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初步诊断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

合集下载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

方法: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肺恶性肿瘤合并心包腔转移,部分合并胸膜腔转移并胸膜腔积液病例为研究对象共27例,予以经皮心包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持续引流,彻底引流后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

结果:完全缓解(CR)13例(44.4%),好转(PR)13(48.1%)例,无效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总有效率(CR+PR)92.5%。

结论: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效果好,毒副作用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恶性心包积液;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心包腔局部化疗【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096-02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1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例27份,均为肺部恶性肿瘤并心包转移并积液患者,部分为多浆膜腔积液。

所有病例均由病理诊断确诊。

27例病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0.5岁,其中大量胸腔积液18例,中等量胸腔积液9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喘息、呼吸困难,体征有颈静脉怒张、心音低而遥远,心浊音界增大,肝大,双下肢水肿。

1.2 治疗方法由于常规心包腔穿刺抽液风险高,常需多次穿刺,易合并心肌损伤、感染,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腔穿刺置管引流术,该导管可长期固定留置。

根据心脏彩超或胸部CT测量定位穿刺点,患者取坐位或半坐卧位,持续吸氧,心电监护仪监视心电、SPO2,备好吸痰器及必要的抢救药品。

选好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成功后,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按预先测量的方向、深度穿刺进针,回抽见到积液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固定,分次抽取心包积液。

中国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04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
全身治疗
化疗
通过全身化疗控制原发肿 瘤的发展,减少胸腔积液 的产生。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受体 ,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
免疫治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 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局部治疗
胸腔穿刺引流
通过穿刺引流排出胸腔积液,减 轻患者症状。
胸腔内注药
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胸腔,杀灭 肿瘤细胞,控制胸腔积液的产生

胸腔闭式引流
通过放置引流管将胸腔积液持续 引流,同时注入药物进行治疗。
05
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与随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预后因素与评估
预后因素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能状况、肿瘤类型和分期、治疗方式等都是影响恶性胸腔积液预后的因素。
评估方法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预后。
随访方案与建议
中国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 疗专家共识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恶性胸腔积液概述 • 恶性胸腔积液的影像学诊断 • 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学诊断 • 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 • 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与随访 • 专家共识的形成与意义 • 参考文献
01
恶性胸腔积液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恶性胸腔积液是指由恶性肿瘤引 起的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肿 瘤并发症。

缺点
部分检查方法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 ,且价格相对较高,可能限制其临 床应用。
临床应用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 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恶性 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 持。
03
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学诊断

心包积液的诊断治疗

心包积液的诊断治疗
肺遮挡的部位 方向尽量与左室壁平行,进针路线避开胸膜腔
注意事项
宜左不宜右:在左侧心前区穿刺,因右侧常不能分清心房 与积液的界限,而左侧心脏各结构与积液区易判断
宜下不宜上:心底部为大动脉所在,一旦刺破不容易止血 宜外不宜内:因积液在心外侧时前后经较内侧多深,进针
不易触及心肌 宜直不宜斜;进针方向应选择平行于矢状面的前后方向
心肌梗死、肿瘤。 化脓性:化脓性感染并有多房局限性粘连 胆固醇性:甲减、结核、风湿性
前五位病因
肿瘤性 心力衰竭 结核性 非特异性 尿毒症
临床表现
一、无心包填塞 1.无任何症状、胸部压迫感、吞咽困难、咳嗽
等。 2.无体征、Ewart征、Kussmaul征、奇脉等。
二、心包填塞 动脉压下降;体静脉压力升高;心脏小而安静
形成包绕心包的异常密度带。
4. MR信号:炎性渗出含蛋白成分高—不均匀高信号;
(T1WI) 血性积液——中等或高信号;
肿瘤——不均匀的混杂信号。
CT 表 现
心包积液的治疗
(一)原发疾病的治疗 心包积液的病程和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因。 (二)心包积液的处理 1心包穿刺术--判定积液性质;缓解心包压塞症状;注入抗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适应证。因此术有一定危险性,应由有经验医师操作或指导 ,并应在心电图监护下进行穿刺,较为安全。 2.术前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定液平段大小与穿刺部位,选液产段最 大、距体表最近点做为穿刺部位,或在超声显像指导下进行穿刺抽液更 为准确、安全。 3.术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嘱其在穿刺过程中切勿咳嗽或 深呼吸。术前半小时可服安定10mg与可待因0.03g。 4.麻醉要完善,以免因疼痛引起神经原性休克。 5.抽液量第一次不宜超过100-200ml,以后再抽渐增到300-500ml。抽液速 度要慢,过快、过多,使大量血回心可导致肺水肿。 6.如抽出鲜血,立即停止抽吸,并严密观察有无心包填塞出现。 7.取下空针前夹闭橡皮管,以防空气进入。 8.术中、术后均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等的变化。

