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几何体1.1空间几何体的构造 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 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 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E D C B A ABCDE -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棱锥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 五棱锥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 的局部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 五棱台等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四棱台ABCD —A'B'C'D'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②侧面是梯形 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 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 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 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 间的局部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 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即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1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在F2 代中: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总结1.表面积(1).棱柱S = 2 S底+ S侧(2).棱锥S = S底+ S侧(3).棱台S = S上底+ S下底+ S侧(4).圆柱S= 2 πr 2 +2πr l =2πr ( r + l )(5).圆锥S = S底+ S侧=πr 2 +πr l =πr ( r + l )(6).圆台S = S上底+ S下底+ S侧=π(r2 + r´2 + rl +r´l) (7).球 S= 4πR22.体积(1).柱体V = S h(2).锥体V = S h/3(3).台体V =( S + √S ´S + S´) h/3(4).球V = 4/3πR3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位置关系的判定,性质及其推论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意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推论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6.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7.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垂直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8.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与交线的直线与另外一个平面垂直推论如果两个平面相互垂直,那么经过第一个平面的一点且垂直于第二个平面的直线在第一个平面内一.直线方程(一).两条直线1.l1∥l2 => k1 = k2或k1 k2不存在2. k1 = k2 => l1∥l2或l1 l2重合3.A,B,C三点共线 k AB = k AC(k存在)4. l1⊥l2 => k1 · k2 = -1 或k1 k2有一不存在,有一为05. k1 · k2 = -1 => l1⊥l2(二).直线方程1.点斜式方程: y–y0 =k (x–x0)2.两点式方程:(y–y1)/(y2–y1)=(x–x1)/(x2–x1)3.截距式方程:x/a +y/b = 14 .斜截式方程:y= k x + b5.一般式方程: Ax + By + C = 0二.距离公式1.两点之间距离公式:d = √【(x2 –x1)2 + (y2–y1)2】2.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 = ∣Ax0 + By0 + C∣/√(A2 + B2)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d =∣C2– C1∣/√(A2 + B2)]一.圆的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 - a)2 +(y - b)2 = r2 (圆心坐标(a ,b),半径为r)2.圆的一般方程x2 + y2 + Dx +Ey +F = 0 => (x+D/2)2+(y+E/2)2 = (D2+E2-4F)/4(1). D2+E2-4F > 0 ,圆心(-D/2 ,- E/2)半径√(D2+E2-4F)/2(2). D2+E2-4F = 0 表示一点(3). D2+E2-4F < 0 不表示任何图形二.直线,圆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圆无公共点⇔ d > r ⇔相离⇔联立方程无解(2).直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 d = r ⇔相切⇔联立方程有一解(3).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 d < r ⇔相交⇔联立方程有两解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外离⇔ d>R+r(2).外切⇔ d = R+r(3).相交⇔∣R-r∣ < d < R+r(4).内切⇔ d =∣R-r∣(5).内含⇔ d<∣R-r∣。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

必修2-知识总结校对g必修2-知识总结《必修2》是中国高中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的教材,涵盖了文学、历史和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
下面是对《必修2》涉及的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校对的文章。
一、文学知识1. 古代诗词欣赏《必修2》介绍了几首古代诗词,并对其中的一些典故和修辞手法进行了分析。
在欣赏古代诗词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分析诗词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如诗的格律、押韵等;- 听诗词的朗诵和演绎,感受其中的音乐和美感。
2. 小说阅读《必修2》中介绍了一些当代小说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和《活着》等。
阅读小说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思想;- 分析小说的结构和叙事手法,如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 思考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如对于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思考等。
二、历史知识1. 古代文明《必修2》介绍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包括古代人类的起源、农业文明的形成、城市文明的出现等。
理解古代文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如狩猎采集社会、农业社会等;- 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地理环境、技术发展等;- 探索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启示,如法律制度、科学文化等。
2. 中国古代史《必修2》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的一些重要时期和事件,如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衰、三国时期的分裂等。
理解中国古代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理解各个朝代的起源、兴衰和转变,分析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如封建制度、贵族地主等;- 探索古代历史对现代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如民族精神、国家意识等。
三、社会科学知识1. 社会结构《必修2》介绍了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包括社会分层、社会角色等。
了解社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研究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变迁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 分析社会结构中的不同阶层、群体和个体的相互关系和互动,如阶级斗争、社会流动等;- 探索社会结构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影响和作用,如社会自治、社会控制等。
必修二基础知识点和方法总结

第二章 空间位置关系
平行:证线面平行:找线与面内一直线平行
构造三角形:利用中位线 构造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
证面面平行:找两个相交线与面平行
垂直:证线面垂直:面内找两相交直线与所问直线垂直(常用三垂线) 证面面垂直:找线面垂直 成角:
异面直线成交:平移
线面成角: 线上一点向面做射影
二面角:1.找交线 2.在两面内找交线垂线 3.这两个垂线成角即为二面角(常用三垂线)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直线过定点:按参数重新合并,列方程组,求x y =⎧⎨
=
⎩即为交点横纵坐标
直线到两定点距离相等:过两点中点
12
12
2
2
x x y y ++(,
)
第四章 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2
2
2
()x a y b r -+-= (),a b r
一般方程:0Ax By C ++= -,2
2D
E ⎛⎫- ⎪⎝⎭
2
位置关系:
点与圆:确定点与圆心距离
,d 利用两点距离公
线与圆:一、确定圆心到直线距离,d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d r d r d r >=<,相离 ,相切 ,相交
二、求曲线交点:联立方程组,22
00A x B y C x y D x E y F ++=⎧
⎨++++=⎩
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用2=4b ac ∆-,判断根的个数
