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经典“拆字”趣闻精品
古人“拆字”趣闻五则
古人“拆字”趣闻五则作者:刘继兴来源:《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4年第01期壹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
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
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
‘一’指水天一色;‘虫、二’是风月无边。
”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
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
如今,这副对联被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外。
贰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高。
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腹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解渴。
先生见此,即景出联日:“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吕蒙正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字,“白”“水”是一个“泉”字。
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他当即对出下联:“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终于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叁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
一天,家中来了客人。
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日:“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时,只见蒋焘从屋里抱出一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他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
我的下联对出来了。
”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古代“拆字”趣闻
古代“拆字”趣闻"拆字"是一种古代中国的文字游戏,通过拆分和结合汉字的不同部分,可以产生新的意义和趣味。
这种文字游戏起源于古代典籍中的注释和解释,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人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
古代中国人喜欢用文字游戏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而拆字就是其中一种最受欢迎的形式。
在古代的经典著作中,注释经常使用类似于拆字的方式来解释文字的真正含义。
这种解释方式往往让读者有意外的发现和新的理解。
一些文人学士经常在这种注释中找到灵感,将拆字的方法应用到他们自己的创作中。
拆字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通过拆分汉字的不同部分来产生新的意义。
将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多个部分,然后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可以形成新的词语或者新的寓意。
这种拆字的方式有时候会产生很有趣的效果,让人惊喜不已。
将汉字"书"拆成"博"和"彡"两个部分,再把这两个部分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罗"这个字。
这个"罗"字在古代是表示"书籍"的意义,通过这种拆字的方式,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文字之间的玩味和奥妙。
拆字在古代的诗词中也有很多的应用。
文人雅士们会通过拆字的方式来创作诗词,以达到意境丰富和表达深意的目的。
他们通过拆字的技巧,将一些意义相近或者相关联的汉字组合在一起,以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在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他用了拆字的方法来表达兄弟之间的亲情和思念。
他将汉字"弟"拆成了"兄"和"弟"两个部分,再将这两个部分分别用于两句诗中,以表达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永恒的情感。
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中,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除了擅长书法之外,也喜欢玩拆字游戏。
他经常将汉字拆分成不同的部分,再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在一起,以创造出新的词语和意义。
拆字趣闻_职场故事
拆字趣闻一南朝时的江淹,是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江淹年轻时就才思敏捷,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日:“鸿是江边鸟”,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切工巧,众人自然为之叹服。
二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至交。
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见他正与三个木匠为庙顶设计一只木质的小狗。
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狗品头论足。
苏东坡灵机一动,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副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
