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䭔饠古䭃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译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赏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
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
“八百里”,这里代指牛。
“麾下”,即部下。
“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
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
“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
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
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
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
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
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一首豪放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从历史背景来看,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时期,金朝的侵略使得中原地区沦陷,南宋朝廷一直未能有效抵抗。
辛弃疾作为一位爱国将领,一直致力于抗金事业,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
这首词通过追忆自己的沙场生涯和表达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不满。
从作者当时的境遇来看,辛弃疾一生都致力于抗金事业,但一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
他的理想和抱负一直未能实现,这使得他感到非常痛苦和失望。
这首词中,他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和不满。
整首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同时,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总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豪放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同时,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相关试题及答案(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
(意思相同即可)(3)“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了却:完成。
可怜:可叹。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
蕴含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烈情怀。
二: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可怜”。
2、下边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6、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沙场秋点兵完整的古诗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赏析这是辛弃疾寄好友陈亮(陈同甫)的一首词,词中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上片写军容的威武雄壮。
开头两句写他喝酒之后,兴致勃勃,拨亮灯火,拔出身上佩戴的宝剑,仔细地抚视着。
当他睡觉一梦醒来的时候,还听到四面八方的军营里,接连响起号角声。
“角”,古代军队的乐器,如同今天的军号,有竹、铜、牛角等制品。
三、四、五句写许多义军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乐队在边塞演奏起悲壮苍凉的军歌,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全副武装、准备战斗的部队。
古代有一种牛名叫“八百里驳”。
“八百里”,这里代指牛。
“麾下”,即部下。
“炙”,这里是指烤熟的牛肉。
古代的一种瑟有五十弦,这里的“五十弦”,代指各种军乐器。
下片前两句写义军在作战时,奔驰向前,英勇杀敌;弓弦发出霹雳般的响声。
“作”,与下面的“如”字是一个意思。
“的卢”,古代一种烈性的快马。
三国时代,有这样的故事:刘备带兵驻扎在樊城(今湖北省襄樊市),刘表不信任他,曾请他赴宴,想在宴会上捉拿他。
刘备发觉这个阴谋后,便从宴会上逃出。
蔡瑁去追赶他,当时他所乘的马名叫的卢。
在他骑马渡襄阳城西檀溪水时,的卢溺在水中,走不出来。
刘备非常着急地说:“的卢,今天有生命危险呵,应当努力!”于是,的卢马一跃三丈,渡过溪水,转危为安。
“马作的卢”,是说战士所骑的马,都象的卢马一样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赏析《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赏析按谱式,《破阵子》是由句法、平仄、韵脚完全相同的两“片”构成的。
后片的起头,叫做“过片”,一般的写法是:既要和前片有联系,又要“换意”,从而显示出这是另一段落,形成“岭断云连”的境界。
辛弃疾却往往突破这种限制,《虞美人。
别茂嘉十二弟》如此,这首《破阵子》也是如此。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这是一场反击战。
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
一战获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岂不壮哉!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
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
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
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借用陆游《陇头水》诗句),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
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
然而又有谁“可怜”他呢?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
同甫是陈亮的字。
学者称为龙川先生。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冬天,他到上饶访辛弃疾,留十日。
别后辛弃疾写《虞美人》词寄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
文天祥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文天祥古诗《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欢迎大家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宋朝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前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注释】⑴破阵子: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出自《破阵乐》,后用为词牌。
⑵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南宋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县)人。
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
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⑶挑灯:把灯芯挑亮。
看剑:抽出宝剑来细看。
⑷梦回:梦里遇见,说明下面描写的战场场景,不过是作者旧梦重温。
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角:军中乐器,长五尺,形如竹筒,用竹、木、皮、铜制成,外加彩绘.名目画角。
始仅直吹,后用以横吹。
其声哀厉高亢,闻之使人振奋。
⑸八百里:牛名。
《世说新语·汰侈》载,晋代王恺有一头珍贵的牛,叫八百里驳。
分麾(huī)下炙(zhì):把烤牛肉分赏给部下。
麾下:部下。
麾:军中大旗。
炙:切碎的熟肉⑹五十弦:原指瑟,此处泛指各种乐器。
翻:演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赏析及翻译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ì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可惜。
思想感情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
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创作背景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翻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翻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 ] 辛弃疾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注释: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
《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常莹其蹄角。
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
’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
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韩愈《元和圣德诗》:“万牛脔炙,万瓮行酒。
”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云谿友议》卷下《杂嘲戏》条载李日新《题仙娥驿》诗曰:“商山食店大悠悠,陈䵮(yàng)䭔(duī)饠古䭃(rěn)头。
更有台中牛肉炙,尚盘数脔紫光毬。
”麾:军旗。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
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
马作的卢(dí lú)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
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
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
作:像,如。
霹雳(pī lì):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了结,完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比喻(或夸张)修辞,生动地描写出战斗的猛烈和顺利。
前两句直接抒发作者的最高理想,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
了﹏却 ﹏﹏君﹏王﹏天﹏下﹏事 ﹏ , 激情和雄心壮志。“了却”是完成、了结的意思,“天下事” 赢 ﹏﹏得﹏生﹏前﹏身﹏后 ﹏﹏名。 指收复中原。“可怜白产生”,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只是一
﹏醉﹏里﹏挑﹏灯﹏看﹏剑﹏, 描述军旅生活。分食牛肉、演奏塞外歌曲、检阅军队,这是词
﹏八 梦﹏百 回﹏里 吹﹏分 角﹏麾 连﹏下 营﹏炙 ,,
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
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词人对军旅生活的爱恋和期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沙﹏场﹏秋﹏点﹏兵﹏。 ﹏ “秋”既点明了季节,又为战士们出征增添了肃杀气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
(朝代)爱国词人,与苏轼并称“Fra bibliotek”,《
》留世。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体裁是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
。这首词属于
,字幼安,号
,
派代表人物,有
,“破阵子”是
,
派的代表作品。
答案:1.辛弃疾 稼轩 南宋 苏辛 豪放 稼轩长短句 2.词 词牌名 题目 豪放
可 ﹏﹏怜﹏白﹏发﹏生﹏!
