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组织管理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有功能型、分工型、矩阵型等。
组织结构的选择应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设计。
2.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内部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共同理念等。
良好的组织文化可以凝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3. 工作分配:合理的工作分配可以确保每个员工按照自己的专长和能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4. 绩效评估:绩效评估是对员工工作表现和贡献的评价。
通过绩效评估,可以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
5.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指通过奖励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激励机制可以包括薪资激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等。
二、领导与决策1. 领导风格: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风格有民主型、权威型、教练型等。
不同的领导风格适用于不同的情境和员工需求。
2. 决策过程:决策过程是指领导者在面对问题时所采取的决策步骤和方法。
常见的决策方法有个人决策、集体决策、顾问决策等。
决策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结果。
3. 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提高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效果,增强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4. 领导力发展:领导力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影响他人的能力。
领导者可以通过培养自己的领导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进而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5. 变革管理:变革管理是指在组织中引入变革时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变革管理需要考虑到组织内外环境的因素,合理安排变革步骤和资源,以实现变革的目标。
三、市场营销1.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指对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计划。
2. 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指通过品牌策略和营销手段来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品牌形象。
优秀的品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一、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3.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组织管理1.组织的定义和特征2.组织的结构和设计3.权力与权威4.职权和职责5.组织文化和组织氛围6.决策与沟通三、领导与管理1.领导与管理的定义和区别2.领导的特征和类型3.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4.领导行为和领导力量5.领导与激励6.领导与团队建设四、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功能2.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员招聘3.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4.培训与发展5.组织与职业发展6.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问题五、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企业竞争战略和市场定位3.资源配置和利益协调4.组织学习和创新5.战略执行和控制6.风险管理和变革管理六、营销管理1.营销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过程2.市场定位和目标市场选择3.产品策略和品牌管理4.价格策略和定价决策5.渠道管理和销售管理6.促销和客户关系管理七、财务管理1.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职能2.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3.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4.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5.资金管理和利润管理6.风险管理和企业价值评估八、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项目的组织与计划3.项目的实施和控制4.项目的阶段和风险管理5.项目的终结和成果评估6.项目管理的软件和工具九、生产与运营管理1.生产与运营管理的定义和目标2.产能与产量管理3.生产布局和工艺布局4.供应链管理和供应商选择5.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6.创新与持续改善十、国际管理1.国际管理的特点和挑战2.跨国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3.跨文化管理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4.国际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5.国际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6.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一) 管理与管理学1。
识记:(1)管理的概念:(P5)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2) 管理的基本职能:(P6)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1)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蔡P5)管理学的一般规律。
(2)管理二重性:(蔡P15)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关联的社会属性。
(3)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蔡P3)科学性:A、管理是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的;B、管理要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
艺术性:在管理实践中,必须灵活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经验和技巧都很重要。
统一性:在管理中,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
(4)管理者的角色:(P7)A、人际角色: a代表人 b 领导者c联络者;B、信息角色:b传播者a监督人c发言人;C、决策角色:a企业家b冲突管理者c资源分配者d谈判者(5) 管理者的技能:(P8)a 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识记:(1)霍桑试(实)验:(P18)是指梅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领导了1924-—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年出版。
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学习型组织:(P22)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认为,判断一个组织是否是学习型的组织,具有以下四条基本标准:1、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2、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3、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4、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3)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表格版修正版《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周星锐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10=10)二、案例选择题(2*10=20)三、名词解释(2*5=10)四、简答题(5*5=25)五、计算题(10*1=10)六、案例分析题(5*3=15)七、论述题(10*1=10)复习要点一、管理概述1、管理的基本职能。
