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图像序列生成
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傅立叶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可用于物质的结构、成分、功能等方面研究。
本文将介绍傅立叶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傅立叶变换原理:在物理学中,傅立叶变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工具,可将一个信号分解为其频率组成的成分。
傅立叶变换有一个重要的定理:一个连续的函数f(x)可以分解为一个无限序列的正弦和余弦波,它们的频率相等但幅度和相位不同。
这个定理被称为傅立叶累积定理。
光谱:光谱是许多不同波长的光以一定顺序排列的结果,通常用于分析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光谱可以分为许多类型,如紫外-可见光谱、震荡光谱、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
傅立叶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光谱,在红外区域(4000-400 cm-1)内测量光的吸收或反射,被用于识别有机和无机材料、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组成。
傅立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是一种常见的红外光谱技术,它使用傅立叶变换技术将原始的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
1. 仪器部件FTIR光谱仪主要由光源、样品室、光学获取系统、干涉仪和探测器组成。
光源通常使用红外辐射源,样品室是用于放置样品的密闭舱室。
光学获取系统通常使用凸透镜或反射镜收集被样品吸收、散射、反射后的光束,转换成光学信号并送入干涉仪。
干涉仪主要包括一组分束器和一组反射镜,用于将样品光与基准光一起通过一个干涉仪的方式来获取光学信号。
探测器则用于检测干涉仪的光学信号并转换成电学信号。
2. 工作流程对于所需分析的样品,在样品室中放置一小量。
光源发出红外辐射,通过样品室中的样品,样品吸收部分红外辐射并反射部分红外辐射。
通过光学获取系统收集反射的、吸收的、散射的光,并将其送入干涉仪。
干涉仪通过干涉的方式获取光学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学信号。
探测器接收电学信号并记录在光谱图中。
3.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之前需要进行配准,即干涉仪产生的干涉图像作为参考点。
然后需要经过傅立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并进行谱峰分析,即对谱图中各个峰进行处理分析。
红外光谱图分析
红外光谱图分析简介红外光谱图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材料等领域。
通过测量样品在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光吸收,可以获得关于样品中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
本文将简要介绍红外光谱图的基本原理、数据处理和常见应用。
基本原理红外光谱图是由红外光谱仪测量得到的,其原理基于分子吸收特性。
在红外光谱范围内,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这些波长对应于分子振动和转动。
通常,红外光谱图的横坐标为波数(cm^-1),纵坐标为吸光度或透射率。
数据处理对于红外光谱图的数据处理,通常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基线校正:红外光谱中可能存在噪声或基线漂移,需要通过基线校正来消除这些干扰。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多项式函数拟合基线。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生成示例数据x = np.linspace(4000, 400, 1000)y = np.random.normal(0, 0.1, size=1000) + np.exp (-0.01 * x)# 多项式拟合coefficients = np.polyfit(x, y, 3)baseline = np.polyval(coefficients, x)# 绘制结果plt.plot(x, y, label='Original Spectrum')plt.plot(x, baseline, label='Baseline')plt.legend()plt.xlabel('Wavenumber (cm$^{-1}$)')plt.ylabel('Absorbance')plt.title('Baseline Correction')plt.show()2.峰提取:在光谱图中,各个峰代表了样品中不同的化学键和功能团。
通过峰提取可以定量分析样品中的各个成分。
红外图像的原理
红外图像的原理
红外图像的原理是基于物体发射和传播红外辐射的特性。
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会发出红外辐射,波长范围一般为0.75至1000微米。
红外辐射可以穿透大气和某些透明材料,因此红外图像可以通过探测器接收到这些辐射。
红外图像的成像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辐射接收:红外探测器通过感应器件接收到物体发射的红外辐射。
2. 光电转换:红外辐射进入探测器后,会与探测器材料中的特定元素相互作用。
这些元素会吸收红外辐射能量,使得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势产生变化。
3. 信号放大:探测器输出的微弱电信号经过放大电路的处理,以增强信号强度。
4. 信号处理:放大后的信号经过滤波和去噪等处理,以去除干扰和提高图像质量。
5. 图像显示:经过信号处理后的红外图像会传输到显示器上,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物体的红外辐射分布情况。
