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鉴赏论文
二泉映月赏析
二泉映月赏析引言《二泉映月》是一首中国古代名曲,原创自二胡演奏家郭文景。
这首曲子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二泉映月》的赏析,探讨其音乐特点、艺术表达以及文化意义。
一、音乐特点1. 曲调简单优美《二泉映月》的曲调简单而优美,整首曲子以柔美的旋律为主导,音符流畅自然,给人以舒适、愉悦的听觉享受。
2. 情感丰富多变曲中情感丰富多变,音乐表达了浓郁的情感,从悲伤到欢乐,从宁静到激烈,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
3. 独特的演奏技巧《二泉映月》在演奏技巧上有独到之处,包括弓法、颤音、顿挫等等,演奏者需要具备高超的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才能完美呈现。
二、艺术表达1. 反映生活情感《二泉映月》通过音乐的表达,将人们对生活的情感、对自然的感悟融入其中。
曲子在短短的时间内,通过音符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悲欢离合、人生百态的情感。
2. 传递文化精神这首曲子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曲子中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典音乐的旋律、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表达等。
它代表了中国音乐的一部分,传递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呈现艺术的美感《二泉映月》作为一首艺术作品,无论是在音乐结构、旋律、节奏还是情感表达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美感。
它引导听众进入一种美学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
三、文化意义1. 传承中华音乐文化《二泉映月》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杰出代表之一,承载了中华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这首曲子的赏析和传播,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推动中华音乐文化的传承。
2. 拓宽文化交流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通过《二泉映月》的演奏和传播,可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3. 培养审美情趣《二泉映月》在音乐的表达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通过对它的赏析和欣赏,可以培养听众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它让人们从中领略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泉映月鉴赏论文
二泉映月鉴赏论文感动人间的天籁感我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人杰辈出,沉淀丰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着一代代黄炎子孙。
而中国传统音乐便是这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乐器追溯久远,从远古时代至今已发展了种式繁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创造了许多源远流长的名歌名曲。
今天所要提到的便是拉弦乐器的代表具有极强情感表现力的二胡。
而说到二胡便不得不说其中的名曲二泉映月,以及它的创作者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清末人士。
生世可怜,自幼丧母。
从小随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且经常参加各种奏乐活动,奠定了扎实的音乐基础。
奈何英才天妒,早年父亲便早早离去,不久后他因病双目失明。
经此种种渐渐地他融入了中国最底层最悲惨的那一类人。
于是他拿起了二胡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卖艺生涯。
每天他都在茶馆前拉弦卖艺,主题常揭露社会黑暗,听其曲目总能让人心灵激荡,如临其境。
同时他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乐曲家,日本侵华时期他创作了多首抗日曲目激励人心,因而深受民众喜爱。
阿炳一生作曲无数但流传下来的却屈指可数,二泉映月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二泉映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听了此曲又无人不悲之泣之。
它创作于阿炳眼盲之后,曲名有风高亮节,源远流长之意,曲中流露出的却是一位饱经风霜的瞎子与世俗丑恶,命运不公抗争的旷世情怀。
初听此曲,如老者之叹息,悲凉之感沁入灵魂,使人潸然泪下。
曲中悠扬婉转宛如人生之起伏跌宕,深沉而不沉重,悠扬而不轻浮。
不时流露出伤感与心酸不时又聆听到不屈不甘之情。
曲风古典内涵百听不厌,每每听之,我仿佛就跟着那位盲人乐者回到了贫穷黑暗的旧社会,又仿佛我就坐在他跟前,在那个昏暗的街角,看着他经过岁月雕刻的黄脸,枯瘦的双手极富动感的拉着琴弦,一遍又一遍。
诚然,我没经历过那动荡的年代,不了解最底层贫苦大众的心酸,但我还是能从这首二胡曲中领略到无尽的凄凉之感,真可谓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此曲广为世人所知,而且还传播海外,得到国际音乐名流的盛赞。
初三议论文《二泉映月》有感
《二泉映月》有感是谁曾说过,欣赏《二泉映月》要跪着听。
而我从不曾站起来过,在这不朽的旋律面前,我长跪不起,五体投地。
