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期末考试复习测试试题六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六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每题占1%;填空题每个空的正确答案,占1%)(17%)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哪一项不正确...的?A.考虑.(lǜ) B.喝.(hē)彩C.植树栽.(zāi)花D.业精于勤,荒于嬉.(xī)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哪一个与其他三个不同..?A.旋.律 B.盘旋.. C.旋.风 D.旋.转3.颀(qí)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关?A.斤 B.头 C.长 D.大4.雎(jū)的意思,最可能与什么有关?A.眼睛 B.人类 C.鸟儿 D.住宿5.“断定”中“断”的意思是什么?A.拦截B.断绝;隔绝C.判断;决定D.(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6.“水滴石穿”中“穿”的意思是什么?A.破;透B.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C.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D.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7.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是哪一句?A.时间就像穿山越岭....的江水一去不返。

B.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真是眼花缭乱....,令人鼓舞。

C.我们听了王老师讲她小时候读书看报的故事,受益匪浅....。

D.在“学雷锋月”的动员大会上,校长发表了热情周到....的讲话。

8.将成语填入句子,最恰当的是哪一个?俗话说“一日不练手生”,要掌握一项本领并非的事,练字也是这样。

A.一朝一夕 B.一清二白 C.一举两得 D.一了百了9.古诗句默写:(1)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2),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3) , 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10.在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歌咏祖国大好河山、美丽风光的佳作名句,如,,。

11.描写儿童生活,表现童年乐趣的诗句丰富多彩,如,,。

12.描写和歌颂纯真的友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比如,描写友情的诗句有:,。

二、阅读与欣赏(每道选择题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每题占2%;简答题每题正确答案占4%。

文化语言学期末试题

文化语言学期末试题

文化语言学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两分,共10题)1.三大古典文字是()A.甲骨文、玛雅文字、彝文B.甲骨文、圣书字、楔形文字C.玛雅文字、谚文、彝文D.楔形文字、谚文、玛雅文字2. 下面哪种文字不属于汉字体系表意文字()A.壮字B.朝鲜谚文字母C.女真字D.西夏字3. 彝族人叫妻子做“穿针婆”(直译“针穿母”)这反映了语言可以反映()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行为文化D.制度文化4. 下列关于“楔形文字”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楔形文字的得名是因为在泥版上压印出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B.楔形文字不如刻画出的文字象形C.楔形文字的初始字符大多是象形字D.阿卡德人并没有继承“楔形文字”5.下面哪个借词是清朝出现的借词()A.胡同B.把式C.站D.支那6.湖南省江永县妇女中间流传一种文字,妇女创造,妇女使用,被称为“女书”。

下列那种说法不符合女书的特点?A.笔迹秀丽娟细B.外形斜方,似蚊型C.全是独体字D.是一种音节文字7. 下列关于文化语言学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文化语言学是社会语言学的一部分。

B.文化语言学只强调人文主义,反对科学主义。

C.50年代罗常培先生撰写的《语言与文化》一书被喻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

D.文化语言学只研究语言对文化的影响8. 某种汉字体系的少数民族文字多讹变字,如:那么这种文字是()A.瑶字B.苗字C.字喃D.契丹大字9. 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人要表达“硬”这个概念时会用“像石头一样”的说法;中国古代形容美女会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早期语言会运用大量具象比喻B.语言可以体现思维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水平C.这种具象比喻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的自然崇拜阶段D.在原始时期不仅有具象比喻还存在抽象隐喻。

10. 下列哪组借词与其他词不同()A.丝、茶、葡萄、石榴B.啤酒、卡车、狮子、的士C.图腾、萌、控D.酒吧、雷、宅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第一部和歌集__万叶集___用__万叶假名__写成。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贵阳市普通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考试七年级 语文(参考样卷)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

全卷共4页,满分100分。

一、书写水平 (5分)1.请规范、端正、整洁地使用楷体字答题,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倾听能力 (4分)2.邻居家的弟弟读书无法做到活学活用,你认为音频中哪种读书方法最能帮助他?请结合听到的内容说明理由。

