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天气早知道》人教版(2017)
天气变化早知道二年级下册教案
![天气变化早知道二年级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875980f78a6529657d5302.png)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如:“气象科普影片”等)、图片(如:“洪灾”、“旱灾”、“雪灾”等),以及学生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和一些天气对人们的不利影响;通过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知道一些获得未来天气变化情况的途径,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方面的知识;通过给同学们安排课下观察记录一周天气情况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标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大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
学习用观察、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能想办法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课时安排2~3个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前准备】1.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和天气、天气预报相关的资料。
2.让学生通过网络或查资料,搜集不利于人们生活的天气资料和与天气变化相关的生活谚语。
【导入新课】(让大家欣赏视频“央视天气预报”。
)老师:同学们,大家是不是很熟悉这段视频呢?学生:(略)老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视频吗?谁知道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对,这是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天气预报,那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呢?没有它不行吗?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预报有什么重要性。
(过渡)【讲授新课】一、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板书)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看第七十二页的图和第七十三页上面的三幅图,认真看一看,图中画的是什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老师:教材中共展示了七幅图,分别展示的是雨天、降温、台风、暴风雪将要来临时人们的活动,正因为有了天气预报,人们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
二年级怎样预知天气科学教案
![二年级怎样预知天气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64a65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f.png)
二年级怎样预知天气科学教案以下是针对二年级学生的预知天气科学教案:主题:预知天气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天气,识别几种基本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雨天、阴天等),了解如何通过观察云朵、天空、气温等因素来判断天气,并能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图表。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天气: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并区分它与气候的区别。
2. 学习几种基本天气现象:带领学生通过图画、图片、PPT等形式了解几种基本天气现象,如晴天、多云、雨天、阴天等。
3. 观察云朵预测天气:指导学生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密度等特征,了解不同云朵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云朵的变化来判断天气的变化。
4. 观察天空预测天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太阳的角度、颜色等特征,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5. 气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介绍温度计的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气温与天气之间的关系,并能据此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6. 制作天气预报图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天气的预测,将天气情况图形化地表达出来,并介绍制作天气预报图表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新知:通过介绍天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和常见天气现象的形象展示,引起学生对天气的兴趣。
2. 学习几种基本天气现象:课堂进行图片展示或观察活动,使学生通过视觉感知加强对基本天气现象的识别和理解。
3. 观察云朵预测天气:引导学生在户外观察不同云朵的形状、颜色、密度等特征,再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认识,来进行天气的预测活动。
4. 观察天空预测天气:让学生仔细观察太阳的位置、角度、颜色等特征,自己预测今天的天气,并说出具体的理由。
5. 气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及使用方法,再引导学生用温度计参与到天气预测中。
6. 制作天气预报图表: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天气图表的制作,图表形式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7. 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鉴定、小组分享和全班展示的汇报,达成对“预知天气”的科学理解。
人教鄂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3《天气早知道》教案
![人教鄂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3《天气早知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082a2647d27284b735193.png)
可见获得未来天气的途径有很多,像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上网查询、打电话、手机短信等。
在预报中还有很多知识,下面大家看七十四页下面的天气符号,大家都知道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吗?
