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论文: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b97c1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b.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保障范围不够广泛、报销比例较低、管理监督不足等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了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等对策。
通过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未来改进方向提供参考。
希望在未来的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中,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和监督力度。
只有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才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对策研究、保障范围、报销比例、管理监督、扩大、提高、加强、总结、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伤事故频发,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变得愈发重要。
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工伤、职业病时的基本权益和生活自主权。
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保障范围不够广泛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一些特殊职业和劳动者并未给予足够的保障,导致部分劳动者在工伤事故发生时无法获得及时和充分的补偿。
工伤保险的报销比例较低也是当前制度存在的矛盾之一。
一些中低收入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由于报销比例较低,面临着高额的医疗费用支出,给其生活带来沉重负担。
管理监督不足也是制约工伤保险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了一些用人单位存在逃避工伤保险责任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和权益。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工伤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我国工伤保险现存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行制度。
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04163f866fb84ae45c8d9f.png)
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作者:张伟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上》2010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工伤事故频繁发生,而工伤保险制度能够帮助参保职工及时支付医疗费用,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稳定,因此建设和健全工伤保险制度势在必行。
文章具体分析了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保障职工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问题;对策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为在生产、工作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和职业康复及经济补偿,并为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的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提供遗属抚恤等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实质上,是一种进行工伤事故风险转移的方式,通过事故发生前所做出的财务计划,来消除事故发生后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困难及精神忧虑,并维持其正常生活。
一、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转折性发展是2003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伤保险制度框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截至2007年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达1.21亿人,享受待遇人数也从2003年底的30万人增加到94万人,但是与国际上实施工伤保险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工伤保险制度与事故预防脱节在工伤保险制度发达的国家,都把工伤补偿和职业康复以及工伤预防紧紧结合在一起。
例如,德国工伤保险管理机构就将其主要关注方面和工作重点都放在事故预防上,尽最大努力提供康复帮助,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事业。
而在我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虽然确定了“工伤保险要与事故预防和职业病防治相结合”的原则,但没有明确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所需资金的比例,有重工伤认定、待遇支付,轻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倾向,从而导致这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资金的有力保障。
(二)工伤保险覆盖面过于狭窄目前,我国实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主要是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没有将社会团体、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列入参保范围,相应被列入参保范围的部分私营、涉外、乡镇企业及雇佣劳动者的个体经营者,也经常以各种理由拒绝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致使工伤保险覆盖面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而安全生产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如煤矿开采、运输企业、建筑企业等)覆盖率均很低。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126b60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9.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伤保险制度作为保障劳动者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保障范围不够广泛、赔偿标准不够合理、管理监督不够到位等。
有必要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一、存在的问题1. 保障范围不够广泛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主要覆盖了企业职工,而对于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和临时工等特殊群体,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
这意味着一旦这些特殊群体发生工伤,很难得到相应的保障和赔偿,从而增加了他们的生活风险。
2. 赔偿标准不够合理我国目前的工伤保险制度对于工伤职工的赔偿标准并不够合理,一些严重的工伤事故导致的伤残赔偿额度往往远远不足以应对受害者的后续生活需求,这给受害者和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
3. 管理监督不够到位由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一些用人单位存在着对工伤保险的违法违规行为。
一些用人单位往往会通过非正规的劳动合同、强迫加班等手段,规避对员工的工伤保险责任,这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对策为了更好地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应当逐步提高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
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工伤导致严重伤残的职工,其赔偿标准应当能够充分满足其后续生活所需,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伤保险制度的执行情况,必须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管理监督。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缴纳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检查,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所有用人单位都能够全面履行工伤保险的义务。
