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艺术,它能够通过乐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传递情感、表达思想,让人们享受到美的感受。
而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培养和塑造我们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音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从古老的箫、琵琶,到后来的古筝、笛子,再到现代的钢琴、吉他等,中国音乐在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外来音乐元素,同时也保持了自身的传统特色。
作为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中国音乐被视为是中华民族的心灵之声,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让人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京剧中的二黄、大鼓和京胡等乐器,通过高亢激昂的音色和饱满激情的表演,展现了中国人坚毅不拔、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而中国古琴的悠扬音韵、古筝的婉转柔美,更是让人们领略到了中国文化中的深沉和内敛。
这些独特的音乐元素,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除了在国内,中国音乐也在国际间展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表现已经越来越出色。
古典音乐家李云迪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他的演奏不仅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家的卓越才华。
中国各类音乐节和音乐比赛的国际化也提升了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通过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音乐走向了世界,更加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开放。
中国音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其独特的音乐元素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它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中国音乐的魅力,更培养和塑造了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音乐也在国际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提升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中国音乐的崛起带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让我们更加自豪地认同自己的文化身份。
让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音乐,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和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学生们更加需要有对于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这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有助于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
本文将从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意义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统。
民族音乐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在当今世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国民族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演奏民族乐曲,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音乐领域的独特价值,增强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中国民族音乐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声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音乐人才,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做出贡献。
1.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课程设置。
在学校音乐教育课程中,应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内容,如民族乐器演奏、民族乐曲鉴赏等,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还可以通过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演艺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组织民族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
通过举办民族音乐比赛和演出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这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深入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教师是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推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1. 引言1.1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往往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和学习效果不佳。
各种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影响下,中国传统音乐在年轻一代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些地区和学校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与挑战并存的是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念,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民族音乐也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为民族音乐教育的推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虽然面临困难,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契机。
我们有信心通过共同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和健康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让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1.2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民族文化对自身的经验、实践和传统价值的认同和自信。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词之一。
对于民族音乐教育来说,建立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自信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
通过深入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文化传统,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文化自信可以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只有在建立了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精神,将其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民族音乐。
文化自信也可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当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充满自信时,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魅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 正文2.1 提升民族音乐教育质量提升民族音乐教育质量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自古以来,音乐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中国历史文化中,音乐则扮演着尤其重要的角色。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流传至今,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底蕴,更是给了中国人民持久的文化自信。
中国音乐历经千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艺术。
其艺术形态和表现手法,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得到普遍认可。
例如,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灵动婉转、韵味深厚而著称。
其中的“中国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更是把传统音乐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外艺术家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除了传统音乐,现代流行音乐也在中国大放异彩,并成为了中国的文化名片。
例如,五月天、周杰伦、林俊杰等歌手的歌曲在世界各地都广为传唱,并志愿推广华语音乐。
2018年,中国歌手邓紫棋在全球华语乐坛圆梦,成为靠自己的努力发现的全球“流行女王”,打出了“中国音乐”的品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实力。
中国音乐文化所带来的文化自信,使得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
