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一、皮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卡介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处下缘皮内。
(三)操作方法: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2、用iml-次性注射器或者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份,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 1 800 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二、皮下接种法(一)合用疫苗: A 群流脑疫苗、A+C 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麻腮减毒活疫苗(麻风腮)。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三)操作方法:1。
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接种人员用iml 注射器配上5,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0-4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三、肌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三)操作方法: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者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2、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 ②重组(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
位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 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
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按照0、1、6 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2、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 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
3、配备消毒及急救药品:准备7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 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 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
4、接种室准备: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 消毒记录
5、工作人员准备: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三、接种工作流程
三、接种前告知登记 医务人员为新生儿讲解接种疫苗种类、目的、常见不良反应。
填写新生儿信息采集卡,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预防接种操作 1、“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检查疫苗
及注射器外观质量,检查家属是否签署同意书。 2、“七对”,核对接种医嘱、核对新生儿信息:床号、母亲
时间 针次
出生后24小时内 15天 1月龄
2月龄
第1针
第2针
3月龄
4月龄
5月龄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是中国国家计划免疫(NIP)的常规接种疫苗之一,旨在保护新生儿免受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的感染。
以下是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标准:
1.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标准:
- 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的是“一剂次人群”,接种后需在生后1个月再接种2次,分别为第2个月和第6个月。
- 若因病情等原因错过首剂接种的新生儿,应尽早接种,但必须在出生后28天内完成第一剂接种,接种后需按照正常接种时间表接种第二、第三剂。
2. 卡介苗接种标准:
- 新生儿生后48小时内接种卡介苗的是“一剂次人群”,接种后需在生后3个月再接种1次。
- 若因病情等原因错过首剂接种的新生儿,应尽早接种,但必须在出生后28天内完成第一剂接种,接种后需在生后3个月内接种第二剂。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是生命起始阶段的重要保障措施,家长应按照接种时间表,及时带孩子去医疗机构接种,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时,如果您的孩子有特殊情况,如过敏史或患病史等,应在接种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作出更加合适的接种决策。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
一、乙肝疫苗使用
免疫程序
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 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乙肝疫苗使用
操作方法 用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 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 皮肤呈90°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 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 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
32
谢谢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设备与器械配置
• 卡介苗设专室或专台、疫苗名称标牌 • 疫苗专用普通冰箱、冷藏包 • 充足的注射器 • 急救药品和预诊体检用器材 • 高压蒸汽、室内空气紫外线消毒设备 • 取暖、防暑降温设备 • 信息管理、宣传教育设备(依条件)
候诊室
观察室
登记室
接种室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清理接种器材
• 清理和清洗接种器材;注射器消毒毁型 • 清理冷藏容器
三、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定义
• 对疫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具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 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 射。
达到“三个安全”的标准
• 对受种者安全,使用安全的注射器材; • 对实施接种者安全,操作过程中避免刺伤; • 对环境安全,正确处理使用过的注射器材。
(≤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 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
30
五、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 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 (卡疤)。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疫苗接种的目的和意义
预防传染病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通过接种疫苗,使机 体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和重症率。
保障健康
疫苗接种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群体免疫,保护易感人群, 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从而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疫苗接种计划和方案,明确疫苗 接种对象,包括新生儿、儿童、青少 年等人群。