(P14—-15)2、管理者的定义、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什么是管理错位?(P23,P28,P30)定义:管理者是在组织中从事管理工作并对此负责的人,其区别于其他角色的显著特征是管理者拥有直接下属。
分类:高层管理者(职责:对组织负有全面责任.主要侧重于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联系,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 中层管理者(职责:正确理解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高层所确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他们的主要管理对象是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职责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管理错位,是指管理者在组织中没有履行其应该履行的职责,或者在工作中搞错了自己的角色,做了别人应该做的事。
高:事必躬亲,中:上传下达,低:只管贯彻落实不管最终结果。
3、管理者的职权: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P33——34)支配权:管理者拥有的支配权局限于管理者的工作职责范围之内。
工作需要强制权: 是和威胁相联系的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强职权只适用于管理者要求下属履行其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强制权发生作用的基础是下属的惧怕。
奖赏权:奖赏权是建立在交换原则基础之上的管理者通过提供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奖酬来换取下属的遵从。
4、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P40—41)技术技能:是指执行一项特定的任务所必需的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共事,激励或指导组织中的各类员工或群体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
管理学原理重点
1、管理的定义、计划的定义、组织的定义、控制的定义。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进行协调与配置以最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事先确定组织的目标并确定为事先目标所需要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行动方式。
组织是对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与配置的过程。
控制是为了确保实际行动在计划的轨道上运行所采取的监控与调整行动。
管理的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低层管理者。
管理者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主要有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技能是概念技能,对于低层管理者而言,最重要的技能是技术技能。
2、管理理论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管理的产生,创始人为泰勒。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
科学管理内容主要有5点,见课件。
2、韦伯提出“新型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即官僚制,其主要观点有5点,见课件。
法约尔的14条基本管理原则要熟悉。
20世纪三十年代产生了人际关系学派,其创始人为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的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3个观点:组织中的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二十复杂的社会人;组织中村子非正式组织;新型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工作满意度。
(或者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利用机会,产生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以选择最好的方案的过程。
西蒙是现代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并以决策的“满意原则”颠覆了古典决策理论的“最优化原则”。
古典决策理论强调“最优化“原则,即认为需要找到最好的方案解决问题,但是现代决策理论认为由于决策者能力有限、信息不充分以及决策过程中受到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干扰,无法找到最优方案,因此提出应该以满意的原则代替最优的原则。
决策的过程是:首先确认并诊断问题,明确目标、产生备选方案、筛选备选方案、实施方案、评估实施效果。
如何有效管理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管理群体决策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合适的领导类型、产生建设性冲突以及使用群体决策技术。
(完整版)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大全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
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2。
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3。
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4、管理的基本职能:1。
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
领导 5。
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
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
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
一般性 2。
多科性 3。
历史性 4。
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
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
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
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 2。
系统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 2。
目的性 3。
开放性 4.交换性 5.相互依赖性 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
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 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 5。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2)有一致认可的目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德鲁克)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管理工作和工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法约尔提出)管理的层次: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3、为什么书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1)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2)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3)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
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4)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4、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管理的两重性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即管理是有效组织劳动所必需的)和目的性(即管理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目的)5、为什么要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我国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注意学习引进国外对我们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提要课件
• C.还没开始的动机 D.已经开始的动机
• 40.在领导行为四分图中,最佳的领导方式是( C )
• A.高定规低关怀 B.低定规高关怀
