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的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在教学《神奇的水》这一课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并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这个反思过程,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但是我在实施实验和引导思考的过程中控制得过多,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下一次,我会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组织实验小组,并且允许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望,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我没有很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
虽然我通过提问和回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但是整个过程显得有些呆板。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会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适时地引导他们和其他同学进行互动和讨论。
这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我发现在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尽管本课程内容较为生动有趣,但是我在课堂上没有以足够的热情和激情来传授知识。
下一次,我将更多地运用多媒体和教学辅助工具,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展相应的拓展活动,例如观察其他酸碱反应或者利用化学实验模拟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兴趣。
此外,我还要反思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无法一一回答或者解释清楚。
这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和疑问。
所以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会事先查漏补缺,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提前准备好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好回答的准备。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效果。
最后,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展至关重要。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思考过程进行评价,也没有给予他们及时反馈。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会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教案名称: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水、不同颜色的墨水、吸管、杯子、搅拌棒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那么你们知道水有什么特性吗?”以此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水。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1. 水的基本性质
教师讲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观察一杯清水,验证这些性质。
2. 实验活动:颜色的变化
将不同的颜色的墨水滴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然后用搅拌棒搅拌,再次观察颜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理解混合和溶解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活动,每组配发一套实验材料。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10分钟)
请各组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教师总结水的性质和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东西可以溶于水,哪些不能溶于水,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是,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实验可能做得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深化。
以上就是“神奇的水”这一主题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在设计这节大班科学公开课时,我以《神奇的水》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水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知道水在生活中的作用。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水的特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明容器、水、色素、肥皂水、吸管、棉花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明容器、一支吸管、一团棉花。
四、活动过程1. 引入:以“水的作用”为主题,让孩子们讨论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洗手、喝水、浇花等。
2. 实验一:无色无味的水a. 向孩子们展示两杯透明的水,一杯加入色素,一杯不变色。
b. 让孩子们分别品尝两杯水,感知水的无色无味。
3. 实验二:透明的水a. 向孩子们展示一个透明容器,注入清水,让他们观察水的透明度。
b. 分别在水中加入肥皂水、棉花等物品,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化。
4. 实验三:水的张力a. 在一个透明容器中注入水,放入吸管,让孩子们观察吸管在水面上的变化。
b. 让孩子们尝试用吸管将棉花吸起,感知水的张力。
5. 实验四:水的流动a. 在一个透明容器中注入水,放入吸管,让孩子们观察水的流动。
b. 让孩子们用吸管引导水的流动,感知水的流动性。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感知水的特性。
2.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水的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孩子对水的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水的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讨论,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味道、透明度等;2.学习水的三种物态变化;3.了解水的重要性及水的使用场景;4.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水杯、水瓶、不同颜色食品染料、冰块、热水、其他日常生活中的水类实物;2.PPT等多媒体教具。
三、教学内容1. 导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水,如水杯中的水、自来水等,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2. 水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等基本性质,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并记录在小黑板上。
3. 水的三种物态变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水的三种物态变化”,即液态、固态、气态。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实物进行示范,如热水化成水蒸汽、冰块化成水等。
4. 水的使用场景让学生思考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场景,如饮用水、冲洗水、洗衣水、浇花水等。
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场景下水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5. 神奇的水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神奇之处,如水疗、水力发电、雾霾天气中雾霾通过水的萃取等。