种追忆,也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已无实现理想的
机会,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主旨大意】词人通过回忆从前火热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驰骋沙场,为国建功立业的 美好愿望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点击进入 限时检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朝: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疆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速,弓如霹雳弦惊。
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鹤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军号声。
把烤牛肉分给手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季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同样跑得飞速,弓箭像惊雷同样,震耳离弦。
( 我)一心想替君主达成光复国家失地的大业,获得世代相传的美誉。
可怜已成了鹤发人!说明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察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指牛。
麾:军旗。
麾下:指手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伟凄凉的军歌。
疆场:战场点兵:。
作的( dìl ú)快:像的那跑得快;作,像⋯一;的,名。
一种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
相刘曾乘的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三丈,离开境。
作:像,如。
霹 (p īl ì) :特响的雷声,比拉弓弓弦响如惊雷。
了(li ǎo) 却:了,达成。
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
.得:博得。
身后:死后。
可怜:痛惜思想感情梦幻写得酣淋漓,将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自己的激情壮志推向点,句突然跌落,在梦幻与的烈照中,发泄了壮志酬的一腔悲。
无古人沙征之苦,而有沙征的激烈。
句抒壮志酬的悲心情,体作者壮志酬、心中不平的感情。
整首抒了作者想要国,立功立却已年迈体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析此以两个二、二、二的句开,通详细、生的描绘,表了多情义。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的、富裕特点性的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者从那些作中去领会人物的心里活,去想象人物所的境,意味无。
什么要吃酒,并且吃“醉”?既“醉”以后,什么不去睡,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什么不干的,恰恰抽出宝,映着灯光看了又看?⋯⋯个串,只需全,便可能作出有的回答,因此不用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一句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全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朝代】宋译文对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热烈。
词中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壮怀。
结句抒发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辛弃疾(南宋)一、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二、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里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
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十分快,弓箭像雷霆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现在)已白发丛生!三、解题:这首《破阵子》选自《稼轩长短句》。
陈同甫是陈亮的字。
史称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在政治上始终坚持抗战,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挚友,多所唱和。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对抗金军旅生活和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向往,以激励陈亮,表现了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
“壮词”意思是壮怀激烈之词。
四、赏析《破阵子》塑造了一个壮岁驰骋疆场、暮年壮心不已的英雄形象,这是词人理想自我的化身。
上阕通过沙场点兵场面的描绘,表现了将士昂扬的斗志。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下得多好!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
下阕通过想象,表现主人公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宏愿,以及壮志难酬的悲痛之情。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可怜白发生!”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优秀4篇)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及赏析(优秀4篇)注释篇一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怜已成了白发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篇二全词从意义上看,可分为上下两篇,前三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
后三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第一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深夜情景。
夜深人静,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总算睡着后,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
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二、三两句,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下得好。
正当“秋高马壮”的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沙场秋点兵”之后,大气磅礴,直贯后片“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交奏,欢天喜地,旌旗招展。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文学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
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
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批注

以下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批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通过描写酒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当年的营地,听到响亮军号的场景,表现出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
将军及士兵们的战前准备,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
这两句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面,表现出将军及士兵们的勇猛。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军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为自己生前身后留下美名。
表达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 “可怜白发生”:这里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现实与梦境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的自己已白发苍苍,却无法实现理想。
这首词通过追忆早年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以及作者自己的沙场生涯,表达了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的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的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主要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主要内容如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了辛弃疾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情绪。
这首词通过描绘沙场生涯和抗金部队的阵容气概,生动刻画了一位忠心耿耿、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常规,前九句连贯表达一意,而末一句另立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加重了失望之情,体现了辛弃疾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以下是该词的具体内容:
①醉里挑灯看剑:形容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关注战事,准备随时投身战斗。
②梦回吹角连营:描述梦中回到军营,听到连续不断的号角声,意味着对往日军旅生活的怀念。
③八百里分麾下炙:指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这里的“八百里”泛指丰盛的食物。
④五十弦翻塞外声: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以鼓舞士气。
⑤马作的卢飞快:战马像名马的卢一样跑得飞快。
⑥弓如霹雳弦惊:弓箭射出时声音震耳欲聋,形容战场上的激烈战斗。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君主交付的重任,即收复失地的大业。
⑧赢得生前身后名:取得值得流传后世的名声。
⑨可怜白发生:最后一句突出表现了诗人对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哀,即使有再多的豪情壮志,也抵不过岁月的无情流逝。
总的来说,这首词充分体现了辛弃疾作为南宋爱国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主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主旨
答案:这首词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词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里具体写梦境里沙场征战的激烈,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此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从写作的角度看: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
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翻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文翻译: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
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
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
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