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极限浓度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a5d5607ab90d6c85ed3ac60a.png)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与可燃物的危害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各类粉体的爆炸极限及燃点汇总
![各类粉体的爆炸极限及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ed6ea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b8.png)
各种粉体的爆炸极限浓度及燃点爆炸的概念:爆炸是指物质的状态和存在形式发生突变,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空气冲击波,可使周围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伴随有声或光效应的现象。
爆炸极限的概念: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浓度。
——国家标准《消防术语》最低浓度一爆炸下限(LEL)最高浓度一爆炸上限(UEL)1.粉尘本身是可燃粉尘,非燃性粉尘是不会发生爆炸的,燃粉尘除前述外,还有茶叶、中药材维、硫磺粉尘等。
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粉尘能否悬浮在空中要害在于粉尘微粒,只有直径小于lOum的粉尘其扩散作用才大干重力作爪,易形成爆炸“层云”。
粉尘爆炸下限一般为20〜60g/m3,爆炸上限为2〜6kg/m3。
3.火源必须具有一定能量粉尘爆炸需首先加热或熔融蒸发或热解出可燃气体,因此需较多的热量。
粉尘爆炸的最小引爆能达10毫焦以上,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
此外,空气中的湿度不能太大,否则也不会发生粉尘爆炸。
凡是颗粒极微小,粒径在1至76um范围内的固体物质称为粉尘。
粉尘包括易燃粉尘如:糖粉、淀粉、可可粉、硫粉、茶粉、橡胶粉等;可燃粉尘如:米粉、锯末屑、皮革屑、丝、虫胶等;难燃粉尘如:炭黑粉、木炭粉、石墨粉等。
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很大的变化。
原来是不燃的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难燃的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
在一定条件下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前提是必须达到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
粉尘爆炸前无任何征兆,起后果却都能使建筑物毁于一旦。
而且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也很多:从农副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到药物、食品、有机物、无机物的生产等很多过程中,粉尘爆炸的事故时有发生,其危害极大。
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各种粉尘都有其自身的特性,粉尘并非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构成粉尘的物质必须是易燃或可燃的,其中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
空气中部分粉尘爆炸极限数据表
![空气中部分粉尘爆炸极限数据表](https://img.taocdn.com/s3/m/9724c62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33.png)
空气中部分粉尘爆炸极限数据表空气中的部分粉尘因其燃爆性能强大,如果在特定条件下积聚过多,会发生爆炸,造成严重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实验中,需要对这些粉尘的燃爆极限进行测试和数据记录,以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
下面是空气中常见的一些部分粉尘的爆炸极限数据表:1. 煤粉:煤粉是产生爆炸的主要粉尘之一,其极限浓度范围为50-2000g/m3。
当煤尘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在触发源的情况下引发爆炸。
2. 木质颗粒:木质颗粒是另一种常见的粉尘,其极限浓度范围为200-3000g/m3。
木材颗粒的燃爆能力取决于木材类型和含水量等因素。
因此,这些因素的变化也会影响其极限浓度。
3. 面粉:面粉是另一种常见的产生爆炸的粉尘,其极限浓度范围为50-450g/m3。
面粉和淀粉类物质在触发源的情况下,易于发生爆炸。
4. 铝粉:铝粉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粉末,其极限浓度范围为125-2000g/m3。
铝粉很容易被氧化,因此在离子氧化触发源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爆炸。
5. 白砂糖:白砂糖也是一种会发生爆炸的粉末,其极限浓度范围为60-1500g/m3。
白砂糖的燃爆能力很强,所以在存放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
6. 玉米粉:玉米粉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粉尘,常用于制作食品等。
其爆炸极限浓度范围为70-1650g/m3,一旦发生爆炸,将带来很大的威胁。
7. 硅酸盐:硅酸盐是一种粉末状物质,其爆炸极限浓度范围为20-1000g/m3。
硅酸盐在碰撞或摩擦时很容易引发爆炸。
8. 草酸:草酸是一种易燃易爆的粉末,其爆炸极限浓度范围为60-1100g/m3。
草酸会与许多微量元素发生反应,并在潮湿环境下释放出有毒气体。
以上是常见粉尘的燃爆极限数据表。
这些数据表的建立可以为相关产业和实验室提供重要信息,帮助减少安全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https://img.taocdn.com/s3/m/c8c50f64b4daa58da1114a34.png)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爆炸极限如下:甲烷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为5%~15%;乙烷在空气中爆炸极限:3.0%-16.0%(vol);丙烷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1%-9.5%;甲醇在空气中爆炸极限:6.0~36.5%乙醇在空气中爆炸范围:3.3%~19.0%;乙烯在空气中爆炸范围:2.7%~36%;汽油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4%~7.6%;柴油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3%~6.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2.5%~74%;氢气空气中爆炸极限:4.1%~74.8%;乙醇与甲醇混合物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3-30%;丙烯腈在空气中爆炸极限:3.05%-17.0%;氯乙烯在空气中爆炸极限:4%~22%;苯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2%~7.8%不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对人体的影响气体名称气体浓度(ppm)对人体的影响CO 50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
