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数字计算器

合集下载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内部工作原理,掌握其基本功能操作。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比计算。

3. 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器上各个按键的功能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辅助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

2.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提高数据输入、结果读取和运算过程纠错的能力。

3. 学生能够结合数学知识,利用计算器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态度,认识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便捷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分享和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3. 培养学生遵守计算器使用的规则,养成良好的计算器使用习惯,珍惜公共资源。

本课程设计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操作简单电子设备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用技能型,旨在通过简易计算器的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要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强调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以下部分:1. 简易计算器基础知识:介绍计算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及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一节。

2. 计算器按键功能:详细讲解各按键的功能及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二节。

3. 基本运算操作:教授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比计算,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三节。

4. 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结合实际案例,如购物找零、面积计算等,展示计算器的实用性,对应教材第二章第四节。

5.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利用计算器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简单统计分析,对应教材第二章第五节。

计算器课程设计c

计算器课程设计c

计算器课程设计c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加减乘除、科学计算等功能,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为学生能够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各种功能的使用方法;技能目标为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正确的数值计算和科学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使他们认识到计算器在现代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各种功能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学习如何开机、关机、清屏等基本操作。

2.数值计算:学习如何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数值计算。

3.科学计算:学习如何进行幂次计算、平方根、倒数等科学计算。

4.实际问题应用:通过实例讲解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面积、体积计算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使用方法;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交流计算器使用的心得和遇到的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媒体资料用于辅助讲解和演示计算器的操作,实验设备则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重要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作业则主要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考试则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检验,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评估方式应公正客观,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多功能计算器课程设计

多功能计算器课程设计

多功能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多功能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原理;2. 学生掌握计算器上进行基础的四则运算、百分比计算、乘方运算等操作;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各类数值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2.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 学生学会在计算器上设置、切换功能,培养信息处理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养成积极使用计算器辅助学习的态度,认识到科技对学习的帮助;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使用计算器,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3. 学生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关注环保和资源节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多功能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计算器为学习和生活服务,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基本结构与功能介绍:包括按键功能、显示屏幕、电源开关等部分,让学生对计算器形成整体认识。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认识计算器2. 基础四则运算操作:加、减、乘、除以及括号运用,培养学生熟练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二章 计算器四则运算3. 复杂运算操作:百分比计算、乘方运算、开平方运算等,拓展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 计算器复杂运算4. 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购物、计算速度、面积、体积等,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实用价值。

教材章节:第四章 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计算器功能设置与切换:包括单位换算、记忆功能、模式切换等,提高学生操作计算器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计算器功能设置与切换教学内容按照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制定详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进度适中,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器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本节计算器课程设计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核心,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制定以下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及操作方法;(2)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理解相关数学概念;(3)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辅助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习惯;(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计算器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计算技能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培养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节计算器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内容,选择以下教学材料和安排:1. 教学大纲:(1)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与操作方法;(2)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3)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包括开关机、清屏、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

第二课时: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通过练习巩固运算方法。

第三课时: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教材章节及内容列举:(1)第三章《计算器与计算》:介绍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及四则运算;(2)第四章《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计算器解决简单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器在计算机科学的学习中,数据结构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和性能。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通过运用所学的数据结构知识,实现基本的算术运算功能。

一、需求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计算器程序的功能需求。

这个计算器应该能够支持常见的四则运算,即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表达式,例如“2 +3”、“5 2”、“3 4”、“8 /2”等,程序能够正确计算并输出结果。

此外,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计算器还应该能够处理错误输入,例如输入的表达式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者除数为 0 等情况,并给出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

二、数据结构选择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来存储和处理输入的表达式。

在这个计算器程序中,我们可以使用栈这种数据结构。

栈是一种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数据结构,非常适合处理表达式的计算。

我们可以创建两个栈,一个用于存储操作数,另一个用于存储操作符。

当用户输入一个表达式时,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逐个字符进行处理。

如果是数字,则将其转换为整数并压入操作数栈;如果是操作符,则将其压入操作符栈。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从操作符栈中取出操作符,从操作数栈中取出相应数量的操作数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压回操作数栈。