(4分)三、基础积累 (14分)曾经,在人们眼里,贵州是交通不便的荒p ì ①之地。

几十年间,一代代贵州儿女为家乡发展沥尽心血....,两万余座桥梁飞架于陡峭..山岭之间,总长百万米的隧道贯穿群山,贵州一跃成为“高速平原”,是西南地区当之wú kuì ② 的重要交通枢纽。

贵州,不再是难以sh è ③ 足的山岭, 而是汇集八方来客的胜地。

现在, 天南海北的人们姗姗来迟....,在这里欣赏山水铺展的斑斓画卷,观奇幻山河, 享快意人生。

3.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词语。

(4分)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沥尽心血B. 陡峭C. 姗姗来迟D. 斑斓5. 默写(6分)① 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②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③ 苔痕上阶绿,草色 。

刘禹锡《陋室铭》④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⑤《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因远离故乡,思念亲人而泪雨滂沱的诗句是: ,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子”是对男子的尊称, “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

B. 唐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乐府诗集》。

C. 梁启超,字卓如, 号任公,思想家、学者,著作多收入《饮冰室合集》。

D.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和传记《三大师》等。

四、阅读能力(29分)(一)整本书阅读7.《骆驼祥子》中祥子被迫卖车葬妻后,下面的人物对祥子的个人结局产生了不同影响。

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

高考文化常识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

高考文化常识单元期末复习测试综合卷学能测试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

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人,也可能成为嫔、嫱。

B.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后鲍照拟作为多。

C.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D. 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课文《曹刿论战》《崤之战》《烛之武退秦师》都选自《左传》。

C. 《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上自西汉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历史。

《苏武牧羊》选自《汉书》。

D. 报告文学是兼具新闻真实性与文学艺术性两种特质的文体。

它允许采用除虚构以外的其他文学艺术手法,允许多种表达方式共用,在既不虚构又不夸张的前提下,对大量材料进行巧妙的概括和提炼,运用形象的语言、精心的结构反映社会上的人物和事件。

《包身工》《王选的选择》都属于报告文学。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史记》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B. 西汉司马迁著《史记》,东汉班固著《汉书》,南朝宋范晔著《后汉书》,西晋陈寿著《三国志》,为二十四的前四史,皆为纪传体通史。

C. 《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它记载了西汉一朝230年的历史。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六年级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根据题目要求,做出选择。

(每小题2分,计10分)1.下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正(zhēnɡ)月通宵(xiāo)奇葩(pā)翻箱倒(dào)柜B.空(kònɡ)地不禁(jīn)摇曳(yè)哄(hōnɡ)堂大笑C.模(mú)样茅(máo)草处(chù)境截(jié)然不同2.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2分)A.骆驼沸腾锻练恐惧凄凉B.防域倾覆徘徊拨弄耽搁C.挪移明媚避免鞭炮眨眼D.含糊幼稚严俊依偎惊惶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B.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C.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清明节、儿童节、中秋节。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5.下列词语与“贫富、贵贱”的形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巨大、渺小B.高低、厚薄C.遥远、嘶哑D.是非、规矩二、根据课文内容,做出判断,对的打“F”错的打“T”。

(每小题1分,计6分)6.《北京的春节》仅详细描写了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人们的民俗活动。

()7. 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出自王建的《寒食》。

()8.“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9.《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体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10.四单元的《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意思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语出三国曹植《白马篇》.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 决心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表现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和崇高思想.
13.读一读选文中标注序号的句子,判断并填空.
上面标序号 两句话中,写实的是第______句,联想的是第______句.作者产生这样的联想的原因是_____
14.文中画“” 句子中,“结出饱满的果实”指的是____________
15.短文第3自然段中形容向日葵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认为梵·高创作《向日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2)“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_____________”,锺子期和伯牙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之间______________;而《书戴嵩画牛》则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意思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这句话吧乌云比作“翻墨”,雨比作“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这句话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书写时要注意“糟、糕、倾、疙、瘩、抵、御、颓、丧”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下面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误的,找出来,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
A.错综(zōng)矿产(kuàng)矗立(zhí)谚语(yàn)(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中华文化之美。

