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郭锡良诗律平仄总结优选稿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一、古代汉语的历史概述
1.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2.古代汉语主要的历史阶段: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等
3.古代汉语的影响因素: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文化交流等
二、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
1.古代汉语的音系构成:音节、声母、韵母等
2.音韵变化规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
3.古代汉语的音变规律:声母变化、韵母变化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1.句子结构:主谓宾、主谓补、主谓状等
2.词类和词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3.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四、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用法
1.古汉字的部首和偏旁的意义与用法
2.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引申义、转义、借义等
3.古代汉语的规范用法:谦辞、礼貌用语、官方文书用语等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特点与修辞手法
1.古代汉语文学体裁的鉴赏与分析:诗、词、赋等
2.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仗等
3.古代汉语的名句解析和背诵:《论语》、《红楼梦》等
六、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翻译
1.古代汉语的阅读理解:古代文献、古籍、诗词等
2.古代汉语的翻译技巧与方法:考虑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
七、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多读多背:阅读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背诵经典名句
2.多写多练:模仿古代文体写作,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
3.多交流多讨论:与他人交流古代汉语学习心得,参加学习小组
以上是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可以对古代汉语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且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郭锡良古代汉语

郭锡良古代汉语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①菜: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

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

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

”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古义今义义素一蔬菜蔬菜义素二肉蛋奶等副食②睡:古义指打盹。

《说文·目部》:“坐寐也。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轼《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

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

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义今义义素一打盹打盹义素二其它睡觉方式③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后来泛指各种粮食。

《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后汉书·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

”这两处的“粮”均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练习题(六)参考答案一、“叶音说”为什么是错误的?“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

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

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

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

二、熟记先秦古韵三十部和“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韵目。

1、先秦古韵三十部是: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第一类之部职部蒸部第二类幽部觉部冬部第三类宵部药部第四类侯部屋部东部第五类鱼部铎部阳部第六类支部锡部耕部第七类歌部月部元部第八类脂部质部真部第九类微部物部文部第十类缉部侵部第十一类叶部谈部2、“平水韵”的平声韵与入声韵的韵目是:上平声入声下平声入声一东一屋一先九屑二冬二沃二萧三江三觉三肴四支四豪五微五歌六鱼六麻七虞七阳十药八齐八庚十一陌九佳九青十二锡十灰十蒸十一真四质十一尤十二文五物十二侵十四缉十三元六月十三覃十五合十四寒七曷十四盐十六叶十五删八黠十五咸十七洽三、写出五言律诗“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四种格式的平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解释下列名词:●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

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词类的活用(一)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二)分类1、使动用法(1)定义: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质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兼语句)结构的内容。

格式:主语+使+宾语+名、动、形例:齐使田忌将而往。

《史记·孙膑》(注:“使田忌将”是递系结构。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膑》(注:“将孙膑”是使动用法。

)(2)分类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A名词用作动词,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注:使死生)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B作使动的名词后面也可省略宾语。

例: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节士》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所以用使动。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十三年》(注:使郑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鸿门宴》(注:使之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起义》(注:使尉忿恚)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柳宗元《封建论》(注:使之痛)△①使之活、使之痛、使尉忿恚,是递系结构。

②“活“可以扩展为动补结构“救活”。

③古代汉语里,递系结构和动补结构比较少见。

B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例: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注:不能病→不能使之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注:烧而走→烧而走之)C古代汉语里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较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郭锡良本)参考答案

《古代漢語》(郭錫良本)參考答案練習五一、解釋下列名詞:四六:文體名,也稱“四六文”,就是駢體文。

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稱駢四儷六。

此文體形成于魏晉時期,南北朝時期成爲文章的正宗,唐代稱爲“時文”,晚唐至明稱“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稱駢體文。

其語言特點是:駢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飾。

工對:駢體文和近體詩中的一種對仗,因其對得工整,故稱“工對”。

它要求在對仗中用相同“事類”的詞語相對,即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動物對動物,植物對植物等。