(4)学生说说。
老师提供资料或查找条件,每个小组根据兴趣选择一种调查方法,了解当地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让学把获得的信息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学情分析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天气情况我们可以做好出行前的准备是人们每天都十分关心的话题提前预知天气了解天气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与生活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还认识不到需要引导
年级
二
学科
科 学
章(组)
一
主备人
教学内容
3、天气早知道
教学内容
分析
本科编写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养成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地习惯,并能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天气的伤害。拓展与应用中安排的收集天气谚语能让学生更熟悉天气从而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出行。
当然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还总结出了很多天气预报的谚语。下面大家打开课本七十五页,这里列举了四条谚语,大家看一看。大家还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谚语呢?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搜集的谚语记录下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下面给大家安排一个实践活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七十六页,就是记录和观察一周的天气情况,大家能不能坚持完成呢?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也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观察和记录,可以用图或文字来记录天气情况,,要每天观察记录,大家能不能坚持完成呢?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能想办法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并进行简单整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二年级科学认识天气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科学认识天气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5036d6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5.png)
【导语】天⽓(weather)是指某⼀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学⼆年级科学认识天⽓教案:多样的天⽓ 教学⽬标 1.能⽤⽂学词语描述天⽓现象。
2.能⽤⽂学和科学并模仿动物运动的主术语描述天⽓变化。
3.能设计⼀组符号记录天⽓的状况。
科学态度⽬标 1.愿意关注、收集与天⽓变化有关的信息。
2.能说出⾃⼰最喜欢的天⽓及其原因。
3.愿意欣赏天⽓变化的美丽。
4.愿意收集各种预测天⽓变化的谚语。
科学知识⽬标 1.能说出两种以上科学描述天⽓变化的要素。
2.能识别天⽓预报中常⽤的图形符号。
教学过程 ⼀.观看课件:“天⽓变化” 引导学⽣观察⽣活中的各种天⽓变化。
⼆.活动:“描述天⽓” 1.请学⽣回忆⽂学作品中描述天⽓的词语。
2.回忆我们学过的与天⽓有关的诗歌。
三.活动:“我最喜欢的天⽓” 1.谈话:“你最喜欢什么天⽓,和⼩组成员⼝头交流” 2.记录我喜欢的天⽓(可以⽤绘画或诗歌的形式记录) 3.分组交流我们的记录。
4.各组展⽰我们记录的天⽓。
拓展活动 课下收集有关描述天⽓的谚语。
2.⼩学⼆年级科学认识天⽓教案:天⽓与动植物 教学⽬标 1、了解⽓象的基本常识。
2、制定《⽓象科普⼩报》编辑计划。
3、从实际出发,在⽣活中体会天⽓对我们动植物的影响。
4、查阅资料,收集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类⽣产⽣活与⽓候的关系,天⽓对植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何描述不同的⽓候以及影响;能够叙述天⽓对我们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
教学过程 新课导⼊: 我们的⽣活与天⽓息息相关,那同学们了解天⽓对动植物的影响吗? 新课讲解: ⼀、天⽓对动植物的影响 ⾬雪⼤风,⼲旱洪⽔,对我们⽇常⽣活影响是巨⼤的,根据PPT上的图⽚,说明天⽓对动植物的影响。
不同⽓候季节动植物⽣活的⽣活状态。
⼆、动物⽓象员 ⾬前,空⽓中⽔汽多,⾼空风⼤、空⽓激烈流动。
《天气早知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
![《天气早知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56cd8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c4.png)
《天气早知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会利用天气预报信息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3. 提高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和预计能力。
二、导学内容:1. 什么是天气预报?2. 天气预报的作用和意义。
3. 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天气预报信息。
4. 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天气预报图表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进修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1. 介绍天气预报的定义和作用: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数据和气象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计和预报,其作用是帮助人们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提高生活质量。
2. 诠释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术语和符号:如晴、阴、多云、雨、雪、雷阵雨等,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天气预报信息。
第三步:掌握正确理解和利用天气预报信息的技巧1. 分析天气预报图表和数据:帮助学生学会根据气象图表和数据分析天气变化趋势和规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计。
2. 制定天气预报应对措施:指点学生根据天气预报信息合理安排出行计划、衣着搭配和户外活动,避免受到不利天气影响。
第四步:深入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1. 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介绍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预计方法。
2. 讨论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农业、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对天气变化的观察能力和预计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天气预报信息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
同时,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天气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影响,培养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愿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天气早知道”,做好应对准备,享受美好的生活!。
2年级科学教案《《3 天气早知道》
![2年级科学教案《《3 天气早知道》](https://img.taocdn.com/s3/m/b7ee889d02768e9950e738d4.png)
体验天气预报信息,能看懂最简单的天气信息。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流程
师生行为
二次备课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复习天气现象符号。
2、出行看天气(生活情境,见课件视频)
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从熟悉的内容开始,可以达到知识迁移的效果。
探索新知
探索新知
、了解天气预报的各种途径
小组讨论:
1、提出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
(师生交流,学以致用,举例:雨天——带好雨具。)
结论:
依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带好户外工具,及时调整出行计划等。