要点二
制定疫苗接种实施计 划
根据疫苗接种对象和当地医疗资源情 况,制定疫苗接种实施计划,包括接 种时间、接种剂量、接种途径等内容 。
要点三
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培 训
针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开 展定期培训,提高疫苗接种技术水平 和服务质量。
疫苗种类与接种对象
疫苗种类及品牌
乙肝疫苗
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细胞表达、汉逊酵母细胞 表达、CHO细胞表达)和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表达、汉 逊酵母细胞表达)。
卡介苗
包括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CG)和冻干皮内注射用BCG (人二倍体细胞)。
疫苗接种对象及年龄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所有新生儿,尤其是母亲HBsAg阳性者。 卡介苗接种对象:所有新生儿。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 范标准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总则 • 疫苗种类与接种对象 • 疫苗接种技术规范 • 疫苗接种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 疫苗接种的监督管理与评价 • 相关文件与附件
01
总则
定义与术语
疫苗
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 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接种时间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 苗,同时进行卡介苗接种。
接种剂量
按照规定剂量进行接种,不可 随意调整剂量。
接种途径
肌肉注射乙肝疫苗,皮内注射 卡介苗。
联合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前准备
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无发热 、黄疸等不适症状。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需观察新生儿反应,如 有异常及时处理。
疫苗保存
保证疫苗保存温度适宜,避免 阳光直射。
改进建议与展望
提升接种率
加强安全性监测
针对接种覆盖率和接种成功率不足的问题 ,提出提升接种率的措施和建议,如加强 宣传教育、优化接种程序等。
针对接种安全性问题,提出加强安全性监 测的措施和建议,如规范接种操作、加强 不良反应监测等。
创新接种技术
建立完善监测体系
探索和研究新的接种技术与方法,提高接 种效果和安全性,如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 产疫苗、开发多价疫苗等。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新生儿乙肝疫苗 和卡介苗的接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06 新生儿接种宣传 教育与培训
宣传教育内容与方式
宣传教育内容
包括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 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接种前后 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方法等。
宣传教育方式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包括医院、 社区、产科、儿科医生、公共卫 生宣传活动等,确保宣传教育覆 盖面广,信息传递准确。
接种方式
乙肝疫苗应肌肉注射,首选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中部或大腿中部外侧肌肉。新生 儿应使用10μg/0.5ml的乙肝疫苗,而其他人群可使用20μg/1ml的疫苗。
接种禁忌与注意事项
接种禁忌
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者、患有急性严重发热疾病者、患有严重慢性疾病者等不宜 接种乙肝疫苗。
医院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制度
医院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制度
1.负责接种的执业医师、助产士或护士应具有预防接种知识培训合格证和预防接种资质认证。
2.在接种前应向新生儿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新生儿健康状况等情况,请新生儿家属及监护人仔细阅读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填写相关信息、签名。
知情同意书附病历后。
3.按照“谁接生、谁接种”原则,由产科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
4.对出生后因特殊情况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的新生儿,签发未接种告知单,告知家长出院后到其所属住地的预防接种单位接种疫苗。
5.产科应及时对住院分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后,认真填写乙肝疫苗、卡介苗首剂接种登记表及接种登记卡(三联单),并在儿童预防接种证内填写接种记录。
6.产科应建立疫苗出入库记录,做到日清月结,账物相符。
配备专用冰箱,将疫苗置于2-8r恒温环境下存放,坚持每天上、下午两次温度监测并记录,如发现冰箱温度异常应及时维修。
7.接种操作过程必须符合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规范和安全注射要求,皮肤消毒均用75%酒精,接种后疫苗按制度处置,对使用过的接种器械按要求回收、处理。
8.次月3日前向公共卫生科报告本月产科接种登记表。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免疫缺陷疾病
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应禁止 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严重过敏体质
若新生儿有严重过敏体质,应 慎用卡介苗,避免发生过敏反
应。
注意事项及宣传教育
01
02
03
接种前准备
接种前应向家长说明接种 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并询 问新生儿健康状况。
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应密切观察新生儿 反应情况,如有异常应及 时处理。
宣传教育
应向家长宣传疫苗接种的 意义和重要性,提高家长 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重视 程度。
其他注意事项及要求
疫苗保存
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应分别 保存,并确保在有效期内 使用。
接种剂量
严格按照规定的接种剂量 进行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避免剂量过大 或过小。
接种时间
按照规定的接种时间进行 接种,确保疫苗效果。
THANKS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外缘,皮内注射0.05ml卡介苗原液。
接种方法
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更换4-5号针头进行接种,注射深度为针尖斜面完全刺入 皮肤,注射后局部应有微凸起的皮丘。
接种程序及时间间隔
接种程序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第一剂和卡介苗 ,两剂之间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
时间间隔
卡介苗与乙肝疫苗第二剂间隔时间应至少为1个月,但不宜超 过3个月。
接种剂量及注意事项
接种剂量: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剂量为0.05ml(含有510mg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剂量为10ug/0.5ml。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若新生儿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应暂缓接种。
注意事项