1.借助拼音,完成语段,在文物中感受灿烂文化。

揭开中华文明mí méng(①)的面纱,mó hú(②)之中,眼前shùn jiān(③)闪现越王勾践剑的凌厉寒光。

měng rán(④)回望,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正dà bù liú xīng (⑤)地走来。

qīng tīng(⑥)着贾湖骨笛qīng yōu(⑦)的历史回声,感叹着蛋壳黑陶杯shén mì(⑧)的工艺,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曾为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gòng xiàn(⑨)。

仔细阅读下列“中华文化”主题演讲稿,完成后面的练习。

①亲爱的同学们:②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奇志。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让我们一起去寻觅中华文化之美吧!④那一轮月,是中华文化。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此月是孟浩然客居异乡的孤寂、愁闷;“① ,清风半夜鸣蝉”,此月是辛弃疾夜月下聆听蝉鸣的悠然神往……⑤那一汪水,是中华文化。

“红军不怕远征难,② ”,那水是毛主席的革命乐观精神;“③ ,两山排闼送青来”,那水是一番生机勃勃、清静优美的景象;⑤“ , ”,那水是 ……⑥那一群人,是中华文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周总理为国竭力的深情;“祖宗疆土,当以死守,④ ”,那是李纲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⑦还有那一花一草,一树一石,皆是中华文化!⑧谢谢大家!2.在演讲稿中标注①②③④处的横线上填写诗句、名言。

3.按照句式特点,把第5段中标注⑤处的诗句和句子补充完整,完善演讲稿。

4.围绕“中华文化”主撰写演讲稿,下面选材不适合的一项是 A.在歌曲《生僻字》中感受汉字魅力B.积累古诗中,发现诗中“柳”字意象C.在戏曲社团中了解脸谱色彩的秘密D.学习《月光曲》,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5.下列成语可以分别用来形容哪个文艺作品?请你将对应序号填入横线。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六年级语文试题(90分钟)一、选择题。

(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答案序号涂黑。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铺.张(pù)正.月(zhēng)B.藏.戏(zàng)含情脉.脉(mài)C.藤蔓.(màn)和.面(huó)D.坚劲.(jìng)丢三落.四(l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万象更新心平气和焉知非福司空见惯B.见微知注无独有偶万不得已翻箱倒柜C.死得其所随心所欲通俗易懂姗然泪下D.欣喜若狂归心似剑忐忑不安追悔莫及3.“决”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堤岸被水冲开;②断定,拿定主意;③决定最后胜败;④一定(用在否定词前)。

在“孔子不能决也”一句中应选择的解释是:()A.①B.②C.③D.④4.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A.无论……都……B.因为……所以……C.即使……也……D.虽然……但是……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B.一个好的结尾,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

C.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言行,可以突出人物的品质。

D.在写文章时,我们不需要把自己的心里话直接写出来,这样太直白了。

6.郑捷在《行孝及时莫留悔》的演讲中,为突出主题,引用以下哪个名句最为恰当:()A.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B.看着眼前的毕业照,我不由得想起六年来和同学们一起春游、劳动、上课。

C.暑假期间,滨州各影院准备上映了20多部新影片。

D.《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六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教学目标检测试卷一、基础题1.读拼音、正确、工整地书写词语。

qīqiāo jǐn shèn zīyáliězuǐ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jīng jítān huàn miǎn tiǎn hǔpò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意思相反的词语。

①________是光荣的,________是可耻的。

②做人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

③爸爸教育小宁总是________,从来不________。

3.在下面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含“心”字的词语。

(不能重复)小姑娘看着经过________挑选的海螺都成了一般大小,她________地笑了。

能够把海螺卖出去,上学的学费就不用愁了,母亲也就________多了,这时,她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________的微笑。

4.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并用未选用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宁可……也不……与其……不如……不仅……还……①老师常常告诉我们,________考试前加班加点搞突击,________平时刻苦学习。

②王平________诚恳地接受了批评,________坚决地改正了错误。

5.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

”(改为转述句)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改为反问句)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

