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防治知识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乙型脑炎(Swine 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流产、产死胎及公猪睾丸炎。
本病由蚊虫传播,常于夏末初秋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
从1871年首次在日本发现至1934年在日本分离出乙脑病毒,已有过十几次大流行。
现在东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及我国都有发生,其他国家称为日本脑炎,为了与日本冬春季流行的一种嗜眠性脑炎(称流行性甲型脑炎)相区别,故将本病称为乙型脑炎。
本病分布很广,主要在亚洲各国发生,我国较多地区都有发生,人畜共患,危害甚大,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也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
二、病原: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Flaviv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是一种小的病毒。
病毒粒子直径约30~40nm,呈球形,20面体对称,为单股RNA。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24~1.25g/cm3。
有囊膜,外层为含糖蛋白的纤突。
外层纤突是具有血凝活性,能凝集鹅、鸭、鸽、绵羊和雏鸡的红细胞。
但不同毒株的血凝滴度有明显的差异。
本病毒能在多种细胞上培养繁殖。
可在鸡胚卵黄囊内繁殖,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猪肾细胞、仓鼠肾细胞、牛胚肾细胞以及BHK21、PK15、Hela、Vero等传代细胞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和形成蚀斑。
马、牛、羊、猪、鸡都有相当高的隐性感染率,病毒在感染动物血液内存留的时间很短,主要存在于脑、脑脊髓液和死产胎儿的脑组织,以及血液、脾、肿胀的睾丸,以肿胀睾丸的含毒量最高。
流行地区的吸血昆虫,特别是伊蚊属和库蚊属昆虫体内常能分离到病毒。
试验动物中,各种年龄的小鼠都有高度的易感性,是常用来分离和繁殖病毒的实验动物,其中以1~3日龄的乳鼠最易感。
小鼠脑内接种最好,接种后2~4天发病,并于1~2天死亡。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及护理
编辑ppt
19
1、一般疗法:隔离病人,防蚊,室内通风, 注意温度和湿度,注意热量和营养的补充,流 质饮食,昏迷者鼻饲,补足液体。(计算每日 生理需要量)
2、对症治疗:
⑴控制高热:因乙脑病人的高热常为持续性, 一般的降温措施不理想,应采取综合措施,使 体温控制在38. 5℃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如 冰帽、冰袋、酒精檫浴、冷盐水灌肠等,最好 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药物降温(如50% 安乃近滴鼻、肌注PV等),亚冬眠疗法(复方 氯丙嗪0.5~1mg/kg,每4~6小时一次,稀释后 缓慢静推或肌注)。
编辑ppt
2
病因
乙脑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虫 媒病毒属。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病 毒在56℃的温度下经30分钟即可被灭活,对低 温和干燥的抵抗力很大,用冰冻干燥法在4℃ 冰箱中可保存数年。此病毒与酒精、乙醚、甲 醛接触即可灭活。5%来苏或5%石碳酸也有很 强的灭活作用。
编辑ppt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 防治
编辑ppt
1
概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 染引起的具有严格季节性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 传染病,经蚊或其它吸血昆虫传播。
农村高于城市、山区高于沿海,多发生于儿童。 临床特点为高热、惊厥、意识障碍、脑膜刺激
征等,重者常发生呼吸衰竭,病死率较高,可 留有后遗症。 由于我们地区属于边远贫困山区,乙脑疫苗接 种的普及率较低,老百姓的防范意识较差,加 上气候炎热,每年都有乙脑病例发生。
⑶防治呼衰:雾化、翻身、扣背、吸痰、低流 量给氧,必要时作气管切开(深昏迷、延髓性 麻痹或呼吸肌瘫痪、脑干型脑炎)或应用呼吸 兴奋剂、血管扩张剂(654-Ⅱ等抢救中枢性呼 衰)及人工呼吸机抢救。
编辑ppt
乙脑防治知识
乙脑防治知识
一、什么叫“乙脑”?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节常见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
二、感染乙脑后有哪些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乙脑是怎么传播的?
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猪是乙脑的主要扩散宿主,感染有乙脑病毒的猪可提供大量病毒给蚊。
四、公众如何预防乙脑?
