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
2023新课标三维目标改为
2023新课标三维目标改为
2023新课标三维目标改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让他们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2023年的新课标中,我们针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和社会需求,提出将三维目标改为: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品德修养。
一、知识掌握
知识是学生获取和运用新信息的起点,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在新课标中,我们将重点放在知识面的掌握上。
通过优化课程、加强实践、增加经验和提高教育效率等措施,全方位推进知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能力培养
能力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核心和基础。
在新课标中,我们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引导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方面共同发展。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逐步发展自己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
三、品德修养
品德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循的社会伦理准则和社会行为规范。
在新课标中,我们将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
我们将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和价值观,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锤炼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约束、自我修养和道德修养能力。
综上所述,2023年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改为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品德修养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针对现代社会对于高品质教育的重大需求做出的重要改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公民,以迎接未来各个领域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
这是各种形态课程教学都必须把握的。
把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完整性结构目标,是新课改的一个创新性标志。
三维目标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维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和领导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多元互动教学程序的基本依据。
因此,树立新课程理念,必须认识理解三维目标,进行多元互动教学,必须掌握三维目标。
认识并掌握三维目标,表现在:要弄清每个维度的内涵、层次结构及其水平要求;要弄清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要弄清三维目标是怎样通过互动整合达成素质的。
1、三维目标的内涵、层次结构及水平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每个学科课程都要设定的预期教学指标,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要达成要实现的结果。
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一门课程,通过一定阶段过程,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能力上要提高到何种程度。
要达到何种规格,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具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做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概括了“知识与技能”的本质特征。
一般来说,结果性目标的结构可以由学懂、学会、会学三个台阶目标组成。
学懂,是第一个台阶目标。
其基本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要能理解,新知中某些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转化成为基本技能。
学懂是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代名词,学懂了,应该说就具有了基础性学习能力。
学会,是第二个台阶目标。
其基本要求是能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学科或生活或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形成一定结构,使技能合成为能力。
学会,应该包括以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等等。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解读
新课程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思想指导方向。
从三维目标的定位出发,需要每位从事教育的人都明白一些重要的原则,以确定新课程的实施路径,确保教育改革顺利推进。
首先,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一个原则是“多元发展”,即增强传统学科知识和技能,同时培
养具有多种能力的学生。
在课程体系上,除了传统学科知识,应当引入多样化的知识、技能体系,以及跨学科知识、数字技术、实践技能等内容,以满足学生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
其次,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二个原则是“全面发展”,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体系
方面,坚持“融会贯通、专业综合”,提倡和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社会习惯与道德品质,并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第三个原则是“新时代教育”,即注重培养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创
造力。
在课程体系上,要探索新的课程设计方式和授课方式,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范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更好地应对未来发展。
总之,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意味着全面取代传统课程,将新思维引入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持续创新,实现课程的实用性,为广大学生高效取得知识和技能提供更多有效的途径。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国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新课改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将对新课改三维目标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新课改三维目标概述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改革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这三个目标相互关联、相互渗透,构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
三、知识与能力目标3.1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
新课改强调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知识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
3.2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能力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
新课改强调教育过程的活动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五、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要求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为了实现新课改三维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实施策略。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史麦萍“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能力是对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
知识与技能分为识记、理解、一般应用、综合应用、创造性应用五个层次。
识记,是认知目标中最低层次的能力,它包括记忆名词、事实、规则和原理等,还可再细分为特定知识的记忆、处理特定知识方法的记忆一般及抽象知识的记忆。
理解,指能了解所所学过知识或概念的意义,可细分为转译能力、解释能力、推论能力。
运用,是将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运用到新情景的能力,可细分为运用所学技能的能力、运用原理原则的能力。
综合,指将所学到的片断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统合成新的整体的能力,可细分为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规划或建议能力、抽象关系的综合能力。
2、过程的方法。
过程是事情进行或事物变化发展的经过。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程序。
过程和方法分为经历、体验、发现、探索、建构五个梯度。
方法多与具体问题相联系,着眼于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幕、厌恶等。
态度是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
价值观,是对于价值的认识、看法。
价值,泛指用途、重要意义或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为愿意、乐意、主动反应、价值判断四个梯度。
愿意和乐意是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注意程度。
主动反应是指主动的注意,即积极地参与反应。
价值判断是指对接触到的事物、现象或行为感到有价值存在,因而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重视其价值的行为,还可细分为接受价值、喜爱价值、对价值的确信。
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如果把三维目标比作一棵树,那么知识与能力就是树的根,过程与方法是树的主干和枝条,树叶和花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没有了根基,就长不成一棵完整的树。
没有了主干和枝条,就长不了树的叶子和花朵。
新课程三维目标解读
04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
注重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知识传授
教师需要系统地传授学科 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扎实 的知识基础。
技能培养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 培养学生的技能,如观察、 实验、推理等。
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有 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实践 Nhomakorabea02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含义
知识与技能
知识
学生应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包括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技能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学习、思考和实践能力,如观察、实验、推理、解决问题等。
过程与方法
过程
学生应经历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能力。
方法