律賦:唐宋時科舉取士所採用的駢賦,要求平仄對仗,並限定韻字,因此又叫做律賦。

律賦大都內容貧乏,文字呆板,毫無生氣,在文學上沒有多少價值。

互文:古代修辭方式的一種,也叫“互文見義”,或簡稱“互見”。

其特點是上下文義互相呼應、互相補充。

二、簡述賦體的演變和各種賦體的特點。

賦體在其發展演變過程中産生了四種主要形式:騷賦、古賦、駢賦和文賦。

騷賦産生于漢初,由楚辭演變而成,其寫作類比《楚辭》,如賈誼的《吊屈原賦》。

這種賦體在形式上同楚辭相似,也以“兮”字入句;其內容則重在“寫志”而不重在“體物”。

古賦是指騷賦以外的漢賦,如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

這種賦體往往可分爲三部分。

開始有段近似序的散文。

中間常用問答的形式,篇幅也較大,極力鋪陳誇張;韻文中夾雜散文,用散文敍述,用韻文描寫。

結尾再用一段散文,發些議論,以寄託諷喻之意,類似楚辭的“亂”或“訊”。

古賦在句式上一般不再用“兮”字,主要是四言和六言,雜以三言和五言。

古賦在六朝時期發展成爲駢賦,如江淹的《別賦》。

這種賦體一般都是四六句,且講究對偶和平仄,堆砌典故。

實際上,駢賦等於有韻的駢體文,既具有駢體文的一般特點,又體現出賦鋪陳誇張的特色。

另外,駢賦到唐宋時期,科舉中要求平仄對仗,並限定韻字,因而又稱“律賦”。

文賦是受古文運動的影響而産生的。

唐宋古文家在賦的創作上,極力摒棄駢儷之習,通篇貫串散文的氣勢,重視清新流暢,在藝術形式上給賦體注入了新的活力,並創作了一些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文賦,如蘇軾的《赤壁賦》等。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docx

(完整word版)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docx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一、文部分复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填海》、《夸父逐日》、《女天》、《》、《巫山、巫峡》《王子坊》、《山草堂》、《是楼》、《伯克段于鄢》、《桓公伐楚》、《之》、《触太后》、《》第二册:《逐客》、《任安》、《答李翊》、《逍遥游》、《秋水》、《行》、《天》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哀郢》、《》、《氓》、《七月》2.复法:A.熟悉文,每一句都要会翻,每一个字都要会解;B.注意特殊句型,如前置、被句等;C.注意字的特殊用法,如名作,名作状,使用法,意用法等等;D.注意关的古、本、特殊意,尤其是不同于代的意。

二、常用部分复要点:1. 复范:第一册(一)古今不同辨析例(二)的本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分析例(上)(四)引申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辨析例2. 复法:A.注意每个的本、古;B. 注意古今意的不同;C. 注意同、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部分复要点:复通部分的基本原是,掌握基本知、基本理,在住知的要点的同,一定要掌握上出的例子,回答的候,尽量合例子。

上册(一)怎字典辞:1.字典排列方法: A. 按音序排列; B.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C.按号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年代, 214 个部首,先注音,后。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 xi 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 《》的作者是(),收字()个,全分()卷,按()排列。

6. 《》作者是(),其他虚著作有裴学海的《》,唐以后行研究的著作有相的《》。

(二)字的构和展1. 什么是“六”?上字的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注,很作出定。

2.住慎在《文解字·叙》中“六”的解,即:“一曰指事,⋯⋯;二曰⋯⋯。

”3.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上的古字形。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1Aaronsun0468淘宝汉语言资料屋独家出售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说明:按照该提纲复习,基本通论知识点与词句部分可以熟练掌握,内部资料,请勿外传此版本教材是商务出版社的三册套教材,与现在的两册套教材可以通用,页数稍有出入,请使用者自行注意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臵、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郭锡良《古代汉语》章节题库(古代汉语常识(古代汉语常识(25~29))【圣才出品】