圆与圆:确定圆心距,d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d R r d R r R r d R r d R r d R r >+=+-<<+=-<-,外离 ,外切
,
相交 ,内切,内含。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一、原子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律 (2)四、化学键 ....................................................................................................................................................................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一、烃 ............................................................................................................................................................................二、烃的衍生物 ............................................................................................................................................................三、基本营养物质 ........................................................................................................................................................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空间几何1. 直线和平面的方程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4.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和距离5. 空间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6. 直线与空间中的曲面的位置关系7. 空间中的投影和距离第二章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2. 点、直线和曲线的坐标表示3. 点、直线和曲线的性质4. 直线的斜率和截距5.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6.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7. 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8. 曲线的一般方程和特殊方程第三章函数与导数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函数的性质和分类3.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4. 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5. 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点6. 幂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7. 三角函数及其性质8. 函数的复合与反函数9.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10. 导数的计算和应用第四章导数的应用1. 函数的极值与最值2. 函数的单调性与凹凸性3. 高阶导数与函数的泰勒展开式4. 函数的图形与导数5. 函数的极限和连续性6. 驻点和拐点的判断7. 函数的应用问题:最优化问题,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函数的估值与逼近第五章不等式与函数图像1. 代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3. 高次多项式不等式的解法4.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5.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6. 函数图像的性质与变化趋势7. 函数的奇偶性与对称性8. 根据函数的图像作函数不等式的解第六章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2. 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 条件概率与乘法定理4. 全概率公式与贝叶斯公式5. 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6. 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与概率密度函数7. 期望值与方差的概念和计算8. 典型离散分布和连续分布9. 抽样分布与统计推断10. 统计图表和统计量的应用。
高一必修二每章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一必修二每章知识点公式总结第一章:函数与导数1. 函数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将自变量的值映射到因变量的值上,通常表示为y=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2. 定义域和值域定义域是自变量可能取值的范围,对于有理函数而言,需要考虑分母为零的情况。
值域是函数在定义域上取到的所有可能值。
3. 函数的基本性质a) 奇偶性:f(-x) = f(x)为偶函数,f(-x) = -f(x)为奇函数。
b) 单调性:f'(x)>0,函数递增;f'(x)<0,函数递减。
c) 最值:通过求导或者化简函数表达式,可以得到函数的最值。
d) 零点:函数取零值的点叫做零点,通过解方程f(x)=0,可以求得函数的零点。
4. 极值和最值a) 极值:函数在一定区间内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通过求导,可以找到函数的驻点,再通过二阶导数判定其为极大值、极小值还是无极值。
b) 最值:函数在定义域上取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第二章:三角函数1. 基本概念a) 正弦函数sin(x):对于任意实数x,都可以通过单位圆上的一个点,该点与原点的连线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夹角所确定。
b) 余弦函数cos(x):对于任意实数x,都可以通过单位圆上的一个点,该点与原点的连线与x轴正半轴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
c) 正切函数tan(x):tan(x) = sin(x)/cos(x),在直角三角形中,tan(x)表示斜边与对边之比。
2. 基本性质a) 周期性:sin(x)和cos(x)的周期均为2π,tan(x)的周期为π。
b) 奇偶性:sin(-x) = -sin(x),cos(-x) = cos(x),tan(-x) = -tan(x)。
c) 值域:-1 ≤ sin(x) ≤ 1,-1 ≤ cos(x) ≤ 1,tan(x)的值域为全体实数。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a) 正弦函数的图像:周期为2π,对称于x轴。
当x=0时,取得最小值-1;当x=π/2时,取得最大值1。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整理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立体几何初步。
(一)空间几何体。
1. 棱柱。
-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多面体。
- 性质:侧棱都平行且相等;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 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按侧棱与底面是否垂直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正棱柱。
2. 棱锥。
-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的多面体。
- 性质: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
- 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为三棱锥(四面体)、四棱锥等;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中心的棱锥叫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包括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等。
3. 棱台。
-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性质: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棱台的侧面积等于各个梯形面积之和。
4. 圆柱。
-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 性质:圆柱的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其长为底面圆的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5. 圆锥。
-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
- 性质:圆锥的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扇形的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
6. 圆台。
-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 性质:圆台的轴截面是等腰梯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圆;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扇环。
7. 球。
-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式,及其未知量的解析解,二次
函数图像的性质,凹凸性和极值点位置,及其判定方法。
2、三角函数及其图形: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平面直角坐标系下
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图像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根据图形求三角函
数值,及其应用。
3、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常用的小数转分数的方法,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
其规律性的分析。
4、指数及对数:指数的定义,特殊指数的运算及其规律性,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对数的定义及其特殊性质,对数函数及其图形性质,及其一元二次多项式的变换。