接种后局部出现红肿、硬结、水疱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 处理。 严禁向皮内注射部位拍打,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和脓肿。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新生儿出生后3个月内进行卡介苗接种。
接种时间
VS
根据新生儿体重确定接种剂量,通常为0.05ml(含5-8CFU)。
接种方法
采用皮内注射法,注射部位为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注射前需进行皮肤消毒。
接种剂量
接种剂量及方法
接种后1-3个月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以检测接种效果。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临床观察
接种剂量及方法
接种3剂后,95%以上的儿童会产生表面抗体,保护效果可维持3年以上。
抗体产生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等,偶见皮疹、荨麻疹、神经性水肿等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等,但发生率很低。
不良反应
接种效果评估
03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接种对象及时间
新生儿,特别是结核病高发区的婴儿,以及患有结核病的孕妇所生的婴儿。
增强保护效果
通过联合接种,可以减少漏种现象,保证每个新生儿都能及时接种到所需的疫苗。
减少漏种现象
联合接种的必要性
接种时间
联合接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接种方式
接种剂量
注意事项
免疫保护效果
联合接种的免疫保护效果与单独接种相当,甚至更好。研究表明,联合接种可以同时激发机体对两种病原的免疫应答,产生更全面的免疫保护效果。
定期复查
观察新生儿接种后是否有发热、局部红肿等不良反应。
在接种后一段时间内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复查,以确保接种效果持续。
03
接种效果评估
02
01
04
两种疫苗接种的联合方案
联合接种可以在一次注射中同时给予两种疫苗,从而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接种效率。
提高接种效率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共47页文档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Hale Waihona Puke 谢谢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
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标题: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1.简介新生儿健康是社会的重要议题,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作为预防传染病的重要一环,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与卡介苗接种制度的重要性及相关的实施细则。
2.乙肝病毒感染与新生儿健康乙肝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
新生儿如果感染乙肝病毒,易导致慢性乙肝病、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疾病,并可能成为传播乙肝病的源头。
因此,针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3.乙肝疫苗接种制度的相关规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相关规定,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该疫苗以免疫球蛋白联合使用,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
此外,家庭成员、医务人员等密切接触新生儿的人也应接种乙肝疫苗,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防护力度。
4.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与注意事项新生儿首诊乙肝疫苗接种的程序如下:(1)确定新生儿的出生信息,包括出生日期、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状况等;(2)核验乙肝疫苗的合格证明和有效期;(3)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4)留观一段时间,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5)给予家长乙肝知识宣教,教育家庭成员合理预防乙肝病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需遵循以下几点:(1)对于出生时已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的新生儿,应根据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2)对于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除了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应接受免疫球蛋白注射;(3)如果新生儿出生时未接种乙肝疫苗,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迅速接种;(4)对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制定合适的接种方案。
5.卡介苗接种制度的相关规定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重要疫苗,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卡介苗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确保接种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一般反应: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 脓,形成小溃疡;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 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 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 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 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 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 均0.06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课件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年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2015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全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一)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
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 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乙肝病例分类诊断及报告标准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不断引入工艺更好的乙肝疫苗
1986年:血源乙肝疫苗(1999年停用) 1998年: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 2002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5ug 2014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ug 2015年:重组乙肝疫苗(仓鼠卵巢细胞)20ug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四)乙肝疫苗补种原则 1、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可; 3、第1剂与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60天。
