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语文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学生的人格力量。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教育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将从语文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文教材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贯穿于全篇,不同课文有不同的情感教育目标。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情感教育要和基础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借助课文中的情感元素以及细节,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做事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例如,教材中的古文《论语》、《大学》就有一定的人生哲学和道德规范,学生可以通过解读古文中的情感元素,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基本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从而形成自己的精神归属感。

二、教学方法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情感课题、配备适当的教学材料、以及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由于情感和表达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因此教学方法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情况也要注重到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讲解、生字表、语言技巧、阅读策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元素。

在语文答辩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启发式提问、学生自主表达等策略,在语言表达上给与新颖的启发,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

三、评价体系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高中语文教育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高。

文学赏析、文章创作、小组讨论、演讲比赛等多种评价手段,可以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这些形式的评价,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表达能力,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保持有效的情感教育。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材编写、教学方法选择和评价体系建立都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只有经过研究和实践,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真正理解和体验语文学科的深层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脑对事物与人的需要、观点之间的反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的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事实上,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情感教育中的教育观念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境激情,是语文课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就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

教学中,我利用设境激情的教学法,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所述意境之中,同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选取课文的精彩片段编成课本剧,进入角色,体会形象美.而《荷花淀》、《祝福》等课文则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直接感知美,领略美,从而产生丰富的美感。

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还可通过字、词、句的教学,透视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深刻咀嚼美、品味美、理解美。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把荷花写活了,多像一个个粉面含春,娇羞欲语的少女,姿容妙曼,媚态可掬,堪为撩人的一笔。

作者用生花妙笔,细腻描绘了荷花,让学生细细研讨,慢慢品味,能不拥有美的享受?语文课本中,很多作品文质兼美,应把讲解,启发有机结合,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想象,通过形象思维,去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和艺术美,主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激发对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教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时,我就让学生反复诵讲读,积极思维,闭目遐思,展开想象。

这样,学生眼前便浮现出一幅北国雪景图:辽阔的北疆旷野迷茫,玉龙狂舞;天寒地冻,粉妆玉砌,滔滔黄河。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往往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和引导。

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本文将从情感教育的意义、实施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

首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不可忽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情感的重视越来越强烈。

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加善于理解他人和关爱他人。

通过情感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途径。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人物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情感的多样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另外,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作文等形式进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尊重他人的情感。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倾听和关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情感体验,通过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这导致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机会,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发展。

其次,一些教师对于情感教育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学习情感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另外,一些学生对情感教育持消极的态度,认为情感教育是多余的,只关注语文考试分数的提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感 素材 的仓 库 。 《 沁园春 ・ 长沙 》 — — 让 我 们 真 切 地 感受 了老 一 辈革命家勇投革命风浪 , 激 流 勇进 的 壮 志豪 情 ; 《 祖 国 山川 颂 》 使 我 们 仿 佛 聆 听 到 作 者 强 烈 的爱 国心 声 ,感 受 到 作 者 炙
— —

热 的爱 国情怀 ; 《 荷 塘月 色》 ——我 们享 受到它 的淡雅 恬静 ; “ 路 漫 漫 其 修 远 兮 ,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 ” — — 让 我 们 穿 越 时 空 的 隧道 , 犹如看到了屈原的执著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 刚 正 不 阿 、百 折 不 挠 的 李 白犹 在 眼 前 ; “ 老 当益 壮 。宁 移 自首 之 心 ?穷 且 益 坚 , 不坠青云之志” — — 我 ,总 能 执 著 地 追 求 自 己的 理 想 的豁 达 情 怀 : “ 壮 士一去不复返” — — 荆 轲 的从 容 与 悲壮 犹 在 耳前 , 等 等 所 有 这 些 作 品 ,除 了 给 学 生 灵 魂 深 处 以强 烈 的震 撼 和 巨大 的激 励 之外 , 对学 生 的人 格 、 道 德 情 操 和 爱 国品 格 等 的形 成 也 大 有 裨 益 。高 中 语 文 教材 , 富 含 情感 资源 的文 章 俯 拾 皆 是 。以批 判 现 实主义为主的作品 , 让 学 生强 烈 地 感 受 人 性 的丑 陋 , 也 使 学 生 受到有益的教育与熏陶。如契诃夫的《 装 在 套 子 里 的人 》 流 露 出作 者 对 逃 避 现 实 、 封 闭 自己 观念 之 憎 恶 及 害怕 新 事 物 . 维 护 旧事 物 , 反对变革 、 阻 碍社 会 发 展 的 抨 击 ; 《 守财奴 》 中对 葛 朗 台 的犀 利 嘲 讽 , 则 让 人 们 产 生 了强 烈 对 那 种 利 欲 熏 心 、 爱 财 如 命 的人 的 鄙 视 。 面 对 教 材 和 学生 的实 际 , 教师 要 将 作 者 寄 托 在 作 品 中 的情 感 通 过 自 己表 达 出 来 , 经过积淀 、 融入 与甄别 . 最 终 塑 造 学 生 高 雅 的 志趣 和 健 康 的人 格 。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析摘要:语文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教学是一门强艺术性很强和情感色彩浓郁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既然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