心脏压塞患者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心脏压塞患者的早期识别与急救护理

4912014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0年9月第1卷第5期202015心电图检查是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实用高效的临床检查手段,同时也是急诊分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李红等[1]研究表明,急诊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早期心电图筛查,能快速识别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患者,从而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

大量心包积液常导致心脏压塞,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是急诊常见危重病。

但这类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急诊分诊护士难以在短时间内鉴别,极易导致心搏骤停等严重后果。

电交替(electrical alteranas )是指在起搏点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心电图形态的全部波段(心房、心室除极与复极)或者部分波段出现振幅或形态交替性的变化,常作为恶性心包积液的诊断线索[2]。

2019年7月我科急诊分诊护士基于心电图电交替早期识别1例心脏压塞患者,经急救治疗护理7d 后,顺利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2019年7月3日14:36来急诊就诊。

患者主诉胸闷、憋气1月余,再发加重2d ;生命体征:体温36.4℃,脉搏125次/min ,呼吸32次/min ,血压123/82mmHg (1mmHg=0.133kPa ),脉搏血氧饱和度96%。

急诊分诊护士予患者完成床边心电图检查,显示QRS 波群电交替。

急诊分诊护士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综合判断患者极有可能为大量心包积液,有心脏压塞风险,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将患者转入急诊抢救室。

患者床边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左心功能降低、心包大量积液、心脏压塞。

急诊护士协助医生在床边心脏彩超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手术顺利完成。

患者复查床边心电图,电交替征消失。

予患者抢救室监护观察,保持引流通畅、抗感染、保护肝脏、利尿、限制液体入量,患者病情逐渐稳定。

第8天转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2护理2.1心脏压塞的早期识别该患者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就诊。

急诊分诊护士予患者体格检查以及询问病史时发现,患者体型消瘦、呼吸急促、胸前区憋闷、不能平卧、大汗,既往有肺腺癌病史,否认胸部外伤史。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

心包腔注射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顺铂、地塞米松注射液在心包腔内注射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恶性心包积液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犯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顺铂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用顺铂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恶性心包积液时,选用顺铂联合地塞米松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心包积液;顺铂;地塞米松;疗效恶性心包积液是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常常会反复发作[1]。

患者一旦发生了恶性肿瘤的心包积液,常会感到胸腔胀痛、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在临床上治疗常用的是胸腔化疗药物加生物制剂进行治疗。

恶性心包积液对患者具有很大的影响,患者常常会感到痛苦。

本文就心包积液采用心包腔注射顺铂加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恶性心包积液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犯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

观察组男9例,女6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60.5±1.5)岁;病程3~16个月,平均病程9.5个月。

对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2.5±1.5)岁;病程8~16个月,平均病程12个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首先选取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腔穿刺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可产期留置,减少了对患者反复穿刺的伤害。

根据心脏彩超或CT确定穿刺部位,患者取作为或半坐卧位持续吸氧,然后使用心电监护准备好吸痰器和抢救药品,在选好的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然后进行麻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然后抽取心包积液。

恶性心包积液38例临床治疗分析

恶性心包积液38例临床治疗分析
化疗 。
2 2 不 良反 应 :3 恶 性 心 包 积 液 患 者 治 疗 中 出 现 I~ Ⅳ . 8例 度 不 良反 应 情 况 见 表 2 。
【 关键 词 】 心 包 积 液 ;置 管 }流 ;化 疗 J 【 图分 类 号】 R5 2 1 【 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0 —6 0 2 0 ) 50 4 —2 中 4 . 2 文 文 0 220 (0 60 —0 60
近 年 来 ,恶 性 心 包 积 液 患 者 有 增 多 趋 势 ,易 造 成 急 、 慢 性 心 包 填 塞 ,危 及 生命 。 我 科 2 0 ] 0 0年 1 至 2 0 月 0 5年 5月 收治 恶 性 肿 瘤 致 心 包 积 液 3 8例 ,现 分 析 报 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3 原 发 肿 瘤 全 部 经 病 理 证 实 ,其 中 肺 癌 . 8例 2 例 ,乳 腺 癌 1 1 5例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1例 ,食 管 癌 1例 。 3 例 恶 性 心包 积 液 中 ,经 细 胞 学 证 实 2 例 。3 例 患 者 分 为 8 6 8 两 组 ,静 脉 化 疗 组 1 8例 ,其 中 男 性 1 例 ,女 性 7例 ( 癌 1 肺 1 ,乳 腺 癌 6例 , 非 霍 奇 金 淋 巴 瘤 1例 , 食 管 癌 1例 ) O例 ; 年龄 4 ~6 2 3岁 , 中位 年 龄 5 . 2 2岁 。少 量 积 液 ( 2 0m1 < 0 ) 8例 ,中 等量 积 液 (0 ~ 5 0m1 1 2 0 0 ) 0例 ,未 出 现 明 显 呼 吸
维普资讯
4 6
塑壁医 盘声 20 年第 2 卷第 5 06 8 期 Fj nMe V 1 8N 5 2006 ua d o 2 , o i J .

