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律论文作业

合集下载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2000字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2000字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引言在人类社会中,法律和道德一直被视为规范行为的两个重要维度。

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或社会制定和实施的规则体系,而道德则是一种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旨在探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法律与道德的定义与区别法律是一套由国家或社会强制执行的规则和准则,用于调节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

它通常由政府或立法机构制定、修改和实施,并通过执法机构进行强制执行。

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对违反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与之相对,道德是个人内心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是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判断和界定,涉及人对自己和社会他人的行为负责的道德规范。

道德是基于个人的内心感知和判断的,没有强制性和普遍适用性,但它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法律和道德在定义和性质上存在一些区别。

法律是由外部权威(如政府和立法机构)制定和实施的,具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而道德是由个人内心决定的,没有强制力和普遍适用性。

另外,法律通常是明确的、具体的规则,而道德更多是模糊的、主观的原则。

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法律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法律与道德通常有许多重叠之处。

很多法律规定都是基于社会共识和道德准则而制定的。

例如,对杀人、盗窃等行为的法律禁止,反映了人们对生命、财产等具有高度道德价值的事物的保护。

此外,一些道德原则也可以成为法律的基础,例如对言论自由、人权等的法律保护。

另一方面,法律与道德也存在着独立和不一致的情况。

有时法律规定可能与个人的道德判断相悖,甚至与社会的道德共识相违背。

例如,某些国家的法律可能允许死刑的执行,但在某些人的道德观念中,死刑可能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此外,道德准则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存在不同的解读和适用,而法律则需要统一地适用于整个社会。

法律对道德的作用法律在社会中起到重要的规范和维护秩序的作用。

它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法律制度,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

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

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

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

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

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

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

另一方面,法律在制定时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能超越当时的主流社会道德。

当道德与法律的步调出现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冲突就随之产生了。

道德和法律论文

道德和法律论文

道德和法律论文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直是法学家们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和法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道德和法律论文篇1论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摘要:法律和道德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两股力量,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法律和道德交相辉映,在经济政治的基础上左右着历史的走向。

现实中法律和道德的冲突激烈,这促使我们以古看今,从古代法律道德关系的处理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法律道德法治人类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

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

然而,不管法律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律调整的范围多么广阔,总有鞭长莫及之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凡是法律不及之处,皆是道德用武之地,法律不可能完全取代道德。

显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为我们今天采用德法并治之治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历史考证。

一、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法理探析(一)法律和道德的概念及其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则体系,它是通过规定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认、维护和发展有利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社会关系和会秩序。

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荣誉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力量来保证其完成。

道德主要是从个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上来反映和调整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

虽然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法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我们还是可以透过错综复杂的各式法律形式看清楚法律的特征,一般而言法律的特征大致包括: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得体会大学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

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我一直都是很喜欢范老师的课的。

首先,范老师的第一节课给我留下了很深很好的印象,其次,范老师的课堂的确很生动,经常让很多同学忘记了看课外书。

其次,老师从我们的心理实际出发给我们传经授道,对同学们的心理塑造和自我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增添了很多清新的气息,为我们今后的人生发展坐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使我们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其中,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它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和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材的第一章至第四章,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内容,形成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第五章和第六章集中阐述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法律制度,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知识体系;第七章主要结合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领域,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内在结合作了深刻阐述。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9篇)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9篇)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9篇)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在日常研究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决崇尚科学,寻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安稳树立正确的天下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研究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门路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研究法律知识,努力进步知法、用法,违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好处而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违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任性妄为。

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卖力,对其他认真研究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就下降,法律意识稀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一生,所以我们要积极遵违法律的规定,支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愈加精彩。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论文1、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适当的内容是实践活动是否必要的先决条件;适当的形式决定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因此,思想道德课必须选择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

1.结合教科书中提出的行为锻炼要求。

行为锻炼是根据教科书知识的教育目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具体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结合教科书的要求,行为锻炼可以从以下两种形式开始:一种是在学校开展活动。

例如,与学校组织、学生会密切合作,从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遵纪守法的好学生、文明礼仪从我开始、雷锋等主题创造活动,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和理解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技术基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种植育种,开展废物回收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热爱劳动、节俭等方面的教育,即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创造社会成果和其他理论成果,加深化社会实践。