我们通过音乐,学习了更深刻的中华文化,懂得了外在形式表象之下真正意义所在。
同时,中国人民在外国面对文化的冲击,也会因为自己拥有的文化艺术而变得更加自信,这样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保留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再次关注,也在推动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
近年来,古典音乐会越来越受到欢迎,很多老街道、美术馆也会开设音乐会和诗歌朗诵会等文艺活动。
这些活动能够给人们更多的文化自信,让人们对于华夏文明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音乐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伦理、哲学思想、审美理念等等都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中国应该在这些领域做出更如履平地、更有中国特色的贡献,不仅是让更多中国音乐家走向银河,还要让华夏文化更加全面地发扬光大,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认可,彰显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经过不懈努力,已经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随着国家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责任。
在当代中国,如何建立民族音乐教育的“文化自信”,已成为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文将从认知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推动创新研究等方面,对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进行探讨。
建立“文化自信”需要对历史有清晰的认知。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由于长期的历史变迁以及现代化的冲击,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学习者应该通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渊源和流变,才能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
只有当学生明白了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才能对其自身文化拥有充分的自信,从而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音乐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培养民族自豪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社会,民族自豪感是构建国家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意义。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只有当学生从内心深处热爱和自尊自豪地接受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真正拥有文化自信,并在今后的生活中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作出积极的贡献。
推动创新研究也是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民族音乐教育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包括如何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有机地结合,如何让传统音乐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等问题。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需要不断推动创新研究,挖掘传统音乐的内在价值,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教学手段,以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
只有当民族音乐教育敢于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进一步提升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地位,从而赋予学生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应该立足于认知历史、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推动创新研究等方面,努力构建“文化自信”的理念。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蓬勃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也日益增强。
在这种背景下,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建立起“文化自信”的理念并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我们需要在多方面着手。
首先,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基。
在音乐教育中,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内涵,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
学生们应该通过学习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形式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会对音乐的本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音乐功底,还需要有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因此,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音乐水平和文化素养。
再者,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
传统文化的知识多为口头传承,缺乏明确的记录和整理。
因此,在建立音乐课程体系时,可以从历史上的音乐事件、人物和作品等方面来编制教材;同时,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互联网等来进行音乐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最后,要强化对音乐教育的整体规划和指导。
政府应当对音乐课程的内容和方式进行规范和指导,加强对音乐教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同时,应该注重对新型音乐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探究,不断完善和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建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有效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让其在现代音乐文化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文化自信
民族音乐文化中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所展示出的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精神,是民族音乐文化体现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特色,对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文化认同和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
历史背景是民族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中国音乐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形式和曲调,其中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
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历史的积淀和传承,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都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
这些音乐不仅记录了历史文化的繁荣与兴衰,也展示了民族音乐文化在各种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坚韧和自信。
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民族音乐文化中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传承过程中,人们通过抚育后代、培养人才、整理乐谱等方式将民族音乐文化代代相传。
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自己的音乐文化,这体现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和珍视。
同时,创新也是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民族音乐文化注重与现代音乐的结合,融入新的元素和风格,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这种创新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呼应,也体现了对现代文化的包容和拥抱。
国际交流是展示民族音乐文化自信的重要舞台。
通过与世界各国的音乐交流与合作,民族音乐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风貌,增强对外交流与认知。
例如,中国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活动将各国的音乐文化融为一体,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美学观念,进一步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中国音乐家也积极参加各类国际音乐比赛和音乐节,通过与外国音乐家的交流互动,丰富了音乐家的视野,提高了自身的艺术水平。
在国际音乐舞台上,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魅力和自信。
