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皮:
吉林省高等教育自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自考专业:
指导老师:
姓名:
准考证号:
答辩序号:
答辩时间:
20世纪以来的几次金融危机表明,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与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无序流动有关系,或者说国际资本流动是新型金融危机爆发的外部条件。国际资本流动主要借助间接融资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通常又会经历四个阶段:资本大量流入,本币严重高估,国际收支逆差加大;短期外债压力增强,金融脆弱性增加;投资资本攻击,资金外逃,金融危机爆发;在此基础上,资本逆流,危机加深。在了解了资本流动如何导致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资本不正常流动,并根据经验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流动;资本逆流
摘要 (2)
目录 (3)
一、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和特点 (4)
一、国际资本流动 (6)
(一)国际资本流动活动主要是银行的贷款行为。 (6)
(二)非理性的泡沫经济。 (7)
(三)通过外汇市场,资本外逃,加剧货币的贬值。 (7)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传导过程 (7)
(一)经常项目逆差加大,宏观经济失衡。 (7)
(二)短期外债压力增强,金融脆弱性增加。 (8)
(三)固定汇率制崩溃,金融危机发生。 (8)
(四)资本流入停止(逆转),金融危机深化。 (9)
三、案例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 (9)
四、对中国的启示 (11)
(一)征收托宾税。 (11)
(二)加强对我国资本帐户管理。 (11)
(三)严格控制对外借债,逐渐实现全口径管理。 (11)
(四)谨慎开放证券投资,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冲击。 (12)
参考文献 (13)
一、资本国际流动的形式和特点
资本的国际流动从东道国利用外资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官方援助,包括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赠款或优惠贷款;二是利用海外私人资本。而海外私人资本的流动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商业银行贷款,二是证券投资,三是私人直接投资。通过官方援助得到的外资一般比较优惠,但是援助国或国际金融组织不会大规模地提供;而且从整个世界来看,其在全球资本流动中也只占很小一个比例,大量的是国际私人资本的流动,因此,下面探讨的主要是三种形式的国际私人资本流动。
从战后来看,资本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发展较晚较慢,因此,在80年代以前,没有多少对发展中国家的证券投资;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担心跨国公司控制本国经济,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采取了一定的抵制态度,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私人直接投资也增长不快;而就银行商业贷款来说,由于利息高、期限短、偿还成本较高,因此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大量利用。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利用比较多的是官方援助。但是70年代石油危机以后,由于石油资本要寻找出路,大量的资金通过发达国家的银行,作为商业贷款流向一些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拉美国家。这些国家的大量政府借款最终酿成了80年代的债务危机。因此,8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贷款逐步减少,在这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对跨国公司的态度有所转变,加上国际上对跨国公司的制约加强,跨国公司的行为也有所改变,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注意积极利用私人直接投资了。此外,由于一些所谓新兴资本市场的兴起,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证券投资也日益增多。这种趋势到90年代就更加明显了。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
1996年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流入达到了2400亿美元(如果包括韩国,则为2650亿美元),比1990年增加了近六倍,比1978—1982年商业银行贷款高峰期几乎多四倍。90年代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的流动出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第一,私人资本的相对重要性提高。现在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是官方资本的五倍,而仅仅在六年以前的1992年,官方资本的流入还大于私人资本。
第二,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私人资本流动越来越重要的目的地。在1990年,发展中国家得到私人直接投资还只占15%,但到了1997年,这一比例几乎达到了40%。而证券投资比重的提高速度更快,其在全球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从大约2%上升到了近30%。
第三,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原来占私人资本流量的65%,现在已大大下降;私人直接投资已占最大的比重(约45%);而证券投资(包括债券和股票)从微不足道的份额急剧上升到超过三分之一。
显然,进入9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利用的银行商业贷款大幅度减少是与80年代的债务危机有密切关系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许多国家经济停滞乃至倒退,因此90年代以来,无论是原来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还是没有债务危机的国家,都对借外债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从而使商业银行贷款在所利用的外资中比重不断下降。
90年代以来,虽然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明显下降,但是证券投资却有一些新兴资本市场上急剧增加,使国际资本的流动更加速度方便。资本国际流动的加剧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一个严重挑战就是剧烈的波动性。当然,资本的流动有多种形式,而每种形式所产生的波动性并不完全一样。一般说来,证券投资
的流动性最大。如果一个国家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完全开放的,那么,国际投资者的证券投资就可能大进大出,导致短时期内资本的急剧波动。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较健全的银行金融体制,这种资本的大进大出就会通过影响资本市场而影响经济的运行。经济的脆弱性在这种情况下最易暴露,相对脆弱的经济也最易受到冲击。对外商业借款的流动性要弱一些,其中长期借款的流动性又比短期要弱。由于商业借款一般期限都较短,因此,如果一国大量借入外债,而到期后不能继续得到贷款,其经济由于资本的大量流出也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相对而言,私人直接投资可能产生的波动最小,因为直接投资一般年限较长,资金不容易突然抽走。
我们说资本流动的形式不同,从而其对东道国经济造成的波动性也不同,只是指出了不同资本流动形式的性质,并不是说这种波动性就一定会导致危机。不同形式的资本要导致危机还要有一定的条件。
一、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本流动活动主要是银行的贷款行为。
国际资本是以贷款的形式进入实体经济并使实体经济发生变化而导致金融危机的。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银行获得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在金融监管不完善和利益机制的驱动下,银行十分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也就是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时,为了获得较高的收益,银行会将资金投入股市、房地产或生产过剩的领域,此举又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国际资本通过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