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

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

疾病名: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英文名:senile malignant hydrops pericardil缩写:别名:老年恶性心包积液ICD号:I31.3分类:老年病科概述:恶性肿瘤进展时侵犯心脏并非少见;原发灶以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多见。

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也可引起。

新近报道艾滋病成为心包积液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出现心包填塞症即属急症,应紧急处理。

流行病学:一些尸检资料的记载,其发生率为0.1%~21%。

1986年报道1组3327例尸检中,肿瘤侵犯心脏的发生率为5.1%,其中侵犯心包者为45%,侵犯心肌者为32%,两者均被侵犯者为22%。

侵犯心脏或心包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肺癌、乳腺癌、白血病、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黑素瘤和胃肠系原发性肿瘤等。

许多资料均指出,恶性肿瘤侵犯心包者,以肺癌为最多见(35%左右),乳腺癌次之(25%左右),两者占60%~70%。

病因:国外报道常见原因为急性心包炎(病毒、非特异性)、新生物(支气管、乳腺或淋巴瘤转移)放射治疗及胸部创伤后。

在我国结核性心包炎曾是心包积液的最多见原因,近年来较前少见与生活水平提高,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及普及卡介苗预防接种使结核感染发病率相对下降有关。

肿瘤性心包炎多为心包转移,原发灶以支气管肺癌,纵隔肿瘤多见。

结缔组织病所致的心包炎中,多数由系统性红斑性狼疮引起。

化脓性心包炎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状球菌感染。

新近报道艾滋病成为心包积液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病机制:正常心包腔内液体量约30ml,作为润滑剂以减少摩擦。

恶性肿瘤病人如心包内液体超过50ml即考虑恶性心包积液。

通常可分为2型:①周围型:是由于恶性肿瘤直接扩展或经淋巴或(和)血行转移,形成肿瘤小结节可浸润侵犯心包或(和)心肌,引起其淋巴和静脉通道受阻所致心包内液体滞留;②中心型:是由于纵隔淋巴结转移妨碍心肌和心包的引流淋巴通过心脏淋巴结和(或)其静脉血液回流而产生心包积液。

如心包为肿瘤浸润增厚的纤维化,可形成缩窄性心包炎,导致无心包积液的C D D C D D C D D C DD心包填塞症。

老年恶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恶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老年恶性心包积液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正常心包腔内液体量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30ml,作为减少摩擦的润滑剂。

