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声现象1.说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2.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影响音调、响度、音色的因素.3.列举声音在工作生活中的应用.4.举例说明噪声的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一、知识体系构建声音与环境二、知识要点复习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1.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3.声速: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一般而言,v固> v液> v气 ;②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m/s.4.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液体(水) 可以传播声音.5*.“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它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涛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知识点二:声音的三个特征6.音调:(1)频率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2)人的听觉范围:20 ~20000 Hz.(3)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 的声音;次声:频率低于20 Hz 的声音.这两种声音人耳都听不见.(4)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弦的张紧程度、弦的粗细有关.7*.编钟是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打大小不同的编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知识点三:乐音和噪声9.从环保角度上讲一切干扰人们工作、休息、学习的声音叫做噪声.10*.车门车窗关闭后,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采取隔声措施来减小噪声.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来探究.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激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若其他现象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你知道他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吗?答案乙和丁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是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丙实验说明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2.战争年代军队里流传这样的话:“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这是因为老兵有经验,如果他能够听到远处开炮时的炮声,他就知道炮弹不会在他附近爆炸.试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答案炮弹飞行的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当人听到炮声时,炮弹早已远离人而去了.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和同学们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们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横截面积以及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找到了表中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实验计划.他们首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80 1.02F 铜100 0.76G 尼龙80 1.02H 尼龙100 1.02I 钢80 1.02实验1:选用编号为A、D、F三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实验2:选用编号为 A 、 B 、 C 三根琴弦进行实验,验证了音调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随着探究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他们随后进行的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的正确性.完成实验后,有同学提出要重做前面的实验,你认为有必要吗?(要说明原因)答案实验说明琴弦的松紧程度影响音调,而在做前面的实验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关系,实验中在控制这一条件可能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前面结论的可信度,所以是有必要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5、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及其应用。
复习重点:理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复习难点: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音调及其影响因素。
课前预习案自主复习:完成本章下列基础知识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发生才停止。
2、气体、液体和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中传播的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但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具有三个特性,分别是、和。
其中,与振动的频率(每秒钟物体振动的次数)有关,且频率越大,越高;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且振幅越大,越大,它还与距离发声体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不同。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频率高于的声叫波,频率低于的声叫波,生活中用超检查身体及胎儿的发育情况用的是波,地震、火山、台风、海啸及一些动物交流时用的是波。
5、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是、、。
6、声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传递能量的例子有:。
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案探究知识点一: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C、声波在玻璃罩中发生了反射D、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少探究知识点二:关于乐音的三个特征问题(要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2、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 )A、(1)(2)B、(2)(4)C、(1)(3)D、(3)(4)探究知识点三:环保问题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型复习课课标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能准确判断和区分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3、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减弱和防治噪音学习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判断学习难点3、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判断学习流程备注知识链接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Hz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 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第1页 共4页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知道控制噪声的方法。
3、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
【本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声音的三个特征【本章难点】区分响度、音调、音色第一部分 课前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学会用列表的方式和用网络体系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2. 把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错点用红色笔做好标记。
【网络体系构建】:1、声音产生的条件是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特征4、、噪声危害和控制5、声音既能传递 ,又能传递 。
【复习自测】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 ,音调 ,音色 ,传播速度 。
(填“不变”、“变大”、“变小”)2、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人们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3、 乐音和噪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有关乐音和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双簧管甜美圆润的乐音肯定不是噪声 B.嘶哑的喉咙发出的声音肯定是噪声 C.乐音和噪声既与发声体有关,又与听声者的感受有关第二部分 课内探究案①声音传播需要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 、 、 真空 能传声。
声音在空气中以 的形式传播 ②声速(1)声音在固、液体中比在 中传播快。
(2)声速大小跟 有关,还跟 有关。
(3)声音在150C 空气中的传声速度 m/s.(1)音调 (2)响度 (3)音色 ①定义: ②高低与 有关。
③频率 ④人耳的听觉范围 , 叫超声波: 叫次声波 定义: 、单位 符号①定义: ②大小与 和 有关。