郭锡良《古代汉语》章节题库(古代汉语常识(古代汉语常识(25~29))【圣才出品】

第6单元古代汉语常识(25~29)一、名词解释1.四声(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

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

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2.喻三歸匣(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喻三归匣是古代音韵学的一种描写声母变化的术语,是以曾运乾以中古音韵推演上古音韵得出的规律。

宋代提出了“见溪群疑,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影晓匣瑜,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来日”这三十六声母,反映的是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

与之相较,上古声母系统中声母共有三十二个,有的要合并,有的要分出一些。

而其中,唐宋以后的喻母在上古分为两类,一类与匣母相同,一类接近定母。

前一类即所谓“喻三归匣”。

3.韵部(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答: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包括韵腹和韵尾。

是韵书的基础,无论何朝何代编纂韵书,都立有韵部,按韵归字。

学家把古代韵文押韵的字分成类,每类称作一个韵部。

例如,宋代吴棫把古韵分为9部,郑庠把古韵分为6部。

后来也推广到先秦典籍中没有用来押韵的字上去,如段玉裁把古韵分为17部。

清初古韵学兴盛,这个词也有人用来指《切韵》系统韵书的“韵”。

如《广韵》有206韵,段玉裁说:“是书依陆氏法言二百六部之旧。

”这里说的“部”就等于平常说的韵,“二百六部”就是206韵。

和韵类相反,如果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介音,只要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这就是韵部。

韵部比韵母和韵的概念更大。

如:《诗经·豳风·七月》一文中,“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4.叶音(南开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叶音说(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研)答: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

古代汉语郭锡良诗律平仄总结

古代汉语郭锡良诗律平仄总结

◆标注诗律平仄之后,要分析作者为何使用拗救。

◆结合思想感情表达,结合诗歌音乐节奏分析平仄就是利用汉语声调高扬拐降长短舒促的特点,造成回环往复顿挫的节奏美。

对,粘:平仄在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是相对立、相反的。

这就是“对”。

“粘”就是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完全相同,平粘平,仄粘仄,把两联粘起来。

永明体格律诗破读是用读音的改变(包括声调的改变)来体现某字在某处词性、词义或者用法有所变化。

其规律一般是把原来的声调读成去声。

中古10各全浊声母字:唇音重唇并、轻唇奉、齿音齿头从、邪、正齿床、禅舌音舌头定、舌上澄牙音群喉音匣。

韵和韵母区别:韵母通常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尾音)三个部分组成。

押韵的要求是韵腹和韵尾相同,所以最容易构拟古代韵母的韵腹、韵尾。

韵书的韵除了韵腹、韵尾相同,声调还要一致。

如何判定入声(1)根据声调演变规律凡普通话声母为b、d、g、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塞音、塞擦音读阳平不送气),一律是古入声字。

(其中有分入阳平的清入声字)国破山河在深居俯夹城(2)根据韵母的演变规律凡普通话鼻尾韵([-n]、[-?])肯定不是原入声韵。

韵母er、uai、ui无入声; e、ie、üe多入声。

(3)根据方言读音淮安方言尚有一些入声字,口语中读短促的声调。

可以作为辅助依据。

如:白、黑、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 (客拗何救)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 │,─ ─ ││─(梗拗芜救)薄,入声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竹,入声字。

(竹拗沙救)这种拗救往往和孤平拗救结合在一起。

如:“芜”既救本句的“故”,又救上句“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拗在救)─── ││,│││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 ││─(不拗吹救)丁种句,永远没有拗救。

甲种句,两种情况:岀三拗,对三救(与孤平拗救连用);岀四拗,对三救。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考试题库古代汉语试题·一一、填空〔20分〕1、古人常用谦称和尊称。