• C.高定规高关怀 D.低定规低关怀
• 二、 多项选择题
• 1.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 ABE )
• A.标准化原理
B.工作定额原理
C.发扬集体精神
• D.明确权利与责任 E.差别计件工资制
• A.泰罗科学管理 B.法约尔一般管理
• C.韦伯行政管理 D.西蒙决策理论
• 22.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管理实践推动之外,大量地借 鉴,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社 会学等学科知识、新成果、这体现了管理学的( A )特性。
• A.综合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 12.下列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的是( C )
• A.监督方式 B.工资福利 C.个人发展机会 D.工作条件 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与行政管理、监 督方式、关系、工资福利、安全、工作条件、个人生活、地位。双因素
理论中的激励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才能获得承认、工作本身的性 质、个人发展机会、提升、责任感、奖金。
工作变得复杂了,下属许多管理人员抱怨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渺小。由此可 推断,该企业出现这种情况的组织方面的主要原因最可能在于( A )
• A.管理幅度较小,管理层次较多
• B.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于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
• C.总经理对企业的管理花费的精力太少
• D.企业员工不听从领导,工作部努力
• 7.组织设计的依据的依据有( ACDE )
• A.战略 B.结构 C.环境 D.技术 E.规模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1.管理的两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它反映的是其必要性和目的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计划表现形式中,规定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的是程序。
3.计划工作的起点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机会加以估计。
4.限定因素指的是妨碍目标实现的因素。
5.一般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德鲁克。
6.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又称为“斯隆模型”。
7.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8.利克特的管理模式认为,极有成就的管理者一般采用的管理方法是集体参与。
9.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10.将决策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决策的依据。
11.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信息中心的管理学派是沟通中心学派。
12.运营预算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是销售预算。
13.传统的程序化决策技术中最普通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惯例。
14.最能明白的显示出管理的基本特征的主要只能活动的是计划。
15.人员配备的对象是全体人员。
16.新技术革命条件下组织竞争的重点是人才的竞争。
17.按企业规模划分,初级工业企业中领导人应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是技术能力。
18.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有的三个基本技能是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
19.主管人员约是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和愿望,并给与满足,就越能够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之能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原理属于激励原理。
20.管理的基本特征是: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的任务、职能(各层管理者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是相同的)与层次。
21.目标管理的局限性是: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目标难以确定;目标一般是短期的;不灵活的危险。
22.董事会的职能:受托管理;决策企业公司的目标;挑选总经理;核实计划与检查成果;批准预算;维持公司长期稳定;决定利润分配;检查计划与经营情况。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I.《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II.第一章:管理导论1.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权利为依托,以可利用的资源为保障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组织活动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
2.管理者:协调与监管其他人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达到的人。
(基层、中层、高层)3.组织的特点是什么?•有明确的目标•精密的结构•人4.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人际关系角色(名义领袖、领导者、联络员)•信息传递角色(监管、宣传、发言)•决策制度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谈判者)6.卡茨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工作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人际关系技能(合作、沟通、协调)•概念技能(思考和表达想法的能力)高层管理者更为重要其他(管理人力资源、激发承诺、管理变革、使用有目的性的人脉网络等7.承诺升级:决策者做出错误决策时,决策者仍倾向于做出同样的决策III.第二章决策1 .决策的过程(八个)•明确决策标准•为标准分配权重•开发备选方案•分析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执行备选方案•评估决策效果2.管理者决策的方式•理性假设:问题清晰、不模糊;有实际的目标;方案结果皆可知;最终选择利益最大化•有限理性:受到处理信息能力的限制•直觉决策:基于感觉、经验•基于事实3.决策的分类•程序化:经常反复出现、性质相近的示例性问题,按程序化步骤、常规原则和方法进行决策。
•非程序化:针对偶然的、新颖的、性质的和结构不明的问题进行决策。
4.决策的条件•确定性:存在确定的目标、面对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各个行动方案都有确定的结果的决策•风险•不确定性:不确定目标和自然状态12种常见的决策错误和偏见包括过度自信、即时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知觉、确认、框架效应、可获得性、代表性、随机、沉默成本、自利、事后聪明5.怎么理解决策?广义的决策是人们针对所要决绝的问题,对未来活动的方向、目标、内容,以及程序、途径、方式、措施等进行设计和计划,制定并选择出行动方案。
管理学原理复习重点(仅供参考)
案例1:上海印染工业公司的决策方法问题:1.上海印染工业公司所运用的预测、决策方法是什么方法? 2.这种方法的特点有哪些?3.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参考答案:(答案仅供参考。
案例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得分。
)答:1.上海印染工业公司所运用的预测、决策方法是特尔菲法。
2.特尔菲法的特点:答:(1)匿名性。
特尔菲法采用匿名函询征求意见,克服了专家之间因名望、权利等带来的心理影响,可以保证各成员能独立地作出自己的判断。
(2)多轮反馈。
通过多轮反馈可以使成员充分借鉴其他成员的意见并对自己的意见进行修正。
(3)统计性。
对专家意见的分析多采用统计方法,体现了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特点。
3.上海印染工业公司对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哪些成功和不足之处?成功之处:答:(1)预测题目的选择具体、明确,适合实际的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
(2)专家的选择范围广、涉及面宽,具有代表性。
(3)调查表问题设计的明确、有针对性。
不足之处:(1)第二轮反馈采用座谈会的方式有违匿名、函询的原则,容易对第三轮及以后的反馈产生不好的影响。