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头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
原来,“来”(来)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
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
可谓天衣无缝。
三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
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腹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
先生见此,即景出联日:“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吕蒙正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欹)字,“白”、“水”是一个“泉”字。
此联触到他的痛处,他当即对出下联:“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终于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经典趣闻:文字“拆字”,古代文人墨客真会玩
经典趣闻:文字“拆字”,古代文人墨客真会玩中国文字,作为中华民族从上古到近代优越的文字文化,经久不衰且富有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引以为乐。
有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
正史中对“拆字”这种游戏有记载,如后汉书载:“献帝初,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这条隐语中,“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暗示董卓专权事。
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与各位文友共赏之。
李白巧对对联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
众人不解其意。
及李白来,便向其请教。
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留下的一副对联,'一’指水天一色;'虫、二、’指“風月无边”。
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
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
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东坡佛印互对为乐苏东坡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
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
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
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嘛。
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
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
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四才子拼文采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在平常聚会时,常常吟拆字诗联取乐。
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到唐府做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家丁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便一齐上前打招呼。
这些构思巧妙的拆字对联,从古代名人口中说出,成为千古佳话
这些构思巧妙的拆字对联,从古代名人口中说出,成为千古佳话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受到了广大百姓的喜爱。
对联在古代十分流行,不论是生活还是做事,都经常要和对联打交道。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关注我,一起来欣赏古代名人的经典拆字对联。
第1: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这是明代大学士杨一清的对联。
据说杨一清在翰林院的时候,他的一个同事出了上联考他。
上联把鸿(大雁)拆为了江和鸟,下联把蚕拆为了天和虫。
杨一清的同事听到下联之后,称赞不已:“一个下联就可以看出你是以天下为己任,厉害了我的哥。
”后来杨一清当上了大官,还用计除掉了宦官刘瑾。
第2:砚向石边见口;笙从竹下生声。
明代内阁首辅李东阳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出了上联。
李东阳才思敏捷,立刻对了下联。
“砚”字,是见、石二字;“笙”字,是竹、生二字。
这个对联从名人口中传出,立刻名传天下。
第3:李家十八子;奏事二三人。
这首对联同样是李东阳对出的下联。
“李”字,上边是是“十八”二字,下边是“子”字。
“奏”字,上边是“三人,下边是“二人”,合起来就是二三人。
“要是一般人还真的一下子对不出下联,这个“奏”字真亏他想的出来。
第4:陈亚有心终是恶;蔡襄无口便成衰。
上联是宋代著名书法家蔡襄出的。
蔡襄是苏黄米蔡宋代四大家之一,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之所以有这个上联,是蔡襄和诗人陈亚一起游玩,蔡襄忽然灵感到来,想出了这个上联,亚字有心就是恶。
陈亚当然不甘示弱,立刻就出了下联,针锋相对,反而让蔡襄小小的吃了一个憋,奇思妙想,令人称叹。
第5:笑指深林,一犬低眠竹下;闲看邃户,孤木独立门中。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二的祝枝山与唐伯虎有一次闲谈。
唐伯虎出了这个上联,“笑”字是“犬”字伏在“竹”字之下。
祝枝山也是一等一的大才子啊,立刻就对了下联,“闲”字是“木”字在于“门”字之中。
上下联对仗工整,构思精妙,又是出于唐伯虎、祝枝山之手,自然流传千古,成为佳话。
第6:李东阳是明代内阁首辅,写诗也十分厉害。
10大拆字笑话