(改为双重否定句)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

(仿写句子)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短文中的错误。

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运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普遍得到了增高。

高二期末考试测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高二期末考试测试题(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期末综合练习三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6月10日,第五届端午文化节在北京开幕,粽子几乎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

我国各地饮食习惯是有差异的,南方人爱吃咸肉粽子,北方人粽子馅往往是甜的。

这表明()①文化决定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交往方式②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有相应的物质载体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特色④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

这得益于各地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是基于()①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③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2013年5月,大型音乐励志真人秀《中国梦之声》在东方卫视开播,节目释放“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说明()①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②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④大众传媒开始使文化产品规模化、产业化成为可能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4.“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体现了()①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A.①②B.②③C.②④D. ③④5. 时代在变迁,但春节仍然是亿万中国人不变的情结,虽然电话、网络拉近了时空距离,但是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大部分中国人在春节前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的多样性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2013年5月15日,杨振宁、莫言、范曾三位大师与青年学生进行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活动。

社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居民收入B. 维护社区秩序C. 促进社区发展D. 增加社区人口答案:B2. 社区服务不包括以下哪项?A. 医疗保健B. 环境保护C. 法律援助D. 个人投资咨询答案:D3. 社区规划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发展B. 居民需求C. 政府政策D. 土地利用答案:B4. 社区安全工作的重点不包括:A. 交通安全B. 消防安全C. 邻里关系D. 环境保护答案:D5. 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居民收入B. 增强社区凝聚力C. 增加社区人口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6. 社区环境整治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 垃圾分类B. 绿化种植C. 噪音控制D. 增加商业活动答案:D7. 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是:A. 儿童B. 成年人C. 老年人D. 所有居民答案:D8. 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目的是:A. 提高志愿者收入B. 增加社区人口C.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D. 促进社区经济发展答案:C9. 社区治理的核心是什么?A. 政府领导B. 居民参与C. 法律制度D. 经济支持答案:B10. 社区健康促进活动不包括:A. 健康讲座B. 体育活动C. 健康检查D. 社区旅游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区管理的基本单元是________。

答案:社区2. 社区服务的目的是满足居民的________需求。

答案:基本3. 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

答案:以人为本4. 社区安全工作需要________的参与。

答案:居民5. 社区文化活动可以________。

答案:丰富居民精神生活6. 社区环境整治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改善居住环境7. 社区教育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提高居民素质8. 社区志愿者服务可以________。

答案:促进社区和谐9. 社区治理的关键是________。

答案:居民参与10. 社区健康促进活动可以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考试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考试测试卷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精品】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50分)1.根据语境写汉字。

(1)zao:天气虽干________,脾气莫急________。

用水常洗________,远离________音扰。

(2)jing:六(3)班办了一期黑板报,用四个同音字激励大家,营造良好班凤。

环境整洁突出一个________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________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字。

2.请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观赏欣赏鉴赏玩赏(1)此刻,梅兰芳剧院内人们正在________著名钢琴家的演奏。

(2)古玩专家正在________一件刚出土的“唐三彩”。

(3)王爷爷退休后喜欢________花草虫鱼,以此怡情养性。

(4)登临泰山之巅,________日出,成为众多游客的共同心愿。

3.仿照例子写词语。

带有数字的成语,如:举一反三________ ________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以口:革故鼎新________ ________4.用古诗句填空。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运用诗句阐明深刻的哲理。

为了表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道理,我们会用苏轼《题西林壁》中”________,________。

”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又生出新的希望时我们可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

”说明"站得高,看得远”时可用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比喻不惧困难,迎难而上时可用郑燮《竹石》中的”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为反问句)(2)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

我们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用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3)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修改病句)(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高级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智慧的古人从葳蕤草木中选择了茶叶,自此开启世人种茶、制茶、品茶的历史。

在千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茶叶承载着泱泱中华文明,跨越无尽的山海,推动各个民族以茶会友、因茶结缘。