5、多项式及其因子分解:多项式的基本定义,及其分母和分子的几何概念,多项式
的因子分解,及其唯一性的判断。
6、不定积分及其应用:不定积分的定义及其特殊性,常用的不定积分计算方法,及
其实际应用,求积分近似值的方法,以及实际的应用案例。
7、应用题中的数字变换:应用题中常见的实数变化,及其最高次数的判定,同时变
化的最小公倍数及其关系,求解应用题中特殊方程组的方法,及其实际案例。
8、圆的参数方程及极坐标方程:圆的定义,参数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转换,园的性质,及其圆上点的定位方法,过定点且与圆的关系及应用。
9、高等函数及应用:高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的特点,高次函数的求解及其实际
应用,对数及指数函数的求解及应用,以及多项式、二次曲线等拟合应用。
10、三角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三角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殊性质,三角型函数的
变换及其图形改变,及其三角函数与几何图形联系的应用。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全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1.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
(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
(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
4 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
(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①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
②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
③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
(举例:匀速圆周运动)2.绳拉物体合运动:实际的运动。
对应的是合速度。
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
速度方向时刻变速度必不为)3.小船渡河例1:一艘小船在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3m/s ,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5m/s ,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
d v 船cos tmindv船此时=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二全部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生和生活1. 社会环境和主观能动性本单元主要是讲述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生的重要性。
人们经常通过社交互动来获取信息和经验,从而影响到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人们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单元:生活与道德3.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道德的概念和特点,道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通过道德规范的约束,人们可以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和谐。
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准则和规范,同时道德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的本质是一种社会规范,它起着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第三单元:理想与现实5. 理想的作用和现实的制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目标和动力。
而现实则是人们生活的现状和条件,它对人们的行为和选择产生着制约。
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理想是现实的推动力,而现实则是理想的制约力。
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条件,努力实现理想,同时也要对现实进行正确的认识,不断调整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第四单元:知识与方法7. 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学习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人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时,人们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第五单元:人生观和价值观9.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和特点,人生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看法和态度,是人们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认识和选择。
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的评价和取舍,是人们对事物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受到个体的文化、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的认识和选择的影响。
必修二全册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0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周期3.族4.元素周期表的轮廓结构巧记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四长三个短,第七尚不满。
纵行称为族,共有十六族,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
一纵一个族,Ⅷ族搞特殊,三纵算一族,占去8、9、10。
镧系与锕系,蜗居不如意,十五挤着住,都属ⅢB族。
5.元素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0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本方法常用于确定原子序数小于18的元素)。
“三个”关系: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3)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M n-d2.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②若为ⅢA族至0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03/碱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相似性原子都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它们的单质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它们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
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通式为2R+2H2O===2ROH+H2↑(R 表示碱金属元素)。
(2)递变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碱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②与O2的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更加复杂,如Li与O2反应只能生成Li2O,Na与O2反应还可以生成Na2O2,而K与O2反应能够生成KO2等。
③与H2O的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可能会发生轻微爆炸,Rb与Cs遇水发生剧烈爆炸。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如CsOH的碱性最强。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数学知识点归纳高中数学必修二的内容主要包括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归纳:一、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
旋转体:一条平面曲线绕着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作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旋转体。
2、棱柱、棱锥、棱台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
3、圆柱、圆锥、圆台、球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
4、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5、直观图斜二测画法: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已知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 x 轴和 y 轴,两轴相交于点 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 x'轴和 y'轴,两轴交于点 O',且使∠x'O'y' = 45°(或 135°),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或 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 x'轴或 y'轴的线段。
已知图形中平行于 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 y 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6、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 棱柱:是由两个平行的多边形底面和若干个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不同,可以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棱柱的侧面和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 棱锥:是由一个多边形底面和若干个三角形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不同,可以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棱锥的侧面和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 棱台:是由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截取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