时间 针次
出生后24小时内 15天 1月龄
2月龄
第1针
第2针
3月龄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HBV阳性母亲的血 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的应 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 手、拥抱、同 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和臭虫等) 传播。
乙肝疫苗接种规范
某某医院乙肝疫苗接种规范一、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一)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1.接种对象及剂次:按“0-1-6个月”程序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2.接种途径:肌内注射。
3.接种剂量: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10μg,无论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HepB。
②重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g或20μg,HBsAg阴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0μg的HepB,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20μg的HepB。
(二)其他事项1.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出生的医院接种第1剂HepB,由辖区接种单位完成后续剂次接种。
未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由辖区接种单位全程接种HepB。
2.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可按医嘱肌内注射100国际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接种第1剂HepB。
HepB、HBIG和卡介苗(BCG)可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
3.HBsAg阳性或不详广妇所生新生儿建在出生后 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HepB;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小于2000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 1 剂HepB,并在婴儿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 剂次 HepB 接种。
4.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500g者)、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 HepB。
5.母亲为HBsAg阳性的儿童接种最后一剂 HepB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 阴性、抗-HBs 阴性或小于10mIU/ml,可再按程序免费接种3剂次HepB。
(三)补种原则1.若出生 24 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
2.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 HBV阳性母亲的血 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的应 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 手、拥抱、同 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和臭虫等) 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31第三部分
接种工作流程
三、接种工作流程
一、领取储存疫苗 产科接种点每月 5 日前根据上个月接种情况领取乙肝疫苗、卡介苗。 疫苗在储存和运输疫苗时,冷藏箱或冷藏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 的冰排,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便吸水并预防疫苗破损。疫苗瓶不能 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在箱体中部放置温度计,运输过程开展 温度监测并记录,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疫苗 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 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工具名称 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在疫苗储存过程中,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温至少查 阅1次温度监测记录 (间隔不少于6小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 录表”。
7月龄
8月龄
12月龄
针次
第 1针
第 2针
第 3针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五)乙肝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接种 HepB 的不良反应很少,而且均较轻。一般于接种后 1 ~ 3d在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硬结等一般局部反应,多在1~ 2d消失,接种HepB后发生严重全身性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罕 见。 2010 年全国 AEFI 监测资料表明,接种 HepB 异常反应发生率 为3.95/100 万,其中以过敏性紫瘢、血管性水肿、血小板减 少性紫瘢发生率较高,每 100 万受种者分别发生为 2.82 人、 0.23人和0.22人,≤0.1/100万有过敏性休克、局部过敏反应、 ADEM、多神经炎。
接种第3剂乙肝疫苗1~2个月后进行HBsAg 和抗-HBs检测。 若发现 HBsAg 阴性、抗 -HBs < 10mIU/ml ,可按照 0 、 1 、6 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肝疫苗。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2、HBsAg阴性的母亲所生新生儿 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最迟应在出院前完成。 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 1剂乙肝 疫苗。
乙肝病例分类诊断及报告标准
不断引入工艺更好的乙肝疫苗
1986年:血源乙肝疫苗(1999年停用) 1998年: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
2002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5ug
2014年:重组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ug 2015年:重组乙肝疫苗(仓鼠卵巢细胞)20ug
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从2006年的 0.96%下降至2014年 的0.32%
5、工作人员准备:接种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三、接种工作流程