1.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脑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0岁以下儿童均应在流行季节前1~3个月完成接种,以迅速提高人群免疫力。
儿童经初次基础免疫后应按规定加强免疫。
2.灭蚊防蚊: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农村重点是消灭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的蚊虫。
夜间睡觉防止蚊虫叮咬可用蚊帐、驱蚊剂等,不提倡露宿。
3.健康教育:一旦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不醒等症状,要及早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救治,尽可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猪乙型脑炎的诊断及防治
呈现 木乃伊 胎 ,有的 出现弱胎 、死胎 ,或 者是产后 不久 就死 5 预 防 预 防 的根本 措 施在 于 消灭 蚊 虫 ,搞好 环 境卫 生 ,做 好疫 苗免 亡 。从产仔时 间来看 ,多数要超过预产期几天 ,胎儿长期滞 留 疫 接 种 。 常用 的疫 苗有 乙脑弱 毒疫 苗 ,接 种 乙脑 弱毒 疫 苗多 选择 母猪 腹 中。 月份 ,在乙脑流行前使用 , ・ 最迟也不要超过5 月中旬。接种对 早产仔猪多为死胎 ,此 胎大小不 一 ,黑褐色 ,有的干缩而 在4 r I l l 为好 。实验 证 明 :接 种后 的 硬固 ,中等大的茶褐色、暗褐色。死胎和弱仔的主要病变是脑水 象 以头胎新 母 猪为 主 ,使 用 剂量在 l 肿、皮下水肿、胸腔积液、腹水、桨膜有 出血点 、淋巴结充血 、 母猪产仔成活率可达到9 0 %以上 。 肝和牌有坏死灶 、脑膜和脊髓膜充血 。出生后存活的仔猪 ,高度 猪乙型脑炎人畜共患 ,人被感染可表现 出头疼 、呕吐 、发 衰弱 ,并有震颤 、抽搐、癫痫等神经症 ,剖检多见有脑 内水肿 , 热等 等 症状 ,有 的患者 会 伴有 消 化道 症 状 ,但多 数呈 现 阴性 感染 颅腔和脑室内脑脊液增量、大脑皮层受压变薄 ,皮下水肿 ,肝脏 积 液 ,肝脏 、脾 脏 、肾脏 等器 官可 见有 多发 性坏 死灶 。 公 猪 感 染 乙脑 后 ,多 可 见 睾 丸 炎 ,有 的是 单 侧 ,有 的是 双 侧。初期可见肿胀 ,触诊为热通病 ,几 日后可消炎 ,但是睾丸有 症状 。这种疾病 的主要传播媒介为蚊子 ,而病毒贮存宿主主要是 动 物 ,尤其 是 患有 乙 型脑 炎 的病 患猪 可 使这 种病 毒增 幅明显 。所 以 ,预 防人 患 乙 型脑 炎 的根 本还 是在 做 好猪 乙脑 的防治 工作 。此 外,在这种疾病流行期 间,对于疫区内的人也要接种 乙脑疫苗 ,
2023版:慢性乙型脑炎防治指南(全文版)
2023版:慢性乙型脑炎防治指南(全文版)目录
1. 引言
2. 病因和传播途径
3. 症状和诊断
4. 预防措施
5. 治疗方法
1. 引言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慢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防治措施和指南。
乙脑属于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尤为普遍。
本指南将帮助医务人员和公众更好地理解乙脑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和诊断方法,并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病因和传播途径
乙脑的病因主要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该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尤其是由嗜水伊蚊传播较为常见。
其他潜在传播途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了解。
个人卫生惯不良、居住环境恶劣以及缺乏预防措施是易感人群感染乙脑的主要因素。
3. 症状和诊断
乙脑感染后,患者常呈现出头痛、发热、呕吐、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
在临床诊断中,医生将结合病史、体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诊断。
4. 预防措施
为减少乙脑的发生,以下预防措施被推荐:
- 消除蚊虫滋生的环境,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 增强个人卫生意识,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 居住地区可使用蚊帐、电蚊香等防蚊措施;
- 儿童接种乙型脑炎疫苗;
-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脑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5. 治疗方法
乙脑目前尚缺乏特效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和预防并发症。
患者应接受医生的指导和监护,积极配合治疗。
对
于重症病例,需入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以上是本文的概要内容,希望能对防治慢性乙型脑炎提供帮助。
详细信息请参阅原始文件。
乙脑知识点总结
乙脑知识点总结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 蚊虫叮咬:乙型脑炎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家蚊和菊花叶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这些蚊虫在夜间活动,多数在黄昏和夜间咬人,因此人们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应特别注意避开蚊虫叮咬。
2. 传播途径:乙型脑炎病毒也可以通过食用未经煮熟的受感染的生猪肉或猪血传播,这主要发生在乡村地区。
乙型脑炎的症状表现一般可分为轻型、重型和极重型。
轻型乙型脑炎的患者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和腰背疼痛等非特异症状,体温可达38℃到39℃。
重型和极重型乙型脑炎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表现为高烧伴随昏迷、嗜睡、抽搐、肌张力增高、肌张力减低、脑膜刺激征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
治疗乙型脑炎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和抗病毒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静脉注射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支持疗法包括床旁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等。
抗病毒治疗主要有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血清等。
乙型脑炎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疫苗接种:接种乙型脑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所有居住在疫区和旅行到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应接种疫苗。