高中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我们通过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学好语文显得异常关键。

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进行了详细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最近一些年来,教育界对情感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

根据现代情感教育学的观点,老师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大大增强学习效果,并有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我国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新课改后的基本要求。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体现,更是语文教育发展的方向。

我们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和重视情感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概述(一)情感教育的定义情感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融入情感因素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者依据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依照教学目的,通过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定义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授课教师通过关注和影响学生的观点、态度、情绪等情感因素,顺利完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是一门强艺术性很强和情感色彩浓郁的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教育作为新课程标准及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在相关文件中有明确的体现。

新课程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作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古诗词是古人情感的结晶,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

从思乡怀人的愁绪,到忧国忧民的情怀;从壮志未酬的悲愤,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无一不体现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这些情感对于高中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在于时代的差异和生活背景的不同,熟悉在于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的障碍,去感受古人的情感。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情感因素。

这要求教师对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有充分的了解。

比如,在教授杜甫的《春望》时,教师如果能向学生详细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以及杜甫一生坎坷的经历,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表达的忧国忧民、悲怆沉痛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词。

诵读是感受诗词情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抑扬顿挫的诵读,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韵律之美,进而领悟其中的情感。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诵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要读出豪迈壮阔的气势;而诵读“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则要读出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无奈。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诗词中的情感。

比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美丽的山水画面,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清新宁静的山间秋夜,从而更好地体会诗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此外,比较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同一主题或情感的不同诗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中的情感。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在语 文教学 中. 为了保 障情感 教育 成果 . 语文老 师必须将
很 多中外教育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 情感投入具体 的教材 中. 只有这 样 , 老 师才能深 入课 堂 , 正确 地 林斯 基说过 : “ 没 有情感 . 道德就会变 成枯燥无 味的空话 . 只能 解 释教材 内容 , 反之 , 枯燥乏 味的内容只会让 学生产 生厌学情 培养伪君 子。”
字句表现力 和含义 . 通过 自身行动 . 将祖 国文字特 有 的含义韵
味挖掘出来 . 让学生受到启迪和感染
四、 情 感 教 学 在 高 中语 文 教 学 中 的 实 施
同学面前 公开点名批评他们 而让他们感到丢脸 我找他们面对 面座谈 。 先表扬和鼓励他们 的闪光点 ( 再差的学生也有 闪光 点 ,

绪。 也只有在老 师领略作 品情感后 . 才能感染学生 . 不断激发学

从学生利益 出发 , 关 心学 生 。 爱护学生是培养 学生健康
生 的学 习热情与兴趣 因此 , 老师必须将情感和教材 内容结合 起来 . 再将作品通过真实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 同时 , 老师还必须 注重祖 国语言 以及学生 的情感渗 透 . 教 学 中. 学生始 终是教 学 的主要对象 . 所 以老 师必 须时刻关注学 生 . 学生对 老师产生 信
由于受到课外 实践课 时的限制 . 老师进行 情感教育的时间 仍主要集中在课堂上 目前高中语 文可以分为 阅读和写作两大
块。 首先 . 在 阅读 中对 学生 进行情感 教学。阅读并不 只是一种
比如书写工 整 、 态度认真 、 不抄袭别人 作业等等 ) . 然后委 婉指
出不足之处 . 如能改正这些不 足之处那 就更 好。这样学生很乐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语 文教 师 将 需 要 继 续 保 持 积 极 , 饱 满 行 填 鸭 式 的灌 输 , 往 往 用 自己 得 出 的 想法 或感 悟 去 灌 输 成 为 学 生 语 文 教 学 进 一 步 深 化 改 革 ,
的感 悟 . 要 求 学 生 只 能 从 某 一定 的 角 度 去 理解 以求 达 到 同一 层 次 与 肯 定 的 情 感 是 提 高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 兴 趣 , 有 效 提 高 语 文 教 学 的认 识 。而 事 实 上 学 生 对 语 文 知 识 的 品味 是 不 同样 的 , 也 是 丰富 效 果 的最 佳 途 径 。
三、 积 极 的 教 学情 感是 提 高 高 中语 文 课 教 学效 果 的途 径 “ 授 人 以 鱼 不 如授 之 以渔 , 教 学 的要 旨不 在 于 本 领 的传 授 , 而
欢 按 自己 事 先 准 备 好 的 教 学 内 容 以 及相 关 的 教 学 步 骤 对 学 生 进 在 于激 励 、 唤醒 、 鼓舞” , 学 生 的 兴趣 需要 激 发 和培 养 。 伴 随 着 高 中
养 。 相对 于其 他学 科 而 言 , 语 文 学 科 语 言 与 情 感 态 度 具 有更 为 密 生 的 哪 一 方 的 行 为 与 心 理 发 生 变 化 都 会 导 致 另 一 方 的行 为 和 心
互 动” 现 切的关系。 情 感 态 度 的体 现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需 要 通 过 语 言 来 表 述 和 理 产 生 相 应 不 同 的 影 响 。 这 种 现 象 在 理 论 中被 称 为 “
在 欢 笑 和 关 怀 中认 识 自己 的 不 足 , 在 激 励 与 期 待 中 教 学 中对 非 智 力 因 素 的 重 视 有 利 于 我 们 教 学取 得成 功 。 我 们 中提 升 成 绩 , 要 充 分 发 挥 优 良的 价 值 观 与情 感 态 度 的作 用 就 能 更 好 地 来 促 进 提 高 信 心 , 不 断 坚 定 自我 前 进 的学 习 动 力 , 为 提 高 高 中 语 文 课 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语文学科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