谦称代替第人称,尊称代替第人称。

2、文学学家主要凭来辨析本义。

从造字方法上来看,最能反映本义。

形声字的和本义亦有密切关系。

3、《经籍籑诂》由清代等编纂,这是一部专门收集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全书共分为卷。

4、“比类合谊,以见指为〞是许慎给“六书〞中下的定义。

2、“鹿、逐、鼎、甘〞四字中,会意字是。

3、“难〞本是鸟名,后用来表示不容易,这种情况在“六书〞中属于。

4、“荆〞是个形声字,它的形符是。

5、“哲一喆、奉一俸、后一後〞三组字中,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6、把中古三十六字母按发音部位的不同分出的五个类别是__、__、__、__、__。

7、研究上古声母得出上古只有舌头而无舌上音结论的是清代的学者。

8、“从〞意为“跟随〞时,音cóng;用作使动词时,音 zòng 。

这种改音别义的方法叫。

9、当一首七言律诗首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时,其领联对句的平仄应是。

10、三十六字母中,舌头音指,舌上音指。

二、简答题〔40分〕1、同中古声母相比,上古代汉语声母的何不同特点?各举例说明。

(5分)2、什么叫“读破〞?怎样看待读破?〔5分〕3、下列各句中“字〞的意义是怎样引申的?请用示意图表明它们之间的引申关系〔5分〕A、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

B、仓颉之初作书,盖依声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C、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D、搜奇扶怪,雕镂文字。

E、二兄早逝,奉嫂字孤,恩礼兼尽。

F、高丽国王王治请婚于辽,辽许以东京留守萧恒德女字之。

G、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4、区别下列各组字在古书中表意上的差异〔5分〕〔1〕后:後〔2〕征:徴〔3〕余:馀〔4〕丑:醜5、请说明章炳麟、黄侃、曾运乾在上古声母的研究上有何特点。

〔5分〕6、中古声母演变为现代普通话声母,主要变化是什么?〔5分〕7、古人名、字之间常有同义、近义关系,请举三例说明之。

(完整版)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完整版)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并具有工具课的性质。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他们阅读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的能力、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能力和从事文言文教学的能力。

修完此课,学生应能够顺利地阅读今人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具有一定难度的无注释的文言文,能够借助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较大的古代文献资料,会利用古代的文献资料和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论分析研究汉语问题,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中学文言文教学任务。

三、课程内容范围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选、古代汉语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三大部分。

其中文选和古代汉语常识是讲授内容,词义分析举例是自学内容。

教材中的文选,以先秦两汉散文为主,也选收了一些汉代以后的散文。

为使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文献语言,还选收了少量的辞赋、骈文、诗词等。

教材中的古代汉语常识,即古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语言知识与理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工具书、古注、古文标点、古文翻译、古汉语修辞、音韵、诗词格律等。

二是与阅读古籍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姓氏名号、职官知识、地理常识、历法知识、文体划分、骈体文知识、辞赋知识等。

其中古汉语的语言知识和理论是讲授的内容,古代文化常识是自学内容。

讲授时,文选和通论的学时比例分配为:文选约占40%,古代汉语常识约占60%。

四、练习和作业练习是学好古代汉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按照计划和讲授进度布置作业,定期检查批改,学生必须按时完成。

作业成绩占学期末总评成绩的10%。

五、教学时数本课程一般在第二学年开设,用两个学期的时间完成,每学期54学时,共计108学时。

如作为全校的公共选修课开设,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一般为54学时。

六、选用教材本课程选用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出版)教材。

郭锡良《古代汉语》作业笔记

郭锡良《古代汉语》作业笔记

古代汉语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资料郭锡良是当代著名的汉语学者,他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备受学生和研究者的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以及它对学习者的帮助和意义。

首先,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是经过精心整理和编撰的。

他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结合了大量的文献和研究成果,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全面的资料。