老师可以采用PPT等多媒体教具进行展示。
6. 小结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总结本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以自己的话在小黑板上概括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通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了解水的基本性质、物态变化、使用场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创设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掌握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建议下次教学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和游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神奇之处,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一、教案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变态,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二、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包括水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水、吸管、食用盐、冰块。
3.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学生实验结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向学生介绍水是什么,以及水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占有空间等。
2. 实验步骤(20分钟)1.给每位学生一个透明玻璃杯,并让学生观察玻璃杯中的水的颜色。
2.让学生尝一尝杯中的水的味道,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3.让学生通过用吸管吹水的方式,观察水的表面,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在另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小勺食用盐,让学生观察水中加入盐后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5.给每位学生一个冰块,并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形状和颜色。
6.让学生将冰块放入杯子中,观察冰块融化后水的变化,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教学反思(10分钟)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1.水的颜色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2.水的味道是什么样的?为什么?3.吸管能在水的表面吹出一个泡泡,为什么?4.加入食用盐后,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5.冰块融化后的水和冰块前的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四、教学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教学反思中的回答,评价学生对水的性质和变态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五、延伸活动1.邀请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水,如河流、湖泊、雨水等,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实验,观察水的不同特性,如水的表面张力、水的沸点等。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了对水的性质和变态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将更加关注水的神奇之处,并培养了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神奇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及颜色变化。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及创造能力。
3.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及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水的颜色变化教学内容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颜色变化。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不同颜色物质是否溶于水中,提高其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步骤1.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及颜色变化。
2.班级集体观察颜色呈浅黄色的水,分别讨论它的特征,比如颜色、味道等。
3.教师将水中加入食盐,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讨论水为何变成了透明的。
4.教师将水中加入食用色素,让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发现红色或其他颜色变成了浅色,探讨为何会这样。
5.结束本节课。
第二课时:神奇的水花样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水可以被用来做很多艺术品。
教学步骤1.教师介绍各种可以上色的材料及涂料。
2.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水可以被用来做水彩画、水印、漫画等。
3.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不同的水花样,如用水彩画画出简单的风景、用水印做自己的印章等。
4.学生之间互相展示各自的作品,让同学们相互借鉴、交流。
5.教师进行课堂点评,鼓励学生开发更多创意。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让他们在体验中掌握知识。
针对学生的不同年龄及认知水平,我们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去引导他们思考。
在第一课时中,我选择了让学生用简单的实验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颜色变化,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而在第二课时中,让学生在水的艺术世界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让学生提高对美的感知及表达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加强。
因此,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安排更多的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还会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神奇的水》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神奇的水》小学科学教学反思「篇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了这样一点:科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觉得提得很好,很及时,很贴切,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
现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与老师们讨论一下:结合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初涉《科学》的学习,三年级学生开始不会提问,只是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我们应注意通过教师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科学课的课题上提问在科学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如科学第四课《蚯蚓》,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