红外图像的原理基于物体发射红外辐射的特性,通过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信号处理后显示出来。
红外图像可以用于许多领域,如军事侦查、夜视设备、医学诊断等。
红外光谱图与构建方法
(μ为折合质量)
红外光谱图和构建
EV
(V1)h
2
hLEV Vh
当V1时
EV h2h
k
hc hc~2h
k
~ 1 k 2c
当k以N / cm为单位,以摩尔原子质量为时单位
~ 1302 k
实际上计算结果比实测值大(x:非谐振常数)
~ ~2 ~ x
红外光谱图和构建
例 某芳香族有机化合物的C-H键的伸缩振动出现在红外 光谱的3030cm-1处,求该C-H键的力常数
5.03 105 g s2 5.03 N cm 1 或
~ 1302
k
μ~ 2 12.01 008 3030 2
μ
k
13022
12.01 1.008
13022
5.03 N cm 1
红外光谱图和构建
(二)振动形式
• 伸缩振动
化学键两端的原于沿键轴方向作来回周期运动 对称伸缩振动s、非对称伸缩振动as 键长有变化,键角无变化。
A. C-H B. N-H C. P-H D. O-H
红外光谱图和构建
(四)特征区和指纹区
• 特征区
4000~1300cm-1是官能团伸缩振动出现的区域,对鉴定 官能团很有价值
• 指纹区
1300~400cm-1是单键振动和因弯曲振动产生的复杂光 谱区,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 的差异,对于区别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 1300~900cm-1单键和某些双键的伸缩振动 900~400cm-1 弯曲振动
νC=O
-1 (cm )
RCOOR 1735
RCOR 1715
红外光谱图和构建
RCOSR 1690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2、电子效应
a. 诱导效应
b. 诱导效应使基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
了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O 例: R C 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精选课件
O
RC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 推电子基,C=O电荷中心向O移动,C=O极性增强, 双键性降低,低频移动; • 吸电子基, C=O电荷中心向几何中心靠近, C=O极 性降低,双键性增强,高频移动。
vs (very strong), s (strong), m (medium), w (weak), vw (very weak), b (broad) , sh (sharp) 3 峰形:吸收峰的形状 (尖峰、宽峰、肩峰)
精选课件
1.峰位
分子内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只出现在红外光 波谱的一定范围,如:C=O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700 cm-1左右。
红外光谱
一、基本原理 二、红外光谱仪及样品制备技术 三、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 四、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五、红外谱图解析及应用
精选课件
一、 基本原理
1.1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波长 μ
波数(cm-1)
近红外 0.75—2.5
13300-4000
中红外 2.5-25
4000-400
峰的大约2倍处(实际比两倍低)。一般为弱吸收峰。 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在1715cm-1左右,在3400cm-1附近 倍频峰,通常与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重叠。
红外高光谱成像原理及数据处理
红外高光谱成像原理及数据处理
红外高光谱成像是一种结合了光谱技术和成像技术的
高级遥感方法,其原理主要基于不同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特性。
具体过程如下:
1. 红外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物质吸收、发射和散射红外光时,会根据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呈现出特征性的光谱响应。
这种光谱响应可以在红外波段内形成独特的“指纹”信息,从而反映物质的类型和状态。
2. 高光谱成像采集:
红外高光谱成像系统通过分光元件将接收到的红外辐
射分解为多个窄波段,并在每个波段上获取一幅图像。
由此获得的数据集包含了目标区域每个像素点的光谱
数据,形成了所谓的高光谱立方体(Hyperspectral Cube),即三维数据集(两个空间维度加一个光谱维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原始数据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步骤,如噪声去除、
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以提高数据质量和适用性。
利用各种光谱分析技术(如连续窗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匹配滤波器、混合像元分解等)提取和识别出图像中各部分的光谱特征,进而对地物进行分类和识别。
在环境监测、地质矿物勘探、农业资源调查等领域,可通过高光谱数据解析植被生长状况、土壤成分、环境污染程度等信息。
总之,红外高光谱成像通过记录并分析地物在众多连续且精细的红外波段上的反射或发射特性,实现对地表物质的精确探测和定量分析。
基于海天背景的红外图像生成方法
・ 使用 边界体 ・ 使模 型对象 实例化 ・ 运用 布告板技术 ・ 使用 F T格式文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2 开 发 软 件
2. uli n r a or 1M tge C e t
32红 外辐射 的建模 方法 . 通 过 Vg ea软件的基本模块 、 Sno 专用模 esr 块 以及 软件 自带 的 T MM 工具 和 MA T工 具对 目
3 红 外 图像 生成 方 法
31目标的几何建模 .