4. 完善法律法规我国还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明确工伤保险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起诉机制和仲裁机制,为受害者提供法律保障,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5. 宣传教育我国还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49c2b9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d.png)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引言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意外伤害或职业病所遭受的损失。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分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问题一:赔偿标准不合理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主要以工伤康复费和丧失劳动能力赔偿金为主,但这两项赔偿标准相对较低。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1.赔偿标准陈旧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在制定时较为陈旧,未能及时跟随社会发展和物价上涨的趋势。
这导致了赔偿金额与实际生活成本之间的不匹配。
2.医疗费用补偿不足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对于工伤医疗费用的补偿标准相对较低,往往难以覆盖劳动者实际的医疗费用支出。
这给劳动者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也不利于他们的康复。
问题二:保障范围狭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相对狭窄,仅针对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的工伤事故进行保障,对于其他形式的工伤,如在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等,并未给予充分的保障。
这导致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劳动者权益的无法得到全面保障。
问题三:审核流程繁琐在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中,申请获得工伤认定的过程相对繁琐。
一方面,需要劳动者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来证明工伤的事实和严重程度。
另一方面,要求工伤认定委员会进行繁琐的审核程序,导致了审批时间较长,劳动者的利益得不到及时保障。
改进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赔偿标准针对工伤保险赔偿标准较低的问题,我们应当及时修订和调整赔偿标准,使其与实际生活成本相匹配。
通过调研和比较分析,可以参考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赔偿标准。
2.扩大保障范围为了保障更多形式的工伤得到合理赔偿,我们应该将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扩大到包括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职业病等方面。
这样可以不仅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也可以推动交通安全和职业健康的改善。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38c516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ca.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保障范围不足、补偿标准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扩大保障范围、调整补偿标准,并加强监管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效能和公平性。
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制度,提高保障水平,为职工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改进工作,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问题、对策、保障范围、补偿标准、管理不规范、扩大保障范围、调整补偿标准、加强监管、总结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伤保险是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工伤或患病时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治疗和经济补偿,保障其基本生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者数量的增加,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包括保障范围不足、补偿标准不合理和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一些受伤劳动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和补偿,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为了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我们需要全面审视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来解决。
在接下来的将分别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 正文2.1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问题一:保障范围不足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对于参保人员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只覆盖了部分劳动力,导致很多劳动者在发生工伤时无法享受到应有的保障,造成了不公平现象。
问题二:补偿标准不合理工伤保险的补偿标准通常是以一定比例来计算的,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和法律法规的差异,导致补偿标准存在较大的不平等现象,给受伤劳动者带来了经济负担。
问题三:管理不规范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对工伤保险的缴纳存在漏洞和不规范现象,给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带来了困难。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98ec82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b.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工作中受伤或患病的劳动者提供经济上的保障和帮助。
作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制度之一,工伤保险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
在实践中,我们也不可否认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也影响着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在保障范围方面,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只有在工作岗位上发生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才能享受到保险待遇,而一些其他类型的工伤往往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在保障水平方面,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受伤劳动者的实际需求。
而且,工伤保险的审核流程繁琐复杂,劳动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应有的保险待遇。
一些企业存在逃避工伤保险责任的情况,导致受伤劳动者无法得到应有的赔偿和补偿。
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提高保障范围和水平,简化审核流程,强化企业责任,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现状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保障范围相对狭窄,很多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或患病时无法获得应有的保障。
即使有保障,保障水平也较低,很难满足受伤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
工伤保险的审核流程繁琐复杂,劳动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申请赔偿,增加了受伤劳动者的负担。
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逃避承担工伤责任,使得受伤劳动者难以获得应有的赔偿。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得保障范围更加广泛,保障水平更高;简化审核流程,减轻受伤劳动者的申请负担;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防止其逃避工伤责任,保障受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效力,确保受伤劳动者能够及时获得应有的保障和赔偿。
2. 正文2.1 问题一:保障范围狭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保障范围狭窄。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008d2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b.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伤保险制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保险金额偏低、保险赔偿不及时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伤人员的权益,也给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我们需要认真审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险金额偏低。
