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
晋代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晋代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晋代祖逖和刘琨是两位历史上的名将,他们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
祖逖,字平叔,是晋武帝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战功卓著,曾多次征讨北方胡族,并打败了草原上的匈奴势力。
他虽然在战场上十分勇猛,但平日里却非常谦恭有礼,与人交往十分和蔼。
刘琨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大将,字元海,他是前燕军阀慕容冲的亲信,曾任北方豪族柔然的军师,后来投效东晋,担任凉州刺史,维护当地的稳定和安宁。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始于祖逖受到北方柔然族的攻击。
这时,刘琨率军千里赶来,与祖逖一同抵御外敌。
他们在战场上互相支援,将曾经凶悍的柔然大军击溃。
祖逖和刘琨两人的战绩,为整个中原带来了安宁,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评价。
随后,刘琨被任命为凉州刺史,与祖逖的战友杜弘、陈宝四人一同协助他管理当地。
祖逖则回到洛阳,担任都督河东、河内之职,为晋朝的边防稳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尽管祖逖和刘琨并未同时作战,但他们却一同为晋朝的安宁和稳定付出了良多心血。
他们不仅战功赫赫,而且为人正直,深受人们的敬佩。
他们的故事,刻画了中原和北方地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琨最优秀的诗
刘琨最优秀的诗重赠卢谌【作者】刘琨【朝代】魏晋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答卢谌诗【作者】刘琨【朝代】魏晋厄运初遘。
阳爻在六。
干象栋倾。
坤仪舟覆。
横厉纠纷。
群妖竞逐。
火燎神州。
洪流华域。
彼黍离离。
彼稷育育。
哀我皇晋。
痛心在目。
天地无心。
万物同涂。
祸淫莫验。
福善则虚。
逆有全邑。
义无完都。
英蘂夏落。
毒卉冬敷。
如彼龟玉。
韫椟毁诸。
刍狗之谈。
其最得乎。
咨余软弱。
弗克负荷。
愆衅仍彰。
荣宠屡加。
威之不建。
祸延凶播。
忠陨于国。
孝愆于家。
斯罪之积。
如彼山河。
斯衅之深。
终莫能磨。
郁穆旧姻。
嬿婉新婚。
不虑其败。
唯义是敦。
裹粮携弱。
匍匐星奔。
未辍尔驾。
已隳我门。
二族偕覆。
三孽并根。
长惭旧孤。
永负冤魂。
亭亭孤干。
独生无伴。
绿叶繁缛。
柔条修罕。
朝采尔实。
夕捋尔竿。
竿翠丰寻。
逸珠盈椀。
实消我忧。
忧急用缓。
逝将去矣。
庭虚情满。
虚满伊何。
兰桂移植。
茂彼春林。
瘁此秋棘。
有鸟翻飞。
不遑休息。
匪桐不栖。
匪竹不食。
永戢东羽。
翰抚西翼。
我之敬之。
废欢辍职。
音以赏奏。
味以殊珍。
文以明言。
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
四美不臻。
澄醪覆觞。
丝竹生尘。
素卷莫启。
幄无谈宾。
既孤我德。
又阙我邻。
光光叚生。
出幽迁乔。
资忠履信。
武烈文昭。
旌弓骍骍。
舆马翘翘。
乃奋长縻。
是辔是镳。
何以赠之。
竭心公朝。
何以叙怀。
引领长谣。
扶风歌【作者】刘琨【朝代】魏晋南山石嵬嵬。
松柏何离离。
上枝拂青云。
中心十数围。
洛阳发中梁。
松树窃自悲。
斧锯截是松。
松树东西摧。
特作四轮车。
载至洛阳宫。
观者莫不叹。
问是何山材。
谁能刻镂此。
公输与鲁班。
被之用丹漆。
熏用苏合香。
本自南山松。
刘琨祖逖的主要事例
刘琨祖逖的主要事例刘琨和祖逖是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贡献的两位将领,他们的事迹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他们的主要事例,以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方式。
刘琨(221年-260年),字元甫,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是曹魏末年关中地区的重要地方官员。
在他年轻时,曾效力于处于混乱时期的董卓势力,后来转向袁绍势力。
他在各方势力的纷争中保持着独立的立场,保卫并巩固了关中地区的统治,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琨的主要事例之一是他在守护关中地区方面的卓越表现。
他不仅领导军队成功击退各方势力的进攻,还重振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经济。
他积极推动农田开垦、设立水利工程,使人民生活稳定,并为曹魏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持。
刘琨的另一个重要事例是他在对外交往中的出色处理能力。
他善于与各种势力建立联系,与西羌、胡族等民族建立了友好关系,维护了西北边疆的稳定。
他还与当时的关中地区族群进行和解,建立了殷实的民主团结,使得人民的生活得以恢复和发展。
祖逖(215年-280年),字公煌,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将领,出生在西南边疆豪族家庭。
他是刘备的重要帮手,也是曹魏时期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将领之一。
他勇猛果敢、威震敌国,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
祖逖的主要事例之一是他在与蜀汉的战争中的杰出表现。
他率领大军多次击败蜀汉军队,收复了失地,并恢复了被蜀汉控制的边境地区的安全。
他在军事战略上善于运用兵力,懂得抓住敌军弱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赢得了许多战役的胜利。
祖逖的另一个重要事例是他在巩固曹魏统治中的积极努力。
他积极推动边境地区的开发与治理,委任能干的官员,加强军事管理和防御能力。
他还注重民生,提倡农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并通过减轻税赋等政策,使人民得以渡过困境,同时提高了人民对曹魏的支持度。
