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演示教学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认识常见材料【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能辨认出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等常见材料。
3.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
【教学重点】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教学难点】辨识物品的组成材料。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生活物品,材料样品。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生活,导入揭题活动:观察生活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师:小朋友们托盘里的东西都认识么?我们来玩个游戏,一分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不仅要说出这些东西都是什么?还要说出它们分别是用什么东西做的?2.学生活动,集体交流。
3.师小结:这些东西是用陶瓷、布料、木材、橡胶、金属来做的。
(板书:陶瓷、布料、木材、橡胶、金属)4.揭题:像塑料、陶瓷、铁、布这些可以用来制作物品的东西,叫做材料。
(板书:制作物品、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常见的材料。
(板书课题:认识常见材料。
)[设计目的:从生活中常见物品入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制作这些物品所用的材料上。
在对学生头脑中有关材料的前概念有所了解的同时,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辨认常见材料1.师:刚才我们说到的这些都是材料,那除了这些外,你还知道有哪些材料?集体交流2.师:材料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呢,除了这几个外,还有塑料、玻璃、石材(板书:塑料、玻璃、石材)。
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这些常见材料你都见过么?3.分别了解石材、陶瓷、橡胶和金属这几种材料(课件依次出示)[设计目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尤其是对于石材、陶瓷、橡胶、金属这些前概念里比较模糊的材料进行明晰、加深。
]活动:辨认这些常见材料。
4.师:老师这里就有这些种类的材料,可是它们都混在一起了,你们能帮我把它们都认出来了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叫“给材料找个家”。
明确活动要求:辨认这些材料,把它们放进对应的“家”里。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1.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教学设计北京市顺义区南彩第二小学王晋龙【教材简析】本课是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1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生命科学领域,指向“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这一科学概念。
本单元共六课,前四课从身体的结构入手,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最后两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这也是在为“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科学概念做铺垫。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聚焦部分在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我们的身体”之后,提出了“关于我们的身体,你知道些什么?”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前认知。
探索部分由四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结构的观察,核心是“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认识人体的基本结构——头、颈、躯干和四肢;第二个活动是对身体外形的对称性的观察;第三个活动和第四个活动都是将观察的重点由身体外部引向身体内部,对人体展开了由外部到内部的观察活动。
在研讨环节,“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观察身体?”“说说观察中的新发现和想研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引发学生对观察方法、观察内容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探究人体秘密的兴趣。
拓展环节主要是通过仔细观察人体结构图认识身体内部的一些看不到的结构。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身体结构”这个概念是模糊的,往往会把眼睛、鼻子、耳朵等五官与身体结构混淆。
同时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也不具体、不全面。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植物和动物的结构,同时学习了一些观察方法。
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同学和自己的身体,是学生相对熟悉的、能摸到的、能看到的,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2.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课《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1课《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常见材料》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木头、金属、塑料等,并探究这些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常见材料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达到对材料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木头、金属、塑料等。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其特点。
2.交流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3.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常见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如木头、金属、塑料等。
2.准备相关资料,如视频、PPT等。
3.准备实验材料,如磁铁、铁钉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常见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材料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并简要介绍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木头质地坚硬,可用于制作家具;金属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电线;塑料具有柔软性,可用于制作各种日用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和交流这些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学生可以举例说明木头、金属、塑料等材料分别用于制作哪些物品。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材料还有什么其他性质和用途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交流。
9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教案 (1) (1)
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无锡市稻香实验小学张宏【教材分析】本课是《土壤与生命》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以寻访为载体,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土壤动物以及它们在土壤中的生活,说明土壤对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的贡献,揭示生命与土壤的密切关系。
本课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土壤中的小动物,让学生感受到土壤中生活着很多小动物。
第二个层次,展开寻访活动。
通过寻访观察,发现某种小虫在土壤中的生活情况,为了解动物与土壤的关系打下感性基础。
第三个层次,以资料来说明动物与土壤的关系。
【学情分析】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寻找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居住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由于之前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在课堂中需要教师提出详细明确提出任务,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土壤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小动物。
2.知道土壤与小动物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1.能从生活地点、行为、食性等方面来观察一种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
2.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以及小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知道生命与土壤环境是紧密相连的。
【教学重点】知道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教学难点】懂得土壤与生命息息相关。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放大镜、棉签、铲子、记录纸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2.你能猜出是什么动物吗?3.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那谁来说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平常干些什么?爱吃什么?住在哪儿?[设计意图:蚂蚁的谜语导入,紧承上一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说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平常干些什么?爱吃什么?住哪儿?为引导学生寻访动物、观察动物做铺垫。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1-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
