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绣在服装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苗绣在服装中的运用

1、绪论

1.1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奢侈品牌进驻中国市场,其店铺的扩张也是有增无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中西方的文化往来更加频繁,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国博大精深、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艺术强烈地吸引着西方设计师,越来越多的国外时装设计大师也都开始关注传统中国文化。中国的传统龙纹、传统旗袍、古代青花瓷纹样等一次次登上国际T台上,如果我们好好利用传统艺术与民族元素,在世界舞台上真正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可能的。苗族刺绣在我国刺绣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纹样古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也是时装不可或缺的法宝。

1.2 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在对传统元素的利用中,世界各地的手工刺绣工艺在时装设计中的运用可谓屡见不鲜,但对苗族传统手工刺绣技艺的运用还是少之又少。工业革命之后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机器印刷刺绣作品的出现,传统手工刺绣不可避免遭到影响并失去大片市场。手工技艺大多为机械所替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刺绣这一民间手工艺的生存;特别是对乡村生活的渗透,同时传统苗装实用功能减弱,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工艺也处在加速衰退之中。方便快捷的绣花机器的使用也对传统的刺绣工艺造成巨大的冲击,传统的手工刺绣费时耗力。

2、黔东南苗族刺绣研究

黔东南苗族是中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具有最全面的苗族刺绣艺术。作为苗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手工刺绣,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大自然生活中发挥智慧和

勤劳创造出来的文化产物,是无可计价的无形文化物质财富,苗族服饰是被形容为最雍容华贵、工艺最精湛、造型最独特、文化积淀最深厚的服饰系统,、誉为苗族人民的一部“无字的史书”。(苗族刺绣在现代纤维中的运用)刺绣反映着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也表现着苗族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搬迁史,它是苗族历史文化宝库的一朵鲜花。苗族刺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成熟精湛的多种技法和材质的巧妙搭配,以取得更悦目的观赏效果。有些技法非常独特,如扁带绣、梗绣、锡片绣,各个服装类型都有一种至二、三钟主要的绣法,它与材质、纹样的变化构成各自服饰类型的刺绣风格,有些类型的刺绣,往往由几种技法配合,具有起伏的、变化的丰满表现力。绣法的大致归类,有平绣、锁丝绣、扁带绣、梗边绣、打籽绣、布贴绣、堆绣、锡片绣、挑绣。苗族刺绣作为苗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依附于本土文化、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民俗活动而存在,并受到历史观念、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2.1 苗族刺绣的历史发展(苗族刺绣工艺研究及其运用2.2.1 、黔东南苗族刺绣语言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运用研究)

从发掘的大量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出土了较多的彩陶纺轮(如图2-1),这说明距今4800年前的苗族先民,已经能纺纱织布,步人文明社会。蛋尤时期的苗族服饰只是麻布粗衣的简单模样,当时的苗族刺绣可能就只是服饰的缝合的针脚线迹而己。

到了春秋战国时的楚国主体居民为

苗族人时代,苗族的刺绣工艺才有了较

大的展。春秋战国时期绣品图案的结构

上非常严谨,有明显的几何布局,运用了

花草纹、鸟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

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2-1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与抽象并用,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

的重要特征。

到了唐代,贵州少数民族的刺绣技艺已经与中原出现风格迥异的特征。据北宋初年李昉《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一十一 画二》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东蛮人谢元深到京城朝见皇帝,穿着用葛做的衣服,上面绣着鸟形花纹的,色彩斑斓,引起了当时大臣的好奇。这里的东蛮人就是指现在贵州黔南、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这一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贵州少数民族刺绣的“卉服鸟章”图案丰富,色彩斑斓,风格和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直到现在,黔东南地区刺绣的百鸟衣(鼓藏节仪式用服装)仍然保存着“卉服鸟章”的遗风,身上及下摆处绣制大大小小上百只色彩斑斓的鸟纹样,期间点缀着各式花草,还会配以几何纹样穿插其中,色彩则多以绿色为底,花纹则

以红、黑、蓝等搭配。(如图2-4)

明清时期是中国刺绣艺术发展高峰时

期,苗族刺绣也有较大的发展,典籍对苗绣

2-3 青铜器上的苗绣 2-2 战国时期的刺绣

的记载也比较多。《南中纪闻》记载:"苗民不冠不履,男妇皆左衽佩刀。男子头插雉尾,身穿短袄,胸背两臂俱绣花。妇女头髻偏挽右傍,顶上插一银牌为饰,上衣齐腰,亦倶绣花。由此可见,明代苗族使用刺绣仍旧是非常普遍。

到了清代,"绝大多数苗族仍旧盘髻插簪,穿绣花衣服……"。清代"改土归流"后官方强令少数民族男子改装,于是,贵州苗族男子着装发生了改变,但是女子的装束仍然沿袭传统服饰。即便是这样,在一些偏远山区,苗族男性仍顽强的保持着本民族的服饰特点。而最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服饰应该还是苗族的礼仪服饰——百鸟衣,永远五彩斑斓,粗旷豪放,仍然保持着那份原始的野性,带给我们无限的美的享受。

民国以后的苗族依然还是保持着服饰上刺绣的传统,也曾经出现过相当高的水平。史料记载民国时期"贵州苗族刺绣具有独善之技巧,制作之精密,纹致之细密,结构之秀丽,诚属古香古色,而较之驰名海内外的蜀绣,苏绣各有千秋,足以相互媲美。直到今天,在黔东南苗族里,女子还是会在节日中穿着民族盛装,展现那五彩耀眼的刺绣华服。但是,历经战乱与社会的冲击,现在的苗族剌绣老绣品已经零落殆尽,即便是在"深山老林"里也难幸免,只是受到冲击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近20、 30年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刺绣制作多用于商品经济,不论是从文化内涵,还是工艺技法,都跟过去的迥然不同了。对照新旧绣品,我们不能不感叹"后不见来者",这样的结果是让人痛心的。

2.1.1 苗绣工艺的发展(苗绣艺术及其工艺在高级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苗族刺绣最原始的工艺也是通过绣绘并用的方式装饰在衣服上,战国时期的刺绣工艺有了很大发展,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并且刺绣已经不加画填彩了。在明末清初时期,我国刺绣逐渐形成不同的地方体系。由于后来经济的发展,逐渐进入“单色绣”和“多色绣”。刺绣工艺也慢慢丰富发展起来,从锁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