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记趣》课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闲情记趣”的主题。

2.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闲情记趣”的含义和背景。

2. 通过举例和分享个人经验,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和乐趣。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闲情记趣”的理解和例子。

2. 讲解“闲情记趣”的含义和背景。

3. 分享个人经验,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的“闲情记趣”。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小乐趣。

第二章: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1. 选择一篇与“闲情记趣”相关的散文。

2. 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2. 讲解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选定的散文。

4. 分组讨论,分析散文中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第三章:诗歌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内容:1. 选择一首与“闲情记趣”相关的诗歌。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 讲解诗歌的特点和意象表达。

3.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选定的诗歌。

4. 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四章:小说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教学内容:1. 选择一篇与“闲情记趣”相关的小说。

2.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小说的情节结构。

2. 讲解小说的特点和情节结构。

3. 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选定的小说。

4. 分组讨论,分析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五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闲情记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初二 语文 何耀楣1. 教学目的:1、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

2、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体会作者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音、指导朗读、反复朗读难点:疏通文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观察昆虫的童趣。

3. 教学步骤及过程(一)课前五分钟:(略;5分钟)(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3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的童年生活如何的呢?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三)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15分钟)1.听录音,解决读音与停顿问题。

(略)A.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认为需要重点注音的词语,注音:B.请学生作范读。

其余同学评价其与录音相比读得怎么样?(提示:从字音、停顿、语气等方面评价)2.再听录音。

(提示:听停顿。

)(略)请同学们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学生根据所划的停顿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课文。

(20分钟)1.四人小组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略)提示:(1)弄清重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小组找出文中的代词,并归纳出其各自代表的事物。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试翻译。

2.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结果讲出重要的词语和代词的归纳。

3、根据小组翻译的结果,学生选择疑难句给同学翻译,老师对译文作适当补充。

(五)小结(1分钟)(略)(六)布置作业(1分钟)(略)《闲情记趣》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1. 教学目的:1. 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复习课文重点句的翻译。

2. 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感受趣意3. 学习作者发挥创造性想象。

2.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学习作者发挥创造性想象。

3. 教学步骤及过程* 课前朗诵及评价。

(3-5分钟)1. 全体听录音,小声跟读课文。

(3分钟)大家跟读后,觉得这篇课文写的东西怎么样呢?你会用个什么字来形容它给你的感觉?(学生自由发挥)(2分钟)A.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认为有疑难的句子,然后请大家帮忙翻译一下这些句子。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中国古典文学的背景及特点。

2. 引导学生阅读《闲情记趣》一文,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所在。

2. 学生自主阅读《闲情记趣》一文,理解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品味文字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追求。

教学内容:1. 分析《闲情记趣》一文中的精彩词句。

2. 讨论文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美感。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自己认为最美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章:感悟生活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内容:1. 分析《闲情记趣》一文中作者对生活的感悟。

2. 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经历中找到类似的感悟。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交流感悟。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第四章:培养审美情趣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闲情记趣》一文中作者的审美情趣。

2. 分析如何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作者的审美情趣。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 组织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如欣赏书画、音乐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2.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追求美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教学内容: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并提出拓展性任务。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自我反思。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并提出拓展任务,如阅读其他有关生活美学的文章,参观艺术品展览等。

第六章:品味生活之美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体会生活的美好。

语文 -闲情记趣_八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 -闲情记趣_八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闲情记趣_八年级语文教案.教案示例一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对童年趣事的记叙。

2.学习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⒈整体感知(1)简介作品及作者《闲情记趣》选自《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

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

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题目《闲情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

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童稚藐小鹤唳怡然土砾沟壑项为之强庞然大物癞虾蟆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物外之趣私拟作项为之强素帐鹤唳怡然鞭数十(5)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完成正音、解词。

(6)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具体叙述童年观察事物的奇趣。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