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材简析】本课是《磁铁》单元的起始课,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生活经验引入,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发现磁铁虽形状各异但都可以吸在一定的物体上,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猜测。
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从猜测到用实验的方法多次检测验证,并概括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第三部分利用磁铁辨认含铁的物质,通过分离木屑和回形针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最后进行拓展,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发现磁铁能吸引金属镍和钴,让学生认识到“对某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测试更多的材料、探索更多的方面,而我们的课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本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探究磁铁,根据经验提出猜测,并培养学生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收集相关证据,提高证据意识,进一步认识磁铁的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更多的角度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有接触过磁铁或玩过磁铁的经验,也了解“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会吸在一起,也可能相互推开”,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的意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会存在“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的错误前概念。
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猜测、归纳论证、推理反证得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结论。
经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推理论证、充分研讨,让学生的动手有了科学思维发展的支撑,让学生的发展更丰富、更有效。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磁铁吸引不同物体的实验,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具有磁性。
科学思维: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并通过猜测、归纳、推理等方法判断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态度责任:在生活中能够对磁铁产生研究兴趣,能够在探索实践中获取证据,如实讲述事实;愿意倾听他人想法,也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认识常见的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认识常见的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认识常见的材料》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材料及其特点。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各种材料的图片、特点和用途,如塑料、金属、玻璃、纸张等。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材料,对各种材料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材料的分类、特点和用途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各种材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的材料及其特点,能对材料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2.教学难点:对材料进行分类,并能解释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材料。
2.观察比较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如塑料、金属、玻璃、纸张等。
2.准备分类卡片,用于学生分类练习。
3.准备PPT,展示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材料的真实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这些材料。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它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途?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各种材料的特点和用途的介绍,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材料。
同时,教师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依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不同材料的特点。
每组选择一种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一个小作品,如塑料拼图、金属制品等。
2023~2024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认识常见的材料》教案
2023~2024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认识常见的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常见的材料》是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材料,如木头、金属、塑料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不同材料的特点,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一些常见的材料有所了解,但是系统的知识和深入的认识还不够。
学生对于动手操作和实践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让学生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材料,知道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材料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各种材料,认识和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3.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材料的实物或图片,如木头、金属、塑料等。
2.准备一些制作材料和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笔等。
3.准备一些关于材料的小故事或实例,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材料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材料的名称和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关于材料的小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和讲解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特点,如木头、金属、塑料等。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不同材料,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完整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科学》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 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五、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2. 实验法:通过开展一些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发育过程;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 导入: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这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 学习: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绿色、根茎、叶子等,并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些植物的特征;3. 分类:引导学生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如草本植物、乔木植物、水生植物等;4. 小结:总结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第二课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学习:介绍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3. 实验:进行一次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发育过程;4. 总结:通过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第三课时: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1. 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 学习:介绍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如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等;3. 讨论:分组讨论不同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4. 总结:通过讨论结果,总结植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验记录和讨论成果;3. 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和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课、观察我们的身体
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
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
(二)观察人的身体。
1、观察身体的外形。 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