10大拆字笑话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他之所以流传这么久,可不是什么枯燥的文化,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智慧结晶。
今儿就带你来看看,幽默的汉字中,隐藏的大智慧~01、借“点”一个人姓卜,名字叫不详;另一个姓冢,名字叫不消。
他俩交了朋友,结拜为把兄弟。
一天,把兄对把弟说:“咱俩的姓氏都很出奇。
你看‘冢’字很像‘家’,只是少一‘点’,好像官员没有纱帽一样。
今日特和兄弟你商量,如果你能将你的‘卜’字腰那一‘点’,押在我的‘冢’字头上,使我成了‘家’,不是很好吗?”把弟听了回答说:“借给你一‘点’,使你成了‘家’,也无不可,但是你成了‘家’,我就只好耍光棍了!”✎想要自己有个“家”也不能让别人“打光棍”。
生活中,我们要多为别人着想。
02、心田不正从前,有个大财主叫胡心田,心术很坏,专门刻薄穷人。
一天遇到文三说:“文三,都说你会讲古,今天讲个听听。
”文三答应,就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姓十的和姓喻的结亲家。
姓十的嫌自己的笔划太少,再说《百家姓》上也没有这个姓,就对姓喻的说:“你的嘴巴吊在旁边,是多余的,把那个口字让给我姓古,在《百家姓》上也可归宗。
”姓喻的想,把我旁边的口字送给他,我改姓俞,音还是不变,就答应了。
可是,姓十的还不知足,不久又对姓俞的说:“亲家,我这古字的笔划还是太少,你把那个月字也给我,让我姓胡吧!”对方一听,火了:“想把我的下面掏空吗?你这人真是心田不正!”胡心田挨了骂,自讨没趣。
✎留点余地,分寸做人。
03、彼此自古有一句俗话说:“秀才认字,念半边。
”认字念半边,很容易出错,这句俗话是用来讽刺“白字先生”的。
有一个周姓秀才,就是一个认字念半边的。
有一次与一个姓陈的互递名帖(名片)。
周秀才看了一下对方的名帖说:“东兄,久仰,久仰。
”姓陈的也看了一下手中名帖,拱手说道:“吉兄,久仰,久仰。
”周秀才听了不高兴,说道:“我明明姓周,你怎么扒了我的皮?”姓陈的回应道:“我明明姓陈,只许你割我耳朵,就不许我扒你的皮?”✎没事就多读书吧,免得被人“扒了皮”!04、个个草包权臣和珅新修了一所府第,请纪晓岚题一匾额。
拆字的故事荟萃
拆字的故事荟萃
拆字,又称“测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
拆字源于汉代。
《后汉书·蔡茂传》载:“(茂)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
以问主薄郭贺,郭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
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
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
于字失禾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汉字属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旧时就用这种拆字法,来判断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
是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推断。
遂成为一种职业,有以拆字为业者,称“测字先生”,其方法是先让析疑者随手写一字,测字者根据该字组成或间架结构来发挥答疑。
清人赵翼《陔馀丛考》载:少时,见一测字者踉跄而来,问其父之病,随手拈得“一”字。
术者曰:“一者生字之尽,死字之初也,汝父殆不起矣。
”又问:“汝父生年云何?”其子曰:“丁丑生,属牛。
”术者曰:“然则而父不死,牛加一画则生字矣。
”清代周工亮《字触》载:杨王沂中,闲居微行,遇一测字者,王以所执柱杖就地一画,相者惊拜曰:“‘土’上一画,乃‘王’字也。
当封王无疑。
”测字者利用测字时的环境,把“土”借用过来,与“一”组成“王”字,预示所测人将要封王。
这种拆字,利用文字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营造出一种吸引力和神秘氛围,专事为人推测社会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古代“拆字”趣闻
古代“拆字”趣闻
古代中国文化非常强调文字的神秘和符号的威力,因此,“拆字”成为了一种十分有趣的文化现象。
在古代,人们认为,一个字的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特特点,熟练的人可以通过认真地观察和思考,从中领悟出一些新的含义和启示。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古代“拆字”趣闻。
1.拆“火”
“火”字含义非常广泛,不仅可以指代火焰,还可以代表热情和热情。
如果我们把“火”字拆开来看,我们会发现,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灬”部分,它代表的是火焰;另一个是“丶”部分,它代表的是火的烟气。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火”字是由烟气和火焰所组成,它在表达热情和热情的同时,也代表了不断变化和消亡。
总结:
通过对这些有趣的“拆字”故事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中国文化注重思考和观察,通过对事物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的意义和启示。
“拆字”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它也是人们思考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
古人“拆字”趣闻五则
古人“拆字”趣闻五则
刘继兴
【期刊名称】《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壹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
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
众人不解其意,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
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
【总页数】1页(P91)
【作者】刘继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李白拆字趣闻
2.古人植树趣闻
3.古人觅句趣闻
4.古人觅句趣闻
5.拆字≠测字\r——关于第六版彩图本《辞海》\"拆字\"词条的订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代巧断拆字集锦(一)