问学生:蚯蚓是什么们样子的?它怎么爬呀?它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呢?2.从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提问对授课内容重点、难点的提问,既有利于小学生研究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提问组织教学。
如第七课《土壤的保护》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说保护土壤呢?”其他学生听后哄堂大笑,当我反问他们为什么笑,怎么解释时,他们却哑口无言。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
通过和水土流失相对比的讲解,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学生在了解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之后,自然就会想到要保护土壤,防止流失。
3.从课文中的对立之处提问有些课文中有看似对立之处,那正是编者老师们匠心独具所在。
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
如第九课《沉与阜一课,有这么一个学生活动;(1)、瓶子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2)、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起来?(用8分钟时到10分钟)在活动前让同学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同学们只说出了一个结果“要改变它们”.我说怎么改呀?同学们说“加水、变形状.”我说“那好吧,我们来试一试再说。
小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
小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及反思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水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重要性。
2. 能够观察和探究水的状态变化。
3. 能够简单了解水的循环。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1. 导入环节:播放水的音乐、展示水的图片、问答环节。
2. 展示环节:观察水的特性。
3. 探索环节:探究水的状态变化。
4. 运用环节:运用水的特性。
5. 结构环节:了解水的循环。
6. 总结环节:总结、评价、反思。
三、教学重点1. 水的特性:透明、无味、无色、重要性。
2. 水的状态变化。
3. 水的循环。
四、教学难点1. 学生能否清楚地理解水的状态变化。
2.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水的循环。
五、教学反思本次小班科学教学以《神奇的水》为主题,通过观察和探究水的特性和状态变化等方面,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作用。
自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形式灵活,内容丰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小河淌水”,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开展了问答环节,使学生能够对水有了初步的认知。
接着,在展示环节,我通过展示实物瓶装水以及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水的特性,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深入了解水的特性。
然后,在探索环节,我设计了与水相关的小实验,如将水加热、放入冰箱等,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状态变化。
这样的活动鼓励了学生动手实践,深入探究水的奥秘,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接着,在运用环节,我引导学生了解利用水的特性,如撕毁纸张、冲泡食品等。
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通过结构环节,我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通过图片和小动画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明白了水在大自然中的作用。
本次小班科学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活动设计,使学生在开心的氛围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和技能。
我也要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反思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反思范文(通用6篇)科学《神奇的水》教学反思1面对充满变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保证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完成起来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
课堂,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它还承载着一种教学艺术,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境界,实现这个目标,教学设计致关重要。
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本课内容稍做调整,可以说是将信息技术与水资源情况整合的一堂课,全课以“水乡―水资源”内容为载体,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将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生活。
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自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互相交流成果。
一、谈‘可取’1、本课要求学生在已经基本掌握信息搜索、保存等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学生既要学会信息技术技能,又要学习服务于生活实践的知识,教学内容选择生活中贴近学生的,人文性强的课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水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这一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水的短缺的问题,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选题搜索资料的环节,我特地设计了多个的实践活动选题提供给学生参考,让学生能在多方位多视角去了解和探究问题。
2、设计的引入很突出,对比性强。
由美丽的江南水乡到令人发指的水污染情况,美丑的极端对比,让学生在视觉和心理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惊,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游秀丽江南水乡想到对水资源的保护,进入本课研究的课题。
3、利用在线互动的教学网站服务教学课堂,教学网站上有全面的学习导航:帮助学习的“知识锦囊”,师生交流的“你说我说”,交互评价的“人气榜单”,知识巩固的“在线检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协作,学生完成网上搜集水资源保护的资料,并用表单提交的方式填写任务完成的资料展示表,最后成果网上展示,即时又直观。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水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活动适用于大班幼儿园儿童,主要是通过亲身参与,以有趣、生动的方式引导孩子对水的认识和探索,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水的成分和性质。
2.学习水的不同状态。
3.了解水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用途。
4.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引入水的话题,引导幼儿们对水产生兴趣,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1.你们平时都喝什么水呢?2.水是什么?我们平时怎么使用水呢?3.你们知道水的三种状态是什么吗?第二步:探究水的性质1.观察水的性质首先,教师准备一个水桶,让孩子们围在桶旁,观察水的状态。
在观察完毕后,引导孩子们猜测水的性质,如温度、颜色等等,并让孩子亲自去验证自己的猜测。
2.科学实验为了让幼儿们更好地明白水的性质,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在手上涂抹肥皂,然后将手放在水里,观察水和肥皂发生的变化。
这时候,将会看到水波动并上涨,同时肥皂泡会被破裂,这说明水的密度比肥皂泡和孩子的手掌要大。