闲情记趣的教案范文

闲情记趣的教案范文

闲情记趣的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赏析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闲情逸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并欣赏古代文人的闲情记趣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章:古诗词赏鉴2.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选取一些古代诗词,让学生赏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的闲情逸致。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思,分析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三章:散文阅读3.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选取一些古代散文,让学生阅读其中的精彩片段,感受作者的闲情逸致。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基本内容,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章:绘画与音乐欣赏4.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选取一些古代绘画和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美,感受作者的闲情逸致。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绘画和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艺术特色,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第五章:实践与创作5.1 课程内容本章将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书写自己的诗词、创作绘画作品等,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自己的文学和艺术创作能力。

第六章:古典小说选读6.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选取一些古典小说的精彩片段,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体会作者的闲情逸致。

6.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古典小说的基本情节,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七章:戏曲与舞蹈欣赏7.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选取一些传统戏曲和舞蹈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表演艺术,感受作者的闲情逸致。

7.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戏曲和舞蹈表演,理解其中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技巧,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第八章:园林与建筑探秘8.1 课程内容本章将引导学生参观一些古典园林和建筑,让学生了解其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感受作者的闲情逸致。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目标理解课文《闲情记趣》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闲情记趣》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语言表达。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闲情记趣》的大意和情节。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描述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内容课文《闲情记趣》的阅读和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要信息。

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理解课文。

第三章:修辞手法的分析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对文本表达效果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课文《闲情记趣》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具体分析。

3.3 教学方法讲解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子。

小组讨论,分析修辞手法对文本表达效果的影响。

第四章:情感表达与主题意义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闲情记趣》中的情感表达。

学生能够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主题意义。

4.2 教学内容课文《闲情记趣》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方式。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探讨课文所传达的主题意义。

学生展示和分享对课文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总结课文《闲情记趣》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进行拓展讨论。

5.2 教学内容总结课文《闲情记趣》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

拓展讨论:作者为何选择这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5.3 教学方法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修辞手法,进行思考和讨论。

闲情记趣教案

闲情记趣教案

闲情记趣教案闲情记趣教案闲情记趣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习作者叙述、描写生动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谢练点理解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培养寓感情于写作之中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在生活中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渗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的生活之美。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以自读为主。

先默读,以疏通文字,了解文意,然后再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妙处。

应引导学生总结出“物外之趣”来自于观察――联想想象,在此基础上讲述各自的童年趣事。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以及描写细腻的特点。

解决方法:教师分析,学生体会。

2、难点:作者如何把小事连在一起,而无斧凿痕迹。

解决方法: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3、疑点:“闲情”情趣是否高雅,有没有意义?解决方法:学生讨论,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再读课文,欣赏品味,揣摩妙处。

3、想象训练。

4、说写训练。

5、拓展阅读。

七、教学步骤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七彩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玩伴儿、童年的趣事儿,是否还历历在目呢?今天,我们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看看200多年前的.作家童年的几许乐趣。

(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张目,睁开眼;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物外之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私拟作,自己把它比作;项,脖子;强,通僵,僵硬;素帐,白色的蚊帐;唳,鸣叫;怡然,愉悦;砾,碎石;壑,山谷;为,被;鞭,动词,用鞭子打。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拍、快慢。

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作者所写的几件小事。

(1)善于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帐中嬉蚊――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3)观二小虫争斗――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4)驱癞虾蟆――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闲情记趣》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介绍:《闲情记趣》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经历。

2. 文章主题: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展现了童年时光的美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重点词汇和句式:童年、趣事、向往、自然、情感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2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

3. 重点解析: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掌握。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拓展4.1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点词汇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袁枚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文学风格。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类似的散文,培养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文章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式。

2. 相关视频或音频材料:用于情感体验和情景教学。

5.2 时间安排1. 课文阅读和理解:2课时。

八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2、教会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主导课型]趣读课。

[教学设想]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童趣图。

无论是视蚊如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以丛草、虫蚁、土砾的“小天地”为“大世界”、观虫斗、鞭蛤蟆,无一不是以一颗天真浪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充满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语言浅谈直白,比较易懂。

基于此,我抓住文眼“趣”字,将成一种“趣读课”,让课堂也不自觉“童趣盎然”。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大板块:译读激趣—寻读品趣—理读积趣—想读创趣,一“趣”串珠,线条单纯,思路清晰。

“朗读—品析—积累—创造”的教学思路,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学会创造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人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今天我们要学的《闲情记趣》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第一教学板块:译读激趣。