2. 控制蚊虫:在暴发疫情期间,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在户外活动应穿长袖、长裤、戴帽、使用驱蚊剂等方法减少被蚊虫叮咬。
3. 避免食用生猪肉:要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生猪肉和猪血,以免感染乙型脑炎病毒。
乙型脑炎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大量的疾病和死亡,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乙型脑炎的防控工作,重视疫苗接种,加强疫情监测和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以减少乙型脑炎对人类的伤害。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了解乙型脑炎的相关知识,预防乙型脑炎的发生和传播。
乙型脑炎属于严重的传染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和防控措施,才能减少乙型脑炎对人类的威胁,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防范乙型脑炎,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和美好的社会。
学校乙脑应急预案
学校乙脑应急预案一、目的和原则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应对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疫情在学校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乙脑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蚊子叮咬传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一旦发生乙脑疫情,容易造成快速传播和严重后果。
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乙脑的防控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二、组织机构学校成立乙脑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织和协调乙脑防控工作。
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卫生保健老师、班主任等相关人员为成员。
三、预防措施1.宣传教育:通过校园广播、班会、海报等形式,加强对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环境整治:定期清理校园内的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
3.防蚊措施:师生应采取穿长袖衣服、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措施。
4.疫苗接种:鼓励师生主动接种乙脑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
四、疫情监测1.师生健康状况监测:定期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2.疫情报告:发现乙脑疫情,应及时向学校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上报上级卫生部门。
五、疫情处置1.疫情确认:一旦确认学校发生乙脑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隔离措施: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3.消毒灭蚊:对学校环境进行喷雾消毒,降低蚊虫密度。
4.救治患者:联系医疗机构,确保疑似病例得到及时救治。
5.健康教育: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提高防蚊、防疫意识。
六、应急演练定期组织乙脑防控应急演练,提高师生的应对能力。
七、总结和改进学校应对乙脑防控工作进行定期总结,查找不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防控能力。
通过制定和完善学校乙脑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乙脑防控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乙脑防治实施方案
乙脑防治实施方案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传播,制定科学合理的乙脑防治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乙脑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提出一套全面有效的防治实施方案。
一、加强病毒监测和疫情监测乙脑的传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因此要加强对蚊虫的监测和控制。
定期对可能携带乙脑病毒的蚊虫进行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病毒的传播情况。
同时,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对乙脑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二、加强宣传教育和预防接种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乙脑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乙脑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同时,积极推广乙脑疫苗接种,特别是对高发地区和易感人群,加强乙脑疫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三、加强环境治理和卫生防护乙脑的传播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因此要加强对病媒生境的治理和环境卫生的改善。
采取有效的蚊虫防治措施,减少蚊虫的滋生和繁殖,降低乙脑的传播风险。
同时,加强对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四、强化医疗救治和疫情处置建立健全的乙脑患者救治和疫情处置机制,完善乙脑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乙脑患者的救治率。
同时,加强对乙脑疫情的处置和控制,及时采取隔离、消毒、医疗救治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科研攻关乙脑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乙脑的传播和防治。
同时,加强乙脑的科研攻关,加大对乙脑病毒的研究力度,提高对乙脑的认识和控制水平,为乙脑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社会参与乙脑的防治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校、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要加强对乙脑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乙脑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乙脑的防治效果。