三、算法设计1、表达式解析算法从左到右扫描表达式。

如果遇到数字,将其作为一个整数提取出来,并压入操作数栈。

如果遇到操作符(+、、、/),则将其压入操作符栈。

如果遇到左括号“(”,则将其压入操作符栈。

如果遇到右括号“)”,则从操作符栈中弹出操作符,从操作数栈中弹出操作数,进行计算,直到遇到左括号为止。

2、计算算法当操作符栈不为空时,从操作符栈中弹出一个操作符。

根据操作符的类型,从操作数栈中弹出相应数量的操作数。

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压回操作数栈。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

简易的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上各按键的功能,如清除、撤销等操作。

3. 学生了解计算器的类型,如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百分比等。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3.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尊重数学知识,注重实际应用。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分享和倾听,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以计算器为工具,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认识计算器的各部分名称和功能- 学习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掌握清除、撤销等操作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一节数学工具的使用。

2. 基本数学运算- 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百分数、乘方运算- 混合运算顺序与计算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二节数学运算的应用。

3. 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购物找零问题- 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教学内容关联课本第四章第三节数学与生活。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计算器及其基本操作第二课时:基本数学运算与计算器操作第三课时: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与功能,以及基本数学运算的规则。

c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

c 设计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基本的数学运算问题,如加减乘除、百分比计算等。

3.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计算器上的科学计算功能,如平方根、指数运算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快速进行数值输入、计算和结果读取。

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3.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态度,明白计算器是辅助工具,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不应过度依赖。

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使用计算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运用,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操作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对计算器有一定了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将计算器与实际生活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正确使用计算器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如显示屏、键盘、电源等。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一章内容列举:计算器按键的功能及操作方法。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授加减乘除、百分比、平方根、指数等基本运算。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二章内容列举:各类运算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教授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教材章节:《计算器与计算法则》第三章内容列举:实际案例及解决方法。

4. 科学计算器的使用:针对高年级学生,介绍科学计算器的拓展功能,如三角函数、对数等。

4位计算器课程设计

4位计算器课程设计

4位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4位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及基本操作方法。

2. 学生掌握使用4位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能正确进行运算。

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认识到计算器在数学计算中的优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4位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计算。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算速度。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操作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同学分享计算方法和经验。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4位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键盘、电源等,让学生了解其功能和作用。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教授如何开关计算器、清除数据、进行数字输入、执行四则运算等基本操作。

3. 四则运算实践: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

4. 解决实际问题:选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5.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介绍计算器在数据处理、图形计算等方面的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及功能介绍第二课时: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学第三课时: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操作实践第四课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第五课时: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拓展教材章节关联:教学内容与课本第四章《计算器的使用》相关,涵盖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四则运算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指导。

数学计算器教案5篇

数学计算器教案5篇

数学计算器教案5篇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学会写好教案,为了写出优秀的教案,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学计算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学计算器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

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重点难点: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二、使用计算器1、计算器介绍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

(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

(板书课题)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电脑)银盆岭小学在校学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千克,一天可节约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1)指名口头列式(2)学生试算(3)汇报结果,纠错(电脑)一年节约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区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这些水够他们用多少天?学生试算(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学生试算师:通过我们做的题目的数字这么大,但是你感觉难不难?你认为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3、灵活运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 1379+34089=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3)归纳总结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三、能力提升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c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

c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

c 课程设计简易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包括加、减、乘、除等四则运算。

2. 使学生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显示屏、键盘等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规范,如开关机、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探索等方法,自主发现计算器操作技巧和功能特点。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增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明确,易于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显示屏、键盘、电池等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四则运算操作:详细讲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在计算器上的操作步骤。

3. 计算器操作规范:教授计算器的开关机、清屏、输入输出等基本操作规范。

4. 实际问题解决:结合教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指导学生探索计算器的其他功能,如百分比、乘方等,并分享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结构及操作规范介绍。

第二课时:四则运算操作教学,以教材为例题进行讲解和实操。

第三课时:实际问题解决,分组讨论并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四课时:操作技巧与功能探索,学生自主探究计算器其他功能并分享。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

简易计算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简易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加、减、乘、除等运算,进行计算器操作。

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简易计算器,完成基本的数学运算。

2. 学生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细心、耐心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科技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操作课程,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难度适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及分类- 了解计算器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计算器及其功能特点。