恶性肿瘤患者如心包内液体超过50ml也就是说,考虑恶性心包积液。

恶性肿瘤在进展过程中侵入心脏并不少见。

原发灶常见于支气管肺癌和纵隔肿瘤,也可由结缔组织疾病和红斑狼疮引起。

最近有报道称,艾滋病已成为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的重要原因。

如果心包填塞是紧急情况,应紧急治疗。

老年恶性心包积液是怎么引起的?简述如下:1、发病原因急性心包炎(病毒、非特异性)、新生物(支气管、乳腺或淋巴瘤转移)放射治疗和胸部创伤是国外报道的常见原因。

在中国,结核性心包炎曾经是心包积液最常见的原因。

近年来,活水平的提高、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卡介苗接种的普及有关。

肿瘤性心包炎多为心包转移,原发灶常见于支气管肺癌和纵隔肿瘤。

结缔组织病引起的心包炎多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

化脓性心包炎多为金黄色葡萄状球菌感染。

最近报道艾滋病成为心包积液的重要原因。

2、发病机制正常心包腔内液体量约约约约约约约约约30ml,作为减少摩擦的润滑剂。

恶性肿瘤患者如心包内液体超过50ml即考虑恶性心包积液。

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周围类型。

由于恶性肿瘤直接扩张或通过淋巴或(和)血液转移,形成肿瘤小结节,可侵入心包或(和)心肌,导致淋巴和静脉通道阻塞,导致心包液体滞留;②中心型。

它是由于纵隔淋巴结的转移,阻碍心肌和心包的引流淋巴结,通过心脏淋巴结和(或)其静脉血液的回流产生心包积液。

如果心包是肿瘤浸润增厚的纤维化,可形成缩窄性心包炎,导致无心包积液的心包填塞。

老年恶性心包积液15%患者发展为心包填塞,约70%心包积液的症状主要是由心脏排出下降和静脉系统充血引起的;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疾病的缓慢性密切相关,急性心包积液较少(1000ml),症状仍然较轻。

心包穿刺和心包积液检查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

在抗癌放射治疗中,需要确定是心包肿瘤病变引起的积液还是放射治疗后的现象。

大量心包积液合并非小细胞肺癌一例.

大量心包积液合并非小细胞肺癌一例.

大量心包积液合并非小细胞肺癌一例.发布时间:2023-06-25T12:01:44.72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月2期作者:沙合木·阿那尔拜1 孜亚吾东2 [导读]大量心包积液合并非小细胞肺癌一例.沙合木·阿那尔拜1 孜亚吾东2(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新疆伊宁835000)1.病历患者,女,62岁,于2022-12-29以“反复咳嗽1月,加重伴胸闷、气短1周”主诉入院。

患者于1月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伴少量咳痰,痰为白色泡沫痰。

于1周前开始症状加重,表现为咳嗽、咳痰较前增多,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活动耐量下降,不能平卧入睡,纳差、乏力、食欲减退、尿少,我院急诊科心脏彩超示:左室心肌运动欠协调,心包大量积液(图1),以“大量心包积液”收住我科。

既往发现右侧颈部肿块7月余。

有吸烟史,否认饮酒史。

查体:T 36.5℃,P112次/分,R16次/分,BP102/82mmHg,神志清,自主体位,急性面容,巩膜有黄染,双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吸气相干鸣音,叩心界大,心率112次/分,律整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右上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无双下肢水肿。

入院后完善检查:BNP、心梗三项、凝血常规、HIV、结核抗体、ANCA、粪便常规、尿常规、三次痰结核菌涂片、抗核抗体及甲功均未见明显异常。

D-二聚体 7337.80ng/ml。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6.83×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79.80 %。

C反应蛋白 27.00 mg/L。

病区大生化:肌酸激酶 218.00 U/L,乳酸脱氢酶 576.00 U/L,谷丙转氨酶 400.00 U/L,谷草转氨酶 293.00 U/L,白蛋白 29.50 g/l,碱性磷酸酶 183.00 U/L,谷氨酰转肽酶 109.00 U/L,低密度脂蛋白 2.20 mmol/l,肌酐 43.00 μmol/L。

恶性胸腔积液(MPE)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恶性胸腔积液(MPE)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恶性胸腔积液(MPE)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是指由于肺癌、乳癌、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累及胸腔脏器引起的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的出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其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主要有临床症状与体征、胸部X线/CT、胸腔积液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

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气促,严重者可有胸痛、乏力等症状。

体格检查中可发现受限的胸廓活动度、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等。

胸部X线/CT检查可以作为初步筛查的手段,但是对于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性较低。

更加敏感且可定位病变的检查方法是胸腔积液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一般来说,经超声引导下行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同时,如发现胸腔积液为混浊液、白细胞计数增高、胸水蛋白占血浆蛋白的比值增加、梅毒螺旋体等特定微生物的检出,可对病因有一定的提示。

当单纯检测胸腔积液无法确定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时,可以通过胸腔镜直视下活检或者胸腔镜下引导组织活检的方法获得组织学证据。

对于MPE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病变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引流胸腔积液、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粘连剂治疗、胸腔腔内注药治疗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等。

引流胸腔积液是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胸腔穿刺或者胸腔引流管引流。

但是,单纯引流可能不能有效控制积液的复发,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以将积液引流到负压瓶中连续引流,有效减少胸腔积液的复发。

胸膜粘连剂治疗通过引起胸腔内发炎反应,使胸腔膜粘连,阻止胸腔积液的再次积聚。

胸腔腔内注药治疗可以将抗肿瘤药物直接注入胸腔腔内,局部治疗的效果较好。

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包括胸腔镜下胸膜去除术、胸腔镜下胸膜粘连剂注入术等,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的优点。