学生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包括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 信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
VS
价值观评价
评价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 及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
06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实施难度大
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难以有效实施,面临如何将三维目标融入教学过 程的挑战。
传统观念的束缚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师和家长仍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 掌握,对三维目标的理念理解不足,制约了其有效实施。
评价体系的缺失
新课程三维目标需要相应的评价体系支撑,但现有的评价 体系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导致教师难以全面评价学生 的学习成果。
教学资源的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影响了教师对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贯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
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
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
新课改提倡的三维目标分别是:
1. 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的培养: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2. 能力与创新的培养: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被鼓励参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3. 学习能力与自主发展的培养: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教师的角色也从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课程来满足新的需求。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三个方面。
首先,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课程主要强调学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实践探究、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传统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够。
新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创新实践项目、编程教育、科技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从事有创造性的工作和解决复杂问题。
最后,新课程注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传统的课程往往以标准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忽视了个性的培养。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学习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权。
通过拓宽课程设置、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进行深入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
这些目标都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能够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并能够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教育教学三维目标解读
新课程教育教学三维目标解读一、基本的史学能力基本的史学能力是观察、解释和评价历史或与历史有关问题时的心理特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逐步深化的层次。
在学习过程中,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累积跃升的关系,既遵从一般的学习心理规律,又受制于不同的学力特点。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是中学历史课程基础的认知生成目标。
1、知道史学界基本确认的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为主干的,并对中学生的成长最具认识、智慧、品德等人格养成意义的历史事实。
〇知道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初中约X位,高中约Y位)及其关键的或主要的作为;〇知道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初中约X件,高中约Y件)及其突出的或主要的情节;〇知道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初中约X项,高中约Y项)及其杰出的或主要的贡献;〇知道这些史实当时最直接的社会关系或主要的社会联系;〇知道与这些史实密切相关的最基本的或主要的历史线索。
2、理解史学如何运用背景、条件、原因、动机(或目的)、特点、性质、结果(或作用)、影响、意义等概念形式解释和评价这些史实。
〇能按适合已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区分哪些是作者对客观史实的描述,哪些是(或含有)作者主观认识的表述、解释或评价;〇能按适合已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把这些史实的整体表述、解释或评价分析为有内在联系的部分或方面;〇能按适合已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把这些史实的分散表述、解释或评价综合为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或总体;〇能按适合已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归纳和比较这些史实的表述、解释和评价,指出其主要的相同或不同;◎ 能按适合已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要求,透过作者对这些史实的表述、解释或评价,知晓其情感与价值等倾向。
(二)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是中学历史课程主要的认知策略目标。
1、通过了解历史和与历史有关的问题,从少到多、由点及面地收集历史信息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形成在新(以前没有学习和操练过)的材料中,按一定目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归纳史料中有用信息的能力。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摘要:1.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概述2.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容3.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4.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意义5.总结正文:【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概述】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指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
这一目标体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容】1.知识与技能:指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相应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和采用的学习方法。
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健康的心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1.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改三维目标的内涵,明确目标要求,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以帮助学生达成三维目标。
4.教师要与家长、社会等多方合作,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意义】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提出,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新课改三维目标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结】新课改三维目标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三维目标
•什么是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
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
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
如读、写、算的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是智力技能。
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
三是动作技能。
如绘画、做操、打球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
四是自我认知技能。
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
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
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
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
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
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1.教读课——教给学生的朗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析读课——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分析;3.品读课——就是赏析式 地读,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 4.研读课——就是要研究、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朗读; 5.辨读课——在辨析之中朗读,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 6.理读课——在朗读训练中进行语言板块的积累指导; 7.练读课——既进行朗读训练,也进行有关字词句段的练习; 8.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 9.说读课——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10.写读课——朗读中学写,写中有朗读; 11.听读课——重点突出配乐诵读; 12.背读课——指导学生读好、背好课文; 13.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14.想读课——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训练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15.助读课——让学生在有关教学资料的帮助下学习朗读,进行阅读; 16.联读课——也叫“扩读课”,就是将主题相近的课内外文章合在一起进行朗读教 学; 17.比读课——将能够进行比较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
三、板书的基本形式 : 1 .提纲式( 纲目式 )板书 2 .结构式板书 3 .表格式(对比式)板书 4 .联系式(线索式)板书 5 .图解式(图示式)板书 6 .综合式板书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Thank You!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反思
