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张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
后汉书·张衡传(范晔)阅读答案附翻译(2)3.A4.(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应召。
(共3分,句意通顺1分,奇累各1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
(共3分,句意通顺1分,慕徒各1分。
)(3)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实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来看,还不曾有这样(灵验)的仪器。
(共4分,句意通顺1分,验之以事合契未之有各1分。
)【解析】1.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D项,征:验证、证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
A.却:①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B.乃:①副词,可译为才;②副词,可译为竟然,却。
C.以:①②均为介词,可译为用、拿。
D.其:①代词,可译为它的;②人称代词,可译为他。
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13《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张衡传》翻译及扩展练习
地理学
• 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 ,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等。
记里鼓车
指南车
数学
• 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 》,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 466和3.1622之间。在1800多年 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 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
气象学
•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侯风 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 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
张 衡 传 ——训练翻译能力
如何翻译:
一,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指导理念)
二,留、增、删、调、换;(具体方法)
三,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大方向)
具体步骤:
一,先抓采分点(重要字词、句式); 二,以采分点串联整句。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 学这篇传记应抓住几个重点。 • 一是张衡的贡献。他发明了地动仪,早于 欧洲 1700多年。 • 二是他的家世。张衡出身官宦之家,却无 骄奢淫逸的恶习,这十分难能可贵。 • 三是他的学识。课文里短短几句话反映了 他的好学不倦和学识广博。 • 四是他的为人。“从容淡静”,意味深长。 • 五是他的处世。不好结交俗人,但又不自 傲。
文学
艺术
•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名的六 大画家之首,善画神兽。(东汉 六大画家:张衡、赵歧、刘褒、 蔡鱼、刘旦、杨鲁 。)
品读总结
致思文学、天文、物理、数学 、机械制造,制造了浑天仪、 地动仪,给后世留下了灿烂的 科学遗产。 张衡是一个如富兰克林一样的球 型人才,浑圆的,闪闪的球型!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 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初中语文文言文《张衡传》翻译与鉴赏
《张衡传》翻译与鉴赏一、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后汉书张衡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后汉书张衡传》含答案(2021春·贵州·高二统考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笨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节选自范哗《后汉书·张衡传》)4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公车特征拜.郎中拜:任命B.著.《灵宪》《算罔论》著:著作C.再转复为.太史令为:担任D.复造.候风地动仪造:制造43.下列句子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遂乃研核阴阳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C.未之有也D.果地震陇西4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妙尽璇机之.正B.张口承之.C.而蟾蜍衔之.D.验之.以事4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写张衡迁升为太史令及其在科学发明和著述两个方面的成就。
B.第三段记述地动仪制造时间、材质、大小、形状、内外结构和装饰。
C.第三段按“中”“傍”“外”“下”的顺序介绍地动仪的构造特点。
D.文章最后记述了地动仪的正式使用,但没有肯定地动仪的实用价值。
46.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传》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的阅读练习及答案《张衡传》的阅读练习及答案张衡传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员径八尺( )2.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3. 傍行八道( )4. 形似酒尊(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常从容淡静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古义:____________2. 举孝廉不行今义:不可以古义:____________3. 公车特征拜郎中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古义:____________4. 覆盖周密无际今义:周到细致古义:____________5. 振声激扬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古义:____________6. 寻其方面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古义:____________7. 衡下车,治威严今义:从车上下来古义: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观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启窗而观( )2. 制其牙机巧制( )履至尊而制六合(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 妙尽璇机之正(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 )参考答案一、1. “员”通“圆”;2. “禽”通“擒”;3. “傍”通“旁”;4. “尊”通“樽”。
二、1.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2. 没有去(应荐);3. 特地征召;4. 四周严密;5. 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6. 方向;7. 官吏初到任。
三、1. 考察、学习/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色,景致/看;2. 形制、构造/统治。
四、1.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2. 正,形容词用作名词,道理。
五、1. 被动句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去就任。
2. 状语后置句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地动仪)。
《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13《张衡传》原文及译文【1】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后汉书之张衡列传》完整版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
《张衡列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世为著姓。
祖父堪,蜀郡太守。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文多,故不载。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常耽好《玄经》,谓崔瑷曰:“吾观《太玄》,方知子云妙极道数,乃与《五经》相拟,非徒传记之属,使人难论阴阳之事,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
复二百岁,殆将终乎?所以作者之数,必显一世,常然之符也。
汉四百岁,《玄》其兴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琁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乃设客问,作《应闲》以见其志云:有闲余者曰:盖闻前哲首务,务于下学上达,佐国理民,有云为也。
朝有所闻,则夕行之,立功立事,式昭德音。
是故伊伊思使君为尧、舜,而民处唐、虞,彼岂虚言而已哉,必旌厥素尔。
咎单、巫咸,实守王家,申伯、樊仲,实干周邦,服衮而朝,介圭作瑞。
厥迹不朽,垂烈后昆,不亦丕欤!且学非以要利,而富贵萃之。
贵以行令,富以施惠,惠施令行,故《易》称以“大业”。
质以文美,实由华兴,器赖雕饰为好,人以舆服为荣。
吾子性德体道,笃信安仁,约已博艺,无坚不钻,以思世路,斯何远矣!曩滞日官,今又原之。
虽老氏曲全,进道若退,然行亦以需。
必也学非所用,术有所仰,故临川将济,而舟楫不存焉。
徒经思天衢,内昭独智,固合理民之式也?故尝见谤于鄙儒。
深厉浅揭,随时为义,曾何贪于支离,而习其孤技邪?参轮可使自转,木雕犹能独飞,已垂翅而还故栖,盍亦调其机而銛诸?昔有文王,自求多福。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曷若卑体屈己,美言以相克?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张衡传》阅读练习三篇