刘琨和祖逖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指导意义。
他们以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才能,保卫了国家的安全,恢复了人民的生活,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琨的成语故事
刘琨的成语故事哎,大伙儿,今儿咱们聊聊刘琨,这位老兄可是历史长河里头一颗耀眼的星星,他的故事啊,比那夜空里的星星还闪亮,特别是他那些成语故事,简直就是咱们中华文化里头的瑰宝,听着就带劲儿!刘琨啊,那时候可是个文武双全的主儿,既能舞文弄墨,又能上阵杀敌。
他的故事里头,最让我心潮澎湃的就是“闻鸡起舞”这一出了。
想当初,刘琨跟他的好朋友祖逖,俩人那叫一个志同道合,都想着报效国家,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那时候,天下还不太平,俩人心里头那个急啊,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
于是呢,他们就想了个法子,每天天还没亮,只要公鸡一打鸣,俩人就立马起床,开始练剑、读书,那劲头,比那公鸡打鸣还勤快呢!这“闻鸡起舞”啊,后来就成了咱们嘴里常说的一个成语,意思就是说,人要有志气,要勤奋,别老是赖床睡懒觉,得趁着年轻,多努力,多奋斗。
每次我早上起不来床的时候,我妈就会在我耳边念叨:“你看看人家刘琨和祖逖,闻鸡起舞,你呢?太阳晒屁股了还不动弹!”嘿,这么一说,我还真能蹦跶起来,感觉自己也像是能跟古人比肩似的。
除了“闻鸡起舞”,刘琨还有个成语故事也特别有意思,那就是“枕戈待旦”。
这词儿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说的是刘琨在打仗的时候,为了时刻保持警惕,晚上睡觉都不安稳,得把兵器放在枕头旁边,随时准备起来战斗。
这种精神头儿,简直就是咱们现代人说的“随时待命”,但刘琨那会儿可是真枪实弹的,一不小心就得脑袋搬家。
这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决心,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说起来,刘琨的这些成语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迹,更是咱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写照。
每次想到这些故事,我就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好像自己也能像刘琨那样,为了梦想,为了国家,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所以啊,朋友们,咱们在生活中,也要像刘琨那样,有点志气,有点担当。
别老是抱怨这抱怨那的,得行动起来,用咱们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天道酬勤”,只要咱们肯努力,肯奋斗,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祖逖刘琨主要事例简写
祖逖刘琨主要事例简写
刘琨与祖逖,二人都是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中刘琨还是政治家、文学家与音乐家。
他们俩为准备抵抗五胡入侵华夏,共同创造了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后来两人奔赴不同的杀敌战场,成长为勇敢反击五胡乱华的坚强战士,最后共同唱响了悲壮的战歌。
为备战共同闻鸡起舞
刘琨与祖逖,生活在匈奴贵族横行北方、西晋王朝面临崩溃的时候,即"五胡乱华"之际。
年轻时,两人就是要好的朋友,当时他们一起在司州(今洛阳东北)做主簿,负责掌管文书、办理事务。
晚上,两人同床共枕,还常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更半夜,共同为祖国的前程担忧。
一天夜里,他们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鸡叫的声音,把祖逖吵醒了。
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
祖逖不想睡了,他用脚踢踢刘琨。
刘琨醒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可不是坏声音呀。
它在催我们起床了。
"
于是,两人高高兴兴地起来,拿下壁上挂的剑,走出屋子,在微弱的晨光下舞起剑来。
就这样他们一起天天苦练武艺,研究兵法,终于成为有名的将军。
这就是"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祖逖,字季明,北魏末年军事将领,历经战乱,以忠勇著称。
刘琨,字景素,东晋末年名将,以谋略卓越而闻名于世。
他们两人在乱世中相遇,展开了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
祖逖出生在北魏末年,家境贫寒,然而他自幼聪颖勇敢,立志报效国家。
他年少时就立下军功,被封为骠骑将军,成为北魏朝廷的重要将领。
刘琨则出身世家,家族世代都是军人,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深得父亲的器重。
刘琨机智过人,善于用兵,很快成为东晋朝廷的重要将领。
两人在乱世中相遇,最初是因为一次战役而结识。
当时北魏与东晋交战,祖逖和刘琨率领各自的部队在战场上相遇。
由于双方实力相当,战况陷入僵持。
在这场战役中,祖逖和刘琨展现出了各自的军事才能,他们都是不可小视的对手。
然而,正是在这次战役中,两人开始了解彼此,互相敬重起来。
随着战争的进行,祖逖和刘琨的部队多次遭遇,彼此之间的交锋也变得频繁起来。
然而,在这过程中,两人却逐渐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敌手,而是开始尊重对方的能力和勇气。
在一次交锋中,祖逖受伤,刘琨得知后亲自前来探望,这让祖逖对刘琨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逐渐平息,北魏和东晋之间达成了一些协议,祖逖和刘琨的部队也不再交战。
然而,两人之间的交情却愈发深厚起来。
他们开始经常互相往来,交流军事经验,讨论国家大计,甚至私下里也成了知心的朋友。
最终,北魏和东晋之间达成了和平协议,战争彻底结束。
祖逖和刘琨也因此成为了乱世中少有的友谊。
他们在和平时期继续保持着联系,互相支持,共同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祖逖和刘琨的故事,是乱世中的一抹亮色。