按照唐代“茶仙”陆羽的说法,中国人吃茶的习俗,可上溯到传说中的神农氏。

唐代以前,我国产茶地区和饮茶风俗主要是在南方,绝大多数人对茶是陌生的。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得益于漕运改革,产自南方的茶叶沿运河大批北上,北方饮茶风俗随着佛教禅宗的兴起而盛行起来,极大促进了南方茶叶生产和南北茶叶贸易的迅速发展。

唐代茶叶经济的繁荣,是陆羽能够写出《茶经》的社会基础。

随着茶的广泛普及,唐人制茶、吃茶的方式发生变化。

在唐代以前,人们除了喝茶汁,也将茶当作蔬菜,加盐制成羹状的“茗粥”。

到了唐代,“茶仙”陆羽推崇茶之真味,将茗粥斥为“沟间废水”,但仍保留了在茶汤里加盐的做法。

在今日的缅甸、泰国,人们也还在食用加盐、辣椒等发酵制成的腌茶。

以茶为镜,既能照见各时各地茶文化的多样性,也能洞察人类文明的互通性与和睦性。

以陆羽《茶经》问世为里程碑,不但大江南北掀起了烹茶、品茶、谈茶的热潮,就连西域、中亚一带的回鹘人也深受影响,尚茶成风。

他们对于茶的兴趣,则是由特殊的饮食结构决定的,“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为维持身体健康,他们不惜以良马换茶,自此开启了中外“茶马互市”的历史。

若所换之茶有结余,回鹘人会将它转售到丝路西段的波斯、阿拉伯地区。

茶叶传入后,阿拉伯人多在浓茶中加入糖和薄荷的独特饮法,一天至少三饮,一饮数杯,他们对茶的沉迷,与唐人相比也毫不逊色。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读拼音,把汉字写在括号内。

(1)我蹲在母亲身边,看着盆里róu ( )的衣服和zhàn( )开的泡沫,心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绝不允许她再dān ge( )。

(2)这时,从坚硬的bō li( )表盖里发出qīng cuì( )的声音,一会儿又传来xī shuài( )的歌唱,给沉寂的夜晚增添了一些乐趣。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是()A.啼啭.(zhuàn)熙攘.(rǎng)僻.静(bì)绵亘.(gèng)B.渺.小(miǎo)怅.望(chàng)萦.绕(yíng)女娲.(wā)C.澎湃.(bài)蜷.缩(juǎn)唱和.(hè)静谧.(mì)D.遨.游(áo)勉强.(qiáng)气氛.(fèn)水槽.(cáo)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阴谋鬼计不计其数临危不惧B.五彩缤纷蜿蜒曲折震撼天地C.面容慈祥清澈见底处景生情D.长途拔涉实事求是浑水摸鱼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B.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C.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D.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

B.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最近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为的是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D.桂林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真是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刘备还没说完,张飞就鄙夷地说:“大贤,想他一介村夫,也能称得起大贤!”B.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文化与生活试题及答案

文化与生活试题及答案

文化与生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A.长城B.巴黎圣母院C.埃菲尔铁塔D.森林公园答案:D2.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发生在哪个时期?A.20世纪5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答案:B3.以下哪个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端午节B.元宵节C.万圣节D.春节答案:C4.以下哪位是世界著名作曲家?A.马云B.贝多芬C.爱迪生D.牛顿答案:B5.以下哪本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A.《西游记》B.《哈利波特》C.《指环王》D.《麦田里的守望者》答案:A二、填空题1.《红楼梦》是由清代作家____________所作。

答案:曹雪芹2.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____。

答案:牡丹3.世界上最古老的七大奇迹之一是____________。

答案:金字塔4.乐器中,弹奏时用手指拨动琴弦发音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吉他5.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之一是____________。

答案:京剧三、简答题1.简述唐代的诗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答案:唐代是中国诗词的繁盛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作诗,诗词成为当时社会中的主要艺术表达形式。

唐代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诗词追求意境深远,表达情感细腻,并注重音韵和格律的运用。

这些特点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唐代的诗词作品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思想观念,为后人了解古代中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谈谈文化多样性对生活的重要性。

答案: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地区、民族、国家所拥有的不同文化传统和习俗。

文化多样性对生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化多样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体验。