搜集天气预报各种途径的图片及视频。
准备较全面信息的天气预报视频。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答案。同时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优势互补。
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性。
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寻找答案。同时设计了小组讨论活动,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得到优势互补。
(教师举例——温度,联系生活经验,各小组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
3、表达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师生交流互动,观看视频。)
4、得出结论:
天气预报信息包括:日期、气温、风向、风力、空气质量、气压、紫外线、当天和第二天的日出日落、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状况(如晴、阴天等)、生活指数、生活提示等。
三、安排出行计划
第一单元第3课《天气早知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多种途径,体验天气预报信息,会根据天气安排出行计划。
2.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生活情境及经验、图片信息、课外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学会积累生活经验,激发科学兴趣。
《天气变化早知道》教学设计及反思
![《天气变化早知道》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b3a7f316fc700aba68fc7e.png)
《天气变化早知道》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天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天气的变化,就会适应变化,及时调节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从而健康的生活。
通过本课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了解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知道如何适应天气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还略显不足,平时对天气情况也不是很关注,通过本课的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使学生懂得人们只有适应天气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才能免遭恶劣天气的伤害。
教学重难点: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适应天气变化,并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多种渠道了解未来的天气情况。
过程与方法: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学会适应天气的变化,并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师出示多媒体课件,(风、雨、雷的声音)师:听说老师要来给你们上课,我的一些朋友非要跟我一起来,你们欢迎它们吗?它们是谁?师:它们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所以,早些知道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天气变化早知道。
二、认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1.师:想一想天气变化早知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吗?生:下雨了:提前带好雨具下雪了:提前出门,穿好防滑鞋刮大风:提前关好窗户天热了:适当的减少衣服天冷了:适当多穿衣服2.师:提前知道天气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的帮助呀!那各行各业的人们提前知道天气预报后,对他们有什么帮助呢?(出示图片)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吗?3.师:提前了解天气后,不仅可以更好的安排生活,而且可以预防身体受到伤害和财产受到损失,有哪些天气会伤害身体、损失财产呢?(展示台风的视频)师:看完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3 天气早知道 教学设计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3 天气早知道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07c18a301f69e314232944b.png)
3 天气早知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搜集天气预报的活动,说出一些天气预报的来源。
2、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功能,知道如何运用天气预报安排生活和出行。
3、能够根据天气预报资料,分析天气预报提供了哪些信息。
4、在交流活动中愿意倾听和分享消息。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了解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天气现象和天气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有了较多的了解。
本课将进一步探讨人们如何预测天气,以及如何利用天气预报为生产生活服务。
三、教学过程(一)对课前的观察记录进行交流讨论1、交流上一周天气观察记录首先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观察记录,然后请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质疑。
2、汇总学生的天气观察记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对全班交流的情况、观察记录的情况进行汇总和评价。
老师提问:这周的天气怎样?与上一周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除了记录的天气现象,我们还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吗?3、引出课题引出本课要探讨的问题:怎样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二)科学实践——了解天气预报1、了解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已有认识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天气预报的熟悉程度,并将学生提出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老师提问:你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吗?生活中,人们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能为我们提供哪些信息?2、学生查找天气预报教师提供资料或查找条件,每个小组根据兴趣选择一个调查方法,了解当地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让学生把获得的信息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3、归纳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天气预报中包括哪些信息?我们会特别关注其中的哪些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天气预报信息一样吗?哪一种或哪几种查找天气预报的途径,更方便我们查找和使用?在学生的讨论的过程中,通过下列班级记录单整理学生的汇报4、如何使用天气预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如何使用天气预报从天气预报中我们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如何?我们需要做哪些防范?(三)拓展与应用谈话“天气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用于预测天气的谚语,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天气早知道-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天气早知道-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8dbc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6.png)
天气早知道-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了解天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短时间内发生的气象现象。
2.了解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3.掌握观察天气和天气预报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