我的前生一定是诞生在这泉里了。
不然,为什么每一次倾听《二泉映月》都会立即溶化?此时,你若寻找我,就到泉边吧,在这儿你可以打捞出我感动的灵魂和无言的激动。
而我泉水做的骨肉脆弱不堪,真的怕碰,只要弓弦轻轻一触,就不由自主地共振和颤栗,泪水如泉潺潺流淌。
想听又不敢听,期待相遇又怕见面,“近乡情更怯”呵。
透明的心仿佛置于温热的掌心,被千百次地轻揉、抚摸,我肝肠寸断……如此才明了我何以有太多的眼泪,又不在乎他人的目光,不在乎我多愁善感。
也许与月与泉有说不清解不开的宿缘,就如同会遇到命中注定躲不开的爱情。
此曲始终守侯在我心最深的地方,却没有沉睡,只要心还在跳,血还在流,随时随地,泉月便会流遍周身。
当如泣如诉的二胡一次次走近我的时候,也只有宿缘可以注释我一再重复的梦境。
那幽蓝如梦的幻觉——清夜无尘,月色似银,星辰如洗,清泉若镜,古刹的钟声很遥远。
微风轻拂,墨竹疏影缓缓移动,雾霭袅袅。
天地之间,我长袖飘飘,神思飘飘,旋转飞升……月亮离我很近,伸手可触,它凝望着我,仿佛爱人温存的目光,盈盈流溢着悲悯和疼爱。
月亮已阅尽千古光阴,它眼中没有什么是秘密,我单纯的心事被它洞察照亮了。
我可以倚在月光般的乐曲里歌笑悲哭,就像躲进爱人的怀抱里,不再怕羞胆怯。
与知音对视的瞬间,我毫无隐瞒之心,包括那个永恒的话题。
《二泉映月》只有一个,而人人心中的感觉却不同。
我听懂了阿炳悲苦的低泣、凄凉的泪水、愤怒的呐喊和激越的抗争。
而我也听出了自己的声音,听出了凄美的绝唱、永恒的爱情、不凋的光阴和易逝的流水。
《二泉映月》是失明阿炳行走于黑暗小径时的一轮满月,也是我情感焦渴时的一泓清泉。
此刻,泉是地上月,月是天上泉,泉里有月,月里有泉,如同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心心相印。
即使多年以后,聆听神圣之曲,我沉静的心依旧会熔化、沸腾,而你我是否还能互相照耀?。
赏《 二泉映月 》的作文
赏《二泉映月》的作文
哎呀,这月光洒得可真像水一样,静悄悄的夜晚里,听得一首《二泉映月》。
那旋律,就好像是清泉在石头上蹦跶,又像月光在湖面上晃悠。
音乐里头不只是音符那么简单,它就像是心里的声音在说话。
这二胡的声音啊,有点哀伤,有点深沉,听得我都感觉有故事在里面。
每一个音符,就像是一个尘封的记忆,被时间轻轻吹拂,然后随着音乐飘到耳朵里。
我仿佛能看到那二泉的水,在月光下闪闪发光。
高潮部分来了,那音乐就像泉水突然爆发,激动得让人心跳加速。
这曲子真是绝了,让人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
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钢琴曲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首曲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艺术特色。
曲调雄浑悠扬,气势磅礴。
《二泉映月》的曲调极为优美,并且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
整个曲子通过音乐语言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壮丽,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之情。
曲调雄浑悠扬,气势磅礴,展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豪迈和壮美,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曲子的节奏韵律明快,旋律优美悦耳。
《二泉映月》的节奏韵律明快,琴音跌宕起伏,使人仿佛置身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之中,感受着月光下大地的静谧和宁静。
曲子的旋律优美悦耳,给人一种心灵的抚慰和美好的享受。
整个曲子充满了激情和感情的交融,给人以深刻的音乐体验,极富亲和力。
这种风格独特的表现方式,使得《二泉映月》成为了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的曲目之一。
曲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二泉映月》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充分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月亮的崇拜。
曲子中通过音乐语言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哲理和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使得《二泉映月》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艺术珍品,它的雄奇、豪迈、悠扬、凄婉的音乐语言讴歌了中国的古典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典音乐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首曲子集中国传统音乐之精华,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
音乐鉴赏——二泉映月
南阳理工学院音乐鉴赏论文学院(系):艺术系专业:电脑艺术设计学生:陈贝贝指导教师:卫志强完成日期2011年 5 月南阳理工学院音乐鉴赏论文音乐名作赏析学院(系):艺术系专业:电脑艺术设计学生姓名:学号:00000000000000指导教师(职称):卫志强评阅教师:完成日期:2011-5-20南阳理工学院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阿炳《二泉映月》赏析【前言】在人类的生活领域里,音乐的用途非常广泛,哀乐令人伤心,和乐令人和谐,军乐令人振奋,圣乐令人心净,艳乐令人心淫……音乐,对于人的道德、智力、感情和事业都有较大的影响力。
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加强音乐欣赏教育,有利于以积极美好的音乐强化大学生道德观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优秀的音乐同时是也时刻放映着这个时代境况。
就像阿炳的《二泉映月》。