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工伤人员的各项赔偿标准偏低,与实际损失不相符。
一些重大事故中,工伤人员的赔偿金无法满足其医疗、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导致工伤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二是保险赔偿不及时。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工伤保险的赔偿程序繁琐、审批时间长,导致工伤人员在急需用钱时得不到及时的支持。
这给工伤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使他们对工伤保险制度失去信心。
三是管理机构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工伤保险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导致一些保险公司存在着滥用职权、违规操作等问题,严重损害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进行解决。
应当合理提高保险金额。
要加大对工伤保险制度的投入,提高各项赔偿标准,保证工伤人员在发生意外后能够得到及时的经济支持。
也要加强对工伤人员的医疗保障,完善医疗救助制度,让受伤的职工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要简化保险赔偿程序,提高赔偿效率。
可以建立更加便捷高效的赔偿流程,简化申报手续,缩短审批时间,让工伤人员能够更快地获得应有的赔偿。
也要加强对工伤保险公司的监管,禁止其搞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等行为,确保保险金的合理支付。
要加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宣传与推广。
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工伤保险制度的相关知识,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保险意识,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工伤保险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
应当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框架,修订现有的工伤保险相关法规,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13b1ece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3.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工伤事故频发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广泛、赔偿标准不够高、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等。
本文将从保险覆盖范围、赔偿标准、监管制度等方面分析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保险覆盖范围窄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险覆盖范围较窄,主要是针对正式就业的劳动者,而对于农民工、临时工、自由职业者等群体并不完善。
这些人群由于工作环境较恶劣,易受到伤害,但却很难享受到相应的保险福利。
这不仅造成了这些群体的权益受损,也使得工伤保险制度的社会效益大打折扣。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尽快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将保险覆盖范围扩大到所有劳动者,无论其从事何种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这些特殊群体的保险宣传力度,让他们更加了解工伤保险的重要性,主动购买保险,增加自身的保障水平。
二、赔偿标准偏低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相对较低,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许多工伤事故造成了劳动者身心受损,无法从事劳动,长期的医疗费用和生活费用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但是,目前的赔偿标准难以满足这些劳动者的需求,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权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适时修订我国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将其与实际发生损失相符合。
在确定赔偿标准时,应当综合考虑劳动者的实际损失情况,提高医疗费用、伤残津贴等赔偿数额,确保劳动者在遭受工伤后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
三、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一些用人单位为规避责任,可能存在虚报、私下和解、拖延处理等行为,致使工伤事故的真相难以查明,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另一方面,一些工伤保险机构存在管理混乱、运作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和资金的挪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加强对工伤保险制度的监管力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杜绝虚报、私下和解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2fdf4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d.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伤保险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其正常运行和保障效果。
本文将针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保障范围不够广泛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主要集中在工伤事故造成的身体损害和经济损失上,而对于因工作原因导致的职业病等长期慢性病的保障比较欠缺。
此外,对于部分特殊行业和劳动者来说,也存在参保难度大、保障水平低的问题。
2. 保障待遇不足我国工伤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医疗费用、丧葬费用和工伤伤残津贴等,但是在实际执行中,部分地区和企业对工伤保险待遇的发放存在拖延、不足和乱收费等情况,导致劳动者未能及时获得应有的保障。
3. 执行缺乏规范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但是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审批程序繁琐等,导致工伤保险制度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4. 赔偿标准不够客观公正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主要以劳动者失能程度和职业病的认定情况为依据,但是在具体赔偿过程中,往往存在主观臆断、情感因素等问题,导致赔偿标准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进对策思考1. 扩大保障范围应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将职业病的保障纳入到工伤保险的范畴中,同时对特殊行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广泛的参保政策,确保所有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到工伤保险的保障。
2. 提高保障待遇应该提高工伤保险的保障待遇,包括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伤残津贴标准等,保障劳动者在遭受工伤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及时、充分的经济保障。
3. 规范执行流程应该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执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建立监督机构,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工伤保险制度的执行能够健康有序地进行。
当前形势下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当前形势下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5e6a0b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c.png)
圆园20年第9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成城乡统筹、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及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工伤保险是深受职工及用人单位欢迎的保险品种,其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性。
究其实质,工伤保险制度是转移事故风险的一种方式,是利用发生事故前的财务计划消除事故后带来的经济困境,以维持投保人的正常生活。