2. 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 学习简易计算器的按键功能、显示屏幕、电池等组成部分。

3. 基本数学运算操作- 学习运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运算。

4.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计算器在购物、预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际应用。

5. 计算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掌握计算器操作的快捷键,了解使用计算器时的注意事项。

6.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计算器进行数据计算和问题分析。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发展历史及分类,简易计算器的结构组成。

第二课时:基本数学运算操作,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第三课时:计算器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vc课程设计计算器

vc课程设计计算器

vc 课程设计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计算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各种功能及其应用场景,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创新思维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器的基本结构:介绍计算器的各种按键功能及其对应的操作。

2.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3.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计算器的维护与保养: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及使用方法。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器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实际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内容丰富、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计算器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器使用手册和资料,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计算器,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

课程设计设计计算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理解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和教师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1.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介绍计算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计算器的各种功能键、操作界面和操作步骤。

3.计算器在数学领域的应用:举例说明计算器在代数、几何、概率等数学领域的应用。

4.计算器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计算器在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领域的应用实例。

5.计算器编程:教授计算器的基本编程语言和编程技巧,让学生能够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上内容的安排和进度进行教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领域。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计算器编程技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器在数学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4.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编程和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和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计算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计算器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计算器的使用和应用。

汇编课程设计计算器

汇编课程设计计算器

汇编课程设计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器程序的基本结构。

2. 学生能运用汇编语言实现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3. 学生了解计算机内部运算的原理,理解寄存器、内存等硬件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

2. 学生能通过调试和优化程序,提高计算器程序的执行效率。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计算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2. 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认识到编程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自主阅读汇编语言教材,理解计算器程序的基本结构。

2. 学生能独立编写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并通过调试和优化提高程序性能。

3. 学生能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复杂计算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新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汇编语言基础知识:- 认识汇编语言,了解其发展历程和特点。

- 学习汇编语言的语法和基本指令。

- 了解计算机内部结构,理解寄存器、内存等硬件资源的作用。

2. 计算器程序设计:- 分析计算器程序的需求,明确功能模块。

- 学习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设计计算器程序框架。

- 掌握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的汇编实现。

3. 调试与优化:- 学习使用汇编语言调试工具,掌握调试技巧。

- 分析程序性能,提出优化方案。

- 实践优化过程,提高计算器程序执行效率。

4. 教学案例与实战:- 选取典型计算器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

-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复杂计算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 组织课堂讨论,分享编程心得和经验。

硬件课程设计计算器

硬件课程设计计算器

硬件课程设计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硬件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生能了解计算器中各个按键的功能及其在计算过程中的作用;3.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编程的基本方法,实现简单功能的编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器编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硬件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创新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增强的特点,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操作和编程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提高计算速度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展开,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硬件结构及原理- 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硬件组成,如键盘、显示屏幕、处理器等;- 讲解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包括数字的存储、运算过程和结果显示。

2. 计算器按键功能及使用方法- 列举计算器各个按键的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键、清除键等;-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3. 计算器编程方法- 介绍计算器编程的基本概念,如变量、运算符、程序结构等;- 指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编程方法,实现简单功能的编程。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计算器硬件结构及原理第二课时:计算器按键功能及使用方法第三课时:计算器编程方法(上)第四课时:计算器编程方法(下)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质量。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全面了解计算器相关知识,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器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数据结构原理,包括栈、队列等在计算器中的应用。

2. 使学生理解表达式求值的中缀转后缀方法,并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实现转换过程。

3. 让学生掌握利用数据结构进行有效计算的过程,如利用栈进行算术表达式的求值。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

2. 培养学生通过编程实践,加深对计算器内部处理机制的理解,提高编程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的兴趣,激发其探究计算器内部原理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细节,追求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

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设计为高年级的数据结构课程实践环节,旨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数据结构原理的理解。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和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并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实践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数据结构原理:- 栈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队列的概念、原理及应用2. 表达式求值:- 中缀表达式与后缀表达式的转换方法- 利用栈进行后缀表达式的求值3. 计算器程序设计:- 设计计算器程序的需求分析- 计算器程序的数据结构设计- 计算器程序的核心算法实现4. 课程实践:- 按照教学进度,分阶段完成计算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 小组合作,进行程序调试与优化- 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分享学习成果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学习计算器基本数据结构原理,了解栈、队列的应用场景2. 第2周:学习表达式求值方法,掌握中缀转后缀及后缀求值算法3. 第3周:进行计算器程序设计,完成需求分析、数据结构设计和核心算法实现4. 第4周:课程实践,小组合作完成计算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进行调试与优化5. 第5周: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进行成果分享和总结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章节相关,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计算器程序设计中。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