古代巧断拆字集锦(一)宋代谢石得东华亲传,相字闻名天下,一日有一秀才拿一木棍,放地下,祈求预测。
先生曰:土上放一木,为王字,虽惊不难出言,让秀才再写一字,秀才又定一问字。
先生大惊,拜曰:汝乃王乎。
秀才曰:非也,尔何出此言?先生曰:土上加一为王字。
问字左看为君,右看为君,怎能哄人。
帝感其人有智,请入皇帝辅政。
一日帝书一春字,让先生预测。
先生曰:秦头太重,压日无光。
时秦桧在旁听而不悦,后赶其出宫,重责四十。
先生悔而行故,途遇一女子相字,灵应非常。
先生怪曰:吾相字闻名天下,已有如吾者乎。
遂写一谢字求拆,女子曰:谢字乃寸言之中藏身,尔不过一江湖术士也。
石惊之,再写一石字求拆,女子曰:石逢皮为破,尔乃破军被责之人。
先生甚服,又曰:吾易会相字,愿给君相一字如何?女子曰:请便。
先生让其写字,女子曰:不书写不会拆吗?先生曰:行矣。
拨动灵机,思之曰:人后一山,尔莫非仙乎?女子笑,飘入丸霄。
X庞钰龙注评:谢石的“相字”术果然厉害,纵使你皇帝化妆成秀才,也难逃他那双法眼的透视。
“土”上加“一”为“王”(一木棍可视为“一”,地上可视为“土”),“問(问之繁体)”字拆开为二“君”(“門”视为左右相对的两个“尹”,“尹”加“口”即成“君”,故“問”有“左看像君、右看像君”之说),所以吃惊之余的谢石当即给皇帝下拜,若是“有眼不识泰山”,那可就有愧东华祖师亲传了。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深得皇帝欣赏的谢石被请入宫,却因测字得罪当朝宠臣秦桧,被重打四十大板逐出宫外,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都是“测字”惹得惑。
难怪,“春”字上部可以解释为“泰头”或“三人”吗?为何偏说是“秦头”?不错,“春”为“秦头”与“日”之组合,既然“日”代表“大明”王朝,为何不说我“秦桧”为当朝皇帝的左膀右臂,而非说“压日无光”呢?我秦桧的心机岂能容他人看穿?看来,深谙“相字”术的谢石对“相心”术(揣摩人心思的学问,即如今西方流行的心理学)的研究没有到家,拟或特别缺乏政治家的头脑与嗅觉,才落得个“说实话不落好”的结果。
八大经典拆字趣事
八大经典拆字趣事1.'爱'字的拆字趣事:从左至右分别是'冖'(盖上)+'夂'(下行)+'心'(心)=爱。
所以说,爱情就是让你的心从顶上盖子中慢慢下行,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情感。
2. '家'字的拆字趣事:从左至右分别是'宀'(宝盖头)+ '豕'(猪)+ '口'(口)= 家。
这个字的拆法非常有趣,由宝盖头、猪和口组成,寓意着家庭是一个宝贵的地方,是充满爱与温馨的。
3. '笑'字的拆字趣事:从左至右分别是'曰'(说)+ '口'(口)+ '夭'(少)= 笑。
这个字的组合非常有意思,表示人们在谈笑之间显得年轻、开朗和轻松。
4. '静'字的拆字趣事:从左至右分别是'青'(青色)+ '井'(井)= 静。
这个字是由青色和井水相结合而成的,寓意着在静谧的环境中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
5. '心'字的拆字趣事:从左至右分别是'忄'(心旁)+ '刀'(刀)= 心。
这个字的左边是'忄',是安睡时躺在床上的形状,右边的'刀'则代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觉和谨慎。
6. '信'字的拆字趣事:从左至右分别是'言'(言语)+ '人'(人)+ '言'(言语)= 信。
这个字告诉我们,只有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真实、诚实和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信仰和信任。
7. '智'字的拆字趣事:从左至右分别是'日'(太阳)+ '月'(月亮)+ '心'(心)= 智。
这个字寓意着,只有在心灵、知识和智慧的阳光照耀下,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洞察力。
古人风雅拆字
古人风雅拆字
古人风雅拆字,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和文化现象。
以下是一些古人风雅拆字的例子:
1.“风月无边”:将“风”字拆成“虫”和“二”,将“月”字拆成“二”和“人”,
组合起来就是“虫二无边”,意思就是风月无边。
2.“落花流水”:将“落”字拆成“草”和“各”,将“花”字拆成“草”和“化”,
将“流”字拆成“水”和“川”,组合起来就是“草各化水川”,意思就
是落花流水。
3.“青山不老”:将“青”字拆成“井”和“八”,将“山”字拆成“一”和“山”,
组合起来就是“井一山八”,意思就是青山不老。
这些例子都是通过拆解汉字的字形和结构,创造出新的意境和含义。
这种游戏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展示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诗话故事:利用拆字,戏谑嘲讽
诗话故事:利用拆字,戏谑嘲讽一、青龙寺客唐乾符年末,有客要访问青龙寺知事僧,其寺和尚说该僧有事不能接见。
翌日客又去,青龙寺有佛事不能入内,三日又去,亦阻他事。
客人脸有怒色,在寺门题一诗,扬长而去。
诗曰:龛龙去东海,時日隐西斜。
敬文今不在,碎石入流砂。
众僧人不解其意。
一沙弥说,这是字谜诗,第一句龛龙去,剩一个“合”字,第二句是寺字,第三句是苟字,第四句是卒字。
连起来是“合寺苟卒”,不逊之言,侮辱我等。
二、蜀吴之争蜀国使者张奉出使吴国,在孙权面前嘲笑尚书阚泽的姓名,阚泽不能答。
有薛综过来敬酒说,你别嘲笑人家的姓名,我给您解释解释蜀字吧,随口吟道:有犬曰獨,无犬为蜀,横目苟身,虫入其腹。
张奉听了很不高兴,说那吴国的吴字你给我解释一下,薛综随口答道:无口为天,有口曰吴,君临万邦,天子之都。
三、嘲张乂诗宋延平人张乂,年少负才,入太学有名声。
其人矮小,好作为,同舍多不平之。
莆田林叔弓以其名字作诗、赋各一嘲笑之,赋中对联:身材短小,欠曹交六尺之长腹内空虚,乏刘义一点之墨曹交、刘义皆古人名,交字去掉上边的六和义字去掉当中的一点,都是“乂”字。
另有诗曰:身分爻两段,风使十横斜。
文上原无分,人前强出些。
四句诗每句都是说“乂”字,讽刺张乂文章一般,强出头。
四、秦字诗明太宗伯于慎行,其夫人秦氏贤而能文词,又有两妾亦慧。
王对南作《秦字诗》以嘲之曰:一大能将二小客,三人齐把小于攻,若把小于攻去了,三人无日不春风。
五、保平诗现代某“主流非经济学家”大师,醉观股市、邮市皆观反,走势均与其预测背道而驰,有天马人龙者疑之常处于倒立状态,故判断皆反。
其人又常冒傻气,自诩神仙般准确,因从其名“保平”拆字论之:保字曰人呆,平字土倒栽。
腰间二醉眼,万事皆看歪。
古代“拆字”趣闻
古代“拆字”趣闻
“拆字”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
它指的是将一个汉字按照它的组成
部分,逐个地拆分、解释、推敲,进而达到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或者是玩味。