(2)专家的人数较多,使分析工作繁重,容易出现失误案例3: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活动过程?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2.案例中两家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原因是什么?3.科学决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决策过程包括:(1)识别问题(2)确定决策目标(3)拟定可行方案( 4)分析评价方案(5)选择方案( 6)实施方案(7)跟踪检查。
其中关键的步骤是选择方案。
2.河南省洁达陶瓷公司与禹州市建筑卫生陶瓷厂形成鲜明对比主要因为双方决策者的决策的鲜明差异。
建筑卫生陶瓷厂的决策者面对厂房倒闭的危险能果断做出决策,通过进行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主导产品管理方法、对分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和租赁承包等手段使工厂免于倒闭。
在稳步发展时,管理者能够头脑冷静地分析和诊断行情并进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考察和论证,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从而保证了建筑卫生陶瓷厂能够成功的运转下去。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
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重点归纳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对管理学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提高对组织和管理的认识与理解,提升管理水平。
下面将对周三多版《管理学原理》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
一、管理学的概述1.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定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管理学的特点等。
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科学管理学、人际关系学、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组织与管理:组织的定义、组织的类型、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等。
2.领导与决策:领导的概念、领导类型、领导风格和领导力开发等。
3.沟通与协调:沟通的定义、沟通过程、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等。
4.激励与工作动力:激励理论、激励方式、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等。
5.控制与监督:控制的基本概念、控制过程和控制方式等。
三、组织行为学1.个体行为与组织:个体行为的特点、个性与个体行为、个体行为的动机和满足需求等。
2.小组与团队:小组的功能和特点、团队的构建与发展、团队决策和团队动力等。
3.领导与管理:领导与权力、领导风格和领导行为、领导角色和领导态度等。
4.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特点、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等。
四、管理学的实践应用1.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组织架构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绩效管理等。
2.管理决策与战略管理:管理决策的基本步骤和决策方法、战略管理的概念和过程等。
3.企业创新与研发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思维和组织创新能力培养等。
4.跨国公司管理:跨国公司的特点、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等。
5.管理伦理与社会责任:管理伦理的概念和原则、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和效果等。
以上仅为《管理学原理》课程的部分重点内容归纳,通过对这些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加深对管理学原理的认知,提高管理水平。
同时,也能够为未来的管理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管理学原理考试重点名词解释1、控制:是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的统称。
2、过程部门化:就是按照工作或业务流程来组织业务活动。
3、决策:就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4、非正式组织:指人们在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由于相互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共同感情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名集体,并产生一种不成文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但没有强制性。
5、激励: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那些有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自觉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6、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7、计划: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8、组织: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为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协同行动的集合体。
9、领导:名词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指为实现组织目标,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委派职责等工作而去指挥或引导下属的人;动词性的“领导”指利用组织赋予的职权和个人具备的能力去指挥、命令和影响、引导职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活动过程。
10、沟通: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或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11差额计件工资制:就是指对同一种工作设有两个不同的工资率。
对那些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质量高的工人,就按一个较高的工资率计算;对那些用时长、质量差的工人,则按一个较低的工资率计算。
12、例外原则:上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做,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13、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级系统中较高层次上的集中。
14、分权:指决策指挥权在组织层次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上的分散。
15、目标管理:即企业领导提出的方针目标,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上下结合反复协商,根据总目标确定一定时期的工作与目标,并为了这个目标实现而进行的组织管理和控制。
管理学原理自考必过重点完全归纳
管理学原理自考必过重点完全归纳引言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管理学原理,可以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思想。
在自考中,管理学原理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因此学生需要全面理解并掌握其中的重点内容。
本文将对管理学原理自考必过的重点进行完全归纳,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备考。
一、管理学基本概念及发展1.1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的学科,涉及到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与创新等方面。
1.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传统管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定量管理和系统管理等阶段。
1.3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分工与协作、权威与责任、纪律与奖惩、行政程序等。
二、组织管理与决策2.1 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是指在特定的目标和任务下,通过分工、协作和协调等方式,有效利用资源并完成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关系。
2.2 组织设计与控制组织设计是指根据组织目标和任务的不同,确定组织结构、职权、责任和协作关系等要素的过程。
组织控制是确保组织在预定的目标和任务下进行有效运作的过程。