,珍惜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2.围绕学生的知识、信仰和行动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课作为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知识与信仰、信仰与行动之间的特殊矛盾。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观点和其他社会知识是否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动力。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调查、访谈、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向社会,通过疑问的消除来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例如,现在农村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学生的印象中就是单干,各家搞各家的活,各人挣各人的钱,先富起来的人怎么会去带动后富的呢?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村庄访问几家先富起来的典型,比如烟叶种植专业大户。

学生通过访问就会明白:该专业大户的成功使周围的人感觉到种烟有利可图,而且烟叶的栽培、管理、采摘、烘烤又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技术上没有问题,于是有条件的人也会去种植烟叶,进而从中获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论文---论自身道德修养于社会公德的关系摘要: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大学时期应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做一个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关键词:思想道德自身道德修养社会公德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提示我们,应切实加强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引导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健全品行人格。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思想道德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倾向等。

它好比人的灵魂,是人的一切活动的主宰。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充分利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努力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孙中山先生将其概括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八字。

首先,自身道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始终,是通过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和社会道德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表现为个体对某种道德要求的强烈认同,对道德情感的充分表达,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执着践履。

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良好的道德素质会影响自己的行为,给予他人同时也将获得别人的尊重,会因此得到认可使得社会生活融洽,相较而言,才德兼备更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锻炼个人道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完善。

同时还应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道德修养。

其次,遵守社会公德。

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范文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范文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虽然道德和法律彼此独立,但是他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社会学家等学者探讨的话题,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话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道德和法律的定义、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性三个方面来探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道德与法律的定义道德是一种可以指导人类行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在不同文化中,道德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

道德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是一种社会共识。

道德可以分为两种:天然道德和人造道德。

天然道德是指那些人类天生就具有的道德规,例如对于生命的尊重、诚实、宽容等。

人造道德则是在社会发展中由人类创造的道德规范,例如各种法律、道德准则以及社会习俗。

法律也是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由政府或类似组织制定的、用强制力再进行管理的社会规则。

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保障公民利益和权利。

和道德一样,法律也可以分为天然法和人造法。

天然法是指那些天生就存在的法律规范,例如自然法。

人造法则是由人类制定的法律规范,例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二、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用户指导人类行为的标准和法规,两者之间还有一定的区别。

道德是自愿的,它是通过人类的天性和意识形态传承下来,并不是由政府或管理组织制定的。

而法律则是强制的,它是通过政府的授权,通过法律程序制定实施的。

道德是自由的、个体的选择,而法律是强制性的、社会的指导。

道德和法律的相互依赖也是不可忽视的。

道德在很多情况下是法律的基础,法律也是道德的体现。

法律吸收了社会的道德概念,在执行中对道德概念进行了完善和具体化。

道德共识在法律中得到了明确化,成为了人类行为的规范。

同时,法律也能够规范道德行为,通过强制力和制定一定的惩罚来杜绝不道德行为。

三、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在人类社会中,道德和法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促进了人类的安全、和谐与发展。

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没有道德准则的规范和指引,人类的社会秩序将会混乱不堪。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篇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解读,重新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得出了西方法律在演化的历程中实际上是存在一个去道德化的过程,亦即法律逐渐脱离于对道德的依附独立发展的过程。

这种认识对我国当下的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关键字:法律文化;理性;分离;法治在前市民社会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

法律代表的是某一利益群体的利益,维护的是单一的道德价值。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法律逐步去掉了对道德、伦理的要求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回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上,正是要使当下的法治建设如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去掉法律中传统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道德戒律使得法律获得独立的地位。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与道德大体上可以说,在西方城邦文明以前的社会中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

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

即用一元的道德伦理观念去评价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那时,“以形而上学或神学为基础的一元论的世界观使得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引起广泛的争论。

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

”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

法律与道德之地位是不平等的,道德的位阶高于法律,法律的合法性也必须求诸于道德。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早期城邦时代家庭伦理作为一种连接人与人的最基本的纽带具有的强大的力量,“在许多世纪内,城邦需尊重各家庭、各胞族及部落的宗教信仰,它无权过问这些小团体的内部事务。