然而,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尚存诸多问题,给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工伤保险制度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一、工伤保险的参保及基金支出状况近几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逐年上升,至2019年年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5474万人,较上年底增加1600万人。
从参保群体看,农民工的参保率及参保人数均明显提高,人数较上年增加了一倍多,而城镇职工的参保人数增长率仅为70%左右,农民工参保增长率明显高于城镇职工工伤保险的参保增长率。
农民工成为工伤保险参保的重要构成之一,改变了城镇职工作为参保主体的绝对地位。
从工伤保险基金收入及支出情况看,2018年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额为913亿元,支出额为742亿元,而2019年工伤保险基金的收入额为815.7亿元,支出额为817.4亿元。
2018年的收入额明显高于2019年,但其支出额却明显低于2019年,这表明,当前,工伤保险基金存在收支不平衡问题,基金结余出现了负增长,且基金的支出增长率较享受保险待遇人数的增长率高,也就是说,工伤保险参保人的保险待遇不断提高。
二、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制度覆盖范围小且参保率总体不高近几年,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但总体上看,其覆盖面仍相对狭窄,城镇职工参保覆盖面明显高于农民工。
农民工就业统计数据显示,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及零售业等领域内就业的农民工多是自营就业,在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内,农民工的参保率非常低,也就是说,当前工伤保险制度尚未覆盖自营就业的农民工,其覆盖范围仍相对狭窄。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04672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9.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保障范围不够广泛、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以及赔偿标准不合理。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扩大保障范围、明确工伤认定标准以及合理调整赔偿标准等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人的权益,提高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在完善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有效的对策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工伤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 问题, 对策, 保障范围, 认定标准, 赔偿标准, 扩大, 明确, 调整, 结论1. 引言1.1 引言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受伤或患病时获得合理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工伤保险制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保障范围不够广泛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仅有正式就业的劳动者才能参加工伤保险,而许多农民工、自由职业者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并未纳入保障范围,一旦发生工伤,他们将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
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对于工伤认定的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出现了一些恶意拖延和推诿的现象。
赔偿标准不合理也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一个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的工伤赔偿标准相对较低,不能完全覆盖劳动者因工伤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起到真正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包括扩大保障范围、明确工伤认定标准以及合理调整赔偿标准,以确保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劳动者,保障其合法权益。
2. 正文2.1 问题一:保障范围不够广泛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保障范围不够广泛。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主要针对企业职工,而对于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群体则缺乏有效保障。
这些人群在工作中同样面临工伤的风险,但由于缺乏适当的保障,一旦发生工伤就可能陷入贫困境地。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de7e3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d.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健康和权益。
然而,当前工伤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工伤认定难度大当前,我国工伤认定制度存在认定难度大、认定程序繁琐等问题,导致部分职工因无法获得工伤认定而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对此,应通过以下途径加以改进:1.完善工伤认定标准,将工伤范围拓宽,尽量让更多未被认定的工伤得到认定。
2.规范认定程序,简化认定手续,提高认定时效性,减少认定成本。
3.加强对认定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二、保障待遇不足当前,我国的工伤保障待遇虽然已经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工伤的治疗费用、伤残津贴、丧葬补助等方面的待遇标准相对较低;其次,目前工伤保险金的支付比例也较低。
对此,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改进:1.针对高风险行业和病种,适当提高相关待遇标准。
2.提高工伤保险金支付比例,加大对工伤职工的资金支持。
3.建立职工工伤救助基金,为工伤职工提供辅助支持。
三、工伤保险权益保障不到位目前,我国工伤保险权益保障仍有一些不到位的地方。
一方面,在工伤预防和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强;另一方面,对于工伤职工重新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加强。
具体可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改进:1.加强工伤预防和教育,促进工伤发生率的降低。
2.加大对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支持,提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劳动市场。
3.建立健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评估和管理制度,加强对他们的职业安全保护。
综上所述,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虽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加大对工伤职工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建立健全工伤救助体系,促进工伤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https://img.taocdn.com/s3/m/bad82c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c.png)
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主要包括企业职工和城镇参保人员,但农民工、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等群体并未纳入保障范围。
这些劳动者在工作中同样面临工伤风险,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旦发生工伤,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和赔偿。
二、待遇标准偏低:我国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与职工的实际收入相比较低。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受害职工的工伤待遇应不低于参保职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但实际上很多地区的工伤待遇并未达到这一水平。
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待遇标准的差异性也导致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问题。
三、赔偿流程繁琐:当前,我国工伤赔偿的流程相对较为繁琐。
申请人需要先行自行承担医疗费用,然后提交相关材料到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机构,经过审核后方可获得赔偿。
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耗力,还增加了工伤职工申请赔偿的门槛,使一些申请人难以顺利获得应有的赔偿。