在那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只有他那如泣如诉的琴声在夜空中回荡。
这琴声表达了当时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痛苦的心声和对自由﹑光明的祈求。
那孤独的夜行者便是我国已故的杰出民间音乐家阿炳,那破旧的胡琴的感人乐曲,便是极负盛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优美凄凉的旋律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关键词】音乐教育标题的由来意境和神韵【正文】很多伟大人物和成功人士都爱好音乐,恩格斯年轻时就热爱音乐,曾写过一部歌剧,尝试过作曲;卢梭是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他的音乐理论甚至音乐创作在音乐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我国的地质学家家李四光、数学家苏步青、科学家钱三强都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对人才成长的影响功能。
美好的音乐能缓解精神压力,促进人才成长。
这一点要从音乐对人的影响来理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他一生的事业得益于童年时期的音乐训练。
令人惊奇的是,这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儿时曾经被看成是个笨头笨脑的孩子。
4岁时才开口说话,上学后每次考试都是最后一名。
音乐鉴赏论文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
音乐鉴赏论文瞎子阿炳与《二泉映月》双目失明后,阿炳的命运在其眼前一片漆黑的一刹那,被确定下来了,他已没有了丝毫挣扎的余地,身上的力气全用尽了。
他开始走上了那条上街卖艺、乞讨为生的末路。
他融入了中国普通百姓里命运最悲惨的那一类人的行列。
乞丐那常年不变的身份标志是:草绳子、破衣烂鞋和一只等待施舍的瘦骨嶙峋的手,一只发黑的手,以及听天由命的微微佝偻的肩背,遭遇饥饿和寒冷、遭遇人们白眼或辱骂时的默默无语以及肮脏的外表--这其中有一部分细节或许是作戏剧性伪装的--为生计所迫。
但阿炳没有这类琐屑的伪装。
在妻子董翠娣的照应呵护下,他每天外出时仍旧尽可能穿上家中仅有的最体面的衣裳,虽然大多破旧不堪,但都经过缝补、洗干净了。
他的手总要比别的乞丐洗得干净,他毕竟是卖艺的,而且仍是无锡城里技艺最出众的艺人。
他正式启用艺名“瞎子阿炳”行世--“灵感”来自大街上。
这一艺名是经他本人首肯的,说明了他面对自身境遇的不咸不淡的心态,其中亦有一些处乱不惊的自我解嘲,一种骨头很硬的幽默感。
这时的阿炳已经超越了生,进入了死亡的崇高境界。
他默默地放弃了一部分生命的嘈杂和欲念,在为自己的死亡作准备。
他生命的后二十多年,都给人以这样一种心情宁静坦然的感觉,而他生命之中的前后五十多年,则给人以暴烈与宁静、炽热与冷漠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感觉。
中间的七八年,恰好以他一右一左相继失明的眼睛为痛苦醒目的界线。
尘世的一切得失善恶、利益冲突都随光明世界的骤然退却而永久消逝了,剩下的则是一个无色无欲、永恒的黑夜。
这永恒的黑夜渐渐给予这名乡村纯朴的孩子以一种新鲜而奇异的力量。
现在,他倚赖于这种清醒而孤寂的力量,坚如磐石地支撑着自己伤残的身躯在市井中活着,活下去!一年一年地持续着他那人类音乐史上最惊人的一个流亡者灵魂的杜鹃泣血般的吟唱。
他的每一曲吟唱都为他换来每天的饭食,但更多的获取,却是他那在畸型社会的压迫下,仍然顽强跳动的一名歌者的心灵。
他从未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即使在双目失明的不幸境遇里。
浅谈《二泉映月》作品赏析
浅谈《二泉映月》作品赏析《二泉映月》作于1962年2月,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二胡曲,向全国播放。
一九六三年十月十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演奏家对该曲进行研讨,经过长期酝酿和反复修改后,终于定稿并出版。
作者饱含深情的表现了旧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赞颂了他们的不幸遭遇,控诉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展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苦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对党和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是作者在那段时间写的最为满意的作品。
当初作者在定稿的时候,有两个版本,但只保留了第二个,其余的都删去了。
作者在给一位青年人讲述当年创作的情况时,曾说到:“假如当时能保留《第一回旋曲》,那么就可以少加这样一个曲子。
”显然,作者对《二泉映月》是极其喜爱的。
作者在演奏此曲时,曾用了多种指法,可见作者内心激动的程度。
作者借这个曲子也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如,在演奏前面的华彩部分时,作者会用揉弦的手法进行演奏,后面的连弓断弓则用滑音的方式演奏。
再比如,在演奏第五段的时候,作者会用勾揉弦、打音的方式进行演奏,以突出二胡声音的苍凉、凄苦、愤慨的情绪。
通过赏析这首歌曲,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压迫者的憎恨。
而这首乐曲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创作状态。
以下我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对这首乐曲的认识。
1、二泉的音乐形象,以及曲中流露出来的不平凡的音乐情绪,既是二胡艺术史上罕见的,又是中国作品中极为罕见的。
2、它继承和发扬了民族器乐中的优秀传统,提高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表现内容和表现技巧。