它不能插手家庭里的事务,不能审判家事,对妻子、儿子及保护人的审判权利与职责属于父亲。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经典论文 _1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经典论文 _1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经典论文(文章一):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完稿) 浅析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海外教育学院对外汉语专业学号:125012xx001 姓名:陈凤凰【摘要】道德与法律鱼水一家亲,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

在当今社会,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如果说法律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根;法律需要有源之水,那么道德就是它的“活水”。

国家的繁荣昌盛与稳定,需要以法为浆,以德为帆。

扬帆弄浆,必将实现和谐社会的宏愿。

【关键词】道德、法律、关系、相辅相成我们知道,道德和法律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提倡法治的同时,我们也大力提倡“德政”。

法律与道德是治国的两大无形的“武器”,是社会的强大支柱,缺少任何一根支柱,社会将难以运转。

因此,弄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把握两者的结合度,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我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浅析一下两者的关系:首先,我们需要认识理解一下道德和法律的涵义和本质特征。

(一)、道德与法律的涵义 1.1什么是道德呢?xx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无形的思想意识。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归根结底,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圣人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推崇德政,“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中也有关于德治思想的记载,“遵道而归的,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

” 1.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从主观方面看,法律是约束人们的一种有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从客观方面,它又收到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是根据社会生活中的不好现象而制定的一种对全国公民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条文。

我国的八荣八耻中就明确提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要求。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第1章引言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在社会治理中,根本上来说法律与道德要相辅相成,相互适应。

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往往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法与道德关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以期为促进我国法与道德关系协调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达到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2章法律与道德的概述2.1法律的概念和特征2.1.1法律的概念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它起到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作用,正义是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

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其服务。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手段[1]。

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法律将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2.1.2法律的特征(1)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准则,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效,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2)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模式、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制度和不同法律部门构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和从属关系。

2.2道德的概念和特征2.2.1道德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看,道德是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左右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左右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法律和道德一直以来都是两个重要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规则,而道德则是人们自觉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

法律和道德在维持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或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特点首先,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定义和特点对于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定,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并保护人们的权益。

法律通常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且具有明确的规则和制度。

它由法官和执法机构进行实施和解释。

与此相反,道德是指人们内心深处自发形成的一套行为准则,其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而道德的行为。

道德是以人的自觉性为基础,没有明确的规则和制度,只有凭借人们对善与恶的判断和选择。

法律和道德的联系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不同的来源和特点,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法律和道德都关注着人们的行为。

法律通过规定不同的行为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道德则通过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在很多情况下,法律和道德对人们的行为目标是一致的,都追求公正、公平和道德。

例如,在大部分国家的法律中,杀人是被明确禁止的,这也符合大多数人的道德准则。

其次,法律和道德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依存。

在社会正常运转的过程中,法律是对道德的一种体现,而道德则为法律提供了内在的合理性。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是基于道德和伦理的基础上,例如,关于毁谤、盗窃等的法律规定就是建立在对道德底线的维护上。

同时,正义、公平等社会价值观念也是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价值观念在法律中得到具体体现,成为法律的基石。

另外,法律和道德在社会规范和行为引导上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法律通过具体的制度和法律规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它提供了一种外在的约束力,违反法律规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而道德则强调人的内在自觉,通过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道德与法律作文4篇

道德与法律作文4篇

道德与法律作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律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道德与法律作文1法律建设与道德建设是都是维护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方面,讨论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谁更重要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一下他们各自所具有的内涵。

何为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行为和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反映、维护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社会规范体系。

何为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与恶,好与坏、公正与偏私、诚调整人们之间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通过这二者的定义不难看出它们的明显区别,即道德是非强制性的,主要依靠社会的舆论起作用;而法制是强制性的,通过国家强制力起作用。

不过它们都有着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作用,可以说是为达到同一目的的两种不同手段。

通过进一步考虑二者的辩证关系我们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法律主要起约束的作用,它让人们在正确的轨道上行驶,一旦偏离这个轨道,法律就会用自己的办法使他回到正轨。