七、加强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要建立健全的乙脑防治工作监督检查和效果评估机制,加强对乙脑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登革热,钩体病,乙脑防治相关知识培训
登革热,钩体病,乙脑防治相关知识培训一.登革热1.定义: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
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2.病因: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毒血症。
然后再定位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复制,再次释放入血,形成第二次毒血症。
登革病毒与机体产生的抗登革病毒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同时病毒可抑制骨髓,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3.临床表现:潜伏期3~14日,平均为4至7日左右。
临床上将登革热分为典型、轻型和重型。
①.典型登革热(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
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
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
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
可有肝大,脾大少见。
个别病例有黄疸。
夏季警惕乙脑流行 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疫苗注射及牲畜管理
卫生健康乙脑是我国夏秋季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7、8、9月份是乙脑发病的高峰期。
乙脑的潜伏期为4天~21天,一般为14天。
感染乙脑以后,症状轻重不一。
轻者仅出现一般呼吸道症状或呈一过性发热;重者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惊厥、意识障碍甚至呼吸衰竭等。
乙脑怎样传染乙脑病毒感染通常在动物间传播和流行,自然界约有60多种动物可感染乙脑病毒。
一次自然流行过后,猪的感染率达100%,马、驴为94%,牛92%,狗66%,鸭、鹅、各种鸟类均可感染。
往往人间流行前2周周~4周,先在动物间流行,大量蚊虫受感染而威胁人群。
猪是乙脑最主要传染源,蚊虫是乙脑主要传播媒介,也是此病长期储存宿主之一。
我国约有26种蚊虫可传播乙脑。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儿童尤其易患乙脑,还有从非疫区新进入疫区的人易得。
因为儿童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消失后,如不及时接种疫苗就无抵抗力,蚊子叮咬时把病毒带入体内而引起发病。
刚进入疫区的人,被带毒的蚊子叮咬,极易发生乙脑。
而久住当地的人不时被带毒的蚊子叮咬,相当于接种了少量“乙脑疫苗”,蚊子给打了“预防针”,叫隐性感染,就有了抵抗力,不容易得乙脑。
有的老人免疫力低也可得乙脑,而且会病情较重,具有一定危险。
发病三阶段乙脑发病通常经历三个阶段:初热期指发病至高峰阶段(第1天~第3天),急性起病,1天~2天内体温高达39摄氏度,常伴头痛、恶心、呕吐,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睡。
儿童此期会有腹痛、腹泻或上呼吸道症状。
极重型病人起病时即出现高热、频繁抽搐、深度昏迷而进入极期。
极期指体温达高峰持续不退阶段(第4天~第10天),发热在39摄氏度至40摄氏度以上,且持续1至2周,平均7天~10天。
剧烈头痛,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严重者呼吸衰竭或休克。
老年患者还可出现循环衰竭,严重危及生命。
多数病人从第10天~第12天开始,进入恢复期。
夏季警惕乙脑流行关键是抓好灭蚊防蚊、疫苗注射及牲畜管理农民文摘年第期WE ISH E NG J IAN K ANG恢复期指极期过后体温降至或接近正常阶段。
乙脑指导方案
六、监督与评估
1.监督检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对乙脑防控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2.防控效果评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定期对乙脑疫苗接种率、蚊虫密度等指标进行监测,评估防控效果。
3.数据分析:各级医疗机构要对乙脑病例进行登记、报告,定期分析疫情,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五、组织与管理
1.政府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乙脑防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2.部门协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3.专业机构职责: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乙脑疫情的监测、报告和管理,指导医疗机构做好诊断、治疗和防控工作。
4.医疗机构责任:各级医疗机构要按照乙脑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
2.传播途径阻断
(1)灭蚊: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采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灭蚊。
(2)防蚊叮咬: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在蚊虫活跃时段(黄昏和清晨)外出活动。外出时,穿着长袖衣物,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
3.易感人群保护
(1)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脑疫苗接种服务,提高群体免疫力。
(2)灭蚊:采用化学、生物、物理等方法进行灭蚊。
3.保护易感人群
(1)接种疫苗:按照我国免疫规划,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脑疫苗。
(2)健康教育:加强乙脑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四、治疗与康复
1.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
2.治疗:乙脑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抗炎、脱水、降颅压、保护脑细胞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论文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中图分类号】r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18-01【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由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本研究分析了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传染源、跨地区传播机理以及流行区域等,并从医学角度探讨了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以为今后更好地有针对性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乙型脑炎;临床表现;发病机制;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种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乙脑病毒外形呈球形,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外有内脂囊膜,表面有血凝素,病毒在胞质内增殖,对酸、乙醚等很敏感。