四、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工伤认定是工伤保险赔偿的前提条件,但目前我国工伤认定标准相对不明确。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对工伤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导致了一些工伤职工的工伤申请无法得到认可,进而无法获得相应的保障和赔偿。
五、职工保护意识不够:在部分企事业单位中,存在一些对工伤保险制度的认识不足和对工伤风险的忽视现象。
一方面,一些用工单位未能及时为员工参保,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缴纳保险费用;另一方面,一些员工对工伤保险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缺乏了解,不清楚如何申请赔偿。
这种职工保护意识不足的情况也影响了工伤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扩大保障范围:应将农民工、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确保所有劳动者在工作中遭受到工伤时能够获得相应的保障和赔偿。
二、提高待遇标准: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确保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和医疗费用得到有效的覆盖。
三、简化赔偿流程:应简化工伤赔偿的流程,减少劳动者在申请赔偿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7c6bb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1.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伤事故频发,造成了许多劳动者受伤甚至丧失生命。
工伤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而工伤保险制度在应对工伤问题上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保险待遇不足我国工伤保险待遇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一些企业可能会将工伤保险金用于其他用途,致使受益劳动者无法获得足够的赔偿。
由于工伤保险金来源于企业的缴费,一些小微企业或者农民工所在的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可能会拖欠或者少缴保险金,导致工伤保险待遇不足。
2. 保险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许多企业的劳动者并未享受到工伤保险的保障。
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或者缺乏相关规定,导致其员工没有获得应有的工伤保险待遇。
3. 补偿标准不足工伤保险的补偿标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对于工伤造成的直接损失,赔偿金额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一些工伤劳动者在获得赔偿后依然难以应对后续的医疗费用和生活开支。
4. 保险管理不规范工伤保险管理不规范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些用人单位对于工伤保险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导致工伤保险金的使用与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腐败等问题。
5. 对待工伤劳动者的态度不够重视在一些企业中,对待发生工伤的员工态度不够重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漠视、怠慢,甚至有的企业会采取压制、排斥的态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工伤劳动者的痛苦和不公平的现象。
二、解决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1. 完善监管机制完善工伤保险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审计和监督体系,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防止工伤保险费用的挪用和浪费。
2. 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农民工的覆盖,给予更多劳动者工伤保险的保障。
3. 提高保险待遇和补偿标准适时提高工伤保险待遇和补偿标准,确保受益劳动者在工伤发生后能够获得足够的赔偿来应对医疗和生活开支。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a6968ed4431b90d6d85c775.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7期一、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行业费率档次少、保险费率水平低目前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工伤保险按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将行业划分为三个类别:风险较小行业、中等风险行业和风险较大行业。
这三类行业的缴费比例分别为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1.0%和2.0%。
由此可以看出,行业之间的工伤风险差别较大,但是费率差别不大。
(二)工伤保险覆盖率较低2016年,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占全国就业人员的27.6%;而农民工参保人数占农民工总人数的26.9%。
无论是从参加工伤保险人数总量和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人总数来分析,还是从农民工参保数占农民工总人数比例和全国参保数占全国就业人员比例来看,两者均较低。
(三)工伤认定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1.工伤认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没有对工伤进行明确的定义,而是凭借经验对是否认定为工伤的范围做了具体的举例说明,并没有用一般性的、基本的条款对工伤的定义进行阐释。
一般情况下,会通过判断发生的事件是否属于列举中的法律事实,来进一步判断其是否属于工伤。
但由于凭借经验列举的法律事实比较僵硬化,当现实生活中发生一些新的法律事件时,很难判定其所属的工伤认定范围。
2.工伤认定程序复杂。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一套完整的救济程序通常需要经过申请工伤认定、有关行政部门审查、处理等十多个程序,通常需要长达三年半的时间。
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为尽量减少赔偿,它们通过滥用诉讼的权利,延长救济程序的认定时间,以此来消磨劳动者的耐心,拖垮劳动者。
一般情况下,职工从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考虑,通常会无奈地选择放弃工伤认定或者接受不公平的调解。
3.工伤认定过程缺乏监督。
对工伤认定结果的公示是工伤认定监督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其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一方面通过全面收集与事件有关的证据,了解工伤事件的原委,准确应用相关法律;另一方面积极地接受社会人民、司法权力机关的监督。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19706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4.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着保障范围不够广泛、保障水平不够高、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工伤认定标准不清晰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加强管理监督、明确工伤认定标准等对策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程度,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促进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对策研究、保障范围、保障水平、管理监督机制、工伤认定标准、扩大、提高、加强、明确、展望未来、完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受伤或患病时能够获得相应的医疗救助和经济补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日益活跃,工伤保险制度也逐渐完善和发展。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保障范围不够广泛、保障水平不够高、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工伤认定标准不清晰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不利于我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
部分旨在对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为后续研究和探讨提供基础和参考。
1.2 问题意义工伤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因意外事故或职业病导致的身体损伤或健康损害。
目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研究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存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品质。
