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印度尼西亚(教案)

合集下载

印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印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印度-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2.了解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了解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1.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2.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了解印度的主要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3.了解印度的文化传统、语言特点、宗教信仰。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总面积约328万平方千米,是一个经济发展较为强劲,文化历史悠久、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2.讲解(20分钟)•地理位置: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周边国家和地理环境。

•气候特点: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和季节变化。

•自然景观:介绍印度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等。

3.活动(30分钟)分组小组活动,让学生搜索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并做一定的介绍。

4.讲解(20分钟)•经济发展状况:介绍印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指标。

•主要的经济活动和特色产业:介绍印度的主要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还要重点介绍印度的特色产业,如信息技术、纺织业、宝石业等。

5.讲解(20分钟)•文化传统:介绍印度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点。

•宗教信仰:介绍印度的宗教信仰,包括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

6.总结(5分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价1.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有盲点;2.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3.得出教学反思,准备下次的教学。

六、教学资料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2.教学PPT;七、教学思考1.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尊敬的教师,您好!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本教案内容详尽,涵盖了东南亚地理知识的全貌,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2.了解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分布等情况3.理解东南亚地区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二、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介绍东南亚集中于南亚、东亚和大洋洲之间的狭窄区域,主要囊括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

2.自然地理环境介绍东南亚的地质构造、大陆架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更加直观。

3.人文地理环境介绍东南亚的人口分布、语言和宗教信仰以及各国文化习俗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4.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情况介绍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可以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5.东南亚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介绍东南亚对我国的响,包括贸易、文化交流、旅游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线上搜集资料、线下观察考察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1.线上搜集资料通过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章等,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2.线下观察考察可以让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图、卫星图像,研究区域特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组织学生到国外留学或者游学,近距离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研讨,并提交成果报告。

各小组的成果可以通过展板、PPT等形式呈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总结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七年级东南亚地理知识,了解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掌握区域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此外,学生们也可以了解东南亚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东南亚地理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初一地理课程教案七篇

初一地理课程教案七篇

初一地理课程教案七篇初一地理课程教案精选篇1一、说教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

2. 编者的意图:力求以贴近生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感知世界。

3.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本节教材以人种作为切入点,诱导学生思考世界人种的分布,但巴西人的肤色又不同于世界三大人种,从而引出了民族大熔炉的缩影的内容。

教材在举例中采取“引而不发”的方法,让学生来总结巴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地理基础知识。

(2)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教材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巴西的自然条件、人口分布、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巴西农业和工业布局进行分析。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能力。

(3)在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内容中,教材又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及图片,培养学生从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巴西。

4.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巴西过去与现在经济结构差异的对比,了解巴西经济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认识到殖民主义统治对巴西的影响及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健全独立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a.使学生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

b.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分析。

5. 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a.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人口最多的国家b.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

c.能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

d.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e.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a.分析独特的拉丁文化的成因。

b.认识到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的构成及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

c.学会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d.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最新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

最新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

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印度尼西亚教学目标1、了解印度尼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印度尼西亚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印度尼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一、首先围绕着印度尼西亚图回答问题:1、印度尼西亚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2、印度尼西亚领土的组成特点?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印度尼西亚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从而,概括印度尼西亚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优秀6篇)-最新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优秀6篇)-最新

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优秀6篇)有了对教科书、学生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准备作基础,就可以较好地制订和编写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每一堂课的教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初中七年级地理优秀教案最新整理》,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七年级地理教案篇一【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2、主要的矿产资源【难点】经济特点【教具】南非教学课件(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引导学生讨论)(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

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

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

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简要讲解)(课件展示)开普敦(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印度尼西亚》课件

《印度尼西亚》课件
印度尼西亚与多个国家相邻,包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
国家历史
印度尼西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公元前2世纪,当时已有马来人 居住在岛上。
16世纪,荷兰人来到印度尼西 亚,开始了长达300多年的殖 民统治。
1945年,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 ,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动荡 ,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印度尼西亚大部分地区属 于热带雨林气量大,时间较长 ;旱季相对较短,降水量 较少。
受季风影响
季风影响印度尼西亚的降 雨量,雨季时风从海洋吹 向内陆,旱季时风从内陆 吹向海洋。
地理特征
岛屿国家
印度尼西亚由多个岛屿组 成,包括苏门答腊岛、爪 哇岛、婆罗洲岛等。
印度尼西亚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 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对外资具有吸引 力。
05
印度尼西亚的教育
教育体系
印度尼西亚的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初 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
学前教育为3-6岁儿童提供早期教育, 初等教育为7-12岁儿童提供基础义务 教育,中等教育为13-18岁学生提供初 中和高中教育,高等教育为18岁以上 学生提供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学位课程
06
印度尼西亚的旅游
著名景点
01
02
03
04
婆罗浮屠
位于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最 著名的历史遗迹,也是世界著
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巴厘岛
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胜地, 以其美丽的海滩、热带气候和
独特的文化活动而闻名。
蓝梦岛
巴厘岛附近的一个小岛,以其 洁白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而闻
名。
伊真火山
位于爪哇岛中部,是印度尼西 亚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也是一
04
印度尼西亚的经济
经济概况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