中国古典音乐中的琵琶、古筝、二胡等乐器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众多中国音乐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作,给世界带来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赢得了国际音乐界的赞赏。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在这种大背景下,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建立“文化自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是承载着国家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文化自信的内涵、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文化自信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它不仅仅是音乐形式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在当代中国,建立“文化自信”必然要求对民族音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传承,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并在国际交流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和问题目前,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材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当前,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材和教学方法仍然囿于传统,忽视对民族音乐的深入挖掘和解读。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时缺乏兴趣,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
2. 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对民族音乐师资的培养不足,导致教师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理论基础,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
3. 社会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不够。
部分家长和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西方音乐才是提高个人素质和成就的关键。
民族音乐教育在社会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民族音乐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中国文化自信的建立和发展。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如何通过民族音乐教育来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文化自信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文化自信不仅是一种理念和态度,更是为了实现“中国梦”而需要付诸实践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做好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设,对于实现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1. 强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摘要】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建立“文化自信”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以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民族音乐教育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还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融入当代音乐元素创新民族音乐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等具体措施。
结论部分建议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与文化自信的关联,并设立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与鉴赏,提升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关键词】关键词: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文化自信、传统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素养、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关联、发展方向、目标设定。
1. 引言1.1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是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问题。
传统民族音乐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地位不够突出。
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充分纳入民族音乐教育,导致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程度不够。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在民族音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相对薄弱,无法给予学生足够专业和深入的指导。
而且,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承并不容易,需要有高水平的音乐教师来进行引领和传授。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解决,以推动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1.2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创意产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自-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而中国音乐作为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我们更应该对中国音乐充满信心,并将它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把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来审视时,我们就会发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
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音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超越了时空,是联结着中华民族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家园。
这些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历史记忆,凝聚着世代中国人的情感认同,解读着当今民间纯正、鲜活的生存信息。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塬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在当代中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开放,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起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文化自信”,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目前,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以西方音乐学习为主导,忽视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在很多音乐学校和学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接触到西方古典音乐,古典专业音乐训练成为主流。
相较于西方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和教育显得相对匮乏。
在一些地区,由于现代音乐市场的需求,民族音乐教育更多地以商业化和流行化为导向,传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内涵受到了挑战。
传统音乐教学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建立起“文化自信”的民族音乐教育,应当重新审视中国传统音乐的地位和价值,推动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1. 加强传统音乐的教育和培养应当在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中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和培养。
不仅可以引入一定比例的中国传统音乐课程,还可以开设有中国传统音乐专业,培养具备传统音乐素养的专业音乐人才。
这样可以在教育体系中推广中国传统音乐,培养更多对传统音乐进行研究和传承的人才。
对于一些地方性特色明显的民族音乐,可以在当地开设音乐教育基地,围绕当地的音乐传统进行教育和培养,促进当地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引导社会的音乐消费除了学校教育,还应当引导社会的音乐消费,向更多的人推广中国传统音乐。
可以举办一些民族音乐演出和比赛,在广大市民中培养对传统音乐的兴趣。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有吸引力的音乐作品,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接触传统音乐。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一、中国音乐与文化发展应保持自身音乐文化体系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受西方音乐影响最大的是浪漫乐派或民族乐派。
如果说语言的整化和统一必然以一个有权威的方言或语言为基础,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因素与西方的浪漫派音乐的结合构成了这种整化的音乐语言基础,直至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种对浪漫乐派的接受和音乐语言的整化现象也有其自身的音乐文化基础。