由 决定 物理角度: 叫噪声 环保角度 叫噪声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巩固训练】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见水花四溅,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2.鼓手打鼓,鼓面发声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的耳朵. 3.下列事物中,不属于声源的是( )A.放在书包里的口琴B.泉水叮咚响中流动的泉水C.正在发出悦耳的哨声的哨子D.鸭子叫时的声带知识点二:声音的三特征音调 响度 音色物理意义 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 声音的特色、品质 决定因素频率振幅 发声体自身的材料、结构 听感表现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震耳欲聋响度大 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主要依据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轻声细语响度小备注 音调与响度毫无关系,是声音完全无关的两个特征,音调高的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音调不一定高【巩固训练】1.一曲《梁祝》哀婉动听,用小提琴或钢琴演奏能呈现不同的特点,你能区分出是小提琴还是钢琴,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频率B.振幅C.音色D.节奏2.在公共场所要“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旷野中则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产生条件 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传播速度 依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传播方式以波的形式传播 声速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计算公式V=s/t影响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是:v 固>v 液>v 气2.介质温度: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知识点三:噪声及控制噪声的途径1.噪声的定义:(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2)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控制噪声的途径(1)防止噪声产生(2)防止噪声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巩固训练】下列做法可以防止噪声的是:()A.窗户安装双层中空玻璃B.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C.工厂工人戴防噪声耳塞知识点四:声的利用可闻声不可闻声超声波次声波传递信息人与人的交流回声回声定位“B超”探伤预测自然灾害监测自然灾害传递能量使另一个物体振动清洗击碎结石破坏建筑物等【巩固训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B.“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轰隆隆的雷声示着一场大雨到来,说明声音具有能量第三部分课后提升案1、有时我们接起电话,彼此间只说了声“您好”,对方还未来得及告诉我他是谁,如果他是我们熟悉的人,我们就能知道他是谁,这是根据________来判断的。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二章《声现象》复习教学设计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声现象复习过程中,以实验和生活实例为主线,通过再现实验,体验生活,让学生切身体会,逐步掌握声现象各个方面知识点。
[教材分析] 《声现象》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的学习内容。
本章内容重视与日常生活和技术应用的联系,重视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2、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声现象相关实验,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营造和谐的讨论、交流环境,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仪器材料] 大小不同的音叉乒乓球直尺鼓水盆[教学流程设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用小锤敲击音叉,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用小锤轻敲音叉,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乒乓球有什么作用?采用的是什么方法?拓展:还有那些实验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展示图片并做演示实验:将敲击的音叉放入水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一、知识导图二、教材目录:1、声音的与传播2、声音的特性3、声的利用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三、课标要求:(在多媒体上)四、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2、声音的传播需要,传声的介质分为固、和。
3、不能传声。
知识要点二: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和有关。
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比液体传声速度,气体传声比液体传声速度。
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使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s以上。
知识要点三:6、音调:声音的。
物体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的单位是Hz。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物体振动越快,越高,频率越高音调。
7、响度:声音的。
响度跟发声体的和距离发声体的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振幅越大响度。
8、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知识要点四:9、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Hz~Hz之间,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音叫,把低于20 Hz的声音叫。
10、声能传递。
如:用B超诊断病情、用回声测距离等。
声能传递。
如:用超声波击碎结石、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等。
知识要点五:11、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是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杂乱无章;而乐音是发声体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波形是有有规则的。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12、人们以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听觉下限为;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3、减弱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阻断噪声和防止噪声进入。
五、重点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及声音的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例1 、如图1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 基本概念回顾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需要声源、传播介质和接收器。
•声源是产生声音的物体。
•传播介质是声音传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接收器是接收声音的物体。
1.2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2. 声音的特性2.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声音的强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
2.2 音调与频率•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单位是赫兹(Hz)。
2.3 声音的音量•声音的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量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2.4 回声•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回声的产生需要有声源、障碍物和接收器。
3. 声音的利用与保护3.1 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广泛,如广播、电话、音乐等。
•声音还可以用于声纳、超声波等技术。
3.2 噪声与对策•噪声是指给人们带来不适的声音。
•噪声对人体健康有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保护听力。
4. 思考题1.请列举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2.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顺序是怎样的?3.音调与频率有什么关系?声音频率越高或越低对应的音调是高音还是低音?4.什么是回声?回声产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5.声音的利用有哪些方面?你还能举例说明声音的利用吗?6.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听力?5. 作业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2章的课后习题,巩固对声音和声现象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设计:第二单元《声现象》复习

课题:声现象课型:复习课时序号: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时间:课时累计: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
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与学过程:知识点总结:2.例题剖析例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悦耳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 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能直接用口语交谈C.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例2:在学习“有趣的声现象”时,小明做了以下几个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②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③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笛子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展示交流小明取8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如图测4-3.然后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接着小明用8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会发现最右边杯子音调(选填“高些”或“低些”).图测4-34.巩固训练(四)拓展提升1、声音靠___来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的原因是它不能形成___;可见,声音传播时是以___的形式传播的。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一般而言,声音的速度大小关系是v固v 液v气。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m/s。