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仅成为了军事上的佼佼者,更成为了友谊的典范。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勇敢和友情的真谛,留下了永恒的传奇。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一笔。
【名人故事】刘琨的故事
【名人故事】刘琨的故事
刘琨的故事
闻鸡起舞的故事
刘琨与祖逖一起担任司州主簿时,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都
有着建功立业,成为栋梁之才的远大理想。
一次半夜,祖逖听到鸡叫,叫醒刘琨道:“此
非恶声也。
”意思是,这是老天在激励我们上进,于是与刘琨到屋外舞剑练武。
吹笳退敌的故事
刘琨善吹胡笳。
曾有数万匈奴兵围困晋阳。
刘琨见势不妙,如与敌军硬拼,必然兵败
城破,于是一面严密防守,一面修书请求援军。
过了七天援军还未到,城内粮草不济、兵
士恐慌万状。
刘琨登上城楼,俯眺城外敌营,冥思苦想对策。
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
故事,于是下令会吹卷叶胡笳的军士全部到帐下报到,很快组成了一个胡笳乐队,朝着敌
营那边吹起了《胡笳五弄》。
他们吹得既哀伤、又凄婉,匈奴兵听了军心骚动。
半夜时分,再次吹起这支乐曲,匈奴兵怀念家乡,皆泣泪而回。
桓温自恋的故事
大司马桓温,自认为雄姿英发,是司马懿、刘琨一类的人物,却被人比作大将军王敦,因此很不高兴。
桓温北伐归来,带回来一个老婢女。
这老婢曾是刘琨的家伎。
老婢一见桓温,便潸然泪下道:“公甚似刘司空。
”桓温大喜,整冠问哪里像。
老婢答道:“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雌。
”桓温大为扫兴,
抑郁了好几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刘琨《重赠卢谌》全诗意思翻译及赏析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译文] 怎么会想到经过千锤百炼的坚刚之物,竟会变成可以绕在指上的柔软的东西。
[出自] 晋朝刘琨《重赠卢谌》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中夜抚枕叹,相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注释:卢谌(chén) 曾为刘琨主簿,转从事中郎,后为段匹磾别驾,与刘琨有诗歌赠答。
刘琨被段匹磾所拘后,自知必死,曾写诗激励卢谌。
然而,卢谌的答诗并未体会刘琨的诗意,只以普通之词酬和。
于是,刘琨再以诗赠之。
诗中抒发了自己为国出力的志愿和事业经受挫折、抱负无法施展的悲哀。
悬壁:用悬黎(美玉名)做成的壁。
壁是平圆形而中间有孔的玉。
荆山璆(qiú):春秋时楚人卞和曾在荆山得璞玉,世称和氏壁。
璆,美玉。
以上两句用玉比喻卢谌的才质之美。
惟:思。
太公望:姜尚。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姜尚隐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出猎时遇到他,非常高兴,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因以太公望为号。
叟:老头。
邓生:邓禹。
东汉人,他听说刘秀安抚河北,从南阳北渡黄河到邺城投奔刘秀。
感激:感奋激动。
白登:山名,在今大同东。
曲逆:汉陈平封曲逆侯。
《史记·陈丞相世家》载,刘邦曾被匈奴围于白登山七天七夜,幸得陈平用奇计解围。
鸿门:地名,在今陕西临潼东。
赖:依靠。
留侯:汉张良封留侯。
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范增想在席中让项庄舞剑时借机杀害刘邦,幸亏张良事先谋划防备,使项庄不得下手,刘邦才得以脱险(见《史记·项羽本纪》) 。
刘琨著名诗句
刘琨著名诗句【正文】重赠卢谌诗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
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仇。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
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
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
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赏析】这是刘琨传世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一篇,也被后世认为是刘琨一生中的绝笔。
此诗颇具清刚之气,雄盖当世。
这是和卢谌的最后一次赠答,卢谌答曰“谁言日向暮?桑榆犹启晨。
谁言繁英实?振藻耀芳春。
百炼或致曲,绕指所以伸。
”皆为呼应刘琨之句,答其意也。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起首二句,即以璆和璧来比比喻卢谌才质之美,赞誉其才华,立定本篇主旨。
悬璧,是美玉名。
荆山璆(读音为 qiú),是产自荆山的美玉。
“惟彼太公望”至“想与数子游”这十二句,历引昔贤,为卢谌树立榜样,言才质美者固当有为如此,想与之游,即是期冀卢谌能继续努力,同建功业。
太公指姜太公,垂钓于渭滨与周文王相遇的典故。
邓生是指光武帝大将邓禹,闻及刘秀在河北,不远千里北渡追至邺城投奔。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这两句是讲汉高祖刘邦所效力的陈平和张良。
陈平曾被封为曲逆侯,白登被匈奴围困七日,用陈平奇计解围。
曲逆(读音为yù),今河北保定顺平县东。
刘邦在鸿门宴以张良与项伯之故得解归,张良后被刘邦封为留侯。
晋文公重耳在最危难时,从者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此五人贤能而有大功,后世称为五贤。
小白相射钩,是指齐桓公小白听从鲍叔牙之劝不计前嫌以管仲为相,管仲曾在公子纠手下效力,齐国公子纠与小白争夺王位时,管仲设伏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
二伯是指晋文公和齐桓公之兴隆崇高,是他们超出了朋党和仇敌的格局境界,唯才是举,不问朋仇。
这些贤达之人,都是能力强大,策略雄伟,辅佐帝王取得成就,稳定乱局,所以自己总是在中夜抚枕,仰慕这些先贤,想与之共游。