学生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课本中相关的数学问题,如速度、时间、距离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操作计算器,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如统计、概率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对计算器产生兴趣,认识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在操作计算器的过程中,培养耐心、细致、合作的良好品质。

3. 学生通过计算器的使用,体会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用技能类课程,结合数学学科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他们在数学知识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按照以下大纲进行组织和安排: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认识计算器外观及按键功能- 学习开关机、清屏、数字输入、基本运算符号的使用2. 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 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解决速度、时间、距离问题- 解决面积、体积问题- 解决简单的统计与概率问题4. 计算器的拓展应用- 探索计算器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应用- 了解计算器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第二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整数运算)第三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小数运算)第四课时:计算器在四则运算中的应用(分数运算)第五课时:计算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六课时:计算器的拓展应用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课本中相关章节紧密关联,如计算器的使用、四则运算、实际问题解决等,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知识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器课程设计

计算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掌握其在数学运算中的应用。

2.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如加减乘除、括号运用等。

3. 学生了解计算器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计算器与日常生活、学习的紧密联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器,进行快速准确的数值计算。

2. 学生能通过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数学规律,培养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器操作的耐心和细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通过计算器学习,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3. 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培养学生在计算器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技能。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计算器的使用”为基础,结合课程目标,进行以下安排: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介绍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键、清除键等,以及如何正确进行开机、关机、清屏等基本操作。

2. 简单数值计算:教授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括号运算等,掌握连续计算、顺序计算等方法。

3. 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费等。

4. 探索计算器中的数学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性学习,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如平方、立方等。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第二课时:简单数值计算第三课时: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课时:探索计算器中的数学规律教学进度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灵活调整,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四位数计算器课程设计

四位数计算器课程设计

四位数计算器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四位数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以及进制转换、科学计数法等高级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操作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基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原理,提高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位数计算器的结构与功能、基本运算方法、高级功能使用以及计算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四位数计算器的结构与功能:了解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按键、电池等,以及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基本运算方法:学习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方法,掌握运算符的优先级和计算顺序。

3.高级功能使用:学习进制转换、科学计数法、平方根等高级功能的使用方法。

4.计算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了解计算器软件的安装方法,学习如何进行系统设置和软件升级,以及如何解决常见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四位数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使用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器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和功能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四位数计算器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计算器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课程名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设计题目:数字计算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指导教师:李晓虹2016年1 月4日摘要本设计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该计算器不仅实现了简单的四则运算功能,还实现了高级的科学计算功能,而且具有简洁大方的图文外观。

此设计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具有良好的界面和必要的交互信息,使操作人员能快捷简单地进行操作,充分降低了数字计算的难度和节约了时间。

本系统开发平台为 WindowsXP,程序设计语言采用C++,在程序设计中,采用了结构化与面向对象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程序设计;计算器;第一章用户环境及需求分析1.1 C++的特点C++语言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兼容C语言,二是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⑴。

(1) C++是一个更好的C,它保持了 C语言的优点,大多数的C程序代码略作修改或不作修改就可在C++的集成环境下调试和运行。

这对于继承和开发当前已在广泛的软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 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它使得程序的各个模块的独立性更强,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更强,程序代码的结构更加合理,程序的扩充性更强。

这对于设计、编制和调试一些大型的软件尤为重要。

(3) C++集成环境不仅支持C++程序的编译和调试,而且也支持C程序的编译和调试。

通常,C++程序环境约定:当源程序文件的扩展名为 c•时,则为C 程序;而当源程序文件的扩展名为 cpp.时,则为C+4程序。

(4) C++语句非常简练,对语法限制比较宽松,因此C++语法非常灵活。

其优点是给用户编程带来书写上的方便。

其缺点是由于编译时对语法限制比较宽松,许多逻辑上的错误不容易发现,给用户编程增加了难度。

1.2计算器需求分析能写出一个好的计算器对自己在计算方面的速度会提高很大的水平,现在世面上的一些计算器大部分都是功能比较单一的,应对复杂的数据还是没有办法处理,例如:有些不能处理8位以上的数据,有些不能处理三角函数,有些不能处理复杂数学函数。