200 2至3小时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400 1至2小时后前额头痛.2至3.5小时后眩晕。
800 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2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
3,200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
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6,400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
10至15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12,800马上无知觉。
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H2S0.13最小的可感觉到的臭气味浓度。
4.60xx察觉的有适度的臭味的浓度。
10开始刺激眼球,可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ACGIH)。
27强烈的不愉快的臭味,不能忍受。
100咳嗽、刺激眼球,2分钟后可能失去嗅觉。
200~300暴露1小时后,明显的结膜炎(眼睛发炎)呼吸道受刺激。
500~700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中止或暂停),以至于死亡。
1,000~2,000马上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并死亡,即使个别的马上搬到新鲜空气中,也可能死亡。
Cl20.533.51530100~150NO250~5060~150除200~700NO20.2~115~102050 30100~200SO2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爆炸极限](https://img.taocdn.com/s3/m/11da3e8d83d049649b6658d1.png)
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爆炸极限如下:甲烷在空气中爆炸范围为5% ~15%;乙烷在空气中爆炸极限:3.0%-16.0%(vol);丙烷在空气中爆炸极限:2.1%-9.5%;甲醇在空气中爆炸极限:6.0~36.5%乙醇在空气中爆炸范围:3.3% ~19.0%;乙烯在空气中爆炸范围:2.7% ~36%;汽油在空气中爆炸极限爆炸极限:1.4%~7.6%;柴油在空气中爆炸极限爆炸极限:1.3%~6.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爆炸极限爆炸极限:12.5%~74%;氢气空气中爆炸极限爆炸极限:4.1%~74.8%;乙醇与甲醇混合物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3-30%;丙烯腈在空气中爆炸极限:3.05%-17.0%;氯乙烯在空气中爆炸极限:4%~22%;苯在空气中爆炸极限:1.2%~7.8%不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对人体的影响气体名称气体浓度(ppm) 对人体的影响CO 50 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
200 2至3小时内可能会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400 1至2小时后前额头痛.2至3.5小时后眩晕。
800 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 2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
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
3,200 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
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6,400 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
10至15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12,800 马上无知觉。
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H2S 0.13 最小的可感觉到的臭气味浓度。
4.60 易察觉的有适度的臭味的浓度。
10 开始刺激眼球,可允许的暴露浓度,可暴露8小时(OSHA、ACGIH)。
27 强烈的不愉快的臭味,不能忍受。
100 咳嗽、刺激眼球,2分钟后可能失去嗅觉。
200~300 暴露1小时后,明显的结膜炎(眼睛发炎)呼吸道受刺激。
500~700 失去知觉,呼吸停止(中止或暂停),以至于死亡。
1,000~2,000 马上失去知觉,几分钟内呼吸停止并死亡,即使个别的马上搬到新鲜空气中,也可能死亡。
酒精气体爆炸极限
![酒精气体爆炸极限](https://img.taocdn.com/s3/m/23c64c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f.png)
酒精气体爆炸极限
酒精气体爆炸极限取决于酒精的浓度和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酒精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浓度范围约为3.3%至19%。
低于3.3%酒精浓度时,空气中的酒精浓度过低,无法形成可燃混合物,因此不会发生爆炸。
高于19%酒精浓度时,空气中的酒精浓度过高,也无法形成可燃混合物,因此同样不会发生爆炸。
酒精浓度在3.3%至19%之间时,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物,如果有点火源(如明火、静电火花等),则可能引发爆炸。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也会对爆炸极限产生影响。
此外,酒精的不同类型(如乙醇、甲醇等)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也可能略有不同。
因此,在特定情况下,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数据或专业知识来确定准确的酒精气体爆炸极限。
乙醇爆炸极限范围
![乙醇爆炸极限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e3e8e7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a.png)
乙醇的爆炸极限范围是指乙醇与空气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
爆炸极限通常分为下限和上限。
对于乙醇(酒精):
•下限(最小爆炸浓度):约为3.3%,即当乙醇浓度低于3.3%时,空气中的乙醇无法燃烧或爆炸。
•上限(最大爆炸浓度):大约在19%到19.5%之间,高于这个浓度乙醇浓度时,混合气体中的乙醇与空气无法燃烧或爆炸。