这种诡秘而有趣的学问起源于我国非常久远的历史。
在十三经时代,拆字就已被运用
于读书教育之中。
据《儒林外史》中所说,汉皇的太子刘据就曾经拆过“太子”这个词,
认为“太”是因为天地之气,所以为“大”,而“子”则是因为由父母而生,所以为“小”,“太子”二字意味着“大”而“小”的合并,是一个具有很深意义的词语。
此外,拆字还常常被用于起名。
比如说,“李”字可拆解为“木”和“子”,于是人
们便会在给孩子起名时用上这两个字,寓意为像树一样强壮,像儿子一样可爱。
再比如,“曾”字可拆解为“日”和“曰”,人们会将孩子命名为“日曰”,寓意为一生光彩照人,日日逢春。
除了运用于语言文字之外,拆字还常常被用于吉祥之物的设计之中。
比如说,老北京
的坛子,一般都是方形的,而且外面会镶上四根红色的士子,代表着“汝士安居”,即
“你有学问,在四方都能找到安稳的居所”。
而“汝”字的上半部分可以拆分为“立”和“亻”,生动地表现出士子屹立在别人之前的形象。
汉字的拆分是极为有趣的一种文化探索。
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意义,不仅能够让
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汉字的含义,还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和思维。
在今天,我们可以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推陈出新,将拆字变得更加生动和丰富。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在传承
和发展拆字文化的同时,让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探索我们文化的源头,给自己的生
活注入更多的智慧和有趣的元素。
古代十大经典“拆字”趣闻
此字玄机。拆字先生一边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一句:春字“秦”头太重,压“日”无光。说完,拆字先生便溜之大吉。很明显,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宋高宗时期权倾天下的奸臣秦桧。
切个西瓜也能对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
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宫打探民情。宦官来到一个测字摊前,想拆个字,预卜一下国运。宦官先写个“友”字,测字先生说是“反”贼出头。
宦官暗惊,再测“有”字。测字先生说“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半边,“大明”岌岌可危。
吕蒙正拆字述家境
宋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肚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联问曰: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
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繁体的“饮”字,“白”与“水”是一个“泉”字。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他无限愁情。他当即对出了下联: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苏小妹不让须眉
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曾有过一次“拆字联”妙对。
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坐在一旁的苏小妹有意开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虐,妙趣横生。
古代精典拆字联,大开眼界!
古代精典拆字联,大开眼界!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对联文化中,有一种根据汉字结构特点把文字拆开,又巧妙地组合在有一定意义的语句中的拆字联,以其巧夺天工,妙趣横生而广为流传。
例如: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上联将“品”拆成三个“口”,“泉”拆为“白水”;下联把“竺”拆成二个“个”,“仙”拆成“山人”二字。
上下联拆字自然工整,更表达了悠然闲适的心境。
来欣赏更多经典拆字联: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为柴白水泉边女子好,少女更妙十口心思,思国思君思社稷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嫁得潘家郎,有水有田方有米娶得何家女,添人添口便添丁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闲看门中木思耕心上田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氷凉酒,一点、二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旧写冰字可以写作氷字,故说一点;旧写万字为万,故花为万头) 和尚和尚书诗,因诗言寺(诗)上将上将军位,以位立人(位)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潘)娶来何门女,添人添口添丁(何)王老者,一身土气朱先生,半截牛形(“三老者”三字含“土”,“朱先生”三字有“牛”)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夕夕多良会人人从夜游此木为柴山山出火因成烟夕夕多学正不正,诸生皆以为歪相公言公,百姓自然无讼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地中取土加三点以成池囚内出人进一王而得国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女居左,子居右,世间定配好人少目焉能识文字(省)欠金安能望功名(钦)横披:口大吞天(吴)或在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閒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一明分日月五岳各丘山踏破磊桥三块石分开出路两重山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张长弓,骑奇马,单戈作战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