家畜家禽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蚊类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因此,夏秋季节为乙脑发病的高峰季节。
人感染乙脑病毒后,一般在5天内可出现短暂的病毒血症,且病毒载量较少,可见患病人群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乙脑临床起病急,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和强直性痉挛等症状,重型患者常留有后遗症。
乙脑发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其是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近几年来,由于儿童接种乙脑疫苗逐渐受到重视,使得乙脑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明显下降。
但与此相比,近几年成人乙脑疫苗的接种率低,体内抗体消失或滴度减低,使其对乙脑病毒的抵抗力下降,这成为成人乙脑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病死率也逐渐增高。
对此,有必要加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宣传,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强化成人乙脑疫苗接种十分重要。
1乙脑流行病学1.1乙脑传播媒介和传染源。
在传播媒介方面,蚊类是乙脑主要的传播媒介,库蚊、伊蚊等某些种类都能传播该病。
目前,有已报道从30余种不同的蚊体中分离出了乙脑病毒。
其次,在传染源方面,目前证实约有60多种动物科可感染乙脑病毒,其中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其他家畜也会感染,但是没有出现病毒血症。
猪乙型脑炎应该如何防治及治疗
猪乙型脑炎应该如何防治及治疗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 JE)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虫媒病毒性疾病,该病对人类危害巨大,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虫媒病之一,广泛分布于亚洲,特别是远东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但近年来其流行分布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及全球气候的变化,乙脑的流行频率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例如:1999年夏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个区(县) 的近百个乡(镇) 发生了乙脑的局部流行, 发病数百余例, 病死率高达22%;2000年乙脑流行季节,四川、贵州、重庆和河南报告的乙脑病例数明显增加, 其总的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6360例和178例;2003年4~7月, 广东省的18个市(县)发生了乙脑的局部爆发流行,累计报告296例,死亡25例,疑似病例50例,湖南共报告乙脑病例12例,死亡1例;印度2003年8-9月份共发生乙脑病例926例,死亡205例(周伯平,2004)。
可见乙脑仍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猪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宿主,是乙脑传播给人类最重要的宿主,一般情况下乙脑病毒的感染呈猪-蚊-人链状 (Burns K F, 1950; Burke D S, et al. 1985)。
研究表明,猪在集结、扩增病毒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Singh G and Rao T R, 1988 )。
同时,乙脑也是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之一,是导致种猪繁殖障碍的元凶之一,并且在我国猪场中广泛存在。
据1996年对云南省19个县所有育肥猪调查发现猪乙脑阳性率平均为40.11%(李学良,1996),而北京的猪乙脑阳性率更是高达100%(自登云等,1994)。
随着气候变暖,猪乙脑的流行将更加普遍;我国中南省份因年初大雪、低温天气,今年高温天气可能来得更早,因此应高度重视猪乙型脑炎的防制。
乙脑防治知识宣传总结
乙脑防治知识宣传总结
乙脑是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了预防和控制乙脑的流行,开展乙脑防治知识宣传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乙脑防治知识宣传的总结:
1. 乙脑的病因:乙脑是由蚊子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患者传播给健康人的。
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也可以通过输血、器官移植和垂直传播等方式传播。
2. 症状和危害:乙脑的潜伏期约为3-15天,初期症状类似感冒,如发热、头痛、呕吐等,随后进展为高热、昏迷、抽搐、肌肉痉挛等严重症状。
乙脑可以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3. 预防措施:预防乙脑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避免蚊虫叮咬: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减少蚊虫滋生的地方,使用蚊帐和蚊香等防蚊措施。
- 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衣物,使用防蚊液和蚊香片等,避免在蚊虫多的地方活动。
- 疫苗接种:目前有乙脑疫苗可供接种,接种疫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乙脑的风险。
- 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乙脑的认识,宣传乙脑的预防措施和症状,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4. 健康教育宣传:乙脑防治知识宣传应该广泛开展,包括以下方面:
- 通过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普及乙脑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措施。
- 在学校、社区和工作单位等场所开展乙脑防治知识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宣传展览等,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 制作宣传材料,如宣传海报、手册等,向公众传达乙脑防治知识。
