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

合集下载

如何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

如何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

如何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怎样读懂教材和运用教材要读懂教材,首先要认识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政策性很强的课程资源,但是,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第一,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的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第二,要坚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实现“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

如何实现“用教材教”呢?潜心阅读、认真钻研教材是唯一出路。

“这法那法,钻研不透教材就没法。

”一、读懂课标。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则、依据。

把课程标准中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做为“教学指南,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

二、专心读教参。

教参,即《教师教学用书》,是课堂教学的直接理论依据,是教师备课的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教师读教参,实际上是“站在编者的肩膀上”与作者对话,再加上读教材时独立地与作者对话,二者结合如鹰之两翼,搏击长空。

三、读懂教材的编写思路。

教师要通过品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解课标精神,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从微观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制订出准确而适当的三维教学目标(教什么)比具体的教学过程的执行(怎么教)更为重要。

比如:1、要读懂“例题”。

不管是传统的旧教材还是课改实验教材,例题都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范例。

2、要读懂“做一做”和“练习”。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与普通教材也是有区别的。

从练习内容安排的形式看:有做一做、练习、整理和复习,做一做属于基本练习。

它主要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它的知识难度和呈现形式都与例题差不多,教学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练习,它不但具有对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加以巩固的功能,还具有通过练习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数学思考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的功能。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和指南,只有深入
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和精髓,才能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系
统分析和细致研究,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目的和理念,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
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深入解读教材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思路。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和
工具,通过深入解读教材,教师可以发现教材中的教学亮点和特色,了解教材中的衔接与
延伸,找出教材中的多样性和交叉性,从而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教材和创新教学方法,拓
展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课
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深入解读教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因材施教。

通过深入解读教材,教师可以
更加全面地了解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结合教材和
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个性化地指导和辅导学生的学习,满足学生
的不同需求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深入解读教材并优化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教师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研究,合理运用教材
和灵活设计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
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希望教师们都能够加强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研究,
积极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2000字】。

高效理解教材内容

高效理解教材内容

高效理解教材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教材内容是学习的关键一步。

只有高效地理解了教材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些高效理解教材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学习任务。

一、积极阅读教材高效理解教材内容的第一步是积极地阅读教材。

在阅读前,可以先浏览一下教材的目录,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找出各个部分的重点内容。

然后,可以先快速阅读一遍教材,弄清大致的内容和思路。

这有助于建立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方便后续的深入理解和记忆。

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做一些标记,如画重点、划线、做批注等。

这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和加深记忆。

同时,可以将教材的关键内容摘抄下来,形成自己的笔记。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温习。

二、提问和思考在阅读教材时,要保持积极的思考和提问。

将教材内容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通过提问和思考,可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可以针对教材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相关的实践案例可以参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查阅相关资料,可以逐渐找到问题的答案,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总结和归纳在阅读和学习教材内容之后,可以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分类和梳理,将教材中的关键概念和重点内容进行汇总。

可以用自己的话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一份自己的“读书笔记”。

总结和归纳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方便后续的复习和温习。

可以将总结的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图表或者复习卡片等形式,以便于随时查阅和回顾。

四、与他人讨论和分享与他人讨论和分享是提高理解教材内容的一个有效途径。

可以与同学、老师或者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可以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拓宽自己的思维。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随着教育的发展,教材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教材的解读与思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非常重要。

对于教材的解读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教材的解读不仅仅是简单地凭感觉去教授知识,而是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解读需要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目标要求以及知识结构,然后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确定教材的核心内容和对学生的要求,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教材的解读需要教师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

教材的编写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适合全部学生。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教材的难度,增加练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扩展教材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对教材的解读需要教师关注教材的价值取向。

教材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媒介。

教师应该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授历史知识时,不仅仅要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点,更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教材的解读需要教师注重创新和实践。

教材的编写是非常严谨和系统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创新和改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活动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

教材的内容、编写、选择等方面都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材的解读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教材的解读与思考展开讨论。

一、教材对教学的作用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对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知识点、例题和练习题都来源于教材,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参照教材的内容、编写风格和教学要求来设计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而教材上的教学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的指导原则。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规范化表达。

教材的选取和使用,是对教学内容的规范化表达和统一,保证了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和广泛性,保证了学生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二、教材解读的重要性教材解读是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内容、编写风格、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必经之路。

教材解读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解读教材,教师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教材解读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思路。

通过解读教材,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容布局、板块设置、教学要求,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思路及教学重点。

教材解读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教材解读,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从而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材解读的方法和技巧(1)逐字逐句法:即按照教材的篇章结构,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理解其中的内容和意义,把握作者的意图和用词用句的特点。