3、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形成独特的艺术色彩。
4、这首乐曲渗透着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寄托着作者的感情和希望。
所以,当我们赏析这首乐曲时,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客观地评价事物,不仅应注重乐曲的思想性,还要注重乐曲的艺术性。
总之,《二泉映月》是二胡艺术宝库里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财富,更是每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精神食粮!- 1 -。
《二泉映月》—_议论文
《二泉映月》—大家都知道瞎子阿炳是一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他一生中创作的最伟大的曲子就是在国际乐坛上享有盛誉的《二泉映月》。
有许多人都喜欢他创作的二胡曲子,我是一个二胡迷,当然更喜欢《二泉映月》了。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曲调舒缓,优雅动听,曲子里有对美丽的江南风光的描述,有对自己的悲惨生活的诉说,有对自由和光明的热烈追求。
听了这首曲子,我不由得想起了作曲家的一生。
阿炳生在山清水秀的太湖之滨的无锡。
从小有一位师父,师父很喜欢阿炳,对他恩重如山,阿炳也很尊重师父。
在一个中秋夜,师父带着阿炳来到锡惠山下的二泉边赏月,师父问阿炳:“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也没听见。
师父笑眯眯地说:“你还小,长大了就会从这泉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阿炳看着饱经风霜的师父,似有所悟。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贫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边,月光似水,水波映月,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环绕在他的耳边。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的坎坷经历,渐渐的,渐渐的,他似乎听见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这不就是音乐吗?阿炳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拿起二胡,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在琴弦上滑动着……于是一首闻名遐迩的《二泉映月》诞生了。
我之所以讲这个小故事,之所以喜欢这首曲子,是因为我欣赏了这首乐曲后明白了,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地受折磨,都不能后退,要前进,前进,再前进!要学习阿炳那种顽强不息、向往光明的精神!啊,《二泉映月》,我最爱的二胡独奏曲!啊,《二泉映月》,我离不开你!<br。
品味《二泉映月》_初一作文
品味《二泉映月》
每当我听见着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从乐曲中走漏出的一种哀痛。
使我“失明”“失聪”的心情得到放松,得到开放‘使自己的心情立刻变的恍然大悟,给我指明了道路,给我以信心和勇气。
原来这首二胡曲《二泉映月》是着名民间音乐家阿柄在两眼失明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阿柄的真实姓名叫华彦钧。
1894年出生在江苏无锡,4岁时丧母,自幼住在婶婶家,经常受到婶婶家人的蔑视与侮辱,使他幼小心灵遭受到摧残。
自11岁开始,他就与热忠于音乐事业的父亲学习音乐艺术,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
21岁时患了眼疾,35岁就双目失明,早期还当过道士,因为与民间艺人切磋艺术和用民间音乐改编道教乐曲,所以被逐出道教,成为沦落街头乞讨的漂泊汉,1950年永远的离开了人世,长逝与地下。
尽管他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却还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所创作的歌曲也还在音乐艺术上长久不衰,被人们所传诵。
通过我对华彦钧的认识,我认为他是挫折一生,艰难一生,但是他却不认为这是对他的祸,而是对他的一种福,他把这些艰难当成剧烈他前进的动力,刚强的与病魔做斗争,持之以恒的创作,创作出了着名的乐曲。
我应该虚心学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习他这种持之以恒的与病魔作斗争,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就是一个人,一个英勇的人,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名字,高喊他的姓名——华彦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音乐鉴赏论文
学生姓名:任 x 杰 学号:2009xxxxxxx摘要:《二泉映月》是民间音乐家阿炳(本名华彦钧 1893—1950)创作的一首流传很广、 艺术造诣深厚、 民族风格浓郁的二胡独奏曲。
由于其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和极其美妙的旋律 , 在世界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已被国际乐坛公认为 世界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
《二泉映月》曲调纯朴健康 , 音乐形象典型深刻 , 乐曲 以阿炳故乡无锡惠泉山 "天下第二泉 "的月夜为背景 , 抒发了在旧社会痛苦生活煎 熬中阿炳满腔悲愤之情。
