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文化自信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014· 天津高考)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 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 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 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 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 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 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确立新的道德 评价体系。
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 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7 8 9
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培育工匠精神要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对经济发 展的决定性作用;要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是经济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决定着社会主义文艺创作 的命运 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丰富了文学作 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要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耕耘,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 原因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 蓄。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 量。 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 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 族的内在气质。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是随着时代 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专题九 文化自信——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 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 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
5、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 2 3 4 5 6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 的特质。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A.①②
• 5《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 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 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 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就要 ( )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先进文化建设
文文 财新 文化现实:名 先 化化 政农 人进 善 公 慈善 改 工 市场现状 需求特点 对策与要求 支村 成人 持文 革作 行益活 先进文化建设: 长物 文化 新新 善广动 化建 感评 导政 举告 目标、道路、精神文明实践、双自 事设 悟选 向策 业 中心环节: 地位、活动、 两核心、、道德素质、 双自和两修养
• 4.(2013· 四川高考)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 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 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 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 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
• • •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 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 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 有没有高昂的 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 国力强弱的 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 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 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 民族精神的关系。 • 答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不 竭精神动力。 • 抗战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对 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依托载体
支持 “在对外开放条件 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 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 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 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 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 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 的需要。”
反对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 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 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 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 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 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 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 的文字搞乱。”
常考点
不同区域、民族的优秀传统文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化以及中国古代文化成就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Leabharlann Baidu
以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新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区
新内涵为背景材料或选用爱国 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主义的具体事例 意义及措施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之一。中华民族的一切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生 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10 11 12
• • • •
1、中华文化的特征及其原因 2、爱国主义的理解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 4、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 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 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工匠精神在增强我国 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表现在 ( ) • ①培育精益求精精神,展示民族形象 • ②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 ③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是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 • ④工匠精神越来越成为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创新 的源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 ?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答案:(1)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 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语 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 • (2)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 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 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词 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 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的表 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 求。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 2.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 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 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 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 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 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 格 •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文 化 自 信
第三单元: 0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0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与民族精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神 0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0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0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0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第四单元: 发展中特 文化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0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0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0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0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A
• 2.6月22日,以“同祖同脉薪火相传两岸共祭福 佑中华”为主题的2016(丙申)年公祭中华人文始 祖伏羲大典,在甘肃天水伏羲庙和台湾台北市中 影八德大楼同时举行,海峡两岸同胞共祭中华人 文始祖伏羲。这说明 ( ) • ①海峡两岸拥有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 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了海峡两岸文化趋同 • ③海峡两岸应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 ④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决于文化认同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铸 牢 民 族 的 精 神 支 柱
感 悟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中华文化很优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 1.(2013· 安徽高考)安徽山清水秀,人 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 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 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 体现了 ( )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 并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 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 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4、为什么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 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 (2)地位与重要性:三精一魂,2体现一火炬 (3)现实意义:时代课题,文化建设的任务 素质、国力、道路的需要 强基顾本,铸牢精神支柱
C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长征精 神”“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 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1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长征精 神”“延安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答案:①“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第1题考查具体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时代性 可从三个层次分析: 的具体体现。 具体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建设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激励中国人民实现 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1、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 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2)博大精深:①独特性②区域性③民族性。 2、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 自的民族特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 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 中华文化。 (2)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国精神是凝 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答案: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解析:第2题考查中国精神的作用,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共同构成 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可从三个层次分析: 2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发展 中国精神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精神的重要性 3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 弘扬中国精神的意义 和生命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全民族 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 发展强基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