其一,中国音乐对音乐标题性、文学性的爱好;其二,中国音乐对音乐旋律抒情性的重视;其三,对音乐的民族性、英雄性、幻想性偏爱。
以上三个特点也是浪漫乐派所具有的特征,举凡中国大众广为接受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交响诗《嘎达梅林》等等,无不具有以上特征。
到本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整化的音乐共同语开始分化,其主要标志为受西方“先锋派”音乐影响而出现的“新潮”音乐(以及后来出现的通俗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部分接触,较突出的是郭文景音乐创作中的“四川音乐风格”,如作品《蜀道难》,谭盾音乐创作中的“湖南音乐风格”等。
通俗音乐创作中也出现了“西北风”、“东北风”等与地方音乐风格的接触。
但这些接触是短暂的,并没有能形成新的音乐共同语的整化或分化。
这种非本位文化技术元素的强行导入,使本位文化的整体构成骤然变换,甚至被悬搁了起来。
其影响不仅发生在创作思维及其具体的操作层面,同时也影响到包括传播、教育以及从事这一专业的音乐文化当事人的身份结构。
由此来看,在全球音乐文化越来越开放、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情况下,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仍应该保持与自身音乐文化原型——地区性音乐风格文化自主体系的联系。
二、具有中国特色地区性音乐风格是文化自信的动力之源第一,地区性音乐风格是建立在中国音乐上千年历史演变基础上的(上可追溯到周代十五国风)。
其本身的变异或演化有其内在和潜在的文化基础,如语言、艺术、哲学、心理、美学、地理环境等。
这就形成了一种生命遗传体的“基因”——音乐风格历史演变框架的“活动”传统,也是宇宙地球地域生命文化的体现。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自信成为了当代中国的重要话题。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当代教育中发挥作用,建立“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教育角度出发,探讨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建立“文化自信”。
一、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性中国传统音乐中有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和经典演奏技法,这些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需要通过传承来弘扬和发扬。
为了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性,首先需要考虑怎样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注重实战技能的提高,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体会民族音乐的神韵与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技法和艺术特点,从而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建立“文化自信”。
民族音乐是综合艺术的体现,它把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追求的是全身心地表达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了提高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增强其综合性。
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接触到中国传统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是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国的声音、文化越来越走近世界。
因此,民族音乐教育应具有国际视野和思维,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通过民族音乐走向全世界,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在国际上,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传统音乐教育经验,学习他们的优点,融合到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让其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当代中国需要建立“文化自信”,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性、综合性和国际性,从而实现民族音乐教育的全面提升。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中国音乐,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
中国音乐曾经对中国周边地区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从唐代的胡琴到孔子传六艺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又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过不断充实发展。
中国素号“礼乐之邦”。
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重要和地位。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当今,中国的音乐不断受着西方音乐为首的外来音乐文化的侵略,但仍动摇不了中国音乐的地位与象征。
以中国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为例,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音乐强大的发展和它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原始的歌舞和歌曲,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音乐不断得到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和语言不一样,都有着各自的特色,所以各种不同的民族音乐听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有的很优美,有的很轻快,有的很豪放,配上不同的民族语言,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蒙古族的音乐豪情奔放,旋律优美,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歌唱家背后的蓝蓝的天空,宽阔的碧绿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蒙古族的很多乐器中,最出名的是他们的马头琴,马头琴的旋律不像其他的乐器那么欢快,它比较缓慢和幽静,配上蒙古歌唱家浑厚纯美的音乐,让人感觉好像走在静谧的草原中。
蒙古族音乐优美动听,富有穿透力,是中国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于蒙古族豪放的音乐,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则是旋律比较轻快,他们的音乐很有民族特色,一般只要一听到轻快的音乐和冬不拉琴悦耳的声音,就会知道这是新疆的名歌,加上轻快,随性,简单而又优美的舞蹈,更是让人沉醉在其中,新疆的音乐比其他民族的音乐更容易融入流行因素,因此也比较具有时代气息,艺术性很强,是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随着中国文化的崛起,民族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如何建立“文化自信”,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首先,建立“文化自信”需要从教育上下功夫。
在民族音乐教育中,需要注重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
通过加强对传统乐器的传统技能和演奏技术的研究,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发扬传统音乐的优秀传统和精髓之处,才能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此外,还需要拓宽课程设置,加强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训练,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
其次,建立“文化自信”需要注重现代化发展。
民族音乐要想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
在教育方面,可以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如VR技术、智能音乐工具等,这些创新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建立“文化自信”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民族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在国内进行的,还需要与国际音乐界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多渠道地将中国民族音乐推向国际舞台,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在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态。
学生要学会自信,要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
这需要注重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态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文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综上所述,建立“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入手,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文化自信心态的培养。
只有这样,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加速,中国的民族音乐也应拥有“文化自信”。
在当前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如何打破人们对民族音乐的陈旧认识,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民族音乐的美妙,这是音乐教育的出发点。