三、接种前告知登记 医务人员为新生儿讲解接种疫苗种类、目的、常见不良反应。 填写新生儿信息采集卡,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预防接种操作 1、“三查”,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证,检查疫苗 及注射器外观质量,检查家属是否签署同意书。 2 、“七对”,核对接种医嘱、核对新生儿信息:床号、母亲 姓名、住院号。核对疫苗(疫苗种类、剂量、有效期、用法)。 3、核对无误,实施注射,接种后再次核对相关信息。 4、观察新生儿20-30分钟,无接种反应发生。 5、将接种信息准确、及时录入到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 6、卡介苗开启超过半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二)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 1.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甲醛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 者。 3.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4.妊娠期妇女。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三、接种工作流程
五、接种后工作 打印并发放接种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手册,告知新生儿家属 接种后注意事项及后续疫苗接种时间及地点。 确保网上录入信息与新生儿采集卡保持一致。 未能在产院接种者,应告知家长出院后 补种乙肝疫苗: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补种卡介苗:各县市指定的卡介苗门诊,城区一马路接种门诊 每周六补种卡介苗。
(九)卡介苗接种后不良反应 一般反应:接种后于 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 脓,形成小溃疡;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 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BCG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接种后要注意护理,接种当天,注射部位不要用水洗,保持干 燥,出现白色小脓疱期间,洗澡时用干净手帕 /消毒纱布包扎 局部以免水溅入,不要经常用手去触摸,给新生儿勤剪指甲, 勤换内衣,以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感染。
卡介苗接种后淋巴结脓疡
卡介苗接种后疤痕疙瘩
(10)疫苗注射进针角度示意图
3种注射法示意图
30
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大腿前外侧肌肉,是 非常理想安全的接种部 位,也是国际上公认并 广泛应用于婴儿疫苗接 种的部位。 安全:该处大血管、神 经干很少通过血液循环 丰富,疫苗吸收好。 局部反应轻降低发热反 应发生率肌肉丰厚,部 位较广,可操作性强, 可供多次注射
地区 城区 夷陵区 远安县 兴山县 秭归县 长阳县 五峰县 宜都市 当阳市 枝江市
检测单位 宜昌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夷陵医院 远安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兴山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秭归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长阳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五峰县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陆城街道办事处卫生院接种门诊 当阳市疾控中心接种门诊 马店社区门诊
三、接种工作流程
二、接种前准备 1、准备接种资料: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服务手册、新生儿信息采 集卡
2、准备预防接种器材:使用有批准文号、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一次 性注射器。
3、配备消毒及急救药品:准备7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 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000肾 上腺素、注射器毁型装置或安全盒、污物桶等。 4、接种室准备: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 消毒记录
检测时间及频次 每周一次,周三检测 每天(固定为每周三) 每周一次,周五检测 每月一次,月初第一周周二检测 每周一次,周二检测 周一至周五 每周一次,周五检测 每周一次,周二检测 每周一次,周二检测 每周一次,周二检测
补种时间 周六补种 周二(城区) 周一补种 周五补种 周五补种 周一至周五 周一补种 周五补种 周五补种 周五补种
第二部分
乙肝、卡介苗疫苗 相关知识
理论依据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
(2016年版)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
2015版中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全文
二、乙肝、卡介苗疫苗相关知识
(一)乙肝疫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 共接种3剂次,其中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 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 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 3、接种剂量 ①重组(酵母)HepB每剂次 10μ g,不论产妇HBsAg阳性或 阴性,新生儿均接种10μ g的HepB。 ②重组(CHO细胞)HepB每剂次10μ g或20μ g,HBsAg阴性 产妇的新生儿接种10μ g的HepB ,HBsAg 阳性产妇的新生儿 接种20μ g的HepB。
(六)卡介苗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1、接种对象及剂次:出生时接种1剂。 2、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3、接种剂量:0.1ml。 严禁皮下或肌肉注射。 (七)卡介苗接种禁忌症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5.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6、早产儿、低体重儿暂缓接种
异常反应 凡接种局部溃疡直径>10mm或≥12周不愈者,或者腋下淋巴 结肿大≥10mm者,甚至出现化脓、破溃者均为接种BCG的局 部异常反应;严重罕见的异常反应有 BCG 骨髓炎和 BCG 全身 播散症。此外,接种BCG后还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等报 道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 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 常反应在每 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 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 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 均0.06
第四部分
常见知识问答
四、常见知识问答
(一)为什么新生儿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呢? 因为乙肝主要经母婴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 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 慢性乙肝的比例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我们调 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E 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 24 小时内 接种乙肝疫苗者,仅4%的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但是在24小时之后接 种者20%不能阻断,也就是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不 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比24 小时内接种者高 5 倍。因此我们 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这不 但是我们国家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