1、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童稚zhi 藐miao小鹤唳li云端凹凸ao tu 土砾li 沟壑he怡yi 然3、师范读,生体会朗读的情感与语调。

明确:整篇文章应该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情淡、悠然,但又饱含愉悦的情感来读。

4、指名朗读。

5、布置学生再读,边读边体味情感,并注意注释,作好翻译准备。

6、男生读课文,女生翻译。

或者女生读课文,男生翻译。

读一句译一句。

7、分小组创造性翻译课文。

①假如这些事是你亲身经历,你在翻译中需加进你自己的感受。

②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要求你以“童年的伙伴”为题创造性地翻译课文。

③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亲、母亲、老师),请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翻译课文。

第二教学板块:寻读品趣。

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有趣的地方,并说明“趣”在哪里。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

语文教案-闲情记趣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闲情记趣》这篇文章,使学生了解作者林清玄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闲情记趣》的阅读与分析。

2. 讨论和分享个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体验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并分析《闲情记趣》中的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闲情记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技巧。

2. 讨论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阅读《闲情记趣》,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思想观点。

3. 分析与讨论: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

4.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分享并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总结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理解和欣赏,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积极程度,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表达、语言运用和创意发挥等方面。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闲情记趣》中的主题思想。

2. 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八、教学资源:1. 课文《闲情记趣》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闲情记趣的教案范文

闲情记趣的教案范文

闲情记趣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会闲情记趣的意义,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态。

2.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鼓励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浮生六记·闲情记趣》2. 知识点: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章结构分析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闲情记趣。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

2. 体会作者的生活哲学和人生观。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词语、分析文章结构。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

4. 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浮生六记·闲情记趣》2. 参考资料:相关背景资料、注释、译文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浮生六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课文讲解: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语和句子。

4.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八、课堂练习:1. 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闲情记趣”的短文。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十、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十一、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如其他篇目from 《浮生六记》、或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中关于“闲情记趣”的描写。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文章;(2)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绪;(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2. 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抽象和深刻的概念的理解;2.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3.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解决生词和短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讨论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中的一些抽象和深刻的概念,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检查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的把握程度。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准确的课文原文,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闲情记趣 教案示例

闲情记趣 教案示例

闲情记趣教案示例导读:闲情记趣教案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学习作者叙述、描写生动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谢练点理解作者“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培养寓感情于写作之中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在生活中培养美好的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体会渗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的生活之美。

二、学法引导学习本文以自读为主。

先默读,以疏通文字,了解文意,后再通过朗读,揣摩文章的妙处。

应引导学生总结出“物外之趣”来自于观察——联想想象,在此基础上讲述各自的童年趣事。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学习作者的善于观察以及描写细腻的特点。

解决方法:教师分析,学生体会。

2.难点:作者如何把小事连在一起,而无斧凿痕迹。

解决方法: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3.疑点:“闲情”情趣是否高雅,有没有意义?解决方法:学生讨论,教师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2.再读课文,欣赏品味,揣摩妙处。

3.想象训练。

4.说写训练。

5.拓展阅读。

七、教学步骤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七彩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玩伴儿、童年的趣事儿,是否还历历在目呢?今天,我们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看看200多年前的作家童年的几许乐趣。

(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张目,睁开眼;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物外之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私拟作,自己把它比作;项,脖子;强,通僵,僵硬;素帐,白色的蚊帐;唳,鸣叫;怡然,愉悦;砾,碎石;壑,山谷;为,被;鞭,动词,用鞭子打。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拍、快慢。

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作者所写的几件小事。

(1)善于观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帐中嬉蚊——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3)观二小虫争斗——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4)驱癞虾蟆——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七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的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的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的说课稿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闲情记趣》的说课稿教学分析:清代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回忆录和记叙性的散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细腻的刻画,记述了作者儿时一些“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趣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充满童真童心的童趣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情趣。

新课标强调“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这要求课堂关注学生的感受,过渡语的设置,思路的引导是我说课的重点。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词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文章。