晋朝政治家刘琨的生平简介
晋朝政治家刘琨的生平简介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晋朝政治家刘琨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刘琨字越石,是中山国魏昌县人,汉朝的时候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祖父刘迈有经国济世之才,当过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父亲刘蕃,为人清高简约,性格恬淡,位至光禄大夫。
刘琨擅长诗词歌赋,在当时也是十分的有名气。
当时征虏将军石崇在河南金谷涧中有座别墅,别墅修筑的是十分的富丽堂皇。
他们还常常招致四方文人雅士,来别墅做诗词歌赋,大家互相鉴赏。
刘琨当时就参预其间,他的诗歌和文章被大家一直认为是很不错的作品。
贾谧在执掌朝政大权的时候,京城中的人没有一个不费尽心去奉承结交的。
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这些人,都贬低自己的文才撇下尊严去侍奉贾谧,刘琨兄弟也在奉承贾谧的人之中,号称“金谷二十四友”。
刘琨从小就胸怀大志,有纵横天下的才能,善于结交才能比自己强的人,但又喜欢说吹牛。
他和范阳祖逖是朋友,听说祖逖被朝廷任用了,就在给亲友的书信上写道:“我每天枕着武器等待天明,从小立志要剿灭叛贼,常常担心祖逖赶到了我前面。
”他这种昂扬的意气和自信就是这样。
有一次在晋阳的时候,刘琨曾被胡人的骑兵包围,困在城中无计可施。
等到晚上的时候琨就乘着月色登上城楼,不由的舒声清啸,城下敌人听到刘琨的啸声后,都觉得他很无助凄凉,对他长吁短叹。
半夜的时候刘琨又吹奏胡笳,敌人听到无不泪流满面,有思家的感觉。
天亮的时候又再次吹奏,敌军就撤走了。
刘琨诗词刘琨虽然诗词仅存三首,却与因《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的左思齐名。
刘琨善长文学,精通音律,有音乐癖,曾有“一曲胡笳救孤城”的典故。
刘琨他临死前的名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流传千古。
此句诗词出自《重赠卢谌》。
此诗歌采用以实带虚的手法,听着诗的口气是直抒胸臆,但暗中又有照应着“赠卢”,在吐露心扉的同时又有对友人的劝勉,责备自己劝说被人,句句双关。
刘琨传翻译赏析_刘琨传阅读答案的意思
刘琨传翻译赏析_刘琨传阅读答案的意思刘琨字越石,中山国魏昌县人,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祖父刘迈,有经国济世之才,任过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父亲刘蕃,为人清高简约,性格恬淡,位至光禄大夫。
刘琨年少时便得到时议好评,称为俊杰,他和范阳人祖逖都有雄豪之名。
年方二十六岁,就任司隶从事。
当时征虏将军石崇在河南金谷涧中有座别墅,富丽堂皇无与伦比,常常招致四方文人雅士,来此吟诗作赋。
刘琨当时就参预其间,其诗歌文章为大家所推许。
秘书监贾谧执掌朝政大权,京师之人无不尽力奉迎倾心结交。
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这些人,都以各自的文才降格屈尊侍奉贾谧,刘琨兄弟也置身于其中,号称“二十四友”。
太尉高密王司马泰将刘琨辟为掾,屡迁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等职。
赵王司马伦执政,以刘琨为记室督,再转为从事中郎。
司马伦之子司马罶,是刘琨的姐夫,因此刘琨父子兄弟都受到司马伦的重用。
司马伦篡位时,立司马罶为皇太子,刘琨则任司马罶的詹事。
当齐王司马礒、河间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一起起兵讨伐司马伦时,司马伦以刘琨为冠军、假节,与孙秀的儿子孙会同率宿卫兵三万来抵挡成都王司马颖的军队。
两军战于黄桥,刘琨大败而退,烧毁黄桥以自保。
到齐王司马礒入朝辅政时,因刘琨父兄都有极高的声望,特别的予以宽恕,拜刘琨之兄刘舆为中书郎,刘琨为尚书左丞,后转司徒左长史。
司马羉失败后,范阳王司马羉镇守许昌,又让刘琨在他部下任司马。
晋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司马越谋划迎惠帝,以控制朝政,任命刘琨的父亲刘蕃为淮北护军、豫州刺史。
刘乔向许昌的范阳王司马羉发起攻击,刘琨和汝南太守杜育等人领兵前去救援,还未赶到,司马羉已经被打败,刘琨和司马羉一起出奔河北,刘琨父母于是都成了刘乔的俘虏。
刘琨在河北劝说冀州刺史温羡,使温羡将刺史之位让给司马羉。
司马羉得到冀州刺史的职位后,派刘琨前往幽州,向王浚请求支援,得到了王浚的精锐骑兵八百人,就和司马羉一起渡过黄河,在廪丘打败了东平王司马懋,向南推进赶走了刘乔,营救出了被俘的父母。
刘琨虽隔阂寇戎文言文赏析
刘琨虽隔阂寇戎文言文赏析摘要:一、引言二、刘琨的生平和事迹三、刘琨的诗作特点四、刘琨隔阂寇戎文言文赏析五、文章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分析六、结语正文:【引言】刘琨,字越石,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杰出表现,而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特别是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围绕刘琨的生平和事迹,对他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特别是《隔阂寇戎》这首诗,探讨其内涵及价值。
【刘琨的生平和事迹】刘琨出生于公元271年,出身于当时的世家大族。
他年轻时便显示出过人的文学才华,后来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曾历任晋朝的司空、尚书令、都督陕西诸军事等要职,为保卫国家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晋愍帝被害,晋朝灭亡。
刘琨便开始了一段抗击敌军、捍卫国家的艰苦历程。
【刘琨的诗作特点】刘琨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的诗歌多以抒发壮志凌云、忧国忧民的情感为主题,文字激昂,意境高远。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同时,他的诗歌还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也从未放弃对国家的拯救。