2.掌握观察天气和天气预报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时间1. 天气的基本概念(20分钟)1.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天气,你们最喜欢的天气是什么?(请学生举手回答)2.让学生自己说出不同的天气,然后解释它们所代表的气象现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例如:晴天、阴天、雨天)3.小结:天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短时间内发生的气象现象。
2. 观察天气和天气预报的方法(60分钟)1.观察天气的方法:–观察天空、云彩、风向、气温等。
–利用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进行观测。
2.天气预报的方法:–利用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
–利用手机APP等网上资源获取天气预报。
–自己观察天气变化,进行天气预报。
3.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观察天气变化,进行天气预报。
4.小结:观察天气和天气预报是掌握天气变化的重要方法。
3. 天气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20分钟)1.让学生说出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雨天会影响交通出行。
–大雾会影响飞机、火车的正常运行。
–暴风雪会造成道路封闭、停电等。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
3.小结:天气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五、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
3.讨论式教学法。
4.观察实验法。
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描述天气的基本概念。
2.观察学生是否掌握观察天气和天气预报的方法。
3.实际操作观察学生能否正确预报天气。
4.通过课后练习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学品德与生活《天气变化早知道》教案
![小学品德与生活《天气变化早知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14598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3.png)
小学品德与生活《天气变化早知道》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和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1.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天气变化的图片和视频。
准备天气预报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天气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天气变化的特点。
1.4.2 讲解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概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解释天气变化的原因,如大气压力、温度差异等。
1.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天气变化的现象。
学生使用天气预报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等,进行实际测量和记录。
教师强调天气变化的重要性和对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天气预报的解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解读天气预报。
培养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和理解。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解读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理解和应用天气预报中的专业术语。
2.3 教学准备准备天气预报样本。
准备相关天气预报的专业术语卡片。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实际的天气预报。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和解读天气预报。
2.4.2 讲解介绍天气预报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解释天气预报中的专业术语,如晴天、多云、降雨概率等。
2.4.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解读不同的天气预报。
学生使用专业术语卡片,进行天气预报的模拟发布。
教师强调天气预报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第三章: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具体影响。
难点:学生能够根据天气变化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3.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天气变化对生活影响的案例。
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实际的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案例。
天气早知道-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天气早知道-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335a4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73.png)
天气早知道-人教鄂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的变化和天气与人们的生活的关系。
2.能够使用各种工具和方式预测天气。
教学重点1.天气的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
2.使用天气预报工具和方式。
教学难点1.各种天气现象的预测和分析。
2.综合运用工具和方式进行天气预测。
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请学生们为自己的城市或家乡查询天气预报。
2. 导入新内容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天气与人们的关系,并提出问题,如:•夏天傍晚为什么会下雨?•冬天为什么天气很干燥?•考试前的天气是怎样的?•旅游时如何预测天气?•风暴天气如何预报?3. 学习新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的概念和常见天气现象,并通过实际天气预报案例,让学生掌握天气预报的方法。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气象变化,让学生了解各类气象工具和预报方法。
4.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使用不同的气象预报工具和技术,比较预测的结果是否一致。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预测结果的因素,如海洋、大气、地形等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所学的内容,汇报各组的预测结果和对预测因素的分析。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天气、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科研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6. 课后拓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天气变化,掌握常用天气预报工具,对天气预测进行实践和验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深入了解天气预报的方法和工具,对天气变化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总结归纳等形式,学生们培养了分析问题和总结综合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了解天气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了解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3509624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2.png)
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科学教学计划第一单元了解天气(一)根据教学大纲有效开展探究,逐步加深知识的难易,循序渐进地提高对学生能力的培养1、《科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在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想、去研讨,甚至去玩,寻求结论,发现一些他们原来不知道、不了解的自然事物和科学道理,从而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兴趣和能力。