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使人们能够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了生活的内容,增加了人们的审美享受。

其次,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人们能够更好地与不同地区、民族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试题

长春二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期末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23.1.10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5题,共300分,共10页。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帕米尔高原位于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交会处,地质结构复杂,但在波斯语中意为“平顶屋”。

下图示意帕米尔高原地质构造。

据此完成1~2小题。

1. 慕士塔格山的形成过程是()A. 地层断裂—垂直抬升—水平褶皱—板块挤压B. 地壳下沉—形成断层—板块碰撞—地壳抬升C. 地壳抬升—形成断层—板块碰撞—水平收缩D. 板块挤压—水平褶皱—地层断裂—垂直抬升2. 与塔里木盆地相比,帕米尔高原缺乏新生代地层,可能是由于()①久经外力侵蚀②经过断裂下沉③未经历水平挤压④未能接受沉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无花果主要生长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秋末修剪,初春萌芽,初夏成熟。

我国北方地区种植无花果多采用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下图)。

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稳定了无花果的产量,但在某些方面影响了无花果的品质。

据此完成3~4小题。

3. 我国北方地区种植无花果多采用拱棚多层膜覆盖技术,主要是为了()A. 防止土壤干燥B. 减轻低温冻害C. 减少病虫侵袭D. 预防杂草入侵4. 越冬时,拱棚最常用的通风方法是()A. 晴天白天,开启顶部放风口B. 阴天白天,开启顶部放风口C. 晴天夜晚,开启底部放风口D. 阴天夜晚,开启底部放风口呼图壁河流域位于天山北坡中段,河源源峰海拔约5292米。

预估未来呼图壁河流域将表现为气温显著升高、降雨缓慢增加、降雪明显减少的趋势。

下图示意呼图壁河流域各径流的多年平均月补给率。

据此完成5~6小题。

5. 影响呼图壁河流域春季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 下渗B. 降水C. 气温D. 蒸发6. 预估未来呼图壁河流域()A. 总径流将缓慢减少B. 降雨径流显著减少C. 融雪径流显著增加D. 春季峰值流量下降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多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

比较文化学期末考试卷A

比较文化学期末考试卷A

比较文化学期末考试卷A
文化学期末考试卷A答案:
1. 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群体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观、习俗和行为
模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遗产。

2. 文化的组成:文化由语言、宗教、食物、服饰、建筑等多个元素
组成。

3. 文化的传播: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口头传统、书面传统、媒体传统、技术传统等多种方式实现。

4. 跨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促
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融合。

5. 文化冲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文化冲突,需要通过尊重、包容和对话来解决。

6. 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人们形成独特身份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7.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指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文化形式和
表达方式,这种多样性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8. 文化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个体需要进行文化适应,学会尊
重并融入当地文化,做到和谐共处。

9. 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代代相传,保留和弘
扬传统文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凝聚力。

10. 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通过创新可以促进文
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以上是文化学期末考试卷A的答案,希望考生们能够顺利完成考试,取得优异成绩!。

楹联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楹联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楹联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先秦B. 汉代C. 唐代D. 宋代2. 楹联的“对仗”指的是什么?A. 形式上的对称B. 内容上的对应C. 韵脚上的和谐D. 所有以上3. 以下哪一位不是著名的楹联家?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安石4. 楹联中常见的“平仄”指的是什么?A. 颜色B. 声音的高低C. 声调的起伏D. 笔画的多少5. 以下哪一项不是楹联的特点?A. 形式对称B. 内容对仗C. 韵脚和谐D. 随意创作6. 楹联的书写通常使用哪种字体?A. 楷书B. 行书C. 草书D. 隶书7. 楹联的悬挂位置通常在哪里?A. 门楣B. 窗户C. 墙壁D. 屋顶8. 以下哪个是楹联的别称?A. 对联B. 诗C. 词D. 赋9. 楹联的创作通常遵循什么原则?A. 随意性B. 规范性C. 创新性D. 传统性10. 以下哪个不是楹联的分类?A. 春联B. 婚联C. 寿联D. 诗联答案:1. B2. D3. B4. C5. D6. A7. A8. A9. B10.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楹联的创作要求对仗工整,_______,意境深远。