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
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
2、 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1课、观察我们的身体
教学单元
第四单元 我们的身体
累计8课
课题及课时
P24-26 第一课 观察我们的身体
教学内容
身体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组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2课:我们周围的物体(续)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描述。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单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并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各种各样的杯子 教案 (1) (1)
2.各种各样的杯子【教材分析】本节课作为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对各种材料的简单认识上,将研究聚焦在杯子这样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在对材料辨识的基础上细化对各种材料特点的认知。
本课有三个部分组成:1、观察辨别生活中常见杯子的材料。
2、观察、比较、描述各种材料的杯子的不同特点,并针对不同的材料特点,提出简单的问题。
3、观察、描述保温杯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
这三个环节从“辨别材质”到“探究特点”,再到“了解用材目的”,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从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渐发现杯子中隐藏的科学奥秘。
把不同材料的有点集中起来,可以做成让人满满意的物品。
【学情分析】杯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日常使用也比较频繁,但大多数孩子对杯子用材以及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并不是很关注,因此对不同材质的杯子的特点的认识就不会很全面。
二年级的学生因为年龄还比较小,在小组合作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合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同一个杯子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
2.知道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有不同特点。
3.知道生活中杯子的一些常见问题,可以通过很多方法解决。
4.知道人们把材料的不同优点组合起来,制成需要的物品。
技能:解决杯子常见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身边常见杯子,知道杯子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
2.通过观察杯子,运用观察法、比较法,认识杯子的不同特点。
3.通过观察、交流不同杯子的缺点,知道如何通过改变,解决其存在的不足。
4.通过“解剖”保温杯,运用观察法、分析法等,找出各部件材料优点,了解人们在选择材料时的用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到研究杯子带来的乐趣,感受到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的神奇。
2.愿意与小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杯子特点及其选材,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3.认识到常用杯子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人们会根据材料不同特点制作杯子的不同部分;意识到材料的选择对人们制造物品是很重要的。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前后左右》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1课《前后左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概述本课主要围绕前后左右的概念展开。
通过生活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教师的提问和生活实例的讲解,为学生引入前后左右的概念。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
第二步:学习新知•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
•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例如:“书本在桌子的左边”、“窗户在房子的前面”等。
第三步:巩固新知•分组进行游戏活动,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运用新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述和沟通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分享心得体会。
三、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述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巩固课上所学知识,重点复习和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利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发现和记录周围环境中的前后左右关系,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体验。
六、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生活实例的讲解、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和区分前后、左右,掌握用前后、左右描写空间位置关系的基本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感知空间方位的能力,同时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完整版)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1、认识常见的材料教案
第一单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1、认识常见的材料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教室或家里的物品,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初步认识常见材料。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张、金属等等,能观察并描述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
3、认识到一种物品可以由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因此我们的生活才如此方便。
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相互交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物品,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了解这些材料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在初步认识各种材料的基础上学会辨认材料,了解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一些常见物品的图片、各种文具袋及文具、鞋子、活动手册、多媒体课件等等。
预习要求:观察家中的物品,看一看这些物品分别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初步认识常见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第一单元篇头的一首小诗:什么软,什么硬?什么重,什么轻?什么不怕水?什么不透明?什么容易碎?什么有弹性?经常辨一辨,感官更灵敏。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想一想这首小诗中的问题,全班交流。
3、同学们:我们刚才讨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软,有的硬,有的不怕水,有的不透明……那为什么不同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特点呢?因为他们都是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的。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他们是用什么做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认识常见材料。
4、板书课题:1、认识常见材料二、观察身边的常见材料1、教师引导: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照片。
2、出示教材第四页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这是老师家的客厅,你们看老师家的客厅漂亮吗?(漂亮。
)老师家的客厅里有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是由什么材料做起来的呢?3、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客厅里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分别由什么材料制成的?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啊!老师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大家看出来了。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教室里有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又是用什么材料做起来的?5、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6、教师指导并评价,对于学生的错误概念加以纠正。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观察我们的身体
(4)整理材料。
(5)交流: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拼图,说一说为什么这么拼。
提问:你们同意他们的拼法吗?观察一下人体外形左右两边的结构,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如果把右边拼图部分翻过来,像这样,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和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二、探索:身体的外部和内部有什么
(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
1.请一名学生上来,大家观察他的身体,说一说人的身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出人体四部分:头、颈、躯干、四肢
2.实验探索:人体结构拼图。
[材料准备:人体结构拼图]
(1)出示用纸板遮挡半边身体图,提问:你们能拼出他的另一半身体吗?