然而,一个人在轨道上走的快与慢,走的姿势,是前进还是后退是法律所不能涉及的。

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道德的作用,使例如一个人触犯了法律,但他得到了世人的支持,即他违反了法律但是并没有违反道德,有时甚至得到舆论的支持。

再例如人们有时并没有触犯法律,但是却违背了良心做了违反道德的事,结果一辈子收到良心的谴责。

如此看来尽管法制与道德通常情况下是一致的,但是有时却有相出入的地方。

其实通常是这样的:法规定最基本的行为,而在法没有规范的地方道德再另作补充。

但是在同一问题上,当道德与法出现冲突时,总是以法的规范为准。

这也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即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优先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无法调整的领域,才考虑以社会善良风俗为原则。

道德伦理法律有关作文

道德伦理法律有关作文

道德伦理法律有关作文篇一《道德、伦理和法律之间的那点事儿》在我们的生活里,道德、伦理和法律就像三个爱管闲事的邻居,时不时就来凑一脚。

道德吧,就像个心软的大妈,靠的是大家心里那点自觉。

伦理呢,有点像家族里德高望重的长辈,管着那些人情世故、长幼尊卑。

法律呢,那可就是严肃的警察叔叔,定下了一条条你不能轻易跨过的红线。

就拿我身边发生的事儿来说吧。

我住的那栋楼里,有个小伙子,平时看着也挺精神的。

这小伙子有个爱好,就是喜欢在楼道里放自己的自行车。

你说这楼道本来就不宽敞,他家住五楼,他偏要把车子放在三楼到四楼的拐角处,那可是大家上下楼的必经之路啊。

这事儿乍一看好像只是个小小的不便,但这里面就涉及到道德和法律的问题了。

从道德上来说,他妨碍了其他邻居的正常通行。

隔壁的赵大爷腿脚本来就不利索,每次路过那自行车都得小心翼翼的,有一回差点被车把绊倒呢。

赵大爷就找小伙子委婉地说过,楼道里放车子不太好,大家进出不方便。

结果小伙子就当耳旁风。

这就好比在一个大家庭里,你本来该为大家考虑,却只想着自己方便,这就是坏了道德这个规矩。

而且在有的地方,楼道里占用公共通道放私人物品是不符合物业管理规定的,这就是法律的范畴了。

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楼道要保持畅通,这小伙子的做法虽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危害,但从法律角度来说也是不合规的。

伦理在这事儿里也有点影子,楼道是大家公共的地方,就跟一块公有地一样,大家美其名曰也算是一个“楼道小社区”,按照邻里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照顾的伦理,小伙子也不该这么干。

道德、伦理和法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里,相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件小事让我看到有时候我们不注意的一个小举动,就可能触犯到这三个“监督者”中的某一个或者几个。

如果每个人都能多考虑一下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多按照道德、伦理和法律的要求行事,那我们的生活肯定会和谐很多。

可不能像这小伙子一样,光图自己方便,不顾他人的感受,还可能触碰法律红线和破坏伦理关系,最后惹得大家都在背后戳他脊梁骨,多不划算呢。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作文材料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作文材料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作文材料篇一《道德和法律:缺一不可的好伙伴》道德和法律就像一对双胞胎,虽然看起来不太一样,但关系可紧密了。

先给你们说个我亲眼见到的事儿吧。

我住的小区里有个小公园,那本来是大家休闲的好地方。

但是呢,有几个年轻人老是在公园里骑着摩托车横冲直撞,噪音特别大。

这事儿在我们小区里那可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大家都觉得这几个年轻人不道德,好好的公共空间被他们搞得乌烟瘴气。

但是你说这事儿,道德虽然能谴责他们,可这几个人根本就不在意周围人的看法,还是照样骑行。

这时候法律就该登场了。

刚好有邻居报警了,说这些摩托车没牌上路还扰民。

警察叔叔一来,按照规定把摩托车扣了,还教育了那几个年轻人。

从这个事儿就能看出来,道德是一种大家心里的准则,靠的是自觉,就像我们平常说的做人要厚道,但有人就不听啊。

法律呢,是有强制性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违反了就得接受惩罚。

道德就像风,轻轻吹着我们往好的方向走,它会在很多小事上起作用,像排队的时候不插队,那是道德在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