2、《天气与我们》单元是“自然世界”知识中的一部分。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经验为背景,以此了解、熟悉、探究一些天气知识;3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以承上启下,螺旋式上升的,动手能力方面的训练难度也是循序渐进的。
3、本单元教学内容以“天气情况能预报吗”、“从哪儿知道天气预报”、“记录天气预报”三部分贯穿整个探究活动。
4、希望通过借助本单元的探究学习,加深学生对天气预报含义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了解天气预报的科学测量背景,知道天气预报的作用;还希望学生能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记录天气的情况;希望通过这--系列亲身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知道科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以教学目标契机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低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科学》学科的知识,教师抓住“自然界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千变万化的,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一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设计教学方法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基础性、能力的培养性、学习的兴趣性等方面。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考虑:学生对天气预报的认识可能已从各种媒体中了解了一些,知道电视播出今天、明天或后天的天气预测,也可能从报纸看到,从家人的口中听到,或看到家长们观看室内温度计。
在此基础上,要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到了解天气的作用,怎样正确地读出温度,怎样看温度计,天气的变化有哪几种,最后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从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着重指导学生应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从会读出温度数据,提升为运用简单的方法或符号记录天气变化。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了解天气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了解天气](https://img.taocdn.com/s3/m/6816083a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5.png)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了解天气
一、教材解读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位置与方向”“磁铁"和“认识天气”、“动物与环境”、“科技产品”五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3课,“认识天气”单元4课,还有一个“科技产品”内容,五个单元合计16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磁铁”单元本单元的第1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第2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3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
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上述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现象
![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d5cf8c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d.png)
二年级科学教案认识天气现象一、引言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天气现象是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和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篇教案将以二年级科学教学大纲为依据,设计一堂有趣而富有互动性的认识天气现象的科学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辨别和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包括晴天、多云、阴天、雨天和雪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判断天气现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图片、天气现象卡片、彩笔等。
2. 课前准备:准备适当的天气图片或视频,方便学生观察和描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张贴一张晴天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今天的天气怎样?”引导学生商量和描述天气现象。
随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天气图片,并让他们描述其他不同的天气现象。
2. 探究(15分钟)a. 呈现不同天气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以及是否有降水等特征。
b.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他天气现象,如多云、阴天、雨天和雪天。
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在雨天时会看到什么?”“下雪时,地面上会有什么?”等等。
3.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天气现象的特点,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15分钟)a. 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些天气预报的视频或图片,让他们了解如何通过天气图标来预测天气情况。
b.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拿着天气卡片互相出题。
例如,一名学生拿着“多云”的卡片,其他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天气现象描述来猜测,并给出正确回答。
5. 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根据图片选择并写出正确的天气现象。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窗外的天气,并通过绘画形式表达所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天气早知道》作业设计方案
![《天气早知道》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95682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c.png)
《天气早知道》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随着气候变化日益显著,气象知识对于人们的生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天气早知道》作业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意义,提高他们对气象知识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天气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意义;2.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产生原因;3.提高观察和分析天气的能力;4.培养正确处理天气变化的习惯。
三、作业设计内容1.学生通过查阅天气预报的方式,选择一个城市或地区,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气温、风速、降水概率等);2.分析当天天气的变化原因,并结合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进行探讨;3.根据所学知识,尝试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并给出预测的理由;4.学生可在作业中体验实际气象观测和分析的过程,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作业步骤1.选择一个城市或地区,查阅当天的天气预报并记录;2.分析当天天气变化的原因,填写作业表格;3.结合所学知识,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并给出理由;4.完成作业报告,包括当天天气记录、分析和预测结果,以及个人感想。