第三步:探究水的三种状态1.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水的三种状态,教师可以准备三个杯子,分别盛满水、冰块和蒸汽,然后让孩子们观察三种状态下的水,并让孩子们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
2.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以下两个实验演示来让孩子们更加深入理解水的三种状态:a.将一碗水放在微波炉里加热,让孩子们观察到水的状态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化。
b.拿出一个装有冰块的碗并放在室外的太阳下,让孩子们观察冰块逐渐融化成液态的过程。
第四步:探究水的用途1.聆听故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水的用途,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量使用,如饮水、洗澡、做饭等。
2.小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演示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水的使用:a.洗手实验,让孩子们感受到清洁水对身体的重要性。
b.种植实验,让孩子们在观察水培中植物的生长和变化的过程中加深对水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神奇的魔法水》
首先,导入部分。
活动一开始,引出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今天呀,我们来了一位魔法师,它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送了一种紫色的魔法水。
他告诉老师,你们的魔法水遇到会是你们手里一模一样白色的水变出不同的颜色,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那现在请你来们试一试吧,把你们的魔法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吧!到的时候没有声音,倒好之后放在自己的前面。
你们的水颜色发生变化了吗?变成了什么颜色?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小朋友来看,这里有四杯一模一样的水。
第一杯水,我请一个做得端正的小朋友来看一看,闻一闻。
它闻起来怎样呢?第二杯水,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
第三杯,我再一个小朋友上来。
你觉得是什么呢?第四杯,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
这个东西太多了,孩子有点迷糊。
孩子的操作性太多了,孩子发挥的空间有点少。
其次,过程部分。
出示制作魔法水的视频。
这个魔法水是用什么做成的呢?它是怎样制作的呢?也就是说,紫甘蓝汁是这种魔法水遇见酸性的东西会变成淡红色,遇见碱性的东西会变成蓝绿色。
遇见纯净水,不变色。
孩子对这个过程很感兴趣,大部分孩子掌握了。
第三,延伸部分。
但是孩子理解不了。
在生活中,我们蒸馍头的时候,发面的面粉会产生酸性,为了使面粉更加地好吃,我们会在发面的面粉上面加入一些纯碱性,这样味道会更加地好吃!还有汽车行驶的时候,发电厂燃煤的时候,都会往空气中排出一些酸性的气体,产生酸雨。
酸雨会破坏建筑物等。
污染土地、植物等。
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少开车,保护我们的环境!大班科学:神奇的魔法水活动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神奇的魔法水的制作步骤。
2、乐意参与活动,魔法水遇到纯净水不变色、遇见醋、和洗衣粉水会变色的现象。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了解酸碱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准备:紫甘蓝汁、醋、洗衣粉水、雪碧、一次性水杯。
活动过程:1、小朋友们好,今天呀,我们来了一位魔法师,它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送了一种紫色的魔法水。
他告诉老师,你们的魔法水遇到会是你们手里一模一样白色的水变出不同的颜色,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那现在请你来们试一试吧,把你们的魔法水倒进另一个杯子里吧!到的时候没有声音,倒好之后放在自己的前面。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通用15篇)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通用15篇)神奇的水教学反思(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个完整的认识,第一课时选择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溶解现象。
在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时,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大吸管、毛细管、玻璃片、纱布、粉笔这五种材料能否让水往上爬,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能让水往上爬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特征?跟另外几种材料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验操作中回到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对毛细现象的特点有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毛细现象的描述性概念。
最后,提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而在认识溶解现象时,通过讨论“高锰酸钾消失了吗?哪里去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高锰酸钾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但是做高锰酸钾和沙子的对比实验,会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两者的不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水变色了;沙子放入水中,水没有变色。
在之后学生的操作实验中,学生也致力于探究糖放入水中水没有变色,而面粉放入水中水变色了(其实是浑浊了)。
他们认为糖和面粉都溶解了,其实面粉颗粒还是看得见的,因此在刚开始的高锰酸钾实验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锰酸钾颗粒看不见但却分散在水中并没有消失,而沙子颗粒还是看得见。
在这里,我没有很好地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导致溶解的概念并不那么深刻。
在后面一节课回忆复习时,可以很明显发现,学生对毛细现象认识很准确并且深刻,但是对溶解现象的关键词“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和“均匀分散”掌握的并不是很到位。
在下面一个班级中应该注意在溶解这一部分稍微多放一点时间,为了让学生掌握地更好。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2)科学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回顾我整节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探索水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2.拓宽幼儿的水的认知,了解水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在美术活动中体验水的美丽和神奇。
二、教学内容:1.水的特性:透明、无色、流动、无味、重力作用、污染等。
2.水的应用:自来水、洗衣、洗澡、游泳、钓鱼、浇花等。
3.美术创作主题:“神奇的水”。
三、教学重难点:1.以水为主题开展美术创作,实现幼儿的想象与表现的统一。
2.引导幼儿认识水的特性及应用,并理解水在生活和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向幼儿展示一幅水彩画,引导幼儿谈论作品中的水是什么样子的,水的特性有哪些?2.教学内容:(1)讲解水的特性:透明、无色、流动、无味、重力作用、污染等。
(2)展示照片,让幼儿观察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来水、洗衣、洗澡、游泳、钓鱼、浇花等。
(3)引导幼儿品味水在自然界中的美丽和神奇,如江河湖海、瀑布溪流、雨雪飘洒等。
(4)设计美术创作任务,让幼儿运用所学的水的特性和应用,创作《神奇的水》的作品。
3.教学实践:(1)幼儿动手实践制作,在画纸上自由发挥想象,用水彩颜料描绘神奇的水,可以是海洋、河流、湖泊等。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批评指导,使幼儿更好地表达和完善作品。
4.教学总结:通过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交流和分享创作的心得和感受,引导幼儿总结本次美术活动所收获的经验与成果。