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文章全面了解东南亚地理的七年级教案东南亚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南面,涵盖了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在内的11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内,既有山脉高地,也有平原河口,既有草原森林,也有沙漠盆地,这些地形特征的差异造就了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资源配置,也决定了各国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方向。

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全面了解和认识东南亚地理及各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情况,我编写了以下的七年级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理的基本概念和自然特征,包括地势、气候、水域、岛屿等。

2.认识东南亚各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语言、宗教和文化特点。

3.了解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经济产业、贸易、旅游、人文景观等。

4.了解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历史和现今合作形势。

二、教学内容1.地理体系(1)位置:介绍东南亚地区的位置和边界,了解其与邻国的位置关系和经济文化联系。

(2)地势:介绍东南亚的地形地貌,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岛屿,了解其景观特点和区域划分。

(3)气候:介绍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了解其气候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水域:介绍东南亚的河流、湖泊和海洋,了解其资源和文化特点。

2.国家特点(1)人口:介绍东南亚国家的总人口和人口密度,了解各国的民族组成和语言特点。

(2)文化:介绍东南亚国家的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了解东南亚文化的多元性和历史沿革。

(3)经济: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和贸易方向,了解各国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

(4)旅游:介绍东南亚国家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了解其旅游消费市场和旅游引领经济的作用。

3.中外交往(1)历史: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历史交往和文化交流,了解彼此的友好合作和资产互补的历史基础。

(2)现状:介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领域和发展现状,了解双方的合作重点和前景。

4.资源使用(1)资源保护:介绍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如何保护东南亚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遗产,了解保护的意义和方式。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东南亚的位置介绍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介绍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3. 东南亚的地图识读让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介绍东南亚的主要国家。

(3)分析东南亚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让学生了解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了解其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作物1.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介绍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东南亚的稻米、橡胶、棕榈油、茶叶、咖啡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产量。

3. 东南亚的物产介绍东南亚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热带水果、海鲜等物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教案可以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最新教案1印度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知道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进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食粮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形。

教学难点: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应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1.课件展现:图7.34“印度的地势”,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势散布的特点。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现P34的浏览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

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

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

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地理教案–印度尼西亚目标: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知道印度尼西亚位于哪个大洲和地理位置。

2.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包括山脉、火山、河流等。

3.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等。

教学资源:1. 世界地图和印度尼西亚地图。

2. 印度尼西亚地形图。

3. 印度尼西亚气候图。

4. 图片或视频展示印度尼西亚的自然景观。

教学活动:活动一:地理位置1. 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印度尼西亚所在的大洲和地理位置。

2. 给学生发放印度尼西亚地图,让他们在地图上标出印度尼西亚的位置。

活动二:地形特点1. 展示印度尼西亚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地形特点,比如大部分是群岛,有许多山脉、火山和河流等。

活动三:气候特点1. 展示印度尼西亚气候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特点。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3. 解释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比如高温多雨和季风变化。

活动四:自然资源1.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印度尼西亚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

2. 介绍印度尼西亚的主要自然资源,包括森林、矿产(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渔业等。

3. 讨论印度尼西亚的自然资源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总结:1. 回顾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2. 强调印度尼西亚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3. 鼓励学生了解和关注印度尼西亚的环境问题,提倡环保行动。

延伸活动:1. 让学生选择一个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或地区,做更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背景、文化和经济等方面。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印度尼西亚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地理了解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印度尼西亚

地理了解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印度尼西亚

地理了解世界上最大的岛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国家。

本文将从地理角度介绍印度尼西亚的特点、地貌、自然资源和人口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国家。

一、地理特点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由1.7万余个岛屿组成,其中尼亚苏岛是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印度尼西亚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火山带的交汇处,因此频繁地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

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印度尼西亚拥有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地貌景观印度尼西亚的地貌多样,包括海洋、岛屿、山脉和平原等。

尼亚苏岛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岛屿,其壮丽的山脉和茂密的雨林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海岸线长达5.8万千米,辽阔的海洋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吸引了很多潜水爱好者。