法律就像一堵墙,坚固得很,在道德管不了的那些时候,它就强硬地站出来维护秩序。

我们的社会就需要这样,道德在前面引导,让大家都有个好的行为规范的意识,法律在后面兜底,谁要是胆子大想乱来,就拦住他。

道德和法律是缺一不可的两个好伙伴,共同维护着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篇二《道德与法律:双剑合璧护社会》话说有这么一天,我在大街上正走着呢,就瞅见了一件特有意思又特别能说明道德和法律关系的事儿。

我看到一个小地摊儿,摊主是个大爷,在那卖一些自己种的菜。

这时候来了个年轻人,抓了一把菜就想走,大爷肯定不让啊,就拉住他。

那年轻人还特别横,说这么点菜值几个钱,就想耍赖。

周围人都看不下去了,好多人都说这年轻人不道德,欺负老人。

可这年轻人呢,还在那咋呼,根本不把大家的指责当回事儿。

这时候有个路人说要报警,那年轻人一听就有点慌了。

等到警察来了之后,事情就明了了。

警察叔叔给年轻人讲道理说,这种强拿东西还不给钱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道德与法律话题作文8篇

道德与法律话题作文8篇

道德与法律话题作文8篇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的;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所以我们又常常把法律称为“国法”。

因此,一直以来,法律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很远的。

其实,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因为法律与道德是分不开的,那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又是什么样的呢?有这么一个故事:某村的张大爷一生操劳,抚育了六个儿子,他用全部财力和满身疾病换来了儿子们的成家立业。

长子承包村里的鱼塘,一年纯收入三万余元,但对老人却“一毛不拔”,其他几个儿子也拒绝赡养老人。

张大爷孤独地住在村外简陋茅屋里,靠邻里接济度日,也无钱看病,村委会干部多次出面调解,要求六个儿子共同赡养老人,但六个儿子却互相推脱,老人的生活一直无人照顾,村里人对此义愤填膺,主动帮助老人打官司。

法庭调解无效后,判决六个儿子每年共同支付张大爷三千元赡养费,共同承担医疗费用。

这样的故事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在道德无法差遣人们去负起应负的责任时,法律就会体现出它的强制性。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详尽地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严禁遗弃、拒绝赡养老人的行为,但却无法使人们自觉地尊敬老人。

道德则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所以,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法治与德治同样重要,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现在的中国便是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因此,我们应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那么,我们青少年该如何护法、维德呢?我们应该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守法、护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水平。

以此,来维护法律与道德。

在生活中,时刻都存在着对我们道德的考验。

早晨,我来晨读,可是太冷了,把我的脸都冻红。

我想:太冷了,进了教室就不怕了。

不知不觉到了教室门口。

我刚进门就有人叫我关门,于是我就把门关上。

道德与法律论文作业

道德与法律论文作业

理性看待国考热摘要:纵观社会的最新动态,我们会发现,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焦点问题。

诸如最近出现的“国考热”,“学术造假”等事件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舆论。

而其中最为壮观的社会现象之一是,百万人蜂拥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

于是,“国考热”一词由此诞生。

国考热引起了无数人的反思,究竟国考热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国家的一种病态?是盲从,还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对此,我们要用理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看清国考热背后所隐藏的种种事实真相。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国考热就业形势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连创新高,今年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141万人,创下了4961人争抢一个岗位的惊人纪录。

这么多人同时报考公务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不但经济成本高,而且对社会,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开拓创新的局面。

而且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竞争氛围,对青年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大量的同类型人才聚在一起,根本就是无谓的消耗。

如果上千个人涌向同一个岗位,竞争力耗在诸如行政能力测试上,让社会精英自相残杀,这根本就是人才的浪费。

然而,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国考热的出现也显的情有可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的就业情况并不好,而像公务员这种比较稳定又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比较少,考公务员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企如果没有点关系是很难进的,而国考相对公平一些;民企没那么稳定,而且由于近几年国企的拓展,对民企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一般性的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草根组织,待遇都很差。

所以,作为一个经济人,考公务员成了热门选择。

对很多考生来说,选择公务员并不是跟风,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恶劣,大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而他们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所以才会踊跃去考公务员。