(2)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在进行教材解读时,既要在细节上做到精读,又要在全篇上做到泛读,即理解教材的整体内容和结构,同时深入分析教材的细节内容。

(3)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版本的教材,或者对比不同的章节,对比不同知识点或例题,从而发现异同,理清脉络,加深理解。

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

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

谭永平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录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二、分析教科书的思路与方法1.分析目的、价值2.分析逻辑、层次(1)学科逻辑(2)心理逻辑3.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4.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5.理一理实验和探究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三、用教材教,处理教材的原则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从教学这个系统展开分析: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

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代表,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教科书——是做教科书的主人,还是被教科书支配;或者远离教科书自行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不是“全新”的观点杜威:教科书“除了为心智提供学习的材料外,别无其他关系”。

叶圣陶:教本只是些例子。

现在的教学中,时常出现将教材完全悬置在一边的极端化现象。

陈静.例析创造性使用生物教材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2(7):10-12对教科书内容的任意减、改、补、换,成了司空见惯的教师行为;许多教师备课不再是先备教科书,而是忙着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素材,自主组织教学内容,等等。

陈月茹.教科书应该是权威吗?[J].教育研究,2009(7):100-103的要求,丝毫不比所谓的“教教材”低。

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的分析,是理解的基础!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否是矛盾的?二、分析教材的思路与方法角度来分析教材。

教学实际1. 分析目的、价值2. 分析逻辑、层次3. 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4. 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5. 理一理实验和探究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1. 分析目的、价值泰勒原理: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经验。

(1)把握每节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提示了本节重点,需要关注。

重点目标不是全部学习目标,本节其他学习目标也需兼顾;很多节的教材内容,还可以挖掘重点学习目标以外的教育价值。

七年级上册P12~15,七年级上册P12~1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除了提示的学习重点目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对应课标的“主题一科学探究”的要求。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教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指教
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进而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核心知识和要点,明确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点,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首先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和分析。

教材内容较为丰富,教师需要
认真阅读、理解和分析教材中的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结构,明确教材的主题和主线,掌握教
材的基本框架和组织结构,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通过
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和分析,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对于课堂的教学目标和
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教材是为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因此教师在解读和思考教材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
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教材中的资源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解读和思考教材时,还应该注重教材的创新和改进。

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的基础和依据,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解读和思考教材时,教师
应该对教材进行审查和评估,发现和总结教材的不足和问题,提出改进和创新的建议。


过教材的创新和改进,教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
力。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和支撑,因此教材解读与思考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何正确地解读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在课堂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材的结构、内容、难易程度及与学生的匹配度等方面,探讨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教材的结构教材结构是教师解读教材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教材结构由课文、注释、练习、案例与活动等组成,教师应该清楚地把握每一部分的作用和意义。

课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注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等难懂词汇,练习和活动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课文中选取重点内容,用生动的语言和实际的案例解释,让学生从容掌握知识点。

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往往与学科知识点有关。

在理解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应着重考虑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掌握知识点的内涵;另一方面是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开展多种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的难易程度是教师解读教材的重要指标。

教材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

因此,教材的难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匹配,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评估教材的难度,设计不同程度的练习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材与学生的匹配度教材与学生的匹配度越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越好。

因此,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从课文的语言、案例等方面考虑该教材是否适合学生,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总之,教材解读与思考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教材结构、内容、难易程度及匹配度等方面,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

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

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精选小学语文教材导读: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导读语文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教学资源,对于教师来说,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文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学语文教材。

一、课文选择精选优秀的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这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

在选择课文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考察语文知识点教材中的课文应涵盖各个语文知识点,例如字词、句子、段落、篇章等,以便学生全面掌握语文知识。

2.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课文,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激发学习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启发性的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深入思考,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讨论、游戏、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2.启发式的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掌握知识。

3.巩固与拓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要拓展新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语文基础。

三、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和反馈。

在评价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样化的评价形式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教师可以运用课堂观察、小组合作、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使评价更全面、准确。

2.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在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发现和引导每个学生的潜能,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及时的反馈与鼓励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反馈,并提供肯定和激励的言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深入理解教材的教学思路,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的选择、使用和解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教材的解读与思考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材的解读1. 教材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在解读教材时,首先要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包括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

只有深入理解教材的内容,教师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和设计。

还要注重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合,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每套教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了解和把握教材的特点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有的教材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的教材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有的教材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3. 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按照一定的审美观念、认知规律等编写而成。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教材的思考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托,而教学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教材的价值所在。

这既包括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指导;也包括教材对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只有深入思考教材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高效、多元的教育资源。