如果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保障水平不够高,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工伤认定标准不清晰,劳动者在面临工伤风险时会感到不安和担忧,对工作的投入度和认同感会降低,同时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be1f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9.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工伤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或患病时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和医疗救助。
工伤保险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伤保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工作中遭遇意外伤害或患病是劳动者的普遍现象,工伤保险制度能够及时为劳动者提供经济帮助和医疗救助,确保他们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工伤保险制度有助于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劳动者在工作中感受到保障,会更加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率。
工伤保险制度能够减少劳动纠纷,并促进劳资关系的和谐和稳定。
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生产效率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不断完善和强化。
1.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状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工伤认定标准不够明确,导致很多工伤案件存在争议和纠纷。
同时,工伤保险待遇相对较低,无法完全覆盖工伤职工的医疗和生活费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困扰。
此外,我国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相对有限,很多特殊行业和岗位的工作者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
另外,工伤保险基金面临不足的情况,存在着基金缺口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因此,要想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制度,我们需要加强工伤认定的透明性和公正性,提高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同时加强基金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伤保险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为工伤职工提供更好的保障和帮助。
2. 正文2.1 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工伤认定标准不明确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工伤认定标准不够清晰,导致工伤事故的认定存在主管部门之间的不一致性,容易引发争议和纠纷。
这不仅增加了工伤员工的维权成本,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edc1f0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6.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也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工伤保险是保障职工在工作中因意外受伤或患职业病而产生的医疗费用、伤残赔偿金和生活补助金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益,关乎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就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1.工伤认定标准不统一我国各地区对工伤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了工伤认定结果的不公平性。
一些地方在工伤认定中存在主观性、随意性和政策性,造成了职工的权益受损。
2.工伤保险待遇不够公平在某些地区和企业中,工伤保险的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一些受伤职工的实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些企业存在故意降低受伤职工的工伤等级、误工天数或伤残程度,从而减少工伤保险的支付。
3.欺诈骗取工伤保险金部分雇主和职工为了追求更多的工伤保险金,采取故意制作事故、伪造医学证明或伪称职业性疾病等手段进行欺诈骗取工伤保险金,侵害了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和正常运行。
4.基金支付压力大随着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手段规避工伤保险金的支付义务,导致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加大,甚至出现了基金亏空的局面。
二、对策建议应当建立起统一的工伤认定标准,减少工伤认定中的主观干扰和政策性偏向,确保职工的工伤认定结果公正公平。
应当规范工伤保险待遇的发放标准和流程,防止一些地区和企业对工伤保险待遇的低估,确保受伤职工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应当建立健全的工伤保险监管机制,加强对工伤保险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强监管和应用科技手段,切实减少工伤保险领域的欺诈行为。
4.提升企业工伤风险管理水平应当加强企业工伤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工伤保险支付的风险。
5.健全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应当建立起健全的工伤保险基金管理制度,严格监管基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基金的滥用和浪费,确保基金的有效使用和充分保障职工的权益。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68456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8.png)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工伤保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意外受伤或患病时的合法权益,减轻其经济负担,促进劳动力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劳动者和家庭在因工伤导致的医疗费用支出、生活补助等方面的压力,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
工伤保险制度的健全还可以激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提升劳动者的生产安全意识和企业的责任意识。
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和生活水平,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提高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
【2000字】1.2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1. 缺乏全面的覆盖范围: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较窄,只覆盖了部分劳动者,造成了一部分劳动者在意外受伤时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2. 理赔流程复杂繁琐:工伤保险的理赔流程复杂繁琐,需要劳动者提供大量证明材料,审核时间过长,给劳动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3. 理赔金额偏低: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的理赔金额相对较低,不能完全覆盖劳动者因意外受伤造成的经济损失,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
4. 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部分单位违法违规,造成工伤保险资金的滥用、挪用等问题,影响了工伤保险的实施效果。
5. 缺乏健全的预防机制:工伤保险的重点应该是在工伤的预防和控制上,但目前我国工伤保险缺乏健全的预防机制,导致工伤事故频发,给企业和劳动者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健康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接下来按照大纲给出的正文内容继续完善文章】。
2. 正文2.1 缺乏全面的覆盖范围缺乏全面的覆盖范围是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拨出专款用于职业 康复和工伤预防事业。 而在我国,现行的 《工伤保险条例》虽然确定了“工伤保险要 与事故预防和职业病防治相结合” 的原 则,但没有明确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所需 资金的比例,有重工伤认定、待遇支付,轻 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的倾向,从而导致这 两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资金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医疗保险
(二)增强宣传力度,扩大工伤保险的 如建筑工程等,采用确定缴费绝对额方式 基金管理中心)
!!!!!!!!!!!!!!!!!!!!!!!!!!!!!!!!!!!!!!!!!!!!!!!!