寄托了阿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 体现了阿炳坚强 不屈的精神 , 具有很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二泉映月;阿炳;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是民间音乐家阿炳创作的一首流传很广、 艺术造诣深厚、 民族风格浓郁的二胡独奏曲。
由于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极其美妙的旋律 , 在世界音 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已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
《二泉 映月》曲调纯朴健康,音乐形象良好,是一首感情浓厚,不可多得的经典名曲。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 作品 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 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 显示了中国二胡 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 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奖”。
、《二泉映月》作曲者的背景在中国音乐史占有重要地位的阿炳( 1893—1950),其个人遭遇是十分不幸的。
他原名华彦钧,小名阿炳。
他幼年出家做道士,青年时当过吹鼓手,中年时 害眼疾无钱医治而失明, 从此流落街头, 靠卖艺糊口。
他在黑暗和贫困中挣扎了 几十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辛酸。
他在饥寒交迫中度日,但却人穷志不穷,面对恶 势力的欺凌和淫威,他从不卑躬屈节,而总是与之抗争,对之声讨。
在音乐艺术 上,他总是广取博采,勤学不辍,深深直根于民族民间的音乐土壤,从而使自己 的吹拉弹唱无所不精, 创作上也有所建树。
二泉映月鉴赏2000字
二泉映月鉴赏2000字
《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二胡曲目之一,由广东音乐家闵惠芬创作于1950年代,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曲子曾被多次演绎和改编,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二泉映月》是一首以古典乐器二胡为主导的曲子,它的曲调柔美婉转,音乐中具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特色。
这首曲子的旋律极富情感,乐曲的起伏变化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内涵,表达出了一种深情厚意和高雅的情趣。
曲子的名字“二泉映月”寓意着二泉清泉映照着皎洁的月光,寓意着一种雅致的情调和文化内涵。
曲子开头的主题部分以二胡的独奏表现出来,音乐的旋律具有着古朴的气息,弦乐器的演奏技巧也表现出了其独特的韵味。
在这个主题部分中,曲子的旋律徐徐展开,渐渐地升高,表现了一种充满希望和温馨的感觉。
随后,曲子进入了第二部分,这个部分的音乐比较激昂,弦乐器的演奏技巧更加复杂,表现出了一种爱恨情仇的情感。
这个部分的音乐节奏比较快,音乐的变化也比较多,给听众带来了强烈的感觉。
在第二部分之后,曲子又进入了一个非常慢的部分,音乐的旋律十分抒情,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
这个部分的音乐中,二胡的演奏技巧表现得十分细腻,音乐的节奏也变得非常缓慢,给人一种深情厚意和高雅的感觉。
整首曲子的演奏过程中,二胡的演奏贯穿了
整个曲子,表现出了二胡独特的音乐韵味。
总体来说,《二泉映月》这首曲子表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旋律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充满着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音乐作品。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音乐的发展形式和风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二泉映月》这首曲子仍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作之一。
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
论钢琴曲《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二泉映月》是中国经典钢琴曲之一,曲子以宁静悠远的美景为题材,通过流畅悠扬的旋律,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节奏、音色、节奏、音乐结构等方面探讨《二泉映月》这一钢琴曲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节奏特色。
《二泉映月》将速度的变换巧妙地融合到旋律中,常常在旋律高潮处突然加快,创造出一种快意盎然的氛围。
同时,曲子也用了许多时值的变化,如3/4拍和9/8拍的交替,产生出有趣的节奏差异,使得整首曲子更富有变化和生机。
其次是音色特色。
《二泉映月》以传统的中国乐器“二胡”为主旋律,将我国民族音乐风格融入到钢琴音乐中,呈现出独特的音色特色,彰显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通过巧妙的编曲,使用各种乐器与主旋律相配合,形成了音乐多元化的质感,使得曲子更加协调和完整。
再次是节调特色。
《二泉映月》采用了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调式,如窄音阶、属音等,表现出一种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韵味,极富文化内涵。
在音乐表达上,钢琴曲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和诗意,使得它与其他钢琴曲有所不同,成为优秀的音乐代表作。