三、自然资源印度尼西亚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其中,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是印度尼西亚最重要的能源资源。

此外,印度尼西亚还拥有丰富的金属矿产、石料和森林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人口与文化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共同构成了这个国家的多样性。

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超过2.7亿人,其中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如爪哇人、苏门答腊人、巴厘岛人等。

这些民族拥有各自的语言、宗教和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印度尼西亚丰富多样的文化景观。

五、旅游资源印度尼西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尼亚苏岛的巴厘岛被誉为“天堂之岛”,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游客。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岛屿和自然保护区也因其美丽的海滩、壮观的火山和独特的动植物而受到游客的青睐。

总结:印度尼西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国,拥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多样的地貌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文化。

了解印度尼西亚的地理情况,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探索这个国家的美丽。

同时,印度尼西亚也面临着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希望未来能够更好地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认识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的理解。

2. 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

3. 印度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国家。

2. 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中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二、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教师讲述印度的地形分布,强调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三、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引导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2. 教师讲述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如高生育率、低死亡率、医疗条件改善等。

3.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四、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宗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等。

3. 教师讲述印度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特色美食。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增长特点和宗教、文化、农业发展情况。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绘制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

七年级地理下册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认识大洲教案湘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2. 让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国家、首都、人口、语言等人文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2. 亚洲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3. 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首都、人口、语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国家及人文地理特征。

2. 难点:亚洲地理现象的综合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了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亚洲的主要国家及人文地理特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亚洲地图,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 讲解:讲解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亚洲的主要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了解其首都、人口、语言等人文地理特征。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亚洲地理现象,如亚洲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并进行分享。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检测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

八、教学拓展1. 亚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经济发展的影响。

2. 亚洲的主要河流、湖泊及其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主题七:印度尼西亚

主题七:印度尼西亚

巴里岛上虔诚的伊斯兰信徒
• 国花——茉莉花 印尼的爪哇岛是香花及香 料植物的盛产地。早在16、17 世纪的时候,荷兰人占领了爪 哇,他们到处拓展殖民地,几 乎支配了整个世界的香料贸易 市场,于是在爪哇大量栽培香 花植物婆罗洲素馨雀屏中选, 也成了大家乐于栽种的香花植 物。若跟其他香花植物比起来, 婆罗洲素馨的花期最长,花香 也最幽雅迷人,所以印尼人就 推它为代表国家的国花,也叫 毛茉莉。
• 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 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 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 隔海相望。
•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 地跨赤道,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无四季之 分。 • 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 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 , 有“千岛之国” 之称。
语言与宗教
民族语言200多种,印尼 语为国语,英语为第二语言。 英语普及率很高,不过口音 很重。另外,华人间大部分 使用粤语和台语等。 印尼约87%的人口信奉伊 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 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 信奉基督教新教,3.6%信奉 天主教,其余信奉印度教、 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宗教与民族
同时在印度尼西亚人心中蛇具有很崇高的地位他们敬蛇如敬神有很多民间传说和传统戏剧中都涉及到蛇的故事它往往是善良智慧德行和本领的象征喜丧风俗印尼的伊斯兰教信奉者其喜丧礼仪与苦命国家的伊斯兰教徒大同小异
印度尼西亚 ——“千岛之国”
内容概要
基本国情 人文习俗 旅游与发展
基本国情
地理条件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位于亚 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位于北纬10度至 南纬10度之间,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 半球,因此是亚洲唯一一个南半球国家。 东西长度在5500公里以上,是除中国之 外领土最广泛的亚洲国家。典型的热带 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 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七八 九三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 影响,十二月、一月、二月降水量丰富。 印度尼西亚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约6000个 有人居住。火山有400多座,其中活火 山有77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 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 印度尼西亚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是 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3.5万公 里。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

3
3
(7)雅加达
伊斯蒂赫拉尔大清真寺
雅加达班芝兰区是一个华人 集中地。这里90%以上的商人 是华人,因此也被当地人称 为雅加达的唐人街。图为 唐人街香火鼎盛的金德庙
98印尼屠杀华人
公元一九九八年五月,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爆发了一 场举世震惊的骚乱 。 印尼历史: 现在的印尼民族,据考据其祖先是发源于中国的西南地区, 主要是云南省,和现在云南省的傣族是同一祖先。在历史久远 的年代,傣族的祖先向南迁徒,先到泰国,即现在的泰国民族; 再向南迁徙到马来亚,即现在的马来民族;再继续南迁到印尼 诸岛,就是现在的印尼民族。 苏哈托政权是大屠杀的谋主恐怕是不会冤枉的。事实上,这 样的大屠杀也只有政权力量才有可能