2.3 决策与领导决策是指在不同的选择中,经过分析和评估后,选择最佳方案的过程。
领导是指组织中的人通过影响和激励等方式,引导他人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3.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和激励等手段,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过程。
3.2 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目标和需求,通过预测、分析和评估等方式,确定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
招聘是根据组织的人力资源需求,通过招聘渠道和方法,吸引和选拔合适的人才。
3.3 培训与绩效管理培训是通过学习和训练等方式,提升人员的能力和技能。
绩效管理是通过评估和激励等方式,评价和激励员工的工作表现。
四、领导与沟通4.1 领导与管理领导是通过影响和激励等方式,引导他人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学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期末必备
1、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是组织特定情景条件下,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和活动进行系统协调的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
①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②必须关注内外部情境③实质在于协调④主要对象是人⑤要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体现出来2、管理的有效性是效果(强调结果)和效率(强调过程)的结合3、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组织顶层的管理者,对组织绩效影响最大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管理组织的大量日常事务基层管理者:一线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操作者的日常活动4、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分类:人际关系方面:①挂名首脑②领导者③联络者信息传递方面:④监听者⑤传播者⑥发言人决策制定方面:⑦企业家⑧混乱驾驭者⑨资源分配者⑩谈判者5、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二章西方管理思想演变1、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主要内容:①工作定额②劳动方法标准化③科学地选择并培训工人④差别计件工资制⑤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⑥例外原则3、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14条管理原则:①分工②权责相当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报酬⑧集权与分权⑨等级层次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稳定⒀主动性⒁团结精神4、韦伯(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官僚组织模式六大特征:①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正式的规则和法规)②组织的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定义清晰的等级制)③人与工作的关系。
成员间的关系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
④成员的选用与保障(正式的甄选)⑤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
对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每人的工作范围及权责,然后通过技术培训来提高工作效率。
⑥成员的工资及升迁。
按职位支付薪金,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使成员安心工作,培养其事业心。
5、霍桑实验研究成果:对古典管理理论进行大胆突破,把管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人的因素上来,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管理学原理》复习要点考试题型⼀、判断题(1*10=10)⼆、单项选择题(1*15=15)三、简答题(5*4=20)四、计算画图题(10*2=20)五、案例分析题(10+15=25)六、论述题(10*1=10)复习要点⼀、管理概述1、管理的定义及其产⽣的原因。
结论1:从形式上看,管理是⼀个说不清楚的东西;结论2:从内容上看,管理就是协调;结论3:管理的实质是实现⽬标的⼀种⼿段;结论4:管理的功能就是以最少的投⼊获得最⼤的产出;结论5:管理就是管⼈理事;结论6: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系统过程管理产⽣的原因在于欲望的⽆限与资源有限间的⽭盾;2、管理的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3、管理者的分类(按地位)及其职责。
⾼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政⽅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
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层的指⽰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作。
注重的是⽇常管理事务。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4、管理者的职权:⽀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5、管理者应具备的三种基本技能。
概念技能、⼈际技能、技术技能⼆、管理思想的演变1、西⽅管理思想的整体图像。
2、科学管理理论、⼈群关系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泰勒科学管理之⽗美国《科学管理原理》梅约⾏为科学的创始⼈美国《⼯业⽂明中⼈的问题》、《⼯业⽂明的社会问题》科学管理的核⼼是提⾼劳动⽣产率⼯⼈是“社会⼈”,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劳动⽅法、⼯具、材料的标准化. 企业中除了存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正式组织差别计件⼯资制新的领导能⼒在于提⾼⼯⼈满意度职能⼯长制例外原则3、⼀般管理理论、官僚组织理论分别由谁提出?称号、国籍、著作?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之⽗法国《⼯业管理和⼀般管理》韦伯“古典组织理论”的创始⼈《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他认为管理的成功取决于是否灵活地贯彻管理的⼀系列原则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官僚组织结构理论”,或称“理想的⾏政组织体系理论”,4、定量管理思想和权变管理思想的基本观点。
《管理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大学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的性质与特征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普适性、可重复性,能够被学习和继承;管理的艺术性:管理实践可依据管理情境有自由发挥的空间.3、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企业的现行政策,并计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层管理者:执行企业组织政策,指挥一线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工作。
基层管理者:一般只限于督导操作人员的工作,不会指挥其他管理人员。
4、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5、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1)角色:正人际角色挂名首脑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企业家(2)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2)人际技能:与处理人际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3)技术技能:熟悉和精通某种特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1)定额管理--动作研究和工时研究(2)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等)(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科学挑选和培训工人(4)差别计件工资制—①通过实践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资定额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5)计划与执行分开(6)职能工长制(7)例外管理(8)“大饼”原理强调管理的核心是一场“精神革命”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活动6种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和管理活动(2)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14项管理原则(Principles of management)(4)提出“法约尔跳板”原理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三种权力):(1)权力论传统的权力神授的权力(超凡权力)合理合法的权力----组织的基础(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特征4、霍桑实验和人际关系理论:霍桑效应:由“受注意了”所引起的效应。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版)复习要点