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体会作者纯真的童心、丰富的想象力和稚气烂漫的童趣。

3、感受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体会畅想的乐趣。

重点:目标之1、2难点:目标之3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这里面的竹马啊,就是小朋友骑在竹竿上充当大马。

这种想象,恐怕是童年才有的乐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沈复的《童趣》,感受他童年的乐趣。

(二)过程1.初读课文,感知“童趣”。

这一环节主要是抓两个层次的朗读:预备层—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层—感受童趣。

2.细读课文,理解“童趣”。

在前面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细读课文,并通过讨论交流,揣摩文章的妙处,理解作者的童真、童趣。

主要是抓三个环节:找“趣”—说“趣”—忆“趣。

要想让学生理解文中的童趣,首先要先让学生知道“趣”在哪里。

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写得生动有趣,说一说你喜欢哪些句子。

找出来之后在组内共同交流、讨论,并进一步思考:作者的乐趣主要集中表现在哪几件事上?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可以找出,这三件趣事是:“夏蚊成鹤”、“神游山林”和“鞭驱蛤蟆”。

(找趣)然后多媒体展示图片。

让学生根据图片,复述文中的这三件趣事。

(说趣)说“趣”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由“分散性学习”过渡到“集中性学习”,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领略作者超然物外的无限乐趣。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3)通过模仿、创新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闲情记趣》的精彩片段。

2.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3. 教学难点: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闲情记趣”。

(2)简介作者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让学生勾画出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并进行简要注释。

3. 合作探讨:(2)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2)分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模仿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2)鼓励学生创新,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3.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鉴赏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发言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八年级语文:《闲情记趣》教案1(教案文本)

八年级语文:《闲情记趣》教案1(教案文本)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八年级语文:《闲情记趣》教案1(教案文本)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八年级语文:《闲情记趣》教案1(教案文本)【教学目标】德育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

知识点:教会文言字词的集纳梳理;了解古文叙事的方法。

技能点:体会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要反复朗读,弄懂课文意思,了解作者记述趣事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主导课型】趣读课。

【教学设想】《闲情记趣》笔触生动,刻画细腻,紧紧围绕一个“趣”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童真童趣图。

无论是视蚊如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还是以丛草、虫蚁、土砾的“小天地”为“大世界”、观虫斗、鞭蛤蟆,无一不是以一颗天真浪漫的童心来观察事物,充满盎然童趣,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语言浅谈直白,比较易懂。

基于此,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眼“趣”字,教成“趣读课”,让课堂也自觉“童趣盎然”。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分四大板块:译读激趣——寻读品趣——理解积趣——想象创趣,一“趣”串珠,线条单纯,思路清晰。

“朗读——品析——积累——创造”的教学思路,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学会创造的能力。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童年是美好的,冰心老师赞其为“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闲情记趣教案示例

闲情记趣教案示例

闲情记趣教课设计示例闲情记趣教课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教课点学习作者表达、描绘生动的写作手法。

(二 )能力谢练点理解作者“神游此中,悠然自得”的趣事,培育寓感情于写作之中的能力。

(三 )德育浸透点在生活中培育美好的情味。

(四 )美育浸透点领会浸透于文中的童真童趣的生活之美。

二、学法指引学习本文以自读为主。

先默读,以疏导文字,认识文意,后再经过朗诵,推测文章的妙处。

应指引学生总结出“物外之趣”来自于察看——联想一想象,在此基础上叙述各自的童年趣事。

三、要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要点:学习作者的擅长察看以及描绘细腻的特色。

解决方法:教师剖析,学生领会。

2.难点:作者怎样把小事连在一同,而无斧凿印迹。

解决方法:学生议论,教师明确。

3.疑点:“闲情”情味能否文雅,有没存心义?解决方法:学生议论,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电影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自读课文,疏导文意。

2.再读课文,赏识品尝,推测妙处。

3.想象训练。

4.说写训练。

5.拓展阅读。

七、教课步骤导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七彩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玩伴儿、童年的趣事儿,能否还记忆犹新呢?今日,我们学习清朝文学家沈复的《闲情记趣》,看看 200 多年前的作家童年的几许乐趣。