2. 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

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把握教学的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地对教材进行思考,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教材分析思路与方法

教材分析思路与方法

教材分析思路与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分析教材是数学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智力的关键所在。

目前正在使用的新教材,无论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还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上,和原教材相比较,都有很大的差别。

新教材除了考虑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要达到高度统一,还渗透了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

只有真正领悟新教材的内涵,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那么如何分析新教材呢?这里结合人教版的新教材做如下的陈述。

一、分析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的必要性和目的性从学习材料上分析,新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比原教材更加丰富,呈现的形式更具多样性,其数学内涵更深刻。

所有这些材料都有其编写目的,只有充分揭示其目的所在,显示教材所提供材料的必要性,才能正确理解教材,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图1以新教材“1~5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材提供了一幅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的“主题图”(图1)。

教材正是通过对主题图中事物的逐渐抽象,引导学生认识1~5这几个数,其间集合图的描述正是数学思想的体现。

第一个集合图中是1只大象,第二个集合图中是1只小河马和1只大河马,第三个集合图中是3只小鹿的头,第四个集合图中是4朵白云,第五个集合图中是4个学生的头和1个教师的头。

在教学中教师在看这五幅集合图时往往把五幅集合图孤立起来看,其实这五幅集合图不但相互联系,而且还蕴涵着从不同的角度对数进行抽象的数学思想。

第一个集合图与第二个集合图相比较,编者的编排意图也是不同的,前者明显是一只完整大象的集合,而后者虽然也是完整的两只河马的集合,但不是两只完全一样的河马,而是一大一小,从对数的抽象过程分析,在计算物体个数时是不分物体的大小的,从集合的角度分析,在同一个集合中这两只河马都表示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再看第三个集合,已经不是完整的小鹿而是3只小鹿的头,这又说明在确定一个集合的元素有多少时不一定需要用完整的物体来表示,可以用物体的一部分来表示,但这个部分必须和物体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好像我们在举手表决时只允许举一只手一样。

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

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

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解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内容和意图,将解读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

通过理解教材的重要性,教师能够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引导学生的角色,帮助他们有效利用教材。

只有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小学语文教学的提升途径在于不断加强对教材的解读和利用,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通过以解读教材为基础,抓好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教材解读、理解教材、教学设计、教师角色、学生引导、提升途径、重要角色。

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重视和抓好小学语文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1.2 教材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教材解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深入解读教材,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教材不仅包含了语文知识点,还反映了教育部门对语文课程的设想和要求。

只有通过深入解读教材,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科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教材解读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情,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策略,因材施教,做到因材施教。

教材解读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参考,帮助教师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教材,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进行。

2. 正文2.1 理解教材的重要性理解教材的重要性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

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

分析和理解教材的思路与方法——理解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谭永平热门话题: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录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二、分析教科书的思路与方法1.分析目的、价值2.分析逻辑、层次(1)学科逻辑(2)心理逻辑3.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4.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5.理一理实验和探究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三、用教材教,处理教材的原则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从教学这个系统展开分析: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

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代表,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教科书——是做教科书的主人,还是被教科书支配;或者远离教科书自行其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不是“全新”的观点杜威:教科书“除了为心智提供学习的材料外,别无其他关系”。

叶圣陶:教本只是些例子。

现在的教学中,时常出现将教材完全悬置在一边的极端化现象。

陈静.例析创造性使用生物教材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2(7):10-12对教科书内容的任意减、改、补、换,成了司空见惯的教师行为;许多教师备课不再是先备教科书,而是忙着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素材,自主组织教学内容,等等。

陈月茹.教科书应该是权威吗?[J].教育研究,2009(7):100-103在“用教材教”的时代,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要求,丝毫不比所谓的“教教材”低。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建立在理解教科书的基础上!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的分析,是理解的基础!思考题: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否是矛盾的?二、分析教材的思路与方法我们是从教学中“用教材教”的角度来分析教材。

前提和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实际1. 分析目的、价值2. 分析逻辑、层次3. 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4. 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5. 理一理实验和探究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1. 分析目的、价值泰勒原理: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经验。

(1)把握每节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提示了本节重点,需要关注。

怎样把握和理解教材

怎样把握和理解教材

怎样把握和理解教材教材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的依托,教师对教材理解得深,思考得透,教材才能把握得好。

教学设计才会更适合学生的学,学生才会理解文本,从而延伸文本内涵。

认真钻研、理解教材是基础,分析学生认知能力是基础,一节课时间有限,教材中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要思考的是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我们要给学生哪些知识点,那些会被学生牢牢掌握,必须有所取舍。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一课一得”,扎扎实实地教会学生。