根据 实际应 用情 况 ,海天 背景 下 的 目标 主 要为导 弹、 飞机和舰船 。 为了在场景 中显示 目标
mo e ;t e ,t e TM M n AT o l n n o Vii n a d S n o W o k o u e n t e Ve a a e d l hn h ad M t o s a d Se s r so n e s r r s m d ls i h g r
将这 些图像与探测器 实拍 的海天背 景红外 图像 进行合 成,从 而实现 目标 与背 景红外 图 像 的快速 生成,提 高 了场 景 的可靠性。该 方 法对采 用 红外成像技 术 的武器 的测试和评
红外热成像仪的操作指南和图像处理技巧
红外热成像仪的操作指南和图像处理技巧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应用红外热学原理来检测和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
它通过接收并记录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将其转化为热像图,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热分布、发现异常温度区域,并在各种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在使用红外热成像仪之前,掌握一些操作指南和图像处理技巧是必要的。
一、操作指南1. 设备预热:红外热成像仪在使用之前需要预热一段时间,以使其达到稳定工作状态。
通常,预热时间为10到20分钟,具体时间会有所不同,请根据设备规格进行设定。
2. 距离和角度:在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一般来说,最佳观测距离为物体高度的3到5倍,最佳角度为与物体垂直推荐。
3. 背景校正:红外热成像仪测量的是物体的表面温度,而背景温度会对结果带来干扰。
在测量之前,应进行背景校正,即将红外热成像仪对准一个均匀温度的表面(如白墙),按下校正按钮进行背景校正。
4. 测量前准备:在进行测量之前,应尽量将被测物体的表面清洁,以减少外界的影响。
同时,需要了解被测物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如点测、线测、剖面测等)。
5. 动态测量:在某些情况下,需对物体进行动态测量,即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温度变化。
此时,应选择高帧率模式,以捕捉到物体运动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6. 图像保存和导出:在操作红外热成像仪时,及时保存图像十分重要。
一方面,可以记录测量结果,另一方面也能方便后续的图像处理。
红外热成像仪通常提供图像导出功能,可以将图像导出到电脑进行后续处理。
二、图像处理技巧1. 色彩调整:红外热成像仪所得到的热像图可能会因为环境和设备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色彩偏差。
在图像处理时,可以通过调整色彩平衡和色彩映射,将图像呈现出更加真实和清晰的色彩。
2. 温度范围设定:在处理图像时,可以设定一个温度范围,并将温度范围外的区域显示为黑色或白色,以突出显示感兴趣的温度区域,同时排除其他温度影响。
3. 温度差异增强:通过增强不同温度区域之间的对比度,可以更容易地观察到温度差异。
红外锁相原理
红外锁相原理
红外锁相原理主要应用于红外热成像无损检测技术中。
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被检物的不连续性缺陷对热传导性能的影响,使得物体表面温度不一致,即物体表面的局部区域产生温度梯度,导致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力发生差异。
借助红外热像仪探测被检物的辐射分布,通过形成的热像图序列就可推断出内部缺陷情况。
具体来说,对试件表面施加正弦规律变化的热波,在热波作用下,试件表面的温度信号也呈现正弦规律变化。
当热波遇到内部缺陷时会发生反射,反射的热波与入射热波进行叠加,会造成响应信号幅值和相位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通过红外热像仪被记录下来,通过对记录的序列热图像处理,得到相应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图像。
而相位图分析的是入射热波与反射热波之间的关系,因而相位图不受加热不均匀的影响。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红外锁相原理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论文,也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红外成像技术》课件
缺点
价格较高
红外成像技术设备较为昂贵,对于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人来 说可能难以承受。
环境温度影响
红外成像技术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果周围环境的 温度变化较大,可能会影响红外成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穿透能力有限
虽然红外线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和绕过障碍物的能力,但 是对于一些厚实的障碍物,如墙体或大型物体,红外成像 技术可能无法穿透或穿透效果较差。
未来红外成像将向高分辨 率和高帧率发展,以满足 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
智能化与自动化
红外成像技术将与人工智 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结合 ,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
未来展望