声音在到达人耳的过程中,经历了振动,然后这种振动经过的传导,最后到达人脑的中枢才形成声音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一、导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本次复习导学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3.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1. 声音的定义和传播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由物体振动产生,并通过介质传播的能量;•声音是一种可以被人耳感知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基本原理•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振动产生声波;•声波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公共广播系统:通过扩音器将声音传播到远处;•电话系统:通过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传达信息;•音乐系统:通过扬声器放大声音,提供良好的音质。
四、导学要点整理•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公共广播系统、电话系统和音乐系统。
五、课堂练习1.主观题:声音是一种什么波?2.客观题: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最快?a)固体b)液体c)气体d)都一样速度六、课后作业1.思考并写出你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声音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2.阅读课本第二章内容,做好笔记和思考题。
七、复习要点总结•声音是一种振动,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声音的产生需要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应用。
以上是《声现象》单元的复习导学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后,同学们应该对声音的定义、传播特点,以及声音的产生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单元复习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知识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4.研究方法:用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相应练习:1.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速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二、声音的传播知识详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3.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4.研究方法:类比法。
相应练习: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2.“吃海鲜,到湛江”,湛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鲜美食之都”.其中清蒸螃蟹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在蒸螃蟹时:听到的“嗞嗞”声是通过______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闻到鲜美的味道是一种_____现象;蒸熟的螃蟹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蟹壳____(填“反射”或“折射”)红光.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在固体中传声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声音的特性—解析: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振动波形越密集说明其振动频率越大,所以本题应选B.(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声的利用噪声的危拍一次或每次拍的快慢相同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0:(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 1;(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 2:(4)计算石块的密度ρ.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A .偏大B .无偏差C .偏小D .无法确定2.自然界中的物体是多种多样的,大石块重,小石块轻,木块也是这样,但没石块重,有些很小的物体却特别重。
同学们根据这些生活经验能提出的、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问题是()A .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是否有关?B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C .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是定值?D .物体的密度与那些因素有关?3.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 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 .当u=12cm 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 .当u=20cm 时成放大的像。
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 处移动到24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4.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倒立的像B .在阳光照射的树荫下看到的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是树叶的影子围成的C .光在同种介质中,也可以不是沿直线传播D .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5.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A .不能成像B .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C .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D .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6.下列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 .日食B .猴子捞月C .海市蜃楼D .天空的彩虹7.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作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 .沸点 B .熔点 C .温度 D .凝固点8.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A .36.5℃B .39.7℃C .76.2℃D .无法读数9.支付宝用户可以对支付宝账号设置“声音锁”。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

声现象复习目标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4.会利用回声测距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疏理知识,落实双基】1: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 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__ ____。
(填“变大”或“变小”)(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3.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4.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6: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 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 D.倒车雷达8.超声波(频率高于 Hz的声)(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碎石9.次声波(频率低于 Hz 的声)(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10.(1)声可以传递,如:回声定位,B超.(2)声可以传递,如:超声波碎石.11.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A.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B.改变音色C.提高音调D.增大发声体的振幅12.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13: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

人教版物理初二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艺:A.声响的发生和传达 B.声响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响──超声波、次声波2.进程和方法:A.探求声响的发生和传达条件〔传达介质、传达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要素停止探求C.区分不同乐器收回的声响D.比拟资料的隔声功用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响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安静?欢乐?振奋?焦躁?〕体会声响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点:声响的发生、传达、特征,各种声响的特征及运用。
学习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看法和运用,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
一、预习总结:〔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响发生的条件:。
2、声响传达的条件:必需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响传达的方式:以的方式传达,叫做。
4、声响传达的速度:〔1〕在15℃空气中声速是;〔2〕普通状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达速度还与有关。
5、噪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议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响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任务的噪声超越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越 dB。