需要注意的是,爆炸极限范围受到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等)的影响,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完全符合这些数值。
此外,酒精是易燃物质,请在使用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避免火源和高温环境,以防意外发生。
爆炸极限范围
![爆炸极限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d1f907c3968011ca3009178.png)
爆炸极限的意义可燃物质(、蒸气和)与空气(或)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
例如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同样不燃不爆。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与可燃物的危害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或温度范围
![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或温度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597fe6f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2.png)
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或温度范围爆炸极限一般认为是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或温度范围,根据物质的不同形态和不同需要,通常将爆炸极限分为爆炸浓度极限和爆炸温度极限两种。
一、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能引起爆炸的最高浓度称爆炸上限,能引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爆炸下限,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爆炸范围。
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不一定都能发生爆炸,只有其浓度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发生爆炸。
浓度高于上限,助燃物数量太少,不会发生爆炸,也不会燃烧;浓度低于下限,可燃物的数量不够,也不会发生爆炸或燃烧。
但是,若浓度高于上限的混合物离开密闭的空间或混合物遇到新鲜空气,遇火源则有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危险。
(一)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极限通常用体积百分比%表示。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理化性质不同,其爆炸极限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同。
如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下限会降低。
部分可燃气体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爆炸极限如表1-3-1所示。
表1-3-1 部分可燃气体和蒸气的爆炸极限物质名称在空气中(%)在氧气中(%)下限上限下限上限氢气 4.075.04.794.0乙炔 2.582.02.893.0甲烷5.015.05.460.0乙烷 3.012.453.066.0丙烷 2.19.52.355.0乙烯2.7534.03.080.0丙烯 2.011.02.153.0氨15.028.013.579.0环丙烷2.410.42.563.0一氧化碳12.574.015.594.0乙醚 1.940.02.182.0丁烷1.58.51.849.0二乙烯醚1.727.01.8585.5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其爆炸极限还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丙酮爆炸极限浓度
![丙酮爆炸极限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44d80cd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1.png)
丙酮爆炸极限浓度
丙酮(化学式:C₃H₆O)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具有易燃性。
爆炸极限是指混合气体在空气中的最低和最高浓度,可以在此范围内发生燃烧或爆炸。
对于丙酮的爆炸极限,以下是一般的信息:
1.下限(LEL):大约在
2.5%到2.6%的浓度范围内,混合气体达到
下限时,称为下限。
下限以下,混合气体过于稀薄,无法燃烧。
2.上限(UEL):大约在12.8%到1
3.0%的浓度范围内,混合气体
达到上限时,称为上限。
上限以上,混合气体过于浓缩,也无法燃烧。
这些值是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的典型数值,实际值可能因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丙酮的爆炸极限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因此具体的数值可能会在文献和安全数据表中找到。
请注意,处理易燃性物质时,务必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并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范围
![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427902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8.png)
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范围
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范围是指能够形成可燃混合气体的浓度范围,即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之间的范围。
对于汽油,其最低爆炸极限称为下爆限,通常为1.4%(体积
分数)左右。
低于1.4%的浓度下,汽油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
无法形成可燃混合气体,无法燃烧和爆炸。
而最高爆炸极限称为上爆限,通常为7.6%(体积分数)左右。
高于7.6%的浓度下,汽油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也无法形成可
燃混合气体,无法燃烧和爆炸。
因此,汽油蒸汽的爆炸极限范围一般在1.4% ~ 7.6%(体积分数)之间。
超过上下爆限的浓度范围,汽油蒸汽无法继续燃烧和爆炸。
需要注意的是,爆炸极限范围还受到压力、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一定的波动。
物质的爆炸浓度极限
![物质的爆炸浓度极限](https://img.taocdn.com/s3/m/832a0ac0f111f18582d05a8f.png)
物质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极限是表征可燃气体、蒸气和可燃粉尘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将这一浓度范围的混合气体(或粉尘)称为爆炸性混合气体(或粉尘)。