束棘为薪,截竖开横成四束阊门启户,移多补少作双间鸿是江边鸟少水沙即现蚕为天下虫是土堤方成一大人二夫人春日三人贰炎火叁焱火焐口五火竹寺等僧歸,雙手拜四維羅漢月門閒客住,二山出大小尖峰三石磊石桥二人从人群昆明日日比月明岫岩山山由石出二木成林二火成炎二土成圭木生火火生土生生不息三金为鑫三水为淼三石为磊金滴水水滴石滴滴归源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人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也有高有低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亦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盘岸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狱人方若棋盘,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遇此则应如何避之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礼他、躲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成战伪为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即拿一座庙,二僧人,出三界,遁五行,衣百衲,行万里,度八方,游冬历夏度春秋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钢,坐北朝南打东西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紫荷花,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青葚子,赤葚子,黑葚子,甚葚子甜?。
古代“拆字”趣闻(上)
漫步浦 城郊外 ,歇 宿在一小 山上 。
睡 梦 中 , 神 人 授 他 一 支 闪 着 五 彩 见
的神笔 , 自此 文 思 如 涌 , 了 一 代 成 文 章 魁 首 , 当 时 人 称 为 “ 笔 生 梦 花 ” 中年以后 , 淹官运 亨通 , 。 江 官
变 成 了 充 满 活 力 的 雪 白羊 群 , 天 在 空 下 欢 快 地 奔 腾 起来 。 ( 自《 民日报 》 摘 人 )
次 . 群 文 友 在 江 边 漫 游 , 一 一 遇
蚕妇 . 时有一颇 负盛名 的丈人 即 当
兴 出联 日:蚕为天下虫 。” “ ” “ 将 蚕 拆 为 “ ” “ ” 别 出 心 裁 , 时 天 和 虫 , 一
与 “ 郎 才尽 ” 江 。江 淹 在 被 权 贵 贬 黜 到 浦 城 当 县 令 时 ,相 传 有 一 天 , 他
作诗 、 词 、 填 撰联 。 或用 于 隐语 、 制
谜 、 令 等 。如 “ 长 弓 , 奇 马 , 酒 张 骑 单 戈独戳 : 家女 , 乃子 , 男 日 嫁 孕 生 甥 。” 联 拆 拼 “ 、 ” 字 又合 并 上 张 骑 二 “ ” , 联 拆 拼 “ 、 ” 字 又 戟 字 下 嫁 孕 二 合 并 “ ” , 别 表 现 了 驰 骋 疆 场 甥 字 分
人对பைடு நூலகம்篇 文章 的唠叨 , 不在 乎专 家
权威对那 篇文章 的断评 , 按 自己 而 的 心 思 去 读 ,按 自己 的 直 觉 去 读 。 甚 至 按 自 己 的奇 思 怪 想 去 读 , 得 读 津津有味 , 得出神入化。 读 书 海 浩 淼 , 水 能 载 舟 亦 能 覆 舟 。一 个 人 面 对 那 么 多 的 书 , 要 他 有 充 分 的 自主 意 识 、 驭 意 识 。 知 驾 识 欺 人 . 比 世 上 任 何 恶 人 欺 人 还 甚 , 个 没 有 自主 意 识 的 人 , 晚 一 早 会 沦 为 知 识 的 奴 隶 。 而 无 驾 驭 意 识 , 识 不 过 是 一 堆 毫 无 用 处 的 石 知 头 , 既 不 能 助 你 前 进 , 不 能 使 它 也 你 增 加 财 富 。知 识 只有 在 那 些 有 自 主 意 识 、驾 驭 意 识 的读 书 人 那 里 , 才 可 亲 可 爱 , 具 有 美 感 , 具 有 才 才
古代“拆字”趣闻
古代“拆字”趣闻作者:曾洪根来源:《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9年第03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也每每趣味良多,拆而解之意味无穷,历史上多有趣闻佳话。
明朝有个大臣叫万安,在他小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客人。
客人知道小万安很聪明,就出了个合字上联,让他对下联:日出东,月出西,天上生成明字。
這个联是个合字联,“日”和“月”合成“明”字。
小万安听了马上就对出了下联:子居右,女居左,世间定配好人。
下联也是个合字联,“子”和“女”合成了“好”字。
纪晓岚晚年好下围棋。
一天下午,纪晓岚到竹林寺找丁云和尚下棋,可很不凑巧,丁云和尚外出未归,于是他就独自在廊下等候。
过了好久,纪晓岚才见丁云和尚慢悠悠地回来,于是他双手合十行礼,可出口却犀利无比,吟出一上联: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羅)罗汉。
好一个奇妙绝伦的离合对!丁云和尚一听心下一愣,却也不甘示弱,开口也照样锋芒毕露,对出下联:木门(閑)闲可至,两山出大小尖峰。
又一个巧妙的天成之作。
二人相视一笑便对弈起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这时,一小沙弥来报天时已晚,寺门已关。
纪晓岚还未尽兴,于是又吟出一上联:门内有才方是闭;丁云听后,直怪小沙弥不懂事,急忙应道:寺边无日不知(時)时。
这两则对联,不仅拆合巧妙,而且诗意隽永,至今仍被视为“离合对”的典范。
古代有位相国小姐,颇具文才,她出联招亲,联曰: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这个上联相当难对,因“寺”和“诗”都用两个相关联的字组合的“寺”字作押尾。
因此,上联贴出后三年无人能对。
终于有一天,一位姓林的书生上京应试,看见上联,思索片刻,对出了下联: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副下联虽个别平仄不大相协,但也算是一副绝对了。
(编辑 ;之之/图 ;沐阳)。
古代“拆字”趣闻
古代“拆字”趣闻古代的汉字是一种高度复杂而又富有趣味的文字系统,其中的许多字在构造上都有一些趣闻和奥秘。
这些趣闻有时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机智,有时则反映出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