这些资料涵盖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可以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

其次,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注重实用性。

他深知学习者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因此在编写资料时,注重选取了一些常用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型,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例句和练习题,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

这种实用性的设计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高古代汉语的运用能力。

此外,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还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养。

在资料中,他不仅提供了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还融入了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内容,例如古代文人的诗词、典故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习者不仅可以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另外,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还强调了学习方法和技巧。

他在资料中给出了一些学习古代汉语的建议和指导,例如如何记忆古代汉字的读音和意义,如何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的介绍,对于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非常有帮助。

最后,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在学术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他的资料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被一些国外的汉语学习者所使用。

他的研究成果也为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总之,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是一套经典的学习资料,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不仅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还注重实用性和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素养。

同时,它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信通过使用郭锡良的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提高古代汉语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古代汉语》通论 [郭锡良主编第六章古书的注解第六章古书的注解我国古代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需要我们认真地去继承和发展。

但是,由于语言文字方面的隔阂,今人阅读前人的著作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

从汉代起,人们即开始了对古书的注解工作。

古注是阅读古代文献、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桥梁。

古注本身牵涉到体例、术语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利用古注,首先必须了解古注。

这一章,我们围绕古注主要讲古注的重要性、古代的重要注释家及注本、古注的分类、古注的体例、古注的内容、古注的风格和古注的术语等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

例如:《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根据《杜注》,我们不但知道了一雉墙的体积,而且知道了三百雉并非指诸侯国首都城墙的周长,而是指首都城墙一面的长度。

又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逑,匹也。

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女者,未嫁之称。

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而言也。

君子,则指文王也。

好,亦善也。

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词的用韵类型

词的用韵类型

词的用韵类型论文作者周崇谦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中国韵文学刊,论文单位湘潭,点击次数107,论文页数75-84页1996年1996月论文免费下载/paper_135187231/关于词的用韵类型,尚无一致的看法。

因此笔者对《唐宋词鉴赏辞典》中697首词,各种古汉语教材和常见诗词格律著述中几十首以至上百首词的用韵情况,逐一分析归纳,最后形成了有关词的用韵类型的一些看法。

目前,有关词的用韵类型,存在着种种不同提法。

王力的《诗词格律》的“词韵”一节,提到“入声韵的独立性很强”,“平韵与仄韵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只有上去两声是可以通押的”。

高振麟的《诗词格律例解》说,词调谱式的韵脚形式大概有平韵体、仄韵体、平仄韵转换体、平仄韵通押体、平仄韵间押体等五种。

该书还提到暗韵。

涂宗涛所著《诗词曲格律纲要》把词的押韵形式归纳为10种:①一韵到底;②一首多韵;③以一韵为主;④叠韵;⑤同部平仄韵通押;⑥句中韵;⑦四声通协;⑧平仄韵互改;⑨限用入声韵;⑩押韵变格。

《唐宋词鉴赏辞典》关于词韵的协法,提出11种,与徐宗涛所分的10种基本相同,多了“数部韵交协”一种,把“限用入声韵”改成“平仄韵不得通融”。

但是,《唐宋词鉴赏辞典》的“词牌简介”又把词牌分为平韵格、仄韵格、平仄换韵格。

朱振家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词的用韵复杂,其主要类型有:①一韵到底;②一词多韵;③同部平仄互协;④平仄韵互换。

郭锡良等五人所编《古代汉语》说,词的用韵,大致有三种情况,即一韵到底,同部平仄互押,平仄换韵。

郭锡良和李玲璞主编的《古代汉语》说,词的用韵方式有四种:①一韵到底;②同部换韵;③平仄换韵——这第三种有两种类型:a.只规定换韵的声调,不规定韵部;b.换韵后又回到原韵。