(上接第 106 页) 前 些 年 ,高 校 在 办 学 还款计划,坚持量入为出的原 则。 企业以 物件的使用权。 高校采用融资 租赁资产 、
构,对企业有毒有害岗位和从事有毒有害
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机制应从缴 盖范围,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运行机制的相
工作的人员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建立职 费机制和基金管理两个方面展开。建立科 关建议。
业危害作业网点及人员健康档案,并进行 学有效的费率机制应在行业差别解其健康情况,从而加强职 基础上, 根据各企业工伤实际发生情况,
规模不断扩大, 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 净资产为其最大的财务管理目标,作为高 实验设备, 增加了高校融资的灵活性,能
大的情形下, 争取到银行资金的支持,确 校也应将其作为最大的财务管理目标,争 在较短时间内解决资产、 实验设备的不
实促进了高校的发展。但由于贷款规模过 取净资产最大化,加强自我积累,自我发 足, 可以将高校的现有资产转变为现金,
(二)工伤保险覆盖面过于狭窄 目前,我国实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主要 是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没有将社会团 体、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列入参保范 围, 相应被列入参保范围的部分私营、涉 外、 乡镇企业及雇佣劳动者的个体经营 者,也经常以各种理由拒绝为职工缴纳工 伤保险,致使工伤保险覆盖面主要集中在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而安全生产相对薄 弱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危险 性较大的行业(如煤矿开采、运输企业、建 筑企业等)覆盖率均很低。总体来说,在不 包括广大农村人口及农民工的基数基础 上 ,2002 年 全 国 参 加 工 伤 保 险 的 职 工 占 职 工 总 人 数 的 比 例 为 41.7%,并 呈 逐 年 上 升 之 势 , 但 与 日 本 98%左 右 的 覆 盖 率 相 比,差距非常明显。 (三)获取工伤赔付难度大 职工获取工伤赔付存在难度的原因: 首先,由于法律监督及对于追偿权的规定 不足,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和规范法律框 架,创造法制环境时期,自然不可避免地 会出现一些法律真空和社会管理薄弱环 节,并存在安全生产法制不健全、安全生 产标准滞后、执法不严、监督不力等现象。 其 次 ,《社 会 保 险 法 (草 案 )》只 规 定 了 对 医 疗费用的追偿权,对于职业伤害是用人单 位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即使用人单
■张伟
集体经济·经济与法
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探析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工伤事故 频繁发生,而工伤保险制度能够帮助参保 职工及时支付医疗费用,并最大限度地保 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促进了社 会稳定,因此建设和健全工伤保险制度势 在必行。文章具体分析了现行的工伤保险 制度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 的改进措施, 旨在保障职工生活质量,促 进社会和谐。
(一)规范立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伴随着个体经济的比例提高,个体工商户 洞”,并明确规定相应的缴费义务与权利,
首先,规范立法要求在既借鉴西方国 工伤事故发生概率也逐渐增加,因此应对 避免发生工伤事故补交再参保的情况,同
家先进成熟的管理理念,又符合中国的实 没有个体工商户的工伤保险相应法律政 时社保机构必须与工伤定点医院建立起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问题;对策 工伤保险制度是国家为在生产、工作 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 害、 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和职业康复及经济补偿,并为因这两 种情况造成死亡的劳动者的供养亲属提 供遗属抚恤等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制度。 实质上,是一种进行工伤事故风险转移的 方式, 通过事故发生前所做出的财务计 划,来消除事故发生后给人们造成的经济 困难及精神忧虑,并维持其正常生活。 一、当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存在的 问题 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转折性发展 是 2003 年 颁 布 的 《工 伤 保 险 条 例 》,形 成 了较为完整的工伤保险制度框架,也取得 了很大的成 绩,截至 2007 年底,全国 工伤 保 险 参 保 人 达 1.21 亿 人 , 享 受 待 遇 人 数 也 从 2003 年 底 的 30 万 人 增 加 到 94 万 人,但是与国际上实施工伤保险制度比较 成熟的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工伤保险制度与事故预防脱节 在工伤保险制度发达的国家,都把工 伤补偿和职业康复以及工伤预防紧紧结 合在一起。 例如,德国工伤保险管理机构 就将其主要关注方面和工作重点都放在 事故预防上, 尽最大努力提供康复帮助,
行的”,贷款“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白 用到实处,才能使贷款资金真正做到促进 当在争取更多国家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加