首先,建立起音乐教育的“文化自信”,我们必须站在一个全球视野的高度,深入理解并借鉴国际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方法,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形态,进而增强中国音乐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其次,我们更要秉持一种“人文情怀”,从人们的审美习惯、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中去尊重和理解民族音乐,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民族音乐的独特价值,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领悟民族文化,从而激发其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责任。
另外,现代音乐教育趋势已经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创造”,因此,在民族音乐教育中,我们也应该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创新和发展,为民族音乐注入新的生命力。
可以通过音乐教育的多元化,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在表演、创作、演唱、演奏的过程中去发现音乐的美妙。
更重要的是,要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学生以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方向,去发展自己的技艺和风格。
最后,要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对于音乐老师的选拔和培养,注重他们的扎实音乐功底和良好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强化教师的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可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在教学中将文化与音乐相融合,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接受民族音乐,发掘出民族音乐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获得文化自信。
总之,民族音乐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真正音乐素质,促进其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热爱,并通过音乐教育的方法手段,激发学生的音乐才华与创造力,打破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鸿沟,实现中华民族音乐教育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1. 引言1.1 当代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建立“文化自信”的思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文化的复兴,民族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应当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文化自信是指一种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信,是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在当代中国,由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和传统文化的淡化,民族音乐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建立“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民族音乐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建立“文化自信”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代中国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
我们应该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加强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保护,同时结合现代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创新民族音乐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不仅提升自己的音乐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当前中国民族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资源不足。
由于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许多学校在教学资源方面缺乏支持,导致民族音乐教育的内容和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师队伍短缺。
由于民族音乐教育水平的要求较高,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深厚的民族音乐知识的专业人士来从事教学工作。
目前民族音乐教育相关专业人才数量偏少,导致教师队伍短缺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教学内容单一。
在目前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中,往往只注重传统的民族音乐形式和曲目,缺乏对当代民族音乐的关注和挖掘,导致教学内容单一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四、学生参与度低。
由于民族音乐教育的内容形式较为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不够深入。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中国音乐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沿革和演进,形成了独具魅力和风格的音乐体系。
这其中包括了古琴、京剧、民族音乐等一系列音乐类型。
每一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音调、曲调和演奏方式,不同的音乐又不可避免地蕴含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元素。
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极品乐器,历经千年而不衰,它不仅是艺术,也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中的代表之一,以其形体美和唱腔的真实、生动、美妙而名扬四海。
而民族音乐则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它们的旋律和歌词都富含了浓郁的地域和文化特色。
中国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它本身,还在于其能够代表着中国文化水平的高低。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越来越需要以中国音乐为媒介,展示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当德国人听到我国的古典音乐时,他们会感叹古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交融,以及我们民族音乐的曲调和韵律有着不同于西方音乐的复杂和神奇之美。
当西班牙人欣赏我国的京剧时,他们会惊叹于它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多样性。
中国音乐不仅拥有着千年的文化沉淀和历史积淀,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继续创造新的艺术成果。
今天的中国音乐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古典音乐,而是包含了摇滚、流行、电子等多种音乐流派,也在追求现代性和前卫性的同时,不断保留和传承了传统音乐的精华。
生动的例子是,去年的华纳兄弟动画电影《大闹天宫》在全球票房成功突破4亿美元,其中音乐贡献巨大。
整部电影都运用了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结合方式,为观众呈现了全新的音乐体验。
因此,保护和弘扬中国音乐文化,除了是一种文化责任和使命,更是推进文化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必要手段。
通过举办音乐盛会、普及音乐知识、培养音乐人才等形式,不断丰富人们对于中国音乐的欣赏和认知,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了解中国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从而为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同时,鼓励、支持新音乐的创作,让中国音乐文化在不断的发展中破茧成蝶,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保持同步。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中国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音乐之一,它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崛起,中国音乐也逐渐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自豪和自信,更是一种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肯定和尊重。
中国音乐在世界舞台上的展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让世界了解和认知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
中国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融合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感。
从古代的雅乐、宫廷音乐到现代的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在演变和传承中体现着中国人对生活、自然、信仰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中国音乐以其多元、包容、丰富的特点,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首先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上。
中国古代的音乐经典如《庐山谣》、《广陵散》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人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近年来,一些音乐家和乐队开始赋予古代音乐新的生命,他们以现代的视角和手法重新演绎古代音乐,让古老的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魅力。