每一种有关诗词格律的著述,绝大多数古代汉语教材,都要讲到词的用韵类型。

在此不打算逐一列举。

上述几种,已能反映出关于词的用韵类型的常见提法。

之所以提法不同,就因为分类的标准不同,或者分类不很科学。

大醇小疵_读郭锡良_古代汉语_札记

大醇小疵_读郭锡良_古代汉语_札记

2008年1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an.,2008第37卷第1期 Journal of Shanghai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ol.37,No.1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634(2008)01200992(07)大醇小疵:读郭锡良《古代汉语》札记史佩信(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摘 要: 文章希望郭锡良《古代汉语》能精益求精,本着这一精神,从5个方面探讨了教材的一些问题,以供编者修订时参考。

关键词: 郭锡良;古代汉语;同义连用;标点 收稿日期:2007206228作者简介:史佩信(19492),男,浙江宁波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和训诂学研究。

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继承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的诸多优点,是目前高校广泛采用的教材,影响很大,曾得到多项奖励。

笔者在高校从事古汉语教学20多年,使用过不少《古代汉语》教材,比较下来,还是觉得郭本《古代汉语》相对精到,更适用于教学。

正因为如此,我们殷切地希望郭本《古代汉语》编者能在广泛听取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订,力求精益求精。

为此目的,本文把在使用这本教材过程中摘录的一些问题归纳为5个方面,整理成文,以供教材编写者在进一步修订教材时作参考。

文中所指页码,未经特别说明的,都是本书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本”的页码。

一、关于同义连用问题古人行文中有同义词连用现象,这一点已经有不少学者明确作了阐述。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四》指出:“《左传》:‘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尚’即‘犹’也。

‘周其有显,王亦克能修其职。

’‘克’即‘能’也。

”其后,刘淇、段玉裁、王念孙父子、俞樾等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现象。

而郭本《古代汉语》也注意到了这一方面,如注释“窃爱怜之”的“怜”为“疼爱”,[1](P176)注释“若皆罢去归矣”的“罢去归”为“三个动词连用”,[1](P232)注释“惨怆怛悼”时说“都是悲伤的意思”。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二章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二章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古代汉语》通论[郭锡良主编第二章词的本义与引申义《古代汉语》通论详稿[郭锡良主编第二章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第二章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一、何为词的本义本义顾名思义应为词本来的意义,他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二、如何探求词的本义1、必须依据字形分析;例:A象形字,水:甲文字形为,江水又东,迳巫峡。

古指河流,本义。

B指事字,本:甲文字形为,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树根,本义。

C会意字,粪:甲文字形为,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扫除,本义。

D形声字,诛:从言,朱声。

于予与何诛?责备,本义。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必须依据古文字形,如莫、朝、射等字,只有依据古文形体,才能准确地把握本义,否则容易产生混淆。

2、从多个义项中归纳。

在探求词的本义时还必须依据古文献,脱离了文献,探求出的意义不一定是准确的。

不能无中生有,不能前后倒置。

如:访,有两个常用义,一为询问,一为访问,文献中询问义在前,应为本义。

愤:有两个常用义,一为愤懑,一为愤怒,文献中愤懑义在前,应为本义。

三、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直接引申义是直接由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

间接引申义则由本义辗转再引申(即由引申义再引申)而来的意义。

例:朝: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江水》)早上②盛服将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见、上朝③使妇人载以过朝。

(《左传·宣公二年》)朝堂、朝廷④汉朝陵墓对南山。

(杜甫《诸将》)/一朝天子一朝臣。

朝代朝,甲文作,本义为早上,古代早上儿女省视父母、臣下晋见君王,引申为上朝、朝见,君主接见臣子的地方为朝廷、朝堂,有朝廷引申为朝代。

这几个意义相互关联,可用下图表示:朝:①早上②上朝、朝见③朝廷、朝堂④朝代本义直接引申义间接引申义四、本义与引申义的联系方式1、相似(有某种相似处,可以类比,因以为引申。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详细目录