最后是音乐结构特色。
《二泉映月》采用古典音乐的合唱结构,分为入门、主题、高潮三个分部分。
在完成一段旋律后,又以不同的扩展版本回到旋律,产生丰富有趣的音乐效果。
曲子的结构统一协调,音乐的发展逐步推进,展现出钢琴曲的内在美和整体性。
综上所述,《二泉映月》凝聚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融合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精华,不仅是钢琴曲中的杰作,更是音乐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在音乐界和文化界拥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
《二泉映月》赏析作文500字
《二泉映月》赏析作文500字
音乐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旋律与旋律的交织。
一首名曲蕴含着作者毕生的心血。
而《二泉映月》则写出了阿炳那孤独凄凉的人生,让我听出了一位音乐家,对人生的慨叹。
《二泉映月》一开头曲调就气势低下,仿佛一位贫苦人的喃喃低语,无奈而又悲伤,紧接着,起伏不定的低音又交织在一起,凄凉婉转,不仅让人倍感心伤。
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的一潭清泉下,一位满头白发的中年人两眼紧闭,孤独的拉着二胡的身影。
节奏越来越快,那拉着二胡的手也越来越急,那双布满皱纹的手在月光下是如此的洁白呐,行单影只的背影是那样的安详而宁静。
一切仿佛都在此刻静止,突然旋律开始变得激烈而高昂,在那气势昂扬的英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以他那永不放弃的音乐情怀,向命运不屈不挠的发出了抗争。
月光,泉水,琴声,都在此刻旋转,交织,升华!这首名曲在作者毕生心血的注入下,成为了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成为了一首让倾听者凄然泪下的心曲。
月光如泪,但却如此皎洁,神圣……(中国作文网t262)
一曲过后仍然余音绕梁,仿佛让人看到了阿炳历经沧桑之后的枯槁面容以及感叹人间悲苦的深长叹息。
一把二胡一颗历尽沧桑的心,编制出来了一首心灵上的金曲。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二泉映月赏析(精选12篇)
二泉映月赏析(精选12篇)二泉映月赏析(精选12篇)篇1:二泉映月赏析《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也由他亲自演奏。
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民间音乐修养广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当时无人能出其右。
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在弓法上,阿炳以短弓见长,经常使用一字一弓,音量饱满、坚实有力,如切分弓、颤弓、顿弓、提弓、小抖弓、断弓等。
他的连弓用得不多,但很有特点,他吸取了戏曲音乐中弦乐的运弓方法,由弱拍进入强拍,构成弓法上的切分进行和延留进行。
凡是在较长的音进行时,他持弓的右手用力有轻有重,这样既坚持了浑厚的音色,又有比较明亮的效果。
在指法上,阿炳应用的是民间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时左手始终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这种技巧既减少了频繁的换把次数、又能经过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进行更加浓郁连贯。
其食指、中指滑音的应用,丰富了旋律的韵味,抠柔、压柔、不柔的相比较较及颤音、打音、带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种装饰音的灵活运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现力。
全曲的速度比较统一,但力度的变化却相当大。
阿炳根据感情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运弓,运弓的强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经过指力的轻重造成音的顿挫,让人听起来感到连中有断,音断意不断,曲调显得更为生动、富有活力。
著名二胡理论研究专家赵砚臣先生曾这样总结阿炳的演奏风格:“行弓沉涩凝重,力感横溢,滞意多,顿挫多,内在含忍,给人以抑郁感、倔强感,表现了一种含蓄而又艰涩苍劲的美。
”篇2:二泉映月赏析《二泉映月》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
其变奏手法主要是经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
2023最新-《二泉映月》优秀10篇
《二泉映月》优秀10篇《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
这次为您整理了《二泉映月》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泉映月篇一一、背景:语文可以促进你对音乐的感受,音乐可以促进你对语文的理解。
在小学六年级的语文书上有一篇与音乐紧密结合的课文《二泉映月》,课文文笔很美,娓娓叙述了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诞生的经过,描绘了委婉连绵又升腾激荡的琴声及其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表现了阿炳这位盲人音乐家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坎坷命运不屈抗争的精神。
我在给学生上这一课时,播放了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帮助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增强学生热爱、敬重、走近世界经典艺术的美好情怀。