〔2〕音调〔指〕:决议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议于发声体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依据不同。
〔结构改动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响。
环境维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响。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达进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响〕特点:方向性好、穿透才干强、声能易集中。
运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响〕特点:能绕过物体传达,传达距离远。
运用:预告地震、预告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响的进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导学案第二章 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通过双边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难点:实验探究过程和现象分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再完成预习指导设置的内容,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完成时间15分钟。
(一)预习指导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体、体和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但不能传声。
3.声速声速是表示声音的快慢,声速的大小与、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m/s。
4.回声声音在过程中,遇到时,就会被反射,这种反射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
如果发出的声音回到耳边的时间大于s,人们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超过s,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使原声更。
■5.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听力正常的人,听声过程:空气的振动——鼓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经——大脑(空气传导)听力障碍的人,听声过程:通过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传导)(二)预习检测1.如图所示,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入人耳的。
2.人潜入水中,仍能听到岸上人的说话声;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晚年失聪,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顶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通过硬棒“听”钢琴的弹奏声。
根据以上两例,请说出传声的物质除了气体外,还有和。
3.温度相同时,声音在以下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A.空气B.水C.酒精D.钢管4.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唱响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二、合作探究(一)学始于疑: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声音的产生(重点)动手完成P27“想想做做”实验,观察、体验、总结出:(1)物体发声的的共同特征是:发声的物体都在:由此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 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
2.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
【情景导入】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学习内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阅读课本P27至P29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
【自学检测】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师生共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动动手:运用身边的器材,用不同的方法(敲击、碰撞、振动……)来发出声音.如: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钢尺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情形(或用手摸喉咙,感觉发声和不发声声带有什么不同)。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教师演示实验: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能观察到音叉发声时的振动吗?怎样才能观察到这种微小振动?再次敲响音叉,用一个塑料小球去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进行观察。
你们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弹起乒乓球,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用手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迫使音叉停止振动.还能听到声音吗?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二、小组合作探究——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再次阅读:真空罩内的闹钟实验。
联系该实验现象,大家能得到什么结论?猜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A.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B.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C.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D.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次声波2.过程和方法:A.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传播介质、传播快慢)的活动B.对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进行探究 C.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E.测量自己的听觉频率范围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各种声音带给你的不同感受(宁静?欢乐?振奋?烦躁?)体会声音世界的奇特和多彩学习重难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过程:一、疏理知识,落实双基:(一)课本知识疏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
2、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有。
、、均可传声,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形式:以的形式传播。
4、声音传播的速度:(1)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2)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液体中,液体中声速气体中,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
5、乐音的三要素:(1)响度(指):决定于声源的和人耳距声源的有关。
人耳刚能听到的响度为 dB、理想声音环境的响度不高于 dB、影响人学习和工作的噪声超过 dB、损伤人听力的响度超过 dB。
(2)音调(指):决定于声源振动的。
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3)音色:决定于声源的和。
买碗时轻碰听好坏,是根据不同。
(结构改变较大)。
6、噪声:物理学上说是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上说是的声音。
减小噪声的方法主要是: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7、超声波(的声音)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
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成像、碎石。
8、次声波(的声音)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
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9、人听见声音的过程:(1)空气传声:声源→声波在介质传递→人耳(、等组织)→听觉神经→大脑;(2)骨传导:声源振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复习课导学案设计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通过复习, 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音的特性。
2.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运用声知识分析简单的声问题的方法。
3.激情投入, 积极思考, 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声音的特性, 防治噪声的途径。
【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
梳理案 Ⅰ知识导图Ⅱ. 知识梳理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 产生的。
(l)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体、 体和 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一定会发声, 但发出的声音人 会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 是 发出声音的。
(3)振动 , 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即 、 和 都可以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 的形式传播, 叫做声波。
在传播过程中同时传递着 和 。
(2)真空 传声。
3.回声(1)形成: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形成 。
(2)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如果回声与原声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 人就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 如果时间间隔____0.1 s, 人耳就无法辨别出回声与原声, 此时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 起到 原声的作用. 声音听起来变得响亮。
(3)应用:可以利用回声测 , 如测海底 的 等。