郭锡良本《古代汉语》详细目录

郭錫良本《古代漢語》目錄緒論第一單元文選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女媧補天蝜蝂傳桃花源記巫山、巫峽王子坊藍田縣丞廳壁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廬山草堂記岳陽樓記大龍湫記遊天都傳是樓記古代漢語常識(一)怎樣查字典辭書(二)漢字的結構和發展(三)古今詞義的異同(四)詞的本義和引申義詞義分析舉例(一)古今詞義不同辨析例愛謗幣斃兵池除黨貳訪憤糞羹購館國恨給憐臉賂勤窮去勸乳色售樹睡塘涕誣寫臭淫獄逐走練習一第二單元文選鄭伯克段于鄢齊桓公伐楚鞌之戰呂相絕秦子產論尹何為邑晏嬰論季世;句踐滅吳范雎說秦王觸龍說趙太后燕昭王求士鴻門宴陳涉起義孫臏韓信破趙之戰汲黯西門豹治鄴張蹇傳華佗傳肥水之戰《張中丞傳》後敘古代漢語常識(五)詞類的活用(六)古代漢語的詞序(七)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八)古代漢語的被動標記法(九)副詞(十)代詞(十一)介詞、連詞(十二)語氣詞和詞頭、詞尾詞義分析舉例(二)詞的本義探求例表策端綱更構管獲及集監來臨零佞趣然受叔歲探題天田行脩引造旨質誅主字練習二第三單元文選諫逐客書論貴粟疏報任安書出師表答李翊書同學一首別子固戊午上高宗封事藝文志•諸子略(節錄)知實(節錄)典論•論文神滅論(節錄)送孟東野序封建論留侯論《讀史方與紀要》總敘原臣古代漢語常識(十三)古代的姓氏和名號(十四)古代的職官(十五)古代的地理(十六)古代的曆法(十七)古漢語常用工具書詞義分析舉例(三)引申義分析例(上)報北被布裁長采承誠錯達當道豆都發封奉復概干顧官果好和機即極間將腳節介金居舉絕狂理立利流廉慢明練習三第四單元文選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季氏將伐顓臾子路從而後天下皆知美之為美小國寡民謀攻兼愛(上)逍遙遊(節錄)秋水(節錄)齊桓晉文之事許行勸學(節錄)天論(節錄)曆山之農者侵畔五蠹(節錄)去私古代漢語常識(十八)古書的注解(十九)古書的標點問題(二十)古漢語今譯問題(二十一)古代的文體詞義分析舉例引申義分析例(下)錢禽身勝時書術斯寺所聽亡圍為僞文息習鄉相效信須緒陽要益因隱字御遇約張振直治子作練習四第五單元文選登大雷岸與妹書情采與朱元思書《文選》序滕王閣序離騷(節錄)湘夫人哀郢風賦七發(節錄)刺世疾邪賦歸去來兮辭別賦敵戒陋室銘赤壁賦古代漢語常識(二十二)駢體文的構成(二十三)辭賦的構成(二十四)古代漢語的修辭方式詞義分析舉例(五)同義詞辨析例練習五第六單元文選詩經關雎(周南)靜女(邶風)氓(衛風)伐檀(魏風)蒹葭(秦風)七月(豳風)采薇(小雅)十月之交(小雅)生民(大雅)噫嘻(周頌)漢魏六朝詩東門行焦仲卿妻(并序)行行重行行觀滄海贈白馬王彪(并序)詠史(鬱鬱澗底松)飲酒(結廬在人境)讀山海經(精衛銜微木)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重別周尚書(陽關萬里道)唐宋古體詩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燕歌行北征歲晏行白雪送武判官歸京調張籍杜陵叟琵琶行(并序)雁門太守行荔支歎長歌行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山居秋螟渡荊門送別旅夜書懷商山早行晚晴孤桐七言律詩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閣夜登高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安定城樓新城道中夜泊水村餘年四十六入峽忽複二十三年感懷賦長句五言絕句鹿柴夜宿山寺鷓鴣詞塞下曲(之一)江雪柳橋晚眺七言絕句從軍行(其四)峨眉山月歌邯鄲冬至夜思家聞樂天授江州司馬赤壁山行詞漁歌子(西塞前白鷺飛)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浣溪沙(五裡竿頭風欲平)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望海潮(東南形勝)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大江東去)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蘭陵王(柳陰直)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六州歌頭(長淮望斷)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祝英台近(寶釵分)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西江月(醉裡且貪歡笑)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古代漢語常識(二十五)古今語音的異同(二十六)上古音簡說[附]古韻三十部常見諧聲表(二十七)古書的讀音問題(二十八)詩律(二十九)詞律詞義分析舉例(六)同源詞探求例練習六。