重点: 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 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 教学难点: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 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 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 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 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 教学反思: 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 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 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 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包括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和促进创新创业。
首先,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重视知识的灌输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新课改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改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创造力、交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并做好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结合。
其次,新课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新课改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新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够创新和创造。
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通过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总之,新课改的三维目标是全面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和促进创新创业。
通过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新课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什么是三维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难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1.知识与技能一维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知识目标的表达举例要注意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通过学习,知道动物也是有情感的;·通过学习,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所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技能目标可为分“四种”:一是基本技能;如读、写、算的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智力技能;如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推理等技能;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用实验与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物体;三是动作技能;如绘画、做操、打球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初步掌握前滚翻和后滚翻的基本要领;四是自我认知技能;即认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监控技能;如自己会做计划,会核对自己的成绩,会检查自己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有效,会评价自己的作业水平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制定自主阅读的计划;2.过程与方法二维过去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知道简单的结论,更要知道一些过程;过去重教法,现在要重学法;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所谓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并学会的方法;方法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采用并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或问题探究的方法,或问题的观察方法,或思维发散的方法,或合作交流的方法,或解决xx问题的方法等;3.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一是表现为情绪;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二是表现为热情;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五是表现为求知欲;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如敬佩、赞扬、羡慕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对教学中的问题持不同观念的人,其价值取向也不同,如对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学质量的本质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是什么,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目标表达举例:通过学习,能认识到学习质量不仅看考试的分数还要看德育、体育方面的发展;概而言之,在落实三维目标的过程中,要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中;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类型;三个维度指的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即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乏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三维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首位,显然并没有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排斥于目标之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我们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知识与技能不实的现象也进行反思: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相对而言,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常规性任务,它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一些课听下来总觉得心虚,我们不能像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决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放弃“双基”;“双基”毕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因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三整合三维目标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要求能做到“五个有利”:1.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缩小教材体系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距离,易于建立“最近发展区”,使学生有可能达到发展水平;2.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能引导学生有兴趣地学,能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欲望,能满足学生对知识“懂”的需要和“会”的需要等;3.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运用智力,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认真听课,深刻领会;4.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概念的概括过程,结论的探究过程等;5.是教材重组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实验技能、调查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行为一是着眼于教师呈现知识与演示技能的呈示行为;二是着眼于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对话行为;三是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指导行为;现在根据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要发生变化,其主要表现如下:在教学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引导与帮助引导不是主宰,而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行为可表现为:创设情境引导;组织讨论引导;自身示范引导;实验演示引导;问题尝试引导;悬念激疑引导;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等;帮助不是包办,而是服务,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在师生关系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特别要尊重六种“特殊”的学生:一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二是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三是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四是有过错和缺点的学生;五是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六是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在“对话”中,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要注意人格引领,注意情感交融,心理相容,心理换位,注意尊重人格,精神指导;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在对待自我上,教学行为应表现为:反思与改进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课堂上教师行为还应表现为“五要”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做到引导、帮助、尊重、反思、改进之外,还要做到“五要”:1、要注意“调控”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虑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2、要善于“生成”在学习过程中,当课堂现场出现了新情况,当学习主体创造出新情境,当自然生成的教育时机冲击预案的时候,教师要打破按预案实施的思维定势,能够凭借教育机智从预案中超越出来,顺应并推动新的态势有效发展,做到预设性和生成性因势融合,做到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融合达成,力争取得最佳效果;3、要开发“资源”所谓“资源”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教学材料,支持系统,环境和人际等;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落实“三维目标”,教材文本不是课堂教与学的唯一资源,而必须用教材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进行教与学,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过程,认知方式,提供给学生不同的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符合学生原有经验的教育素材进行教与学;只有这样,在课堂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会变成可能;这种基础课校本化的资源,应包括:教材文本的开发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媒体资源、生活资