五、作业要求1.作业内容要求真实可靠,不得抄袭或篡改;2.作业报告要求清晰简洁,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3.作业要求按时完成,并按要求提交;4.作业要求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六、评分标准1.作业内容准确完整,得分60%;2.分析和预测的合理性,得分20%;3.格式和规范性,得分10%;4.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得分10%。
七、作业总结通过《天气早知道》作业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增强他们的气象知识和观察能力,培养正确的天气变化应对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气候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气象观测和分析中来,为更好的生活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天气的变化也会对他们的出行和活动产生影响。
1.3《天气早知道》教案
![1.3《天气早知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1ebd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c.png)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和体验不同天气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天气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本和相关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气现象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准备观察天气现象所需的道具、工具等,并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宽敞、明亮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天气现象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天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第3课《天气早知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第3课《天气早知道》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5d59f7b84ae45c3b358ce6.png)
第3课《天气早知道》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分析本课涉及的科学概念和教材涉及的科学思维)《天气早知道》一课,课标中涉及的科学概念,主要概念是: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学习内容为:14.1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
1-2年级的学习目标为: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本课是《了解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时。
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并通过对一周天气现象的记录知道天气变化会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要知道一些常见的调查未来天气的途径,如:手机、电视、电话、报纸等等。
通过对天气预报展现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意识到天气预报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出行。
最后,通过收集天气谚语,不仅可以了解一些天气谚语,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感受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学生在对各种天气预报所展现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科学知识:1. 学生知道可以利用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并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功能。
2. 学生能根据天气预报的信息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出行。
3. 学生能知道一些简单的天气谚语。
科学探究:(可以有思维培养的点以及培养的过程)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处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和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未来的生活与出行的活动中,发展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
科学态度:1.学生在了解未来天气的活动中,激发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
2.学生愿意倾听别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在调查未来天气的活动中,能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处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和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未来的生活与出行的活动中,发展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
二年级了解天气科学教案
![二年级了解天气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c50cd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2a.png)
二年级了解天气科学教案
二年级天气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天气是指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态;
2. 能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 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能简单描述。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天气;
2. 天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 常见的天气现象。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叫学生讨论一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是否适合出去玩、怎样的天气适合出去玩等,从而引入天气这个概念。
2. 教学中心:
(1)什么是天气:让学生看看窗外的天气,了解今天的天气是指一段时间内的气象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降雨等情况。
(2)天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想一想什么天气可以出去玩耍,什么天气可以做室内活动,从而了解天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常见的天气现象:让学生看看图片,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风天等。
3. 练习与检测: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并简单描述今天的天气是怎样的,比如是否晴天、是否有风等。
同时可以辅助地理课教学,了解不同地方的气候和天气情况。
四、教学效果:
学生能够理解天气的概念,能够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了解天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简单描述常见的天气现象。
天气早知道+示范教案
![天气早知道+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c590c1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11.png)
3 天气早知道一、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知道从多种渠道了解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能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受到恶劣天气的伤害。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能通过对天气和人类关系的分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了解天气预报有哪些手段。