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红外成像将在更多 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如医疗、环保、安防等。Fra bibliotek更低的成本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普及,红外 成像技术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使其更
02
红外成像技术的原理
红外辐射的原理
01 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在760纳米至1毫 米之间,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02 辐射特性
红外辐射具有与可见光相似的直线传播、反射、 折射等特性,同时还有其独特的热效应。
03 辐射源
自然界中的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 生红外辐射。
红外探测器的原理
具有市场竞争力。
更高的性能
未来红外成像技术将具备更高的性能 ,如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噪声、更 强的抗干扰能力等。
与其他技术的融合
未来红外成像技术将与其他技术如光 学、雷达、可见光等融合,形成多模 态、多频谱的成像系统,以满足更复 杂的应用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领域
要点一
总结词
生成红外图像的原理和应用
生成红外图像的原理和应用红外图像生成原理红外图像的生成基于红外辐射的物理原理。
红外辐射是指位于可见光波长之外的电磁波辐射,其波长范围通常为0.75微米到1000微米。
红外辐射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来探测,然后转换为可见光图像。
红外图像的生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探测: 红外辐射首先被红外传感器探测到。
红外传感器通常采用半导体材料,如铟锗或硅,具有对红外辐射的敏感性。
2.转换: 探测到的红外辐射被红外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
传感器中的红外探测元件会感应到红外辐射并产生电流或电压信号。
3.放大: 接收到的微小电信号会被放大,以便更好地处理和分析。
放大电路可以将微弱的信号放大到适用于进一步处理的级别。
4.处理: 放大后的信号会被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处理过程中可以对信号进行滤波、增强和调整,以提高红外图像的质量和可视性。
5.可视化: 处理后的信号会被转换成可见光图像,通过显示设备或记录设备展示给用户。
常见的方式是将红外图像投射到屏幕上或通过打印输出。
红外图像的应用红外图像技术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红外图像应用:1.军事和安全领域:红外图像可用于夜视仪、热成像仪等装置中,帮助军事和安全人员在夜间或恶劣环境下进行监视和侦查。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物体的热量分布,帮助识别人员、车辆和其他热源。
2.建筑和能源领域:红外图像可以用于检测建筑物和设施中的能量损失、热桥和漏水问题。
通过检测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节约能源和减少损失。
3.医疗领域:红外图像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
例如,红外热像仪可以检测体表温度的变化,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医疗问题。
4.工业和制造领域:红外图像在工业检测和制造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设备和工艺中的温度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故障和问题,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5.环境监测和地质勘探:红外图像技术可用于环境监测和地质勘探,例如检测火山喷发、地质断层和地下水资源。
总之,红外图像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22
二、红外光谱的分区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基团频率出现的范围:4000 600 cm-1 可分为:4000-1300cm-1的高波数段官能团区,以及1300cm-1 以下的低波数段指纹区。
官能团区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位于该区, 分布较稀疏,容易分辨。
6
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透光率T%,横坐标为波长λ(m )或波数1/λ(cm-1) 可以用峰数,峰位,峰形,峰强来描述。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7
第一节 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一、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1)红外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能量相同。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耦合作用(偶极距有变化)。
5
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区别
1.光谱产生的机制不同