“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刍议

“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刍议

“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刍议
陈文运
【期刊名称】《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与初本在内容上有不少增删和修改,其中最为明显者是对诗律中的“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的解释截然不同。

先看修订前的说法;近体诗中的“二、四、六”有时可以不分明。

这主要是指下列两种句式中的七言的第六字可以改变平仄(拗),其条件是必须有“救”:(1)在(丙)抻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注意: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陈文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
【相关文献】
1.平仄相救得协调(二)——联中拗救 [J], 郭芹纳
2.文言多句聊句尾字的平仄--兼评余德泉先生的"马蹄韵" [J], 刘德辉
3.词的平仄句式、拗句、衬逗和对仗 [J], 余怀亭
4.律体诗调平仄"拗救"说略——读王力《汉语诗律学》随札 [J], 宋恪震
5.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 [J], 于进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郭锡良诗律平
仄总结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标注诗律平仄之后,要分析作者为何使用拗救。

结合思想感情表达,结合诗歌音乐节奏分析
平仄就是利用汉语声调高扬拐降长短舒促的特点,造成回环往复顿挫的节奏美。

对,粘:平仄在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是相对立、相反的。

这就是“对”。

“粘”就是后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要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完全相同,平粘平,仄粘仄,把两联粘起来。

永明体
格律诗
破读是用读音的改变(包括声调的改变)来体现某字在某处词性、词义或者用法有所变化。

其规律一般是把原来的声调读成去声。

中古10各全浊声母字:唇音重唇并、轻唇奉、齿音齿头从、邪、正齿床、禅舌音舌头定、舌上澄
牙音群喉音匣。

韵和韵母区别:
韵母通常由韵头(介音)、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尾音)三个部分组成。

押韵的要求是韵腹和韵尾相同,所以最容易构拟古代韵母的韵腹、韵尾。

韵书的韵除了韵腹、韵尾相同,声调还要一致。

如何判定入声
(1)根据声调演变规律
凡普通话声母为b、d、g、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塞音、塞擦音读阳平不送气),一律是古入声字。

(其中有分入阳平的清入声字)国破山河在深居俯夹城
(2)根据韵母的演变规律
凡普通话鼻尾韵([-n]、[-
])肯定不是原入声韵。

韵母er、uai、ui无入声; e、ie、üe多入声。

(3)根据方言读音淮安方言尚有一些入声字,口语中读短促的声调。

可以作为辅助依据。

如:白、黑、哭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 (客拗何救)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 │,─ ─
││─(梗拗芜救)薄,入声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竹,入声字。

(竹拗沙救)这种拗救往往和孤平拗
救结合在一起。

如:“芜”既救本句的“故”,又救上句“梗”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拗在救)───
││,│││ ─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 ││─(不拗吹救)
丁种句,永远没有拗救。

甲种句,两种情况:岀三拗,对三救(与孤平拗救连用);岀四拗,对三救。

乙种句,只能出现孤平拗救。

丙种句,四拗三救。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报任安书论语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北冥有鱼秋水诗经(《七月》)
楚辞(《哀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