一、李白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一首词中有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句词被广泛引用,表达了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只能看到表象而无法看到事物真相的心情。
有趣的是,李白并不是真的不识庐山的真面目。
相反,他对庐山的景色非常了解,而这句词的出处正是李白参观过庐山后写的。
李白当时游览庐山时,天气阴沉,云雾迷漫,根本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他却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这句词。
这是因为他认为,一个人只有身处才能真正了解它的美丽和神奇之处。
他的意思并不是说他不识庐山的真面目,而是表示他所见和所知仅仅是一个片面的表象而已。
二、《醉翁亭记》中的“石榴裙”《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石榴裙的。
故事讲述了欧阳修在一个下雨天来到一个酒店,店家给他一条石榴裙,这条裙子在雨水中仍然保持干燥。
欧阳修对石榴裙非常感兴趣,于是就问店家这条裙子是如何做到防水的。
店家告诉他,这条石榴裙并不是用石榴的皮做的,而是用绸缎印成石榴花纹的。
这个故事中的“石榴裙”一词常常被人们引用,指的是一个外表看起来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事物。
因为石榴裙并没有用石榴的皮制成,而只是用印花的绸缎制成的,所以它的外表并不能表明它具有防水的功能。
这个故事的趣味之处在于,欧阳修没有直接说出“石榴裙是假的”,而是采用了一个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这个意思,充分展示了他的机智和智慧。
三、“断背山”和“断臂山”的来历“断背山”和“断臂山”是两个在汉字构造上非常有趣的词。
第一个字“断”是一个旁加一个意符的字,意思是“断裂”。
第二个字根据其构造和意义分别表示“背”和“臂”。
而“断背山”和“断臂山”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历史、设计、继续、造就古代十大经典“拆字”趣闻中华文字多奇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玩味其中以为乐。
如有一种文字游戏叫“拆字”,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有一首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
石皮破乃坚,古木枯不死。
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
永言咏黄鹤,志士心不已。
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构思奇特新颖。
用于撰联则更多,如张长弓,骑奇马,单戈独戰;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
上联拆拼“张、骑”二字又合并“戰”字,下联拆拼“嫁、孕”二字又合并“甥”字,分别表现了驰骋疆场和儿女情长的两种场面,富于趣味性和艺术魅力。
正史中也对“拆字”这种游戏有记载,如《后汉书》载:“献帝初,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这条隐语中,“千里草”即“董”,“十日卜”即“卓”,暗示董卓专权事。
历史上曾发生过大量的“拆字”趣闻,刘继兴大浪淘沙广阅细筛,选出其中的十大经典趣闻,与各位看官共赏之。
一. 江淹南朝时的江淹,是个文学史上十分著名的人物。
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就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江淹在被权贵贬黜到浦城当县令时,相传有一天,他漫步浦城郊外,歇宿在一小山上。
睡梦中,见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自此文思如涌,成了一代文章魁首,当时人称为“梦笔生花”。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
据《诗品》记载,江淹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他对江淹说道:“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
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
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江淹年轻时家贫而才思敏捷。
一次,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一蚕妇,当时有一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
”将“蚕”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一时难倒众多才子。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灵感触发,对口:“鸿是江边鸟。
”将“鸿”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反应奇快,而且贴切工巧,众人自然为之叹服。
二. 李白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名倾天下的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
最早称“巴陵城楼”为“岳阳楼”的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李白一生曾六登岳阳楼,最后一次到岳阳楼,有个过路人在岳阳楼的墙壁上留下了三个字:“一、虫、二”。
众人不解其意。
等到李白来时,人们就向他请教。
李白沉思良久道:“这是仙人留下的一副对联。
‘一’指水天一色;‘虫、二’便是風月无边”。
人们叹服,并请李白留下墨宝。
李白欣然命笔,写下“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八个大字。
如今,这副对联刻成雕屏,悬挂在岳阳楼三楼主门。
三. 苏东坡北宋文坛巨匠苏东坡与诗人佛印和尚是至交好友。
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和尚,看到他正在与三个木匠为庙顶上设计雕刻一个木头的小狗,只见他们四人围在一起,对着木头狗品头论足,灵机一动,想起一个拆字上联来。
他上前对佛印说;“我有一上联在此,佛兄可对否?”随即出口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个拆字联,四口人围住一只犬,正是一个“器”字,四口对一犬,可不是口多犬少吗。