12. 楹联的字数通常为_______字或_______字。

13. 楹联的上下联在_______上要求一致。

14. 楹联的书写一般从_______开始。

15. 楹联的悬挂通常在_______或_______等重要节日。

答案:11. 韵脚和谐12. 五,七13. 韵脚14. 右联15. 春节,中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楹联的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7. 描述一下楹联的创作过程。

答案:16. 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对仗工整、韵脚和谐、意境深远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美学追求和智慧。

在现代社会,楹联不仅作为装饰美化环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它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促进文化交流,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成岩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城阳区教研室命题题号—二三四五总分得分【导语】沐浴着六月的阳光,收获着成长的喜悦。

我们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临近毕业之际,学校将围绕“追忆·传承·启航”这一主题策划一次毕业典礼,马上行动起来吧!活动一:“毕业季”——追忆童年(10分)温故知新两千多日夜的学习,你一定具备了扎实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下面我们一起温故旧知,追忆曾经那一幕幕学习场景吧!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薏(yì)仁米炽(zhì)热哪吒(zhā)闹海B.北纬(wěi) 日晷(jiù) 青面獠(liáo)牙C.鄙(bǐ)夷唾(tuò)沫锲(qiè)而不舍D.承载(zǎi) 屐(jī)齿自愧弗(fú)如2.下列句子中关联词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我们如果荒废这美好的时光,就要利用它好好学习知识。

B.尽管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了二十八年,他还是希望回到英国去。

C.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D.只要我还有墨水,就能把事情记得非常准确。

3.六年学习生活中,我们欣赏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下面是几位同学对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作品赏析,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

B.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C.整体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D.龙飞凤舞,粗狂奔放。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中的“莫”是指没有人。

B.“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等闲”是不一般的意思。

C.“纤纤擢素手”中的“擢”是伸出的意思。

D.“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的“浥”是湿润、沾湿的意思。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进行辩论时,要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进行反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文化生活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作者: 日期: 2《文化生活》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六)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本卷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①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②2014年10月1日晚“青春梦•中国梦”红歌大家唱活动在东侨东湖北岸公园举行③2014年10月登革热、埃博拉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研判与防控策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④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至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2.恩格斯说:“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这表明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文化发展总落后经济发展3.最近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引起广泛关注。

它让公众更加关注和思考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说明文化A对人的影响是有形、但不强制的 B .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C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能够提升人的科学文化修养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于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回答4-5题。

4.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这告诉我们①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A.①③ B .②④ C5.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海峡两岸的风土人情、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此,使两岸人民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

上述材料表明A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 B .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儒家思想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D.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下列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诗句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7.当前,中国人对旅游行为的认知也逐渐由过去“方便自己、麻烦他人”转变为“文明出游、共获快乐”,国民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C.人生的经历 D •科学文化素质&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下列对文化遗产认识正确的是A •它能够展现中华文化的凝固艺术B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C它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 D •保护它的根本在于挖掘其经济价值9 •第七届非洲工艺品博览会在尼日利亚首都举办,中国民间艺术家展示的剪纸、绣花、布艺等技艺在现场倍受欢迎,这说明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 •世界各国都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C.民族文化要通过世界文化表现出来 D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促进文化创新10.受到国家发展旅游政策、出境免签增多、航班增加等多重利好消息影响,今年国内游客出境观赏自然风光和领略“异国风情”异常火爆。

领略“异国风情”,实际上是在感受和体验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文化的趋同性③民族文化的差异性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11.为了培养剪纸艺术人才,柘荣县以中小学为载体,建立中小学剪纸培训基地,将剪纸列入中小学乡土教育课程。

这表明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12.透过右图中诗文我们能欣赏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主要有①传统习俗③传统文艺A.①②C .①③1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人民服务的新内涵,A.相对稳定性14•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乐赛事之一。

央视之所以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基于汉字A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 B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C.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15•我们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