用谁不用”等错误想法,要把贷款用到实 高校积极发展。
大其他渠道筹资力度,使各种方式达到适
处,用到有利于学校发展上来。第一,在贷
(五)融资租赁引入高校
当的比例,最大程度地促进高校的发展。
(四)工伤保险运行机制不健全 工伤保险的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体 现在宣传力度不够、费率机制不合理及基 金管理不善。 虽然工伤保险已经存续多 年,但受工作量较大、人员配备不足等因 素的影响,仍无力开展广泛、大型的宣传 工作,再者虽然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 种,但是受长期传统观念束缚,在部分企 业领导的意识中认同养老、失业、医疗保 险,而工伤保险被认作“小险种”自然受到 忽视。 从费率机制上看,我国在工伤保险 浮动费率上尚未能建立综合量化指标与 费率浮动之间的科学系数关系,同时差别 费率制定不够科学,差别费率档次划分较 少,没有按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不同行业的 特点确定费率,从而也不能起到经济杠杆 的调节作用。工伤基金管理效率低并存在 部分流失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家没有统一 规定工伤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企业缴 纳的工伤保险费, 有的计入生产成本,有 的计入营业外支出,有的在职工福利费中 支出, 开支渠道不统一且开支项目混乱; 二是有些企业在上交工伤保险费时少报 瞒报职工人数, 少数企业平时不参保,在 发生工伤事故后再主动要求参加工伤保 险,更甚者部分医院针对工伤职工的治疗
1、付德团.德 国工商保 险制度[J].中 国
业病的预防治疗工作。 再次,还 要加强 法 实行活动费率,具体应根据当年 发生工伤 劳动保障,2008(5).
律和社会监督,对某些企业没有严格落实 事故频率确定浮动值,并对下一年的费率
2、刘 静.论 我 国 工 伤 保 险 制 度 的 完 善
各项安全责任制度,不对职工进 行安全 培 进行相应调整。 此外,针对一些以 完成一 [J].厦门大学学报,2007(6).
训和教育就冒险生产,并导致工伤事故频 定任务为期限或者短期营业的行业,还应
3、周慧文.我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及可
繁发生的行业及企业应给予严厉处罚 ,情 建立临时人员缴费制度。 例如,日本 就针 持续性分析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2).
节严重时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
对一些“有期限事业”和短期项目的企业,
际国情的基础上,完善工伤保险的法规及 策的现状予以改进。 同时,要认识到工伤 切实可行的制约机制,真正做到伤与病区
相应配套保障执行法律文件,如完善劳动 事故的发生除了受工伤防护设备、工作环 分、伤与药相符、价与量一致。
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 《工伤认定管理办 境等外部条件外,还与企业领导者、职工
三、结论
贷款预算进行,不能超项目、超金额运用 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则分期向
3、彼得·T.埃尔 格斯.租赁 决策[M].中
资 金 ,纪 检 部 门 不 定 期 检 查 ,发 现 问 题 及 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 的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
位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仍应 享有追偿权等都未做出规定,同时《工伤 保险条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缺少一些 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再次,工伤认 定调查取证也非常困难,主要是由于部分 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往往因为没有 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或企业以职工 违章操作为由,不为工伤职工申报工伤认 定,而职工个人在申报工伤时,又提供不 出有效证据,就很难获取赔付。
业之间的合作, 对高校的发展是有益的, 充,不能作为筹资的主要渠道,在使用过 险,也不用担心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
这就要求我们在获得、 使用贷款的过程 程中,必须坚持合理利用,充分考虑资金
通过对以上各种筹资方式的探讨与
中,要坚决摒弃“银行是国家的,贷款是银 使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有效的资金 研究,可以得出,高校资金问题的解决,应
款时要集思广益, 充分论证贷款项目,制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
参考文献:
定合理的贷款期限、还款方式、贷款利率, 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
1、谢 金 芝.浅 议 高 校 学 生 学 费 的 收 缴
利 用 资 产 负 债 率 ,资 金 成 本 率 ,年 还 债 能 的租赁。 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 移,也 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
大,资金使用不合理等原因,使得许多高 展能力,按期按计划还款。总之,校银合作 加速资金的流动,用以弥补高校教育资金
校陷入了债务危机,谈贷款而色变。
毕竟是一种高风险高成本的融资方式,它 的来源。融资租赁承租人只需定期支付租
只要充分利用好贷款,继续加强银行 只能作为高校筹集资金的一种有效地补 金,筹资成本低,不用担心偿还资金的风
2010.09 (上) 1 1 1
Ch in a Co lle ct ive Eco n o m y