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价电子和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在电子能级
上的跃迁。
2. 研究对象不同
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的化合物;不饱合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具有 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
3.可分析的试样形式不同,使用范围不同
气、液、固均可,既可定性又可定量,非破坏性分析;既可定性又可 定量,有时是试样破坏性的。
12
/ cm1 1 1 k 1307 k'
2c
Ar
k单位:dyn·cm-1;k’单位:N·cm-1,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为双原子的原子质量折合质量: =m1·m2 /(m1+m2),
Ar为双原子的原子量的折合质量:Ar =M1·M2/ M1+M2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
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
红外图像的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研究LT摘要低信噪比红外图像中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技术是增加制导武器系统作用距离,加强系统防御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研究了红外序列图像中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技术,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目标检测、目标识别。
本文首先分析了红外图像的特点,简要介绍了图像增强的一些方法。
然后综合考虑系统的快速性及后续处理的需要,提出一种新的红外图像预处理方法。
该算法充分利用红外图像中噪声的随机性和目标运动的相关性的特点,采用灰度对比值分割出潜在目标图像区域,再对潜在目标区域进行图像增强。
本文遵从最简单的DBT(先检测后跟踪)检测算法的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基于帧间相关光流法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
实现了红外图像预处理与目标检测任务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下的统一,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的目标检测方法兼顾了快速性和稳健性。
在分析红外目标图像的基本特征和不变性特征及典型的红外目标识别方法后,针对红外图像的特点提出了一组新的特征量,并结合局部最亮点轮廓线的不变矩对红外目标进行了分类识别。
关键词: 红外图像,目标检测,识别技术ABSTRACTThe low signal-to-noise ratio in infrared image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hat increase the distance of the role of guided weapons systems, system defense capabil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rared image sequences in target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image preprocessing, target detection, target recognition.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rared imag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ome methods of image enhancement. And considering the need of fast and follow-up treatment, raised a new infrared image pre-processing methods. This algorithm takes advanta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ndom noise in the infrared image and the correlation of the target motion, using the gradation ratio divided potential target image region, then the potential target area for image enhancement.Design ideas in this article comply with the most simple of the dbt (after the first detection, tracking) detection algorithm, proposed an inter-frame correlation-based optical flow method of infrared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Infrared image pre-processing and target detection task in the framework of a complete unifi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both fast and