此外,对于无法进行积液引流或者无法控制积液的患者,可以考虑行胸膜导管或者胸膜造口术。

恶性心包积液

恶性心包积液

其次为胃肠道、肉瘤等。
三.临床表现
多数心包转移起病隐匿,症状的出现与心包积液产生 的速度和量有关。主要表现为心包填塞症状:
(1)呼吸困难:呼吸浅表、急速,严重 时病人取坐位,面色苍白,烦躁不安、 发绀,心包积液量极大时可有压迫气管 及食管的症状,如干咳、声音嘶哑、吞
咽困难等。
(2)急性心包填塞:渗液积聚快,
恶性心包积液
解放军第303医院肿瘤科 崔建东
一.概念
由恶性肿瘤引起的心包积液,是
恶性肿瘤患者终末期表现之一。有尸 检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心脏和心包
受侵率为5%-12%,约一半病变侵犯心
包,三分之一侵犯心肌,余下者可心
包、心肌同时受侵。
二.原因
肺癌 巴瘤 乳腺癌 白血病 淋 恶性黑色素瘤最为常见,
水、四肢水肿。
五.辅助检查
(1)心脏B超:是诊断心包积
液的标准方法,快速并能估计心
包积液量,对诊断心包积液最有
意义。
(2) 胸部X线检查:能提示心
影增大,但是,少量积液或液体
迅速积聚而胸片正常者对心包病变显示清楚,可 以弥补超声检查的某些不足。
净后,通过导管向心包腔内注入化
疗药物。
该方法的优点
(1)提高了穿刺的安全性
(2) 能有效抽尽心包积液,有利于 多次心包内给药
(3)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对
心肌无刺激,可长时间留置
(4)心包内直接给药,腔内药物浓度远
较全身化疗时血药浓度为高,可使药
物和癌细胞充分接触,直接杀伤癌细 胞,同时腔内物约60%可以吸收到体 循环,再次进入肿瘤组织,杀灭肿细 胞,使积液减少。
上做出判断,而不能获得确切的病 理诊断;心包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干货丨一文教你心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干货丨一文教你心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货⼁⼀⽂教你⼼包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积液是⼀种较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包疾病的重要体征之⼀,可由多种病因造成。

⼼包积液在⼼脏压塞症状之前,单凭体检确诊很困难,有时也易于其他疾病相混淆。

就此话题,在2020年长城会⼼肌与⼼包疾病论坛中,江苏省⼈民医院周蕾教授对⼼包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了详细解读,⼀起来看看吧。

⼼包积液病理⽣理及病因正常⼼包可有10~50 ml的⾎浆渗出液,起到润滑作⽤。

当病理过程导致液体吸收减少或⽣成增加,则会形成⼼包积液。

⼼包积液根据起病情况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根据⼼超半定量测定⼼包液性暗区分为少量⼼包积液(<10 mm);中量⼼包积液(10~20 mm);⼤量⼼包积液(>20 mm)。

根据分布情况分为环形和局灶;根据性质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

⼀. 病理⽣理机制正常⼼包腔的平均压⼒接近零或低于⼤⽓压,吸⽓时呈轻度负压,呼吸时近于正常。

出现急性纤维性⼼包炎或少量积液时并不引起⼼包内压⼒增加,⼀般不影响⾎流动⼒学,可以不处理。

⽽当液体迅速增加,⼼包⽆法伸展以适应其容量的变化,⼼包腔内压⼒急骤上升,引起⼼脏受压,⼼脏舒张期充盈受阻,静脉压⼒增⾼,最⾼⼼排量降低,⾎压下降,构成急性⼼脏压塞的临床表现。

⼆. 病因⼼包积液的病因分为感染和⾮感染两类,感染因素中常见的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最为多见);⽽真菌感染和寄⽣⾍感染⾮常罕见。

⾮感染因素中,⾃⾝免疫因素较为常见,包括系统性⾃⾝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肿瘤因素中多见转移瘤;以及代谢性疾病。

此外,⾮感染因素中还包括创伤性和医源性因素、药物相关性因素、淀粉样变性、主动脉夹层、先天性部分或全部⼼包缺如等。

⼼包积液的诊断⼀. 症状症状与⼼包积液发⽣的速度有关:快速增加的⼼包积液症状明显;缓慢出现的⼼包积液患者耐受性好。

呼吸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压迫⽓管和⾷管时可产⽣⼲咳、声⾳嘶哑及吞咽困难。

⾮特异性症状包括咳嗽、虚弱、乏⼒、发热和⼼悸等。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恶性胸腔积液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