人们追求心仪的职业,并无不可,这是一种个人选择,就像当初的出国热、下海热一样。

这种价值取向,隐喻着时代表情,本身并无值得诟责之处。

其实,国考热并不可怕,总不能不让老百姓选择报考公务员吧?值得探究的倒是国考热背后的问题。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

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法律有四个特征。

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

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

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

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

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

第一是规范性。

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

第二是渗透性。

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三是稳定性。

道德规范的稳定性比法律还要强。

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道德规范上百年、上千年不会变的。

最后它与法律的最大区别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

道德按它调节的社会关系领域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与家庭道德。

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反映。

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是人类诞生、进化和成长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一种尺度或一个标志。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道德与法律两者相辅相成,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佐,但是两者也有区别:一是两者调整的对象不同。

道德和法律在调整对象方面的区别主要体现为:道德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内心的信念和思想动机的调整来影响人们的外部行为;法律主要指向人们的外部行为,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合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性看待国考热
摘要:纵观社会的最新动态,我们会发现,很多社会性的问题往往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成为焦点问题。

诸如最近出现的“国考热”,“学术造假”等事件在社会引起了极大的舆论。

而其中最为壮观的社会现象之一是,百万人蜂拥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

于是,“国考热”一词由此诞生。

国考热引起了无数人的反思,究竟国考热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现象,还是国家的一种病态?是盲从,还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对此,我们要用理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看清国考热背后所隐藏的种种事实真相。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国考热就业形势
近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连创新高,今年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人数为141万人,创下了4961人争抢一个岗位的惊人纪录。

这么多人同时报考公务员,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不但经济成本高,而且对社会,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开拓创新的局面。

而且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竞争氛围,对青年人的成长是不利的,大量的同类型人才聚在一起,根本就是无谓的消耗。

如果上千个人涌向同一个岗位,竞争力耗在诸如行政能力测试上,让社会精英自相残杀,这根本就是人才的浪费。

然而,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国考热的出现也显的情有可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的就业情况并不好,而像公务员这种比较稳定又有社会地位的工作比较少,考公务员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企如果没有点关系是很难进的,而国考相对公平一些;民企没那么稳定,而且由于近几年国企的拓展,对民企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一般性的非政府组织,特别是草根组织,待遇都很差。

所以,作为一个经济人,考公务员成了热门选择。

对很多考生来说,选择公务员并不是跟风,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恶劣,大学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而他们认为公务员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所以才会踊跃去考公务员。

人们追求心仪的职业,并无不可,这是一种个人选择,就像当初的出国热、下海热一样。

这种价值取向,隐喻着时代表情,本身并无值得诟责之处。

其实,国考热并不可怕,总不能不让老百姓选择报考公务员吧?值得探究的倒是国考热背后的问题。

首先需要追问的是,国考为何热?或者说,考生为何一窝蜂地报考公务员?一般来说,不外乎两点。

一是权力因素。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私人投资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权力和地位的光环仍让政府职位深深吸引着很多人,其中包括一流大学的毕业生。

权力应该为民服务,它不应该是地位的象征,更不应该隐喻着种种好处,但在很多考生看来,公务员具备着权力和地位的光环。

二是稳定因素。

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一定拒绝死水一潭;一个敢拼敢闯的年轻人,一定拒绝一成不变。

相对来说,公务员职业很稳定,缺乏挑战。

但正因为稳定,才引得人们趋之若鹜。

近年来,中国社会各阶层已出现过度求稳的心态,比如人人争抢公务员这个“铁饭碗”。

在一个平衡规范、保障健全、法制体系完备的社会环境里,公务员仅仅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不符合那些创业心很强的人才。

其实,我们更该追问的是,为何公务员是“铁饭碗”,是稳定的职业?公务员的稳定,恰恰映射了两大不足。

一方面是公务员淘汰率太低,一般情况下,一旦考到公务员,就很少会被辞退。

另一方面则说明,当下的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法治体系不够完备,如果其他职业同样享有完善的社保,比如看病不难、不贵,比如领取的养老金高,年轻人自然不必非要“觊觎”公务员,正因为在企业里,工人权利贫困,甚至朝不保夕,动辄被辞退,且无法享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蛊惑着人们艳羡公务员,甚至千方百计地挤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当公务员热引发社会最优秀的人才打破脑袋进入政府时,会造成社会的生
产和创新严重不足,从而从长久来看,导致国家失去创新力。