robust.In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infrared target image and the invariant feature and typical infrared target recognition method for infrared image characteristics of a set amount of new features, combined with local highlight of the contour of the moment invariants of infrared target the classification.Keywords: infrared image, target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绪论 . (1)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3)2 红外图像的产生及特征 (4)2.1 红外图像的产生机理及特点 (4)2.2 红外图像直方图 (6)2.2.1 直方图的定义及特点 (7)2.2.2 红外图像直方图 (8)2.3 红外图像的对比度及分辨率 (9)2.4 红外图像的噪声分析 (9)3 红外目标检测技术 (10)3.1 红外序列图像运动目标检测的基本方法 (10)3.1.1连续帧间差分法 (10)3.1.2背景差分法 (11)3.1.3光流法 (12)3.2针对红外序列图像中运动小目标的检测算法 (14)3.2.1利用运动特征检测红外弱小目标的方法 (14)3.2.2基于移动式管道滤波的小目标检测方法 (15)3.2.3基于帧间相关性的红外序列图像弱小目标的检测方法 (15)3.3红外弱小目标检测技术 (16)3.4基于帧间相关光流法的红外目标检测方法 (17)4. 红外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19)4.1红外图像目标识别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9)4.2红外目标特征与分析 (20)4.2.1 图像识别系统 (23)4.3 模式特征识别254.3.1 不变量方法 (26)4.3.2 拓扑法识别 (27)4.4相关匹配法 (28)4.4.1相关匹配跟踪算法 (28)4.4.2特征匹配跟踪算法 (28)4.5 命中点选择研究294.6 决策函数305. 基于胡氏不变矩与几何特征的红外目标识别 (31)5.1 目标识别的概述 (31)5.2 图像特征提取 (33)5.2.1 胡氏不变矩 (33)5.2.2 几何特征 (34)5.3 基于胡氏不变矩与几何特征的红外目标识别 (35)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6.总结与展望 (37)6.1 总结 (37)6.2 展望 (38)参考文献 (40)致谢 (44)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红外热成像系统不仅能透过烟、尘、雾等障碍来探测目标,实现昼夜连续被动探测,而且可以观察目标细节,进一步识别、精确定位及跟踪目标。
红外图像拼接概述
红外图像拼接1 概述1.1意义图像拼接技术是基于获取图像场景的大小和成像器件的分辨率两者之间的矛盾上产生的。
当人们需要获取最大视野的图像时,就必须要调节成像器件的镜头焦距。
由于成像器件的分辨率是一定的,获得的视野越大分辨率越低,反之,分辨率越高则获得的视野也越小。
在人们既要求高分辨率又要求大视野的场景图像的需求下,图像拼接技术产生了。
随着图像拼接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计算机应用的不断发展,图像拼接技术日益成为图像处理的热点之一。
红外图像拼接技术就是保证分辨率不变,将两幅或者多幅小视野的场景图像拼接成一幅宽视野的无缝目标图像的过程。
拼接的过程不仅减少了图像间存在的冗余,而且宽视野的场景图像可以让观察者在稳定的图像分辨率下观察到更丰富的场景信息。
红外拼接技术可以应用于红外预警、周视扫描、目标识别和探视中。
1.2图像拼接流程图像拼接技术是将一组相互间具有重叠部分的图像序列进行空间匹配对准,经重采样融合后形成一幅包含各个图像序列信息的宽视角的、完整的、高清晰的无缝拼接图像技术。
图像拼接实质就是图像空间上的对齐、灰度上的融合。
一般来说,图像拼接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和图像合成。
其中图像配准是整个图像拼接的基础。
图像配准和图像合成是图像拼接的两大关键技术。
参考图拼接预处理待拼接图图像匹配和对齐图像融合和边界平滑目标图像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图像融合图1 图像拼接的基本流程图像预处理: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从而保证下一步图像配准的精度,包括对图像对比度拉伸、噪声点抑制(如直方图处理、图像的平滑滤波)等。
对于一些存在几何畸变的图像还要进行校正。
如果在图像质量不好的情况下直接进行图像拼接,容易造成误匹配。
在红外图像对比度特别低、噪声点多的情况,如果不进行预处理,可能提取不到足够的匹配点。
图像配准:目的是建立参考图像及待配准图像之间的匹配数学模型、完成图像空间上的对齐。
主要是将从不同传感器或者在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者多幅图像之间进行匹配和对其的过程。
4种红外图像生成方法
4种红外图像生成方法一种真正有趣的摄影形式,可以改变你的图像是红外线摄影。
这种形式的摄影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今天,你会发现如何制作自己的红外图像。
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有可能的,通过最小的,甚至根本没有额外的设备。
所以,继续阅读,找出你如何提高你的照片今天。
红外线在长时间曝光时效果很好,特别是在流动的水中。
1.红外滤光片的红外摄影对于拥有数码相机的摄影师来说,第一个也是最容易进入红外线摄影的方法是买一个过滤器。
过滤器是通过过滤除红外线以外的所有光来工作的。