所以我们需要写出一个比较功能齐全的计算器。

当然这个只能局限于电脑运行的程序,没有办法在手机端运行。

1.3相关环境这里我系统主要用的windows 7.这是因为自己在虚拟机上面运行的,然后C++的编译环境为vc++ 6.0 o1.4设计思路由于计算器的设计比较的简单,我主要是利用c++内建的数学函数去处理一些数据。

比如:sum求加法运算。

然后需要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因为你不知道用户会输入什么样的数据,服务端需要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可以通//如果字符串//整数部分 //获得整数过case 去进行选择相应的操作运算。

然后将处理过后的数据显示在界面上第二章总体设计3.1把字符串转化为数字和运算符的算法1. 如果字符串中只有数字。

这个情况用来实现一些简单函数的运算。

在进行 简单函数的运算时,都是先输入一个数字,再单击要进行运算的按钮,然后编辑 框显示运算的结果。

程序用了一个函数double GetaStr(CString str) 来实现这个功能,该函数以编 辑框变量m_strResult 为实参,再得到 m_strResult 的值后,调用GetAt 函数, 一个字符一个字符的读取,如果碰到整数,执行“itemp=itemp*rate+(str.GetAt(i)-'O'); ”,其中变量 itemp 初始值为 0,变 量rate 初始值为10,如果碰到了小数点,改变rate 的值,使其等于0.1,再向 后 继 续 读 取, 再 碰 到 整 数 时 执 行“ itemp=itemp+rate*(str.GetAt(i)-'0');rate=rate/10; ”,函数的最后确定 返回值为itemp 。

以下是这个函数的代码[2]:double CMyDlg::GetaStr(CStri ng str) { int i=0;double rate=10.0,itemp=0.0; for(;i<str.GetLe ngth();i++) {if(isdigit(str.GetAt(i)))str.GetAt(i) 的内容是整数{if(rate==10.0)itemp=itemp*rate+(str.GetAt(i)-'0');//小数部分//获得小数 //每次让rate 小10倍// 如果 str.GetAt(i)//让rate=0.1,开始计算else {itemp=itemp+rate*(str.GetAt(i)-'O '); rate=rate/10; } }else if(str.GetAt(i)=='.')是小数点rate=0.1;小数部分}return (itemp); }2.如果字符串中有运算符和数字,但是没有括号。

程序调用函数voidGetStr(CString str),这个函数的前半部分和函数 void GetaStr(CString str) 一样,都是获取数字的算法,但是因为表达式中可能有多个数字和运算符,所以 我们需要定义2个数组,分别用来存放数字和运算符,当读取字符遇到运算符时, 把变量itemp 的值保存在数组a 中,并把0赋给itemp ,把10赋给rate,把运算 符保存在数组b 中。

当不在碰到运算符号时,把最后一个整数 itemp 的值数组a 中,把z 的值赋给s 。

(z 的值表示运算符加数字一个有多少个,把这个值赋给 s ,可以在以后的计算中,控制循环的条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差。