【刘琨隔阂寇戎文言文赏析】《隔阂寇戎》是刘琨的一首描绘战场景象的诗作。
诗中写道:“隔阂寇戎,跋涉千里。
驱马悠悠,忽逢敌骑。
”这里的“寇戎”指的是入侵的敌军,诗人在千里之外就能感受到敌人的压迫。
诗中通过对战场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戍卫国家的决心。
“雄剑奋击,寒风肃杀。
敌人败走,尸骸相藉。
”这两句诗则表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壮丽景象。
刘琨以雄浑的笔力,描绘出战士们挥舞着锋利的剑,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
诗句中的“寒风肃杀”,既暗示了战场的恶劣环境,也表达了戍卫国家的决心。
“尸骸相藉”四个字,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
在战场上,生死离别,家破人亡。
然而,戍卫国家的战士们却毫不犹豫地投身这场战争,为了国家的安宁,他们甘愿付出生命的代价。
刘琨《劝进表》原文及译文
刘琨《劝进表》原文及译文刘琨的《劝进表》原文如下:建兴五年三月癸未朔十八日辛丑,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河北并冀幽三州诸军事、领护军匈奴中郎将、司空、并州刺史、广武侯臣琨,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州诸军事、抚军大将军、冀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臣磾,顿首死罪,上书。
臣琨臣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
圣帝明王鉴其若此,知天地不可以乏飨,故屈其身以奉之;知黎元不可以无主,故不得已而临之。
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
所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臣琨臣磾,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伏惟高祖宣皇帝肇基景命,世祖武皇帝遂造区夏,三叶重光,四圣继轨,惠泽侔于有虞,卜年过于周氏。
自元康以来,艰祸繁兴,永嘉之际,氛厉弥昏,宸极失御,登遐丑裔,国家之危,有若缀旒。
赖先后之德,宗庙之灵,皇帝嗣建,旧物克甄,诞授钦明,服膺聪哲,玉质幼彰,金声夙振,冢宰摄其纲,百辟辅其治,四海想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不图天不悔祸,大灾荐臻,国未忘难,寇害寻兴。
《劝进表》的译文如下:建兴五年三月癸未朔十八日辛丑,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河北并冀幽三州诸军事、领护军匈奴中郎将、司空、并州刺史、广武侯刘琨,使持节侍中都督冀州诸军事、抚军大将军、冀州刺史、左贤王、渤海公段磾,叩头触死罪,上书朝廷。
我们刘琨、段磾,叩头触死罪,谨上书以闻朝廷。
我们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树立君主,以顺应乾坤,为的是治理天下。
圣明的帝王深知此理,认为不能因小失大,所以屈节降尊以奉承天地之命;他们知道黎民百姓不能没有主宰,所以不得已而登上帝位。
社稷之难,则依靠贤明的藩王来安定其危局;宗庙有失,则依靠明哲的宗室来继承其祭祀。
所以弘扬先祖的遗风,以确保万世帝王之业,自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不如此的。
我们刘琨、段磾,叩头触死罪,谨上书以闻朝廷。
我们自思:高祖宣皇帝开创基业于前,世祖武皇帝延续基业于后,三代人相继统有天下。
自从元康年以来,祸乱频繁,永嘉之际,时势更为艰危黑暗。
历史趣谈:东晋历史上名将刘琨因何而死的?刘琨为何被错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东晋历史上名将刘琨因何而死的?刘琨为何被错杀导语:英雄一生曾如百炼钢铁,如今却同指上的丝线一样,任人摆布。
东晋名将刘琨的名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千百年后读来本就觉得悲壮,英雄一生曾如百炼钢铁,如今却同指上的丝线一样,任人摆布。
东晋名将刘琨的名句:“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千百年后读来本就觉得悲壮,再联系下他自身的遭际便更觉得他是个悲情的末路英雄。
后人对刘琨评价很高,宋代陆游曾有一句:“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而《晋书》将刘琨与祖逖同列一传,并在给予了非常中肯的评价: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
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其意气相期如此。
那么,刘琨是个什么样的人?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刘琨是个很多才干的人,技多不压身,作为一名政治家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作为一名音乐家,又极其会用音乐调节生活单一的色彩。
可以说是个富有情趣的人。
刘琨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他的祖父刘迈,曾任相国参军、散骑常侍。
父亲刘蕃,官至光禄大夫。
他的出身很好,从小就接受正规的教育,继而刘琨工于诗赋,颇有文名。
才华出众的刘琨,在二十六岁的时候出任司隶从事,后又被高密王司马泰辟为掾属,迁任著作郎、太学博士、尚书郎。
他的真正崛起是从八王之乱以后。
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执政,以刘琨为记室督,又改任从事中郎。
刘琨被司马伦任命为为冠军将军、假节,与孙生活常识分享。
【刘琨】刘琨个人资料
【刘琨】刘琨个人资料刘琨(西晋政治家)刘琨,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
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
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