这将导致红外图像呈现到您的相机传感器。
不完全解使用过滤器是进入这种类型摄影的最快途径,但也不是没有问题。
事实是,你的相机是为了抵抗红外光,这一事实有积极和消极的结果,你作为一个摄影师。
让我们来看看你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相机传感器-不同的照相机在使用滤光片的红外摄影时会工作得更好或更糟。
这可以归结为遮挡红外线的滤镜对你的相机感应器的影响有多强。
一个强大的过滤器将意味着你将需要更长的曝光,而且结果并不总是那么强。
•光泄漏-在需要长曝光的情况下,重要的是要覆盖相机的区域,以允许光线进入,当然,除了镜头之外。
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会发现光线泄漏,影响到你的图像的外部区域。
最明显的领域,需要覆盖在数码单反相机是取景器。
•照相机噪声-如果你的相机对红外线不敏感,你将有两个选择,两者都会导致数字噪声在你的形象上。
这些选择提高了ISO,允许较短的长曝光,或在灯泡模式下曝光几分钟。
在这张照片中,天空中的云层对于红外线非常有用。
还有很多绿叶进行光合作用。
需要长时间接触正如前面提到的,带有滤镜的红外摄影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但是这通常会增加你的图像。
你需要一个三脚架,一种远程触发快门的方法,你还需要盖好相机以防止光线泄漏。
使用长曝光通常是许多风景摄影师的选择,那么你会得到什么呢?如果你用移动的水或云拍摄任何地方,那么你就会长时间地拍摄它们的运动。
海岸线和海水有些不同,因为它会使水变平,这通常也是一种理想的效果。
基于可见光光谱图像的红外多光谱图像仿真生成
202
红外与激光工程
第 38 卷
概率统计生成技术和分形生成技术两种。 目前,地面 背景的真实建模技术主要是根据地面环境的数字高 程 模 型 (DEM)来 实 际 生 成 某 处 场 景 的 三 维 模 型 [5]; 另 外一种真实背景建模技术是通过对场景的可见光波 段的灰度图像进行分割,得到不同地物的几何轮廓分 布 ,作 为 下 一 步 计 算 的 背 景 模 型[6]。
式中:右边第一项为地表辐射经大气衰减后到达传感 器的光谱辐射亮度;第二项为大气的自身辐射作用影 响 ;ε(λ)为 地 表 材 质 的 热 辐 射 发 射 率 ;τ(λ) 为 大 气 的 光 谱透过率;LB (λ,T)为温度为 T 的黑体光谱辐射亮度:
LB
(λ,T)=
c1
5
π·λ
· exp[c2
1 /(λ·T)]-1
成像光谱仪是新一代光电成像仪器,获取的多光 谱、超光谱图像数据可以同时记录场景的空间几何信 息和每个像元对应地物的光谱信息, 实现了图谱合 一。 目前,工作于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机载、星载成 像光谱仪有几十台,此外还有许多其他方式工作的光 谱成像系统,可以提供从十几至上百波段的不同光谱 分辨率的光谱图像数据。 这种光谱图像的空间信息直 接构成了地面背景的空间几何模型,而每个像元的光 谱信息则可以通过和已知光谱数据库进行分析比对, 判断其所属材质类别,实现材质标记,这样就可以跨 越几何建模和地物标记之间的鸿沟。 同一物质的可见 光波段反射率和红外波段发射率都是其特有的属性, 通过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将材质标记后,在光谱数据库 完备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赋予其红外波段发射率,图2 (a)、 (b) 给 出 了 取 自 美 国 喷 气 推 进 实 验 室 (JPL) 的 ASTER 光 谱 数 据 库 的 4 种 物 质 的 可 见 光 波 段 反 射 率 和红外波段的发射率曲线。
FTIR红外光谱原理及图谱解析
红外光谱仪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构
红外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干涉仪、样品室、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 干涉仪是核心部件,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分别经过反射镜反射后再汇合产生
干涉现象。
工作原理
红外光谱仪采用傅里叶变换技术,通过对干涉图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红外光谱图。当样 品置于干涉仪中,红外光经过样品后,携带了样品的吸收信息。这些信息经过检测器接
FTIR红外光谱原理及图谱 解析
汇报人:XX
目录
•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 FTIR技术与应用 • 图谱解析方法与技巧 • 常见样品类型图谱解析举例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与故障排除 • 总结与展望
01
红外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定义与特点
定义
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IR)是研究物质在红外光区(波长 范围约为0.78-1000μm)的吸收和 发射特性的光谱学分支。
FTIR在各个领域应用现状
材料科学
用于研究材料的化学组成、晶体 结构、相变过程等,如无机材料 、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等。
环境科学
用于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样 品中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等。
01
化学领域
用于有机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等 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如官能 团识别、化学键类型判断等。
02
03
生物医学