这种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不仅让人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古代音乐,也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信。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体现在国际舞台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和乐队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进行音乐交流和演出。
他们不仅将中国传统音乐带到了世界舞台上,还在其中融入了现代元素和国际风格,使中国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如琵琶演奏家吕葛、二胡演奏家马伟、古筝演奏家刘文慧,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让中国音乐走进了国际舞台,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中国音乐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让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有自信和影响力。
中国音乐在国内的发展也显示出了文化自信。
中国音乐的蓬勃发展,体现了中国音乐人的拼搏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展现了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和肯定。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
中国音乐所带来的文化自信_初三作文精选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五干年来,中国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早已形成了浓郁的“中国味”。
记得2021年,一档叫作《经典咏流传》的节目火爆异常,而其做的正是将传统经典诗词与新时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再创当下流行经典。
我认为这样的节目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一方面,节目利用当今的流行音乐为唐诗宋词进行再创作;另一方面,节目也深度挖掘了诗词背后的丰富内涵,解读其思想深意,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了文化自信。
相信大家对 Jay Chou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作为现代中国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周杰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在美国,很多黑人将周杰伦与美国著名说唱歌手Jay-Z相提并论,甚至用他的歌来学习中文;更夸张的是在日本,周杰伦《发如雪》的歌词甚至被编入了汉语教材。
而周杰伦的歌词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中国元素,如《青花瓷》《兰亭序》《东风破》《七里香》等。
倘若你上网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在各大网站上均有用西方乐器演奏中国经典民乐的曲谱,例如《二泉映月》的吉他指弹谱、《渔舟唱晚》的钢琴谱等。
【点评】前三段内容语言简练,层次分明:首段紧扣所给材料,引出“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这一主题,契合题意;第二段以具体的事例来阐述树立文化自信的创新形式;第三段以周杰伦为例,说明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可见,当下的中国音乐在国际上有了更高的地位。
这种无可置疑的地位的上升,使我们更有底气谈及文化自信。
听过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我越发热爱中国音乐所体现的浓郁的“中国味"。
在多元文化中,音乐仅占一小部分,更不用说中国五千年历史所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化了,它们的精彩绝伦,更值得我们欣赏。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多元文化中找到了民族的文化归属感,从而达到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这一点,便是中国音乐最大的成就了吧。
中国音乐在与国际多元风格的音乐切磋中,碰撞出独一无二、流光溢彩而又炽热的火花。
更令人惊喜的是,我从中发现了一个新颖的角度,理解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只有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类型的音乐,才能更好地领略中国音乐的魅力,才能更深切地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音乐之文化自信
任何一个民族,必然有其众多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质。
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逐渐形成了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诞生了不同的思想,从而产生不同的行为方式和意识认知,最终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在这众多文化特质中,音乐就是其中重要一环。
中国音乐约起源于7﹑8000年前,这一时期的音乐尚处在蒙昧时代,它的主要作用是祭祀捕猎、求偶、以及劳动等,尚未作为一种单独的审美活动从生活中脱离出来。
在两千余年后,中国音乐中极为重要的乐器—琴诞生了。
在这之后,中国音乐逐渐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转向了审美应用,这一时期的音乐表现的主要是对自然祖先神明的崇拜和对贵族享乐生活的描述。
同时,音乐还承载了政治意义,比如《韶》《大夏》等歌颂类音乐都是在这一时期首次出现的。
再往后便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除了表现上述内容外,还增添了对个人悲欢的表达以及对教化的承载。
例如诗经中的诗歌就来源社会的各个阶层,表现了他们的感情,孔子学生子游为武城宰时,曾以弦歌教化民众,同时,这一时期的声乐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士大夫阶级还以编钟为乐器创造了大量的精美乐曲。
到秦汉时,乐府音乐兴起,其特征为相和,这种形式对隋唐音乐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同时,汉代还发展了律学,为魏晋时新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魏晋音乐大量融合了羌胡音乐的乐器及表现手法,为隋唐时各族音乐融合奠定了基础。
同时,围巾时在律学上的成就也使其解决了许多音乐难题,如黄钟不能还原问题等。
唐代音乐融会各族音乐之长,并取得了极大进步,其主要表现是歌舞大曲的发展。
其代表成就是《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
其后宋元时,市民音乐的勃兴,词调音乐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而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戏曲理论著作,成为后世戏曲理论的基础。
戏曲的发展最终在明清达到了巅峰,戏曲种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随地区不同而发展出不同的戏曲门类,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
这一情况最终催生出中国国粹—京剧。
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音乐入侵之后,戏曲才逐渐衰落下来。
这一情况也直接造就了西方音乐的流行,催生出了学堂乐派以及新式的音乐学院,它们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启蒙者。
由以上对中国音乐的回溯可知,中华音乐源远流长,历数千年时代变异不改其香,反使愈远愈醇,品味绵长。
然而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后短短三十余年内就变成了落后文化,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所不齿,其原因何在?不自信耳。
事实上,自从鸦片战争以后,整个中国就一直生活在一种极度自大又极度自卑的心态中。
自大是因为天朝大国、万国来朝之梦未醒,自卑则是因为偌大一个国家,倾全国之力,竟敌不得一个人口不足其十一以至于百一的弹丸小国,所以那些自大而无能的大人老爷们便神话西方人,流毒一至于今。
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后来救国救民的先贤们为了医中国毒疮,便全用西药,凡西方文化不论出处,一概为先进,凡国内文化,不论其用,一概斥为愚说,甚至有全盘西化之论被提出,并为一时显说,亦非无端也。
在这之后,又经战乱,文革变迁,华夏文化精粹十散其九,到改革开放时,中国几成文化真空,此时外国文化大举入侵,中国文化如以疲敝之卒应虎狼之师,如何能挡?所以新时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就是一个完全的崇扬西方文化的环境,如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如何会有中国文化自信?这一点从音乐上便可略窥一二,现在年轻人在长大的过程中听过几次戏?听过琵琶曲多还是吉他曲多?日常生活中听闻的钢琴演奏会多还是古琴演奏会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自信了,这是好事,可是文化自信不是喊喊口号就行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建立起这些没有一代人甚至几代人都不可能成功。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环境,在一个以懦弱为荣的国家里是不可能有勇士的,在一个为剽窃为荣的国家是不可能有学士的,在一个以欺诈为荣的国家里是不可能有君子的,在一个以诚信为痴傻,以贪腐为志向的国度里,谈什么礼仪,谈什么自信呢?那会被人笑话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的重要课题。
三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其中文化自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树立文化自信,才会有坚守的从容,才会有奋发的勇气,才会有创新的活力,才能让文化真正获得强大的世界影响力。
只是这么一句话罢了,若欲建立文化自信,习之,践之,恒之。
只有不断提
供有益于人民思想进步、社会文化繁荣的思想文化成果,才能够在汹涌的世界文化竞争浪潮中,特别是在与发达国家的文化碰撞中交汇,做到保持文化特色,并积极参与和影响世界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