《张衡传》阅读练习三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
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
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
累迁掌朝大夫。
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
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
开皇中,拜开府。
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
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
”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
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
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
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
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留神,稍加折损。
”帝意甚不平。
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
”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而谒帝。
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
”衡复之榆林。
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
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
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
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
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
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B.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C.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D.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途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掾,佐助,后来成为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类似的还有参佐等。
范晔《张衡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冷静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常久,自贵爵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该。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公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点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历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祥无际。
若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所以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多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此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认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庄严,整法度。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寂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0.以下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同样的一组是( 3 分)A.①衡因上疏陈事②因来宾至蔺相如朗赔罪B.①遂乃研核阴阳②乃幽武于大窖中C.①宦官惧其毁己②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D.①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1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高中语文 张衡传原文翻译一句一翻译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及注释译文,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
《张衡传》答案
《张衡传》答案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属.(zhŭ)文2、邓骘.(zhì)3、逾侈.(chĭ)4、璇.(xuán)玑5、驿.(yì)站 6、河间相.(xiàng)7、骸.(hái)骨8、蟾.(chán)蜍.(chú)9、帷.(wéi)幄.(wò)10、阉.(yān)竖二、解释加点的词语:1、衡少善属.文(连缀)2、衡下车,治.威严(治理)3、连辟.公府(征召)4、称.为政理(赞颂)5、牙机巧制.(形制,构造)6、视事..(典章法制)8、征拜...三年(指官员到职工作)7、不遵典宪尚书(授予官职)9、因以讽谏..(用委婉的言辞进谏)10、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用心思)11、诡对..而出(不用实话对答)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同(擒),捕捉。
2、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同(樽),酒器。
3、员径八尺(员)同(圆),圆径:直径。
4、傍行八道(傍)同(旁),旁边、周围。
5、尊则振龙(振)同(震),震动。
四、解释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职)今义:(不允许)2、衡下车..古义:(官员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3、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五、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意义和用法: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意动用法。
以……为奇)2、时政事渐损(时,名—状,当时)3、皆共目之(目,名—动,瞪)4、时国王骄奢(时,名—状,当时)六、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省略句)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倒装句,宾语前置)3、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4、游于三辅(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5、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七、归纳下列多义词的义项:1、为再迁为太史令(动词,担任)阉竖恐终为其患(动词,是,成为)又多豪右,共为(动词,做,干)2、以以精铜铸成(介词,用)以为吉凶倚伏(“以”“为”合用,认为)以宣寄情志(连词,表目的,用来)3、乃十年乃成(才)乃知震之所在(就)4、特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地)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只,只是)八、文学常识:1、《两都赋》的作者是东汉代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东汉代张衡,《三都赋》的作者是晋代左思。
《张衡传》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衡传》原文、译文及赏析《张衡传》是南北朝诗人范晔所作,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衡传》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张衡传南北朝: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挖空练习、翻译及拓展阅读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拓展阅读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
张衡传阅读理解答案
张衡传阅读理解答案张衡传阅读答案张衡传阅读答案张衡传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接交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籇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
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馋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阅读习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属:写,撰写B.遂通五经,贯六义贯:贯通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打算D.安帝雅闻衡善术雅:平常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大邓骘奇其才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C.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D.宦官恐其毁己,皆共目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B.举孝廉不行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伺者因此觉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入京师,观太学因以讽谏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衡乃诡对而出C.因以讽谏以精铜铸成D.下有蟾蜍,张口承之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5.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B.饰以籇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 D.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阅读参考答案:1.C2.B3.A4.D5.A 张衡传翻译: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传题目及答案