佛印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料走了过来。
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来,人短木长。
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
原来,“来”的繁体字是“木”字腰窝两个小“人”,木头挺长,人却极短,佛印同样用拆字法对出了下联,可谓天衣无缝。
四. 佛印和苏小妹佛印和尚与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也曾有过一次“拆字联”妙对。
佛印和尚有一天去拜访苏东坡,大吹佛力广大、佛法无边。
坐在一旁的苏小妹有意开他的玩笑:“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佛印一听,也反戏她一联,“女卑为婢,女又可为奴。
”苏小妹和佛印的妙对,就是利用拆字法巧拼“僧”、佛“、婢”、“奴”四字互相戏虐,妙趣横生。
五. 吕蒙正宋朝仁宗时期的宰相吕蒙正,幼时家境贫寒,缺衣少吃。
但他学习刻苦,天赋颇深。
一日,私塾先生带领几个学童上山游览,吕蒙正因未吃早饭,肚中饥饿,看到有一山泉,忙跑过去伏下身子饮水充饥。
先生见此情景,知其必是饥饿所致,便即景出联问曰:欠食饮泉,白水岂能度日?吕蒙正人称“神童”,知道这是一副拆字联,“欠”、“食”是一个“饮”字,“白”与“水”是一个“泉”字。
此联触到了他的痛处,勾起他无限愁情。
他当即对出了下联: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他将“才”与“门”组成“闭”字,“卡”拆为“上”“下”二字,既说出了自己的家境,又与上联相对甚妙。
先生见他说的可怜,又深爱其才,当下把他领到自己家中,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并免除了他的一切费用。
后来,吕蒙正终于在大考中被钦点为状元,最后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品首辅。
六. 赵构《岳传》说,宋高宗赵构因岳飞主战、秦桧主和而被搅得六神无主,微服出街解闷,遇一拆字先生,便据当时的季节随手写一“春”字给他拆解。
拆字先生看罢此字,对赵构纳头便拜。
赵构大惊,问其究竟,拆字先生说,客官你看:一夫旁边一轮红日,岂是等闲之辈。
赵构听了,对之深为佩服,便继续追问此字玄机。
拆字先生一边收摊,一边向赵构耳语一句:春字“秦”头太重,压“日”无光。
说完,拆字先生便溜之大吉。
很明显,这个故事是在讽刺宋高宗时期权倾天下的奸臣秦桧。
七. 蒋焘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
一天,家中来了客人。
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冻”字拆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时,只见蒋焘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
”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客人赞不绝口。
“切”字拆开正好是“七”、“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
八. 明代江南四大才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在平常聚会时,常常吟拆字诗联取乐。
一天,祝、文、周、三人应邀到唐府作客,一进门,看到唐伯虎和家人正在影壁墙前种桂树,便一齐上前打招呼。
唐伯虎一见客人来到,丢下手中活计,将他们请到客厅就座。
环上齐茶水酒肴,宾主坐定,祝枝山开口道:“小唐,今天我们四个来作一个游戏,每人一句拆字联,组成一首诗,你意下如何?”唐伯虎一听,揖手答曰:“祝兄所言,正合我意,请祝兄出首句。
”祝枝山说:“刚才进门的时候,看到你在种树,就以此为题吧。
我出的是: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听完暗思:门中有木是个“闲”字,从意思到文字技巧都挺好。
有意思,有意思,思!对,有了,随即开口答道:思耕心上田。
众人一听,不禁拍手叫绝。
更被唐伯虎的巧妙构思所折服,小唐确比老祝技高一筹。
文徵明也不甘落后,连忙说:“我来第三句,我对的是:秋点禾边火。
话音一落,众人齐声称妙。
祝枝山指着周文宾说:“文宾,该你收尾了。
”周文宾忙站起来揖手曰:“各位种的种,耕的耕,点的点,到我这里该生长了。
我的尾句是:甜生舌后甘。
刚一落音,祝枝山击掌称妙。
说:“我们四人的拆字联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诗呀”随即从头朗诵起来:闲种门中木,思耕心上田,秋点禾边火,甜生舌后甘。
大家听后,齐声称赞。
唐伯虎说:“我们江南四大才子聚会吟诗,各显其能,有种有收,可谓获益匪浅也。
可喜可贺,来,让我们共同举杯,喝他个一醉方休!”众人齐声称好。
四人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九. 崇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忧心如焚,寝食不安,遂遣一宦官出宫打探民情。
宦官来到一个测字摊前,想拆个字,预卜一下国运。
宦官先写个“友”字,测字先生说是“反”贼出头。
宦官暗惊,再测“有”字。
测字先生说“有”字也不吉,乃“大”字掉了一半,“明”字去了半边,“大明”岌岌可危。
宦官听得满身是汗,忙说前面两字写错,实欲测“酉”字。
测字先生说,此字更为不祥,“尊”字去头去尾,皇帝至尊快完了。
三个同音字测下来,皆是明王朝亡国之兆。
是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尽。
十. 乾隆乾隆皇帝擅长对对联,且常借此戏人。
一次,他乔装改扮,与张玉书在酒楼上饮酒。
席间,他乘着酒兴指着一姓倪的歌姬出了上联:“妙人儿倪氏少女”,要张玉书接对。
这上联是“妙”、“倪”二字的拆字联,张玉书一时苦思莫对。
歌姬在一旁随口答道:“大言者诸葛一人”,将“大“诸”二字拆开。
乾隆大为赞赏,命张玉书赐酒三杯。
不巧,酒已喝完,倾壶只滴出几点。
歌姬见此,笑着对乾隆说:“‘氷凉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请先生赐教”。
上联既暗含前三个字的偏旁,又冠以数字,窘得乾隆面红耳赤。
幸好此时楼下走过一个卖花人,张玉书灵机一动,代言道:“‘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才算为他解了围。
据说,打那以后,乾隆皇帝再不轻易用对联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