(2)三宝庙
位于港口城市三宝垄市。为供奉明朝太监郑和的中国式祠庙。 传郑和出使“西洋”时,曾在此登岸。印尼华人每年农历六月十 三在此举行盛大庙会纪念郑和。
(3)
爪哇的巴黎──万隆
万隆(Bandung)古称“勃良安”,意为“仙 之国”,现名意为“山连山”。它是西爪哇首府、 印尼第三大城市(仅次于雅加达和泗水),人口1 20万(2005年4月),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 岛西部海拔715米的万隆盆地中,四面群峰环绕, 植物繁茂,环境优美。虽地近赤道,但因地势较高, 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年平均气温23℃。万隆景 色秀丽,清静幽雅,四季如春,被誉为印尼最美丽 的城市,素有“爪哇的巴黎”之称。早在17世纪, 万隆就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


五、旅游业

印尼政府重视旅游业,注意开发旅游 景点,旅游业已成为印尼创汇的重要 行业。主要旅游点有巴厘岛、婆罗浮 屠佛塔、印尼缩影公园、日惹皇宫、 多巴湖等
<1>、婆罗浮屠佛塔

人文地理教育教案:印度尼西亚的风情与文化

人文地理教育教案:印度尼西亚的风情与文化

人文地理教育教案:印度尼西亚的风情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印度尼西亚的基本地理环境,了解其自然资源、气候、地形特点等。

2. 掌握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传统服饰、食品、音乐和艺术等。

3. 建立学生对印度尼西亚文化的兴趣,增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能通过交流及表达,向他人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内容1. 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2. 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背景3. 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信仰4. 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服饰5. 印度尼西亚的食品、音乐和艺术等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引入印度尼西亚文化的话题,可以用一些图片或者音乐作为引入。

引导学生们对印度尼西亚产生初步的了解和兴趣。

Step 2:认识印度尼西亚的地理环境(10分钟)通过介绍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边境状态、天然资源、地形和气候等方面,使学生对印度尼西亚形成初步认识。

Step 3:探究印度尼西亚文化背景(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历史、文化传承、宗教信仰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文化背景,并能感受到印度尼西亚文化的博大精深。

Step 4: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信仰(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宗教信仰,重点介绍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在印度尼西亚的发展历史和影响。

Step 5:探索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服饰(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服饰,可以提供一些样本或者图片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文化。

Step 6:品尝印度尼西亚的美食(20分钟)通过品尝印度尼西亚的美食,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饮食文化、食材和制作工艺等。

Step 7:欣赏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和艺术(20分钟)介绍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和艺术,则重点介绍印度尼西亚的民乐和舞蹈,感受印度尼西亚的艺术氛围。

Step 8: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印度尼西亚的文化和历史,并积极参与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来。

四、教学方法1. 问答式教学2. 视觉教学3. 互动教学4. 课堂演示5. 实际操作五、教学资源1. 影片素材2. 图片3. 讲义4. 地理学、文化学等相关书籍5. 美食六、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讨论研究及展示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七年级地理人教版教案篇1东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分布情况,能归纳其地形特征2、了解东南亚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3、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分布及特点,占世界前列的热带作物和矿产4、了解东南亚的国家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知道马六甲海峡在世界海洋运输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2、通过地形图分析:⑴、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⑵、马来群岛地势崎岖,山岭多、平原少。

3.河流⑴、在图中找出中南半岛上的湄公河,以及附近的河流,在图中用笔描出,判断其流向和注入地,判断其水力资源的丰富程度分析河流与地形的相互联系,以手做比喻加强学生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征的记忆。

⑵、根据地形分析马来群岛上河流的主要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查看相关地图。

4.以纬度位置突出东南亚地处热带的特点,阅读课文,尝试独立分析影响东南亚气候的主要因素,作出推断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由于降水的不同,分别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⑴、在中南半岛上11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⑵、在马来群岛上,终年高温多雨,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马来群岛火山活动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

总结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5、指导学生完成课文34页的活动题②中南半岛:地形特征:山河相间分布,地势北高南低。

气候特征: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优秀5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本单元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上册所学的海陆分布,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大洲,同时也为继续学习地区和国家提供基础知识和具体方法。

本册教材只安排了一个大洲—亚洲。

亚洲这一“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从哪些地理要素把握大洲地理,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以及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用过读图,人物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即从半球位置,洲际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让学生运用地图说明其他任何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从宏观上把握展现一个大洲气候特征的样板,同时设置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归纳:亚洲气候特点奠定基础。