张衡传题目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张衡传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舍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成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问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衡少善属文连缀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兆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D.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使眼色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阳嘉:汉顺帝年号。
张衡传带答案
6.翻译“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___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 被征召做官但是不去赴任应该怎么表达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 8. 公府_____三公的公署。 9.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10.莫不逾侈 __________ 没有谁不过着非常奢侈的生活
徙:迁升,提拔。 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辄:就
25.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 央凸起。 26.隆准 准,鼻也。高鼻梁 蜂,一作 ‘隆’ 27.形似酒尊,尊:通“樽”,古代酒器 28.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特殊句式加 翻译)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介宾后置。 篆文,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 的一种书体
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 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 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 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 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 四书: •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六经:
• 《诗》、《书》、《礼》、《易》、《乐》、
《春秋》
• 六艺(技能): • 礼、乐、射、御、书、术 • 六义: • 风、雅、颂、赋、比、兴
记里鼓车
张衡(78——139)东汉著名 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字平子,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 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 都颇有建树。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 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如此全面 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docx
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鹭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衡传张衡字平子, 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赊,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赊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文言文阅读答案张衡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孝廉不行不行:不同意B.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特地征召C.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官吏初到任D.视事三年视事:官员到职工作1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
及为侍中,上疏请得专事东观,收捡遗文,毕力补缀。
又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与典籍不合者十余事。
又以为王莽本传但应载篡事而已,至于编年月,纪灾祥,宜为元后本纪。
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B.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C.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D.又更始居位/人无异望/光武初为其将/然后即真/宜以更始之号建于光武之初/书数上/竟不听/及后之著述/多不详典/时人追恨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于三辅”意为在三辅一带游学。
“游”与“观太学”的“观”意思一样。
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B.“举孝廉不行”意为张衡被举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
汉朝由各地学校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C.“阳嘉元年”中的“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文中的“永和”“永初”也是汉代帝王的年号,用以纪年。
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纪年方法。
D.“上书乞骸骨”意思是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
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衡为人谦虚,洁身自守,辞谢了多次征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
B.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及制作过程的精细、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说明介绍。
C.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张衡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他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
D.最后一段是补叙的内容,其中说到张衡分条上奏指出司马迁、班固所写的有十几件事与典籍不相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5分)(2)上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
(5分)【参考答案】4.D(A项“异/望”“多/不”断句不当;B项“将/然”“建/于”断句不当;C项“为/其”“数/上”断句不当)5.B(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6.B(没有介绍“制作过程”,更没有介绍“制作过程的精细”)7.(10分)(1)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他担任太史令。
(5分。
句意正确,译文通顺2分;关键词语一个1分,共3分。
关键词语:雅,特征,拜)(2)上书朝廷请求让张衡参与讨论著述之事,不巧这二人一齐辞世,因而张衡常常感慨叹息,希望最终能够完成这件事。
(5分。
句意正确,译文通顺2分;关键词语一个1分,共3分。
关键词语:参论,并卒,终成)【参考译文】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
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
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
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永初年间,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騊駼等人在洛阳南宫东观从事著述工作,修撰集录《汉记》,据此来制定汉代的礼仪制度,上书朝廷请求让张衡参与讨论著述之事,不巧这二人一齐辞世,因而张衡常常感慨叹息,希望最终能够完成这件事。
等到他担任侍中的时候,上疏皇帝请求能够专门在东观行事,收集并查看前代留下的条文制度,尽全力来修补完善。
又分条上奏陈述司马迁、班固所叙说与典籍不相符合的十多处事项。
又认为“王莽本传”中应该只记载篡位事件就足够了,至于按年月顺序编排史实,记录吉凶灾变,应该放置到“元后本纪”之中。
再者更始帝(刘玄)身居帝位,众人并没有谋叛的意图,光武皇帝当初是他的部将,在此基础上后来登上了皇帝位,所以应该将更始年号作为光武年号的开端。
奏书多次上呈,始终不被朝廷所采纳。
到了后来著述的时候,都不了解典据所在,当时的人们追溯都感到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