五、教学反思:1.设计任务要具有示范性和引导性,避免过于自由,否则幼儿难以学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和创作要素。
2.在实践中,幼儿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支持,鼓励幼儿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3.教师应注意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方面的表达,使幼儿更容易明白和落实活动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批评,激发幼儿的自信和创造性。
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水》教案
一、引言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课堂上,通过开展幼儿园科学实验能够激发孩子们探究世界的兴趣。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水》教案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我对这一教案的观点和理解。
二、实验目的1. 引导幼儿探究水的特性和神奇的表现。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实验材料1. 容器:透明的玻璃杯或塑料瓶。
2. 水:自来水或蒸馏水。
3. 食盐:普通食盐即可。
四、实验步骤1. 让孩子们观察一杯普通的水,并提问:“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孩子们表达对水的认识。
2. 向杯中加入一勺食盐,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其变化。
3. 引导幼儿围绕加入食盐前后水的状态、颜色、味道等进行讨论,并观察水中的食盐溶解后的情况。
五、实验总结通过《神奇的水》教案的实施,孩子们可以深入理解水的特性和食盐对水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围绕观察、问题提出和解释等环节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其综合能力和团队意识。
这样的实验在幼儿园的科学课堂上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六、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水》教案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了解水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果,教师可以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水特性的认识,并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整个实验活动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幼儿园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
在总结中,通过对幼儿园科学实验《神奇的水》教案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教案的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索,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教案设计也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幼儿园的自然科学课程中,可以通过类似的实验活动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七、教育意义和启发1. 激发科学兴趣: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水和食盐之间的互动,可以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神奇的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神奇的水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观察,探索水的性质和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水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和节约水资源。
3.学生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活动材料:透明玻璃杯、水、饮管、纸巾、小塑料容器、小瓶子等。
2.图片或绘本:描绘水的不同形态和用途。
3.教具:扳手、浇水壶、水龙头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教师出示一本绘本或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
教师:大家看看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物体?学生:有鸟、花、树、小溪等。
教师:是的,我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一条小溪,请问大家小溪里有什么?学生:有水!水的摸索:1.教师拿起一杯水示范,让学生观察。
教师:大家看到了这杯水,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水吗?学生:因为要喝。
教师:还有其他用途吗?学生:可以洗澡、冲厕所、洗衣服等。
教师:是的,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们平时要好好使用和节约。
2.教师让学生观察一杯清水。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杯水是什么样的?学生:是透明的。
教师:好,谁能告诉我,水有什么特点?学生:水不会变形。
教师:非常好,水是不会变形的。
那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看看水有什么特点。
3.实验一:水不会变形。
教师拿来一个小瓶子,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放进去(例如:小球、小鸭子等)。
教师:同学们,把你们选好的物体放进瓶子里,然后我们倒些水进去。
学生依次把物体放进小瓶子,教师帮助倒入水。
教师:同学们看,我们把物体放进了水里后,水还是保持原来的形状,不会被物体撑开,这就是水不会变形的特点。
4.实验二:水可以进行变形活动。
教师拿出一根饮管,装满水后让学生用手捏住饮管下面一端。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水能不能通过饮管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里吗?学生:不能。
教师让学生按捏饮管下端,然后放开。
教师:大家看,我们按捏饮管下端后,水不能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这说明水具有变形能力。
5.实验三:水的表面弹性。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水》活动目标:1、自主探索接水管的多种方法。
2、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尝试用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长、中、短pvc管若干,直、弯接头数个。
拼图3张,小区模型楼房3幢;3盆水。
活动过程:1、拼图接水管。
(1)教师: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3幅水管拼图,可是它们乱了,请你们来把它们拼一拼。
(幼儿分成3组,每组4人,拼一张水管拼图)(分析:本着教材来源于生活的原则,我在活动伊始就给孩子出示了几张零散的拼图,首先是激发起孩子对这些拼图的兴趣,让孩子们以集体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老师的要求,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2)介绍拼图上面的pvc管和二通接头。
教师:你们的拼图上有什么?(管子)这是什么管子?(pvc管)这是什么?.教.案网出处.教.案网出处(接头,有两个孔的是两孔接头)这些pvc 管子和接头可以连接吗?你是怎样连接的?(请两个幼儿来做示范)教师总结:管子和接头相连接,通过旋转接头可以改变管子的方向(示范)(分析:在介绍和使用pvc管和二通接头这个环节中,主要是让孩子了解pvc管和二通接头的特点,这些材料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而且具有低结构材料的特点,既能引起幼儿探究的动机和兴趣,让孩子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又同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特别是让幼儿上来尝试接管的活动,即让孩子知道怎样将各节管子相连接,而且为下一个环节做好有效的铺垫。