二、品味名曲,感受不朽:师: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来到泉边,这一次,他不仅听到了叹息、哭泣,还听到了倾诉和呐喊,听着听着,他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了二胡……以下,课文用极优美、极富有特色的语言描绘了阿炳拉出的琴声和旋律。
请大家反复朗读第5自然段,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生:《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对师傅的怀念。
生:《二泉映月》表达了阿炳坎坷的人生道路。
生:《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曲子,他是阿炳的内心情怀,表达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精神。
师:是啊,这不仅仅是一首曲子,是阿炳用“琴声”表达“心声”。
让我们好好地读读这段话,感受阿炳的内心情怀,表感受他与命运抗争、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相关片段)生:我仿佛看到二泉优美的景色。
生:我仿佛听到阿炳怀念师父的轻声倾诉。
师: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二泉映月》相关片段)生:我听到了阿炳与命运抗争的呐喊。
生:我看到阿炳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师:让我们跟着乐曲读读这段文字,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播放《二泉映月》完整曲子)生配乐齐读。
器乐作品赏析论文
【引言】经过上半个学期的器乐作品赏析选修课,多多少少使我了解了一些音乐乐理的知识,也使我对音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还没有上器乐作品赏析课之前,我也很喜欢音乐,不过只是喜欢听听唱唱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对于那种专业的器乐作品音乐,并不是很喜欢,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深入的去了解。
其实不然,通过选修课,听由各种各样乐器演奏的中外名曲,学习乐理知识。
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音乐是可以表达一切的,欣赏经典的音乐的时候只需要我们放开心灵,去直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
二胡是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
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情感表现力极高。
我最喜欢的器乐作品则是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二泉映月》这首曲子是阿炳结合自已坎坷的一生逐步发展形成的,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就像是他悲惨凄凉一生的写照。
【正文】一、《二泉映月》创作背景阿炳原名华彦钧,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1893年生于江苏无锡。
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道士,母亲在阿炳4岁的时候就离世。
华清和很擅长道教音乐,在阿炳8岁时就开始教他二胡、琵琶、笛子、鼓这些乐器,年幼的他那时就已经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
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他尤其是喜欢二胡,在学习时更加的刻苦。
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1914年,华清和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来由于阿炳染上了恶习,生活穷困潦倒。
1927年,阿炳因患眼疾双目相继失明,无力参加道教活动,生活压力所致只能背着二胡街头卖艺谋取生计。
从此他变为了街头艺人。
阿炳是无锡城里技艺最出众的艺人,他正式启用艺名“瞎子阿炳”。
阿炳所创作的乐曲终于在1949年获得了新生,那年无锡解放。
第二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等人为了更好的保存民间音乐专程来到无锡为他录音。
一共录制了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分别是《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民族音乐小论文:二泉映月欣赏
民族音乐小论文:二泉映月欣赏上完了民族音乐欣赏课,有许多经典的曲子依旧在我的脑海响起。
而其中最让我觉得难忘的就是这首二泉映月了。
《二泉映月》这个题目的来源网上是这么解释的:《二泉映月》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在无锡为阿炳录音时现场起的名。
“泉”指阿炳经常在无锡惠山泉拉二胡,而“映月”则是参考奥曲里的《三潭印月》及无锡映山河而来。
乐曲所传达的情感与题目所显示的意境相互矛盾,这或许从另一个层面增加了乐曲的悲怆性、感染力。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
他身世悲凉,四岁丧母,随父亲在道观里学习演奏,后来父亲去世,他也双目失明,又因社会动乱,生活无着,只得流落街头,卖艺为生。
他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受尽了欺压凌辱。
在他流浪卖艺时,依靠自己的音乐素养,慢慢拉出了绝美的《二泉映月》。