《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
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刘琨详细介绍刘琨简介刘琨(271年 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
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
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
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
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
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
《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
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刘琨生平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
刘琨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
与他兄长刘舆并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
他听说好友祖逖被任用,曾与亲故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晋书祖逖传》还记载过他和祖逖共被同寝,夜间闻鸡起舞之事。
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刘琨为并州刺史,对抗刘渊,深得众心,但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一日之中,虽归者数千,去者亦以相继(《晋书刘琨传》)。
但因刘琨生性豪奢不检,且又误信谗言,被佞人所乘,败于刘聪,父母亦皆遇害。
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刘琨为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但不久又败于石勒。
败后投奔幽州刺史鲜卑人段匹磾,相约共同扶助晋室。
后因段匹磾的部下、从弟段末波暗通石勒,俘获琨子刘群,并迫使刘群作书约琨为内应反对段匹磾。
刘琨的典故
刘琨的典故一、引言典故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通过故事、事件或人物来传递智慧、道德和价值观。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典故,其中之一就是刘琨的典故。
刘琨是东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故事和人生经历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警示。
二、刘琨的背景刘琨,字道成,生于公元224年,卒于264年。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有着优越的家世背景。
但与其他贵族子弟不同的是,刘琨从小就对学问和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刻苦努力地学习和训练自己。
三、刘琨的政治生涯1. 任命为豫州刺史刘琨的政治生涯始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的职位。
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改善豫州的治理和发展,加强军事力量,积极应对外来的威胁。
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豫州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 抵御外族侵略刘琨在任豫州刺史期间,正值外族势力崛起的时期,北方的鲜卑族和南方的吴越族纷纷对豫州发起侵略。
刘琨积极组织抵抗,一方面加强内部防御能力,一方面联合其他豫州的势力共同对抗外敌。
他的果断和勇敢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支持。
3. 坚守信仰和原则刘琨在政治生涯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他注重道德修养,不为权力和财富所动摇。
他以身作则,以忠诚和正直的表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四、刘琨的典故1. 以直报怨刘琨在一次会议上曾被一个官员公然羞辱,但他没有因此而动怒,而是冷静地回应了对方的指责。
随后,他以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众人的赞赏和尊重。
2. 忠诚为上刘琨一直忠诚于东晋朝廷,对于国家的利益和民众的福祉始终心系于此。
他拒绝了一些私人的诱惑和利益,始终保持公正和清廉的作风。
3. 识人用人刘琨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他能够客观地评估一个人的才华和能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机会。
他的善于提拔和任用人才的能力也为他赢得了许多得力的助手。
五、刘琨的启示和警示刘琨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警示。
首先,他的勇敢和果断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应该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刘琨为解闷千里求茶典故
刘琨为解闷千里求茶典故茶之于无能之辈如晋惠帝,不过是解渴之物,但对于壮志未酬的英雄豪杰像晋朝大将刘琨,却成了解闷之物。
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也就是八王之乱的末期,东海王司马越在与诸王的混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滞留在长安的晋惠帝即被东海王越"请"回京都洛阳。