下面就结合自己语文教学的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一、整体把握,明确教材使用方向。

不管拿到哪册教材,我认为我们都要先做一件事——重温新课程标准,要静下心来对它的阶段目标进行通读,既要注意前后联系,又要重点读懂对应学段的目标,做到胸中有数,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要对教学参考中的“教材说明”部分认真阅读,对要使用的整册教材从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中应主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地了解,对重点部分内容反复领会,掌握其精神实质,以便在教学中做到不折不扣地落实。

最后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整体上感知这一组文章的教学目标,了解课文之间的联系和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趋向,使自己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从“大局”出发,保证教材内容整体推进的方向。

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科学的定位。

分析教材首先把握好年段要求。

其次是把握好教材的阶段要求,最后把握好课时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有较大的偏差。

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面到点,再从点到面。

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包括练习其实细细分析都是有联系的。

把握了单元的主导思想后再细细分析每篇课文,找到每篇课文的关键核心,用一到两个主打问题引领学生去体会。

二、细致解读,展示教材内容魅力。

以上是从宏观的角度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提出的一些建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多涉及到的是对一篇文章的分析和理解。

我觉得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要想能在课堂上自如地驾驭它,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指导,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材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往往会受到教师的理解和运用方式的影响,因此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成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材的深入解读和优化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一、深入解读教材1. 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教材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编写而成的,其中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该首先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梳理教材的内容结构深入解读教材需要梳理教材的内容结构,明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关联,为教学过程的展开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梳理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3. 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和扩展内容教材中的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而扩展内容则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的推动。

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点和扩展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知识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

4. 深入研究教材的教学方法二、优化教学方法1.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的优化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教学优化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教学内容的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比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扩展学习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优化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

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法一、背景介绍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它承载着教育者的理念、知识传承和学生学习的内容。

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方法则是将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桥梁和工具。

深入解读教材,并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深入解读教材和优化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深入解读教材1. 教材的内涵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性文件,包括学科教育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材料和资源等。

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可以让教师更清楚地把握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难点,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引导,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只有深入解读教材,才能真正理解教材所要传达的知识和价值观,并能更好地将其转化为教学实践。

教师需要不断研读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对教材的运用能力。

教材中常常存在着一些难点和歧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解释和引导。

通过深入解读教材,教师可以更加明确教学中需要重点解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选取在教学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选择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量,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深入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才能更好地选择和优化教学方法。

2. 多元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元化教学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不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以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和理解。

3. 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的优化还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科书,也包括学生所使用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内容之一,它起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良好品德的作用。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能力,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加准确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

教材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和思考。

只有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准确理解,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有助于教师发现教材的亮点和难点。

教材是经过精心编写的,其中包含了各种教学要点和教学任务。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思考,能够更好地发现教材的亮点和难点。

亮点可以成为教学的重点和亮点,用以引导学生学习;难点可以成为教师重点解释和讲解的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有助于教师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思考,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抽象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

教材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使之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思考,教师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建立起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理解与运用小学语文教材

理解与运用小学语文教材

理解与运用小学语文教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语文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与运用,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教材。

1. 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解读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丰富多样的诗词、文言文、现代文等。

教师在理解教材内容时,应抓住教材的主旨,明确教育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还应了解教材编写的背景和目的,掌握教材的思想内涵和教学要点。

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更好地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材运用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在运用小学语文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能力较差,容易分心。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段教学法,通过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将学习内容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多元化教学资源的运用除了教材本身,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

例如,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和展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4. 个性化学习的引导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个性化学习的引导。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5. 课后拓展与巩固教材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与巩固。

可以布置一些与教材相关的练习题或小作文,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文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书籍和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理解与运用小学语文教材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谈教材的解读与思考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载体。

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教师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支撑。

首先,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认真的解读。

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知识点和内容,对于教师来说,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的解读,了解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和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教材的核心,梳理思路,扩充知识。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思考。

教材是系统化的常规教学体系,但是教学对象的差异会导致教学内容的异质性。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将教材进行加工和调整,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使得教学过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

最后,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不断的拓展与更新。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材,以创新的方式来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教材的解读与思考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要的环节,是教师领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永平
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目录
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
二、分析教科书的思路与方法
1.分析目的、价值
2.分析逻辑、层次
(1)学科逻辑
(2)心理逻辑
3.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
4.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
5.理一理实验和探究
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
三、用教材教,处理教材的原则
一、教科书与用教材教
从教学这个系统展开分析: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课程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