第3课“人口最多的大洲”首先讲述了亚洲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并更具相关图文资料,让学生描述对亚洲人口的总体印象。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运用相关资料说明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说明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运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地图,地形剖面图及相关资料,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居住的大洲亚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4,根据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说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归纳气候的主要特点,并能分析原因。

5、了解季风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以及对人类的影响。

6、通过相关统计图表,了解亚洲人口数量,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说明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印度尼西亚(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主要城市,知道的人口分布特点;知道的主要矿产和农产品。

2、培养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的能力。

3、使学生树立地理环境整体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保护自然环境。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读图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通过读图,强调位置、组成的重要性,为学生对下面有关印尼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物产和经济状况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一部分“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概述了的自然环境特征。

这种比喻与它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紧密相关。

位于东南亚热带海洋中,由13000多个大小岛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这些岛屿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为热带雨林景观。

印尼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但爪哇岛有由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部分介绍了印尼的人口状况,这是印尼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印尼人口在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居第四位。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爪哇岛,1/5在苏门答腊,其他岛屿丛林密布,人口稀少。

全国有100多个民族,几百种语言。

居民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

华人和华侨多分布在沿海各城市。

“矿产和热带经济作物”介绍了印尼丰富的物产,这对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一、首先围绕着图回答问题: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纬度带附近?
2、领土的组成特点?
3、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重要性?
从而,概括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明确印尼的自然特征。

然后,提问的另一重要自然特征,多火山、地震及原因。

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有利条件。

二、组织学生阅读“人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了解的人口分布状况。

三、通过读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印尼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

通过前面对印尼自然环境的分析,让学生自己说出印尼应出产哪些农产品,老师补充。

总结印尼的经济状况:印尼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四、最后让学生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

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本节内容的思路是: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人口分布→物产→经济状况→主要城市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领土的构成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主要的矿产和农产品。

【教学难点】成为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的原因
【教学工具】“简图”、“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及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知道肺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器官,它源源不断地向身体提供氧气,如果它丧失了作用,人马上就会死亡。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被誉为是世界、特别是南太平洋的一叶“肺”的国家—
(板书)第四节
热带海洋上的翡翠项链
(读印尼简图)
1、的领土主要分布在哪一个纬度带?属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本区的气候以哪一种为主?植被以什么为主(主要分布在赤道及其两侧。

属于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热带雨林)
2、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在图上找出主要的岛屿?并用红线描出(130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

主要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
3、说出的相对位置?说说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的地位有什么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在国际海洋交通方面,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东亚和西欧、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板书) 1、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2、位于东亚和西欧以及亚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风光图片)的热带雨林风光图
(讲述)位于赤道及其两侧,气候特点是高温多于雨。

各岛树木葱绿,花开四季,各岛相连,使像散布在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

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很多人前往旅游。

(板书) 2 多火山、地震
“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提问)位于哪三大板块之间?(太平洋、印度洋和欧亚大陆)
(讲解)由于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全境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有活火山77座。

火山喷出物发育而成的肥沃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阅读)组织学生阅读“人类口众多、分布不均”这段课文,回答
(1)有人口_____
(2)居世界第_____位
(3)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_____ ,居民多信仰伊斯兰教
(板书)二、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读图)的矿产分布图,请学生说出的主要矿产资源?并在图上指出分布在什么地方?
(总结)印尼的石油、天然气、锡、铝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其中石油的产量和出口量居
东南亚首位。

(板书)三、矿产和植被
(提问)受气候影响,印尼的农作物应以什么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
(总结)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那它的经济状况如何呢?
属于发展中国家,过去主要以出口农林、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近年来石油加工业和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

印尼有那几个主要城市?
(板书)主要城市
请大家在印尼简图上,找出雅加达和万隆两个城市,明确这两个城市准确位置。

并介绍这两个城市的基本情况。

(雅加达:首都、重要港口、东南亚最大的城市。

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

1955年,亚非会议在此召开。


(总结)由于印尼的地理位置和组成的特点,使印尼就像热带海洋上的一串翡翠项链,这条“项链”不仅风景迷人,而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正是因为印尼有广阔的热带森林,所以它被称为世界特别是太平洋的一叶“肺”。

但不幸的是印尼的森林正在以每天4000—9000公顷的速度消失。

这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板书设计
1、热带上海洋上的翡翠
2、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3、地理位置重要
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矿产和植被资源分布
主要城市
雅加达:首都、东南亚最大城市
万隆:疗养和旅游胜地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