源、环境资源等;4、要巧用“媒体”“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电子教学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要求每节课都用,要用得巧妙和得当,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信息技术进入学科教学课堂,它会使学习过程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集聚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很多,如问题切入策略,“技术”融入策略,创设情境策略,搭建支架策略等;5、要及时“反馈”教师对学生落实三维目标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四教学中我是怎样实施三维目标的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情感,在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实践,我发现,知识的把握、技能的培养,情感的渗透缺一不可,科学教学中,我把三维目标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在课前要明确知识点;如我在教学小车的运动一课中主要的知识点是直线运动的小车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围绕这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在导入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做出各种假设,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二、其次根据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动手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假设之后,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实验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小组分工合作意识逐渐形成;能力的形成可以转化为技能,我在让学生小组活动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转变为科学探究技能;三、最后,在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渗透情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实际中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节课成功的一半,我发现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敏捷,因此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可以有效的完成教学,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导入激趣来调控学生的思维,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主动地参与的热爱;因此,知识、技能、情感这三维目标无一惑缺;。
新课改三维目标
新课改三维目标(最新版)目录1.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2.三维目标的定义和内涵3.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4.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5.三维目标的评价与反思正文一、新课改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我国教育部门在 21 世纪初推出了新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
新课改对我国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旨在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体系。
二、三维目标的定义和内涵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简称三维目标。
这一目标体系旨在强调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知识与技能:指学生学习后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方法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养成。
三、三维目标的具体内容1.知识与技能: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和基本技能的熟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三维目标的实施策略1.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3.作业布置与评价:教师要依据三维目标设计作业,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五、三维目标的评价与反思1.评价: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进行全面评价。
新课改中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改中教学的三维目标现行的新课改的实施下,一般要求教师制定三维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此三维目标的编写对教育教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程要实现学生全面、终身的发展;倡导给个性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给学生主体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
新课程在价值观上,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伦理观上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上,全面依靠学生。
. 教学目标编写的整体性。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
通过逐层具体化,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
教学目标编写要联系实际,切实可行,切忌空泛和漫无边际。
知识与技能是体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根本。
三维教学目标把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其实也体现了“双基”教学的重要性,在物理教学中,主要是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
通过逐层具体化,这个教学目标系统构成一个上下贯通、有机联系的完整体系。
对于一线教师,通常要分析、阐述的是课堂中的教学目标,即课时目标。
在设计课时目标时,必须牢牢把握住教学总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保证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2. 教学目标的灵活性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教师要认真钻研,在教材中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大纲材料,哪些是基本的材料,哪些是加深的材料,然后制定出灵活而富有弹性的、适合更多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
3. 教学目标的层次性教学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层次关系,比如,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中,从识记开始,经过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到评价,这六个目标就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
在设计和阐明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设计出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之间集,并准确的进行分析和描述。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指什么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如何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维的教学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它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并非是三个各自独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有何影响科学素养与传统科学教育目标一个区别是更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
传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方面的培养,较少他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即使有,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而科学素养,就是一个人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是他对科学没有兴趣,或者表现出非常冷漠、不积极、在价值判断中经常出现错误的价值观,即使他的科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掌握得再好,科学研究的本领再大,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因此,在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中,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也就是他对什么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兴奋、满意等情绪,对什么不感兴趣,表现出讨厌、不高兴等情绪。
最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范文4篇)
最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最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最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1)什么是“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课程的载体,回答的是“课”的目标,教什么,学什么,即内容的安排与要求,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学习而展开,通过教学活动,学生掌握了目标指向的知识与技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过程与方法是课程的操作系统,回答的是“程”的目标,怎么教,怎么学,即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按目标的指向顺利实施,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程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教,为什么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参与学习,通过教学组织,学生知道了教师为什么教,自己为什么学,并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到学习当中,就为实现了这维目标。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师生在课程教学中要把握的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知识与技能作为载体,要通过过程与方法习得与掌握,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为动力,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充分参与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友善,同时受到鞭策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从而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以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为最终目标。
最新的三维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新名词。