它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为了解决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问题,专家们制定了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与治疗的共识。

一、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1. 临床表现: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咳嗽、乏力、食欲下降等。

患者常有原发恶性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如乳腺肿瘤、肺癌等。

2.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扫描可显示胸腔积液的存在,并可以确定积液的性质和程度。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积液的分布和性质,有助于引导穿刺和抽液。

3. 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的生化检查可帮助确定积液的性质,如癌胚抗原(CEA)、细胞学检查和流式细胞术(FACS)等。

CEA水平升高提示胸腔积液的来源可能为恶性肿瘤。

4. 穿刺和抽液:对于怀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应该进行胸腔穿刺和积液抽取。

通过细胞学检查和化验分析,可以确诊恶性胸腔积液。

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1. 药物治疗:针对原发肿瘤进行全身抗癌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药物治疗可以减小肿瘤的负荷,减少胸腔积液的产生。

2. 胸腔引流术:针对恶性胸腔积液进行胸腔引流术,可以缓解胸腔积液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用的方法有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引流导管植入等。

3. 胸膜粘连术:通过胸腔内注射硬化剂,使胸膜粘连,形成胸膜团块,减少积液的形成和腔隙。

4. 胸膜切除术:对于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胸膜切除术。

胸膜切除术可以切除积液最多的胸腔部分,减少积液的发生。

5. 其他治疗措施:如胸腔内注入卡铂、放射性核素和胸膜热消融等方法,也可以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综上所述,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穿刺抽液等方法,可以明确诊断恶性胸腔积液。

药物治疗、胸腔引流术、胸膜粘连术和胸膜切除术等方法可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

心包积液三联征临床初探

心包积液三联征临床初探

心包积液三联征临床初探褚庆民;吴伟;李荣【摘要】目的探讨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迅速准确判断的方法,为临床一线医生判断心包积液提供初步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回顾分析患者当时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表现,初步探讨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心电图表现是否可以迅速准确地给予初步判断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存在.结果①18例患者中18例心电图表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阳性率100%;14例心电图表现为胸导联低电压,阳性率为77.8%;14例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阳性率为77.8%.②18例患者中16例出现静息或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阳性率为88.9%.③18例患者中12例体查为奇脉,阳性率为66.7%.④18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患者中同时具有呼吸困难、奇脉及心电图异常(窦速、低电压)的有11例(61.1%).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对心包积液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窦速、低电压)、呼吸困难及奇脉分析可以得出,在此“心包积液三联征”的指导下临床判断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阳性价值较高且简便易行,可为临床一线医生迅速准确初步判断中到大量心包积液提供参考,且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2(000)018【总页数】1页(P97-97)【关键词】心包积液;三联征;诊断【作者】褚庆民;吴伟;李荣【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 510405【正文语种】中文心包积液是一种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如不及时诊治可能导致心脏压塞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导致心包积液的疾病种类繁多,原因复杂,既可以原发于心包组织本身,或继发于临近组织器官疾病,也可以是全身系统疾病的表现之一[1],当积液的量较大或产生速度较快时,心包积液可压迫心脏,导致心脏压塞。

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应该做哪些检查?

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如何诊断鉴别,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老年人恶性心包积液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心包积液检查、胸部MRI、胸部B超、胸部平片、胸透、胸部CT检查、心电图*一、检查心包穿刺与心包积液检查:有些情况需要确定心包积液的性质。

在抗癌放射治疗中,需决定为心包肿瘤病变引起积液,还是放射治疗后现象。

在原发肿瘤未确定性质时,积液细胞学检查很重要。

在细菌性感染时,需检查是否为渗出液,并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有的情况不一定需要分析心包液体,不应考虑心包穿刺,诊断性心包穿刺意义不大,如非特异性心包炎有小量积液时。

心包穿刺常是为解除心包填塞或排空脓性积液。

*二、一般检查(1)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帮助很大,常可见心影、纵隔或肺门异常,并提示或证实恶性心包积液的存在。

但积液250ml时,胸片常难于发现异常,有时也可见转移肿瘤小结节形成不规则结节状心影外廓;积液量300ml时,心影呈普遍性尤其向两侧增大,腔静脉明显,心膈角呈锐角;大量积液时,其心影呈烧瓶状或梨形。