)这个函 数的代码如下:void CMyDlg::GetStr(CStri ng str) { int i=0,z=0;double rate=10.0,itemp=0.0;for(i=0;i<20;i++) a[i]=1000000.0; for(i=0;i<10;i++) b[i]=''; i=0; //如果字符串//整数部分 //获得整数 //小数部分//获得小数 //每次让rate 小10倍 // 如果 str.GetAt(i) //让rate=0.1,开始计算// 如果 str.GetAt(i) //对数组a[20]初始化//对数组b[10]初始化 //把0赋给ifor(;i<str.GetLe ngth();i++){if(isdigit(str.GetAt(i)))str.GetAt(i) 的内容是整数{if(rate==10.0)itemp=itemp*rate+(str.GetAt(i)-'0'); else {itemp=itemp+rate*(str.GetAt(i)-'0');rate=rate/10; } }else if(str.GetAt(i)=='.')是小数点rate=0.1;小数部分else if(str.GetAt(i)=='+')是加号{a[z]=itemp;itemp=0;//把itemp 的值放入双精度数组a 中,并把itemp 的值改为0z++; //让z自加一次b[z]='+'; //把加号放入字符数组b中z++; //让z自加一次rate=10.0;//把10赋给rate,确保读取下个数字时,先计算整数部分}else if(str.GetAt(i)=='-') // 如果 str.GetAt(i) 是减号{a[z]=itemp;itemp=0;//把itemp的值放入双精度数组a中,并把itemp的值改为0z++; //让z自加一次b[z]='-'; //把减号放入字符数组b中z++; //让z自加一次rate=10.0;//把10赋给rate,确保读取下个数字时,先计算整数部分}else if(str.GetAt(i)=='*') // 如果 str.GetAt(i) 是乘号{a[z]=itemp;itemp=0;/ /把itemp的值放入双精度数组a中,并把itemp的值改为0z++; II让z自加一次b[z]='*'; II把减号放入字符数组b中z++; II让z自加一次rate=10.0;II把10赋给rate,确保读取下个数字时,先计算整数部分else if(str.GetAt(i)=='/') // 如果 str.GetAt(i) 是除号{a[z]=itemp;itemp=O;//把itemp的值放入双精度数组a中,并把itemp的值改为0z++; //让z自加一次b[z]='/'; //把除号放入字符数组b中z++; //让z自加一次rate=10.0;//把10赋给rate,确保读取下个数字时,先计算整数部分}}a[z]=itemp;//把最后一个整数itemp的值放入双精度数组a中s=z;//把z的值赋给变量s,用来控制计算结果的循环中的条件}3. 如果字符串中有括号。

程序用函数void Bracket(CString str0) 来解决括号问题,同样,函数以编辑框变量m_strResult为实参,主要思想是把m_strResult先分成3个字符串,比如一个表达式 2*(2+3)-6,这个函数的目的是先把表达式2*(2+3)-6分成2*、2+3、-6三个字符串,再计算2+3后,把结果覆盖掉2+3所在的字符串,最后把3个字符串相加,这样就处理掉了括号的问题。

具体实现的算法:定义3个字符串变量str1、str2、str3,这三个变量都初始化为空变量,现在开始一个循环,当没有遇到字符“(” 时,把每次得到的字符都加在字符串str1上,当遇到字符“(”时,把“(”后的字符都加在字符串str2上,直到遇到字符“)”。

当遇到字符“)”时,把“)”后的字符都加在字符串str3上,str2再调用函数计算出它的表达式的值,最后把3个字符串相加,这就解决了括号问题。

该函数代码如下:void CMyDlg::Bracket(CStri ng strO){CStri ng str1="",str2="",str3="";int i=0;for(;i<strO.GetLe ngth();i++){if(str0.GetAt(i)=='('){i++;号for(;i<str0.GetLength();i++){if(str0.GetAt(i)==')')break;循环str2+=str0.GetAt(i); str2}i++;号for(;i<str0.GetLength();i++){str3+=str0.GetAt(i); str3}}//如果碰到了左括号//i自加一次,用来跳过左括//如果碰到右括号,跳出//把括号内的表达式赋给〃i自加一次,用来跳过右括//把括号后边的表达式赋给//把括号前边的表达式赋给GetResult();if(strO.GetAt(i)=='(')// 如果m strResult 中有括str2.Format("%1f",a[0]);// 把a[0]转化为字符串赋给elsestr1+=strO.GetAt(i);str3GetStr(str2);//调用GetStr(st ⑵函数,把str2里的数字和运算符保存在数组中 //计算出表达式str2的值for(i=0;i<strO.GetLe ngth();i++) str2m_strResult=str1+str2+str3;// 把 str1,str2,str3 的值加起来赋给 m_strResult3.2计算出结果的算法1.在把表达式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分别保存在数组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表 达式的计算了,表达式的计算首先要考虑优先级的问题, 这里先把所有的除法转 化为乘法,再把除法后的数字取它的倒数,接下来就是进行乘法计算,每次乘法 计算后都把计算的结果保存在计算的 2个数中的前面的那个数上,并把乘号和后 面的数字删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