比如:织布的地方——织坊,榨油的地方——榨坊。
(3)联系语境学习“没”:文中“没”就是淹没的意思,在本课中读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列丛书《创优作业 100 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