大量的高学历人才流往政府,在政府机关从事着简单的事务性工作,为自己成为一个政府官员自豪,而不在最需要创新的科研、学校、企业工作,这将是人才资源的巨大浪费。

而且,由于一流人才不从事创新性工作,生产和企业的创新也就无法持续,从而社会不能够增加新的产出,国家也会在竞争中因缺乏创新力而失败。

一个治理优良的国家,最优秀的人不应当在政府机关,而应当在社会各个领域中。

这应当是社会成员能力的合理配置原则。

一个国家要维持其繁荣,要向前发展,就需要生产财富,创造文化,需要教育、科学、学术等事业。

它们就是繁荣与发展本身。

如果国家是个生命体,它们就在生产和输送营养。

一个国家要想肌体健康、健壮,就需要其社会中最优秀的成员从市这类创造性、生产性活动。

对于一个国家的身体来说,社会成员的创造性、生产型活动是生命之本,政府的作用只能是末。

归根到底,政府不能够创造出、生产出对于国家这个生命体维持其生存、发育所必需的任何东西。

政府的作用只能体现为向从市创造性、生产性活动的人们提供必要的、恰当的服务。

从这个角度上看,政府不需要一流人材,只需要二流人材足矣。

一流人材的特征就是具有较高创造性,而从事创造性、生产性活动恰恰就需要创造性。

这样的人进入创造性、生产性领域,不仅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也可以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健壮国家这个生命体。

至于政府官员的活动,大部分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的,用不着具有创造性的人承担这样的工作。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务员热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而人们也早就敏锐地知道了这个现实:政府官员可以滥用权力,获取巨大个人利益。

比较各个行业,公务员的名义工资绝不算高。

那么,人们何以狂热地报考公务员,甚至不惜花费巨资成为公务员或者寻求升迁?显然是为了获得名义工资之外的金钱或实物收入,这其中既有制度不健全而获得的灰色收入,也有践踏制度而获得的黑色收入。

当然,政府官员们、也即公务员们之所以能够这样做,皆因为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监督,就是因为,权力是自上而下授予的。

权力自上而下授予,则控制和监督机制必然是自上而下的。

这样的控制和监督机制注定了是会失灵的,再万能的上级,也不可能盯住他的全部下级的日常活动。

控制和监督机制失灵的结果就是权力的滥用。

由此,中国官员的权力的含金量就非常之高,权力给个人所能带来的总体好处,高于社会中几乎所有其他行业。

这一点也就诱发整个社会冲向万马齐奔官府的独木桥,形成国考热。

而如果通过这个考试的人,果真如有关部门人士所说的那样比较优秀,在权力不受制约的时候,官员的聪明通常就会表现为聪明地滥用权力。

这样的政府官员在很多时候就不是在维持秩序,而是在破坏秩序。

因此,“公务员热”既是政府权力畸形膨胀的产物,又是社会就业制度得不到健全的催化剂。

“公务员热”的种种本质现象折射出了国家的病态,于是我们需要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案,以便对症下药。

以上问题不解决,公务员热就很难冷下去,公务员热冷不下去,不但造成国考成为“范进中举”的考场,而且会造成人才集中在行政单位,学无所用,非公仆单位人才匮乏,这样,必然导致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人才结构的失衡。

我们不能人为给“公务员热”降温,而应该制度提高整体就业水平,提高人们就业的稳定性,高度重视公民的福利待遇,否则“公务员热”很难降温。

若真正想让“公务员热”降下来,肯定要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市场经济和公民
社会,民企要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规范,能够给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障。

对于非营利组织,政府要摒弃从前的理念,习惯让其他的主体与它们共同治理,降低非营利组织的成立门槛,从社会层面治疗中国的疾病,同时也为政府分担一些责任。

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完善、政策导向慢慢来扭转年轻人就业观念。

公众需要实实在在的政策改变,切切实实的福利待遇改变。

参考文献:《时代周报》《华声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