当时奉命前往长安迎还惠帝的便是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东北)人。
青年时与祖逖为友,两人枕戈待旦,意气雄豪,"闻鸡起舞"一典即出自他和祖逖。
当时北方匈奴见西晋八王倾轧,战乱频繁,即乘虚而入,蹂躏北方并州、冀州一带。
光熙元年(306年),刘琨任并州刺史,他剪除荆棘,招徕流亡,孤军坚守并州近十年。
建兴三年(315年),刘琨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与代王拓跋猗卢约定共讨匈奴,但次年猗卢被其子所杀,部落星散,刘琨功亏一篑。
匈奴羯人大将石勒率军袭来,刘琨悉发其众反击,石勒据险设伏,结果晋军覆没,刘琨被迫放弃并州。
刘琨作为一位志士,眼见晋室内讧,天下大乱,北方匈奴等胡族又乘虚而下,攻城略地,天无宁日,后来竟在建兴四年(316年)灭了晋朝(西晋)。
刘琨自己虽率军于最前线与匈奴抗争,终因势单力薄,丧师失地,因此,刘琨内心时常愦闷不安。
常言道:解闷以酒。
但刘琨却以茶解闷,而且不喝则已,喝必好茶。
当时从在北方边地的刘琨曾在一封给他的侄子南兖州刺史刘演的信中可以得知,刘琨感到烦乱气闷时,却常常要靠喝一些真正的好茶来解除,因此,刘琨经常写信让其侄子寄些好茶来。
南兖州在今江苏江都县东北一带。
刘琨喝茶要寄信给在南兖州当官的侄子捎带,说明在那时南兖州地区产茶,而且是好茶。
刘琨长期行踪于只见刀光剑影,不晓品饮茶事的.北方边地,却能知茶涤虑,千里求茶,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但是当时天下大乱的形势下,浅浅一盏茶,又怎么能慰藉孤臣之心呢?建武元年(317年),与刘琨结为兄弟的幽州刺史段匹(鲜卑族)推举刘琨为大都督,献血为盟,传檄各地共讨石勒。
刘琨《劝进表》公文鉴赏
刘琨《劝进表》公文鉴赏
《劝进表》是刘琨写给东晋元帝司马睿的一篇公文,目的是劝说司马睿登基称帝,重建晋室。
这篇公文慷慨陈词,激昂恳切,一片忠心报国、决议复仇之情始终贯穿文章主线。
《劝进表》的写作背景是西晋末年,时政腐败,八王之乱后,各少数民族统治者相继进入北方,互相混战,哀鸿遍野,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316年,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投降,后被杀,西晋灭亡。
司马睿和部分门阀士族南渡,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偏安的王朝,是为东晋。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正式称帝,是为东晋元帝。
在这种情况下,刘琨作为士族名流的一员,试图一挽狂澜。
他早在永嘉元年(307),任并州刺史,在任期间招抚流亡,坚持与刘渊、石勒相对抗。
得知司马睿称帝于建康,怀着对国家民族的极大忠诚,上这篇劝进表以拥立司马睿即帝位,在当时制造了有利的社会舆论。
《劝进表》是东晋章表奏议中的代表作之一,主张接续西晋政权,收复失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积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学之于建筑:作为一个整体的表达诗不是一个建筑,可以是一个亭子或高台,四面来风,八方招摇,自由进出小说,则犹如一座建筑,有体块、有容积、也有线条。
人们的进入有赖于从中心向外的层层推进。
--翟永明<sup>1</sup>对我个人而言,(设计建筑和写小说)是同一件事情,就想表达这个或表达那个,它们是一个整体。
文学和建筑只有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的问题。
比如你对一个人性格上的东西感兴趣,肯定无法以建筑来表述你的看法,而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又没法直接用文字表达。
--刘家琨<sup>2</sup>本文力图避免单纯地囿于建筑学学科领域来分析刘家琨建筑师的建筑思想和建筑创作,因为作为小说家的刘家琨和作为建筑师的刘家琨对于我们研究其建筑创作来说同等重要。
建筑和文学,不过是刘家琨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体验方式和对这些想像性关系所选择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
建筑,作为刘家琨个人的表述体系中与文学不可分割的另一半,在本质上已不仅仅是纯粹的建筑。
以此为基点,才能真正理解刘家琨建筑创作中体现出来的深刻的文学性以及在文学作品中闪现的诸多建筑思想的片段。
(一)相对于建筑上的晚熟,刘家琨的文学创作可谓早慧。
早在他作为知青下乡到温江(1975-1978)的后期便开始了小说的写作,夹杂着青春期的些许伤感体验以及现实主义的叙述,这篇处女作闲置了几年后才在大三时被重新修改,并在大学毕业前夕发表于《花城》杂志。
<sup>3</sup>如果说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学习的四年(1978/2-1982/2)里,刘家琨建筑专业上的"懵懵懂懂",部分是因为"重建工的特色就是老师不怎么管"<sup>4</sup>,而"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教学传统,重建工的野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就什么都玩,到毕业的时候一头雾水,就像《美国丽人》中的那个女孩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干,好像什么都干过了......"<sup>5</sup>,那么这一时期刘家琨的文学则早熟于建筑。
大三时,刘家琨先后创作了短篇小说"游魂"和"白日梦",前者发表于《四川文学》(1980/10期),后者已遗失。
这两篇小说正如"游魂"的副标题所言是"写给精神上的拉兹"<sup>6</sup>--一方面受到西方现代文学的强烈影响而自觉探讨个体意识的苏醒,显示了这一时期加缪以及美国南方作家的重要影响;<sup>7</sup>另一方面,大三期间的刘家琨也恰恰处于长久的厌学情绪之中。
<sup>8</sup>"游魂"的主角是一位黄昏时四处游荡、试图在人群中辨认自己个体生命特征的青年男子,"他"在商店橱窗玻璃上对自己的模糊镜像"自我"一一的反复打量便是这种辨认的绝妙隐喻。
"白日梦"的主角是一个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大学女生,把最细致的幻想寄托在女生身上不仅是文本处理的一种策略,同时也引导作者能够更为细致地描述。