(一 )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课下说明打扫文字、词语阻碍。

张目,张开眼;秋毫,秋季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物外之趣,超脱于凡间之外的乐趣;私拟作,自己把它比作;项,脖子;强,通僵,僵直;素帐,白色的蚊帐;唳,鸣叫;怡然,愉悦;砾,碎石;壑,山谷;为,被;鞭,动词,用鞭子打。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拍、快慢。

学生朗诵课文并注意作者所写的几件小事。

(1)擅长察看——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2)帐中嬉蚊——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3)观二小虫争斗——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

(4)驱癞虾蟆——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闲情记趣》课文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课文教学设计

《闲情记趣》课文教学设计1.理清对童年趣事的记叙。

2.学习详细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欢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⒈整体感知(1)简介作品及《闲情记趣》选自《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受,文字俭朴自然,情感真挚。

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

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

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斥童心童趣,这是很宝贵的。

(2)解题题目《闲情记趣》中,“闲情”:悠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

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留意老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利用工具书及书下说明,给以下画线的字注音并说明词语。

童稚藐小鹤唳怡然土砾沟壑项为之强硕大无朋癞虾蟆说明以下词语。

明察秋毫物外之趣私拟作项为之强素帐鹤唳怡然鞭数十(5)同学借助工具书及书下说明,完成正音、解词。

(6)同学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索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同学思索、争论。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表达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童年视觉敏锐,经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2-4段〕详细表达童年观测事物的奇趣。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段〕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

表现出幼时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

闲情记趣课程教学方案(最新)

闲情记趣课程教学方案(最新)

闲情记趣课程教学方案闲情记趣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对童年趣事的记叙,闲情记趣教案示例二。

2.学习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设计思想:教学本文,首先指导学生从自学入手,自己反复诵读,自己翻译、理解课文,再来体会课文描写的童真、童趣,并品味课文用词的精当。

可采用以下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第二步在学生反复诵读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结构,理清作者思路;第三步学生自读、圈点课文,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向老师和同学们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钻研精神;第四步讨论交流,解决疑难,训练学生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五步引导学生研读作者所描绘的童真童趣,从而感受文章质朴、清新、自然的文风,感悟作者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第六步深入探究,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第八步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学习课文⒈整体感知(1)简介作品及作者《闲情记趣》选自《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闲情记趣教案示例二》。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

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

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题目《闲情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

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闲情记趣》课文教学设计
1.理清作者对童年趣事的记叙。

2.学习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⒈整体感知
(1)简介作品及作者
《闲情记趣》选自《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记叙了作者夫妇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经历,文字朴素自然,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1763—1807年以后),字三白,清代苏州人,文学家。

沈复儿时就表现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点。

沈复写《浮生六记》,忆及童年时仍充满童心童趣,这是很珍贵的。

(2)解题
题目《闲情记趣》中,“闲情”:清闲、无拘束时的情致;“记趣”:将乐趣、情趣记录下来。

题目本身就蕴涵着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留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范读时的节奏,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4)解决字词
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童稚藐小鹤唳怡然土砾沟壑项为之强庞然大物癞虾蟆
解释下列词语。

明察秋毫物外之趣私拟作项为之强素帐鹤唳怡然鞭数十
(5)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完成正音、解词。

(6)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7)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

思考题:本文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文章没有连贯的情节,先总后分地叙述了童年生活中的趣事,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童年视觉敏锐,常常明察秋毫,故时有物外之趣。

第二部分具体叙述童年观察事物的奇趣。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夏蚊成雷’景象,把蚊比作鹤,把它想像成“鹤唳云端”。

表现出作者幼时富于联想、想像的性格特点。

第二层写神游山林,观虫斗、驱虾蟆的情景,充满童真童趣。

④学生诵读课文,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2.精读课文
(1)反复诵读课文,正确理解疑难句意。

①学生自由诵读,借助文下注解和工具书进一步研读课文,圈点疑难文句。

②学生就疑难问题质疑。

③讨论、交流
(2)检查学生正确理解疑难文句的情况。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

④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明确。

(3)诵读课文,品味文中精美词句,读出感情,读出语气。

思考题:下边的句子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③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④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⑤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启发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师生共同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