它是指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达到的三个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感情体验;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一种对周围事物、事件的态度的形成;价值观是指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应该具有的对周围经济利益、金钱的看法。
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第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所谓“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
本资料由教师招聘考试中心整理汇编新课程改革下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体而言,“知识与技能”目标长期以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它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应该说,从17世纪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起到今天的21世纪,我们仍然注重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这一目标维度从现代课程观出发,认为课程不再是学科的总和,而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并形成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是课程实施中的主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本身就是财富,将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建立在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的,是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的反叛。
其逻辑起点是不仅专注于人的理性发展,更要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中,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被提到了空前突出的地位。
从理论上说,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握“三维目标”各维度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应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那么,如何把握新课程“三维目标”中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我认为,比较积极而稳妥的做法是: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诚然,新课程设计者没有明说“三维”之中哪一维最重要,只是强调“三位一体”、“不可分割”。
“知识与技能”是最基础的,或者说是前提条件。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打好“知识与技能”基础的学生,会很好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最根本的。
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交流合作。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
能力是指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标强调的知识应是能转化为能力的活的知识,不是以往的死的知识点,不是教条繁琐的概念。
新课标强调的能力不是脱离知识的空洞抽象的能力,而是知识的有效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过程”,重在“亲历”。
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方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
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之外的学习“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其内涵比起教学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
“总目标”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和学科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摘编自:谈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落实
/2008/u/133/archives/2008/2841.ht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三维目标解读
主讲:楚清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一、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所谓知识就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它主要是指学生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包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需的活动方式,一般 包括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知识与技能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技 能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升华;没有知识就谈不上技能,没有技能, 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 渔”,既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又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的能力,两者不能偏颇。知识与技能是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学 习行为变化要达到的结果,即学生在知识方面要获取多少,在技能上 要提高到何种程度,要取得何种结果,这是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具 有的共性特征,所以,把知识与技能合在一起又叫结果性目标。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二、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 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基础,是学生经历、体验 学习过程,形成学习方法的前提;也是提高能力, 酝养情感、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载体。 其次,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及形 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中介机制,也是实现三维目 标的关键。 最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掌握相应 的知识与技能、逐步形成科学的过程与方法的动 力,它对前两个目标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反思
重点: 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知识网络中的连接点, 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主要线索。 教学难点: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 点”,也就是“学生接受比较困难的知识点或问题不容易解决的地 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 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时必须做到:突出重 点、讲清难点,帮助学生理清头绪,从而有效地学习教材。 教学反思: 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 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 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 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三、板书的基本形式 : 1 .提纲式( 纲目式 )板书 2 .结构式板书 3 .表格式(对比式)板书 4 .联系式(线索式)板书 5 .图解式(图示式)板书 6 .综合式板书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Thank You!
1.以语言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2.以直观为主的方法,作业法等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1.教读课——教给学生的朗读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析读课——通过“朗读”对课文进行文意、文理分析;3.品读课——就是赏析式 地读,是朗读教学中的一种“美读”的方式; 4.研读课——就是要研究、体会为什么要这样朗读; 5.辨读课——在辨析之中朗读,主要用于文言文字词教学; 6.理读课——在朗读训练中进行语言板块的积累指导; 7.练读课——既进行朗读训练,也进行有关字词句段的练习; 8.评读课——对课文进行评点,边评点边朗读; 9.说读课——说说读读,读读说说,边说边读,边读边说; 10.写读课——朗读中学写,写中有朗读; 11.听读课——重点突出配乐诵读; 12.背读课——指导学生读好、背好课文; 13.演读课——用组织表演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 14.想读课——在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训练想象能力和朗读能力; 15.助读课——让学生在有关教学资料的帮助下学习朗读,进行阅读; 16.联读课——也叫“扩读课”,就是将主题相近的课内外文章合在一起进行朗读教 学; 17.比读课——将能够进行比较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朗读教学。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 的态度行为习惯。 其中,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它 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之一,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 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 价值观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的价值判断,就是对某一知识、事物有用 无用,有多大用处等认识的价值取向。 其中情感决定并形成态度,而态度体现情感,往往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 的态度,消极的情感形成错误的态度。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创新。所谓过 程,就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 方法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 中所采用的行为或操作体系,这里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方法。 与过程、方法相对应的就是结论,所谓结论就是指教学所要 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 同结合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四、教学反思写什么?
可以写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 创新、再教设计等,具体分类如下: 一、对教师自身教学状况的反思 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反思 三、对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的反思 四、对课堂整体状况的反思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五、教法
一般教学论方法,其中包括:
六、课型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
七、板书设计
一、遵循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2. 针对性原则 3. 启发性原则 4. 艺术性原则 二、内容应做到: 1 .定位课标,把握重点 2 .分析学情,有的放矢 3 .主辅相随,紧密结合 4 .语言准确,启发性强 5 .内容完整,条理清楚
心理健康 习惯良好 成绩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