可燃性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一般用可燃气体或蒸气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数(%)来表示;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用混合物的质量浓度(g/m3)来表示。
能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用爆炸上限、下限之差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表示其危险度H,即:H=(L 上-L 下)/L 下或H=(Y 上-Y 下)/Y 下一般情况下,H 值越大,表示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值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的影响混合爆炸气体的初始温度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增加。
2.压力的影响混合气体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
一般而言,初始压力增大,气体爆炸极限也变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3.惰性介质的影响在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4.爆炸容器对爆炸极限的影响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
若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
5.点火源的影响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
一般情况下,爆炸极限均在较高的点火能量下测得。
如测甲烷与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时,用10J 以上的点火能量,其爆炸极限为5%-15%。
voc废气爆炸极限浓度
![voc废气爆炸极限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4f660c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7.png)
VOC废气爆炸极限浓度是指某种VOC在空气中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在该范围内如果存在着足够的氧气和可燃性物质,则会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并能在点火源的作用下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浓度通常用两个百分数表示:下爆炸极限浓度(LEL)和上爆炸极限浓度(UEL)。
下爆炸极限浓度是指含有VOC的气体与氧气混合物最低浓度,可以获得足够的燃料使其在接触到点火源时能够燃烧。
上爆炸极限浓度是指含有VOC的气体与氧气混合物最高浓度,可以获得足够的燃料使其在接触到点火源时能够燃烧。
酒精气体爆炸极限
![酒精气体爆炸极限](https://img.taocdn.com/s3/m/8e0a8f0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08.png)
酒精气体的爆炸极限是指酒精与空气混合时,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最低和最高浓度范围。
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有点火源引发,就会发生爆炸。
酒精气体的爆炸极限取决于具体的酒精类型,常见的酒精包括乙醇(酒精)、丙醇和异丙醇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酒精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乙醇(酒精):乙醇气体的下爆炸极限约为3.3%体积浓度,上爆炸极限约为19%体积浓度。
-丙醇:丙醇气体的下爆炸极限约为2.1%体积浓度,上爆炸极限约为17.8%体积浓度。
-异丙醇:异丙醇气体的下爆炸极限约为2.0%体积浓度,上爆炸极限约为12.7%体积浓度。
这些数值仅供参考,实际爆炸极限还会受到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等)的影响。
爆炸极限之外的浓度范围内,酒精气体不足以形成可燃混合物,因此不会发生爆炸。
然而,为了安全起见,应当避免在任何浓度下将酒精气体与点火源接触,以防止意外发生。
1。
当被测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4%,其浓度应不大于
![当被测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4%,其浓度应不大于](https://img.taocdn.com/s3/m/0bf613e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2.png)
当被测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浓度应该不大于4%。
这是因为爆炸下限是指气体在空气中的最低爆炸浓度。
当气体浓度低于这个值时,它就不会爆炸。
因此,如果被测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4%,则应该将其浓度限制在4%以下,以避免发生危险的爆炸事故。
当气体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时,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气体浓度或防止爆炸。
这可能包括通风措施,消防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紧急疏散等。
在工业环境中,气体浓度的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工人的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
总之,爆炸下限是十分重要的,当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时,就不会爆炸,而当气体浓度超过爆炸下限时,就需要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气体浓度或防止爆炸,以保证工人的安全和防止环境污染。
丁烷爆炸极限
![丁烷爆炸极限](https://img.taocdn.com/s3/m/9dcab5a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b.png)
丁烷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与空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
丁烷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极限是19%~84%。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也称爆炸浓度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极限浓度2007-08-01 13:29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