)2、玩接管游戏(1)教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管子和接头,请你们就按照这个图上的画面,将这段水管做出来。
试一试吧。
(幼儿分组按图做水管)(2)教师:请你说一说,你们这组是用哪些东西来做的?用到了什么材料?(分析:这个环节的设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对上个拼图活动的延续,也是对帮小区接水管活动的铺垫,我先让幼儿通过观察,然后对着现成的拼图,尝试拼装相应的水管实物图,幼儿对动手拼接水管特别感兴趣,能主动动手操作,和同伴协商解决问题。
在幼儿摆弄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的幼儿拼出来的管子的长短是有出入的,但是老师并没有直接的给指出来,而始终充当的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在一旁暗暗观察,用隐形的指导语暗示幼儿,如你觉得这样对吗?仔细观察一下,好像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神奇的水》三上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执教人:王琳琳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24,学生课前准备:透明玻璃瓶、红色的水、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搅拌棒、玻璃棒。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养方面:1、能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育方面:科学知识: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发展方面: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愿意合作与交流。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的内容。
本课与《观察水》共同组成对水的性质的认识。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从一般地认识水到了解水的许多特殊性质。
由教师带领学生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及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
并了解水的这些本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也渗透一些浅显的水的物理性质,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一些基础。
重点: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分别有操作员、记录员、整理员、纪律员、汇报员。
一、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神奇的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新浪视频和土豆网等网站找到相关的实验视频,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然后指导学生做好相关的实验,让同学们对水的神奇之处有切身体验。
教学方法当前形势下在科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现代教育理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1)运用探索导学法,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神奇的水》教学反思范文本课有两个主要活动:认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
通过每一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水的现象,从而合并起来表述主题:神奇的水。
第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首先引导学生做探究性实验观察浸在水中的纸巾变化,让学生认识毛细现象,在此基础上,给出毛细现象的描述性概念。
在观察浸在水中的纸巾变化时,为了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纸巾上水的变化,我设计提问:水是怎样在纸巾上向上爬的?学生很容易地描述出毛细现象的特征。
最后,提出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潮湿的墙根、植物茎吸水等。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如:毛巾吸水、棉布吸汗等。
第二,认识水表面张力。
首先用背投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请猜测一元硬币能不能装水,如能能容纳多少滴水,并将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实验并将实测结果与猜测结果对比,说明像水这样的液体,具有使表面尽量缩小形成弧形的力,这种现象是水的表面张力。
这里要求学生只认识现象,不探究原因。
这样的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
本课是首次学习猜测环节,它是“搞科学”的重要一步,它对科学发现、科学概括起到很大作用。
因此,学生实验前,先“想一想”必然会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于判断和推理,在脑海中产生多种解释模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接着引导学生猜测“放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实验,意在学生发现水的表面张力。
经历从预测——实验——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从“放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实验中,学生惊叹水的神奇和科学课的快乐。
最后,讲解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水黾在水面上滑行、草叶上的露珠、水滴等,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中的水表面张力。
如:眼泪、雨滴、汗水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领学生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
体会到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的教学反思
《神奇的水》的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水的性质有个完整的认识,第一课时选择研究水的毛细现象和溶解现象。
在认识水的'毛细现象时,引导让学生自己探究大吸管、毛细管、玻璃片、纱布、粉笔这五种材料能否让水往上爬,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能让水往上爬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特征?跟另外几种材料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验操作中回到科学探究中,促进学生对毛细现象的特点有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毛细现象的描述性概念。
最后,提供典型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而在认识溶解现象时,通过讨论“高锰酸钾消失了吗?哪里去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掌握高锰酸钾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但是做高锰酸钾和沙子的对比实验,会让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两者的不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水变色了;沙子放入水中,水没有变色。
在之后学生的操作实验中,学生也致力于探究糖放入水中水没有变色,而面粉放入水中水变色了(其实是浑浊了)。
他们认为糖和面粉都溶解了,其实面粉颗粒还是看得见的,因此在刚开始的高锰酸钾实验中,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锰酸钾颗粒看不见但却分散在水中并没有消失,而沙子颗粒还是看得见。
在这里,我没有很好地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导致溶解的概念并不那么深刻。
在后面一节课回忆复习时,可以很明显发现,学生对毛细现象认识很准确并且深刻,但是对溶解现象的关键词“变成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和“均匀分散”掌握的并不是很到位。
在下面一个班级中应该注意在溶解这一部分稍微多放一点时间,为了让学生掌握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