难点:多种渠道了解天气情况,适应天气的变化,并能根据天气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各种天气对人类影响的照片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科学博览】动物预报天气的方法.jpg、【知识解析】天气变化的原因.jpg。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天气符号,有谁还记得这些符号有哪些意义呢?【展示】展示符号的意义。
【过渡】如果我们想明天出去春游,我们该怎么知道明天的天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知道未来的天气。
【新知讲解】一、了解天气预报【提问】同学们,谁能说说我们是如何知道未来的天气呢。
【预设】看电视天气预报、上网查询、手机查询…….【总结】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打气象热线、利用手机查询、看道路提示、阅读报纸等手段查询未来的天气。
【提问】刚才我们观察了一周的天气变化,那有谁知道为什么会有天气变化呢?【展示】展示有关天气预报的图示。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有关天气的图,这幅天气预报的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活动】学生看天气预报图,回答问题。
【提问】根据天气预报我们了解了未来天气会有大雾黄色预警,那我们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避免遭受恶劣天气带来的伤害呢?【总结】雾霾天气我们需要带上防雾霾口罩减少雾霾对我们的伤害,未来几天温度较低,我们需要穿上较厚的衣服,如风衣等。
二、收集天气谚语【讲述】过去人们没有这些先进的设备,他们通过什么方式来指导天气的变化呢?聪明的人类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许多有关预报天气的谚语,根据这些谚语来了解天气的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观看天气谚语并 尝试解释
了解一些天 气谚语
板书设计 天气早知道
信息 天气 气温 风
现象
电话 √
√
√
电视 √
√
╳
报纸 √
√
╳
手机 √
√
√
电脑 √
√
√
预测 其他
天数
1.5 √
2
╳
2
╳
5
√
8-15 √
湿度 空气质量 降水量 生活指数 健康指数
策略:如果对于手机和天气网中的众多 信息,学生不能较好的收集,教师通过 指导帮助收集
3.比较不同天气预报信息的异同
(1)概括几种天气预报含有哪些信息
提问:请同学们再次观察小组收集的天
气预报,结合黑板上的表格(教师将表 学生分组交流并汇报
格贴在黑板上),思考并交流一下,你 【预设】
收集的天气预报途径都含有哪些信 电话含有天气现象、气
小学科学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 年级及学期 二年级下学期
教学基本信息
《天气早知道》
相关领域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教学分析
(分析本课涉及的科学概念和教材涉及的科学思维)
《天气早知道》一课,课标中涉及的科学概念,主要概念是: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 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学习内容为:14.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1-2 年级 的学习目标为: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 阶段
创设 情境 聚焦 话题
教师活动
1.出示教材中的照片,谈话:小红放学 回家后,对爸爸妈妈说,这个星期日能 去动物园玩吗?妈妈说那要看看天气 怎么样。怎样才能知道星期日的天气 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天气早知道》。
学生活动 学生倾听
设置 意图
聚焦话题,激 发兴趣
3
小学科学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学生的实际获得: 1. 认识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如: 电视、电话等; 2. 各种途径为学生后面思维搭建 平台。
学生的实际获得: 1. 通过比较、分析、概括等思维, 来比较不同途径的天气预报的异 同。 2. 积极交流,体会分享的快乐 学 3. 生的实际获得: 1. 利用逻辑推理思维进行辩论; 2. 运用概括思维认识天气预报 的作用。
天气预报
电视
报纸
途径
气象牌
手机
电脑
电话
6
因,可能是天气现象的 原因。 小组讨论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说如将 要下雨要带雨具、洗 车、将要刮风要少出 门、未来阳光充足要注 意防晒等
园玩这一问 题,查看学生 对于天气预 报信息检索 的能力,在说 明理由的时 候发展其逻 辑思维
拓展
1.谈话:在中国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 原因,人们不能像我们现在这样查找天 气预报,他们利用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积 累了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俗语语,我们 叫天气谚语。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倾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会说到 有气温多少、风力多 少、阴晴雨雪等天气现 象、湿度等
信息收集对 于二年级的 学生来说比 较难,在此环 节,通过教师 示范,帮助学 生提升信息 搜集的能力。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信息填写 学生观看教师如何填
在记录单中。
写记录单
时间
天气 现象 温度 风 其他
学生在对各种天气预报所展现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等 思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1
小学科学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科学知识: 1. 学生知道可以利用电视、手机、网络等多种途径查找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并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内 容和功能。 2. 学生能根据天气预报的信息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出行。 3. 学生能知道一些简单的天气谚语。 科学探究:(可以有思维培养的点以及培养的过程)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处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和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未来的生活与出行的活动 中,发展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 科学态度: 1.学生在了解未来天气的活动中,激发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 2.学生愿意倾听别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在调查未来天气的活动中,能了解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2
小学科学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设计意图(从思维培养角度写)
创设情境:通过周日是否去 动物园的问题,聚焦天气预 报的话题。
认识获取天气预报 的途径
科学实践二:了解天气预 报
收集天气预报中 的信息
认识天气预报的 作用
拓展:了解天气谚语
学生的实际获得: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预报的兴趣
本课是《了解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时。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知道有阴、晴、雨、雪、 风等天气现象,并通过对一周天气现象的记录知道天气变化会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通过 本课的学习,学生要知道一些常见的调查未来天气的途径,如:手机、电视、电话、报纸等等。通 过对天气预报展现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意识到天气预报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出行。最后,通过 收集天气谚语,不仅可以了解一些天气谚语,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感受科 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力,提升其分
学生发言
析、比较思
【预设】:学生会说天 维。
气现象、温度等情况。
(2)汇报交流 谈话:我们以报纸为例,请问报纸中的 天气预报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谈话:手机和天气网中的天气预报都有 哪些信息呢?