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方式。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①②④2014 年9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④人们接受文化影响都是被动的.①④ D .②③行为方式和道德取向。

同说汉语,同写汉13亿加2300万人口共同植根于B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D.②传统建筑④传统思想.③④•②④,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浩然正气”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B •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 D.明显渗透性2014年度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文化娱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 D.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16. 银饰,作为服饰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广大畲族人民的喜爱。

其造型神秘、工艺繁复,蕴含着畲族古老的历史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畲族银饰制品与汉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谱写出 一曲曲清新独特的畲风乐章。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深远持久,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品质 ③ 推动文化的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④ 离开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文化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A .①③④ B.①②C.②③④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

据此,完成 17. 右图是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它源于南京深厚的文化积淀, 集中体现了南京地方特色,用动感、现代的方式对雨花石的自然 形态进行了艺术抽象处理,使其符合青少年的审美趣味,色彩上 呼应了南京青奥会会徽。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文化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B. “砳砳”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 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D. “砳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18.青奥会圣火借助互联网技术先后在 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让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

这说明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 .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C.现代传媒促进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D .现代传媒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9 .阅读右边漫画《取之不尽》,这启示我们, 对待传统文化要A. 取其精华,B. 批判继承,C. 尊重差异,D. 古为今用,民族魂。

”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C.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D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2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A 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心骨” B•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C.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D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24. 福建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在微博微信上发起“我和国旗合个影”的活动。

大力宣扬“爱国,就请 大声地喊出来”,一大批 90后踊跃参与,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永恒不变22 .“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20 .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诞生了昆、京、川、豫、越等剧种。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北戏南演,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这一现象有这主要说明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21.虽然各地剧种各具特色,但现在南剧北唱、 利于各地传统民族文化 ①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③相互尊重、彰显共性 A .①② B .②③②相互交流、 ④各具特色、 C .③④ 相互吸收 渐趋统一D .①④.②③17—18 题。

弃其糟粕 发展创新理解个性 洋为中用用一张张照片喊出对祖国的热爱。

这说明 .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以下材料: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共3题,共52分。

25.材料一 2014年10月14日,宁德市古田临水宫祖庙陈靖姑金身起驾赴台湾巡游。

此次巡游将促进两岸同胞心灵之间的沟通,使两岸一家人的血脉联系更为紧密,同时促进宁台(湾)文化、经贸等各领域互动往来, 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 为弘扬陈靖姑文化,近年来,古田县积极开展陈靖姑文化艺术创作。

畲族作家雷德和、雷良雨执着于陈靖姑文化的研究与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写作经验,创作出了电影剧本《女神 陈靖姑传奇》。

该剧取材于闽中民间历史传奇人物一一陈靖姑,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创作方法,深 入挖掘陈靖姑文化内涵, 塑造了“世界妇女儿童保护神”的感天动地形象。

该剧本不久将被搬上荧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陈靖姑金身赴台湾巡游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女神陈靖姑传奇》创作过程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材料一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我国许多大学的校训都源自中(1)根据上表左列信息,填写右列内容。

分 材料二 今年“九一八事变”发生 83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 山出席“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并发表讲话。

他在讲话中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 精神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定因素,是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英烈、开启未来。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26. 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

材料一 跨国申遗,中国首次。

此次成功申遗不仅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更 能有效推动各地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化交流中,我们不仅要同等对待中亚各国文化与本国文化,(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

体现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一部宪法颁行,奠定依宪治国的基础。

1978年,改革开放重启中国法治进程。

(12 分)9 分)?( 8 分)据此,有人认为:“在与中亚国家的文 而且要大力弘扬中亚各国文化”。

(9分) 28.1949 年,原点。

1954年, 建设的十年倒退。

,成为法治之路的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带来法治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材料二 历史是民族的记忆。

对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有历史的记忆才会有凝聚力,而保持这 种记忆的方法就是予以保护。

“重申遗、轻保护”是一种短视行为,申遗的最终目的是加强保护, 各地方政府要保持冷静头脑,不要因为申遗成功了就放松保护,不能把重点放在过度开发利用上, 要让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