(2)实验要求:小心取下另一半身体拼图,小组内讨论摆放。说一说关于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发现。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1.观察我们的身体
看头、颈、躯干、四肢对称
摸骨骼、肌肉……
听 呼吸声……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难点: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学策略
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
教学资源准备
人体结构拼图、班级记录单、人体内部结构围裙、人体结构拼图、听诊器
教 学 过 程
元 江 第 三 小 学 集 体 备 课 教 案 设 计
科 目
科学
年级
二
册次
下册
主备教师
白芬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案一:探究花的种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的结构及花的种子形成过程。
2.掌握观察花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学生教材《科学》下册。
2.图片或实物花朵、种子。
3.显微镜。
4.实验器材:小刀。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呈现一张图片或实物花朵,引导学生观察,并发问:“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花朵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寻味花的奥秘(1)教师再次呈现花的图片或实物,并指着花的不同部分询问学生。
学生通过对花的细致观察,以及教师的引导,了解到花有花冠、花萼、雄蕊和雌蕊四个部分。
(2)教师分发显微镜,让学生自由探究花的细节。
学生可以用显微镜仔细观察花冠上的花瓣,花的中央的雄蕊和雌蕊等。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3.探究花的种子形成过程(1)教师介绍花的种子形成过程:受精-->花的雄蕊结实-->花的子房发育-->子房结实-->花的子房转变为果实。
(2)教师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花的种子形成过程。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细节。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使用小刀将花的部分剖开,让学生通过观察花的内部结构,理解花的种子是如何形成的。
四、巩固与拓展1.小结与总结。
2.请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3.布置课后作业:观察家庭中的花朵,并画出花的结构图。
教案二:探究水的物态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三个物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2.掌握观察物体物态转化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学生教材《科学》下册。
2.实验器材:烧杯、热水壶、冰块。
3.实验用品:温度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用热水壶为学生泡上一杯热茶,引导学生观察热水冷却的过程,并提问:“你们觉得热水是怎么变凉的呢?”2.探究水的三个物态(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水的三个物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辨认。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科版
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
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的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单元封面图片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的磁铁钓鱼玩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磁铁游戏的回想,说一说“磁铁有哪些特点”“我们能用磁铁做什么”,以唤起前概念,激发探究磁铁奥秘的兴趣。
科学概念目标: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
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通过多次测试识别否含有铁。
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
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具有吸引铁和镍这一基本特性,并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了解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并能够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课前互动: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科学课的口号是什么吗?(师生齐答:动手动脑,认真观察,探究奥秘!)让我们共同进入我们今天的发现之旅吧!(师宣布:上课)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一年的春晚乔老师最愿意看的节目就是刘谦的魔术,在上课之前,老师也想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请你睁大慧眼看仔细了。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认识常见的材料》教案
教案首页科学教案(第1课时)发现是软软的,它是一 对材料本身的 块布料。
2号材料,从它 认识。
的断而可以看出它是一 个木材。
3号材料,它硬 硬的,摸起来凉凉的, 它是石材。
4号材料展开 看,发现它是塑料,5号 材料,看到它有金属光 泽,用手捏一捏,掰一 掰硬硬的,它是金属材。
6号材料,硬硬凉凉的, 它是陶瓷材料。
7号材料, 薄薄的,软软的,白色 的,它是一张纸。
8号材 料,它是透明的、凉凉 的、硬硬的,边缘锋利, 它是一块玻璃。
油炒菜的锅,它是用铁 制成的;有勺子,它是 用铜做的,它是黄色的; 易拉罐,它是银色的是 用铝做的。
还有用金做 的戒指,银做的手镯。
特点呢?能够把这些材料放在相应 的材料盒中吗?(出示分别写 着:布料、木材、石材、塑料、 金属、陶瓷、纸、玻璃的材料 盒)为了我们方便描述,把这 些材料呢,编了序号。
3介绍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个大家族,我 们经常见到的铁,就是金属材 料中的一员,生活中我们经常 用金属材料制成一些物品。
出 示图片,你认识这些物品吗?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金属材料之 称的吗?你见过哪些金属材料 制成的物品吗?铁是灰白色的,我们见到 的铁锅是经过锻造、加工的, 呈现黑色。
在这些金属材料中, 铝的质量最轻的。
我们说到的铁、铜、铝、 金、银都属于金属,成分单一, 都不是合金。
4、观察身边的物品拿出自己的文具盒或笔袋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以及里面的文具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5、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我们的文具,其实有许多物品是用多种材料制成的,如:书包、衣服、鞋子等都是有多种材料组成的。