- 加强乙脑防控科普知识的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乙脑防治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乙脑防治知识宣传应该全面覆盖各个方面,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脑的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卫疾控发[2004]75号【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发布日期】2004.03.12【实施日期】2004.03.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2004年3月12日卫生部发布卫疾控发[2004]75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由于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除西藏、新疆、青海3个省、自治区外,其余省份均有流行。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使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基本控制了全国范围的流行。
分析近5年全国乙脑疫情,每年报告病例,8,000-12,000例,局部地区暴发或流行时有发生,50%以上病例集中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河南6个省、直辖市。
为加强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有效控制乙脑的暴发和流行,保护人民健康,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乙脑预防控制工作指导意见。
一、目标全面加强乙脑防治,提高乙脑疫苗覆盖率,进一步降低发病率,预防和控制暴发、流行。
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的地区,儿童乙脑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应达到85%以上。
二、防治策略与措施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免疫预防、控制媒介传播、健康教育和加强监测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一)在乙脑流行地区,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乙脑的关键措施。
在乙脑流行地区,应在以往流行季节前开展突击接种的基础上,建立常规免疫制度。
1.地区分类北京、天津、广东等已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的省份,要继续实行现行的免疫策略,巩固和发展已取得成果;其他有乙脑流行的省份,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尽快将乙脑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脑防治知识
1.什么是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乙脑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蚊子叮咬了牲畜(禽)或患者后,体内感染了乙脑病毒,当感染了病毒的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会把病毒传入健康人的血液中,并随着血液进入大脑,然后在那里生长繁殖,使人得病。
乙脑最容易发生在夏秋季节。
严重的患者病死率较高,部分患者可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偏瘫、面瘫、肢体痉挛、视力障碍、痴呆失语等。
2.什么季节容易发生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多发生在蚊子较多的夏季和初秋,7、8、9三个月是高发时间。
但是,依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乙脑的流行季节也略有不同,如华南地区的流行高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则为8~9月,都是因为这个时间蚊子感染力强,加上雨量适中,有利于蚊子繁殖,而天气闷热也使得晚间人们喜欢在户外乘凉,被蚊子叮咬的机会增加。
3.哪些人容易得流行性乙型脑炎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基本上所有人都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但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染,就是虽然感染了乙脑病毒,但却没有什么临床表现;反复多次隐性感染后可以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免疫力低的老人、未接种乙脑疫苗的儿童,以及从乙脑非疫区到疫区的人较易得乙脑。
4.流行性乙型脑炎有哪些症状
乙型脑炎患者多数发病较急,首先出现发热,体温常在37℃~38℃左右,常常伴有头痛,有的有恶心、呕吐以及全身不适症状;婴幼儿可以有惊跳和嗜睡等。
大约经过1~3天后,体温上升,病情加重,发热可达40℃以上。
除高热外,患者还可以表现为意识障碍、抽搐;婴儿囟门隆起,严重时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如果得病后6个月以上症状不消失,就会留有后遗症。
如果发病早期治疗及时,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所以一出现症状应该尽早到医院求治。
5.怎样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非常险恶,可以造成终生残疾,因此预防非常重要。
预防和控制乙脑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灭蚊、防蚊要注意杀灭越冬的蚊子和早春的蚊子。
2.做好对猪、马等牲畜的管理搞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降低动物圈带病毒率,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3.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能提高易感者的免疫力,是预防这种病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4.强身健体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5.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要让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种病的预防措施,及时发现患者,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6.防蚊和灭蚊的措施有哪些?
1.灭蚊:首先要灭幼蚊。
要清除污水,改革稻田灌溉法,发展池塘、稻田养鱼业,室内、畜棚经常喷洒杀蚊药等,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
2.搞好环境卫生:居住区周围应保持干净整洁,清除垃圾、杂草,消除积水,填平污水坑,疏通下水道,以消灭蚊子的孳生场所;还要喷洒消毒杀虫药水。
3.防蚊:家庭防蚊可采用蚊帐、蚊香、纱窗等手段。
住房要挂好门帘,安装纱门和纱窗,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同时要定期喷洒灭蚊剂。
其次要搞好个人卫生,常洗澡,常换衣,去除汗臭味,是防蚊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