短期内胸片复查,如发现心影增大,且无肺部充血征,则心包积液的诊断可以肯定。

如病情允许胸部透视或记波摄影,若有心包积液可见心脏搏动减弱或缺如征象。

心血管造影术可明确显示心影外围有无异常增厚及其程度,对可疑癌性缩窄性心包积液具有诊断价值。

CT或MRI检查均为最灵敏检查,不仅可发现其他检查难于明确的心包积液,还可发现转移灶部位。

(2)心电图:恶性心包积液或癌性心包炎的心电图可显示心动过速、期前收缩以及心电交替。

心电交替可在2/3癌性心包炎并大量心包积液的病人中发生,为预后不良的征象。

交替脉常发生于心肌损伤,而罕见于有交替心电的心包填塞症。

当大量心包积液抽出小量即使是50ml心包液体时,心电交替即可消失。

(3)超声波检查:超声心动描记术为最简便、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观测及其临床价值评价(附167例报告)

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观测及其临床价值评价(附167例报告)

心包积液的超声心动图观测及其临床价值评价(附167例报告)谢后蓉;孙冬梅
【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年(卷),期】2007(005)005
【摘要】心包积液占所有心脏病的2%,因其病因复杂又多为继发性,易被原发病所掩盖,造成漏诊或误诊。

2001—2006年,煤炭总医院功能科应用彩色多普勒
超声心动图,观测心包积液患者167例,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58-359)
【作者】谢后蓉;孙冬梅
【作者单位】100028,北京市,煤炭总医院功能科;华北煤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5;R542.1+2
【相关文献】
1.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 [J], 黄明兰
2.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病理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 [J], 胡义芹;赵爱君;杨海英;尹淑新;李学军;张文君
3.心电图估测心包积液量与超声心动图对比的探讨(附122例分析) [J], 李耀烨;钟梦熙
4.二维超声心动图监控下心包腔内介入治疗恶性心包积液(附22例分析) [J], 颜博;孟祥芝;黄建国;荣林;赵海波
5.252例心包积液超声心动图观测及临床分析 [J], 孙冬梅;由春媛;马琳;朱玉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3期实用心电学杂志 V〇1.25 No.3 2016 年 6 月Journal of Practical Electrocardiology June2016心电图初步诊断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黄瑞燕韩峰[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恶性心包积液初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观察149例恶性肿瘤患者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并分析其心电图改变情况。

结果恶性肿瘤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以肺癌、乳腺癌及恶性淋巴瘤占多数。

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窦性心动过速、胸/全导联低电压及ST-T改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心包积液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当原发肿瘤患者出现上述心电图改变时,应高度怀疑合并恶性心包积液,可结合心脏彩超或C T等其他影像学资料进一步诊断。

[关键词]心电图;恶性心包积液;恶性肿瘤[中图分类号]RM2.12;R54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95-93M(2016)03 -0193 -Q3D01:10.13308/j.issn.2095 -9354.2016.03.008Clinical value of ECG in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Huang Rui-yan, Han Fe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and Electrocardiogram,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60,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ECG in presumptiv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149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pericardial effusion. The etiology distribution of pericardial effusion was observed and ECG chang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ammary canc­er and lymphadenoma accounte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149 cases. Compared with the patients with benign pericardial effusion, the detection rates of nodal tachycardia, low voltage in chest/full leadsand ST-T chang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ases with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 01) .Conclusion The above ECG changes in primary tumor patients strongly suggest complicated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Other imaging data such as ul­trasonic cardiogram or C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ECG for further diagnosis.[Key words ] electrocardiogram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 ;malignant tumor心包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有良性(包括 结核性、霉菌性、放射性及化疗药物等)与恶性之 分。

恶性心包积液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是恶性 肿瘤患者终末期表现之一,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 发病率的攀升,其发生率也不断升高。

心电图检 查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放化疗前后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

当肿瘤组织侵犯心包时,均可出现心 包积液,心电图可表现为心动过速、Q R S低电压、ST-T改变和电交替,其中ST-T改变以S T段抬高 多见,其次是T波倒置[1]。

与X线、CT、M R I等检 查手段相比,心电图检查简便实用且价格低廉,有 助于良性和恶性心包积液的鉴别诊断以及恶性心 包积液阳性诊断率的提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149例恶性肿瘤伴心包积液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探 讨心电图在恶性心包积液初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技术基金资助项目(2015A030310323)作者单位:510060广东广州,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超声心电科作者简介:黄瑞燕,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肿瘤相关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与研究,£-1^1:111^1^17@37311(^01^«1• 194 •实用心电学杂志第25卷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从2008年5月至2014年8月我院住院及门诊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经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提示有心包积液的149例患者。