教科书是课程内容的代表,它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用教科书——是做教科书的主人,还是被教科书支配;或者远离教科书自行其是?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这不是“全新”的观点杜威:教科书“除了为心智提供学习的材料外,别无其他关系”。

叶圣陶:教本只是些例子。

现在的教学中,时常出现将教材完全悬置在一边的极端化现象。

陈静.例析创造性使用生物教材的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2(7):10-12
对教科书内容的任意减、改、补、换,成了司空见惯的教师行为;许多教师备课不再是先备教科书,而是忙着从网络上搜集一些素材,自主组织教学内容,等等。

陈月茹.教科书应该是权威吗?[J].教育研究,2009(7):100-103
的要求,丝毫不比所谓的“教教材”低。

对教科书进行合理的分析,是理解的基础!
用教材教与教教材是否是矛盾的?
二、分析教材的思路与方法
角度来分析教材。

教学实际
1. 分析目的、价值
2. 分析逻辑、层次
3. 分析知识承载的方法和观念
4. 理解教科书的普适性和静态属性
5. 理一理实验和探究
6. 分析之后的整体化、系统化
1. 分析目的、价值
泰勒原理: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经验。

(1)把握每节的重点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提示了本节重点,
需要关注。

重点目标不是全部学习目标,本节其他学习目标也需兼顾;很多节的教材内容,还可以挖掘重点学习目标以外的教育价值。

七年级上册P12~15,
七年级上册P12~15,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除了提示的学习重点目标,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尝试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以对应课标的“主题一科学探究”的要求。

在解决好了重点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如果学生确属学有余力,可以考虑达成更高的目标。

因此,实际教学时,如既必要,又可行,教学目标可以适当超过“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教科书的编写,目标是指向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提高,指向人的发展。

教科书里的内容,经过编写组反复讨论还能保留下来的内容,多数是有用心和目的的。

(2)分析栏目和具体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教育
价值
分析栏目的定位
“想一想,议一议”导入热身属性;
旁栏的拓展性;
资料分析、观察与思考素材的“脚手架”属性;技能训练运用的灵活性;
等等。

分析具体内容的设计意图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节,章节导入活动设计的意图:举例描述遗传、变异,尤其是变异的亲子代间、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七下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资料分析页面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资料既说呼吸道能保持畅通,又用反例(因哮喘而不通)予以强化,加深学生对呼吸道维持气流畅通功能的认识。

学生探究和实验活动的教育价值,活动要做,但动手做,把活动完成,甚至把活动
做得精细,却未必是唯一的目的。

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学生通过探究,可用直接的证据,证实食物中确实含有能量;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测量
是有误差的,讨论怎样做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2. 分析逻辑、层次(1)学科逻辑(2)心理逻辑
(1)学科逻辑
A.教科书编写的思路、线索、内在逻辑
(1)学科逻辑
A.教科书编写的思路、线索、内在逻辑
理解整套书的思路——突出人与生物圈的体系。

七年级上册,依然保留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特色。

理解各章的编写思路、线索
例如,动物类群部分贯穿的线索:进化关系、
运动和取食。

又如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线索“基因”。

同样以基因为线索,初中与高中教材却采用不同的思路。

高中按照科学史的线索来讲,有教师建议初中关于遗传的内容也这么讲。

教材考虑、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接下来才能探讨基因怎样在亲子代间传递,然后,结合性状的显性、隐性来介绍成对的基因之间的关系,再讲性别遗传,就水到渠成。

讲完遗传,再讲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帮助学生认识遗传、变异的关系,并为后一章讲生物的进化打基础。

在讲知识内容的时候,穿插着与这些知识有关的社会生活中的内容,如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编写思路、逻辑
教材页面
八上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类群,先介绍代表动物的特征,再介绍其他动物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讲共同特征,不是讲代表动物的特征。

对于每个无脊椎动物类群,先介绍代表动物的特征,再介绍其他动物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

讲共同特征,不是讲代表动物的特征。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共同构成概念之网,促使融会贯通。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共同构成概念之网,促使融会贯通。

光合作用概念,要在两章逐步建构,需要前后联系;
B. 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材的层次:单元、章、节、黑体字标题、正文(宋体字、黑体字)。

是概念的层级结构,有主干,有支撑。

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共同构成概念之网,促使融会贯通。

光合作用概念,要在两章逐步建构,需要前后联系;
动物类群的内容,需要前后联系,适当时候总结对比,既由各类群特征来对它们做区分,又为理解动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2)心理逻辑
虽然心理逻辑与学科逻辑并不总是矛盾,但很多时候确实难以兼顾、调和。

和经验,考虑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

知识和经验
考虑学生已有的前科学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