充分认知自己的情感,控制调节自己的情感,感知他人的情感等,这些恰好是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培养的情感品质。

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扩宽学生的精神空间。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教学策略
情感是认知活动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所以,很多中外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情感教育。

一、创造引发情感的情景,营造气氛
引导学生入情于境是关键。

如何引导学生入情于境?通过形象的感染,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

比如,教《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先提问“看到马克思的肖像后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这个问题。

一位同学回答是马克思睿智的眼神。

我分析了“睿智”一词的含义,概括介绍了马克思一生的丰功伟绩。

面对革命导师的肖像,联想其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同学们便会产生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然后披情入文,整堂课的教学就处在一种特殊氛围之中,同学们既受到思想教膏,又提高了语文能力。

其二,通过吟诵朗读激情。

对于诗歌和抒情性散文的教学,采取这种方法能收到较好效果。

其三,通过讲述品析激情。

对于小说
之类的叙事作品,通过精湛的语言,着重再现形象,勾勒画面,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受教。

再者,创造情景,营造氛围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易于进入教材的情感世界,以体味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定情感。

二、紧扣作品语言来体验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作品情感内容的载体。

紧扣作品语言来进行情感体验首要的是扣住作者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因为“关键语句一经点拨,文章精神全出,就会使得学生情思萌发,乘兴翱翔,进入作品描述的境地”。

除了扣住关键语句外,指导学生有盛情地朗读也是情感体验的一种有效方法。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

他认为。

要根据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

“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大量实践证明,通过那细若春蚕吐丝,壮如骏马奔腾,轻似山泉淙淙,重则雷霆隆隆等不同方式的“美读”,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不同的情感内容,就能教学生真切地体验出来,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体验
人认识艺术形象是以他的直接和间接的生活经验为依据的,要让学生更深切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容。

教师就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参与体验。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朱自清《背影》一文时,就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和父母亲生活的有关往事,带着对自己父母亲的亲昵感和崇敬感去体验文章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生贮
藏的生活经验一被“激活”,他们就能很快与作品行成最佳的体验态势,迅速和作品的情感内容取得认同,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加深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了美感和道德感。

四、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在教学中借助那些以自然美为描写对象的写景抒情散文,可陶冶学生恬适的性情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天山景物记》精于构思,工于描写,文中描绘的具有边疆特色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最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和精神上的愉悦。

然而,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游览过天山,对天山景物缺乏直观的印象,再加上人生阅历浅,情感体验不够丰富,作品中蕴涵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积淀存在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欣赏分析课文前,利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播放视频影象“天山风光”就很有必要。

它可以将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流动的、直观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种种景物历历如在眼前,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配上具有新疆民族特色的冬不拉弦音,特殊的情境,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净化。

五、引导和鼓励学生写作中反映社会生活
我在作文教学中,采取耐心指导、热情鼓励的办法,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坚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努力,大多数学生能改变文风,写出反映社会、思考人生,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收看《早间新闻》,一举打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机制,真正营造了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日本首相言论,曾使弟子们义愤填膺;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去留,曾使弟子们牵肠挂肚;阿以争端,非洲难民,震撼着弟子们善感的心弦;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获得成功、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连连告捷,更振奋了弟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至于《时空报道》更是震聋发聩;无论写真与打假,都是社会瞩目的焦点;无论扬善与惩恶,都是大众关注的热线;无论颂美与批丑,都是时代交响的强音。

日熏月陶,耳濡目染,国家的兴衰正在逐步取代个人的鸡毛蒜皮;改革的大潮正在日益压倒追星的时髦;人民的冷暖正在重新调整爱的天平。

六、注重诵读,以情感人
中学生学习、诵读一些优秀诗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如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通过诵读,理解诗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通过这样层层叠叠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
量。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将是一种开放性极大的活动,因为语文本身就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用真诚诱导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