用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 酸等)的结构分析、药物与生物 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等。
04
FTIR技术发展趋势
高分辨率技术
进一步提高FTIR光谱的分辨率,实现对复杂 样品更精细的分析。
多模态联用技术
借助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FTIR 光谱的自动解析和智能识别,提高分析速度
ir序列的成像原理
ir序列的成像原理
IR序列是指红外成像序列,在医学领域中常用于诊断关节和软组
织疾病。
其成像原理是利用红外光波能够穿透物体并产生不同能量的
反射、散射和吸收现象,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将体表热量分布显示为彩
色图像。
红外热成像仪是一种感光元件,可以检测红外辐射,产生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图像。
使用该设备时,将其指向需要成像的目标区域,
红外辐射会与目标体表相互作用,并被物体表面吸收或反射。
反射信
号会被红外热成像仪检测,并转化为不同温度值以生成彩色图像。
具
体地说,是将目标体表的温度信息转换成一定的灰度值或者彩色,形
成热图和色图。
然后通过软件处理,可以还原出目标区域的详细结构。
IR序列成像原理的优点在于其非接触性,制图过程中不会对生命
体造成任何伤害。
此外,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检测目标体的表面温度分
布情况,这对于诊断很有帮助,可以发现表层病变。
在临床使用中,
IR序列成像可以提供多种诊断信息,其中包括:如关节发热的炎症,
软组织受伤的程度和深度,软组织和骨骼肿瘤的位置和大小等。
总之,IR序列成像原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广泛,其通过探测目
标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来发现疾病、判断病情严重性的方法虽不具有高
度具体、精确和敏感性。
但其快捷、简便、适用范围广、无辐射、无
侵入性、图像直观,等优点也让它成为问题本质,有助于决策、检查、探究和解决疑难案例的有效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图像序列生成源程序
% 利用点扩散模型,生成红外图像序列,以供后继TBD检测使用% 采样时间
T = 1;
% 仿真结束时间(采样总帧数)
T_end = 30;
% 假定目标从某一特定帧开始出现,然后在另一特定帧消失
T_ap = 7;
T_dp = 23;
% 分辨单元数目
N_x = 256;% 横向分布单元数目
M_y = 256;% 纵向分布单元数目
% 分辨单元的宽度
Delta_X = 1;
Delta_Y = 1;
% 传感器的模糊参数值
SIGMA = 0.7;
% 系统状态转移矩阵
Phi = [1,T,0,0,0
0,1,0,0,0
0,0,1,T,0
0,0,0,1,0
0,0,0,0,1];
% 系统噪声协方差矩阵中的目标状态和灰度幅值噪声强度
q1 = 0.001;% 目标状态
q2 = 0.01;% 目标灰度值
% 系统噪声协方差矩阵
Q = [q1*T^3/3,q1*T^2/2,0,0,0
q1*T^2/2, q1*T, 0,0,0
0,0,q1*T^3/3,q1*T^2/2,0
0,0,q1*T^2/2, q1*T, 0
0,0,0,0,q2*T];
% 系统观测噪声
R = 3^2;
%*************************************
% 变量取值初始化过程
%*************************************
% 定义滤波初值
X = [4.2,0.45,7.2,0.25,20]';
% 观测值矩阵(以每个像素点为基准)
Measure_i = zeros(N_x,M_y);
% 保存全部帧的观测值
Measure = zeros(N_x,M_y,floor(T_end/T));
% 对状态进行迭代,并进行灰度图像显示
for k=1:T:T_end
% 初始化随机数发生器
randn('state',sum(100*clock));
%*****************************************
% 在T_ap之前,由于没有目标出现
%*****************************************
if (k < T_ap)
% 系统状态不发生变化,仅进行观测的更新
for i=1:N_x
for j = 1:M_y
Measure_i(i,j) = sqrt(R)*randn;
end
end
%*****************************************
% 在T_ap之后,目标已经出现
%*****************************************
else
if (k < T_dp)
% 目标尚未消失,观测中将带有目标信息,观测采用点扩散模型
% 1. 首先更新当前时刻的目标状态
w = sqrt(Q)*randn(5,1);
X = Phi*X + w;
% 2. 生成每个分辨单元中的观测值
for i=1:N_x
for j = 1:M_y
% 首先计算目标的点扩散效应
h = Delta_X*Delta_Y*X(5)/(2*pi*SIGMA^2)…
*exp(-((X(1)-i*Delta_X)^2+(X(3)-j*Delta_Y)^2)/(2*SIGMA^2));
% 叠加观测噪声
Measure_i(i,j) = h + sqrt(R)*randn;
end
end
else
% 目标已经消失,恢复到噪声观测
for i=1:N_x
for j = 1:M_y
Measure_i(i,j) = sqrt(R)*randn;end
end
end
end
% 保存当前帧的图像
Measure(:,:,k) = Measure_i(i,j);
% 显示图像(每隔5帧显示一次)
if (mod(k,5) == 0)
figure,imshow(Measure_i);
end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