声 现 象声音的产生条件: 实验:声音的传播 条件:传播形式 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声音的特性音调的决定因素:频率响度的决定因素: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音色的决定因素: 噪声防治措施:在声源处减弱、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 。
4.声速(l)影响因素: 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__________和有关。
(2)规律: 声音在中传播速度最快。
其次是 , 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同一种介质, 当它改变时, 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 声音的三要素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色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改变用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频率: 是指物体在, 表示物体振动的 , 单位是 , 简称 , 符号是。
物理八年级上册_第二章_声现象_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弦乐器靠________振动发声、鼓靠________振动发声,竹笛靠________振动发声等等);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
人发声靠____振动发声的,蝉靠____振动发生,蟋蟀是靠_____振动发声的2、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传声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________传声。
2、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发声物体____(一定、不一定)在振动,但在振动_____能听见声音(一定、不一定)。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_______和_______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中传得最快,________中最慢。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________时声速快。
5、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________回来。
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____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________m。
6、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________,这种振动经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即:声音→_____→________→听觉神经→大脑7、骨传导:声音通过_______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听见自己的声音);【巩固练习】1、人类靠声带发声的。
击鼓传花时听到的鼓声,是由的振动而产生。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这是因为声音先经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过传播而被鱼听到。
传播过程中,声速变_______。
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
能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复习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2.掌握两种物理实验方法
3.知道声音的特性,会识别波形图
4.会利用回声测距
重点:声音的特性及波形图的识别
难点: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
【疏理知识,落实双基】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易错题: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
(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
铃声将会______。
(填“变大”或“变小”)
(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__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
发现: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2.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的形式传播。
(2)介质:、、均能传声,真空传声。
3.声速
(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在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的,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还与有关,在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是。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再进入人耳,这个声音叫回声。
回声的重
要应用是测距和定位,测量原理是________。
考点二声音的特性
易错题: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发现: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三个特性是、和。
名称概念影响因素相关关系
音调声音的发声体的频率频率高,则音调;
频率低,则音调。
响度声音的(强弱),
常用分贝(dB)表示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
声体的远近
振幅大,则响度;
振幅小,则响度。
音色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
决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一般音色
考点三声的利用
易错题: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定位的是()
A.蝙蝠夜间进行觅食B.捕鱼船的声呐系统C.医学上的超声洗牙D.倒车雷达发现:
1.超声波(频率高于Hz的声)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易集中(2)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碎石
2.次声波(频率低于Hz 的声)
(1)特点:能绕过物体传播、传播距离远(2)应用:预报地震、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3.声的利用
(1)声可以传递,如:回声定位,B超
(2)声可以传递,如:超声波碎石
考点四噪声及噪声的控制
易错题: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
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B.禁止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发现: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
妨碍人们正常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以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应超过;为了保证学习和工作声音不应超过;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应超过。
3.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在声源处(防止)、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在人耳处(防止)
【任务达成,深化提高】
任务1.声现象中的两种物理实验方法
例: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任务2.(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所显示的波形图。
图是噪声的波形图,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2)下图是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的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可知:
发出的声音即使和都相同,其也可能不同。
任务3:涉及声源移动的回声测距问题
(1)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
一辆汽车向着山崖鸣笛,4s后听到回声,那么汽车距山崖大约多少米?
(2)若这辆汽车在A处鸣了一声笛后,以20m/s的速度向山崖开进,途经 2 秒钟后行驶到B处听到山崖传来回声,求当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达标检测,反馈矫正】
1.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得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2.从声音的特征看,人们常讲的“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悦耳
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尖声刺耳”说明声音的________。
3.如图为声音的波形图。
下面图中,a与b中______的频率大,______的音
调高。
c与d 中______的振幅大,______的响度大。
4.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
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B.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5.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传到远处学生处的声音是次声波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6. 观察下列四幅图,完成以下填空
(1)图(a)中,某路段车辆禁止鸣喇叭,可以从减少噪声。
(2)图(b)中,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
(3)图(c)中,敲击乙音叉时,与甲音叉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4)图(d)中,在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撒些小纸屑,可以观察到小纸屑在跳动,说明。
7 .图中的各个选项是生活中利用超声波的例子,其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B超”查看胎儿发育B.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C.超声波洗眼镜D.倒车雷达
8、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再经过 2.1s听到爆炸的声音。
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9、在平直的路面上,一辆轿车正匀速驶向一座高山,司机鸣笛6S后听到回声,若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20m/s,则汽车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山有多远?(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