管理学原理(林志扬)目录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1)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目标 (3)第三章组织环境 (4)第四章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6)第五章早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 (8)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 (8)第七章人际关系学说 (10)第八章现代管理理论 (13)第九章管理的计划职能 (16)第十章管理的组织职能 (21)第十一章管理的领导职能 (27)第十二章管理的控制职能 (31)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一、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必要性:➢资源的稀缺决定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过程本质上是对组织拥有的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过程。
因为人类社会、某个具体社会及每个社会组织能投诉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的实现某种想要完成的任务或目标。
➢基于社会及其组织分工协作、共同劳动的需要。
2、管理的重要性:组织内部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对组织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
3、管理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管理的系统性与权变性三、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1、管理活动: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
主体是管理者;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目的是协调业务活动、提高业务活动的成效。
2、业务活动:由管理活动协调的他人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
主体是业务活动者;具有特殊性、局部性;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
四、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
2、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3、二者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
即高管理成效不一定高组织成效;低管理成效也不一定低组织成效。
因为管理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间接作用,且组织目标的实现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管理者人格、环境与非环境因素等。
4、管理者的双重人格: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
5、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组织的中流砥柱,能够克服障碍去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原理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管理学原理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有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管理的技能结构:1技术技能,是对某一特殊技能——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主要涉及“物”的工作。
2人际技能,能够在所领导的小组中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以使员工能够自由地无所顾忌的表达个人的观点,主要涉及与人协作。
3,思想技能,指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第二章,组织与组织的目标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1人,是构成组织最基本的要素,是组织中的根本。
2,目标,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依据。
目标决定了组织中的岗位设置及组织的具体结构形式,起聚集作用.3,组织规范,组织通过组织规范使组织整体和组织成员的行为能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表现为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等,在组织中起辅助作用。
管理的目标原则:1,目标指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
2,目标决定管理活动的过程。
3,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
目标的类型:1按实现目标的时间长度不同划分,(1)长期目标(2)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的指导,而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
2按目标的具体化程度不同划分,(1)基本目标,该目标的确定说明了组织发展的方向和组织的资源的取得、使用和分配的策略。
(2)次要目标3,按目标是否可以定量化来表示划分,(1)定量目标,可以用数量表示的目标。
(2)定性目标,指只能用文字来表述的目标.4,按目标的层次可划分为使命、战略、战术和作业目标.组织使命明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提供了战略制定的框架和背景。
战略目标对应最高层管理者,战术目标对应中层管理者,作业目标对应基层管理者。
Eg:p42页,延伸案例.第六章,古典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1,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
2,当社会上流行的唯理主义哲学、实利主义者哲学和新教伦理给古典管理理论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3,传统的管理不利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这从主观上促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理者组织重要的原因:复杂的,不确定的,混乱的时代;对工作的顺利完成至
关重要;
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率和忠诚度。
2.管理能力对创造组织的价值观很重要。
3.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承担与协调和监管他人
工作无关的其他工作任务。
(基层,中层,高层)
4.组织: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的目的
5.组织的三项特征:一个明确的目标;由人员组成;一种精细的结构。
6.管理: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的完成工作。
7.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的做事(不浪费资源),涉及
做事方法。
8.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目标;做正确的事(高目标达成),涉
及结果。
9.效益: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强调决策。
10.管理四项只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11.计划:定义目标,确定战略,制定计划以协调活动。
1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
1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的群体和个人,解决冲突。
14.控制:监控活动以确保他们按计划完成。
15.亨利·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周密的思考,实际的做法)