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80%。
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
在低于爆炸下限和高于爆炸上限浓度时,既不爆炸,也不着火。
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
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就会形成爆炸条件;爆炸上限越高则有少量空气渗入容器,就能与容器内的可燃物混合形成爆炸条件。
应当指出,可燃性混合物的浓度高于爆炸上限时,虽然不会着火和爆炸,但当它从容器或管道里逸出,重新接触空气时却能燃烧,仍有发生着火的危险。
爆炸极限的单位气体或蒸气的爆炸极限的单位,是以在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来表示的,如氢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为4%~75%。
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是以混合物中所占体积的质量比g/m3来表示的,例如铝粉的爆炸极限为40g/m3。
爆炸极限计算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爆炸下限和上限、多种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方法如下:
(1)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爆炸性混合物中的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的浓度比例,在恰好能发生完全的化合反应时,则爆炸所析出的热量最多,所产生的压力也最大。
实际的反应当量浓度稍高于计算的反应当量浓度,这是因为爆炸性混合物通常含有杂质。
可燃气体或蒸气分子式一般用CαHβOγ表示,设燃烧1mol气体所必需的氧摩尔数为n,则燃烧反应式可写成:
CαHβOγ+nO2→生成气体
按照标准空气中氧气浓度为20.9%,则可燃气体在空气中的化学当量浓度
X(%),可用下式表示:
可燃气体在氧气中的化学当量浓度为Xo(%),可用下式表示:
也可根据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2n的数值,从表1中直接查出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或氧气)中的化学当量浓度。
其中。
可燃气体(蒸气)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化学当量浓度
(2)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
各种可燃气体和燃性液体蒸气的爆炸极限,可用专门仪器测定出来,或用经验公式估算。
爆炸极限的估算值与实验值一般有些出入,其原因是在计算式中只考虑到混合物的组成,而无法考虑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仍不失去参考价值。
1)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所需的氧原子数估算有机物的爆炸下限和上限,其经验公式如下。
爆炸下限公式: (体积)
爆炸上限公式: (体积)
式中 L下——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下限;
L上——可燃性混合物爆炸上限;
n——1mol可燃气体完全燃烧所需的氧原子数。
某些有机物爆炸上限和下限估算值与实验值比较如表2:
表2 石蜡烃的化学计量浓度及其爆炸极限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从表中所列数值可以看出,实验所得与计算的值有一定差别,但采用安全系数后,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仍可供参考。
2)根据化学当量浓度计算爆炸极限和爆炸性混合气完全燃烧时的化学当量浓度,可以估算有机物的爆炸下限和上限。
计算公式如下:
此计算公式用于链烷烃类,其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误差不超过10%。
例如甲烷爆炸极限的实验值为5%~15%,与计算值非常接近。
但用以估算H2、C2H2以及含N2、Cl2等可燃气体时,出入较大,不可应用。
(3)多种可燃气体组成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由多种可燃气体组成爆炸混合气的爆炸极限,可根据各组分的爆炸极限进行估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m——爆炸性混合气的爆炸极限(%);
L1、L2、L3、Ln——组成混合气各组分的爆炸极限(%);
V1、V2、V3、…Vn——各组分在混合气中的浓度(%)。
V1+V2+V3+…Vn=100
该公式用于煤气、水煤气、天然气等混合气爆炸极限的计算比较准确,而对于氢与乙烯、氢与硫化氢、甲烷与硫化氢等混合气及二硫化碳的混合气体,则计算的误差较大,不得应用。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explosive limit 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助燃性气体形成的均匀混合系在标准测试条件下引起爆炸的浓度极限值。
助燃性气体可以是空气、氧气或其他助燃性气体。
一般情况提及的爆炸极限是指可燃气体或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极限。
能够引起爆炸的可燃气体的最低含量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混合系的组分不同,爆炸极限也不同。
同一混合系,由于初始温度、系统压力、惰性介质含量、混合系存在空间及器壁材质以及点火能量的大小等的都能使爆炸极限发生变化。
一般规律是:混合系原始温度升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增大,即下限降低、上限升高。
因为系统温度升高,分子内能增加,使原来不燃的混合物成为可燃、可爆系统。
系统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也扩大,这是由于系统压力增高,使分子间距离更为接近,碰撞几率增高,使燃烧反应更易进行。
压力降低,则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至一定值时,其上限与下限重合,此时对应的压力称为混合系的临界压力。
压力降至临界压力以下,系统便不成为爆炸系统(个别气体有反常现象)。
混合系中所含惰性气体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混合系就不能爆炸。
容器、管子直径越小,则爆炸范围就越小。
当管径(火焰通道)小到一定程度时,单位体积火焰所对应的固体冷却表面散出的热量就会大于产生的热量,火焰便会中断熄灭。
火焰不能传播的最大管径称为该混合系的临界直径。
点火能的强度高、热表面的面积大、点火源与混合物的接触时间不等都会使爆炸极限扩大。
除上述因素外,混合系接触的封闭外壳的材质、机械杂质、光照、表面活性物质等都可能影响到爆炸极限范围。
可燃性蒸气的爆炸极限值是由可燃液体表面产生的蒸气浓度决定的。
对于可燃液体而言,爆炸下限浓度对应的闪点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下限温度;爆炸上限浓度对应的液体温度又可以称为爆炸上限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