排除标准:患有任何 全身性疾病(包括特异性病变,如结核性心包炎、风 湿性心包炎等),不论该病是否可能与心包积液有 关。

入选者平均53岁;男84例,年龄18 ~90(55) 岁,其中肺癌3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5例、血液 系统恶性肿瘤10例、其他肿瘤23例;女65例,年龄 19 ~85(49)岁,其中乳腺癌22例、肺癌14例、消化 系统恶性肿瘤4例、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4例、其他 肿瘤11例。

1.2诊断标准心包积液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特征:S T 段 弓背下移型压低,肢导联以為〇. 1 mV 、胸导联以為 0.05 m V 为阳性。

Q R S 波低电压以肢导联R + S 电 压<0. 5 m V 和胸导联中< 1.0 m V 为标准。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 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 <〇. 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2.1恶性肿瘤心包积液的病因分布常见的病因分布如下:肺癌50例(33. 6%);乳腺癌22例(14.8%);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4例(16.1 %),其中恶性淋巴瘤1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9例(12.8%);其他肿瘤34例。

经细胞学检查和心脏彩超,诊断出恶性心包积 液共37例(24. 8% ),其中,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者 13例(乳腺癌5例、肺癌3例、恶性淋巴瘤2例、胸 腺瘤2例、甲状腺癌1例),阳性率8. 7% ;心脏彩超 观察到心包局部增厚及不规则占位性病灶共24例 (肺癌10例、乳腺癌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4例、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4例、纵膈肿瘤1例),阳性率 16.1%。

细胞学检查结果阴性且心脏彩超未发现心 包局部增厚及不规则占位性病灶共112例(75.2% ), 归为良性心包积液。

2.2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对14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 发现有窦性心动过速60例(40. 3% ) ;Q R S 低电压 81例(54. 4%),其中,肢导联36例、胸导联26 例、全导联19例;ST -T 改变32例(21.5% ),其中S T 段改变以左胸导联S T 段弓背下移型压低最为明显,T 波改变以胸导联T 波低平或倒置为多见;1例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出现电交替现象。

具体见 表1。

由表1可见,除肢导联低电压外,良性及恶性心 包积液患者的其他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 〇. 〇1)。

这就是说,恶性心包积 液患者窦性心动过速、胸/全导联低电压及ST -T 改 变等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心包积液 患者。

恶性心包积液患者的典型心电图如图1 所示。

表1良性和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较n (%)Tab. 1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ECG abnormalities between patients with benign and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组别窦性心动过速肢导联Q R S低电压胸导联全导联S T -T改变良性心包积液组11235(31.3)23(20.5)14(12.5)8(7.1)18(16.1)恶性心包积液组3725(67.6)13(35.1)12(32.4)11(29.7)14(37.8)/值15.25 3.247.6712. 757.81P值<0.01>0.05<0.01<0.01<0.013讨论恶性肿瘤患者合并大量心包积液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常见病因依次为肺癌、乳腺癌和恶性淋巴 瘤[2_3],与本研究中的病因分布基本相符。

笔者通 过细胞学检查及心脏彩超发现,心包增厚及不规则占位性病灶常见于上述原发灶,但阳性率仅24. 8%,这 可能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检测技术有关。

临床上半数以上伴有心包炎症状的肿瘤患者,其病因是非恶 性的,以原先存在放射性或特发性的病因最常见, 也可能是恶性疾病本身和/或接受的治疗使患者的 免疫受到抑制,致使其具有患结核性或霉菌性心包 炎的危险。

另外,原有的心脏病和某些化疗药物 (如阿霉素等)产生心脏毒性,造成左心功能障碍、 上腔静脉受阻、肿瘤侵犯肝脏伴门静脉高压等[4], 均可引起心包积液。

第3期黄瑞燕,等.心电图初步诊断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价值• 195 •10 mm/mY 25 mm/saVL aVLaVF aVFV3(a)患者男,60岁,胃癌,全导联低电压,QRS-T电交替(b)患者女,43岁,肺癌,窦性心动过速,全导联低电压图1恶性心包积液患者心电图Fig. 1 ECG of the patient with malignant pericardial effusion心包积液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主要取决于心包 脏层下的心肌损伤和心包积液的程度[5]:前者决定 着S T段及T波的变化,后者影响到心电压[6]。

本 研究述及的心电图改变中,窦性心动过速和低电压 与心包积液的关系最为密切。

实际上,渗出性心包 积液的心电图变化是由积液和炎症两方面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