我在民族音乐赏析课上听着这首乐曲,一边听一边渐渐朝远方看去,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画面:宁静的夜晚,月明星稀,月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上,清风吹过,一位身着破烂一衣裳,微驼着背的中年男人,面朝湖水,坐在一张单凳上,将音乐在他手臂的伸缩之间缓缓升起。
在起伏跌宕的反复和变奏中,音乐逐渐由平静低沉发展为悲壮激烈,无奈的慨叹化作抗争的呼号。
但感情的高潮旋即逝去,无边的悲愁再度袭来,音乐回到开头的意境。
这一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饱尝人间疾苦的人感慨唏嘘、忧愤交加的心路历程。
《二泉映月》从一声长长的叹息开始,就切入特别舒服,仿佛咿呀的开了门,声音颤动着,散发着张力。
然后渐渐的走,渐渐的走,慢慢的,如果把这个音乐想象成波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前面的涓涓细流在那里细细的蔓延,又像一只手在那里轻轻的挑着,而这只手一定是天造之手,平凡的手怎么接得住呢.不知不觉,音乐的走向有点开始宽了,往外面张扬了不少,似乎一开始是侧着头在那里聆听和体会,现在已经是渐入佳境地可以动作了,宽度继续张开着,一寸一寸的往外拓宽着,每多出一点,我的心便舒缓一分,仿佛在迎接光明一样;继续走,此时的声音开始往高处和偏处走了,高处是正常的走向,偏处则是闪光的部分,每次的灵光一现,都让我惊喜,让我的心为之一震,每次音阶的跳跃好像一个精灵的舞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动人间的天籁
感我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人杰辈出,沉淀丰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激荡着一代代黄炎子孙。
而中国传统音乐便是这古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乐器追溯久远,从远古时代至今已发展了种式繁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创造了许多源远流长的名歌名曲。
今天所要提到的便是拉弦乐器的代表具有极强情感表现力的二胡。
而说到二胡便不得不说其中的名曲二泉映月,以及它的创作者阿炳。
阿炳原名华彦钧,清末人士。
生世可怜,自幼丧母。
从小随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且经常参加各种奏乐活动,奠定了扎实的音乐基础。
奈何英才天妒,早年父亲便早早离去,不久后他因病双目失明。
经此种种渐渐地他融入了中国最底层最悲惨的那一类人。
于是他拿起了二胡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卖艺生涯。
每天他都在茶馆前拉弦卖艺,主题常揭露社会黑暗,听其曲目总能让人心灵激荡,如临其境。
同时他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乐曲家,日本侵华时期他创作了多首抗日曲目激励人心,因而深受民众喜爱。
阿炳一生作曲无数但流传下来的却屈指可数,二泉映月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二泉映月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听了此曲又无人不悲之泣之。
它创作于阿炳眼盲之后,曲名有风高亮节,源远流长之意,曲中流露出的却是一位饱经风霜的瞎子与世俗丑恶,命运不公抗争的旷世情怀。
初听此曲,如老者之叹息,悲凉之感沁入灵魂,使人潸然泪下。
曲中悠扬婉转宛如人生之起伏跌宕,深沉而不沉重,悠扬而不轻浮。
不时流露出伤感与心酸不时又聆听到不屈不甘之情。
曲风古典内涵百听不厌,每每听之,我仿佛就跟着那位盲人乐者回到了贫穷黑暗的旧社会,又仿佛我就坐在他跟前,在那个昏暗的街角,看着他经过岁月雕刻的黄脸,枯瘦的双手极富动感的拉着琴弦,一遍又一遍。
诚然,我没经历过那动荡的年代,不了解最底层贫苦大众的心酸,但我还是能从这首二胡曲中领略到无尽的凄凉之感,真可谓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此曲广为世人所知,而且还传播海外,得到国际音乐名流的盛赞。
著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曾在北京听二胡演奏家姜建华演奏《二泉映月》,聆听中,顿生断肠之感,不禁黯然泪下。
他竟叹道:“我没有资格指挥这个曲目……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
”得大师如此赞扬,二泉映月真乃实至名归。
阿炳一生饱经风霜,大半生流落街头与二胡为伴。
然而就是这种环境这种悲苦的命运造就了他。
他身处社会最底层,受尽人间冷暖,在他黑暗的世界中唯一能给他光明的就是那把老旧的二胡以及弥漫街头的二胡曲。
阿炳虽眼盲却心不盲,人穷却志不穷。
他的心始终是不服输的,从他众多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深藏其中的愤慨之情。
就拿二泉映月来说,此曲除了表现出主人公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外,还体现出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情怀,其情感深邃,成熟,是阿炳在经历了诸多磨难后领悟到的新人生,他的正直,刚强都在二泉映月中得到表现。
阿炳的这首二泉映月所表现除来的情感正好符合当时的贫困大众的心境,在当时博得了很多人的同情与怜悯。
在幸福生活的今天它更是惊醒我们不忘苦难的戒尺,链接过去的桥梁。
音乐鉴赏是一门让我受益匪浅的课,它让我学会了怎样用今人的眼光站在古人的角度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就如二泉映月,纵然其时代背景和如今己大不相同,但感动犹在,精神犹存。
它所体现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瑰宝的光辉是不会因时间而黯淡的,历史的沉淀只会让它更具魅力更值得品味聆听。
无疑阿炳只是一个落魄的音乐家,没有欧美音乐名流享誉全球的声誉,可是其作品的深度高度却可与众多世界名曲相比肩,我觉得他完全有能力称为中国的贝多芬!
以上都是学生对二泉映月的一些粗浅认识,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