16.人际关系角色:人与人的关系,其他礼仪性和象征性的职责(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17.信息传递角色:涉及收集,接受和传播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18.决策制定角色:需要做出决策或选择(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9.管理就是影响行为,有三种方式:对行为进行管理,对采取行动的人员,对推动人们采取行动的信息。
20.罗伯特·卡茨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21.技术技能:熟练完成特定工作所需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基层重要)
22.人际技能:包括自己单独或在团队中与其他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都重要)
23.概念技能:管理者用来对抽象复杂的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技能。
(高层重要)
24.一些重要的管理技能:管理人力资本,激发员工的认同感,管理变革,对工作进行组织并且使之顺利完成,更好地把握工作中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内容,使用目标明确的人际关系网络,管理决策过程,管理战略和创新,管理物流和技术。
附加模块一
1.管理理论的发展的推动:《国富论》的劳动分工,工业革命使得机械代替人。
2.古典方法: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
3.科学管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
方法。
特点:工作定额,操作方法&工作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和执行分离,能力和工作相适应。
4.科学管理理论的四条原则: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一种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
经验方法;科学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使之成长;与工人衷心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照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下来。
5.一般行政管理理论:法约尔,管理者的五项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并提出14条管理原则,即工作分工、集中、管理链、职权、纪律、秩序、报酬、公平、统一指挥、统一方向、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和团队精神。
6.官僚行政组织:韦伯,是具有清楚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
关系。
现实中不存在,目的是提供一种理论研究的基础。
7.五和六都强调合理性、可预测性、非个人性、技术能力和权威性
8.组织行为理论:研究职工在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组织行为是指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行为理论的要点是:①职工是社会人;②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③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
组织行为理论以霍桑研究为代表。
霍桑研究发现,①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②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③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个体个人的产量;④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第二章
1.管理万能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承担直接责任。
优秀的管理者能够预料到变化,抓
住机会,纠正糟糕的表现,并且领导他们的组织。
2.管理象征论: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
3.管理不仅受到如企业文化等为代表的内部约束力量的影响,也受到如组织环境为代表
的外部约束力量的影响。
4.外部环境:是组织之外能够对该组织的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和力量。
包括经济环境,
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全球环境。
5.考察外部环境对管理者形成约束和挑战的三种方法:对工作岗位和就业的影响,通过
当前的环境不确定性,通过组织与其外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关系。
6.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
这种情况下,管理者没有必要采取具体的行动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只要跟踪利益相关者的动向。
如果利益相关者是重要的但非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需要投入更多前摄性的努力来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此时,管理者可采用跨域管理,即更具体的方式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互动合作。
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管理者可以采用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如开展营销调研,鼓励供应商之间的竞争等。
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高,管理者应当采用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即为追求共同目标而在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非正式协议。
第五章
1.社会义务是指一个企业承担其经济的和法律的责任的义务,这是法律所要求的最
低程度。
2.古典观点:管理方的唯一社会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
3.社会经济学观点:管理者的社会责任不知是盈利,还包括保护和改善社会的福利。
4.社会响应是发生在公司为对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作出反应而从事社会活动时。
5.社会责任:一个组织在其法律和经济义务之外愿意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以有益于社
会的方式行事的意向。
6.社会屏障筛选:把社会和环境标准应用于投资决策。
7.一家公司实施的社会行动并不会损害它的经济效益。
考虑到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和社会
压力,管理者极有可能需要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认真考虑社会事务和目标。
8.绿色管理:管理者严肃考虑他们的组织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9.浅绿色方式是做法律要求的事情,即社会义务。
10.市场方式:组织会对其顾客的环境偏好作出响应。
11.利益相关群体方式:组织会对多个利益相关群体的环境要求作出响应。
12.深绿色方式(活动家):组织会努力寻找各种方式来尊重和保护地球和自然环境,社会
责任。
13.评估绿色行动:公司公布的环境绩效报告,考察公司对全球环境管理标准的遵守程度,
全球一百强榜单。
14.道德:对决策和行为的是非对错予以定义的原则、价值观和理念。
15.道德行事产生的影响:个体道德发展水平,个人特征,组织结构变量,组织文化,事项
的严重程度。
16.个体道德发展水平:前习俗是一个人对是非对错的选择是基于个人从外界获得的后果,
例如物质惩罚,报酬或利益交换。
(严格遵守规则以避免物质惩罚。
仅符合其直接利益时遵守规则。
)习俗是道德决策取决于维持预期标准和实现他人期望。
(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情。
通过履行你所赞同的义务来维护传统秩序。
)原则是个体摆脱自己所属的群体或整个社会的权威看法。
(尊重他人的权利,支持不想关的价值观和权利,不管其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意见。
遵循自己选择的道德原则,即使他违背了法律。
)
17.个人特征:价值观(关于是非对错的基本信条)和性格变量(自我强度(衡量一个人所
持信念的力量)控制点(是人们相信能够掌控自己命运的程度))
18.组织结构变量:影响道德选择的其他组织结构变量包括组织的目标,绩效评估体系以及
奖励分配制度。
19.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组织共享的价值观构成的。
20.基于价值观的管理:利用组织的价值观来指导员工如何从事他们的工作。
21.一个成员的行为和决策会影响到人们如何看待该组织。
22.事项的严重程度:伤害的严重性,对错误的共识,伤害的可能性,后果的即时性,与受
害者的密切程度,影响的集中程度。
23.管理者要熟知《反海外腐败法》《全球契约》《反贿赂条约》,了解各国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