<sup>9</sup> 刘家琨这种在文学中对细节的想像力和关注明显早于他的建筑设计,而建筑中对细节的想像和关注则晚至罗中立住宅的建成(1994)才明显出现......"游魂"和"白日梦"--刘家琨在大学时所写的两篇小说都已放弃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段和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关注主体的感受性,而且作为"精神上的拉兹"的"游"和"梦"其实是以文学的语言准确捕捉了重建工的建筑学学子独特的精神特质:在一个人文精神一如终年云雾弥漫的重庆山城,在一个没有占统治地位的学术权威思想压制的学校,学生们个体意识强烈的独立性相对于清华、同济、南工、天大、哈建工等其他八所老牌建筑院校尤为凸显,这几乎成为重建工学子身上最为普遍的印记。
对于刘家琨而言,这种个体意识的独立性在后来的建筑中表现为强烈的主体叙事性;对于同届同学汤桦建筑师而言,这种个体意识的独立性则表现为对遗世独行的孤寂美学的个人诉求。
大学期间的刘家琨尚处于一个建筑资讯贫乏的年代,外文期刊基本陈列在教师阅览室,学生无缘阅读。
教师们被耽误多年,只不过多一些工程经验,可以以更为成熟的姿态接受现代主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刘家琨认为师生们基本上可以说是同时起步。
<sup>10</sup>当时的建筑学教育仍是从线条、水墨渲染、五柱式(Five Orders)等中国第一代建筑师20、30年代从美、法引入的布扎体系(Beaux-Arts)的基础训练起步,专业训练则从水榭、书亭等简单建筑过渡到类型建筑、建筑综合体、小区、城市的设计。
平面及立体构成等基础课程尚未开设。
由此可见刘家琨等一代人的建筑学基础中存在的传统成分。
这一时期对刘家琨建筑思想上影响较大的建筑师主要是柯布西耶等几位现代主义大师。
(二)如果说大学时代的建筑课程设计没有在刘家琨的回忆中留下过多印象,那么毕业后他的第一个独立作品--一个纸上建筑--日本雕塑博物馆的设计竞赛方案却留在了著名女诗人翟永明的文字中。
方形体量的博物馆设计在一个海滩上,涨潮时建筑沉入水面;退潮时建筑浮出水面,散布在海滩上的石凳、石柱,便与建筑一起成为被海水和时间冲刷的现代遗迹。
翟永明认为:"他仿佛是为我们设计出现代文明必将坍塌的未来的废墟,并通过时间的潮起潮落,使我们聆听来自未来的声音"。
<sup>11</sup>作为建筑师的挚友,翟永明敏锐地看到了这个作品在建筑的空间性中试图融入的时间性。
通过潮水的涨落,刘家琨不仅把过去(博物馆是承载历史的场所)拉向现在,同样也把现在沉没入未来,以瓦解"现在"作为时间意义上的确定性。
而时间性恰恰是文学作品惯常表达也最易于表达的主题;建筑师撰写的图纸说明"潮水是呼吸的"作为方案构思的另一个要点--博物馆前方设有一个平台,潮水上涨时,"水沿着海滩的确如呼吸般舒缓地漫过平台"<sup>12</sup> --更完全是一种文学语言和意象。
从刘家琨的第一个独立作品中可以看到文学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建筑并成为设计的出发点:与其说这个方案是空间的,不如说是时间的;与其说这个方案是建筑的,不如说是文学的。
遗憾的是,这一方案由于海外邮路的闭塞未能赶上竞赛日期。
自1982年到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后,刘家琨的关注点和选择的表达方式仍然主要是文学。
1983-1984年是刘家琨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英雄》(1983)、《高地》(1984)的发表曾引起文坛激烈争鸣。
《英雄》的主角"半只鸡",少时"发育不良,雌雄难辨",天性落寞无争。
然而恶意的中伤和一场疾病使它变得好斗,打遍全院的公鸡成为"英雄"。
然而英雄自有"胜利的乏味",又"恢复了落落寡合的寂寞神气",不愿下地,也不愿吃人间烟火--成为介于天上和尘世之间的不伦不类者--最后从楼顶落到地上"成为乱糟糟的一团"<sup>13</sup>。
在这里,刘家琨揭示了"英雄"的尴尬境遇和悲剧性命运,小说中的男孩冷漠地成长而又洞察一切,俨然鸡的化身,暗示了作者对"英雄"与"反英雄"这一哲理问题的长久思索。
然而当时在《青年作家》争鸣栏目里的多篇评论无一例外地认为,小说塑造厌世英雄过于消极。
<sup>14</sup>其实,这篇小说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建筑师骨子里在具有英雄情结的同时又保持了对英雄人物的悲剧性命数的洞察和对英雄意识的深刻怀疑。
由此,不难理解建筑师的设计中大量出现的拙朴逸野甚至有时是大胆"莽撞"的建筑原型和体量,也不难理解建筑师对乌托邦城市理想热情而细致的文学设想和最终残酷的否定。
《高地》与建筑的关系更为直接。
青年建筑师在父亲当年设计但倒塌了的福音学校的旧址上设计天文中心,由于在梦境和一块古碑上的印章图案里得到启示而获得成功。
从"父亲"40年代留美回国又是格罗皮乌斯的学生来看,"父亲"当属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中少有的留学回国者。
虽说福音学校是个教会建筑,但父亲采用了现代手法。
儿子却看到这个方案的失策,"它是削平了山头再孤零零的安上去的,而高低起伏的地势和周围的背景本来是大有文章可作的......父亲简直就是漠视高地具体环境"<sup>15</sup>。
在此,刘家琨对现代建筑超然弃世于具体环境提出了批评。
儿子的设计在基础施工后也遭到了破坏,但他夜守高地,终于在梦境中发现地下的"岩石禁城" --能在夜间突然升起,破坏建筑物,再突然缩回地下--是建筑屡遭破坏的原因,而高地古碑上的方形图案就是对"岩石禁城"的神秘提示。
《高地》发表后,《青年作家》先后在两期中刊出数篇评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宿命论)以及社会主义现实性与象征主义的关系。
<sup>16</sup>其实,从建筑角度看,《高地》的意义在于它暗示了建筑师和建筑必须尊重自然环境的特质,"人们在高地上的建造是湮灭还是长存,取决于人自己,取决于它们是否植根于高地骨殖之上,取决于是否顺应了高地在千秋万代中形成的生性,建筑和土层下岩脉的关系......"<sup>17</sup>至于古碑上神秘的方形印章图案--"意义不明的符志"<sup>18</sup>,则可理解为抽象的场地精神的象征,并且其存在目的就在于对"人"进行提示。
所以,对方形印章图案的理解也是建筑师对人与自然、世界关系的破解。
实际上,"由一些疏密有致的渠泊交叉的线条组成谜一般费解的阵势"<sup>19</sup>的方形印章图案也是刘家琨建筑中大量出现的平面和空间原型,最典型的代表便是何多苓工作室。
对此,董豫赣称之为"内部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