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诗词鉴赏《题西林壁》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 论世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 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 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 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 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 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 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赏 诗句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 处、地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 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 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赏 诗句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 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 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赏 诗句析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 象的空间。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 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 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 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 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 《古木怪石图卷》等。
写 背景作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 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 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品 诗歌读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品
诗歌读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课 任务后
合作讨论:
➢课外翻阅资料,寻找作者的一篇诗词,下节课每个小组上台 带领大家欣赏。
自主完成:
➢朗读并流利地背诵《题西林壁》,把握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诗 鉴赏歌
感谢观看学习,祝学习进步
讲解人:XXX 时间:20xx.x.x
诗 鉴赏歌
诗词鉴赏
题西林壁
讲解人:XXX 时间:20xx.x.x
诗
鉴赏歌
目录
壹
品读诗歌
贰
知人论世
叁
写ຫໍສະໝຸດ Baidu背景
肆
赏析诗句
伍
课后任务
品
诗歌读
题西林壁
苏轼 〔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