学生发言 【预设】:学生会说天 气现象、温度、风力风 向等情况。
4
小学科学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科学 实践
(一)认识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1.提问:怎样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呢? 学生可能会说到天气
预报。
2.谈话:请小组讨论一下:人们通过哪 些方法了解天气预报?
3.组织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板书并进 行补充其他途径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会说看 电视、手机、ipad、电 话手表等。
数不同,各种天气预报 展示的信息也各不相 同。
预报还包括湿度、空气质量、生活指数
等。而且这些天气预报的天数也不同,
有的长,有的短。
(三)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 1.谈话:你们认为周日的天气适合小 红一家去动物园玩吗?为什么?
策略:对于学生的观点尽量不干预,只 要学生能够提取出有效信息进行理由
学生回答 【预设】有的同学认为 不适合,也有同学人文 适合,理由可能是风的 原因,可能是温度的原
月
月
月
月月
日日日日日
2.分小组收集其他天气预报中的信息 (1)谈话:下面大家每两个人一组, 利用一种途径将未来几天的天气记录 在活动手册的第 3 页。
学生在对不
同天气预报
学生分组分别对报纸、 信 息 的 收 集
手机和天气网中的天 和 整 理 的 活
气预报信息进行收集 动中,增强其
整理
信息分析、检
索、整理能
学生通过对 不同天气预 报的梳理,提 升其分析思 维、概括思 维。
学生通过对 表格的观察, 比较不同天 气预报的异 同,需要不断 的运用比较、 分析、综合、 概括等思维 通过学生辩 论周如是否 适合去动物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学科学 优质公开课 教案 教学设计
说明即可。
2.提问:人们收看天气预报有哪些用途 呢?
3.小结:通过天气预报,人们可以提前 来安排生活和出行。
充说明,例如空气质量、健康指数、生
活指数等。
(2)观察比较不同的天气预报的异同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表格,对 于不同途径的天气预报,它们有哪些相 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表格后发言 【预设】a 学生会说到 这些途径的天气预报 都包含天气现象、气温
这两项。
B 学生会发现预测天
(3)小结:天气预报告诉我们的信息 有晴、阴、雨、雪等天气现象,还有气 温变化和风力情况等。有些途径的天气
通过先学后 教的方式,扩 充学生对查 看天气预报 的途径。
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手机、电 话、报纸、电脑、气象牌等多种方法了 解天气预报,这些方法我们还可以叫做 查找天气预报的途径。 (二)收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 1.教师指导收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 (1)组织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和拨打中 国气象局气象服务热线 4006000121 或 播报天气预报电话 12121 提问:你都听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处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和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未来的生活与出行的活 动中,发展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 教学难点: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处理天气预报中的信息和根据天气预报来安排未来的生活与出行的活 动中,发展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 教学准备:
课件、分组资料单等。
息?这些途径的天气预报含有的信息 温、湿度、风,预测 1.5
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天
信息 天气 气温 风 预测 其他 电视含有天气现象、气
现象
天数
温,预测 2 天
电话
报纸含有天气现象、气
电视
温,预测 2 天
报纸
手机含有天气现象、气
手机
温、湿度、风、空气质
电脑
量等,预测 5 天
电脑含有天气现象、气
策略:教师先梳理学生的汇报,有的打 温、湿度、风、空气质 对勾,没有的打叉子。之后进行一些补 量等,预测 8-15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