根据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不同,可以分为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
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侧面是梯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 圆柱: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圆柱面组成的几何体。
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 圆锥: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以底面圆心为顶点的锥面组成的几何体。
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 圆台: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圆台面组成的几何体。
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 球体:是由一个半圆面绕其直径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几何体。
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三视图是指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和俯视图(从上向下)组成的视图。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和侧视图是用来反映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位置关系的,前者反映长度和宽度,后者反映高度和宽度。
斜二测画法是一种直观的图示方法,它的特点是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轴平行且长度不变,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轴平行,但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详细归纳

高二物理必修二知识点详细归纳第四章曲线运动第一模块: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夯实基础知识』■考点一、曲线运动1、定义: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始终在轨迹的切线方向上,即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3、曲线运动的性质因为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又因为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变化。
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因为其方向持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因为曲线运动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总是持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物体做一般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只受重力,初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
可推广为物体做类平抛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恒力方向与物体的初速度方向垂直。
(3)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的速度方向,且合外力方向始终在同一个平面内(即在物体圆周运动的轨道平面内)总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5、分类⑴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恒力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
⑵非匀变速曲线运动:物体在变力(大小变、方向变或两者均变)作用下所做的曲线运动,如圆周运动。
■考点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从已知的分运动来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因为它们都是矢量,所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运动合成重点是判断合运动和分运动,一般地,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
2、运动的分解:求一个已知运动的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解题时应按实际“效果”分解,或正交分解。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⑴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⑵等时性:合运动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时间相等⑶独立性:一个物体能够同时参与几个不同的分运动,物体在任何一个方向的运动,都按其本身的规律实行,不会因为其它方向的运动是否存有而受到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6分)(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3)比较图中(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8分)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分)(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8分)【答案】(1)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5)制约因素: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1.3 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2. 城市与城市化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2、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功能区比较注1:高级住宅区分布城市外缘,多与高坡、文化区相邻;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城市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注2:中心商务区特征(建筑物高大密集、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是城市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OA——商业区(距市中心近,交通便利、有大量的消费人口)AB——居民区(介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便于购物和上下班)BC——工业区(远离市中心,土租低而工业占地面积大,可降低成本)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德国南部为例)6、中心地理论理想状态下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六边形,同一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排斥,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的相互重叠、层层嵌套。
2.3 城市化1、城市化的含义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拉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发达国家:起步早(第一次产业革命后);水平高(平均70%);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起步晚(二战后),发展快;水平低(平均33%);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减少;岩石圈:城市土地质量下降;水圈: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大气圈:城市热岛。
同时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合理的城市化可改善城市环境: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
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天人合一”)3.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3.1 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发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出现专业化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8、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光热充足,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生产方式、技术先进;政策支持。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5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传统经验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2)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人多地少,消费量大)(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 (4)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4、措施: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商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