6、出示帆布运动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的鞋子,观察你的鞋子各个部分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说说这种材料都有什么好处呢?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布料、木材、石材、塑料、金属、陶瓷、纸、玻璃这些常见的材料,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物品是用一种材料做成的,有的物品是用多种材料组成的,对于这种用多种材料组成的物品它的功能会更加全面。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认识常见材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认识常见材料》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并探究这些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常见材料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有初步的认知。
但他们对于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的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材料,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难点:让学生探究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材料。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材料性质的能力。
3.动手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以及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2.学生准备:带一些自己生活中的材料,如塑料瓶、纸张等,以便课堂上交流和分享。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金属、塑料、纸张、玻璃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材料的名称、性质和用途,如金属的导电性、塑料的耐用性、纸张的轻便性、玻璃的透明度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材料。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课时安排第一课:观察动物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不同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外貌和行为。
- 学习如何将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图片或实物:不同种类的动物图片或实物。
- PPT或黑板。
-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好奇心。
2. 观察动物外貌: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特征,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如“这只动物的颜色是什么?”、“这只动物的身体有什么特点?”等。
3. 观察动物行为:让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行为习性,如跳、爬、游泳等。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如“这只动物会做什么动作?”、“这只动物喜欢什么样的环境?”等。
4. 动物分类:引导学生根据动物的外貌和行为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可以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不同类别的动物,并让学生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6. 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动物的外貌和行为特征,并提醒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分类动物。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观察动物的外貌和行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通过问题引导和分类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实物或图片来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观察和描述,避免太过冗长的表达。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课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课程YUKI was compil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第一单元第一课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单元第二课边示范从小组做的作品中纸音盒听一听它会发出己外它在不同环境中还会游戏要求每个人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这样镜子不易晃动。
挂历纸书小刀笔橡皮钥匙教师、学生各备一份2、桥架在什么地方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几种桥1)再仔细看图各种桥有什么时候不同放在书中间成一拱桥。
第 6 课提醒学生:在做实验之前,老是想问问大家,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应在实验时注意什么?生:让球轻轻落下,不许扔。
生:记好球弹跳的高度。
师:看来大家都准备好了,那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出示实验要求:实验要求:1、一人做;一人记;其他人来观察。
2、比出高度,排排序。
讲解:(请小组长上来)为了试验准确,我们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将球落下,每个球我们观察2次,一位组员将球的弹跳高度在墙上做好标记,其他组员负责观察和拿球。
做完实验,要将球的弹跳顺序从高到低来排序。
好,下面请组长拿好材料到组里去做实验。
3、交流汇报:哪个组来说说你们的结果?生: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篮球弹得最高,然后是排球、足球、网球,我们的结论是:球弹得高低与高度、亮度、大小、充气情况有关。
师:呦,你分析的真有道理,那还会有哪些因素与球的弹跳有关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总结:老师真是佩服大家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么快就找到了影响球弹跳的因素找到了。
三、看谁投得准(用到的球:小橡胶球)1、制定游戏质疑:那既然球有弹跳的本领,那你能利用它的这个本领把它送到指定地点吗?那下面,咱们比一比“谁投得准”。
先请大家看一看比赛说明。
2、介绍游戏要求(出示游戏要求)比赛说明:(1)一人记录,一人投;(2)每人5次认真投;(3)其他同学来捡球。
讲解:(请小组长上来)为了比赛秩序,每次一位同学来投,一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负责捡球,最后,一位同学来替记录的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
你知道哪些通信方式
这些通信是怎样通信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汇报自己的发现。 学生观察回答 让孩子们充分发言,引导他们感受科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着我们 生活质量。
学年下学期 二 年级 班 科学 教案
第一课 科 技 世 界
1、认识各种通信懂得人们常用通信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的各种通信,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学法 实验 讨论 观察 教学用
课件
学生学习活动
课后反思
科 技 世 界
学年下学期 二 年级 班 科学 教案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同学们,科技就在我们的身
1 烽火 2 驿马送信
飞鸽传信 4 电话
步话机 6 电报
卫星通信 8 电视电报 移 Nhomakorabea通信 组织学生讨论1、你们见过这些通信吗?它们有什么
、师介绍各种通信在现代化中的用处
(出示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